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病机十九条解读.doc

    • 资源ID:572434       资源大小:75.50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病机十九条解读.doc

    .病機十九條 【文獻出處】: 【課本參考】: 【解釋】 :語出素問至真要大論 。前人把疾病某些類同的症候,歸納於某一病因或某一肺的範圍內,作為辨証求因依據,列為十九條,其中屬於六淫的十三條,屬於五臟的六條。掌握這些病機,對一些比較複雜的症狀起有執簡馭繁的作用,但它只是一種粗略的分類歸納,臨証必須聯系具體病情,全面分析,才能切合實際。病機十九條是:1.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意指一般的內風疾患,出現頭目昏花,肢體動搖等症狀,多用肝的病變。2.諸寒收引,皆屬於腎。意指一般的陰寒內盛,出現筋脈攣急,關節屈伸不利(兼見面色白光白,形寒肢冷,小便清等) ,多屬腎的病變。3.諸氣月賁 鬱,皆屬於肺。意指一般因上焦氣機不利而出現呼吸迫促,胸部痞塞的症狀,多屬肺的病變。4.諸濕腫滿,皆屬於脾。意指一般水濕瀦留而出現浮腫脹滿的症狀,多屬脾的病變。5.諸熱“瞀瘛”,皆屬於火。意指一般熱病出現神志昏迷,抽搐症狀,多屬火証。6.諸痛癢瘡,皆屬於心。意指一般皮膚瘡瘍,出現睄鰩 k 痛瘙癢的症狀,多屬心火熾盛,血分有熱所致。7.諸厥“固泄”,皆屬於下。意指一般的厥逆、便秘,泄瀉等症候,多用下焦的病變。8.諸痿喘嘔,皆屬於上。意指一般的痿症、氣喘、嘔吐等症候,多屬上部肺胃的病變。9.諸痙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意指一般熱病出現口噤、寒戰鼓慄,神志失常等,多屬火証。10.諸痙項強,皆屬於濕。意指一般身體強直或頸項強硬,轉動障礙,多屬濕証(濕濁傷於筋脈肌膜) 。11.諸腹脹大,皆屬於熱。意指一般腹部堅硬脹滿(兼見便秘、尿澀、煩熱、口苦等) ,多屬熱証。12.諸逆衝上,皆屬於火。意指一般氣逆上衝,如連聲響亮的呃逆、噴射狀嘔吐等,多屬火証。13.諸躁狂越,皆屬於火。意指一般出現煩躁發狂,舉動失常的症狀,多屬火証。14.諸暴強直,皆屬於風。意指一般突然出現筋脈強直拘攣的症狀,多屬風証。15.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意指一般出現腹脹腸鳴,叩之有鼓音,多屬於熱。16.諸病“跗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意指一般出現下肢足背浮腫而有酸疼的感覺,又見.心神不安,驚駭的症狀,多屬火証。17.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意指一般的抽筋、角弓反張,肢體強直而小便混濁的,多居熱証。18.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意指一般體內排出的水液,如果是淡薄透明而又寒冷的,多屬寒証。19. 熱証。.倪海厦-病机十九条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写之,虚者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扰拔刺雷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11) 。此之谓也。上焦不行,下脘不通:劳倦伤脾,脾气不足,不能转输,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气不升于上,称上焦不行;浊气不降于下,称下脘不通。玄府:汗孔。厥气上逆: 下焦阴寒之气逆行于上。温气去:言阳气被寒邪所迫而散失。温气,即阳气。去,消散。脉盛大以涩:寒邪积留胸中,脉象紧而有力,故为实大 :气血运行不利,故脉见涩象。 中寒:胸中寒盛,故称中寒。 之化之变:同 “之变化”之义,指六气的异常变化。方士:即方术之士,此指医生。要道:指医学中重要的理论与技术。 病机: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张介宾注:“机者,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 ”(11)气宜:六气各有主时之宜,此指六气主时的规律。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11) ,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12) ,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13) ,皆属于热。