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道路勘测设计 》师郡主编第9章教学文稿.ppt

    • 资源ID:56700647       资源大小:14.87MB        全文页数:14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道路勘测设计 》师郡主编第9章教学文稿.ppt

    道路勘测设计 师郡主编 第9章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第一节 概 论 一一一一.立体交叉(立体交叉(立体交叉(立体交叉(Interchange)的组成)的组成)的组成)的组成 1.1.跨跨线线构构造造物物:是是使使立立交交实实现现车车流流空空间间分分离离的的主主体体构构造造物物,包括设于地面以上的包括设于地面以上的跨线桥跨线桥和设于地面以下的和设于地面以下的地道地道。2.2.正正线线:是是组组成成立立交交的的主主体体,指指相相交交道道路路的的直直行行车车行行道道,主主要要包包括括连连接接构构造造物物两两端端到到地地坪坪标标高高的的引引道道和和交交叉叉范范围内引道以外的直行路。围内引道以外的直行路。第一节 概 论 3.3.匝道:立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供上、下相交道路转弯匝道:立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供上、下相交道路转弯车辆行驶的连接道车辆行驶的连接道,一般分为左转匝道和右转匝道一般分为左转匝道和右转匝道 4.4.出口与入口:由正出口与入口:由正线驶出进入匝道口为出口,线驶出进入匝道口为出口,由匝道驶入正线的道口为由匝道驶入正线的道口为入口。入口。5.5.变变速速车车道道:在在正正线线右右侧侧的的出出入入口口附附近近设设置置的的附附加加车车道道称称为为变变速速车车道道。分分为为加加速速车车道道和减速车道。和减速车道。一一一一.立体交叉(立体交叉(立体交叉(立体交叉(Interchange)的组成)的组成)的组成)的组成 第一节 概 论 6.6.集集散散车车道道:为为了了减减少少车车辆辆进进出出高高等等级级道道路路的的交交织织和和出出入入口口数数量量,可可在在立立交交范范围围内内正正线线的的一一侧侧或或者者两两侧侧设设置置与与其其平平行行且且分分离离的的专用道路称为集散车道。专用道路称为集散车道。一一一一.立体交叉(立体交叉(立体交叉(立体交叉(Interchange)的组成)的组成)的组成)的组成 7.7.绿化带:在立交范围绿化带:在立交范围内,由匝道与正线或匝内,由匝道与正线或匝道与匝道之间所围成的道与匝道之间所围成的封闭区域一般采用绿化封闭区域一般采用绿化栽植。栽植。项目项目立交立交立交立交间距间距占地占地形式形式结构结构层层排水排水设收设收费站费站匝道匝道车速车速 公路公路 立交立交大大大大简单简单两层两层明沟明沟是是高高 城市城市 立交立交小小小小复杂复杂多层多层(22)暗管暗管否否低低第一节 概 论 二二二二.公路立交与城市立交的主要区别公路立交与城市立交的主要区别公路立交与城市立交的主要区别公路立交与城市立交的主要区别第一节 概 论 二二二二.公路立交与城市立交的主要区别公路立交与城市立交的主要区别公路立交与城市立交的主要区别公路立交与城市立交的主要区别公路立交城市立交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一一一一按结构物的形式分按结构物的形式分按结构物的形式分按结构物的形式分 1.1.上上跨跨式式:用用跨跨线线桥桥从从相相交交道道路路上上方方跨跨过过的的交交叉叉方方式式。施施工工方方便便,排排水水易易处处理理,但但占占地地大大,引引道道较较长长、高高架架桥桥影影响响视视线线和市容,宜用于郊区、农村或周围有高大建筑物处,如下图和市容,宜用于郊区、农村或周围有高大建筑物处,如下图a a。2.2.下下穿穿式式:用用地地道道从从相相交交道道路路下下方方穿穿过过的的交交叉叉方方式式。占占地地少少,立立面面易易处处理理,对对视视线线和和市市容容影影响响小小,但但施施工工期期较较长长、造造价价较高,排水困难。适用于市区,如下图较高,排水困难。适用于市区,如下图b b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一一一一按结构物的形式分类按结构物的形式分类按结构物的形式分类按结构物的形式分类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 可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立交两类可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立交两类1.1.分离式立交分离式立交仅仅设设跨跨线线构构造造物物一一座座,上上、下下道道路路无无匝匝道道连连接接,结结构构简简单单,占占地地少少,造造价价低低。分分离离式式立立交交适适用用于于高高速速公公路路或或主主要要道道路路与与铁铁路路或或次次要要道道路路之之间间的的交交叉叉,但但相相交交道道路路的的车车辆辆不不能能转转弯弯行行驶驶。简简化化流流线线图图如右图。如右图。