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们爱你啊-中国.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懂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朗读、诵读,感受祖国幅员广阔、景色美丽、物产丰富,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特点及伟岸高洁的品质、的爱国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开拓进取的精神, 从而激发同学喜爱宏大祖国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懂得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 挚而剧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仿照 教学预备:课件 课时支配: 2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26 自然段的诗歌,试着练写一到两个自然段;第一课时1学会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懂得词意;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明白大意,体会感情;4学习诗歌第一节,明白祖国幅员广阔;教学重点:指导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络 教具、学具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 1 播放大中国“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 每当听到这熟识的旋律老师都会情不自禁唱起这首歌,由于“ 中国” 这个名字,对于全部华夏儿女来名师归纳总结 说,是多么亲切!听到中国这个名字, 你想到了什么 . 第 1 页,共 7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今日我们要学习这一首唱歌祖国的诗歌;是呀,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 5000 年文明史,地大物博的宏大国家,华夏民族在这块大地上繁殖生息,作为 中国人,她是我们应当共同喜爱的;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1、我们爱 你啊,中国!3读题我们爱你啊,中国饱含深情地齐读课题;二、汇报先学,检查反馈,落实字词学习; 1. 分小组汇报学习字词句情形;字音、字形、字义:在自学过程中, 我们组觉得简单读错的生字是,简单写错的字是我们组已懂得的词语是,不懂得的是,难读的句子是读了文章,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同学汇报过程中,老师相机询问同学用何种方法学习的,准时指导学习方法;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完后聊聊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三、再读课文,连续沟通回报,梳理课文,整体感知;1. 刚刚,我们重点检测了字词的自学情形,下面老师要来考考你们对课文 内容的学习,请同学谈谈自己的初步感受;2这首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的?同学沟通如:我爱祖国的幅员广阔 3. 默读全诗, 连续摸索课文叙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 句;每个自然段,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沟通小结:幅员广阔、山河壮美、物产丰富、文化辉煌、民族众多、光线历史、宏大成就 4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1小组争论;2沟通;第一段:写祖国幅员广阔,总起全诗;其次段:以“ 我们爱你” 作为起句,从不同角度,歌颂赞扬可爱的祖国;第三段:总结全文;回忆过去,骄傲骄傲;展望将来,发奋开拓;朗读全诗,初步品味祖国的可爱; 5.四、借助朗读,学习第一节诗歌内容; 1 在第一小节中,我们的作者就饱含热忱喊出了这样的句子;老师朗读第一小节 2 这一小节,点出了祖国的幅员广阔,大家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师生沟通:一夜相差得很大;老师语言讲解 同学:季节的相差也很大,老师说:季节差距大,说明经度和纬度差异大 3 中国,有 960 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 活着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的人口; 4 这一小节的语言特别含蓄,句式辨析,感受诗意 A 、出示:当东海之滨已是早晨的时候,帕米尔高原仍是夜晚;3 大国;这样一片土地养当辉煌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旧是群星闪耀; B 、读一读,这两句话,摸索:这两句话在意思上是否一样表达成效是否一样? C、老师指出,这就是“ 诗情画意” ,并引导同学创作诗句;诗歌要有韵味;而诗歌的韵味就来自于“ 描摹趣味盎然的画面” ,请同学们 也来当回诗人,将第一句话改编成韵味十足的诗句;例句:当东海之滨仍沐浴在晨光中的时候,帕米尔高原仍依旧沉迷在甜蜜的 梦乡里; 5 才能迁移:你能学着刚刚的方法,改编一下后两句话吗?例如:当北国 的男孩在雪地里追赶嬉戏时,南疆的女孩早已跳起了春天的舞蹈; 6 老师小结:刚刚我们尝试着转变了原诗的语句,然而我们表达的意思却没 有转变;不同的说法都让我们透过时空、 季节的反差,感受到了祖国疆域的广阔,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的无限喜爱; 7. 指导有感情朗读; 8 指名读,齐读; 9. 