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14),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15) ,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 )【解析】本段原文在中医文献中首先提出“病机”一词,并以病机十九条为示范,论述了临床分析病机的方法,强调了分析病机的重要性,对后世中医病机与辨证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掌握病机的重要性人体疾病大多由六气的异常变化所致,在性质上可分为亢盛和衰退两大类,治疗上相应的有“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两大法。一般医生也懂得依据寒热虚实,采用温清补泻的方法来治疗疾病,但“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或出现“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的局面,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未掌握病机。病机,张介宾注:“机者,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 ”要”,表明病机不是着眼于局部的、.微观的病理变化,而是从整体、宏观角度去把握疾病本质的要领,如王冰注言:“得其机要,则动小而功大,用浅而功深也。 ”“变”,提示病机不是静态的,而具有不断运动、变化的特征。 “病变所由出”,是言病机即病证产生的缘由、机制。总之,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是疾病外观症状的内在联系。从横向看,病机综合了病因、病性、病位、病势诸要素;从纵向看,它以正邪斗争为基轴,勾画了疾病从发生、发展到传变、结局的整个病程的变化规律。病机是中医诊断结论的主体,又是治疗立法的基本依据。所以,临床治病要达“十全”、 “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的疗效,就必须“ 审察病机”,同时结合气候变化,分析病机,立法处方,治不违时。诚如陈潮祖中医病机治法学所言:“中医诊治疾病的特点是辨证论治。辨证是论治的依据,论治是辨证的落实。产生辨证结论的关键,在于捕捉病机;确定治疗措施的依据,在于针对病机。判断病机的准确与否,对于疗效的取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病机十九条分析为了说明分析病机的方法,原文先以病机十九条为例,予以示范说明分析病机时定位、定性的方法。现分类阐释如下:(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皆”译作“一般多属”。掉,摇也,即抽搐震颤之症;眩,头目昏花之症。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说:“风胜则动。 ”一般表现为抽搐、眩晕的风证,多属肝的病变。病机上称为肝风内动,系因肝藏血,开窍于目,淫气于筋的一系列生理机能失调,故导致风从内生。肝风的病因,一由阳盛,一由阴虚。阳盛肝气过亢,血随气逆;或热邪过盛,火热燔灼肝经,即为热极生风的实证。阴虚者多因津液亏损,或失血贫血,液少血枯而不养筋濡目;或久病肝肾亏损,阴不潜阳,水不涵木而致虚风上扰所致。无论是阳盛还是阴虚,肝风内动的病证多表现诮睢浚 俅捕嗉 榇蔚戎础?/p>(2)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收,敛缩;引,拘急。一般表现为身体蜷曲,筋脉拘急,关节屈伸不利的寒证,多属肾的病变。这是“寒则收引” 的病机,此寒乃由阳虚气衰,产热不足,而致血行凝涩,毛窍收缩,筋肉不仁。肾乃人身阳气之本,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生气之源,故这种由内而生的寒,根源在肾。所谓“寒从中生” ,即指由肾阳虚引起的虚寒证而言,多见于久病重病。如伤寒论 “少阴病,恶寒身蜷不利,手足逆冷者不治”,即属肾阳虚衰,命火不足,阳虚生寒,引起“收引”现象的典型例证。.(3)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膹,气逆喘急;郁,痞闷。一般表现气急喘息、胸部闷塞等症,多属肺的病变。 素问·生气通天论 说:“诸气者,皆属于肺。 ”因肺主气,司呼吸,所以肺的病变以气失宣肃为主。它既可因感受外邪而致肺气失宣,或痰浊所阻而肃降失职,也可由于宗气鼓动无力而使肺气虚弱所致。