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可违略案.doc
法不可违教案设计 河师大实验中学 夏俊豪一、教学依据:1、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思想品德教材3、七年级学生认知结构特点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他们既可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走向品学兼优、健康向上的道路,也可以在不良的环境影响下走向道德败坏、违法犯罪的道路。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了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缺乏法律知识的现象非常严重。因此,要让学生了解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要懂得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犯罪的,什么样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以及相应地要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从而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 (2)刑法的含义 (3)犯罪的特征 (4)我国刑罚的种类 2.能力目标: (1)能结合违法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 什么是犯罪行为。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3)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难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五、教具安排多媒体教学六、教学理念坚持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七、教学思路、本课通过一段视频导入,一群青少年因违法犯罪而受到法律的严惩,自然得出本节课“法不可违”。然后通过“自学成才”、“沙场点兵”、“感悟收获”三环节完成本课。并以竞赛贯穿始终。通过学生自学、思考、讨论、互相激励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形成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用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下。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点击播放)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大家有什么感受?(停顿)。这些青少年的罪行既令人发指,又令人扼腕叹息。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可他们却因为犯罪而葬送了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美好前程。同学们,这些青少年的行为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法不可违。(展示第二张幻灯片)。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91页,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环节一:“自学成才”。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学生在看书的时候主动在书上划出该问题的答案。等学生看完后,让学生一一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通过学生回答判断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回答过程中,老师适时的进行讲解。让学生吃透知识。等学生回答完毕,老师过度: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还有没有疑问和困惑。如果没有学生回答,则转入下一环节,好,大家到底掌握的怎么样,我们来检验一下。我们来看第二环节:“沙场点兵”。环节二:“沙场点兵”本环节主要是通过试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和理解情况。这一环节还是采用学生竞赛,回答问题的形式完成。老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给以点拨。等学生回答完毕。老师过度:好,进行到这,本节课基本结束。那么通过本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和哪些感悟呢?好,我们来看第三环节;“感悟收获”。环节三:“感悟收获”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通过学生回答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掌握了多少,以便今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同时给自己下节课的讲解提供参考。这一环节也有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谈感悟了解学生思想情况,以便今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结束本课好,本节课到此就告一段落了,那么究竟是蓝队还是红队胜利了呢?我们来看结果。点击结果,让我们祝贺某某对,如果都对的话,就说:今天真是棋逢对手,大家不分高下,同学们服气吗?学生如果说不服气,老师应说:好,下节课我们再比输赢,下课!点击最后一张幻灯片,结束本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