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 可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立交两类可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立交两类1.1.分离式立交分离式立交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 可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立交两类可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立交两类2.2.互通式立交互通式立交 .完全互通式立交完全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叉。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叉。匝道数与转弯方向数相等,各转向都有专用匝道。匝道数与转弯方向数相等,各转向都有专用匝道。适用于高速道路之间及高速道路与其它高等信道路相交。适用于高速道路之间及高速道路与其它高等信道路相交。代表形式有喇叭、苜蓿叶形、代表形式有喇叭、苜蓿叶形、Y Y 形、形、X X 形形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 可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立交两类可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立交两类2.2.互通式立交互通式立交(1 1).完全互通式立交完全互通式立交 .喇叭形立交(喇叭形立交(trumpettrumpet)A A式式B B式式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 可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立交两类可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立交两类2.2.互通式立交互通式立交(1 1).完全互通式立交完全互通式立交 特点:特点:只需一座构造物,投资较省;无冲突点和交织,通行能力大,行车只需一座构造物,投资较省;无冲突点和交织,通行能力大,行车安全。环圈式匝道车速较低,布设时应将环圈式匝道设在交通量小安全。环圈式匝道车速较低,布设时应将环圈式匝道设在交通量小的方向上,主线交通量大时宜采用的方向上,主线交通量大时宜采用A A式,受地形、地物限制或左转式,受地形、地物限制或左转进入主线交通量远大于左转驶离主线交通量时,宜采用进入主线交通量远大于左转驶离主线交通量时,宜采用B B式;式;.喇叭形立交(喇叭形立交(trumpettrumpet)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 可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立交两类可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立交两类2.2.互通式立交互通式立交(1 1).完全互通式立交完全互通式立交 特点:特点:该该立立交交平平面面形形似似苜苜蓿蓿叶叶,造造型型美美观观,交交通通运运行行连连续续而而自自然然,无无冲突点,仅需一座构造物。冲突点,仅需一座构造物。但但这这种种立立交交占占地地面面积积大大,左左转转绕绕行行距距离离较较长长,环环圈圈式式匝匝道道适适应应车车速速较较低低,且且桥桥上上、下下存存在在交交织织。多多用用于于高高速速公公路路之之间间的的立立交交,亦亦可在城市外围的环路上采用。可在城市外围的环路上采用。苜蓿叶式立交苜蓿叶式立交苜蓿叶式立交苜蓿叶式立交(CloverleafCloverleaf).喇叭形立交喇叭形立交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 2.2.互通式立交互通式立交(1 1).完全互通式立交完全互通式立交 特点:特点:只需一座构造物,造型美观,造价较低。但交通运行状态不如喇叭只需一座构造物,造型美观,造价较低。但交通运行状态不如喇叭式顺畅,布设时以使正线下穿为宜。多用于苜蓿叶式的前期工程式顺畅,布设时以使正线下穿为宜。多用于苜蓿叶式的前期工程。子叶式立交子叶式立交子叶式立交子叶式立交苜蓿叶式立交苜蓿叶式立交 .喇叭形立交喇叭形立交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 2.2.互通式立交互通式立交(1 1).完全互通式立交完全互通式立交 特点:特点:车辆的运行速度较高,无交织,无冲突点,行车安全;行车方向明车辆的运行速度较高,无交织,无冲突点,行车安全;行车方向明确,路径短捷,通行能力大;正线外侧占地宽度较小,但需要构造确,路径短捷,通行能力大;正线外侧占地宽度较小,但需要构造物较多,造价较高;适用于右转弯速度高,交通量大的枢纽互通式物较多,造价较高;适用于右转弯速度高,交通量大的枢纽互通式立交。立交。子叶式立交子叶式立交 Y Y Y Y型立交型立交型立交型立交苜蓿叶式立交苜蓿叶式立交 .