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版钦州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
-
资源ID:56708181
资源大小:308KB
全文页数:5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最终版钦州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
钦州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2012年10月目 录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1第二部分 本科办学成效3一、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3(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明确办学目标定位3(二)强化服务地方理念,注重培育办学特色4(三)齐心协力谋求发展,艰苦奋斗实现转型5(四)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落实教学中心地位7(五)理清人才培养思路,探索合作办学模式8二、教师队伍10(一)扩大师资规模,改善整体结构10(二)加强教师培养,提升队伍水平11(三)适应转型需要,提高实践教学能力12(四)加强师德建设,弘扬奉献精神13(五)健全完善制度,规范队伍管理13三、教学条件与利用14(一)科学规划加大投入,育人环境和办学条件明显改善14(二)整合和利用校内外资源,办学实力不断提升15(三)注重特色强化应用,能力培养平台显著增加16四、专业与课程建设17(一)根据地方人才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18(二)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专业能力培养20(三)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大力推进教法改革21(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应用能力22五、质量管理24(一)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服务质量24(二)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保障教学规范运行25(三)构建质量管理体系,促进长效机制形成26六、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27(一)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促进良好学风形成27(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打造素质拓展平台28(三)建设指导服务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9七、教学质量30(一)坚持以德为先,学生思想品德修养良好30(二)夯实专业基础,学生实践能力不断增强31(三)开展艺体教育,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32(四)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学生就业质量较好32(五)办学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影响逐步扩大34第三部分 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36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深度与广度不够36二、师资队伍结构与水平尚未满足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43三、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不够顺畅46四、学风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还未健全49五、办学条件部分指标还未达标51结束语54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钦州学院坐落在广西钦州市。钦州市位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地理中心位置,地处南海之滨,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中国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是广西连接东南亚的重要枢纽。钦州得名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是汉唐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是我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刘永福、冯子材的故乡,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钦州坭兴陶之乡,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钦州学院的前身钦州地区师范学校建于1973年9月,1977年起招收大专生,为地方培养初中师资。1991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改建为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6月,钦州民族师范学校并入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改建为钦州学院。学校实行广西壮族自治区与钦州市共建、以钦州市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广西沿海地区唯一的公立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也是目前广西唯一具有培养和培训高级船员资质的本科院校。办学以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近4万名各类合格专业人才,在广西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语言文字示范学校,获广西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广西“绿色大学”、广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园、广西卫生优秀学校、广西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现有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50亩;设有普通本科专业30个,覆盖工、管、文、理、法、农、经、教育等8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0737人,其中本科学生7822人。学校在职教职工796人,其中专任教师552人,高级职称168人;硕士学位以上306人,外籍教师4人,外聘院士2人,兼职教师58人。建设有钦州市北部湾人文研究、北部湾海洋保护与开发利用、北部湾教师教育等人才小高地,与钦州市力顺机械有限公司共建农机产品开发人才小高地;建成“北部湾海洋保护与开发利用实验室”、“北部湾人文研究中心”2个广西高校重点研究机构;与钦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建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石油化工品检测实验室;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建设“北部湾海洋研究和教育中心”。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将建设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之后中国经济发展新高地和沿海地区发展新一极,建成“三基地,一中心”,即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发挥中国东盟自贸区前沿地带和“桥头堡”作用。钦州市提出全面实施“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强科教、惠民生”发展方略,努力建成“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枢纽、产业合作枢纽、市场交易枢纽、宜商宜居海湾新城”。