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古诗两首教案.doc
15 古诗两首 荥阳市第二小学 赵慧琴 泊船瓜洲学习目标:1. 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句意思,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学会有节奏有感情地吟读,直至成诵.3. 正确默写古诗.重点:1. 背诵并默写古诗.2. 理解诗句意思,领会感情.难点:“绿”字之妙.学习用具:图片,课件:学习过程:一 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我爱秋天 二 谈话导入:同学们,老师考试大家一个问题.今天是阴历的几月几日?离重阳节还有几天呢?提起重阳节,你想起哪首诗.(齐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同学们,”思亲”乡愁”是游子心中一首永久的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愁;”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是孟浩然的乡愁;而唐朝那位落榜的才子张继的乡愁是(学生背: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那么宋朝的一位文学家王安石的乡愁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泊船瓜洲>>(板书课题)点拨:题目中”泊”字什么意思?全题的意思是什么?三 读诗.1.自读三遍,要求:第一遍:读准字音 后两遍:读出节奏.2指名读,(强调多音字读音)3齐读一遍。(强调节奏)四 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自由理解 作批注.2同桌交流.3提问:. 前面诗句的意思是什么?(指名回答.诗中有几个地名?(黑板上画简图,学生标注,结合简图指名说前2句诗意.). 后两句诗什么意思?(指名学生回答)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啊,何时才能照我回家乡呢?“回家”,哪里才是诗人的家呢?(引出对王安石的简介:王安石,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从小饱读诗句,才华满腹.宋神宗起用他担任宰相一职,实行变法.目的是要改革,使国家强盛,但王安石出动了一些家族的利益,以司马光为首的顽固派们极力反对,王安石无奈辞去官职,回到南京钟山.居住,两年后,宋神宗再次重用王安石,在从钟山到京城赴任的途中,停在瓜洲,他写下这首诗.)4深入理解。(屏幕出示古诗的改写) 泊 船 瓜 洲一天,我正漫步于园内,忽然接到了皇上的圣旨,恳请我再去任职宰相。闲来已久,终于能够有出头之日了,心中很是高兴。即日,我乘船从京口渡长江。一路上,水波荡漾,船儿摇晃;江上风景怡人,天空有燕雀掠过,叽叽喳喳;江水清澈见底,碧蓝碧蓝的,鱼儿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来游去,我真是感到神清气爽,悠哉悠哉。捧起一掬水,泼向远方,哗啦啦的水声顿时响彻心灵。不一会儿就到了瓜洲。我举目回首,钟山已隐落在几座山之后。不由得自言自语道:“船行得这么快呀!”船夫说:“当然也。客官,上岸吗?”我连连摇头:“!奴儿(奴仆),前去客栈借宿,等我。”夜色已降临,我久久伫立在船头,任思绪飞扬,尽情遐想。寒冬已过,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河岸。啊,又是一年了!草木复苏,翠色欲流,长势喜人;繁花盛开,芬芳缕缕,满地飘香。依稀看见绿莹莹的一片草地,草地上还有一些挺拔高大的树木,使人不禁想起了故乡。江南那边,一定也是生机勃勃,煞是可爱。春天再到江南,幸运之神重降我我头上,皇上命令我赴长安,再任宰相。黄昏已逝去,皓月当空,这是一轮圆圆的明月。云雾缭绕在月旁,月光照亮紫色的云雾,未免太冷清、太凄迷了。心灵被月光照着,顿时涌起一股思乡之情,家里还好吗?我不禁叹道:“明亮的月儿啊,何时才能送我回到家乡啊!”想起第一次被罢宰相职务,不由得闭上眼,顿感心寒,如同这阴森的夜色。其实,我早已看破了红尘。政治斗争你死我活,官场生活尔虞我诈。屡次变革,屡次的失败,我也习以为常了。若是再受挫折我也有心理准备了,心不再冰凉。 抬头望,一轮明月;俯首,江水如蓝。一首七绝吟诵在心间: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明月何时照我还,照我还江南,江南的春天多美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花红柳绿,五彩缤纷,作者为什么单单用了这个“绿”字呢? (引导理解“绿”字的妙处,学会在写作中斟词酌句)五熟读成诵。 1指名配乐朗诵。 2教师引读后两句: 一引:诗人告别家乡,夜泊瓜洲,遥望江南一片新绿,他怎能不想 二引:京城一去,何时才能回来,回来与家人团聚呢?仰望明月,他怎能不问 三引:独在异乡,纵有千种相思万种愁绪,更与何人说他又怎能不叹,唉 3齐声背诵,并强调记忆“隔”“洲”等易错字字形。 课堂检测:1诗中有画,画里有诗.在课文的插图上,用你最优秀的字体,默写这首诗.2听歌曲,选基调.(老师提前准备,两首基调完全相反的曲子,配乐吟唱这首诗)选择:这首诗配哪首乐曲最恰当?3. 填空<<泊船瓜洲>>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的_路过_时写的.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其中”泊”的意思是_.我认为诗人用得最妙的一个字是_,诗人反复修改,以后,我也要学习他_. .课堂延伸.积累含有”月”的诗句: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李白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游子吟 学习目标:1、熟读古诗,背诵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与韵味。2、理解古诗的含义,着重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 春辉”这句诗所蕴涵的深义和喻义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4、体会作者孟郊所表达的思母情怀;并能用思想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学习重点: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学习难点:学会研读揣摩,理解诗意。