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doc
高等教育心理学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动物的心理与行为的科学;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门科学,做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既包括人的心理和行为,也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但以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主。3.就个体水平而言,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4.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活动人与人的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称作个性心理特征5.认识(认知)过程是指个体获取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6.人与人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称作个性心理特征;7.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正式从事系统的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工作,这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他也因此被人们誉为“心理学之父”;8.构造主义又称“结构主义”,主张心理学应以意识结构为研究对象,认为所有的人类精神经验都可以分解为基本的心理元素.奠基人是冯特,代表人是弟子铁钦纳。9.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心理学应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S-R)公式来表示,这是早期的行为主义,也称“古典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10.(精神分析学说)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还提出了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模型。11.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2.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由马斯洛、罗杰斯等人创立的,它主张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生命意义、创造力和自我实现,反对心理学中的第一势力行为主义的机械决定论和第二势力精神分析的生物还原论,因而被称为(第三势力);13.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作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并借此服务于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描述: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做出客观准确的描述,即心理和行为“是什么”;解释:该任务的功能是回答“为什么”,即某种心理与行为事件为什么发生,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是什么。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个体内部因素,在心理学中叫作机体变量;另一些是外部因素,在心理学中称为环境变量或者情境变量;预测:心里学中的预测是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条件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即根据已有的理论对某种心理和行为事件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发生的理论推测;控制:大多数心理学家把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控制作为心理学的最高目标。控制意味着通过一定手段或方法使心理与行为事件发生或者不发生,即引发那些希望发生的事件,控制那些不希望发生的事件.14.高等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具有“高”和“专”的特点,“高”是指“高等”和“高级”,“专”是指专业化和专门化;15.在心理学中,发展是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具有顺序性的系统变化。所谓系统变化是指发展所包含的变化不是随机、混乱、无组织的,而是系统、有组织的。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光绪年间由房宗岳翻译的日本小原的教育心理学。廖世承于1924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我国第一本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16.心理发展不但包括新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和能力的出现、已有心理和行为机能的增强,还包括已有特点与能力的衰退或消失。17.心理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过程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两个方面。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想象、学习和思维(判断、推理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发展。其中,思维的发展是个体认知发展的最主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在婴幼儿期之后的发展中;18.认知发展学派以皮亚杰为代表,皮亚杰认为心理学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构成发展的基本过程是同化、顺应和平衡。19.人的一生发展历程划分为五个时期: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20.青少年期是由儿童成长为成人、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时期。我国发展心理学界一般把青少年期界定为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这段时间,将大学阶段作为成人早期或青年期的开始。而西方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期是从十一二岁到二十一二岁这段时间,大学阶段仍属于青少年阶段;21.整个青少年期又可分为:青少年早期(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青少年中期(十四五至十七八),相当于高中阶段;青少年晚期(十七八至二十一二),相当于大学阶段22.成人期可分为三个阶段:成人早期、成人中期和成人晚期.23.皮亚杰认为个人认知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岁),具有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性;具体运算阶段(6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出现“对操作的操作”.24.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佩里认知发展的三段论:二元论阶段;相对性阶段;约定性阶段25.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以各种认知活动的某一方面作为其对象或对其加以调节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元认知由元认知和元认知监控组成。26.哥德曼总结了青少年这一特定的时期友谊关系的六大发展功能:陪伴。青少年朋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有更多的共处时间,愿意协作活动。放松。青少年与朋友度过快乐时刻。工具性支持。青少年从朋友处获知大量的信息、资源和援助等。自我意向的支持。来自朋友的鼓励、慰藉和反馈有助于青少年保持积极的自我意向、获得自我同一性。社会比较。青少年通过朋友的比较可以确定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明确行为的适当性。亲密。友谊关系是一种充满深情的、彼此信赖的友好关系,友谊双方可以自由表露自我,彼此分享秘密。27.