2022年高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 一、物质的分类其次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金属: Na、Mg、Al 单质 非金属: S、O、N 酸性氧化物: SO3、SO2、 P2O5等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氧化物: Al 2O3 等 纯 盐氧化物: CO、NO 等 净 含氧酸: HNO 3、H2SO4 等 物 按酸根分 无氧酸: HCl 强酸: HNO 3、H 2SO4 、HCl 酸 按强弱分 弱酸:H2CO 3、HClO 、CH 3COOH 化按电离出的H+数分一元酸: HCl 、HNO 3合二元酸:H2SO4、H2SO3 物多元酸: H3PO4 强碱: NaOH 、BaOH 2 物按强弱分弱碱: NH 3·H 2O、FeOH 3 质碱一元碱: NaOH 、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 BaOH 2多元碱: FeOH 3 正盐: Na2CO3 盐 酸式盐: NaHCO 3 碱式盐: Cu2OH 2CO3 溶液: NaCl 溶液、稀 H2SO4等 混 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合 乳浊液:油水混合物物 胶体: FeOH 3 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二、分散系相关概念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假如依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 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 的分散系叫做浊液;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 溶液分散质分散系胶体粒子胶体:分子胶体胶分散剂气溶胶;液溶胶;固溶浊液悬浊液乳浊液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性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的直径 1nm粒子直径小1nm100nm粒子直 100nm粒子直于 10-9m径大于 10-7m径在 10-9 10-7m分散质粒子单个小分子或离子很多小分子集合体或庞大数目的分子集高分子合体实例溶液酒精、氯化钠等淀粉胶体、 氢氧化铁胶石灰乳、油水等体等外观均一、透亮均一、透亮不均一、不透亮质稳固性稳固较稳固不稳固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鉴别无丁达尔效应有丁达尔效应静置分层留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分: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三、胶体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 2、胶体的分类: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 依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如:FeOH3胶体胶粒是由很多FeOH3等小分子集合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 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 1nm100nm 范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 依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胶、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 溶胶、FeOH3溶AlOH3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 3、胶体的制备 A. 物理方法 机械法:利用机械磨碎法将固体颗粒直接磨成胶粒的大小 溶解法:利用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合适的溶剂中形成胶体,如蛋白质溶于水,淀粉 溶于水、聚乙烯熔于某有机溶剂等;B. 化学方法 水解促进法: FeCl3+3H 2O沸 = Fe OH 3胶体 +3HCl 复分解反应法: KI+AgNO 3=AgI胶体 +KNO 3 Na 2SiO 3+2HCl=H 2SiO3胶体+2NaCl 摸索:假设上述两种反应物的量均为大量,反应方程式?就可观看到什么现象?如何表达对应的两个提示:KI+AgNO3=AgI +KNO3黄色 Na2SiO 3+2HCl=H 2SiO3 +2NaCl白色 4、胶体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物理现象;丁达尔现象产生的缘由, 是由于胶体微粒直径大小恰当,当光照耀胶粒上时,胶粒将光从各个方面全部反射,胶粒即成一小光源这一现象叫光的散射,故可明显地看到由很多小光源形成的光亮“ 通路”;当光照在比较大或小的颗粒或微粒上就无此现象,只发生反射或将光全部吸收的现象,而以溶液和浊液无丁达尔现象,所以丁达尔效应常用于鉴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 布朗运动在胶体中,由于胶粒在各个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稳而产生的无规章的运动,称为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固的缘由之一; 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胶体具有稳固性的重要缘由是同一种胶粒带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另外,胶粒在分散力作用下作不停的无规章运动,使其受重力的影响有较大减弱,两者都使其不易集合,从而使胶体较稳固;说明: A、电泳现象说明胶粒带电荷,但胶体都是电中性的;胶粒带电的缘由:胶体中单个胶粒的体积小,因而胶体中胶粒的外表积大,因而具备吸附才能;有的胶体中的胶粒吸附溶液中的阳离子而带正电;有的就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胶体的提纯,可采纳渗析法来提纯胶体;使分子或离子通过半透膜从胶体里别离出去的操作方法叫渗析法;其原理是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和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但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故不能用滤纸提纯胶体;B、在此要熟识常见胶体的胶粒所带电性,便于判定和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名师归纳总结 带正电的胶粒胶体:金属氢氧化物如AlOH3、FeOH3胶体、金属氧化物;第 3 页,共 12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4 带负电的胶粒胶体: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As2S3 胶体、硅酸胶体、土壤胶体特殊: AgI 胶粒随着 AgNO 3 和 KI 相对量不同,而可带正电或负电;假设 KI 过量,就 AgI胶粒吸附较多 I而带负电;假设 AgNO 3 过量,就因吸附较多 Ag +而带正电;当然,胶体中胶粒带电的电荷种类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C、同种胶体的胶粒带相同的电荷;D、固溶胶不发生电泳现象;但凡胶粒带电荷的液溶胶,通常都可发生电泳现象;气溶胶在高压电的条件也能发生电泳现象;胶体依据分散质微粒组成可分为粒子胶体如 Fe OH 3 胶体, AgI 胶体等和分子胶体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习惯仍称其溶液,其实分散质微粒直径已达胶体范畴,只有粒子胶体的胶粒带电荷,故可产生电泳现象;整个胶体仍呈电中性,所以在外电场作用下作定向移动的是胶粒而非胶体;聚沉胶体分散系中,分散系微粒相互集合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能促使溶胶聚沉的外因有加电解质酸、碱及盐、加热、溶胶浓度增大、加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有时胶体在凝结时,会连同分散剂一道凝结成冻状物质,这种冻状物质叫凝胶;胶体稳固存在的缘由: 1胶粒小, 可被溶剂分子冲击不停地运动,不易下沉或上浮 2胶粒带同性电荷,同性排斥,不易聚大,因而不下沉或上浮胶体凝结的方法:1加入电解质: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胶粒所带的电荷发生电性中和,使胶粒间的排斥力下降,胶粒相互结合,导致颗粒直径107m,从而沉降;才能:离子电荷数,离子半径阳离子使带负电荷胶粒的胶体凝结的才能次序为:Al3+Fe3+H+Mg2+Na+ 阴离子使带正电荷胶粒的胶体凝结的才能次序为:SO42NO 3Cl2加入带异性电荷胶粒的胶体:3加热、光照或射线等:加热可加快胶粒运动速率,增大胶粒之间的碰撞时机;如蛋白质溶液加热,较长时间光照都可使其凝结甚至变性;5、胶体的应用 胶体的学问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如常见的有: 盐卤点豆腐: 将盐卤MgCl22 H2O或石膏CaSO 42 H2O溶液加入豆浆中,使豆腐中的蛋白质和水等物质一起凝结形成凝胶; 肥皂的制取别离 明矾、Fe2SO 43溶液净水FeCl3 溶液用于伤口止血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水泥硬化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 硅胶的制备:Na2SiO 32 HClH2SiO 32NaClH2SiO 3减压SiO2H2O300C含水 4%的SiO 叫硅胶 用同一钢笔灌不同牌号墨水易发生堵塞 6、胶体的提纯洁化 利用渗析的方法,将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或小分子除去; 试验步骤1把 10mL 淀粉胶体和5mLNaCl 溶液的混合液体,加入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名师归纳总结 袋浸入蒸馏水中如图半透膜可用鸡蛋壳膜、牛皮纸、胶棉薄膜、玻璃纸等制成,它有第 4 页,共 12 页特别细小的孔,只能答应较小的离子、分子透过;-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5 22min 后,用两支试管各取烧杯中的液体5mL,向其中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AgNO 3溶液,向另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碘水,观看现象; 试验现象: 可以看到在加入AgNO 3 溶液的试管里显现了白色沉淀;在加入碘水的试管里并没有发生变化; 试验结论:Cl能透过半透膜, 从半透膜袋中扩散到了蒸馏水中,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没有扩散到蒸馏水中;胶体分散质的粒子比溶液分散质的粒子大;留意事项:半透膜袋要经检验未破旧,否就,淀粉粒子也会进入蒸馏水;不能用自来水出来代替蒸馏水,否就,试验结论不行靠;一般要在2min 以后再作 Cl的检验,否就, Cl的太少,现象不明显;四、离子反应1、电离 ionization 电离: 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他们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仅如此,酸、碱、盐等在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而导电,于是我们依据这个性质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 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统称为电解质;2、电离方程式 H 2SO4 = 2H + + SO4 2- HCl = H + + Cl-HNO 3 = H + + NO 3-硫酸在水中电离生成了两个氢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盐酸,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 个氯离子; 硝酸就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硝酸根离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 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从电离的角度, 我们可以对酸的本质有一个新的熟识;那碱仍 有盐又应怎么来定义呢?