喇叭形立交喇叭形立交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 2.2.互通式立交互通式立交(1 1).完全互通式立交完全互通式立交 特点:特点:各方向运行都有专用匝道,自由流畅,转向明确;无冲突点,无交各方向运行都有专用匝道,自由流畅,转向明确;无冲突点,无交织,通行能力大;适应车速高的立体交叉。但占地面积大,层多桥织,通行能力大;适应车速高的立体交叉。但占地面积大,层多桥长,造价高,在城区受地形限制很难实现。适用于各方向进口道交长,造价高,在城区受地形限制很难实现。适用于各方向进口道交通量都很大的互通式立交。通量都很大的互通式立交。子叶式立交子叶式立交 Y Y型立交型立交苜蓿叶式立交苜蓿叶式立交 喇叭形立交喇叭形立交X X X X型立交型立交型立交型立交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 2.2.互通式立交互通式立交(1 1).完全互通式立交完全互通式立交子叶式立交子叶式立交 Y Y型立交型立交苜蓿叶式立交苜蓿叶式立交 喇叭形立交喇叭形立交X X X X型立交型立交型立交型立交 特点:涡轮式和组合式立交等,涡轮式立交是定向式立交中左特点:涡轮式和组合式立交等,涡轮式立交是定向式立交中左转弯利用效率较低的一种,适用于转弯速度较低的枢纽互通式立体转弯利用效率较低的一种,适用于转弯速度较低的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组合式立交是根据交通量结合地形等限制条件,在一座立交交叉;组合式立交是根据交通量结合地形等限制条件,在一座立交中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形式的左转匝道组合而成的立体交叉。中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形式的左转匝道组合而成的立体交叉。其他类型立交其他类型立交其他类型立交其他类型立交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 可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立交两类可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立交两类2.2.互通式立交互通式立交 (2 2).部分互通式立交部分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之间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之间至少有一个平面冲突点至少有一个平面冲突点的交叉。的交叉。部分互通式的代表形式有部分互通式的代表形式有菱形立交菱形立交和和部分苜蓉叶式部分苜蓉叶式立交等立交等(1 1).完全互通式立交完全互通式立交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 可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立交两类可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立交两类2.2.互通式立交互通式立交 (2 2).部分互通式立交部分互通式立交 .菱行立交(菱行立交(DiamondDiamond)(1 1).完全互通式立交完全互通式立交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 可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立交两类可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立交两类2.2.互通式立交互通式立交特点:特点:能保证主线直行车辆快速通畅;能保证主线直行车辆快速通畅;主线上具有高标准的单一进出口,交通标志简单;主线上具有高标准的单一进出口,交通标志简单;形式简单,仅需一座桥,用地和工程费用小;形式简单,仅需一座桥,用地和工程费用小;次线与匝道连接处为平面立交,影响通行安全。次线与匝道连接处为平面立交,影响通行安全。.菱形立交(菱形立交(DiamondDiamond)(2 2).部分互通式立交部分互通式立交 (1 1).完全互通式立交完全互通式立交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 可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立交两类可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立交两类2.2.互通式立交互通式立交 布设:布设:将将平平面面交交叉叉设设在在次次线线上上,主主线线上上跨跨或或下下穿穿应应视视地地形形和和排排水水条条件件而而定定,一一般般以以下下穿穿为为宜宜,次次线线上上可可通通过过渠渠化化或或设设置置交交通通信信号号措措施组织交通。施组织交通。.菱形立交(菱形立交(DiamondDiamond)(2 2).部分互通式立交部分互通式立交 (1 1).