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建成运营并被确定为国家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项目、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大型现代化修造船基地、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在钦州落户、建成投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为学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对学校办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乘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东风,学校遵循“博观内省,达道知行”的校训,弘扬“海涵春育,鹏举南天”的大学精神,扎扎实实抓好本科教学质量建设,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广西沿海地区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第二部分 本科办学成效一、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2006年升本以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明确办学指导思想,理清办学基本思路,加强与广西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融合,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为广西沿海地区产业(行业)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明确办学目标定位学校牢牢把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多次组织中层领导干部和骨干教师深入广西沿海地区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活动,广泛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本着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在总结学校“十一五”建设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钦州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园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定位。1.发展目标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把学校建成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需要的,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区域性教学型大学。2.办学类型定位:教学型普通本科院校。3.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地方紧缺专科教育为辅,努力发展专业研究生教育。4.办学形式定位:以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为主,继续教育为辅。5.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北部湾,服务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6.办学特色定位:地方性、海洋性、国际性。7.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适应区域和行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快、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二)强化服务地方理念,注重培育办学特色学校把地方需要作为专业设置的首要条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服务地方的理念。为办地方满意的高校和增强核心竞争力,学校努力培育“地方性、海洋性、国际性”的办学特色。1.大力凸显“地方性”特色。学校坚持走服务地方的发展之路,不断加强与广西沿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学校积极调整专业结构,设置广西沿海地区产业、港口、交通、物流、旅游、文化大发展所需要的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专业,做精做强服务广西沿海地区基础教育的传统师范类专业,培养地方发展需要的各类高级应用型人才。学校服务地方社会的特色不断凸显。2.积极打造“海洋性”特色。学校充分发挥临海的区域优势,稳步推进涉海类专业建设,积极开展海洋科研与文化活动,主动为广西沿海地区临海工业、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培养人才、提供服务,传承和发展海洋文化。轮机工程、港口物流、海洋科学、航海技术、港口机械等十多个涉海类专业或专业方向,填补了广西高校无涉海类本科专业的空白。2012年,学校取得了高级船员培养培训资质,通过了国家一级渔业船员培训机构资质审核,翻开了广西高级船员教育与培训事业的新一页。成功承办了“2012年全国航海教育年会”、“第七届全国海洋资料同化年会暨北部湾海洋环境专题研讨会”等全国性学术会议。学校“海洋性”特色日渐鲜明。3.努力培育“国际性”特色。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发展战略,通过国际合作尤其是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构筑合作发展、资源引进平台,在科技文化和人才培养方面形成经常化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与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11个国家35所高校或研究机构建立起友好合作关系,实行“3+1”的合作办学模式,互派留学生763人。开设了对外汉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东南亚旅游方向)等专业,在国外建立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基地,与教育部、国家语委办下属中国语言研修中心共建“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中心”;加强与国外高校和文化教育交流机构合作,选派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不断拓宽国际交往的领域,努力培育“国际性”特色。(三)齐心协力谋求发展,艰苦奋斗实现转型学校领导班子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通过执行各种会议制度、议事决策制度落实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领导班子集体与个人的作用,形成齐心协力、共事谋事的氛围,增强服务地方意识,融合校地关系,团结带领教职工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开展“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单科性师范教育向多科性综合教育、规模发展向内涵建设”等三个转型的实践。一抓结构调整,提高服务地方的能力。学校依据北部湾经济区“三基地,一中心”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增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专业,尤其是适应广西发展海洋经济,增设了轮机工程、海洋科学、航海技术等涉海类专业,填补了拥有1600公里海岸线的广西无涉海类高等教育专业的空白,初步形成了文理工管多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基本框架。至2012年,师范类学生占本科生总数人20.86,专科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降至27.15。结构调整提高了学校服务地方的适应度,赢得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形成了校地融合发展的态势。二抓条件改善,适应学校转型需要。在办学经费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学校领导班子带领教职工艰苦奋斗,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用行动赢得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获得了中央财政2010-2012年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700万元、钦州市2009-2010年新办专业专项经费110万元、1000万欧元意大利政府贷款项目(市政府贴息和负责偿还本金50%)、钦州市政府每年200万元贷款贴息支持、区教育厅教师教育基地专项建设经费每年200万元;钦州市政府从2011年起每年拨款1000万元,作为学校教学科研发展所需的软件建设经费。