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 NH 4 +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书写以下物质的电离方程式:KCl 、Na 2SO4、AgNO 3、BaCl 2、NaHSO 4、NaHCO 3 + ClKCl = K AgNO 3 =Ag NaHSO 4 = Na+ NO 3+ H+SO 4 2Na 2SO4 = 2 NaNaHCO 3 = Na BaCl 2 = Ba 2+SO 42+ 2Cl + HCO 3这里大家要特殊留意,碳酸是一种弱酸, 弱酸的酸式盐如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主要是电 离出钠离子仍有碳酸氢根离子;而硫酸是强酸, 其酸式盐就在水中就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 离子仍有硫酸根离子;小结 留意:1、 HCO 3-、OH -、 SO42-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2、HSO4在水溶液中拆开写,在熔融状态下不拆开写;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小结1、能够导电的物质不肯定全是电解质;2、电解质必需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才能有自由移动的离子;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也不是非电解质;“或” 字4、溶于水或熔化状态;留意:5、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两各条件只需满意其中之一,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6、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4、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的区分:电解质是纯洁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无论电解质仍是非电解质的导电都是指本身,而不是说只要在水溶液或者是熔化能导电就是电解质;留意事项: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分类,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应是,化合物属于纯洁物 ;而 Cu 就是单质能导电的物质不肯定是电解质,如石墨或金属K 2SO4 与 NaCl 溶液都是混合物;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6 电解质应是肯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溶液 中离子不是它本身电离出来的,而是与水反应后生成的,因此也不是电解质;例如 CO 2 能 导电是因 CO 2 与 H2O 反应生成了 H2CO 3,H 2CO3 能够电离而非 CO 2 本身电离;所以 CO 2 不;H2CO3 H 2SO3NH 3. H 2O 是电解质 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如氨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BaSO4 AgCl 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 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他们是电解质 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受热熔化时本身能否发生电离是区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理论依据,能否导电就是试验依据;能导电的物质不肯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电解质本身不肯定能导电,如 NaCl 晶体; 电解质包括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水溶液仍是熔融状态下均可导电,如盐和强碱;共价化合物是只有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物质,如 HCl ; 补充:溶液导电才能强弱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的多少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在溶液的体积、浓度以及溶液中阴或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形下,导电才能强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肯定比导电才能弱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HCl 、NaOH 、NaCl 在水溶液里的电离程度比 大;据此可得出结论:电解质应有强弱之分;CH 