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美术课堂教学.doc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文报告会论文申报书代码: 33A02 内容:音乐 美术 管理 其他题目: 创新美术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申报者姓名:(含合作者) 第一作者姓名: 祖仁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80年9月 职称: 小教一级 职务: 教师 单位: 柳州市河西小学 地址及邮编: 广西柳州市磨滩路3号 电子邮箱: minihou_2008 联系电话:0772是否发表过: (如发表过请填写以下两项内容,并附上发表刊物封面和目录页复印件)发表论文的报刊名: 发表期数或日期: 报送单位(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章): 报送日期: 2009 年 5 月 11 日注:1.申报书每一项内容须逐一填写,不要留空白:“论文内容”在相应的空格内画“”;2.论文摘要和正文页请勿出现作者及所在单位字样;3.此表可在教育部网站“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专栏中下载(网址:)论文摘要: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针对小学美术趣味性强且对形象思维的要求较高的特点,小学美术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非常重要,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在新课标下进行小学美术创新教法的探索尝试,阐述了兴趣、思维、创造、制作、评价等在美术教法中的作用,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创新美术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核心。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在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中,我们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因为美术课程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的学会生存一书所指出的:“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样,一个人的想象能力也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美术课是小学阶段学生必修课程,是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只有在美术创造活动中强调个性表现,提倡独出心裁,才能培养和发展儿童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学尽管一直处于正常发展的良好态势,但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过于注重技法的训练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我们的美术教学在一定的程度上脱离儿童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最活跃的因素。有的地区由于学校美术教师并非专业出身,以及人为主观地认为美术不是主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于是不少老师认为:美术课只要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课堂不出问题就行了。即使这样,与学校的其他学科相比较,学生还是对美术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一般老师认为美术课生动的内容,丰富的色彩,吸引了学生,以及因没有考试和升学而造成的心理负担。而对学生来说,学生感兴趣的仅仅是美术课上提供的相对宽松的空间和时间,并不是真的喜欢美术这一学科。到只要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做过老师,都想要让学生学好一点东西。就须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兴趣才能做成事,没兴趣则一事无成,没有兴趣的学习无疑是被动的,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美术兴趣方面,注意方法的应用使他们的美术课越来越生动,越来越好。当然在引导学生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我们美术教师去创新,去发现。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一、精心选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不一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内容。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能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教师要精心选编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的内容。要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他们在年龄、性格、修养、阅历、生活环境、作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学生思维方式和作业面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学习过程中难免流露出年龄阶段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内容的设计,就要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和特点,使之顺应其成长规律,符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利于他们智力的开发和技能提高。 二、因势利导,及时启发,促进创新。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作敢为。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比较突出,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大力扶植,促其开花,促其结果。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创造想象思维和培养观察能力。创造想象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美术课教学中的室内、外写生、社会实践等,正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在课堂教学及其他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要引导学生培养一双画家的眼睛,善于观察,准确观察和敏锐观察,提高创造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例如:在四年级美术第八册“贺卡设计”的教学中,我为了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绘画及工艺制作知识技能,设计制作有创意的贺卡,在教学安排上,我特意将本课安排在三八妇女节前后,好让学生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联系周围的一切,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意识,课后,我在每个班级中各选10幅作品,我发现我的学生非常有创意,所有收上来的作品中没有类同的,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在讲到四季的色彩时,我特意自创了一首儿歌,一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二来可以增加教师的亲和力,从而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我尊重他们的个性,既可以用写实的手法,也可以夸张、变形;实践证明,这样有利于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都能创造出风格各异的画面,令人耳目一新。 我深深地体会到,美术教学必须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的喜悦,给学生创造成功、展示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从自己掌握的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实际出发、展示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从自己掌握的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实际出发去获取各自的成功。一次成功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为他们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插上创新的翅膀营造和谐、美的氛围能提高儿童的创造能力。 1、教学中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儿童萌发创新的摇篮。教师要营造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一种民主的、自由的学习环境中进行自主的学习,这样有利于提升儿童的创造力。作为美术教师要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努力创造一个愉快、宽松、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为儿童的创新精神插上智慧的翅膀。2、选择新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选用更是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教师掌握教学技巧的多寡,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更灵活、更实用的组织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3、充分运用现代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引起儿童创新的内在动力。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创设出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美术教学中通过视听效果,能将感观活动融为一体,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美的氛围,更容易进入创造的情境中去。我在每节美术课上学生创作作品时都放些优美的乐曲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动用视觉的同时听觉也得到刺激,渲染气氛,达到音乐和美术和谐的完美。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欲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三、正确的评价导向,养成创新的习惯。法国著名立体画家莱歇曾经说过:“孩子们可以画出很多精彩的画,他们远远超过了专家,画家的作品,孩子们的画是非常自由的,我们的绘画仅仅处于孩子的绘画边缘”。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儿童的创作思路,使使儿童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作为美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作技能,并全力支持、大胆鼓励学生作品中与众不同、新颖独特之处 ;正确评价儿童作品,培养自信心,成功感。评价儿童作品时,首先要注重儿童的心理适应能力.童心是稚嫩脆弱的,所以要及时肯定儿童思维闪光点,肯定他们的创造,理解儿童作品的内涵.用儿童的观点,用儿童的眼光去看世界,去评价作品。对儿童作品的优点提出表扬,对缺憾提出请儿童改进。其次,给儿童一个自己的空间多展示孩子作品,这本身就是对儿童作品的认可,肯定,每幅作品,不要用成人的要求去看,它总有优秀的一面,总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展览孩子的作品有助于孩子间互相学习,互相探讨,这也是对儿童创作兴趣的保护。最后在评价作品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举止, 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要让每个孩子都觉得老师很喜欢自己的作品,自己的作品是最好的。在教学中作业讲评环节中我注意多说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孩子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给儿童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只有这样孩子在以后的活动中才会敢画,愿意画,才会画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让学生拥有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觉得学好美术并不太难,使学生觉得只要稍加努力就会获得成功,让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使创新意识成为一种习惯。保护儿童的创造天性,唤醒学生的美术创新精神,激活、释放学生的美术创新潜智,形成学生的完美人格正是小学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正值美术新课程改革时期,美术教师要随时对自己的工作以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以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和反思,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美术教学质量,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健康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