通过社会融资等多种途径,改造更新了学生公寓;建成了船员培训中心、陶瓷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等一批实验实训场所;加大了基本教学经费的投入,生均仪器设备值比升本时增加了1000.61元,图书资料比升本时增加了31.3万册。三抓人心凝聚,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学校领导班子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把“关注民生”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任务,切实解决师生员工工作生活问题;建立教职工大病救助体系;建立资助机制与激励政策,支持教师个人发展;逐年提高教职工收入,实施690套教职工住宅楼的安居工程。通过各种具体的政策措施凝聚人心,调动了教职工投身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四抓大学文化建设,激励全校师生积极进取。学校领导班子大力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将办学以来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底蕴凝练成“博观内省,达道知行”的校训,作为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把大学的功能和地方的历史传统以及人民的期盼,概括为“海涵春育,鹏举南天”的钦州学院大学精神,激励钦州学院人以大海般的情怀涵养莘莘学子,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培育时代新人,努力打造“地方性、海洋性、国际性”的办学特色,不断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把学校建成中国北部湾特色鲜明的地方性教学型大学而努力奋斗。并适时组织学习,将学校的校训和大学精神内化为全校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动力。五抓队伍建设,增强干部管理能力。一是每年举办不同类型的干部培训班,校领导为培训班授课,谈经验、谈体会,共同增强规范管理意识、服务教学工作意识、合作开展工作意识;二是努力推进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年轻化,按照“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民主、公开、公正地选拔任用干部,既大胆使用高学历年轻教师,又重视任用教育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努力建设一支年龄、职称、学历、专业结构合理的干部队伍;三是建立学校领导联系教学单位的工作制度,对二级学院领导班子进行“传、帮、带”,指导中层领导干部提高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四)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落实教学中心地位学校领导班子重视教学工作,认真落实教学中心地位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1.落实领导核心作用。学校领导充分发挥以教学为中心的领导核心作用。将教学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党委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制度、校领导联系院(部)制度、校领导听课制度;校领导还经常深入教学一线调研并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坚持定期召开教学工作大会、教学工作例会和定期培训教学管理人员等制度。2.保障教学经费投入。2009-2011年,学校日常教学经费投入分别为643万元、801万元、1197万元,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分别为10.61%、11.25%、17.89%;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分别为671元、762元、1197元。教学经费逐年增长,基本满足人才培养需要。3.实行倾斜教学政策。在评奖评优、编制设定、人才引进、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住房分配等方面制订一系列向教学倾斜政策,实施教授、副教授津贴和教师超课时补贴制,提高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津贴,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4.管理主动服务教学。职能部门和教辅单位树立教学中心地位观念,增强服务教学意识,主动为教学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本科教学工作的水平和质量。5.科研提升教学水平。学校鼓励学术走进课堂,支持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设立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激发教师著书的热情,一批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成果开设选修课,坭兴陶艺术设计基础说文解字与民俗文化研究环境伦理学教程等一批研究成果已成为教材。(五)理清人才培养思路,探索合作办学模式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念,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规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坚持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学校加强与广西沿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加强与广西沿海行业、企事业发展的融合,构建学科专业课程平台、实践实训课程平台、公共素质类课程平台,开展教学基本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如,学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与钦州力顺机械有限公司、永旭电子科技(北海)公司、钦州宇欣电子、嘉华钛业有限公司共建教学实践实训基地,搭建实践实训课程平台,使该学院各专业学生能够定期不定期到这些企业进行见习、实习、实训;与钦州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钦州嘉华钛业有限公司签订“3+1”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构建学科专业课程平台,实行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交替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课程学习和基本岗位技能训练。化学化工学院与“钦州市石化产业办公室”进行合作,与钦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建国家级“石油化工产品检测实验室”,搭建化学化工类专业公共素质课程教学平台,以更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注重学校与社会的结合、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通过建立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校内外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推进第二课堂和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措施,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有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8个,省级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1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3.积极探索合作育人模式。近年来,二级学院积极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培养人才活动,不断探索合作育人模式。一是订单式合作培养。