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天问教育:徐州师大版古代汉语练习册.doc

    • 资源ID:56693214       资源大小:134K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天问教育:徐州师大版古代汉语练习册.doc

    欲索取更多考研资料,请上北京天问教育网站官网!古代汉语练习册(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编) 2005年8月30日修订目 录一、具书(1)二、词 汇(5)三、文 字(14)四、语 法(19) 五、修辞(29)六、音韵(31)七、古书注解(34)八、古书的句读(36)九、诗词格律(44)十、参考答案(56)工 具 书练习一一、古汉语工具书一般可分为字书、辞书、韵书、目录书、类书、图录谱表和其他几类。其中:1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是东汉_编著的_,宋代徐铉等校定。全文分为_篇。加目录和自叙共_篇,共_卷,分为_部首,共收_单字;重文字_个。2_是我国第一部辞典,共分19篇,其中前三篇分别是_、_、_;3专门解释唐宋元明人诗词曲中习见语辞特殊用法的辞书是近人_的_: 4我国最早的韵书是魏_著的_,而现存最古的韵书是宋陈彭年、邱雍等编的_,它的全名叫_,大致反映了_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5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书是东汉班固撰的_,其后,较为完善的有_; 6我国大规模的目录学著作是清乾隆年间永瑢、纪昀等人奉诏编撰的_二百卷,其编排顺序是按 _、_、_、_四部目次; 7_是叶圣陶编的关于索引类的工具书8我国最早的类书是三国魏文帝时命令王象、刘邵编纂的_,其后影响较大的有隋末唐初虞世南编辑的_,唐欧阳询等编的_ _,唐_编的初学记、唐白居易编辑,宋孔传续辑的_ _,宋李昉等编的_ _、宋王钦若、杨亿等编的_ _,明朝解缙等编写的_ _;9“三通”指的是唐杜佑的通典、宋郑樵的_ _、元马端临的文献_,遇到历史上的疑难问题可资查询,后人又陆续加以编纂,合称为“_ _”;10政书会要之类影响较大的有春秋会要、西汉会要和_等。二、1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检字法主要有_、音序检字法、_和四角号码检字法;2古代工具书的注音方法主要有_、_和_其中_较为科学。3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成就主要有_、_、_和王筠的_、_; 4研究古汉语虚词的代表作有王引之的_、刘淇的_、杨树达的_和今人裴学海的_ _;5汇集唐以前对古典文献解释的大型古汉语字典是清代阮元、臧庸等编的 ;6汉代运用“声训”原理而编纂的辞书是刘熙的 ;7.专门研究古代汉语方言的著作是扬雄的 。练习二一、略述许慎说文解字一书在汉语言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得失。二、举例说明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及释字体例。三、略述辞源和辞海这两部工具书的主要性质。四、略述广韵一书在编排体例和在汉语音韵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意义以及陈澧研究广韵的主要方法。五、广韵时代的四声是怎样发展成为普通话的声调的?六、举例说明我国古代语文工具书的编排方法。(各举三例)词汇练习练习一一、说明下列成语中加点词的意义: 1运斤成风 2不刊之论 3口诛笔伐 4家给人足 5苟且偷安 6不足为训 7洞若观火 8尾大不掉 9日薄西山 10比肩继踵二、说明下列双音词中加点的词素的意义 1楷模 2逗留 3讽诵 4树艺 5功伐 6劝勉 7字孕 8法则 9容止10、丰登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根据同义联合的构词方式另造一个含有其字的双音词。1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孟子·公孙丑上) 2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 3以防止水,以沟荡水。(周礼·地官·稻人) 4文繁而义诡,意局而辞野。(晋书·潘岳传) 5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韩非子·内储说下) 6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贾谊过秦论) 7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史记·淮阴侯列传) 8.、郭林宗至汝南造奉高。(世说新语·德行) 9力不足者中道而废。(论语·雍也) 10马逸不能止。(左传·成公二年)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注意古今词义的异同: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2、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孟子·梁惠王上)3、假令韩信学道廉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史记·淮阴侯列传)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史记 廉蔺列传) 5、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史记魏公子列传) 6、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柳宗元捕蛇者说) 7、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孟子·梁惠王上) 8、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9、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10、将为胠箧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庄子·胠箧)练习二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的部分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并说明其理由:1以君之灵,累百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左传·成公三年)2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史记·淮阴侯列传)3.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韩非子·五蠹)4、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贾谊鵩鸟赋) 5、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史记·项羽本记) 6数犯主之颜色。(史记·汲黯列传) 7安贫乐潜,味道守真。(后汉书·申屠蟠传) 8卫将军张世安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汉书·苏武传) 9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三国专·吴书·周瑜传)10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杜甫北征)二、说明下列各词的句中义,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信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 2子皙信美矣。(左传·昭公元年) 3故明主任计不信怒,暗主信怒不任计。(荀子·哀公)4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5(马)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徒1舍车而徒。(周易·贲封)2、帅徒以往。(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3、倒戟以御公徒。(左传·宣公二年) 4、是鲁孔丘之徒与?