完全互通式立交完全互通式立交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 可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立交两类可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立交两类2.2.互通式立交互通式立交 .部分苜蓿叶式立交部分苜蓿叶式立交(partial Cloverleafpartial Cloverleaf).菱形立交(菱形立交(DiamondDiamond)(2 2).部分互通式立交部分互通式立交 (1 1).完全互通式立交完全互通式立交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 可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立交两类可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立交两类2.2.互通式立交互通式立交 特点:特点:主线直行车快速通畅,仅需一座桥,用地和工程费用较主线直行车快速通畅,仅需一座桥,用地和工程费用较小,远期可扩建为全苜蓿叶立交,但次线上存在平面交叉,小,远期可扩建为全苜蓿叶立交,但次线上存在平面交叉,一般用于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处或交通量不大的情形。一般用于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处或交通量不大的情形。.部分苜蓿叶式立交部分苜蓿叶式立交.菱形立交菱形立交 (2 2).部分互通式立交部分互通式立交 (1 1).完全互通式立交完全互通式立交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 2.2.互通式立交互通式立交.部分互通式立交部分互通式立交 .完全互通式立交完全互通式立交.环形立交环形立交特点与布设:特点与布设:环形立交适用于主要道路与一般道路交叉,一般用于转弯交环形立交适用于主要道路与一般道路交叉,一般用于转弯交通量较小的多路相交,城市道路多采用这种形式。这种立交能保通量较小的多路相交,城市道路多采用这种形式。这种立交能保证主线直通,交通组织方便,无冲突点,占地较少。缺点是次要证主线直通,交通组织方便,无冲突点,占地较少。缺点是次要道路的通行能力受到环道交织能力的限制,车速受到中心岛直径道路的通行能力受到环道交织能力的限制,车速受到中心岛直径的影响,构造物较多,左转车辆绕行距离长。布设时应让主线直的影响,构造物较多,左转车辆绕行距离长。布设时应让主线直通,中心岛可采用圆形、椭圆形或其它形状。通,中心岛可采用圆形、椭圆形或其它形状。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其他形式的立交第三节 立交的布置规划与形式选择 一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一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一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一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 1.1.立交位置的选定立交位置的选定相交道路的交通量相交道路的交通量相交道路的任务相交道路的任务相交道路的性质相交道路的性质地形条件地形条件经济条件经济条件第三节 立交的布置规划与形式选择 一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一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一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一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 2.2.立交的间距立交的间距满足标志和信号布置需要满足标志和信号布置需要能满足交织路段的要求能满足交织路段的要求能均匀地分散交通能均匀地分散交通驾驶员操作顺适的要求驾驶员操作顺适的要求1.1.立交位置的选定立交位置的选定正线计算行车速度(正线计算行车速度(km/hkm/h)最小间距最小间距/km/km80801.01.060600.90.940400.80.8城市道路相邻互通式立交间距城市道路相邻互通式立交间距二二二二.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1.1.影响立交形式选择的因素影响立交形式选择的因素第三节 立交的布置规划与形式选择 二二二二.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1.1.影响立交形式选择的因素影响立交形式选择的因素2.2.立交形式选择的基本原则立交形式选择的基本原则.确保主路行车的安全畅通与连续确保主路行车的安全畅通与连续.合理利用地形,造型与周围环境协调,美观合理利用地形,造型与周围环境协调,美观.近远结合,减少投资,考虑远期发展近远结合,减少投资,考虑远期发展 第三节 立交的布置规划与形式选择 .