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手机媒体环境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的思考.doc
-
资源ID:57085514
资源大小:34.01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手机媒体环境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的思考.doc
手机媒体环境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的思考摘要:手机媒体的广泛应用,对中职生的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产生着重要影响。德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手机媒体的特征,充分挖掘手机媒体的德育功能,发挥手机媒体对学生的正面教育作用,努力探索以手机媒体为载体开展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开创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关键词:手机媒体;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20)26-0006-03一、问题的提出众所周知,在数字技术支撑体系下的移动通信媒体手机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手机媒体是指通过手机终端进行各种(文字、音频、视频等)媒体内容的传播。目前主要包括手机报、手机音频广播、手机视频、手机电视、手机小说、手机微博等。手机媒体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以便捷性、即时性、广泛性、丰富性和交互性等优势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被视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四大媒体之后的“第五媒体”。手机媒体海量高效的信息资源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娱乐的需要,人们可以利用手机媒体进行学习、查询、购物、聊天、游戏等,中职生则是手机媒体的积极参与者、使用者。手机媒体在传播积极信息的同时,也混杂着种种不良因素,夹杂着许多功利性很强的“思想垃圾”,如宣扬暴力、恐怖、早恋、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中职生在这些“思想垃圾”的狂轰滥炸中容易迷失思想方向、扭曲真善美的标准、丧失基本责任感和正义感,从中学来光怪陆离的装扮、不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且日积月累,极易对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有意或无意地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二、手机媒体的特征1.手机媒体信息传播的“全媒体”性手机媒体融合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内容和形式,成为一种新的媒体。其传播方式融合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单向传播和双向传播、一对一和一对多、多对多等多种形式,形成一张相对复杂的传播网。与此同时,手机还可以配合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进行互动,实现“全媒体”传播的新局面。2.手机媒体传播的即时性和交互性随着智能型手机的发展和3G技术的成熟,手机网络深入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信息传递超越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信息传输的速度和质量大大增强,几乎可以与新闻事件同步。手机媒体可以随时随地发出和接收信息,手机短信、手机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群发给每一个用户。操作手机媒体的个体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制造者,不仅可以进行个体间联络,还能够进行群体间联络。3.手机媒体的便携性和受众的广泛性手机是“带着体温的媒体”,具有私密、随身的特点。由于手机媒体受众的广泛性和人们对手机媒体较高的信赖程度,因而能够产生更为直接而强大的传播效果,影响人们的思考和行动。三、手机媒体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1.使德育工作的环境更加复杂手机网络平台上的即时通讯、手机搜索、网页浏览、手机游戏、手机视频等功能一应俱全,图文并茂、声色俱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最及时的资讯、最流行的音乐和最炫酷的游戏,众多资源得到极大限度的共享。手机媒体使得学生与外界沟通的方式更加多样,查阅资讯更加快速和便捷,视野更加开阔,迎合了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享受平等互动式交流的心理特征。然而,手机媒体的广泛应用却使学校德育工作的环境更加复杂,带来诸多新问题。手机让学生的小动作变得“现代化”,上课时代替了交头接耳,甚至考试时代替了传纸条。课堂中不合时宜的手机铃声、带着耳机独自沉浸在手机网络世界中的现象随处可见。在开放式的海量资源面前,反动、黄色、暴力、欺诈等有害信息乘虚而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部分学生因手机媒体的便携性和隐蔽性,以手机网络代替电脑网络,过度依赖,手机网瘾极大地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学习。另外,以携带手机所形成的攀比之风和动辄上百元的手机费用给家庭增添了经济负担。2.刺激德育教育方法的创新传统的德育教育更注重面對面的交流、自上而下德育知识的灌输,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缺乏德育学习的主动性。中职生大部分是学困生,缺乏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受教师、家长的批评较多,对德育的说教式教育更为反感,德育教育的效果缺乏持久性。手机媒体的新特征突破了时空限制,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进行教育和交流,使学校、社会、家庭、个体四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更加开放,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为灵活。德育工作者可以更为方便、快捷地针对不同对象传播个性化的信息,进行分层递进的德育教育,将教育内容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文字、语言、图片等创新性处理后传授,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四、手机媒体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实践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修订稿中明确提出要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增加“发挥社交网站、微博、手机等对学生的正面教育作用”。德育工作者应提高认识,了解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的情况,以科学的精神和理性的态度对待手机媒体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正确分析其正负面影响,采取积极措施,创新德育工作方法。1.扬长避短,用手机媒体成为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对于中职生使用手机及手机媒体,我们不能简单、一味地压制,而要采取疏与堵、收与放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形成必要的约束机制,加强对手机使用的管理,尤其是在教室、报告厅、实训场等公共场所,明确手机使用方式。教师或德育工作者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强制学生关闭手机或将手机统一收纳。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装手机屏蔽仪,在上课、考试时间对手机信号进行屏蔽;另一方面,要因势利导,“授之以渔”,有效发挥手机媒体对学生的正面教育作用,用主流的价值观、健康的舆论引导学生树立和完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健康、高雅的手机文化观。运用手机媒体和学生有效、充分沟通,走进学生心灵,科学利用新媒体技术搭建交流教育平台,创设和谐交流空间。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