(论语·微子)5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6、齐师徒归。(左传·襄公二十五年)7、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公孙丑上)8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史记·廉蔺列传)卒1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史记·陈涉世家)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史记·廉蔺列传) 3、鲁肃闻刘表卒。(司马光赤壁之战) 4、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战国策·燕策三) 5、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汉乐府焦仲卿妻) 谢 1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战国策·赵策) 2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赵,代王谢愿守代边。(史记·吕太后本纪) 3因之出寥廓,挥手谢公卿。(李白留别金陵崔侍御) 4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古乐府陌上桑) 5安世尝有所荐,其人来谢。(汉书·张安世传) 间 1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言) 2、则丑美有间矣。(淮南子·俶真训) 3、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史记·项羽本记) 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5(汉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史记·项羽本纪)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注意分析偏义复词。1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虞氏春秋。(史记·平君虞卿列传)2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3. 乐必发诸声音,形于动静,人道也。(史记·乐书) 4. 动静有常,大小殊矣。(史记·乐书) 5且擅兵而别,多佗利害,未可知也,徒自损耳。(史记·吴王濞列传)6今公常从数骑,一旦有缓急,宁足恃乎?(史记·袁盎晃错列传) 7. 游于后园,览于有无。(史记·司马相如传)8举事而候星月,月盛壮则攻城,月亏则退兵。(史记·匈奴列传) 9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易·系辞) 10大夫不得造车马。(礼记·王藻)四、通过查阅工具书,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联绵词的意义。并说明其音节的类型。1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诗·谷风) 2. 荒忽兮远望。(楚辞·湘夫人) 3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诗·七月)4. 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楚辞·橘颂) 5. 观流水兮潺湲。(楚辞·湘夫人)6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报任安书 7. 罔薜荔兮为帷。(楚辞·湘夫人) 8聊逍遥兮容与。(楚辞·湘夫人)练习三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同义词的差别: (一)观一见一视 1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左传·宣公二年) 2. 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史记·韩非传) 3. 目不能两视而明。(荀子·劝学) (二)行一步一趋一走一奔 1. 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司马光李朔雪夜入蔡州) 2.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战国策·赵策四) 3、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史记·萧相国世家) 4、兔走触株,折颈而死。(韩非子·五蠹) 5及下廷尉诏狱,平原吏人奔走诸阙讼之。(后汉书·史弼传)(三)牙一齿 1女子七月齿生,七岁齿龀,三七肾气平而真牙生。(本草纲目) 2唇亡则齿寒。(韩非子·存韩)(四)哭一泣一啼一号1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礼记·檀弓下)2.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战国策·赵策四) 3. 始卒,主人啼,兄弟哭。(礼记·丧大记) 4冬暖而儿号寒。(韩愈进学解 (五)伐一侵一袭1十年春,齐师伐我。(左传·庄公十年) 2夏,郑人侵许。(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3绍为地道,欲袭太祖营。(三国志·魏书·袁绍传)(六)女一妇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七)畏一恐一惧1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庄子·渔夫) 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七十四章) 3.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八)诛一戮一弑一杀 1周公相武王诛纣。(孟子·滕文公下)2及夫李斯受戮,神气黯然。(李古拟古恨赋) 3、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史记·高祖本纪4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墨子·公输)练习四一、根据字形分析,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并说明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易·屯)2北山愚公长息曰。(列子·愚公移山)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4黄河如带,泰山若厉。(汉书·功臣表第四) 5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史记·李斯列传) 6狄人归其元,面如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7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8塞向墐户。(诗·幽风·七月) 9王子搜援绥登车,仰天而呼曰庄子·让王二、解释下列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哪个是本义,哪些是引申义?间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2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3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史记·韩信破赵之战)4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千万卷。(汪琬传是楼记) 5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左传·成公十六年) 6韩信使人间视。(史记·韩信破赵之战) 发 1.发使使燕。(史记·韩信破赵之战) 2.塗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梁惠王下) 3.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 4.