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基础.ppt
中医药学基础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 15.1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15.2 四诊八纲四诊八纲 15.3 中药学基础知识中药学基础知识 15.1 养生和中医的健康观养生和中医的健康观15.1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基本特点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脏腑学说15.1.1 15.1.1 基本特点基本特点整体观整体观 人本身人本身 形体形体五脏五脏(六腑六腑)精神精神 生理、病理的基础生理、病理的基础 以经络沟通和联系以经络沟通和联系 人与自然人与自然 人体生理、病理与四季、人体生理、病理与四季、昼夜、地理、居处等相应昼夜、地理、居处等相应辩证论治辩证论治 辩证辩证根据四诊所收集的症状、体征、病根据四诊所收集的症状、体征、病 史等资料,在中医理论体系下运用史等资料,在中医理论体系下运用 辩证纲领,根据它们的内在联系,辩证纲领,根据它们的内在联系,分析综合归纳证的过程。分析综合归纳证的过程。论治论治辩证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证,施用不辩证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证,施用不 同治法、选择适当方药对疾病具体同治法、选择适当方药对疾病具体 治疗过程。治疗过程。同病异治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异病同治15.1.2 15.1.2 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阴阳阴阳:是相互关联事物或现象的相对属是相互关联事物或现象的相对属 性,或同一事物本身对立统一的性,或同一事物本身对立统一的 双方的属性的概括。双方的属性的概括。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用阴阳代表事物相互对立统用阴阳代表事物相互对立统 一双方,解释事物发生、发展及一双方,解释事物发生、发展及 变化的哲学理论。变化的哲学理论。阴阳的特性阴阳的特性阳阳 事物动态、活跃、刚强等面的属性。事物动态、活跃、刚强等面的属性。阴阴 事物静态、沉寂、柔和等面的属性。事物静态、沉寂、柔和等面的属性。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用于治疗用于治疗用于诊断用于诊断说明病理变化说明病理变化说明生理功能说明生理功能说明组织结构说明组织结构大体部位大体部位 内脏内脏 阳气阴精、功能物质对立统一平衡阳气阴精、功能物质对立统一平衡四诊资料分阴阳四诊资料分阴阳 辩证分阴阳辩证分阴阳确定治则确定治则实则泻之实则泻之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则补之虚则补之 补阳、补阴、阴阳同补补阳、补阴、阴阳同补选药选药 温热为阳,寒凉为阴;温热为阳,寒凉为阴;辛甘为阳,酸苦为阴辛甘为阳,酸苦为阴阴阳失调阴阳失调平调平调阴阳阴阳说明病理变化发病发病 阳气、阴精阳气、阴精正虚正虚 阳邪、阴邪阳邪、阴邪邪胜邪胜病理病理 偏盛偏盛 阳盛阴病,阳盛则热阳盛阴病,阳盛则热 (实热)(实热)阴盛阳病,阴盛则寒阴盛阳病,阴盛则寒 (实寒)(实寒)偏衰偏衰 阳虚阴寒内生阳虚阴寒内生 (虚寒见外)(虚寒见外)阴虚亢阳内生阴虚亢阳内生 (虚热内热)(虚热内热)两虚两虚 阴阳互损导致阴阳互损导致 转化转化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离绝离绝 死亡死亡 阴阳失调五行五行五行五行五行五行五行五行学说学说学说学说五行归类示例自然界自然界自然界自然界五五五五行行行行人体人体人体人体五五五五音音音音五五五五时时时时五五五五味味味味五五五五色色色色五五五五化化化化五五五五气气气气五五五五方方方方五五五五季季季季五五五五脏脏脏脏五五五五腑腑腑腑五五五五官官官官五五五五体体体体五五五五志志志志五五五五液液液液五五五五声声声声角角角角平平平平旦旦旦旦酸酸酸酸 