利于施工、养护、排水,尽量采用新技术利于施工、养护、排水,尽量采用新技术 .分清主次,充分考虑平面线形指标和竖向标高要求分清主次,充分考虑平面线形指标和竖向标高要求.选型与定位相结合选型与定位相结合二二二二.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1.1.影响立交形式选择的因素影响立交形式选择的因素3.3.立交形式选择的步骤和要点立交形式选择的步骤和要点.初定立交的基本形式初定立交的基本形式.立交几何形状及结构的选择立交几何形状及结构的选择.立交方案的比较立交方案的比较 .步骤步骤第三节 立交的布置规划与形式选择 2.2.立交形式选择的基本原则立交形式选择的基本原则.步骤步骤.要点要点二二二二.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1.1.影响立交形式选择的因素影响立交形式选择的因素3.3.立交形式选择的步骤和要点立交形式选择的步骤和要点第三节 立交的布置规划与形式选择 2.2.立交形式选择的基本原则立交形式选择的基本原则二二二二.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第三节 立交的布置规划与形式选择 三三三三.立体交叉的设计资料和设计步骤立体交叉的设计资料和设计步骤立体交叉的设计资料和设计步骤立体交叉的设计资料和设计步骤 1.1.设计资料设计资料设计资料设计资料文书资料文书资料排水资料排水资料道路资料道路资料自然资料自然资料交通资料交通资料其他资料其他资料第三节 立交的布置规划与形式选择 三三三三.立体交叉的设计资料和设计步骤立体交叉的设计资料和设计步骤立体交叉的设计资料和设计步骤立体交叉的设计资料和设计步骤 1.1.设计资料设计资料2.2.设计步骤设计步骤初拟初拟方案方案确定比确定比较方案较方案确定推确定推荐方案荐方案确定采确定采用方案用方案详细详细 测量测量设计步骤设计步骤技术技术 设计设计第三节 立交的布置规划与形式选择 第四节第四节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一一一一.匝道的组成匝道的组成匝道的组成匝道的组成.驶出道口驶出道口.匝道路段匝道路段.驶入道口驶入道口 第四节第四节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一一一一.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 1 1.右转匝道右转匝道 右右转转匝匝道道皆皆为为右右出出右右进进,一一般般不不设设跨跨线线构构造造物物。其其特特点点是是形形式式简简单单,车车辆辆运运行行方方便便,直直接接顺顺当当,行行车车安安全全。常常用用的的线线形形有有单单(复复)曲曲线线、反反向向曲曲线线、平行线和同向曲线四种。平行线和同向曲线四种。第四节第四节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二二二二.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 1 1.右转匝道右转匝道 2.2.左转匝道左转匝道 车辆须转约车辆须转约9090270270越过对向车道,至少需要一座跨线越过对向车道,至少需要一座跨线构造物。构造物。.直接式:又称定向式或左直接式:又称定向式或左出左进式。左转车辆直接从左侧驶出左进式。左转车辆直接从左侧驶出,左转弯,到相交道路的左侧驶出,左转弯,到相交道路的左侧驶入。优点是匝道长度最短,缺点是入。优点是匝道长度最短,缺点是跨线构造物较多。跨线构造物较多。第四节第四节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一一一一.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 1 1.右转匝道右转匝道 2.2.左转匝道左转匝道.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 .左出右进式:左转车辆从左出右进式:左转车辆从左侧直接驶出后左转弯,到相交左侧直接驶出后左转弯,到相交道路时由右侧驶入。匝道需要绕道路时由右侧驶入。匝道需要绕行。行。.直接式直接式第四节第四节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一一一一.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 1 1.右转匝道右转匝道 2.2.左转匝道左转匝道 .右出左进式:左转车辆从右出左进式:左转车辆从右侧右转驶出,在匝道上左转,右侧右转驶出,在匝道上左转,到相交道路后直接由左侧驶入。到相交道路后直接由左侧驶入。.半直接式半直接式.直接式直接式第四节第四节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一一一一.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 1 1.右转匝道右转匝道 2.2.左转匝道左转匝道 .右出右进式:左转车辆都是右出右进式:左转车辆都是右转弯驶出和驶入,在匝道上左转改右转弯驶出和驶入,在匝道上左转改变方向。完全消除了左出、左进的缺变方向。