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战国策·赵策) 5.夫鹓鶵发于南海。(庄子·秋水) 6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告子下)三、解释加点词或词组,说明它们古今意义变化的类型。 1、饮于河渭。(山海经) 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论浯·微子)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 4、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洛阳伽蓝记) 5、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 6鞠狱故不以实。(汉书·赵广汉传) 7父母闻之,清宫除道。(战国策·秦策) 8下流之人,众毁所归。(杨恽报孙会宗书)练习五根据下面提供的例句,分别说明“练”、“绝”二词词义引申的方式。练1凡染,春暴练。(周礼·天官·染人)练,把生丝煮熟,使之柔软洁白。2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玄晖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练,白色的熟绢。3(翟方进)荐宣明习文法,练国制度。(汉书·薛宣传练,详熟。4篇中练句,句中练字。(张表臣珊瑚钩诗话)练,琢磨,推敲。绝1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荀子·修身)绝,断丝。2、名灭爵绝,国土不传。(后汉书·马援传)绝尽,断绝。3投笔抽刀而绝。(后汉书·束歙传)绝,自绝,死亡。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绝,极。5不远道里,故能威绝域之民。(管子·七法)绝,远。6、绝唱高踪,久无嗣响。(宋书·谢灵运传论)绝,高超,绝妙。文字练习练习一一、“六书”释义 1象形 2指事 3会意 4形声 5转注 6假借二、分别举出五个独体象形字和合体象形字,并指出其本义。三、分别举出三到五个纯指事字和加笔指事字。四、按照要求各举五个会意字,并从古书中各选用其本义的一例句。1两体异文会意字: 2、三体或三体以上的异文会意字: 3同文会意字:五、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有种种不同位置,试根据要求各举十例。1上形下声:2、上声下形: 3、左形右声: 4、左声右形: 5、外形内声: 6、外声内形:六、分析下列形声字(查说文),注意其形、声符的位置及隶变、楷化造成的变化。1雖2垂 3更 4旗 5修 6颖 7荆 8强 9徒 10尝 11题12闻 13罕 14急 15粗 16年 17贼 18责 19寺 20布七、形声字名词解释,各举两例。1亦声字;2省声字 3省形字 4右文说八、用“六书”理论分析下列各字的结构。豆 所 眉 碧 它 羔 秋 恬 防 解 武 贼 集 益 朱大 母 析 习 卒 弃 降 夜 逐 封 粪 甜 表 莫 吕 队理 在 前 雨 疫 甘 让 来 利 之 佞 果 宅 责 寒 迪 及 访 止 特 即 戍 列 行 纲 果 光 旨 信 亦 见 塑 膏 叔 蹄 夫 字 鄙 原 郎 承 额 心 息 颇 肯 胡 兵 交 酰 暴 隔 除练习二一、各举三例解释下列术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二、写出下面例句中加点字的今字。 1齐师败绩,知伯亲禽颜庚。(左传·哀公23年)2不辟死伤,不畏众强。(荀子·荣辱) 3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乎?(孟子·梁惠王上) 4责收毕,以何市而反?(战国策·齐四)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6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7、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孟子·公孙丑上)8昔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墨子·兼爱) 9虽为庶人,取妻必告,死必赴。(礼记·文王世子)10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三、通过查阅工具书,写出各字的异体字,越多越好。1、啖2、诉3、疏4、奔 5浚 6搜 7脉 8俯 9碗 10吻 11札 12憔 13. 補 14球一 15婿一四、查阅王力古代汉语附录一繁简字对照表,写出下面简化字对应的所有繁体,并说明各繁体宇的本义。 1摆 2才 3丑 4冲 5复 6筑 7历 8获 9台 10干五、仔细阅读,找出各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2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3需弱者用,而健者不用矣。(战国策·秦二)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5、临崖濯素手,步水搴轻衣。(潘尼三月三日洛水作) 6、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7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贾谊·治安策)8、薄伐玁狁,以奏肤公。(诗·小雅·六月)9、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史记·大宛列传) 10老而无妻谓之矜,老而无夫谓之寡。(礼记·王制)11、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诗·小雅·棠棣) 12、未见君子,惄(ni)如调饥。诗·周南·汝坟 13、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史记·平津侯主父偃列传) 14、君有此士也三万人,以方行于天下,以伐无道,以屏周室。(国语·齐语) 16倍韩,攻梁,一举不得,前功尽弃。(史记·周本纪)17、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诗·卫风·河广)18、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19、父去里所,复还。(史记·留侯世家)20、伊尹之状,面无须麋。(苟子·非相)21、张良出,要项伯。(史记·项羽本纪)语法练习练习一一、请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要求:(1)说明活用词原有的词性;(2)说明是哪一类活用;(3)说明活用后所表示的意义。1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土:。(曹操论吏士行能令)2五日平明,良往,久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史记·留侯世家)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不辱使命)4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原君)5是子报仇之时也,而子何故乃肯逃我?(韩非子·外储说左下)6夫以曾参之贤与其母信之也,三人疑之,其母惧焉。(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7其被轰击者,则断壁危楼,或黔其庐,或赭其垣。(观巴黎油画记)8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史记·苏秦列传)9孔子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韩愈(原道)10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略。(淮南子·兵略)11、当此三行者,而衣弗友,人君弗臣。(淮南子·汜论训)12人貌荣名,岂有既乎?(史记·游侠列传)二、请指出下列句中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名词、形容词,并说明其活用的语法条件。1、子股肱鲁国,社稷之事,子实制之。(国语·鲁语)2、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庄子·应帝王)3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之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4、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韩非子·说林上)三、请说明下列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的意义。