学习准备:1 小黑板2 孟郊有关资料 学习过程:一、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我爱秋天 二复习回顾方法1、首先我们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古诗泊船瓜洲,背诵并口述诗义。2、我们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学习这首古诗的?(我们是按照解诗题知诗人明诗义悟诗情这样的顺序来学习的)3、(小结):今天我们仍然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学习一首我们非常熟悉的古诗游子吟。三 了解作者:1学生介绍。2 老师补充。(师述:孟郊唐朝著名诗人,很早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与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自己从小刻苦攻读,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多次落榜,只到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当了一名县官。这首诗就是孟郊当了县官了之后,回忆往事,思绪万千时候写就的。)四、节奏朗读,引入情感出示本诗,指导朗读:(1)请几名学生来朗诵,并指名评价。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2)提问:你听出了什么样的感情?(3)带全体同学朗读,全体学生齐读、朗诵,也同样来读出这样一种感情来。五、理解诗意,挥发情感1 再读一读古诗,结合注释,自言自语推测诗意。2 说说有哪些意思不明白的。(解决: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直接向参考书或老师寻求答案)3 你认为在这首诗中,哪几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1-4句)说说你的理解,并告诉老师你是借助什么来理解的?(借助:参考资料、图画、想象、以前的旧知识)4点拨重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方法:A先理解重点的词语:“寸草心”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三春晖”三月里春天温暖的太阳。B 连词成句理解:“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母亲像春天对小草般的恩情,谁说子女能报答的完呢?母亲这份慈爱与关切,真不是我们微小的心意所能报答的。谁说那些绿茵茵的小草,就能报答太阳母亲的光辉呢?五、身临其境,深入悟情师述: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课文插图,当年迈的老母亲在油灯下,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但由于对儿女的爱牵动着她心,坚持到底,一定要为孩子缝制一件衣服。看到此情此景,我们就会油然地对这位母亲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请你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一位“慈祥”的母亲、一位“爱子如命”的母亲、一位“关心孩子”的母亲)问:表达了她的一种怎样的感情?(把自己对儿女的爱心与关切全部融入了一针一线之中,期盼孩子早日回家,早日团圆;游子穿在身上的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而是一颗母亲的爱心)师述: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古代吴越民间有一种风俗,家中有人要出远门,母亲或妻子要为他做衣服,针线一定要缝得细密,这样出门人才会早早归来。你能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前四句吗?师述:假如你就是那位孩子;假如你明天就要远行,在睡眠中偶然看到此情此景;假如你就是孟郊,穿着母亲为你连夜赶制的衣服你会怎样想?(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体会儿子此刻心情)小结:是啊,母爱难忘,母情难舍,请你再来读一读最后两句诗。(读出一种深情而感激的语气来。)六、尝试实践,延续情感1引导:母爱是纯真的,母爱是无私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今天当你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体会到孟郊和母亲之间的互敬,这是一种天伦。同学们,现在就以您的笔,写写自己对母亲的感情。板书“亲爱的妈妈:谢谢您十多年来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再听刚才的音乐,进入情境后,尝试书写)2 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自己所写的文字,简要评价。 课堂检测:1 游子吟的作者是( )代的( ),诗中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的诗句是:( )2 默写这首诗。 课堂延伸:积累背诵另外一首游子吟。附:游子吟乡井土,旧田地,几丘几池;人已异,景依稀,几回梦里。山千仞,水万里,阻断归期;一根烟,一支笔,一纸乡思。谁能会,游子意,点点滴滴; 待何日,归故里,落红春泥。 23 索溪峪的”野”荥阳市第二小学 赵慧琴 学习目标:1 领会课文内容,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学习课文有条理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 领会文章的结构特点.重点:领会本文写法和结构特点。准备:1 小黑板2 提前预习,朗读课文3指导两名学生写导游词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我喜欢的格言。 一 直揭题目,理解”野”的意思1 板书题目2 提问:“野”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A 田野 , 野外 B不讲情理,没有礼貌C不受约束,自然。你认为题目中的”野”应该选哪种解释?(第三种)所以题目中的“野”应该加上引号(为题目加引号)。