青青青青 生生生生 风风风风 东东东东 春春春春 木木木木 肝肝肝肝 胆胆胆胆 目目目目 筋筋筋筋 怒怒怒怒 泪泪泪泪 呼呼呼呼徵徵徵徵日日日日中中中中苦苦苦苦 赤赤赤赤 长长长长 暑暑暑暑 南南南南 夏夏夏夏 火火火火 心心心心小小小小肠肠肠肠舌舌舌舌 脉脉脉脉 喜喜喜喜 汗汗汗汗 笑笑笑笑宫宫宫宫日日日日西西西西甘甘甘甘 黄黄黄黄 化化化化 湿湿湿湿 中中中中长长长长夏夏夏夏土土土土 脾脾脾脾 胃胃胃胃 口口口口 肉肉肉肉 思思思思 涎涎涎涎 歌歌歌歌商商商商日日日日入入入入辛辛辛辛 白白白白 收收收收 燥燥燥燥 西西西西 秋秋秋秋 金金金金 肺肺肺肺大大大大肠肠肠肠鼻鼻鼻鼻 皮皮皮皮 悲悲悲悲 涕涕涕涕 哭哭哭哭羽羽羽羽夜夜夜夜半半半半咸咸咸咸 黑黑黑黑 藏藏藏藏 寒寒寒寒 北北北北 冬冬冬冬 水水水水 肾肾肾肾膀膀膀膀胱胱胱胱耳耳耳耳 骨骨骨骨 恐恐恐恐 唾唾唾唾 呻呻呻呻15.1.3 经络学说 阴经行于内、阳经行于外;分别位于前、中、后阴经行于内、阳经行于外;分别位于前、中、后阴经行于内、阳经行于外;分别位于前、中、后阴经行于内、阳经行于外;分别位于前、中、后 手太阴手太阴手太阴手太阴肺肺肺肺经经经经 足少阴足少阴足少阴足少阴肾肾肾肾经经经经 手厥阴手厥阴手厥阴手厥阴心包心包心包心包经经经经 手阳明手阳明手阳明手阳明大肠大肠大肠大肠经经经经 足太阳足太阳足太阳足太阳膀胱膀胱膀胱膀胱经经经经 手少阳手少阳手少阳手少阳三焦三焦三焦三焦经经经经 足阳明足阳明足阳明足阳明胃胃胃胃经经经经 足太阳足太阳足太阳足太阳小肠小肠小肠小肠经经经经 足少阳足少阳足少阳足少阳胆胆胆胆经经经经 足太阴足太阴足太阴足太阴脾脾脾脾经经经经 手少阴手少阴手少阴手少阴心心心心经经经经 足厥阴足厥阴足厥阴足厥阴肝肝肝肝经经经经十二正经名称及流注次序15.1.4 脏腑学说的概念、特点脏腑学说的概念、特点指人体内脏的生理活动指人体内脏的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的外在征象及病理变化的外在征象 是通过观察人体的外部征象,是通过观察人体的外部征象,来研究内在的脏器活动规律来研究内在的脏器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中医学说及其相互关系的中医学说五脏及功能五脏及功能心心 主血脉、其华在面,主神、其志主血脉、其华在面,主神、其志 在喜,开窍于舌,其液在汗。在喜,开窍于舌,其液在汗。肝肝 藏血,主疏泻,开窍于目、其液藏血,主疏泻,开窍于目、其液 在泪,主、筋,其华在爪。在泪,主、筋,其华在爪。脾脾 主运化,统摄血液,主肌肉四肢,主运化,统摄血液,主肌肉四肢,其华在唇、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开窍于口。肺肺 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开窍于鼻、喉为门户,通调水道,开窍于鼻、喉为门户,外合皮毛。外合皮毛。肾肾 藏精、主生殖、生长发育、壮、藏精、主生殖、生长发育、壮、老、已,主骨、生髓、通于脑,老、已,主骨、生髓、通于脑,主水,主水,主纳气,其华在发、主纳气,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和前后两阴,司二便。开窍于耳和前后两阴,司二便。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 心心心与小肠心与小肠 经络相连、病理互为影响经络相连、病理互为影响 血液生化与运行血液生化与运行 心主血、脾生化与统摄心主血、脾生化与统摄 心阳温煦脾运心阳温煦脾运 水火阴阳关系水火阴阳关系 称称“心肾相交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水火既济”(生理)(生理)“心肾不交心肾不交”“水气凌心水气凌心”(病理)(病理)精血关系精血关系 精血互生精血互生 精虚血少并见精虚血少并见 神志关系神志关系 “心肾不交心肾不交”健忘失眠多梦健忘失眠多梦1 13 32 2肝与胆肝与胆 关系胆汁来源、分泌和排泄,关系胆汁来源、分泌和排泄,为表里脏腑为表里脏腑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 