3COOH、NH 3·H 2O 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5、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6、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强、弱电解质比照物质结构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电离程度完全部分溶液时微粒水合离子分子、水合离子导电性强弱物质类别实例大多数盐类、强酸、强碱弱酸、弱碱、水7、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留意点 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例如:难溶的BaS04、CaS03 等和微溶的CaOH 2 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而易溶于水的 CH 3COOH 、H3P04 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才能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定的联系;液强;例如:肯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才能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名师归纳总结 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 HCl、 HN0 3、H2S04、强碱 如 NaOH 、KOH 、 BaOH 2和大多数第 6 页,共 12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7 盐如 NaCl 、 MgCl 2、 K2S04、 NH 4C1及全部的离子化合物和少数的共价化合物;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如 CH3COOH 、弱碱 如 NH 3·H 20、中强酸如 H 3PO4 ,留意:水也是弱电解质;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举例: KHSO 4在水中的电离式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式是不同的;8、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基础. 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例如 :CuSO4+BaCl 2=BaSO4 +CuCl 2其次步:拆关键把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Cu2SO42Ba22Cl BaSO4 Cu22Cl第三步:删途径删去两边不参与反应的离子Ba2+ + SO42= BaSO4第四步:查保证检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Ba2+ + SO42= BaSO44 O 右 Ba, S 4 O 质量守恒:左 Ba, S 电荷守恒:左2+2 =0 右0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留意事项: 1.非电解质、弱电解质、难溶于水的物质,气体在反应物、生成物中显现,均写成化学式或分式;. HAc OH =AcH2O . 2.固体间的反应,即使是电解质,也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 2NH 4Cl固 CaOH 2固 =CaCl 2 2H2O2NH 3. 3.氧化物在反应物中、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 SO3Ba 2+2OH =BaSO 4 H 2O . CuO 2H+=Cu2+H2O 4.浓 H2SO4 作为反应物和固体反应时,浓 H2SO4 写成化学式;3PO4 中强酸,在写离子方程式时按弱酸处理,写成化学式;6.金属、非金属单质,无论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如:7. 微溶物作为反应物时 ,处于澄清溶液中Zn+2H+=Zn2+H 2时写成离子形式 ;处于浊液或固体时写成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的一律写化学式如条件是澄清石灰水,就应拆成离子; 假设给的是石灰乳或浑浊石灰水就不能拆,写成化学式;另加:盐酸硫酸 硝酸为强酸醋酸 碳酸为弱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是强碱酸 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所谓强酸、弱酸是相对而言,酸溶于水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强酸;如 HCl 、H2SO 4、HNO 3、HBr 、HI、酸溶于水不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弱酸;如碳酸、H2S、HF、磷酸、乙酸醋酸等;碱 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所谓强碱、 弱碱是相对而言,碱溶于水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强碱;如KOH 、NaOH 、BaOH 2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8 碱溶于水不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弱碱;如一水和氨、氢氧化钙中强碱、氢氧化铝、氢氧化锌等;9、离子共存问题 但凡能发生反应的离子之间或在水溶液中水解相互促进的离子之间不能大量共存留意不是 完全不能共存,而是不能大量共存一般规律是:1、凡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盐的离子熟记常见的难溶、微溶盐;2、与 