气质有如下特点: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气质是一种天赋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28.四种气质类型的最主要的心理特征分述如下:胆汁质(李逵)2多血质(燕青)3黏液质(林冲)4抑郁质(林黛)29.大学生的气质教育:1)教育学生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气质类型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方面,也都有消极的方面;2)根据不同的气质因势利导,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3)气质与职业指导。4)根据临床研究,两种不平衡类型往往是精神疾病的主要发生者30.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31.性格与其他个性品质不同,它是由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形成的反映个性本质属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这种具有核心意义的特征受一个人的思想、信念、道德品质的调控形成.32.大学生的性格差异1外倾型性格明显多于内倾型性格.外倾型的大学生感情表露于外,自由奔放,当机立断,不拘小节,独立性强,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善于交际,但比较轻率.而内倾型的大学生以自我为出发点,做事谨慎、深思熟虑、缺乏交际行动,顾虑多,易困惑,适应环境困难,交际面狭窄2独立型多于顺从型.独立型的大学生有坚定的个人信念,善于独立思考,在困难或紧急情况下能沉着镇静,独立发挥自己的力量,甚至喜欢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在困难或紧急情况下表现得惊慌失措3在各种社会价值类型中(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型、宗教型),经济型对大学生有较大吸引力4在双向性格因素中,中间型大学生占多数。33.心理学中所说的能力,是指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一般来说,大学生应该具有以下能力:自学、表达、操作、适应、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能力: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二要不断地强化自我修养的决心,三要在困难中磨难自己;。34.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角度,于1986年提出了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这个理论主要包括智力的三个亚理论: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成份亚理论。智力的情境亚理论阐述智力与环境的关系,表明主体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决定智力行为的内涵,即周围环境对个体智力具有制约作用;智力的经验亚理论讨论个体对任务或情境的经验水平与他们的智力行为之间的关系;智力的成分亚理论是该理论最重要的部分,它提示了智力活动的内部成分结构。35.现代西方心理学中常用智商IQ表示智力高低,美国心理学家推孟首次引进智商概念,其含义是被测验者所获得的智龄分述与他实际年龄之比,用公式表示: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存在局限性,因为儿童大约在15岁就出现了智力年龄不再随年龄增长的现象)韦克斯勒提出了离差智商,采用年龄组的平均分和标准差来确定智商值,计算公式为:IQ=100+15(X-X)/s36.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谭顶良特点: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兼有活动和个性两功能。37.学习风格四大类别:环境类要素,情绪类要素,社会性要素,生理性要素。心理要素认知、情感和意动三个方面。38.知觉风格分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型。场独立型往往倾向于以内在参照物而不是外在参照物去知觉事物,即以自己独立的标准觉察、判断事物。场依存型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物去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能从复杂情境中区分事物的基本要素或组成部分。39.控制源指人们对影响自己生命和命运的那些力量的看法,根据学习者在控制源上的差异可分为两种类型: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40.焦虑是个体在一定压力情境中所产生的包含担忧、紧张、恐惧等成分的复合型情绪。按照焦虑水平,把学习者分为高焦虑者、中度焦虑者和低焦虑者.中等水平的焦虑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过敏性焦虑不是因客观情境对自尊心构成威胁引起的,而是由于遭到严重伤害的自尊心本身引起的,自尊心伤害程度越高,过敏性焦虑水平越高。实际上,焦虑对学习究竟会产生何种影响,主要还是去绝育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的高低。41.社会心理角色是指由人们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社会所期望的行为和态度模式。42.教师角色的形成一般经历三阶段: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段。43.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专家型教师:具有丰富而有效的专门知识,能够高效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创造性的洞察力44.广义的学习包括人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一般来说,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的较持久的适应性变化。学习的特点:A.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B.学习不是本能行为,而是后天习得性行为C.任何水平的学习都能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D.不能把个体的所有变化都看作学习.45.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活动而积累经验,进而产生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46.冯忠良教授把学习划分为三个阶段:A.知识的学习B技能的学习C.行为规范的学习;47.布卢姆的学习分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48.奥苏泊尔对学习的分类:首先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其次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他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言语学习。49.大学生学习的特点:A学习方式的多样化B学习过程的阶段性(1)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课阶段;(2)专业课阶段;(3)毕业设计或毕业(实习)论文阶段;C学习内容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广泛性,专业性,争议性,高层次性)D学习组织的主体性50. 自学是大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尤其到了高年级,自学就成了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51.桑代克是联结理论的创始人,被认为是动物心理学实验的创始人之一,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尝试错误说”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学习是通过不断的“尝试错误”而实现的;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或建立起来的(有三个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其中练习律和效果律是两大主要定律)。练习律包括应用律和失用律,经常使用回使联结的力量加强,经常不用,回使联结的力量减弱。效果律,早期的效果律注意到奖励和惩罚的作用,认为某种情境与某种反应联结伴随奖励时,联结的力量增强;如果伴随惩罚,联结力量削弱。52.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53.