肝肝 水液代谢关系 藏血与生血(疏泻与运化)21脾与胃脾与胃后天之本、气机升降中心,互为表里后天之本、气机升降中心,互为表里 生理病理互为影响生理病理互为影响 胃胃阳阳受纳受纳喜润恶燥喜润恶燥主降主降 脾脾阴阴运化运化喜燥恶湿喜燥恶湿主升主升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 脾脾 水液代谢关系水液代谢关系 脾运化水湿,肾主水脾运化水湿,肾主水 先天与后天先天与后天 肾是原始物质与原动力来源肾是原始物质与原动力来源 脾是后天水谷精微化生来源脾是后天水谷精微化生来源1 1 1 12 2 2 2互相关联互相关联互相关联互相关联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 肺肺 主气与生气主气与生气 水液代谢关系水液代谢关系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21肾与膀胱肾与膀胱 水液气化关系水液气化关系 膀胱固摄开阖赖肾气化膀胱固摄开阖赖肾气化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 肾肾 水液代谢水液代谢 肝疏通水道、肾主水肝疏通水道、肾主水 阴阳互影响阴阳互影响 精血为阴、功能为阳精血为阴、功能为阳 “水不涵木水不涵木”“”“子病及母子病及母”阴虚阳亢阴虚阳亢 精血互生精血互生 肝肾同源肝肾同源 肾精肝血互生互养肾精肝血互生互养1 12 23 3肾与肝肾与肝 全身全身 声音声音 寒热、汗液寒热、汗液 按肌表胸腹按肌表胸腹 舌舌 气味气味 头身胸腹头身胸腹 脉诊脉诊 饮食口味饮食口味 睡眠、二便睡眠、二便 经带经带望望闻闻问问切切15.2 15.2 四诊八纲四诊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四诊的意义四诊的意义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局部与全身相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局部与全身相互影响,外在的局部征象反映内在的互影响,外在的局部征象反映内在的病理变化,通过四诊可以收集疾病反病理变化,通过四诊可以收集疾病反映在各方面的症状、体征,为了解病映在各方面的症状、体征,为了解病因、病位、病性,即辨证论治提供依因、病位、病性,即辨证论治提供依据。应用四诊要求据。应用四诊要求“四诊合参四诊合参”。望气色15.2.1.1 15.2.1.1 望诊望诊意义意义 色色定病位、病性定病位、病性 泽泽定脏腑精气盛衰、病情深浅定脏腑精气盛衰、病情深浅重点重点 面部气血面部气血五色主病五色主病 红红 主热主热 (心)(心)白白 主寒、主虚主寒、主虚 、主失血、主失血 (肺)(肺)黄黄 主虚、主湿主虚、主湿 (脾)(脾)青青 主痛、主淤主痛、主淤 、主惊、主惊 (肝)(肝)黑黑 主寒、主痛、主水、主虚(主寒、主痛、主水、主虚(肾)肾)舌尖舌尖舌根舌根舌中舌中舌边舌边望舌心肺心肺肝肾肝肾脾胃脾胃肝胆肝胆正常舌淡红舌、薄白苔淡红舌、薄白苔1 1 1 1质体柔软、活动自如、色淡红、胖瘦适中、濡润质体柔软、活动自如、色淡红、胖瘦适中、濡润质体柔软、活动自如、色淡红、胖瘦适中、濡润质体柔软、活动自如、色淡红、胖瘦适中、濡润2 2 2 2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根厚、前薄、边尖无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根厚、前薄、边尖无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根厚、前薄、边尖无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根厚、前薄、边尖无3 3 3 3与季节变化相应与季节变化相应与季节变化相应与季节变化相应 望舌质望舌质色色 淡淡 虚证(气、血、阳)虚证(气、血、阳)寒证寒证 红红 热证(虚实里热)热证(虚实里热)绛绛 热盛(邪热)热盛(邪热)瘀斑瘀斑 瘀血蓄积瘀血蓄积 青紫青紫 热极、阴寒、淤热极、阴寒、淤形形 老老、嫩嫩、胖胖、瘦瘦、裂刺裂刺态态 萎软、僵硬、震颤、歪斜、短缩、弄舌萎软、僵硬、震颤、歪斜、短缩、弄舌 苔质苔质 