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九年级语文考试试卷.doc
2011年九年级(上)第五周语文考试试卷注意:本试卷分试题与答案卷,答题请答在答案卷上。一、基础整合(25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1分)(2)晓镜但愁云鬓改, 。 ,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2分)(3)使至塞上中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2分)(4)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1分)(5)默写杜牧的泊秦淮(4分) ,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jng jí扯破的衣服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2) 100年后,黑人依然悲惨地pán shn于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之下。 (3) 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c co。 (4) 深蓝色的天幕上gu lè出它们曲折多变的黑色剪影。3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南京过江隧道的开通,有助于解决长江大桥的交通拥堵问题。 B世界月球大会上,有关人士介绍了我国深空探测的远景规划。C在“五个一工程”的推动下,南京文艺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局面。D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4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人物行为、心理的话。(80字之内)(4分) 惊奇 目光 张望 世界 颜色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材料一 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钱维宏认为,这次云南等地干旱,主要是由于太平洋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而造成的。 材料二 近四十年来,中国冰州面积缩小了3248平方公里。受气温升高影响,像近年在中国西藏、印度等地,由冰碛湖特大溃决型洪水造成严重灾害的现象。时有发生。 材料三 科学预测,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洋水平面上涨速度加快,不久的将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海岛有15将被海水淹没,沿海城镇也将受到被淹没侵袭的威胁。 (1)读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2)请结合对以上材料所述问题或现象产生的人为因素的思考,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向班里提出一项活动倡议。(1分)二、文段阅读(45分)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12分)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6.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3分)A上书谏寡人者/从谏如流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徇私舞弊C时时而间进/又何间焉D皆以美于徐公/臣是以无请也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8.选文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3分)9.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3分)A第一段主要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作用是为下文做铺垫。B第二段主要写邹忌规劝齐王除弊纳谏。用自身经历设喻,含蓄委婉,易让人接受。C第三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从侧面烘托纳谏的效果。D从全文看,重点写了“讽”,深刻地揭示了齐王的荒淫、昏庸、腐朽,表现了邹忌的聪明才智。(二)要成为你自己(10分)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理想的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么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成为你自己。 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的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让你成为拿破仑,生活在他那个年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了!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我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这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唯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 也许你会反驳我:不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的随便什么东西,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或别的什么,唯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多就一点儿都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或事务是一架机器罢了。可见,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a那么怎么才能成为自己呢?b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一个答案。c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的答案。d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e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不可重复的存在。f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找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g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你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是没有人能够代替的。