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诗五首》习语文版.docx
-
资源ID:56658791
资源大小:36.8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诗五首》习语文版.docx
21 诗五首名校讲坛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唐朝浪漫主义大诗人,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集?。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常建,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杜陵野客。巩县进河南巩县人,其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现存诗约1 400多首。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王,其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曹操为魏武帝。其代表作品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以想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并且流露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挂念之情。?登飞来峰?:诗人借景说理,抒发具有政治内容和人生哲理的深沉感慨。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立志革新的远大抱负和情怀。?题破山寺后禅院?:通过写破山寺后禅院的清净,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之情。?望岳?:诗人通过描绘泰山之雄伟,表达了一种高瞻远瞩的气魄,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观沧海?:借景抒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作者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你如何理解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提示一:站得越高就越不会被浮云遮住视线,可以看得清、看得远;暗喻只有成就大事业的心胸,才能不畏惧谗佞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提示二: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提示三:其实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试赏析送别友人的千古名句“我寄愁心及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提示一:这两句的含义是:朋友远去,本当相送,无奈人隔两地,难以相送,我只有将自己的担扰和牵挂托付给明月,随风送你到被贬之地了。提示二:诗人发挥奇特的想象,把明月想象成能寄愁心的载体,托明月以传情,使明月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动作行为。构思新巧,想象美妙,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情怀。因此此句成为送别友人的千古名句。闻王昌龄 写景点时令左迁龙标 叙事表同情 饱含深情 想象奇妙遥有此寄 抒情寄牵挂 千寻之塔 实 写 极言其高 景 鸡鸣见日 登飞 衬塔高耸 虚来峰 不畏浮云 果 议 站得高,看得远 论 自缘身高 一语双关 (因)题破 远观古寺,初日照林 山寺后 禅房幽深,花香满径 脱俗禅院 鸟悦潭静,心纯假设空 遁世钟磬余音,遁世情怀 总括全貌,雄伟高大望 近望色,神奇巍峨 赞美泰山 岳 由远而近,热爱眷恋 表达雄心会当凌顶,傲视一切 水澹澹,岛竦峙实景 树丛生,草丰茂 壮丽景象观沧海 风萧瑟,波涌起 虚 日月出其中 博大景 星汉出其里 胸怀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子规啼( ) 岱宗( ) 决眦( ) 钟磬 )碣石( ) 澹澹( ) 竦峙( )( ) 万簌 )2.解释以下加点的词。(1)闻道龙标过五溪 (2)自缘身在最高层 (3)阴阳割昏晓 (4)决眦入归鸟 (5)会当凌绝顶 (6)水何澹澹 (7)山岛竦峙 3.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B.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对以下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听说王昌龄被贬龙标跋涉五溪。B.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C.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水波为什么(这样)动乱啊,山岛(是这样的)高耸突兀。D.一览众山小。(那时)远眺,群山定会显得极为渺小。5.按要求默写诗句。 1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拟人手法,寄情于物,表达了对朋友一片深情的诗句是: , 。2我们要有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正如杜甫在?望岳?中所表达的那样: ,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 , 及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都有视野开阔、志存高远之意境。4?观沧海?中表达了诗人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 ; , 。6.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卷帙浩繁。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共同承受一次美的洗礼。1我国古诗的韵律很强,适合演唱,因此当代很多作曲家十分喜欢为古诗谱曲,请你列出一首推荐给同学。 2我国古诗的哲理性是其他国家诗歌不具备的,选一句你喜欢的名诗名句作简要赏析。 (3)学习小组一致推举你担任“古诗词吟诵会的主持人,你准备用怎样的开场白来调动同学们的热情? (一)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答复以下问题。7.请说说标题中的“左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在标题中突出王昌龄的“左迁? 8.全诗以“杨花落尽子规啼这样的景物描写开篇,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9.把“我寄愁心及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用散文的语言描述出来。 10.本诗的最后两句,有的版本写作“随君直到夜郎西,你认为用哪个字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二)阅读?登飞来峰?,答复以下问题。“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诗及苏轼?题西林壁?中的 , 两句异曲同工,写法极为相似。“浮云的寓意是什么? 13.请联系生活实际具体探究这首诗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三阅读?望岳?,答复以下问题。 领起,由此着笔,从 到 ,再到 ,最后抒发自己的情怀。15.本诗为什么要用设问句起笔?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钟“割的表达效果。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为什么能够引起你的共鸣。 (一)(台州中考)田舍宋范成大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烟火村声远,林菁野气香。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注释】田舍:农家。筑圃:修筑打谷场。菁:水草。天末:天边。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 的气息。(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作答)19.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的画面。 (二)(宁波中考)东坡(宋)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释】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及躬耕的地方。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的环境特点。21.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三)(衢州中考)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宋)毛滂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注释】毛滂:浙江衢州人。这首词是毛滂辞别病中妻子,赴任途中所作。22.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我寄愁心及明月,如果用此句替代这首词中的“断魂分付潮回去,是否适宜?请根据词的内容作出分析。附李白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及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四)(东营中考)凭阑人·金陵道中(元)乔吉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及人添鬓华。“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4.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写法、构思等),对该作品进展赏析。 