薄薄 病轻浅、表证;久病正虚病轻浅、表证;久病正虚 厚厚 病深重;病深重;食浊停积食浊停积 润润 津未伤;津未伤;滑为水湿痰饮滑为水湿痰饮 燥燥 津已伤津已伤 腐腐 食积;食积;胃肠湿热胃肠湿热 腻腻 湿热内盛;湿热内盛;食积痰饮食积痰饮 剥剥 常人;常人;胃阴不足胃阴不足 无无 正伤恶化;正伤恶化;胃气阴两损胃气阴两损 苔色苔色白白 表证;寒证;表证;寒证;黄黄 热证;里证热证;里证 灰黑苔灰黑苔 病重病重 望舌苔望舌苔 听声音听声音发声发声 语言语言 呼吸呼吸呕吐呕吐 呃逆呃逆 咳声咳声嗳气嗳气 太息太息声高气粗声高气粗响亮有力响亮有力 阳、热、实阳、热、实时短急促时短急促反之反之 阴、寒、虚阴、寒、虚15.2.1.2 15.2.1.2 闻诊闻诊 嗅气味嗅气味口气口气 汗气汗气 痰气痰气涕气涕气 大便大便 小便小便矢气矢气 白带白带臭(腥)臭(腥)热热酸酸 食食腥腥 寒寒无味无味 虚虚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与睡眠,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与睡眠,九问久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九问久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须问经带产,迟数闭绷该可见。妇女须问经带产,迟数闭绷该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寒热寒热汗汗疼痛等疼痛等15.2.1.3 问诊饮食饮食睡眠睡眠经带经带两便两便按肌表、胸腹、手足、腧穴、脉象按肌表、胸腹、手足、腧穴、脉象15.2.1.4 15.2.1.4 切诊切诊脉象脉象 脉搏的速率、部位、强度、节律、形态脉搏的速率、部位、强度、节律、形态 在切诊时表现出的征象在切诊时表现出的征象方法方法 寸口诊法寸口诊法 清晨一分钟清晨一分钟 三部九侯三部九侯常脉常脉 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一息四五至、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一息四五至、节律均匀、和缓有力节律均匀、和缓有力脉脉左:寸左:寸心心 关关肝肝 尺尺肾肾右:寸右:寸肺肺 关关脾脾 尺尺命命浮(浮(举举举举)、中()、中(寻寻寻寻)、沉()、沉(按按按按)六纲脉六纲脉浮沉浮沉定表里定表里 迟数迟数定寒热定寒热 虚实虚实定邪正盛衰定邪正盛衰其它其它病理病理脉象脉象 洪洪 主热主热细细 主虚;主湿主虚;主湿滑滑 主痰湿;食滞;实热;主孕主痰湿;食滞;实热;主孕涩涩 主气滞血淤;精亏血少主气滞血淤;精亏血少紧紧 主寒;主疼;主宿食停滞主寒;主疼;主宿食停滞弦弦 同紧主寒痛;主肝胆病、痰饮病同紧主寒痛;主肝胆病、痰饮病促促、结、代、结、代 主心病主心病病病理理脉脉象象15.2.2 八纲八纲表里表里寒热寒热虚实虚实阴阳阴阳相兼、夹杂、转化、假象相兼、夹杂、转化、假象 证证含义含义表里证表里证概念概念 特点特点 症状症状 治法治法 表表 病位浅病位浅病情轻病情轻体表皮毛、体表皮毛、经络受邪,经络受邪,病轻病轻起急起急程短程短恶寒、发恶寒、发热、头痛、热、头痛、苔薄、脉苔薄、脉浮浮“汗汗”里里病位深、病位深、病情重病情重脏腑、气血、脏腑、气血、脏腑、气血、脏腑、气血、骨髓及体内骨髓及体内骨髓及体内骨髓及体内经络病变的经络病变的经络病变的经络病变的总称总称总称总称起缓起缓程长程长依寒热虚依寒热虚实脏腑不实脏腑不同而不一同而不一温清温清消补消补等法等法表里辨证 辩辩证证概念概念证的概念证的概念症状特点症状特点 治治法法 寒寒 代表代表病邪病邪性质性质阳气阳气阴液阴液盈亏盈亏感受寒邪或阳气不感受寒邪或阳气不足、阴气过盛机能足、阴气过盛机能下降的病证下降的病证冷冷、白白、清清、润润、迟迟(伴痛)(伴痛)寒寒者者热热之之热热 外感热邪或它邪化外感热邪或它邪化热,或阴虚生内热热,或阴虚生内热机能亢进所致疾病机能亢进所致疾病热热、红红、浊浊、数数、干、乱干、乱热热者者寒寒之之寒热辨证辩辩证证概概念念证的证的概念概念症状特点症状特点 治治法法 