完全消除了左出、左进的缺点,行车安全。但匝道绕行最长,构点,行车安全。但匝道绕行最长,构造物最多。造物最多。.半直接式半直接式.直接式直接式第四节第四节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一一一一.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 1 1.右转匝道右转匝道 2.2.左转匝道左转匝道.半直接式半直接式.直接式直接式.间接式:又称环圈式。间接式:又称环圈式。右出右进,行车安全;右出右进,行车安全;不需设构造物;造价最不需设构造物;造价最低。但最低线形指标差;低。但最低线形指标差;占地较大;车速和通行占地较大;车速和通行能力低;左转绕行较长。能力低;左转绕行较长。第四节第四节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一一一一.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二二二二.匝道的特性匝道的特性匝道的特性匝道的特性 1.1.对称性对称性第四节第四节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一一一一.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二二二二.匝道的特性匝道的特性匝道的特性匝道的特性 1.1.对称性对称性 2.2.任何一个方向左转的车任何一个方向左转的车辆,均可在所有象取限内完成辆,均可在所有象取限内完成左转运行。左转运行。第四节第四节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一一一一.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二二二二.匝道的特性匝道的特性匝道的特性匝道的特性 1.1.对称性对称性 3.3.局域性局域性 所所有有行行驶驶方方向向左左转转的的车车辆辆,均均可可在在部部分分象象限限内内完成左转弯运行。完成左转弯运行。2.2.可达性可达性第四节第四节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一一一一.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二二二二.匝道的特性匝道的特性匝道的特性匝道的特性 1.1.对称性对称性一个象限集中布置一个象限集中布置1.1.对称性对称性 3.3.局域性局域性 所所有有行行驶驶方方向向左左转转的的车车辆辆,均均可可在在部部分分象象限限内内完成左转弯运行。完成左转弯运行。2.2.可达性可达性第四节第四节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一一一一.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二二二二.匝道的特性匝道的特性匝道的特性匝道的特性 1.1.对称性对称性两个象限集中布置两个象限集中布置第四节第四节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一一一一.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二二二二.匝道的特性匝道的特性匝道的特性匝道的特性 1.1.对称性对称性 3.3.局域性局域性 所所有有行行驶驶方方向向左左转转的的车车辆辆,均均可可在在部部分分象象限限内内完成左转弯运行。完成左转弯运行。2.2.可达性可达性第四节第四节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一一一一.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基本形式二二二二.匝道的特性匝道的特性匝道的特性匝道的特性 1.1.对称性对称性三个象限集中布置三个象限集中布置第四节第四节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三三三三.匝道的设计依据匝道的设计依据匝道的设计依据匝道的设计依据 1.1.行车速度行车速度公路立交匝道公路立交匝道设计设计速度速度匝道形式匝道形式直接式直接式半半连连接式接式环环形匝形匝道道匝道匝道设计设计速度速度(km/h)枢枢纽纽互通式立互通式立交交80、60、5080、60、50、4040一般互通式立一般互通式立交交60、50、4060、50、4040、35、30城市立交匝道城市立交匝道设设计计速度速度相交道路相交道路设计设计速度速度(km/h)主主线设计线设计速度(速度(km/h)120806050408060-4050-40/6050-4045-3540-30/50/40-3035-2530-20/40/30-2030-2025-20第四节第四节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三三三三.匝道的设计依据匝道的设计依据匝道的设计依据匝道的设计依据 1.1.