练背;课堂作业 誊写词语 : 补充习题基础题;回家作业有感情朗读背诵全诗;先学课文,完成前置练习其次部分;板书设计:幅员广阔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山河壮美1 我们爱你啊,中国物产丰富骄傲、骄傲 文化辉煌 民族宏大 发奋开拓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朗读、诵读,感受祖国幅员广阔、景色美丽、物产丰富,民族众多、历 史悠久的特点,伟岸高洁的品质,开拓进取的精神;3通过懂得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 激发同学对祖国的喜爱之情, 培育审美乐趣,并能仿写一到二节诗歌来赞扬祖国;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诵读,感受祖国幅员广阔、景色美丽、物产丰富,民族众多、历 史悠久的特点,伟岸高洁的品质,开拓进取的精神;2通过懂得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 激发同学对祖国的喜爱之情, 培育审美乐趣,并能仿写一到二节诗歌来赞扬祖国;教学难点:引导同学借助朗读、分析,懂得诗歌特殊的语言风格,并通过吟诵诗句,表现爱 国之情;教具、学具预备:课件 ppt 教学过程: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一、读题导入,复习检查;词语;2. 今日我们连续学习第一课读课题,要求有深情;3. 课文中有几处写到了题目? 首尾直接写明,中间每一小节的开头都写了一半; 这种写法叫什么?4. 齐读第一节,主要写了什么?从哪几方面写的?时间差、季节差二、学习其次 - 六自然段;1学习其次小节;1朗读并懂得词语:清奇俊秀、浓妆淡抹、缥缈、波涛汹涌;2读了这几句诗,你似乎看到了什么?让同学结合诗歌的内容来说, 既要发挥同学的想象力, 又要杜绝同学漫无边际地想3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壮壮丽;你能写出以下与之有关的诗句吗?这一节中,提到多处风景名胜,桂林: _ _西湖: _ _ 庐山: _ _长江: _ _ 4你仍知道祖国的哪些美丽风景?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6小结学法:朗读诗句,懂得词语;绽开想想,再现画面;联系积存,丰富画面;感情朗读,练习背诵;2、用同样的方法自学 3-6 小节,再争论沟通,老师适当地指导补充:沟通争论;第 3 节:配图介绍祖国名产; 苏州的刺绣、 檀香扇、桃花坞木刻、 碧螺春茶懂得:醇美、光滑、绚丽、巧夺天工 第 4 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 简介: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 滩;懂得“ 雄伟” ;第 5 节:古老辉煌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介绍战国编钟;第 6 节:宏大的民族精神;懂得: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势;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势恢弘举名师归纳总结 个例子说说这些精神;刘胡兰王假设飞江姐等第 5 页,共 7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 小结:通过这几节的学习,你对于祖国有进一步的明白了吗?你作为一个中 国人,现在你有什么感觉?4. 包含骄傲地自由诵读、背诵;四、学习最终一节;1齐读;2你认为哪些词要读好?为什么?3结尾再一次点明白题目,是不是与第一节有重复的感觉?世界著名的开头只为祖国的广阔而感叹, 现在想到祖国有着无比壮美的山河、特产、迷人的民族风物、 辉煌的历史文化和宏大的民族精神,展望将来将会更加美好,更加辉煌,怎能不兴奋万分,情不自禁地发出称赞五、朗读、背诵全诗;六、升华全诗感情 1爱什么?同学们,在这首诗歌里, 作者饱含激情地抒发了对祖国的喜爱之情,爱祖国 什么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同学们,那么我们应当怎样爱自己的祖国?“ 爱护祖国的尊严;”“ 升国旗时要庄重仔细,唱国歌声音要洪亮;我以前唱国歌声音很小,我肯定改正;”“ 要爱护钱币,你看虽然硬币很小, 面值也不大,可它上面仍印有我们的国徽呢! ”“ 爱护环境,如植树造林、爱护公物、不任凭丢垃圾 ”“ 遵守交通规章,遵纪守法 ”3表达爱?1把爱化作我们的感情朗读,表达我们的爱国情;2仿照这首诗第 2 至第 6 节写一到两节,赞赞祖国的大好河山与丰富的物产 等;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其他题目回家作业:1背诵第一课,预习其次课;2完成前置任务单上第三部分内容板书设计:山河无比壮美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物产著名世界 1 我们爱你,中国民族风物迷人文化古老辉煌 民族精神宏大我们爱你啊, 中国这首诗作者用激情的笔墨赞扬了祖国的漂亮富裕、悠久历史、光 芒成就,抒发了对祖国的无限喜爱之情;全诗语言凝练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剧烈,富 有节奏美和韵律美;上课伊始,从大中国的精妙歌声中进入课文情形,成效比较好,带动了同学积极的心情;紧接着常规先学检查;发觉同学的先学大部分同学能深化地做好这些工作,但也有部分同学只是抄了课课通等,我做了进一步地指导,提高先学的成效;学 生对提炼课文的思路仍是比较清楚的,知道文章按总分总结构写,并且知道从不同的侧面歌 颂祖国的壮美的山河、丰富的物产、多样的民族、 光线的历史和宏大的成就;详细在感受的 时候,却谈得不够深化;特别是在第五、六自然段,对同学来说有点抽象,于是课上,我引 导同学联系旧知,搜寻描写松树、梅花的诗句“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 大雪压青 松,青松挺且直”, “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学生马上就想到这是借物喻人,竹子的虚心,秋菊的不畏寒冷,是比如人物的品行,而这里就是指中华民族的精神;不惧挫折,梅花的清高 这最终让同学仿照诗歌进行仿写,同学结构把握了,词汇不够丰富, 平常仍要留意让同学多阅读、多积存;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