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基于区域考试数据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构成.doc
-
资源ID:56717344
资源大小:107.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例说基于区域考试数据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构成.doc
例说基于区域考试数据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构成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上海) 唐黎明摘要:基于区或考试数据进行教学质量分析,是区或教研员常规工作的一部分,如何使这块工作做得对基层学校的教学改进更有实效,是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一个“分析报告”的实例,详细阐述了撰写这类报告的三个组成部分,即“试卷编制说明”、“教学质量分析”和“措施与建议”。本文提出的“双向得分率”统计表是整合考试数据,找到教学症结的一个有效手段。关键词:试卷编制;质量分析;双向得分率;学校板块;措施与建议各地区中学教学管理部门为了掌握本地区的教学实际情况,一般在本地区范围内针对一定教学年段组织统一监测。为了保证监测能促进地区教学现状的改进,地区教研员不仅要“编制”一份高质量的试卷,而且要对测试结果有一个科学的“解释”。所谓基于区域考试数据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就是要完成“解释”任务。这种“解释”就是要从考试数据中获取信息,目前有不少地区已借助电脑进行阅卷,能够采集到试卷中每一问、第一步的得分,这为基于考试的教学质量分析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如何从这些数据中读得有利于改进教学工作的信息这是一个研究课题。学校课任老师的研究一般是限于学校或班级层面的,针对区域层面的这种研究与前者应不尽相同,有关这方面公布的资料难得一见,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粗浅地谈一下如何撰写基于区域考试数据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以下简称质量分析报告)。这样的一份报告一般有三部分组成,即第一部分试卷编制说明、第二部分教学质量分析和第三部分措施与建议。一、试卷编制说明上文中提到的“编制”和“解释”实际上是不可分的,“编制”意味着对测试结果要有预期,而“解释”离不开那个预期;“解释”不只是对测试结果进行,也要对“编制”评说;“编制”质量不高,“解释”意义不大,“解释”不清,“编制”再好,也无用武之地。“解释”说到底是在“编制”的基础上关于考试数据的说明,所以质量分析报告首先要对试卷编制展开说明。这些说明一般含有:考试目标、考试时间、考试内容和要求、试卷结构及试题导向。1考试目标考试目标就是地区教学管理部门组织考试的意图。典型的考试目标有二种,一种是检查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程度(这种考试称为标准参照测验),另一种是确定个体学生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这种考试称为常模参照测验)。更多的考试目标可能是侧重于其中一种,而谦顾另一种。例如,一次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针对高三决定选修物理的学生)的目标是这样写的:本次监测是一次摸底性考试,旨在测量出学生学习物理的实际水平,区分出水平不一样的学生,除了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要体现对学生的的物理能力(物理思维能力,物理实验能力,物理应用能力和物理探究能力)进行测试。显然,上述考试目标重在“区分”, 谦顾“达标”。2考试时间由于正常人的阅读速度是有限的,所以考试时间对试卷上的最大文字量进行了限制,阅读只是提取信息,在考试时间内考生还要处理信息,应该保证大部分考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3考试内容和要求这是试卷编制要遵守的核心部分,包括平均分、及格率的期望值和试卷的难易比例,以及试卷编制的双向细目表。双向细目表可以是关于学习水平与题型之间的双向,也可以是关于学习水平与知识块之间的双向,例如本次高二物理试卷编制的部分双向细目表如下:试题编制双向(知识块与学习水平)细目表知识块知识点ABCD分值运动学质点124速度增减与加速度方向2原子物理天然放射击现象69电子的发现和粒子散射实验17分值254052331504试卷结构试卷结构是关于题型和分值分布的说明,下表就是本次试卷的结构说明,题型的题量及分值统计表题型一、单项选题二、单项选题三、多项选择题四、填空题五、实验题六计算题合计题量88454433分值每题2分每题3分每题4分每题4分约24分约50分150这样的一个说明对于试卷的整体布局有了充分的展现。