h你死之后,没有人能代替你再活一次。i如果你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活出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 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积极人生的独特领悟和坚守。坚持这一标准,你的自我才能闪放出个性的光华。10.第段中“彻头彻尾”指的是_ ,第、段针对_ 的人进行议论,提出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的观点;第段针对生活中自以为成了自己的人进行分析,阐明了_ _ 的道理。第段中,作者把生活的某一种人比作“事务的一架机器”,这种人的具体表现是“ ”(用原文回答)(4分)11.下面对第五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要成为你自己,首先要真正意识到“自我”的宝贵。B作者借卢梭的话证明e句所表述的观点。Ci句的“这一点”指的是“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D“怎样才能成为自己”,这是一个难题,作者认为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12文章最后一句是“坚持这一标准,你的自我才能闪放出个性的光华。”其中,“这一标准”是什么?你怎么理解文章最后的这句话?(3分)(三)瞄 准(15分)他躬着腰,低着头,蹑手蹑脚,向芦苇深处走去。除了轻微的声音,空气中四处都是翅膀的振动声,他熟悉这些声音,清脆,干净,温暖,像丝绸从指间划过。他是这一带有名的猎手,空中的鸟儿,即使飞得再高,也难逃他百发百中的猎枪。子弹呼啸而出,天空中旋即有一团黑影应声而落,从无意外。他找到一块稍高一点的干地,蹲伏下来。望过去,不远处就是江滩,鸟儿们此刻都在那儿戏水,觅食,打盹,或者互相梳理羽毛。午后的阳光,将江滩上的鸟儿们,晒得暖洋洋。他的目光,在鸟堆里逡巡。最多的是野鸭,好看的绿头鸭,调皮的翘鼻麻鸭,贪吃的斑鹳嘴鸭,还有叫声响亮的瑟嘴鸭,他认得它们,就像熟悉的邻居。此外,还有几只大雁,悠闲地踱着方步,甚至还有几只色彩斑斓的黄鹂鸟。他的目光从它们身上掠过。这些,都不是他今天的目标。他继续在江滩上搜寻。它们应该就在这儿啊。突然,他的眼睛一亮。在一撮芦苇边,他看到了几个细细高高的身影,没错,就是它们。热血一下子涌了上来。他揉揉眼睛,确认就是它们。一二三,四,对,果然是四只。它们埋头在江滩上觅食,对他浑然不觉。他一只只看过去,真是太美了,身上是白色的羽毛,翅膀却是黑色的,展开来,就像一幅黑白水墨画。没错,就是它们,东方白颧,整个地球上不足三千只,它们比白金还珍贵啊。他将目光,缓缓地从它们身上收回。熟练地从背上卸下猎枪,擦擦枪管,推上子弹,然后,装上消音器。他端起猎枪,瞄准。十字准星,从江滩上划过。一只鸟,又一只鸟。准星所及,无不打个寒战,似乎它们能够感受到来自芦苇中的枪管冷冰冰的力量。枪口在那群东方白颧的身上停了下来。一只东方白颧,又一只东方白颧。他犹豫着,不知道瞄准哪一只。最后,他的目光和枪口,同时落在了最后一只东方白颧身上,它一会低头觅食,一会警觉地抬起头,它看起来比另外几只东方白颧显得紧张。他把枪口向空中抬抬,那将是鸟儿振翅飞起来时的高度。这也是他瞄准的鸟儿最后能够飞起的高度。做完这一切,他长吸一口气,然后,拣起一块土疙瘩,向江滩扔去。鸟儿都惊恐地飞了起来,那只他瞄准的东方白颧,也拼命地扇动翅膀,向前奔跑,企图飞起来。它细长的腿上,缀着一件东西。这使它奔跑起来,很别扭,也很困难。他看清楚了,那是一只金属鸟夹。它的生命力可真强啊,被铁夹夹上后,它竟然能拖着鸟夹,逃开了。在其他鸟儿惊慌的呼叫声中,它终于也飞了起来。高空,那才是它们自由的家园。他沉着地,缓缓地抬起枪,枪管移动的速度,与它向上升腾的速度,完美地一致。另外三只东方白颧在空中盘旋,等待着它们的伙伴。它吃力地飞向它们。他再一次瞄准,然后,右手食指轻轻地扣动扳机。“砰”子弹划破空气,如丝绸破裂。东方白颧一个趔趄。打中了!一个黑影,从半空坠落。正是那只金属鸟夹。子弹将鸟夹与东方白颧的脚的连线,击断了。东方白颧,鸣叫着,向天空飞去。它的细长的双腿,有力振动的翅膀,在空中,划出优美的曲线。他收起枪,仰视天空。多么蓝的天啊。(选自扬子晚报有改动)13、文章在第段交代“他”神准的枪法有何作用?(4分)14、猎人为捕杀东方白鹳做了周密准备,但“他”最后为什么又放走已经瞄准的这只东方白鹳呢?(3分)15、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4分)A、文章第段用拟人手法描写野鸭、大雁和黄鹂鸟,虽然语言极为精彩,却与本文主旨无关。B、第段中划线的“一二三,四”中“三与四”间使用逗号,暗示第四只东方白鹳情况的不同,与下文呼应,因此,这个逗号并不多余。C、第段划线句改为“却是那只金属鸟夹”更为合理。D、文章反复描写主人公“瞄准”,是为了说明沉着、冷静的“瞄准”是他枪法“百发百中”的原因。16、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画双横线句子的深刻含义?(4分)(四)(8分)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作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钢轮条上踢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把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了一个死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六个月,除非你把大箱碰碎,我都白给修理。保单,拿着!”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的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怎样过这个“双寿”呢?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绝对不能是个女的。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之类的东西。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17.祥子是_(作者)的长篇代表作 中的一个人物。(2分)18第段划线句中,“几乎要哭出来”表现了祥子怎样的复杂心情?(2分)19祥子把买车的日子当作自己的生日,表明了什么?(4分)附加题(10分) 不计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司马光涑水见闻) 注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朝士:朝中官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佯: (2)悔不穷问 穷: 2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4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4分) 三、写作(50分)题目:藏在_的秘密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3)作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