1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2臣子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土遇我,我故国士报之。(史记·刺客列传)3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於燕市。(史记·刺客列传)4、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史记·刺客列传)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四、请指出下列句中活用为名词的动词、形容词,并加以翻译。1、亦以明死生之大。(五人墓碑记) 2秦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史记·刺客列传) 3钩党之捕,遍于天下。(五人墓碑记)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水经注:三峡)练习二一、请说明下列句中加点代词的用法,并加以翻译。 1赵衰、赵盾孰贤?(左传·文公七年)2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订鬼)3孟尝君曰:“客何好?”(战国策) 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5. 学恶乎始,恶乎终?(劝学)6援乌号之弓,挟肃慎之矢。(中山狼传)7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左传·晋灵公不君)二、请指出下列各句中“者”、“所”的词性,说明其结构特点,并加以翻译。1人主有诱于事者,有壅于言者,二者不可不察也。 (韩非子·南面)2、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淮南子·天文训)3、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史记·信陵君列传)4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战国策·齐策)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前出师表)6、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促织)7、所听视者近,而所闻见者远。(荀子·不苟)8、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左传·隐公三年) 9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口技)练习三一、请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和用法。 1两服齐首,两骖如手。(诗经,大叔于田) 2两释累囚以成其好。(左传·成公二年) 3一再则宥,三则不赦。(国语·齐语) 4及西门,使贰车反祐于西圃。(左传·哀公十六年)二、请指出下列数词的类别,并加以翻译。 1黄钟长八寸七分一,宫。(史记·律书) 2大国地方百里,君十卿禄,卿禄四大夫(孟子·万章下) 3、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鸿门宴) 4、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阿房宫赋)练习四一、请说明下列句中加点副词的类别和意义。 1、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促织)2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史记·魏公子列传)3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韩非子·外储说左上)4、受累仅三十口。(韩愈与李翊书)5、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史记·魏公子列传)6、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孙膑)7、然盘庚之迂,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答司马谏议书) 8、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春申君列传)二、请比较说明下列各句中否定词的用法,并指出其词性。1弗食不知其旨也。(礼记·学记)2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崔瑗座右铭)3、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孟子·离娄上)4去其刚卯,莫以为佩;除刀钱,勿以为利。(汉书·王莽传)练习五一、请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用法,并译成相应的现代汉语。1、赵以一璧之故欺秦耶?(廉颇蔺相如列传) 2、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也。(史记·项羽本纪)3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鸿门宴)4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谏逐客书)5、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史记·淮阴侯列传)6、先生不羞,事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7、吾以女为死矣。(论语·先进)8、能以礼让为国乎?(论语·里仁) 9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左传·成公二年)10不慕仁义而治强者,秦也;然而未帝者,治未毕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1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孟子·滕文公上) 12、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二、请说明连词“而”、“则”在下列各句中的用法(内容包括:(1)所连接的语言单位或句子成分”(2)所表示的关系。)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2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屈原列传)3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孟子·离娄上)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6、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使楚)7、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练习六一、请说明下列句中语气词“也”、“焉”所表示的语气。1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则未之学也。(论语·卫灵公)2、(项)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史记·项羽本纪)3、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史记·淮阴侯列传)4、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孟子·梁惠王上)二、请说明下列句中语气词“夫”、“其”、“唯”所表示的语气。 1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左传·殽之战) 2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左传·隐公四年) 3子其怨我乎?(左传·成公三年) 4、故敢略陈其愚,唯君子察焉。