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忠:在市政协八届二十七次主席会议上的讲话.docx
-
资源ID:5710269
资源大小:33.65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李国忠:在市政协八届二十七次主席会议上的讲话.docx
李国忠:在市政协八届二十七次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在市政协八届二十七次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李国忠 2019年04月18日 今日,我们召开市政协八届二十七次主席会议,对长江港口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民主监督、专题议政,目的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共抓大爱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地见效,进一步提升镇江港口生态环境,推动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 刚才,我们听取了市交通运输局局长丁锋同志关于开展长江港口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状况通报,市政协城乡委主任季平同志作了专项民主监督报告,陈海岛、黄礼龙两位委员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很好的看法建议。宗元副市长就如何进一步深化开展长江港口生态环境整治,提出了详细部署和明确要求,思路清、措施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希望大家仔细贯彻,抓好落实。 下面,我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再讲三点看法,概括起来就是:贯彻好一个理念、处理好两个关系、落实好三个协同。 一、贯彻好一个理念,树牢“共抓大爱护、不搞大开发”的思想共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不到位,相识不深刻,抓工作的自觉性就不会高,力度就不会大,效果也不会好。抓好长江港口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必需坚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统一相识、指导实践。为此,我们要做到三个“强化”: 首先,要强化“生态压倒一切”的责随意识。总书记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前提是坚持生态优先,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逐步解决长江生态环境透支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需把长江生态修复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要务,作为推动和考评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治理长江港口生态环境这项工作上,要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开口子,决不能突破生态爱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这三条高压线,以最显明的立场、最坚决的看法、最扎实的举措,下大气力整治突出环境问题,全力打造“水清岸美生态优”的长江沿线和港口。 其次,要强化“质量优于数量”的发展理念。总书记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要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做法。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美妙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抓好镇江长江港口经济发展,肯定要转变思维方式,破除“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修复”的陈旧观念,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始终,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爱护的关系,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第三,要强化“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总书记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张蓝图干究竟,以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抓成效,积小胜为大胜。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抓好长江港口生态环境爱护是新时代给予广阔党员干部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要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久久为功、坚持不懈抓好长江港口生态环境,让一江清水长流、一岸翠绿常在。 二、处理好两个关系,构建“爱护中发展、发展中爱护”的良好格局 生态环境爱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长江港口生态经济系统对立统一的冲突双方,这两者的关系处理好了,就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处理不好,就简单顾此失彼,形成恶性循环。当前,一些干部和企业家对生态环境爱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相识还不到位。有的认为抓港口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尤其是开展非法码头治理,把以前辛辛苦苦引进的企业关停、取缔,环境是好了但影响了经济发展,思想上不理解,行动上不作为,束手束脚、迟疑不决。还有一些干部片面理解“共抓大爱护、不搞大开发”,当前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抓好生态环境,至于如何深化推动镇江港口经济良性发展缺乏思索、缺少担当。这两种观点都把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对立起来了,没有能辩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共抓大爱护、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不要发展,而是要在发展中爱护、在爱护中发展。我们要相识到,抓好港口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既是推动港口生态环境提升的过程,也是促进港口经济向绿色和高质量转变的过程。