二 领会结构特点:1 齐声朗读第一段,注意三个“一”字,强调了索溪峪的特点,一个字-“野”(板书)2 齐声朗读2-5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段。问:你发现本文的结构特点了吗?(全文是总分总的结构,2-5段每一段都是总分的结构)3提问:2-5段从几个方面分说?用2个字来概括小标题。(板书)三 分析课文,领会写作方法:1导语:现在我们来看课文最重要,最生动的一部分,第2段。A把这一段分为两层,怎么分?B分为三层,怎么分?C第三层还能再分层吗?小结:课文写山就这样层层相扣,言之有序,以后我们写作文也要注意文章的条理顺序。(板书)2 范读第2段,请同学们标注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老师提醒大家注意,课文使用了一些句式很整齐,并且很多成对出现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对联来,老师出上联,试一试你能对出下取吗?(学生对下联,老师相机点拔文中的修辞,不理解的也可用简笔画画出,帮助理解句子所描写的形态)小黑板出示:桂林秀 庐山俊黄山贵 泰山尊 一线天下 仰头而掉帽百丈峡里 望石而惊心 西海峰林 千峰万仞多雄伟十里画廊 绵亘蜿蜒真磅礴 不拘一格山似画随心所欲水如诗 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团便高筑峰上平原 高高高 高上云天戏白云长长长 长栏绿水弄倩影 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小结:这一段课文里,作者用了这么美的语言,描写了索溪峪千姿百态的山,目的是突出山的-(野)同时作者的语言读着为什么这样优美,因为使用了生动的比喻,拟人,排比,这种写法我们也要学会。(板书)四 延伸训练:索溪峪这么美,我们跟随旅行社亲自去看一看好吗?旅行社派出了两位导游,我们来看一看聘用哪一位好吗?(两位学生介绍索溪峪景点)五 小结:世上的美好景致有千般,而索溪峪则像一朵芬芳的野花摇曳在张家界的山水之间,它美吗?(补充连缀板书,成为一朵花)这篇课文,作者合理地安排顺序,运用多种写法,读着美吗?它美得也像一朵花。同学们,用你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你的心去体验生活,让我们的作文也像朵朵小花,灿烂地绽放吧! 课堂延伸:根据课堂展示图片和课文内容,写一篇张家界景点的导游词。 课堂检测:1 补充词语:断-悬 - 拔地-胆颤- 千峰-蜿蜒 随 -所- -一格 - 玉立- 淑女 -归真2 索溪峪是湖南-的风景区,课文通过写-,-,-,-,突出风景特点- 。这个字在课文中的意思是 -。 积累运用一荥阳市第二小学 赵慧琴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背诵古诗望洞庭。2通过阅读短文,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学习重点:古诗的背诵和默写。学习难点:通过阅读短文,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我爱秋天 二 学习古诗望洞庭。 望洞庭刘禹锡(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1了解作者: 提问:你知道刘禹锡和我们荥阳有什么联系吗?【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死后葬于我们荥阳,现在的禹锡公园就是他墓葬的遗址。他留下的诗篇有800多首,著名的有乌衣巷,竹枝词,陋室铭等,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是他写景的名篇。】2 理解诗意:同桌交流:诗中写作者都望见了洞庭湖什么样的美景?诗中用“银盘”和“青螺”分别比喻什么?(提问后小结)3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反复吟诵,读出诗的韵味。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三、朗读为银杉保险,理解内容。1、 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2、 讨论交流:(1) 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 你还知道那些有关保险的事情?(3) 交流你搜集的资料、知识。 课堂延伸:发挥想象,把望洞庭扩写成写景的小短文。 课堂检测:背诵并默写望洞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看图作文。学习重点:学会有顺序地观察图画。学习难点:指导学生根据图意发挥想象,写好作文。学习过程:一、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我爱秋天 二、再读题目要求,明确作文要求。三、 分析图意。1、 看图。说出主要意思。2、 析图。从主到次依次说出图中所见的 人物或景物。(小女孩、两束菊花、窗户、台历、课本、眼镜、笔筒、地球仪、墨水瓶、朝阳、牵牛花、)3、 哪些是非写不可的?描绘一下他们的特征。(学生发言)4、 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5、 想后:结果会怎样?(四人小组交流)四、 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五、 构思五分钟后开始写作,教师巡视。 第三课时 学生写作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习作、设计、书写等能力。学习重点:提高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习作、设计、书写等能力。学习难点:学生筛选搜集到的资料,独立完成有特色的小报。学习过程:一、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我爱秋天二 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办小报,迎国庆。引导学生关注祖国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三、指名读实践活动中的“办小报,迎国庆”。四、全班讨论,明确办特色小报活动的程序和方法。1、 起报名。要有自己的创造性。2、 版面安排。美观大方,图文并茂,错落有致。3、 书写工整,尽量不写错别字。五、展示小报,互相学习。 课堂延伸:在班级里举行手抄报展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