化学化工学院在与企业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中,特色课程模块由校企双方基于合作目的的共同开发,以企业和行业的需求为导向,根据订单企业或行业的岗位(群)需要,有针对性地开设符合企业岗位能力结构的核心课程与职业技能考证课程。并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校实践指导教师,为学生上课。二是产学研合作培养。美术创意学院在产学研合作育人中,组织学生参与到企业产品开发和设计,工学结合,开展创新活动。两年来,师生共获得了22项专利,毕业生80%被企业聘用并成为业务骨干,20%自主创业,缩短了进入社会后的磨合期,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100%。三是校际合作培养。学校与地方教育部门、中小学联合成立“钦州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密切了学校与中小学的合作关系,并以“顶岗实习,置换培训”为切入点,创新了教师教育模式。通过合作,教师教育得到了加强,学校成为了广西重点培育教师教育基地,连续几年承担了“国培”、“区培”任务,有效地提高了在校师范生培养和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四是校地合作育人。学校与广西海事局共建船员培训中心,海洋学院与钦州市海洋局共建海洋科学实验室,互派人员参与对方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共同指导学生开展实验实训活动。各种合作育人模式融合了校企关系,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也促进了学生就业的发展。4.建立科研合作平台,服务人才培养。围绕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和地方文化建设,学校以“北部湾海洋保护与开发利用实验室”为平台,以“北部湾人文中心”为基地,以科研课题为载体,实行产学研合作。与广西沿海三市有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广西北部湾海洋重大污染监测预警及应急技术系统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的特点、机制及规律研究”等一批项目的研究,开展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物、港口物流和广西沿海地区历史、民俗、教育、海洋文化等课题研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促进本土人才的培养,提高了服务地方的能力。二、教师队伍学校制订并实施了钦州学院“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师资队伍结构日趋合理,整体素质逐渐提高,基本满足了教学需要。(一)扩大师资规模,改善整体结构为保障教学质量,学校既重视扩大教师的数量,又重视改善队伍结构。1.教师规模扩大,基本满足专业教学需要。适应办学规模的扩大,建立起一支规模适当、发展趋势良好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52人,外聘教师58人,折合教师数581人。以折合在校生11151人计,生师比为19.2:1,较好地控制了班级授课规模。教师数量基本满足了大多数专业教学需要。2.队伍结构得到改善,整体素质基本满足育人要求。学校师资队伍结构渐趋合理,且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图1、图2)。至2012年8月,在552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共168名(其中正高40人),占教师总数的30.5%;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共306人(其中博士31人),占教师总数的55.4%;有“双师”型教师140名,占教师总数的25.4%;35岁及以下的教师307人,占教师总数的55.6%,36-55岁的教师226人,占教师总数的40.9%。积极争取和用好优惠政策,出台和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措施。近三年共培养和引进高级职称教师123人,博士25人,硕士256人,紧缺专业人才23人,其中船长3人,大副2人,大管轮1人。优化了师资队伍的结构。图1 2006、2012年学校专任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变化图图2 2006、2012年学校专任教师队伍学位结构变化图3.具备主讲教师资格的教师比例基本达标。学校制定主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和教师岗前培训制度,严格本科教学主讲教师资格审核。2011-2012学年,在521名本科教学主讲教师中,符合资格的共489名,占本科教学主讲教师总数的93.9%。(二)加强教师培养,提升队伍水平学校采取切实措施培养培训教师,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学校制定实施了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带头人培养的规划和制度,开展了7批次教学团队、专业(学科、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活动,培养对象共240人。在这些培养对象中,成为省级教学团队的2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钦州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1人,钦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4人,晋升为高级职称的76人。2.加大资助教师外出进修和培训的力度。学校通过实行“带薪”和“适当补助”的措施,每年均选送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大学进行教学或访学;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近三年来共有65名教师外出进修、48名青年教师考上硕士和博士,师培经费达229万元。3.重视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学校积极探索新教师的成长规律,强化对新引进、新上岗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和基本教学技能培训,落实新教师试用期考核制度,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三年来共培训162人,参培率达到100;青年教师上岗实行导师制,以老带新培养达100;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大赛,2011-2012年参赛人员共212人次;对青年教师进行EEPO “EEPO 有效教育”(effective education in participatory organizations)又叫第六种教学方式,由孟照彬教授创建,是一个集“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为一体的教育教学方法。有效教育培训达306人次;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参与教改项目研究。4.以多种形式和措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一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学校建立健全优秀教师、教学成果奖、科研成果奖等评选制度;定期举办全校性教学大赛、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等竞赛活动,激发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热情。二是强化教师参与科研活动。学校实行专业技术人员年终考核“优秀”等级不完成科研工作量一票否决制,以促进教师参加科研活动。2010年以来,学校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15项,经费达729.35万元;2010-2011年教师发表论文945篇,出版著作、教材14部;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基于生态的视角等成果分别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7项。三是强化教师参与教研活动。近三年,教师共承担各级教学改革项目154项、本科教学工程共67项,参与教师36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6.30%。由于措施得力,近年来,学校教学水平稳步提升,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普遍较高。在2011-2012学年两个学期分别开展的全校性学生评教中,总体评价分数达到90分及以上的任课教师均占被评教师总数的87.5以上。