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受四个子过程的影响,基本成分;注意过程调节着观察者对示范者活动的探索和知觉;保持过程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的经验转换成符号概念,形成示范活动的内部形象;再造过程是以内部形象为指导,把原有的行为成分组合成新的反映模式;动机过程则决定哪一种经由观察学习得的形成得以表现。54.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是最佳的学习方式。55.奥苏泊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文字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新知识+旧观念的实质性联系)56有意义学习的条件,从客观条件来看,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其次,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就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57.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中的建构是双向的。58.建构主义教学模式随机通达教学,情景性教学,支架式教学。59.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分类:根据性质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作用或抑制作用),或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根据层次分美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把学习分为横向迁移(先前学习向在难度上大体相似而又不同的后继学习发生的迁移,又称“水平迁移”)和纵向迁移(先前学习向不同水平的后继学习(更高级的学习)发生的迁移)。根据先后顺序分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后继学习的影响)和逆向迁移(后一种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根据内容分特殊迁移(某一种领域内的学习直接对另一领域内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与普遍迁移(一种学习中获得的一般原理和态度对另外具体内容的学习的影响,既所学的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化)。60.学习迁移理论的几种代表:形式训练说(是对迁移现象进行的最早、最系统的研究)、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又称“经验类化说”,是由贾德提出的,贾德1908年所做的著名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试验)、关系转换说、学习定势说(学习定势又叫“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心理准备状态)、认知结构说;61.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62.学习动机的种类: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将学习动机分为间接和直接的学习动机.根据动机作用的主次关系,可将学习动机分为主导性和辅助性动机.根据学习的动机来源,可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和外部动机作用。63.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了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容易的任务,学习效率随着动机作用的增强而提高,增加任务的难度,动机强度越大,学习效率越低.中等程度的动机学习效率最高。间接性学习动机是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64.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多样性.发展性.间接性.社会性.职业性65.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默里所提出的成就需要。为了测量人格与需要默里特别制定了主题统觉测验TAT。之后,麦克里兰德改进了TAT。66.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期望×价值理论。认为广义的成就动机分两种,一是追求成就的动机,表现为趋向目标的行为;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表现为想方设法逃脱成就活动,避免预料到的失败结果。67.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把众多的原因按其特性划分为三个维度: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维度。原因源内部外部可控性稳定不稳定稳定不稳定可控持久努力临时势力教学质量教师偏见他人帮助不可控能力心境任务难度运气能力是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原因。持久努力是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原因。68.韦纳认为,对未来成功和失败的期望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对先前成败结果归因的稳定性,原因的稳定性归因会影响成败归因的继续,这就是他的“期望原理”。归因于成功结果à稳定的原因à结果不变,期望高,付出努力;归因于失败结果à不稳定的原因à结果会变,期望高,付出努力。69.1977年班杜拉首次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70.现代认知心理学一般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划分为: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71.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如定义、规则、定理。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形式进行表征。另外,表象系统和图示序列也是表征陈述性知识的重要形式。72.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过程中进行具体操作,实际上是传统意义上的技能。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产生式这个术语来自计算机科学。经过练习,简单的产生式可以组合成复杂的产生式系统。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思维的知识,及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策略性知识的一般掌握过程主要分为三个基本阶段:陈述性知识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奖策略性知识在头脑中建立起命题表征。转化阶段。学生经过在相似情境和不同情境中的应用,将所学知识在头脑中转化为产生式表征;元认知阶段。学生在大量变式联系的基础上,逐渐找到一套操作步骤适用的条件,并能在新的情境中有意识地使用。73.人脑之所以能进行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等各种复杂活动,乃是由于人经过学习,其头脑中存储了一系列的如果/则形式表征的规则,这种规则被称为“产生式”。74.元认知是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也就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和控制。76.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研究提出了三类有意义学习的机制: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识结构的关系,将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分为三种不同的意义获得模式:下位学习(类属学习).上位学习(总括学习,在学生掌握一个概括或包容程度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并列结合学习(指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产生的)75.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A.定义不同(是什么与怎样做)B.测量方式不同(直接陈述的与间接推测的)C.表征形式不同(命题网络表象与产生式系统)D.意识控制角度不同(高与低)E.习得与遗忘速度不同(快与慢)76.变式是促进概括化的最有效的方法。所谓变式是指改变非本质属性以保持本质属性的概念正例的变化。77.