5试题导向考试试题随着课改形势的发展,其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变化,这在国家级考试中优为明显。例如,上海近十年物理高考出现过的新试题特点有:情景性、信息性、开放性、辨析性、图象性和探究性等,其中带有图像的试题在一次考试中占的比例较大,且久经不衰。试题导向的说明体现了在一次考试中试题的时代性。二、教学质量分析教学质量分析,顾名思义就是要对教学质量进行描述,描述的依据就是通过阅卷采集到的数据,数据的效度和信度从根本上决定了对教学质量分析的真实性,这两者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试卷的质量(包括评分标准),当然,这些数据也受阅卷质量、组织考试等情况因素的影响。当对考试数据的可靠性有一定程度的把握后就可以展开对数据的分析,对于区域的这种分析不妨从三个层面来展开,第一层面是准对区域的,第二层面是准对区域内学校板块的,第三层面是针对校际的。1区域层面的分析区域层面的分析对象是区域内的全体学生,通过分析主要把握目前区域内学生的整体学生水平(与期望值相比)、学生随学习水平的分布情况及答卷中存在的问题。(1)基本统计量的分析图1本分析的统计量有总人数、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优良率、标准差和各分数段的频数。将平均分、及格率与相应的期望值进行比较,若相差的绝对值不超过5分或5%,则表明本区域学生在本门学科水平上目前处于正常水平。为了能直观、形象地反映频数分布,一般要绘制频数分布图,若利用SPSS统计工具,可绘得带正态曲线的直方图,便于观察频数分布的形态,对于常模参照测验来讲绘得的曲线呈钟形分布为好,对于标准参照测验来讲绘得的曲线应左偏分布为好。例如,图1便是关于本次高二物理考试学生成绩的频数分布图,由图不难得出下面结论:拟合的正态曲线基本左右对称,表明频数分布基本符合本次考试的目标。拟合的正态曲线略显左偏,这表明有一定量的差生。观察直方图,发现低分学生与中等学生间有分化,低分“尾巴”明显,而中等以上学生的分布较正常。(2)得分率的分析通过得分率的分析,目的是要找出区域学生在知识块、学习水平、题型等方面的缺陷。a.针对试卷上的所有试题,以“知识块与学习水平双向得分率统计表”为工具统计得分率,如表一所示,知识块学习水平率分得表一:高二物理考试知识块与学习水平双向得分率统计表A(0.9以上)B(0.8以上)C(0.6以上)D(0.3以上)合计1运动10.750.850.880.83运动20.790.590.440.59静力学0.870.620.510.68电磁感应0.910.820.570.130.46光学0.770.77原子物理0.750.950.81宇宙0.840.84新知识0.300.30合计20.780.840.640.300.64从统计表上不仅可以知道各知识块的得分率(合计1),还可以知道各学习水平的得分率(合计2),尤其是能精确地知道在哪一学习水平下、在哪一知识块上的得分率,能方便地找到问题的所在。当然,命题者对A、B、C、D四级学习水平应提出相应的最低期望值(如A级学习水平的最低期望得分率为0.9),以便判断相应的得分率是否符合要求。观察表一,可得出下面结论:A级水平试题的总体得分率很低(不低于0.9),表现在“运动1、光学、原子物理和宇宙”三个知识块上。B级水平试题的总体得分率尚可(不低于0.8),在“运动2”知识块上得分率偏低。C级水平试题的总体得分率尚可(不低于0.6),表现在“运动2、电磁感应”二个知识块上。D级水平试题的总体得分率尚可(不低于0.3),在“电磁感应”知识块上得分率偏低。A级水平的得分率都明显低于其它三级水平的得分率,表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稳固。b.针对试卷上的某类题型,比如计算题,以“计算题与学习水平双向得分率统计表”为工具统计得分率,如表二所示,知识块学习水平率分得表二:高二物理考试计算题与学习水平双向得分率统计表B(0.8以上)C(0.6以上)D(0.3以上)合计1第30题0.950.880.91第31题0.570.57第32题0.480.450.330.37第33题0.780.720.130.32合计20.810.670.220.52观察表二,可得出下面结论:第30题得分率较高。第31题得分率偏低。第32题B、C级水平的计算题得分率较低。第33题B、D级水平的计算题得分率偏低。总之,此类统计表能够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地显现出来。2学校板块的分析96.5学校1学校2学校3学校4学校5学校6学校7学校8学校9学校10学校11区域图2在一个区域内可能有几十所学校,由于生源等情况造成学校间的差异在所难免,但这种差异往往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差异较大,有的差异较小,有的甚至基本没有差异。