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生成水或弱酸及酸式弱酸根离子:氧族有: OH-、S2-、HS-、SO32-、HSO3-卤族有: F-、ClO-碳族有: CH3COO-、CO3 2-、HCO 3 2-、SiO3 2-3、与 O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NH 42+和 HS-、HSO3-、HCO3-等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以及弱碱的简洁阳离子比方:Cu2+、Al 3+、Fe3+、 Fe2+、 Mg 2+等等4、能相互发生氧化复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常见复原性较强的离子有:Fe3+、S2-、I-、SO32-;2-、NO 3-氧化性较强的离子有:Fe3+、ClO-、MnO 4-、Cr 2O710、氧化复原反应、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上升的反应复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氧化复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复原反应的判定依据- 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失电子总数 =化合价上升总数=得电子总数 =化合价降低总数;、氧化复原反应的实质- 电子的转移 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口诀: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 ,复原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复原复原反应 ,氧化剂;氧化剂和复原剂 反应物 氧化剂:得电子 或电子对偏向 的物质 - 氧化性复原剂:失电子 或电子对偏离 的物质 - 复原性氧化产物:氧化后的生成物复原产物:复原后的生成物;常见的氧化剂与复原剂a、常见的氧化剂1 活泼的非金属单质:O2、Cl 2、 Br 22 含高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Cl33 含某些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浓 b、常见的复原剂:H2SO4 、HNO 3、KMnO 4、MnO 2名师归纳总结 1 活泼或或较活泼的金属:K、Ca、Na、Al 、Mg 、Zn 按金属活动性次序,复原性递减 第 8 页,共 12 页2 含低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2Fe3 某些非金属单质:C、H2-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9 4 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HCl 、H 2S、HI 、KI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复原氧化剂+ 复原剂= 复原产物+ 氧化产物化合价上升,失电子,被氧化、氧化复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 双线桥法 -表示电子得失结果2 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形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0 步骤:重点:1单箭号在反应物之间;2箭号起点为被氧化失电子元素,终点为被复原得电子元素;3只标转移电子总数,不标得与失氧化剂得电总数等于复原剂失电子总数;、氧化复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氧化剂、复原剂之间反应规律1对于氧化剂来说,同族元素的非金属原子,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就越难得电子;因此,它们单质的氧化性就越弱;2金属单质的复原性强弱一般与金属活动次序相一样;3元素处于高价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在肯定条件下可与复原剂反应,在生成的新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降低;4元素处于低价的物质具有复原性,在肯定条件下可与氧化剂反应,在生成的新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上升;5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时,是氧化剂, 起氧化作用的是,被复原生成 H 2,浓硫酸是强氧化剂,与复原剂反应时,起氧化作用的是,被复原后一般生成 SO2;6不管浓硝酸仍是稀硝酸都是氧化性极强的强氧化剂,几乎能与全部的金属或非金属发生氧化复原反应,反应时,主要是 得到电子被复原成 NO 2,NO 等;一般来说浓硝酸常被复原为 NO 2,稀硝酸常被复原为 NO ;7变价金属元素,一般处于最高价时的氧化性最强,随着化合价降低,其氧化性减弱,复原性增强;氧化剂与复原剂在肯定条件下反应时,一般是生成相对弱的复原剂和相对弱的氧化剂,即在相宜的条件下,可用氧化性强的物质制取氧化性弱的物质,也可用复原性强的物质制取复原性弱的物质;、判定氧化剂或复原剂强弱的依据i. 依据方程式判定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复原性:复原剂>复原产物ii 依据反应条件判定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1 当不同氧化剂作用于同一复原剂时,如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依据反应条件的难易来进行判定,如:4HCl 浓 +MnO 2 MnCl 2+2H 2O+Cl 216HCl 浓+2KMnO 4=2KCl+2MnCl 2+8H 2O+5Cl 2易知氧化性: KMnO 4>MnO 2;iii. 