行车速度行车速度选用匝道计算行车速度时应注意:选用匝道计算行车速度时应注意:(1 1)满足最佳车速)满足最佳车速V Vk k要求要求式中:式中:LL车长车长 (m m););L L0 0安全距离安全距离 (m)(m),一般取,一般取5 510m10m;CC制动系数制动系数 (s2/m)(s2/m),一般取,一般取0.150.30.150.3。最佳车速通常为最佳车速通常为V VK K404050km/h50km/h。第四节第四节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三三三三.匝道的设计依据匝道的设计依据匝道的设计依据匝道的设计依据 1.1.行车速度行车速度选用匝道计算行车速度时应注意:选用匝道计算行车速度时应注意:(1 1)满足最佳车速)满足最佳车速V Vk k要求要求(2 2)按匝道的不同形式选用)按匝道的不同形式选用右转匝道宜采用上限和中间值;右转匝道宜采用上限和中间值;定向式左转匝道宜采用上限或接近上限值;定向式左转匝道宜采用上限或接近上限值;半定向式宜采用中间或接近中间值;半定向式宜采用中间或接近中间值;环圈式宜采用下限值;环圈式宜采用下限值;第四节第四节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三三三三.匝道的设计依据匝道的设计依据匝道的设计依据匝道的设计依据 1.1.行车速度行车速度选用匝道计算行车速度时应注意:选用匝道计算行车速度时应注意:(1 1)满足最佳车速)满足最佳车速V Vk k要求要求(2 2)按匝道的不同形式选用)按匝道的不同形式选用(3 3)适应出、入口行驶状态的需要)适应出、入口行驶状态的需要第四节第四节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三三三三.匝道的设计依据匝道的设计依据匝道的设计依据匝道的设计依据 选用匝道计算行车速度时应注意:选用匝道计算行车速度时应注意:(1 1)满足最佳车速)满足最佳车速V Vk k要求要求(2 2)按匝道的不同形式选用)按匝道的不同形式选用(3 3)适应出、入口行驶状态的需要)适应出、入口行驶状态的需要(4 4)考虑主线设计速度和线形)考虑主线设计速度和线形1.1.行车速度行车速度互通式立交范围内主线线形指标互通式立交范围内主线线形指标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最小平曲线半径(m)一般值200015001100500最小值15001000700350最小竖曲线半径(m)一般值4500025000120006000最小值230001500060003000一般值160001200080004000最小值12000800040002000最大纵坡%一般值2234.5最小值224(3.5)5.5(4.5)注:当主线以较大下坡进入立交,且所接减速车道为下坡,且后续匝道线形指标较低时,主线的纵坡不大于括号内值。第四节第四节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三三三三.匝道的设计依据匝道的设计依据匝道的设计依据匝道的设计依据 1.1.行车速度行车速度2.2.设计交通量设计交通量匝道的设计交通量是确定匝道类型、设计速度、几何形匝道的设计交通量是确定匝道类型、设计速度、几何形状的重要依据,主要根据相交道路的现状交通量,结合状的重要依据,主要根据相交道路的现状交通量,结合交通调查资料,预测远景年的交叉口各转向交通量。交通调查资料,预测远景年的交叉口各转向交通量。第四节第四节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三三三三.匝道的设计依据匝道的设计依据匝道的设计依据匝道的设计依据 1.1.行车速度行车速度2.2.设计交通量设计交通量3.3.通行能力通行能力(1 1)匝道的通行能力)匝道的通行能力匝道的通行能力取决于匝道的通行能力取决于匝道本身的通行能力匝道本身的通行能力、入口处入口处的通行能力的通行能力和和出口处的通行能力出口处的通行能力,以三者之中较小者,以三者之中较小者作为采用值。作为采用值。第四节第四节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三三三三.匝道的设计依据匝道的设计依据匝道的设计依据匝道的设计依据 1.1.行车速度行车速度2.2.设计交通量设计交通量3.3.通行能力通行能力(1 1)匝道的通行能力)匝道的通行能力(2 2)交织段的通行能力)交织段的通行能力交织路段的通行能力交织路段的通行能力 第四节第四节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五五五五.匝道的几何线形设计匝道的几何线形设计匝道的几何线形设计匝道的几何线形设计1.1.匝道的平面线形匝道的平面线形 .一般要求一般要求(2).(2).匝道平面线形要素匝道平面线形要素 匝道的平曲线半径匝道的平曲线半径匝道设计速度(kmh)80706050403530圆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280210150100604030最小值23017512080503525公路立交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 城市道路立交匝道圆曲线半径及平曲线最小长度匝道设计速度(km/h)6050454035302520横向力系数0.180.16 0.14超高ih=6%的最小半径(m)12080655040302015超高ih=4%的最小半径(m)13090756045352520超高ih=2%的最小半径(m)145100806550403020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m)1801251008060453530平曲线最小长度(m)10085756560504035第四节第四节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五五五五.