(三)适应转型需要,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取得了初步的成绩。1.积极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制定专门政策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2011-2012学年共有95名教师到广西沿海地区企事业单位挂职;建成一支数量为140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支持教师与企业开展科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2.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初步成型。学校要求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进实验室指导实验课教学;近两年来共招聘专职实验技术人员21名;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充实实验教师队伍。初步建立起一支结构基本合理、数量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四)加强师德建设,弘扬奉献精神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师德建设,弘扬奉献精神。一是完善了师德师风建设制度,通过校内宣传媒体、政治理论学习等方式,狠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学术道德修养的培养,强化教师行为规范和学术规范。二是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岗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评优奖励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三是严格执行听课、教学检查、教学事故认定等制度,加强对本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检查与督促,促进师德水平的提高。四是在新生开学典礼上举行教师宣誓仪式,教师面对国旗和全体新生宣读“教师誓词”,以激励、鞭策全体教师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大力弘扬奉献精神。2009年以来,被评为广西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3人、广西高校优秀共产党员13人、钦州市优秀教师16人、钦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5人、钦州市劳动模范1人,获钦州市“五一”劳动奖章2人。(五)健全完善制度,规范队伍管理学校重视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的建设,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一是制定教师引进及外聘教师管理办法,以及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实施细则,规范了教师引进和聘任的管理;二是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形成了新教师入校培训、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导师制、教师带薪外出进修、教师学历培训、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培训等制度,规范了教师培养培训的管理;三是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形成教师年终考核、学年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学年教师师德考核、学生评教、同行评教等制度,规范了教师教学工作的管理;三是完善激励机制,规范表彰教师进取行为的管理。教师引进及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专业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责任,调动了教师投身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三、教学条件与利用学校千方百计确保教学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教学基本设施和教学条件大多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且利用良好,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基本保证。(一)科学规划加大投入,育人环境和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加大了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的投入,对新增专业建设投入作好年度安排,提出具体的措施,加强教学基本建设。1.加大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投入。在“区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管理体制和经常性定额拨款与专项经费拨款相结合的经费投入机制下,学校坚持教学投入优先原则,严格管理经费预决算,保障并大幅提高教学日常运行经费的投入,对重点实验室、精品课程、教学团队、人才培养、特色专业等专项经费足额列入预算。2011年,教学日常支出是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17.89%,大于国家规定的13%,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197元,基本满足了人才培养需要。2.育人环境和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校园净化、绿化和美化建设,校园绿化覆盖率为34%,绿地率为30%;加强师生的生活设施建设,改善师生的生活条件。学生公寓被评为“广西高校示范性标准化学生公寓”,学校食堂被评为“广西高校示范性标准化食堂”,学校获得了全区“卫生优秀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后勤工作先进院校”、“绿色大学”等称号。学校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生均占地面积52.15平方米,生均学生宿舍7.57平方米。学校现有普通教室162间,学生座位8659个;语音教室8间,座位数412个;多媒体教室116间,座位数10128个;每百名学生配有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共98个;有教学用计算机1203台,每百名学生11台。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学术报告厅等设施齐全,为开展本科教学提供了良好条件。教室、实验室、运动场所和学生活动中心及相关设施管理规范,利用率较高,基本满足人才培养需要。(二)整合和利用校内外资源,办学实力不断提升在办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学校认真整合和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提升办学实力。1.有效整合校内资源,增强自身发展能力。一是整合人文社会学科力量,建成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建设研究基地“北部湾人文研究中心”;整合校内海洋类学科力量,采取校地共建和资源共享的方式,与沿海三市有关单位开展合作,建成自治区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北部湾海洋保护与开发利用实验室”。二是学校在涉海类专业(方向)建设的基础上,整合校内涉海学科资源,于2010年9月成立海洋学院。三是整合原有中文、数学、物理、地理、化学、艺术等教育专业力量,建成省级重点培育教师教育基地。四是整合校内实验实训资源,建成17个实验实训中心。2.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不断提升办学实力。一是利用社会实验资源,与钦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钦州市质量监督局等单位合作,建成一批校外实验教学平台。二是学校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紧密结合,成立了“钦州市教师教育共同体”,建立了一批师范类专业教育实习基地。三是利用企业(行业)资源,与地方企(事)业和科研院所共建了82个校外实践基地。四是利用1000万欧元意大利政府贷款,建设“北部湾海洋研究与教育中心”,购置涉海专业的仪器设备和开展人才培养。(三)注重特色强化应用,能力培养平台显著增加为实现学校的办学转型,更好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学校在搭建公共教学平台上注重特色,强化应用性。