作为教研员若能把基本同质的学校组成相应的坂块,在区域内合理地分成几个学校板块,将有利于把握工作的重点,有利于通过抓“点”促“块”,以“块”带“面”的工作战略来提高区域教学质量。区域学校板块的划分取决于学科教研员对区域内各校本门学科的了解,一般来说,在一定时期内这种划分具有稳定性。在本人所从事的区域内有11所高中学校,这些学校及区域的本次高二物理考试平均分的折线图如图2所示,据各校一贯高中物理学科水平的差异,将这些学校分为3个板块,板块的划分及权重分析如表三所示,表三:三个学校板块关于加试物理的权重分析表人数权重平均分均分贡献板块一(学校1,学校2,学校3)5170.6599.9164.49板块二(学校4,学5,学校6,学校7)2160.2795.7425.82板块三(学校8,学校9,学校10,学校11)680.0872.466.15从平均分来看,板块二和板块一相差不大,但板块三的劣势明显;从权重来看,板块一对区域教学质量起决定作用。为了了解三个学校板块的学生分布情况,可以绘制频数百分比分布图(如图3所示),图3从图3可以清楚地知道各个板块的学生分布是炯然不同的。通过“权重”和“分布”的分析,明白了面对三个板块应该采用不同的工作策略。3块内校际的分析由于块内学校基本同质,所以这种分析有了可以比较的基础,得出的结论比异块学校间的比较更有说服力,因此,这种分析有利于准对具体学校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由于不可能也不必面面具到地分析所有块内的学校,所以这种分析一般选择重点块内的几所(或全部)学校进行比较,本次质量分析本人选择了板块一内的三所学校,从平均分来看学校1的平均分明显比块内其它二校的要低,从贯例来说这有点反常,通过分析就是要解开这个迷。图4是关于学习水平得分率的柱形图, 图4观察图4,可得出下面结论:就C级水平来说,三所学校基本持平,在D极水平上学校2稍有优势。就A、B级来水平说,学校1有明显弱势,在A级水平上学校2、3基本持平,在B级水平上学校3优势明显。显然,就学习水平来说,学校1输在A、B级上。同理可以画出关于知识块得分率的柱形图、关于题形得分率的柱形图等,从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以求得较全面的认识,这里不再累述。当由“面”到“点”从三个层次进行分析之后,不妨来个总结,如:“综上所述,从全局来看,平均分达到期望值,学生分布表现为中差生略偏多,A级学习水平重点表现在运动1、光学和原子物理知识块上较差,电磁感应知识块在C、D级水平上有明显弱势,测瞬时速度和观察光的干涉这二个实验的得分率较低,计算题最后二题问题较大。从学校板块来看平均分等存在着较大差异。从板块一内的学校来看,学校1在双基、实验等诸多方面有等提高。”总结的内容是对上述全部分析的综合,是从原始数据提取到的信息的汇总,是整个质量分析报告的精华。三、措施与建议所谓措施指教研员本人针对质量分析揭示的问题所采取的做法。写的措施要和工作目标对应起来,要切实可行,并能行之有效。例如,为了能实现区域加强双基的工作目标,首先可以开设一个讲座,使一线教师充分认识到基础的重要性,转变肓目求难、求深的教学心理,其次可以帮助他们一起制定复习计划,便于教学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稳地开展。再如,为了能实现区域加强实验教学的工作目标,针对落后学校可以适时地采用“听”、“访”、“查”等办法,“听”就是听实验课,“访”就是访实验室、访学生等,“查”就是查实验课教案。总之,为了解决问题,应该想尽办法,教研员要行动起来,协调各方力量,力求转变局面。所谓建议是教研员根据质量分析揭示的问题对一线教师提出的改进教学工作的意见。提的意见要忠恳,要具体,要准确,要有利于执行。例如,要写复习课教案,建议高三制定年度复习计划,建议学生实验要让学生动手做,建议在光学、原子物理知识方面理清线索,等等。总之,建议的内容是要教师们如何去做,言下之意,这样做了,定能有所收获,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措施与建议是同一问题的二个方面,是教研员和教师为了解决共同问题各自采取的行为方式,教研员不能只提建议而不行动,教师不能听之任之,我行我素,只有二者有机配合,区域学科教学才能逢勃发展。质量分析报告的第一部分是关于测量工具的说明,第二部分是关于测量结果的分析,第三部分是关于怎样做的要求,这样的三个部分缺一不可,第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背景,要理解测量结果,首先要理解测量工具;第二部分是第三部分的原因,没有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第二部分是质量分析报告的核心部分,关于这部分内容的分析并不局限于本人所提出几个方面,由于数据是庞大的,层面(认知层面、学校层面等)又是复杂的,所以完全可以从不同的维度组织数据进行分析,真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解题思维过程的分析计算题给分板的设计与质量分析试题的学习水平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