策略性知识划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三类。元认知策略是个体评价和调整自身认知过程和结果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三种:A.计划策略B.监控策略C.调节策略78.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完成目标所涉及的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等。监控策略是指在认知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检测认知过程,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对学习过程及时调整,以其顺利达到有效学习的策略。调节策略是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对认知活动监视的结果,找出认知偏差,及时调整策略或修正目标;在学习活动结束时,评价认知结果,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修正错误,总结经验教训,等等。79.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就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80.问题的三个成分:1给定,指问题的初始状态;2目标,指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3障碍,指给定和目标之间必须经过思维活动才能消除的障碍。81.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问题解决活动一般包括两类思维搜索策略:算法式和启发式。算法式要逐个尝试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以尝试错误方式解决问题,它可以保证问题得到解决,但费时费力,而且往往难以实现;启发式以一定的原有经验为基础,采用选择方式搜索解决问题,这类策略简单省事、效率高,但不能保证问题的成功解决。82.创造性不是少数天才的特权,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83.心理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功能固着是指人们习惯了一种事物的某种或某些固定的功能时,就很难发现该事物的其他功能的心理特点。84.情绪和动机状态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就情绪和动机强度而言,在一定限度内,情绪和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情绪过于高昂或过于低沉,都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一般而言,中等强度的动机和适中的情绪激动水平,有利于问题的解决。85.有效问题解决者的七个特征:1、在擅长的领域表现突出,专家一般在解决自己擅长领域的问题时较为出色,而不是在所有的领域。2、以较大的单元加工信息。3、能迅速处理有意义的信息。4、能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保持大量信息。5、能以深层方式表征问题。6、愿意花费时间分析问题。7、能很好的监视自己的操作。86.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1实施学习策略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策略性思维的习惯。2发展元认知。3增强自我监控学习。4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5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6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7问题的难度要适当。8帮助学生正确地表征问题。87.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奥斯本1939年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头脑风暴小组的成员分三种角色:领导者、记录者和小组成员。基本原则:A.禁止提出批评性意见B.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C.让全体与会者参与讨论D.鼓励各种大胆想法,创造自由与安全的氛围88.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或“德行”。它是一定社会或一定时代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和凝结,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89.品德与道德的区别:A. 研究的范畴不同:个性与社会性B.影响因素不同:个人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C.性质不同:个体性与时代性 90.品德的心理要素(四因素说):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91.道德认识又称道德观念,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一种内在体验。道德意志是人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去克服道德生活中的困难或矛盾并且支配行为的表现。道德行为是指按照道德原则和规范行动的外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92.柯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六个阶段分成三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服从与惩罚的定向;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习俗水平(使他人愉快和帮助他人的定向;尽义务、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秩序的定向).后习俗水平(墨守法规和契约的倾向;良心或原则的定向)93.群体是人们按照某些相同的心理和社会原因,以特定方式组织起来,共同活动且相互制约的共同体。群体特征:A.必须是一群人B.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C.有一定的目标D.具有共同的行为规范和心理倾向94.群体的种类:按照群体内成员相互作用的目的和性质,可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指有固定编制和严格组织原则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的、以个人需求或意向一致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根据群体发展的水平和群体成员之间的亲密程度,群体可分为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其中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形式,是执行一定社会职能的群体。95.“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涵盖了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因素。 96.大学生班集体的特征:除具有1对共同目的、任务的深刻认识2集体成员间相互友好3有合理的组织结构4遵守集体规范。还具有以下特点:强制性.同一性.独立性.开放性97.群体心理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制约作用;从众行为。社会助长作用是指许多人一起工作可以促进个人活动效率的提高。相反,如果许多人在一起工作时降低了个人的活动效率,就是社会制约作用。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如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等。98.同学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最基本的对象,同学关系在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占主要地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A.团结友爱,平等互助B. 理想色彩浓厚C.人格因素起主导作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A.时空接近性B.态度相似性C.需要与性格的互补D.个性品质E.外表99.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心理因素主要有认知上的偏差(晕轮效应:仅仅根据某人身上一种或几种特征来概括一些未曾了解的人格特征的心理倾向。