(4)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肿,即浮肿,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或四肢浮肿为主的病证。满,即胀满,以脘腹痞满或腹部胀大为主症。导致浮肿和胀满的原因很多,且多与肺脾肾等脏有关,但因湿邪所致者则多属于脾。一般水湿潴留所致的浮肿胀满等病症,多属脾的病变。由于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致津液不能正常敷布,成为湿浊内停的病机,故出现水肿,痰饮,痞胀腹满等病症。掉眩:掉,摇也,指肢体不自主地摇摆或震颤;眩,眩晕,指视物动幻不定。收引:收,收缩;引,牵引,拘急。收引,谓肢体蜷缩、屈曲不伸的症状。膝部:即胸闷喘息。膹,气逆喘急;郁,痞闷,瞀(mào 音冒)瘛:瞀,昏闷不清;瘛,抽搐。 厥同泄:厥,指手足逆冷或昏厥的厥证;固,二便不通;泄,二便泻利不禁。禁鼓栗:禁,通“噤”, 指牙关紧闭;鼓,击也,此指上下牙齿叩击;栗,战果,即身体战抖。如丧神守:形容鼓颔战栗而不能自控。 躁狂越:躁,躁扰不宁;狂,语言行为错乱;越,举止越常。暴强直:暴,猝然;强直,筋脉拘挛,身体强直不能屈伸。胕肿:皮肉肿胀溃烂。胕,通 “腐”。(11)转反戾:指筋脉拘挛所致的多种症状。转,扭转;反,背反张;戾,身体曲而不直。(12)澄澈清冷:形容水液清稀而寒冷。(13)暴注下迫:暴注,急剧的腹泻;下迫,指欲便不能,肛门窘迫疼痛,即里急后重。(14)各司其属:掌握各种病象的病机归属。司,掌握;属,归属、隶属,即病机。(15)必先五胜:必须首先掌握天之五气与人之五脏之气的五行更胜关系。五胜,五行之气更替相胜。(5)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痛,疼痛;痒,搔痒;疮,疮疡。一般表现为红肿欣热疼痛、瘙痒的疮疡,多属于心的病变。如李中梓说:“热甚则疮疼,热微则疮痒。 ”因此,疮之痛者,.乃由心火亢而血热壅滞,腐化成脓,故痛多与红肿灼热一起出现,如疖、疔、痈之类。疮之痒者,也可因血热,但更多属血虚而肌肤失养,血燥生风,故皮肤干燥,脱屑,瘙痒,多见于风疹块,丘疹,慢性湿疹,血风疮之类。心主血,故一般疮疡之痛或痒,多属心血热或心血虚,而疔疮走黄,疮毒攻心等变证更与心火血热相关。(6)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厥,逆也,指阴阳气血逆乱引致四肢逆冷或昏厥。固,二便不通,即大便秘结与小便癃闭。泄,二便失禁,即泄泻和小便失禁。下焦包括肝、肾、膀胱、肠等脏腑。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肾主藏精,内舍真阴真阳,开窍于二阴;膀胱主藏尿排尿;大肠传导糟粕。厥乃气机逆乱,阴阳气不相顺接所致的昏厥或四肢厥冷之病,其发病常与肝气上逆或肾之精气阴阳失调有关。 灵枢·营卫生会曰:“下焦如渎。 ”主出,若下焦排泄功能失常,则可导致二便不通或失禁之症。所以说多种昏厥、四肢厥冷、二便不通或失禁的病证,大都属于下焦的病变。(7)诸痿喘呕,皆属于上。痿,痿躄,指肢体萎缩废用的病证。上,此指上、中二焦,包括心、肺、脾、胃诸脏腑。心主血脉,肺朝百脉助心行血,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心、肺功能失常,则气血不能正常敷布;脾胃运化失司,则气血生化乏源,均可导致肢体失去气血濡养而生痿病。故素问·痿论说: “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 ”“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喘乃肺之宣降失常所致, 诸病源候论·上气鸣息候说:“肺主于气,邪乘于肺则肺胀,胀则肺管不利,不利则气道涩,故气上喘逆,鸣息不通。”呕吐,乃胃气上逆之证,胃体阳用阴,以降为顺,胃气上逆则呕。故多种痿、喘、呕病,大多属于上、中二焦的病变。(8)诸热瞀瘛,皆属于火。瞀,神志昏乱;瘛,手足抽搐、筋脉拘急。张介宾曰:“邪热伤神则瞀,亢阳伤血则瘛,故皆属于火。 ”一般热证而见神志昏乱,抽搐痉挛症状,多属化火的病变。本条指出了热极生风而抽掣以及火热内扰心神的病机,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证型,如阳明热甚则神昏谵妄,温病热入营分或逆传心包亦均会出现上述证候。(9)诸禁鼓傈,如丧神守,皆属于火。.病机十九条解读摘自于唐汉中医药网病机十九条是病因病理学术语。指素问·至真要大论对病机的十九条论述。前人从实践中把某些类同的证候,归纳于某一病因或某一脏的范围内,作为辨证求因的依据,列为十九条。 素问·至真要大论 :“愿闻病机如何?