文言文对照翻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飘飞不定的杨花落尽,子规啼声凄婉,惊闻你被贬龙标跋涉五溪。我寄愁心及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将我的思念之心托付给多情的明月,让它随风伴送你一直到被贬的偏远之地吧。子规:杜鹃。闻道:听说。龙标:这里指王昌龄,当时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五溪:即雄溪、溪、酉溪、氵无溪、辰溪,在今湖南西部,当时属蛮荒之地。夜郎西:泛指遥远的西南边地。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高高的飞来峰上耸立着千寻高塔,听人说地面晨鸡初鸣时,在塔上便可看到红日高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上去就不用担忧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因为身在塔的最高层。千寻:形容塔高,古代以八尺为一寻。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自缘:因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 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空灵。万籁lài此都寂,但余钟磬(qìng )音。万物一片寂静,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初日:早上的太阳。禅房:僧人的房舍。万籁: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磬:一种打击乐器。寺院诵经、斋供时敲钟击磬,以表示活动的开场或完毕。望岳岱(dài)宗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山是怎样的?它苍翠的山峦,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神奇秀丽的风光都集中在它那里,山南山北,明暗不同。荡胸生层云,决眦zì入归鸟。山中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阔激荡。我睁大眼睛远望,归巢的飞鸟都尽收眼底。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远眺,群山定会显得渺小。岱宗:即泰山,泰山又名岱山,是五岳之首,所以又称为岱宗。宗,首,大。夫:语气助词。齐鲁: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都在今山东境内,齐在泰山之北,鲁在泰山之南。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集中,聚集。阴阳:这里指山的北面和南面。割:剖分,划分。昏:黄昏,这里是“晦暗的意思。晓:天亮,这里是“明亮的意思。层云:重叠的云。决眦:睁大眼睛。决,裂开。眦,眼眶。会当:定要。凌:登。绝顶:最顶峰。一:全。览:看。观沧海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cng海。东行登临碣石山,前来观看大海。水何澹dàn澹,山岛竦sng峙ì。大海碧波荡漾,山岛高耸突兀。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花草长势也很旺盛。秋风萧瑟sè,洪波涌yng起。阵阵萧瑟秋风吹过,万顷波涛汹涌澎湃。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日月仿佛就在这里运行;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银河仿佛就在这里闪烁着耀眼的光荣。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临:登临。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北,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山。沧海:大海。何:程度副词,多么。澹澹:水波摇荡的样子。竦:高耸。峙:突起,突兀。萧瑟:秋风吹过草木的声音。洪波:巨大的波浪。行:运行。星汉:银河。假设:似,好似。灿烂:光荣耀眼的样子。至:极。歌:诗歌。以:用。咏:表达,抒发。【参考答案】í dài zì ì jié dàn sng zhì à2.1听说 2因为 3剖分,划分 4睁大眼睛 5定要 6水波摇荡的样子 7高耸突兀3.C解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5.1我寄愁心及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2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3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4日月之行 假设出其中 星汉灿烂 假设出其里6.1例如:由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苏轼的?水调歌头?);由李尤演唱的?月满西楼?(李清照的?一剪梅?。) 2例如:陆游的?过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赏析: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的美景,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开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表现了诗人及众不同的思维在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的希望。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管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决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到达一个充满光明及希望的新境界。3同学们,大家好!许多诗句像阳光一样照亮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震撼,为之鼓舞,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今天,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词的天地,展示我们的风采7.“左迁是贬谪的意思。突出王昌龄“左迁,表达了诗人对他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8.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杨花漂泊不定,给人以流落之感;“子规啼鸣暗含悲哀之情,诗人选取这两种景物来渲染凄苦哀愁的气氛,寓情于景,表现诗人对王昌龄被贬谪一事的悲哀和同情。9.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及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风到你远谪的地方,聊慰你孤寂的身影。10.例如一:“随君直到夜郎西好,本诗是一首离别诗,诗中作者把对友人的思念和担忧寄予明月。而友人是要左迁的,故作者的情感是“随君而去。 例如二:“随风直到夜郎西更好,因为作者悲哀的心情可以被风轻轻地吹走,一直吹到朋友的身边。化实为虚,有艺术的感染力。11.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2.(当时的保守势力)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13.只有立足高远,才能够排除种种迷雾,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无论生活或学习,都要有一个较高的立足点和较为长远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避开种种假象的迷惑,排除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向理想之境迈进。只要努力践行,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确认事物开展变化的规律,我们是能够做到的。14. “望,远望,近望,凝望。泰山到底怎么样?一方面把泰山一下子推到读者面前,具有一种视觉冲击力,另一方面也是引导读者去思考、想象。16.“钟是会聚的意思,它把大自然写得很有感情:大自然要把神奇秀丽的风光都集中在泰山之上。“割很有力度,指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夸大地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17.这两句诗不仅表现出泰山的雄伟气势,显示出诗人的朝气,而且富有启发性,鼓励人们要具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18. “乐或“乐哉19. 例如:小孩子欢快地躺在落叶堆里玩耍(或:在厚厚的落叶堆里酣然入睡),夕阳西下,一群群鸟雀在稻田上空飞翔,喳喳喳地叫得正欢。20. 清幽、宁静21. 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恬淡旷达(乐观)的思想情感。22. 不适宜。“断魂分付潮回去的感情更深切,“断魂一词表达了对妻子的担忧及牵挂,有生离之痛,而“我寄愁心及明月更多的是对友人的同情及思念;“潮让人联想到词人思念如潮,显得凄凉悲切,而“明月含有诗人对团圆的美好期盼,及“断雨残云的意境不符。23. 沦落天涯、孤寂愁苦(或倦于漂泊、羁旅思乡或落泊困顿的倦客游子)的形象。24. 语言:用语奇特,精炼传神,以“瘦状马,以“倦绘鸟,言简意丰,以形传神;诗用马“驮,愁由鸟“呼,柳花“添人鬓华,运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愁苦。写法:衬托。人物的落泊困顿,孤寂悲凉,乡思愁绪,均是通过对“马“鸟“柳花的描写衬托出来,含蓄蕴藉。白描。小令语言不尚藻饰,质朴自然,却能将景物、人物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鲜明突出;使意境典雅,动人心魄。寓情于景。借对“马“鸟“柳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孤寂思乡的愁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