匝道的几何线形设计匝道的几何线形设计匝道的几何线形设计匝道的几何线形设计1.1.匝道的平面线形匝道的平面线形 .一般要求一般要求(2).(2).匝道平面线形要素匝道平面线形要素 匝道的平曲线半径匝道的平曲线半径匝道回旋线参数匝道回旋线参数匝道回旋线参数及长度匝道设计速度(km/h)80706050403530回旋线参数A(m)1401007050353020回旋线长度(m)70605040353025第四节第四节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五五五五.匝道的几何线形设计匝道的几何线形设计匝道的几何线形设计匝道的几何线形设计1.1.匝道的平面线形匝道的平面线形 .一般要求一般要求(2).(2).匝道平面线形要素匝道平面线形要素 (3).(3).匝道平面线形布设与线形设计方法匝道平面线形布设与线形设计方法 匝道平面线形布设匝道平面线形布设匝道平面线形线形设计方法匝道平面线形线形设计方法 积木法积木法模式法模式法第四节第四节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五五五五.匝道的几何线形设计匝道的几何线形设计匝道的几何线形设计匝道的几何线形设计1.1.匝道的平面线形匝道的平面线形2.2.匝道的纵断面匝道的纵断面匝道最大纵坡匝道最大纵坡 公路立交匝道最大纵坡匝道设计速度(km/h)80、7060、5040、35、30最大纵坡(%)出口匝道上坡*345下坡334入口匝道上坡334下坡*345*注:因用地紧张或地形困难时可增大1%,非冰冻积雪地区在特殊困难下可增加2%。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匝道最大纵坡匝道设计速度(km/h)8060最大纵坡(%)冰冻地区44非冰冻地区45匝道竖曲线最小半径及长度匝道设计速度(km/h)807035006050403530竖曲线最小半径(m)凸型一般值4500350020001600900700500最小值300020001400800450350250凹型一般值3000200015001400900700400最小值200015001000700450350300竖曲线最小长度(m)一般值100907060403530最小值75605040353025第四节第四节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五五五五.匝道的几何线形设计匝道的几何线形设计匝道的几何线形设计匝道的几何线形设计1.1.匝道的平面线形匝道的平面线形2.2.匝道的纵断面匝道的纵断面匝道竖曲线半径匝道竖曲线半径第四节第四节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五五五五.匝道的几何线形设计匝道的几何线形设计匝道的几何线形设计匝道的几何线形设计1.1.匝道的平面线形匝道的平面线形2.2.匝道的纵断面匝道的纵断面3.3.匝道横断面及加宽匝道横断面及加宽.匝道横断面匝道横断面匝匝道道横横断断面面由由车车道道、路路缘缘带带、硬硬路路肩肩和和土土路路肩肩(城城市市道道路路不不设)组成,对向分离双车道匝道还包括中央分隔带。设)组成,对向分离双车道匝道还包括中央分隔带。第四节第四节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3.3.匝道横断面及加宽匝道横断面及加宽.匝道横断面匝道横断面.匝道圆曲线加宽匝道圆曲线加宽五五五五.匝道的几何线形设计匝道的几何线形设计匝道的几何线形设计匝道的几何线形设计1.1.匝道的平面线形匝道的平面线形2.2.匝道的纵断面匝道的纵断面匝道圆曲线加宽值单车道匝道(R1型)单向双车道或对向双车道匝道(R2型)圆曲线半径(m)加宽值(m)圆曲线半径(m)加宽值(m)25-272.0025-262.2527-291.7526-272.0029-321.5027-291.7532-361.2529-311.5036-421.0031-331.2542-480.7533-361.0048-580.5036-390.7558-720.2539-430.5072043-470.25720注:所有圆曲线半径范围不含上限,如R=27时,对应加宽值为1.75m第四节第四节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3.3.匝道横断面及加宽匝道横断面及加宽五五五五.匝道的几何线形设计匝道的几何线形设计匝道的几何线形设计匝道的几何线形设计1.1.匝道的平面线形匝道的平面线形2.2.匝道的纵断面匝道的纵断面4.4.匝道超高及其

    注意事项

    本文(《道路勘测设计 》师郡主编第9章教学文稿.ppt)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