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病机是病能中的一部分,病机二字的意思,王冰解释为“病之机要”,谢利恒解释为“病之机括”,我们可以把它解释为引起疾病发生、症状出现与变化以及病情发展的原因与机理,与现代医学的“ 病理” 有所近似。病机十九条载于内经· 素问二十二卷七十四篇的“ 至真要大论” 。病机十九条的内容广泛,意义十分重要,它涉及病因(外感与内伤) 、出现各种症状的机理、众多症状之间内在联系、辨证方法等,还通过一种病因能够引发几种不同症状与不同病因也能引发相同症状的现象,说明治疗疾病不能采用见症治症的简单方法,强调对于病因病机的了解分析,应该“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做到“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才能达到“ 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的治疗目的。历代先贤对此十分重视,详加注释并代有发挥,尤以金元刘河间为最。他应用运气理论对本文进行深入研究,按照内伤与外感的属性归属为五运主病与六气主病,发现在六气主病的内容中,独缺燥气,于是补充了“诸涩枯涸,干劲皱揭,皆属于燥”一节,通过对病机发展的分析,在其所著素问玄机原病式一书中,对病机十九条所涉及的证候与症状加以补充,还通过“五气俱从火化”的病机演变,产生了“主火论”,发前人之未发,补仲景之未备,自成一家,成为寒凉派的鼻祖。在河间主火理论的指导下,一改以辛温发散治疗外感热病的一统天下,倡用辛凉苦寒,对于外感热病初起阶段,不再应用辛温发汗,改.而采用辛苦凉透的治法,明显的提高了临床疗效,推动了中医学说与学术的进步,为以后中医学说的发展开了先河。我们解读病机十九条,首先应正确理解“诸”字与“ 皆” 字的涵义,不能解释为“ 所有”与“都是”,只是针对病机十九条中所涉及的内容而不是包罗一切,甚至还不能包括内经其他篇章中提到的有关证候、症状与病机。病机十九条虽然意义重大又切合临床实用,但有它的局限性,因此应结合后世的医学发展与所面对的临床实际,用发展的眼光、动态的思维与实践的方法去学习病机十九条,不能为“诸”、 “皆”二字所囿,不可用“ 病机十九条”去概括一切。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本条涉及的症状为“掉眩”,病因为“ 风”,病位所在的脏腑是“ 肝”。肝属木,木生风,肝为风脏,风气通于肝,肝病可以生风,发生以动为特征的证候。本条所论属于内伤,所指乃肝病生风引发的掉眩症状,属于内风范畴,如:肝热生风,肝阳化风,郁勃生风,此为肝脏本身的病证,又肾者水脏,主水藏精,真阴所寄,阴即水也,木赖水涵,精化为血,血能养肝,若肾阴内虚,水不涵木则木燥而生风,精虚血少,血不养肝则血虚而生风,此乃病在肾而证在肝,乙癸同源,肾病及肝。常用的如辛凉化风、清热熄风、疏肝平肝、养血柔肝、滋阴平肝,或参介类以潜,石类以镇,或佐通络治掉等治法,俱按上述不同的证候与病机辨证以进,肝病如此,他脏之病亦如此,推此及彼,举一反三,细细推敲,必有所获。掉眩也有病不在肝者,如内经·素问有上气不足,头为之苦晕,目为之眩的记载,在金匮要略中亦有郁冒证的论述。治疗方面,上气不足所致眩晕,我常用黄风汤、补中益气汤为主方,至于郁冒证, 金匮要略已有泽泻汤成法。二、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本节致病之因为“寒” ,出现的症状是“ 收引”,病在五脏之“ 肾”。肾主北,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属阴中之阴而内藏元阳。 灵枢·本脏篇曰:“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而利关节”。 灵枢· 调经论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经脉喜温而恶寒,血气在经脉中,寒者泣涩,温者通利。若肾中元阳不足,内生阴寒,不能正常地温煦经脉,则经脉不利,气血行泣而失其畅行。同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阳气既虚,血行不畅,局部经脉缺少血气的正常涵养,则寒邪乘隙袭入,寒主收引,寒邪痹阻经脉,初则关节疼痛,活动不利,久而出现经脉挛急,关节拘挛难以曲伸。按以上.病机分析,本节所病之寒邪,既有阳虚之内寒,又有外寒之袭入,正虚邪客,内外合邪,虚实夹杂。如若病程冗长,除了阳气之虚,还有气血之损,以及久病所生之瘀,寒郁所酿之痰,陈寒不除,痰瘀难消,寒、痰、瘀三邪互结而成痼疾,已不能单纯应用温肾祛寒为治,宜以化瘀祛痰为主,佐入温经补虚,也许尚能减轻症状。以上所说的证候以经脉挛急,关节曲伸不利为主症,临床中也有因经脉挛急而出现局部肌肉、经脉疼痛者,如常见的腓肠肌痉挛,中医称之为转筋证,同样可以应用本节原文的理论指导治疗。