1.切实加强图书资料建设,重视文献信息服务工作。现有图书馆舍总建筑面积9298平方米(包括西校区、东校区、海洋楼三个馆舍),阅览座位1591个,馆藏文献总量96.7万册,其中纸质文献63.2万册,电子文献33.5万册。生均年进书量达4册以上。订阅纸质报刊1935种,电子期刊27088种,购买使用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华古籍、EBSCO数据库、Springer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10个,先后开通试用数据库19个。图书馆重视读者服务工作,文献资料实现了两个校区间的通阅通借;采用深圳大学图书馆的SULCMISIII系统,业务工作基本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建立了100M带宽的馆内局域网网络系统,读者可通过网络全天候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书刊全开架借阅,每周阅览服务时间达77小时。馆藏图书资料及服务基本满足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2010、2011年电子文献下载量分别为33.5万次和45.9万次,使用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注重特色文献资源库的建设,建立了钦州学院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数据库和特色学科资源导航数据库,启动了刘冯数据库建设工作,初步建成了海洋文献阅览室、地方文献阅览室、泰语角等阅览室。2.积极推进网络建设,服务管理、教学与科研。校园主干网带宽1000M,出口带宽 300M,网络接入信息点数5950个。建立了清华教育在线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新概念外语网络教学平台、雅信达智能英语自主学习平台等;设立了精品课程二级网站;建设了招生就业网站、学分制网络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网络协同办公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建成了覆盖全校的视频监控系统、覆盖114间教室的视频考试监控系统、学生宿舍用电智能管理系统;利用社会资源,将学生宿舍全部接入校园网。校园网在服务管理、教学和科研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着较高的利用率。3.重视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服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校大力建设实验实训场所,各专业的实验室和实训场所相继建成,教学仪器设备基本配套,实践教学需要基本满足。近三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增长幅度分别为8.89%、21.32%和15.25%,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分别为4653.92元、5391.23元和6009.89元(图3)。截止2012年11月,学校有实验室和实训场所160个,使用面积为28152.96平方米;部分实验室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仪器设备利用率较高;有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82个。在全面提高整体建设水平的基础上,学校注重特色实验实训场所建设,如投资1200多万元建成航海实验实训中心和轮机实验实训中心,投资140多万元建成陶瓷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投资120万元建成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图3 2006、2010-2012年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变化图四、专业与课程建设学校坚持走服务地方的发展之路,根据地方发展需要科学规划专业布局,专业结构与布局趋于合理,专业与课程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根据地方人才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学校依据地方发展需要和本校实际制定专业建设规划,明确专业设置标准,重视培育特色专业。1.大力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学校在学科布局上根据广西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和学校专业设置标准,制定培育涉海专业群、经济管理与现代服务专业群、信息与现代制造专业群、教育学与教师教育专业群、北部湾文化生态专业群等五大专业群的发展规划。大力调整专业结构,停办生源少、就业差的专科专业尤其是师范类专科专业,重点围绕服务区域的大型支柱产业(行业)设置海洋、石化、机械、电子信息、物流、旅游、教师教育等各类本科专业。如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涉海学科专业群构建的实施方案,加大培育建设与北部湾经济区重要海洋支柱及海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涉海学科专业群的力度。积极稳妥地增设了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产业发展相关的学科专业,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增加海产品储运与加工方向,在物流管理专业增加港口物流等方向,在海洋科学专业增加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制药等方向,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增设了港口机械方向,以满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对本地化人才的需求。形成了工管文理多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本科专业体系(表1)。表1 钦州学院现有本科专业一览表序号学科门类序号专业名称专业方向招生时间所在二级学院1经济学1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与报关;保税港区经济2009年商学院2法学2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教育2006年3教育学3教育学小学教育综合文科;小学教育综合理科;教育管理2009年教育学院4学前教育2012年5体育教育2009年体育学院4文学6汉语言文学师范教育;文秘2006年文传学院7对外汉语2007年8英语师范教育;非师范2007年外语学院钦州学院现有本科专业一览表(续表1)序号学科门类序号专业名称专业方向招生时间所在二级学院4文学(续)9音乐学师范教育;舞蹈;演唱;演奏;舞台主持与表演2008年音乐学院10音乐表演2012年11美术学师范教育2009年美创学院12艺术设计学广告设计;包装装潢设计方向;网络视觉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现代陶艺与装饰雕塑2007年5理学13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教育;经济数学2006年数计学院14物理学师范教育2006年物理学院15地理科学师范教育;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系统;海洋遥感2006年资环学院16海洋科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制药2008年海洋学院17应用心理学2011年教育学院6工学18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港口机械工程2010年物理学院19自动化工业自动化;过程自动化2008年20电子信息工程通信2006年2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媒体2008年数计学院22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石油化工2007年化工学院23油气储运工程2011年24航海技术2009年海洋学院25轮机工程2007年26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海产品储运与加工2007年7农学27水产养殖学海水养殖;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2010年8管理学28市场营销网络营销;国际营销2008年商学院29物流管理商贸物流;港口物流2007年30旅游管理酒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