虚虚正正气气虚虚正气正气虚、虚、邪气邪气不盛不盛的病的病证证沉静反沉静反应性低应性低久病、久病、慢性病慢性病面白无华面白无华精神萎靡精神萎靡肢肢体体乏力乏力声低气微声低气微疼痛喜按疼痛喜按舌淡苔舌淡苔白或少白或少苔苔脉无力脉无力虚虚则则补补之之实实邪邪气气实实正气正气不衰不衰邪气邪气有余有余亢奋亢奋病证病证亢奋反亢奋反映性强映性强新病、新病、急病急病面红面红精神烦躁精神烦躁肢体躁动肢体躁动声高气粗声高气粗疼痛拒按疼痛拒按舌红苔舌红苔黄腻厚黄腻厚脉有力脉有力实实则则泻泻之之虚虚实实辨辨证证辩辩证证概念概念 证的概念证的概念病病机机症状症状特点特点治法治法 阴阴对前对前六纲六纲辨证辨证的阴的阴阳属阳属性的性的概括概括具里虚寒证具里虚寒证(阳虚)(阳虚)(阳虚)(阳虚)特点特点病证的概括病证的概括阳阳气气虚虚衰衰一派里虚一派里虚一派里虚一派里虚寒寒寒寒 温补温补阳气阳气为主为主 阳阳见见实实热热证证(邪邪邪邪热热热热)特特点点病病证证的概括的概括热热邪邪炽炽盛盛一派里实一派里实一派里实一派里实热热热热清热清热泻火泻火为主为主阴阳辨证15.3 中药学基础知识中药学基础知识四气学说四气学说五味学说五味学说用药禁忌用药禁忌给药途径给药途径煎煮法煎煮法服药法服药法1 性能含义含义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药性。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药性。功能功能寒凉寒凉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热温热温祛寒、温里、助阳祛寒、温里、助阳 1.1 1.1 四气四气(四性四性四性四性)减轻或消除(阳)热证减轻或消除(阳)热证 减轻或消除(阴)寒证减轻或消除(阴)寒证 收敛固摄收敛固摄 治滑脱病证治滑脱病证 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清热泻火、燥湿解毒 治热证、实证、湿证治热证、实证、湿证 补益、和中、缓急、调和补益、和中、缓急、调和 虚证、拘急疼痛、调和诸药虚证、拘急疼痛、调和诸药 发散表邪、行气活血发散表邪、行气活血 表证、气滞血淤证表证、气滞血淤证 软坚、泻下软坚、泻下 有形实邪、大便燥结有形实邪、大便燥结 1.21.2五五味味1 性能酸酸苦苦甘甘辛辛咸咸淡淡涩涩l配伍配伍十八反、十九畏十八反、十九畏l妊娠妊娠l服药服药饮食禁忌;病情禁忌;药食特有禁忌。饮食禁忌;病情禁忌;药食特有禁忌。2 2 禁忌禁忌人参人参人参人参十八反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元参、细辛、芍药元参、细辛、芍药十九畏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酸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酸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人参畏五灵脂服药饮食禁忌服药饮食禁忌一般:一般:1 1生冷生冷 2 2不易消化不易消化 3 3粘腻粘腻 4 4刺激刺激病情:热病禁忌辛、油炸病情:热病禁忌辛、油炸 寒病禁忌生凉寒病禁忌生凉 胸痹禁忌肥肉、脂肪、内脏、烟酒胸痹禁忌肥肉、脂肪、内脏、烟酒 阳亢禁忌辛热助阳品阳亢禁忌辛热助阳品 脾胃虚弱禁忌炸、腻、冷、硬、不脾胃虚弱禁忌炸、腻、冷、硬、不 易消化品易消化品 肿疡皮肤病禁忌腥及刺激品肿疡皮肤病禁忌腥及刺激品15.3.4 给药途径传统传统 口服、皮肤、口服、皮肤、其他其他 吸入、舌下、黏膜表面、直肠吸入、舌下、黏膜表面、直肠注射注射 皮下、肌内、穴位、静脉皮下、肌内、穴位、静脉15.3.5 煎煮法煎煮法器具器具 主用陶瓷器主用陶瓷器 其次搪瓷、不锈钢器皿其次搪瓷、不锈钢器皿方法方法 水淹药水淹药2 cm,2 cm,冷水浸泡冷水浸泡20-3020-30分钟分钟 先武火先武火20-30 min20-30 min 后文火后文火10-15 min10-15 min 一剂一剂2-32-3煎煎 依据药物采用合适煎法依据药物采用合适煎法15.3.6 15.3.6 服药法服药法时间时间 根据胃肠、病情、药物特性根据胃肠、病情、药物特性 多少多少 一剂一剂2-32-3次次/日,病急频服日,病急频服冷热冷热 温服温服 特殊特殊:热服热服发表、寒证发表、寒证 冷服冷服热证或真寒假热热证或真寒假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