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教学设计----回收废品.doc
回 收 废 品教 学 设 计白花中心小学 何彩霞一、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40页回收废品。回收废品这节课是“比多比少”的计算问题,学生已经有了给出两个数能算一共是多少和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的基础。教材首先就呈现废品回收,开展环保教育的题材,本节课主要通过课件展现三个小学生回收废品的场面,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学习比“多”比“少”的数学知识。二、学生分析:学生对于给出两个数,求一共有多少,或是其中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是少多少的应用题已经有所接触,相信学起来不会觉得吃力。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进行计算。 3、情感目标:通过情境,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重点、难点:“比多比少”进行分析。教学准备:课件、幸运星、头饰、动物图片。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小棒或火柴棍、搜集塑料袋对人类的危害的资料、调查班级有多少名学生。四、教学策略:本课的编排特点是加减法同时呈现出两个问题,因此为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思考的空间上有了很大的空间。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安排了具体的生活情景,鼓励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抽象出算式,以摆、说、算为主线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加减的意义,并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如果在学校的走廊里,或是在公共场所在你的旁边有一个垃圾袋,你看到了,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活动:学生畅所欲言,找几名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谈话,对学生能见到垃圾就拾起的做法进行表扬,培养学生讲卫生、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并引出本课所要探究的内容。)(二)主动探究、构建新知 教师活动:为了表扬同学们这种爱护环境的做法,老师给同学们放一段动画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想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想法。) 1.活动一 教师活动:图上的小朋友都告诉我们什么了? 学生将自己看到的数学信息说给全班的学生听. 你们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呢? (设计意图:学生对动画中三个小学生拾垃圾的关系分析提出问题,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主思考,后小组讨论.(师走到各小组中与生共同讨论研究。) 进行反馈: 预测:学生可能会说 (1)小丽收集了多少个塑料袋? (2)小芳收集了多少个塑料袋? 教师活动:我们现在通过摆一摆的方法,来解决小丽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 学生同桌摆,小组内交流摆的方法。 师: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摆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摆小棒来解决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师活动:你们能列出算式吗?将它写在练习本上。 课堂反馈:学生发表想法,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评价。 2.活动二 教师活动:你们能摆一摆小芳收集的塑料袋的个数吗?并把算式列出来。 (设计意图:教师放手让学生小组内通过交流,摆小棒,最后将算式列出来,解决问题。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的交流、操作、探究的能力。) 3.活动三 教师活动:现在咱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也来了,他们要说一说塑料对人类和庄稼的危害,谁愿意扮演淘气,谁愿意扮演笑笑?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起到了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同时通过课前搜集塑料袋对人类的危害的资料,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数据的能力。)(三)解决应用、巩固新知 1.看图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活动:老师手里拿着的这个东西,谁认识? 预测:学生可能有认识的,如果有,教师就表扬他的知识丰富,如果没有学生认识,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幸运星的名字。 教师活动:听说谁能得到幸运星,谁就会特别幸运,你们想得到它吗?老师这里有很多呢?(出示一瓶幸运星) (设计意图:通过幸运星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能积极动脑思考问题,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预测:学生一定会说“想” 教师活动:我们班有多少人? 学生活动:46人.(课前让学生调查班级学生的人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调查的能力。) 教师活动:每人一只折的幸运星,折了多少只呢? 学生活动:46只. 教师活动:看老师这里还有一瓶幸运星,你知道是谁折的吗?猜一猜(出示另一瓶幸运星) 学生猜(以此来活动课堂气氛) 问题一: 教师活动:这是夏老师(班主任)折的,她没有我折得快,她再折10个就和我折的一样多,你知道夏老师折了多少只吗? (设计意图:通过贴近学生身边的事例,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列式计算. 问题二: 师:现在将刘老师折的幸运星和夏老师折的幸运星放在一起,有多少只呢? (教师将两瓶的幸运星倒在一个瓶子里,目的是让学生解决教科书中43页练一练第二题的减法问题。)(四)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同学们一定都喜欢听故事吧,现在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欢迎吗?教师活动: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们要进行一场比赛,它们要比一比谁高谁矮?首先出场的是梅花鹿,我们看一看它是怎样介绍自己的,课件播放(梅花鹿:我的身高是65厘米)其次登场的是大象,它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课件播放(大象:我比小鹿高14厘米)就下来出场的是小白兔(小白兔:我比小鹿矮11厘米)最后出场的是小熊猫(小熊猫:我再长4厘米就和小鹿一样高了)教师活动:聪明的小朋友,到底这四个小动物谁高谁矮,我们来当评委,给它们解决这个难题好吗? 教师活动:我们应该先作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小动物比高矮,学生当评委,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探索,来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进行反馈。 预测: 生可能说:先算出大象的高度。 生可能说:还要求出小兔的身高。 生可能说:要算出小熊猫的身高。 教师活动:那你们会列式吗? 学生列式计算得出结论:从高到矮是:大象、小鹿、小熊猫、小白兔。 教师活动:你们真聪明,看来你们已经是国际评委的水平了。 教师活动: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回收废品(教师板书)让我们在雷锋活动月即将过去的时候,再次掀起个回收废品、保护环境的高潮吧。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在生活当中,会有许多的数学问题,要及时地记录下来,并试着解决呀。五、板书设计:回 收 废 品小林:收集了23个塑料瓶和26个塑料袋,小红:我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多6个,小青:我收集的塑料袋比小林少4个(1)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23+6=29(个) 答:(略)(2)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26-4=22(个) 答:(略)(3)小林和小红一共收集了多少塑料瓶?26+29=55(个) 答:(略)(4)小林和小青一共收集了多少塑料袋?22+26=48(个) 答:(略)六、教学反思: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有着丰富的想像力,但计算枯燥泛味,反复的机械单调的操练很容易使孩子们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符合这一年龄阶段孩子身心的各种有趣的、开放的活动,以期能激活他们的思维。课堂上,我为孩子们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引导他们在具体情境中进生自主控究,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因为“比多比少这一实际问题,对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孩子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理解。另外,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虽然一直在强调两人合作,可是由于思想贯彻不到位,训练不到位,孩子们又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一直不愿意和同伴合作交流,不愿意将自己的小棒与同桌分享。只是独自操作,因此,“摆、说、算”这一过程效果不是太好。学生的倾听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待加强。造成今天上课时,有些孩子回答问题词不达意,不能准确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此外,在计算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计算时不会审题,造成计算符号看错,我想我还应该多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今后对于这样的问题该怎样解决才能有方向有目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