各地各部门肯定要把推动长江港口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放到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扬子江城市群发展等战略决策的大背景下来考量,一手抓港口生态环境整治,一手抓港口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提升生态港口服务保障实力,努力构建生态环境爱护与经济发展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 一方面,要在守好长江港口生态红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岸线利用效益。镇江拥有87公里长江深水岸线,占全省37.5%,是江苏岸线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但从调研状况看,大家普遍认为镇江岸线资源运用效益偏低,港口经济体量不大、发展水平不高,是典型的“坐拥金山却吃不饱”。如何既守护好长江生态,又有效提升镇江港口经济发展水平,是当前必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我想,关键还是要坚持“削减数量与提高质量并重、严控增量与盘活存量并重、着眼当前与长远发展并重”的原则,进一步推动长江岸线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事实上,岸线资源利用效益越高,越能够以较少的港口建设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而给生态环境让出更多空间,最终实现生态爱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要坚持以“共抓大爱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落实岸线资源普查,完成岸线资源分级、功能分区以及自然岸线红线划定等基础性工作,并严格根据长江岸线开发利用率限制在50%以下的规定,坚决不移地推动非法码头取缔,同时对岸线资源利用混乱、深水浅用、布局散乱的码头进行有效整合。在此基础上,加快推动港口布局优化和运输结构调整,构建港口立体疏运体系,着力推动港口经济向集约、高效和绿色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要在维护长江港口生态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产业发展结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长期性的,某种程度上也是确定性的。镇江产业尤其是沿江产业长期偏重偏化,废水、废气等污染物排放给长江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同时,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也确定了镇江港口以煤炭、矿石、水泥等干散货为主的运输结构。从长远来看,要解决港口生态环境问题,必需要统筹解决长江沿岸无序低效竞争、产业同构等问题,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实行提高环保标准、加大执法力度等多种手段倒逼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要进一步统筹好港口、城市与产业发展的关系,谋划创新布局、整合创新资源、释放创新动能,推动沿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产城一体、港城联动、以港兴业、以业兴城”的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三、落实好三个协同,形成“上下游联动、全市一盘棋”的工作合力 生态环境爱护是一个长期、整体、动态的系统工程。抓好长江港口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必需树立系统思维,落实好“三个协同”。 一要落实好江岸协同。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着眼,统筹抓好江中船舶和岸上港口的污染治理,综合施策,协同推动。对江上船舶,要通过制定激励政策,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推动淘汰小型、老旧以及不符合能耗标准的船舶。进一步加强岸电设施配套建设,激励航运船舶主动运用港口岸电,削减油污排放。对岸上港口,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的运输装备和机械设备,加大运用自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的港口运输装备和机械设备的推广应用。主动开展港口煤炭、矿石等干散货的粉尘防治,统筹抓好固体废弃物、生产生活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在此基础上,要有条件地推动港口人文景观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码头文化、港口景观,彰显港口的自然美和港区的人文美。 二要落实好区域协同。长江港口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涉及面广,协调关系困难,必需抓好全市统筹,强化上中下游联动。要在全市一盘棋的指导下,加强区域之间的协同协作,打破行政壁垒和体制藩篱,解决跨区域、全流域协调管理等重大问题。要以市交通运输局、生态环境局为主体,建立长江港口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流域督察执法机制,统筹抓好跨区域监管和执法工作。要进一步理清港口码头的管理权限,重点协调解决属地、部门之间权责交叉等情形,避开出现无人负责或推诿扯皮等现象。各市、区要在抓好各自港口生态环境整治职责的基础上,依据主体功能区定位,在沿江产业布局中发挥各自优势,努力形成错位竞争、协同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彻底解决低效竞争、无序竞争所带来的产业层次不高、环境压力大等问题。 三要落实好全员协同。抓好港口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要更加有效动员和凝合各方力气,加快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群众共同参加的工作格局。政府作为港口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主导者,要抓好规划、政策、标准、流程的制定以及环保督察。在完善镇江市长江岸线爱护规划等现有规划的基础上,尽快开展镇江港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从源头上强化长江生态空间的刚性约束。要探讨制定港口生态环境发展指标体系、考核方法和激励约束机制,推动港口生态标准化建设,努力实现港口工程标准化、行政执法标准化和管理服务标准化。企业,尤其是港口企业,作为港口生态环境整治的工作主体,肯定要强化责随意识,增加环保投入,根据各项政策标准落实好环境爱护责任。同时,要主动做好舆论宣扬引导工作,激励发动群众自觉监督、主动作为、共同爱护,形成全民参加港口生态爱护的新局面。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