(报孙会宗书)三、请说明下列句中语气词“乎”、“与”(欤)、“邪”(耶)、“诸”所表示的语气。1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论语·阳货)2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孟子·夫子当路於齐)3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 4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梁惠王下)四、请分析说明下列句中连用语气词所表达的语气。1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论语·阳货)2然则夫子既圣矣乎?(孟子·公孙丑上)3且夫君也者,将牧民而正其邪者也。(国语·鲁语)练习七请说明下列句中结构助词“之”的用法。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左传·齐桓公伐楚) 2骨已尽,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3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4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吕氏春秋·长兄)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庄子·逍遥游)练习八一、请用横线标出下列各句中的判断句、被动句和双宾语句,并指出其结构类别。 1既非挺出地上,则为深谷林莽所蔽。(雁荡山) 2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五人墓碑记) 3若变起,足下以军敌彼二军,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谭嗣同)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5杇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论语·公治长) 6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7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8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9对曰:“王遇盗於云中,余受其戈,其所犹在。”袒而视之背。(左传·定公五年) 10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二、请用横线标出下列句中的特殊词序,并指出其类别。1天下议归之,其子焉往?(孟子·离娄上)2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其祁奚之谓矣。(左传·襄公二年)3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4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左传·昭公十二年)5且晋慼忧以重我,天地以要我。(左传·僖公十五年)6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7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六国论)三、请补出下列各句中省略的词语,并说明其省略的类别。1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扁鹊见蔡桓公)2子山处令尹之宫,夫概王欲攻之,惧而去之。(左传·宣公四年)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4、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陈涉世家) 5、人皆有兄弟,我独无。(论语·颜渊) 6、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韩非子·和氏) 7胥靡逃之魏,卫赎买之百金。不与,乃请以左氏。(战国策·卫策)(注:左氏,卫国地名) 8 、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四、试用加线法分析下列句(符号:主语=,谓语一,宾语一,定语( ),状语 ,补语< >,兼语_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2楚子使屈完如师。(左传·齐桓公伐楚)3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齐桓公伐楚)4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荀子·天论)5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也。(左传·昭公十九年)练习九 一、请指出下列句子的习惯句式,说明其用法,并加以翻译。 1、信问曰:“大王自料,勇敢仁强孰与项王?”(史记·淮阴侯列传)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论语·述而) 3嫂何前倨而后卑也?(战国策·秦策一) 4、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 5、今有医於此,和合其祝药之于天下之有病者而药之。(墨子·非攻中) 6、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殽之战) 7、吾私有讨于午也,二三子唯所欲立。(左传·定公十三年) 8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左传·襄公二十五年)9子以逐君成名,子孙不忘,不亦伤乎?(左传·昭公十五年)10,先生得无诞之乎?史记·扁鹊列传11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12、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孟子·梁惠下13、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4、薪者投镰于地、嗔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论衡·书虚篇15、鲁侯不亦善于礼乎?左传·昭公五年16、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17、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崔琰记王忠肃公翱事)修辞练习一、名词解释并举例 1并提 2互文 3双关 4对偶二、简答: 1古汉语常见的修辞方式有哪几种? 2引用有哪几种情况?举例说明。 3什么是代称?举例说明代称的几种情况。4什么叫委婉?委婉有哪几种?举例说明。三、指出下列各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1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滕王阁序)2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巫山·巫峡)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巫山·巫峡)5杇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论语·公治长) 6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7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人珠廉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 9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左传·昭公十九年) 10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风赋) 11、公已失老母,方寸乱矣。(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意事项

    本文(天问教育:徐州师大版古代汉语练习册.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