刻板印象:在人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角色固着:个人言行举止过分拘泥于特定角色的心理倾向。自我认识:主要表现为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100.大学生的一般心理问题是轻微的心理异常,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主要包括: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知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定.性适应不良.紧张和压抑101.心理咨询是指就来访者发展方面的问题或适应方面的困难,为其提供能够进行正常心理交流的气氛,并运用专门的心理学方法,通过疑义解惑、忠告建议等帮助、知道、启发来访者,发现并利用其潜在的各种因素,处理和解决来访者的问题或困难,使其心理机能得以调整和提高的活动过程。心理咨询具有帮助性、主动性、心理性、渐进性的特点。根据心理咨询的范围和内容,心理咨询的类型:发展性心理咨询.调适性心理咨询论述重点题1: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2: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该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4:结合实际说明在高等教育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5:.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6、试析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7、简述大学生的能力差异与教育。8、什么是教师角色?教师角色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9、大学生的学习有哪些特点10、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什么特点11、高校教学中应如何有效促进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掌握12、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13、谈谈在高校教学中应如何加强策略性知识的教学。14: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有哪些?15、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的方法?16、大学生如何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17:大学生班集体的特征?18: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19、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20、品德的心理结构21、专家型教师与经验型教师有什么22、论述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区别?(专家型教师的主要特征)1: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 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学习和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加深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第二,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第三,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二、 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1、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2、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3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三、 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学习高等教育有助于1、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2、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强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四、 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1、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2、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3、高校教师掌握 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2: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该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迸人了知识激增的时代,同时也进人了加速知识淘汰、知识更新的时代。因此,学校教学活动中应该想方设法促进学习迁移的实现。(一)掌握有关的原理或规则。知识之间、技能之间的共同因素和相同的原理就是产生迁移的重要条件。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创造了条件。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学习情境与日后应用情境的相似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设置与实际情况相似的情境。另外,还要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考虑到实际应用情境中的种种情况.(二)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为了促进原理或规则的教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原理,让他们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培养和提高其概括能力,充分利用原理或规则的迁移,这是迁移训练的最有效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布置适当的学习内容和练习题,使大学生充分掌握基本原理;通过练习使大学生在充分理解原理的基础上,运用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归纳学过的内容,进而达到最有效的迁移。三)让学生学会学习。有效的学习经验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从而对以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指导对迁移有重要影响,向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可以明显地提高学习迁移的效果。这样就可以减少学生探索的盲目性,提高效率,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真正把握学习方法:从而使学习方法产生最大的迁移效果。(四)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定势使人们倾向于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反应,这种倾向性本身就是一种活动经验;这种经验对学习和解决新课题既有积极作用(正迁移),又有消极作用(负迁移)。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同类课题的方法,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能力,养成其对问题认真分析的态度,根据问题的特点采取灵活的解决方法,防止定势的干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具体方法,又要变化问题,以帮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定势的消极作用。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一种具有综合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复合体,又是具有动力特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对学习迁移有重要影响。心理状态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消极的干扰作用。