由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价来判定当含变价元素的复原剂在相像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由氧化产物相关元素价态的高低来判定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如: 2Fe+3Cl 2 2FeCl3 Fe+S FeS 可知氧化性: Cl 2>S;iv. 依据元素周期表判定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非金属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步减弱,对应阴离子复原性逐步增强;金属原子或单质复原性逐步增强,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步减弱;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 :原子或单质复原性逐步减弱,氧化性逐步增强;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步增强,阴离子的复原性逐步减弱;、 氧化复原方程式的配平a配平依据:在氧化复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或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b配平步骤:“ 一标、二找、三定、四配、五查”数、再检查; ”,即标好价,找变化,定总数,配系i、确定氧化剂、氧化产物、复原剂、复原产物的化合价 ii 、用观看法找出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值 iii 、用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的原就确定化学计量数;iv、调整计量数,用观看法确定化合价无变化的物质的计量数,同时将单线改成等号;v、检查核实各元素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是否相等;对于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氧化复原 方程式仍必需核对反应前后离子的总电荷数是否相等;c配平技法 i、奇数配偶法:如 SCKNO 3 CO 2N 2K 2S,反应物 KNO 3 中三种元素原子数均为奇数,而生成物中三种元素的原子数均为偶数,故可将KNO 3 乘以 2,然后观看法配平得 1,3,2,3, 1,1;此法适于物质种类少且分子组成简洁的氧化复原反应;ii、逆向配平法:即先确定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然后再确定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例如:化合价上升 40 24SKOH 热、浓 = K2S K2SO3化合价降低 2由于 S 的化合价既升又降,而且升降总数要相等,所以 K 2S 的化学计量数为 2,K 2SO3 的计量数为 1,然后再确定 S 的化学计量数为 3;此类方法相宜于一种元素的化合价既上升又降低的氧化复原反应,即歧化反应;iii 、零价法: 配平依据是复原剂中各元素化合价上升总数等于氧化剂中各元素化合价降低总数,此法相宜于复原剂中两种元素价态难以确定但均属于上升的氧化复原反应;例如:名师归纳总结 Fe3P HNO 3 FeNO 33NO H3PO4H 2O,因 Fe3P 中价数不好确定,而把Fe、P 皆看第 11 页,共 12 页成零价;在相应的生成物中Fe 为 3 价, P 为 5 价,所以价态上升总数为3× 3514,-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2 而降低的价态为 3,最小公倍数为 42,故 Fe3P 的计量数为 3,HNO 3 作氧化剂部分计量数为14,然后用观看法配平得到:3,41,9,14,3,16;iv、 1·n 法不用标价态的配平法 本法往往用于多元素且有氧元素时氧化复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但不能普遍适用; 其法是先把有氧元素的较复杂反应物的计量数设为 1,较简洁的设为 n;然后, a.丢掉氧,用观察法来调整其它项的计量数;b.再由 a 得的系数依据氧原子数相等列出方程求出 n 值, c.将n 值代入有 n 的各计量数,再调整配平;例如: KI KIO 3H 2S I2K 2SO4H 2O 设 KIO 3 的化学计量数为 1,KI 的化学计量数为 n;a.nKI 1KIO 312nH 2S12nI212nK 2SO412nH2O b.列方程 依据氧原子数相等 1312n × 412n解之 n5c.代入 n 值:1 KI KIO 353 H2S53 I253 K 2SO453 H 2O 52 x1H 2O 将分数调整为整数得1,5, 3,3,3,3;有时也可以把没氧的复杂项定为1,如配平1Na2SxnNaClO2x 2NaOH xNa 2SO4nNaCl2据氧原子相等列方程:n2x24x x1 解之 n3x1 将 n 值代入得:1,3x1,2x1,x,3x1,x1 小结:氧化复原反应的配平重点留意以下几点:1:“ 集合原子” 应做到优先配平;2:先拆后合的拆项配平法中,需要拆的项是那些在反应中化合价既上升又降低既作氧化剂又作复原剂的物质;3:整体法配平法中,挑选把哪第个化合价升降过程“ 捆绑” 作为一个过程是关键,挑选时肯定要把在反应中存在固定物质的量之比的升降过程过程进行“ 捆绑”,不存在固定物质的量之比的升降过程就不能进行“ 捆绑”;如 S+KNO 3+C K2S+CO2+N 24:离子反应配平:关键在于能否充分利用“ 电荷守恒”5:缺项配平:留意两点:假如是化学后应方程式其缺项一般为:水、酸、碱;假如是离子反应方程式其缺项般为:水、H+、OH-;在离子反应方程式配平其缺项时如有两种可能如 H2O、H+或 H 2O、OH-,仍应考虑离子共存的问题如:Cu 2+FeS2+囗_ Cu2S+SO4 2-+Fe 2+囗_ 可有两种挑选: 14、5、12H2O、7、3、5、 24H+或 14、5、 24OH-、7、3、5、12H2O名师归纳总结 后一种配平由于OH-与 Cu2+不能共存所以不正确;第 12 页,共 12 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