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蔡学前.doc
浅谈多媒体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 歇马中心学校 蔡学钱摘要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要求。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可视化。一年以来,我从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相结合的应用与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兴趣、呈现过程、揭示规律、拓展内容、扩充信息、增加容量、提高效率,使数学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客观合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转变的观念。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初中数学教学;教学改革;整合说起数学课,往往与无聊、沉闷、枯燥这些词联系在一起。传统的数学教学的确也如此。而如今教师凭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早已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技术引入则改变了这些弊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改变了过去课堂一潭死水的局面。它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数学课堂也变得多姿多彩。下面谈一下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几点体会:一、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有利于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应引起良好的情绪感觉”也只有建立一种宽松愉悦的乐学情境,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放的开、驰得远。把课堂变成一个欢乐的海洋,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才会无所顾忌,思维活跃,创新能力才有所发展。利用对媒体技术,它集画面、声音等于一体,动态演示与静态画面相结合,创设意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轴对称一章的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中的图形,如京剧脸谱、蝴蝶、建筑物、飞机等,这些栩栩如生的多媒体图片,一下子使学生“身临其境”,注意力集中到所学内容, 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着轴对称现象,由此对轴对称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电脑制作课件上课,还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例如在七年级讲授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节课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进行拼图验证,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再利用自制的课件或现成的几何画板课件给学生以直观的展示,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动画展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继续学习数学。二、利用多媒体组织新课教学,有利于呈现过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西方教育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和体验,学生学得少,悟得多,从而富于创造力。中国教学注重结论性的知识的传授、灌输,学生学得多,悟得少,从而缺乏创造力。而新教材的特点恰恰是符合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实验结论论证”出发,通过动手操作变学生被动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实,获得感性知识,然后形成结论,再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说理论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比如: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四根长分别是10cm、15cm、25cm、30cm的木棒,从中任取三根首位顺次相接拼成三角形,是否任意三根木棒都能拼成三角形?能拼成三角形和不能拼成三角形的三根木棒中较短两根的长度和与最长的那根的长度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你可猜想到什么结论?能否用你所学的知识加以说明,进而得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由此,你可猜想到什么结论?能否用你所学的知识加以说明,学生说理后,教师然后再利用媒体进行演示,使学生再一次直观感知,从而对性质得以更深刻的理解,这样就通过动手操作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且通过媒体展示,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再如在讲折叠、对称时,教师语言的描述显得笼统,呆板,缺乏直观性,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对称形的精美图片,动画演示 折叠、对称的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就简单多了。三、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有助于揭示数学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方便地创设、改变和探索某种数学情境,在这种情境下,通过学生思考和操作活动,学生更容易揭示数学现象的本质和发现数学规律。例如:在讲授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时,运用几何画板将角平分线的性质用动态的方式在计算机上展示出来,先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一个角的角平分线所分成的两个角的度数大小和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到两边的距离的长度,随后拖动角的一边上的动点,让学生观察角在改变了大小的同时,其所分成的两个角的度数大小和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到两边的距离的长度的变化情况,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学生容易总结规律,验证结论。又如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教学中,过去只能凭借固定的图形和语言的描述来让学生产生想象,用几何证明的方法教给学生结论,让学生通过记忆来完成练习,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难免囫囵吞枣,似懂非懂。现在我们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或flash课件,让学生通过观察体会变化,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加强了知识的连续性与系统性。再如在学习直线、线段的性质时,我问学生:在固定一个晾衣绳时,为什么至少需要钉两个钉子?作为活动探究题让学生思考探讨。而后,再利用媒体向学生展示,如果只定一颗钉子,将会出现什么结果,这远比教师凭一只粉笔和一张嘴对学生不断解释效果要好得多。这样学生就在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里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能力得以展现,学力的发展达到了最佳的状态。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扩充信息,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巴班斯基说:最优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高可能的水平,因为提高活动效率、和节省时间这两个法则,是劳动活动的普遍法则。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容量,优化教学信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动画又更生动形象,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和移动、颜色的变换更能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其效果当然就会更好,用彩色版本的教材优于用黑白本的教材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我在上九(上)第二十四章“中心对称”时,我先给学生出示一组具有中心对称的图案,在给与学生美感的同时,提出“你知道这些图形具有什么关系吗?”,两副图片的位置具有什么关系?从而揭示课题:中心对称这时我又让学生观看一组成中心对称组成的图片, 然后利用动画向学生演示其中的一副图片变换到另一副图片的过程,再在教师的引导下揭示中心对称的概念,认识组成中心对称图形的两个图形的特征和中心对称的性质,最后出示一组课堂练习。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传统教学模式根本无法完成的。五、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必须要认真备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获取大量信息,优化教学内容。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页一页的翻,这个过程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 我在“12999数学网站”办了一个会员,下载了很多有助于自已教学的资料,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大量的练习题和试卷,另外,我还经常进“初中数学网”、“初中数学资源网”、“中国教育资源网”等查找有关教学方面的信息,我把下载的课件和教学设计结合自已实际,进行修改、补充,很快就会成为自已教学的教案和课件,为我节省了不少时间。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欲,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效率;同时,他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然而怎样更合理地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巧妙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还需我们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