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学习既有满腔的热情和信心,又有适当的焦虑和思维活动的紧张度。这样,在学习中会有助于迁移的实现。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P175答: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指教育者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把社会和教育向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即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把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积极因素。 一、学习动机以学习需要为基础,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其中心环节就是让大学生形成对成就的需要。进行学习责任成就感教育,增强学习积极性。对于大学生来说,影响其学习的主要动力已经不是单纯的好奇心,信念和理想则起着支配作用,如果学生产生了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对学生有责任心,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推动其学习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大学生去探究知识,他能推动大学生去更多;更深入的获取知识。利用原有动机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动机的迁移,是指学生在缺乏学习动力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把从事其他活动的动机转移到学习活动上,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和情境,引导大学生把活动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二、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它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在每次教学之前要向学生说明该知识单元的目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谓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的学习材料、条件,能够使学生产生兴趣,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经过一定的努力一定能够成功的解决问题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应该使教学活动尽量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内部动机,但要避免兴趣主义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教师要注意不能过多的进行竞赛,采取适当方式,增多获胜的机会,提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4:结合实际说明在高等教育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P257答:在高等教育活动中,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造性的主渠道。大量研究表明,个体创造性的高低受制于许多因素,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认知、动力、人格特征和环境四个方面。因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一)完善创造性认知结构。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知识的掌握为基础,创造性的培养同样也离不开有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创造的基本技法和自我管理技巧.这三者构成了创造性的认知基础。帮助学生获取有关领域的知识,丰富的领域知识是个体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并非创造性的充分条件,教师在实际教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理解、运用,注意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探索态度,是培养创造性的基础。有意识传授创造技法,掌握一定的创造技法对创造潜能的发展非常必要,人们现在已经提出了许多技巧来训练学生得创造性思维,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一些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技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得不同情况,有选择的加以传授。培养科学实验能力,培养科学实验能力要注意几点:求真精神、了解实验的客观性、典型性、可控性特点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掌握和学习运用设备、仪器等能力、要耐心、细心精心地操作协助发展自我管理的技巧(二)激发创造性动机。创造性动机是学生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三方面人手:确立目标和意图激发好奇与探索欲鼓励自我竞争。(三)塑造创造性人格。心理学和创造学的研究表明,创造性人格特征是主体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必备条件,它包括动机兴趣、意志品质等。培养创造性人格,实质上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使他们具有勇于开拓、敢于吃苦、乐于思考、坚毅顽强的品质。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动机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得自学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确立创造的信念(四)创设创造性环境。环境是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外部条件。在实际中,教师有必要注意以下儿点:给学生提供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给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开展高水平的学术活动、鼓励和组织各种创造性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5:.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P310答: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生活、学习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未来的发展,因此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一)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的高等学校,采取积极措施,创造良好条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与帮助,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最有效的途径。(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成长的外部条件,集中体现在校风、学风和班风上,良好的校风、学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得心理品质,团结友爱的校风有利于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处于积极向上的、宽松友好的班风中会使人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振奋。(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宣传活动,树立心理健康的教育观念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行专题讲座 设置心理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利用各种传播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校内的各种传播媒介,如校刊、学生组织的交流刊物、广播、板报等,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