所以读内经不能死啃,必须活解,要结合临床去思考、去理解、去引伸,否则,真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三、诸气月贲郁,皆属于肺张景岳解释:“月贲,喘急也。郁,痞闷也。 ” 肺主气,司呼吸,主肃降,因多种不同的原因造成肃降无权,肺气上逆,气结胸中,则出现胸部塞闷、呼吸急促的病症,故曰其病在肺。本节描述的症状类似以胸闷气急为主症的喘证,若兼有咳嗽痰多则为肺胀,伴以胸痛则与胸痹相近,兼有汗出肢冷脉微即为虚喘重证。临床所见如肺气大虚,气无所主,或如痰浊壅肺,气降受阻,均可出现呼吸失常,胸闷喘息的临床症状,皆属病在于肺之例。又肾为气之根,肾主纳气,大凡肾气大虚者肺气亦虚,下则摄纳无权,气不归根,上则肺气耗散,主气无力,以致气浮于上,胸闷喘息,肢冷汗泄,其病在肾,由肾及肺,此为虚喘之重者。尚有病起大怒,怒者气上,肝气迫肺而致胸闷喘息者,其病在肝,由肝及肺,这是实喘之一。所以出现月贲郁症状,除了肺脏本身以外,涉及肝肾二脏,病在的脏腑不同,病因病机亦不同,还有疾病性质的属虚属实、属寒属热的区别,治法迥异,必须详为辨析。四、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本节病证的症状是“肿满”, “肿”在全身皮肤, “满”为腹内胀满,肿者现于外而医者可见,满者病于内唯患者自知。引发的病因为“湿”,病在的脏腑是“脾”。脾属太阴,为卑滥之湿土,属阴中之至阴,性喜温燥而恶寒湿,号称阴土,脾居人体之中,转运上下,又称枢轴。但坤轴之旋运,赖阳气之温煦。如若脾阳内虚,一则土德不振,旋运失职,水谷精气不能依赖脾气散精而上归于肺,二则土不生金,肺虚则无力行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之职能,于是水津不能四布,五经焉得并行,揆度失其常态,导致清者难升,浊者失降,水谷之湿郁而不化,积于腹中则气行受阻而发为胀满,外溢皮肤则积于肌腠而成浮肿,这是肿满之.证生于脾病之正局。也有脾虚土不生金,肺虚卫失固密,外邪乘隙袭入,邪郁肌腠,肺失宣达,三焦失利,水道不通,以致水湿泛滥,发为浮肿,湿乘于脾,而致胀满,此属金匮要略之风水证,其病在肺,但细究病机,脾病亦包括在内,故立方用越婢加术汤、黄芪防已汤。再者肾为水脏而内寄元阳,元阳即真阳,亦称少火,少火生气,脾土有赖肾阳之温煦,肾阳不足,脾阳亦虚,旋运随之失职,脾不制水,肾难主水,气不化水,水湿停滞,溢于外则浮肿,郁于内则中满,治用金匮要略八味肾气丸合春泽汤之类,如若气为水阻,气水互结而水肿胀满严重者,治用实脾饮,此方以附子温肾,干姜温脾,白术健脾,茯苓渗湿,草果燥湿,木瓜化湿,大腹皮、木香、厚朴行气散满,再加一味甘草调和诸药,以上二种,乃肿满之证生于脾病的变局。按本条所云,水湿内停而生肿满,虽首责脾土,实非局限在脾。五、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本节原文应改为“诸疮痛痒,皆属于心。 ”这样与前面四句的文法相符。以上证候在初起时患处皮肤微红而痒,疼痛尚轻,此后迅速加重,则局部皮肤掀红灼热,疼痛日益加重,李中梓云:“热轻则痒,热重则痛”。疮疡初起病轻,病轻则热轻,热轻则痒,延久病重,病重则热炽,热炽则痛,进而热极化火,血受火灼,腐而成脓,此类病证属于阳毒热证,阴疽不在其例。我治疗疮疖痈毒初起,常用本草从新所载之忍冬藤酒一方,该方由忍冬藤、生草与黄酒三味药物组成,药味少而药量大,符合内经 “大方”的组方要求,方中忍冬藤用量特大为每剂五两(旧制) ,加入黄酒一碗同煎,忍冬藤与黄酒二味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的功用。治疗疔痈疮疖时一般不用凉血清心之品,这也印证了本节心字的涵义所在,虽然个别疔疮、发背重证,热毒炽盛时也可出现邪陷血分、高热不退、神识不清的症状,属于邪入营血、热伤心神,这属于疾病反常发展的个例。因此本节“皆属于心”的“心”字不能死扣,必须活解。六、诸痿喘呕,皆属于上。病机十九条中“上” 、 “下”二条的内容与其它各条不同,只有症状,没有病因,只有上下的部位,未点明确切的脏腑,因此学习时的思维空间与思考的广度更大。本节症状为痿、喘、呕吐,病变所在为上。上指上焦,即胸中,内藏心肺,其中的心与痿、吐二症无直接的关联,惟有肺与痿、喘、呕三症的关系密切,如素问·痿论曰:“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 ”又痰壅于肺则病喘、饮邪迫肺亦病喘、肺气大虚亦能病喘。再则肺主气之降,肝气主气之升,一升一降,合为和平,若其人肺虚,金不平木,以致肺降不及而肝升太过,

    注意事项

    本文(病机十九条解读.doc)为本站会员(一***)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