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与面积单位 的教学设计.docx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 二一四年五月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内容摘要:第一环节通过摸与看,懂得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并得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然后通过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让学生自己得出什么叫面积,板书整理出定义。第二环节仍然小组合作,想办法比较三张彩纸的面积大小。在第一次交流后引导学生第二次借助学具来进一步比较大小,并对方法有取有舍,怎样比较才是最确切的。第三环节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这些面积单位时,有扶到放,不仅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到具体的大概大小,还能正确定义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边长是1平方米。最后及时回顾与小结。关键词:面积 面积单位一、教材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2、教材分析: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的教学内容。这一单元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更是后面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其顺序是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再归纳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已完成了幼儿期向童年期的过渡,幼儿期的年龄特征已基本隐去,显示出了童年期的年龄特征。他们的认知过程由形象性向抽象性过渡,心理活动由不随意性向随意性和自觉性发展,集体意识开始形成等等。1、知识基础计算能力、归纳推理能力、枚举筛选能力以及对计量单位的理解与推理能力逐步展,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关于数、图形的知识经验等。2、认知能力 (1)学生思维活动依赖具体的事物和经验的支持,缺乏抽象性。(2)认知水平较低,因此老师要选择相对简单的内容组织教学。(3)易接受知识并善于发问,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可塑性强。(4)特别喜欢鲜艳的色彩,思维活跃,因此课堂氛围要轻松愉快。3、学习动机分析(1)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取决于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的程度以及对老师的喜爱。(2)学生的兴趣并不稳定,这就要求教师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3)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对于事情不会求寻根问底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的认识。(4)喜欢接受表扬,需要获得他人特别是父母,亲人的认可,有一种优秀感,促使他想一直保持好的成绩。4、学习风格分析(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由完全的被动到稍微的主动,学习兴趣来越浓厚,学习的热情也越来越高,表现出越来越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2)但由于学生年龄还小,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心,注意的范围小,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注意有强烈的兴趣性、直观性,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老师应经常鼓励和引导。(3)教师应以丰富有趣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教师的教学应该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精神的满足,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通过精心设计,教师可以把内容教得生动有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情感态度(1)学生情感日益丰富,道德感有很大的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控制力也增强。(2)情感的实践性和坚持性较差,依赖成人监督。(3)对教师极为信任和依赖,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做出做人的榜样,要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教师要以身作则,对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4)学生喜欢跟同龄伙伴在一起,为教师,要善于将班级同学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这样既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让他们有一种群体的归属感,不会感到孤独。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小学生开始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不愿意处处受人约束,受人监督,喜欢无拘无束,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三、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他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四、教学策略与设计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发现问题,并从中形成概念。第一环节通过摸与看,懂得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并得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然后通过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让学生自己得出什么叫面积,板书整理出定义。第二环节仍然小组合作,想办法比较三张彩纸的面积大小。在第一次交流后引导学生第二次借助学具来进一步比较大小,并对方法有取有舍,怎样比较才是最确切的。第三环节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这些面积单位时,有扶到放,不仅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到具体的大概大小,还能正确定义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边长是1平方米。最后及时回顾与小结。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环境为课堂教学,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和一些卡片来进行教学。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面积概念的形成二、面积单位的形成。三、区分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四、巩固概念,课堂练习五、本课小结1、课件出示两张大小不一样的白纸,让学生比较大小。2.观察白板与桌面,比较大小。3.询问为何得出这一结论,引导学生说,用看的办法可以比较出表面差距较为明显的面的大小,得出比较的第一种方法:观察法。4.物体表面的大小称之为面积。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 5.出示一些没有面积的不封闭图形和一些有面积的封闭图形,让同学们观察,讨论得出结论,封闭图形的大小才有面积。6.归纳出面积概念。 7.运用“面积”这个术语,小组讨论叙说比较常见物体大小的结果。1.给出两张大小相近的纸卡,让学生猜大小,然后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汇报自己的方法。教师总结各小组讨论的方法,最后得出第二种比较大小的方法:重叠法。2.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即课本第71页下面的两个长方形,其实际大小分别是7×2平方厘米和5×3平方厘米),让学生动手,动脑,用自己的方法比较大小。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师总结各小组的方法。3.方法中会有学生提到用数格子的办法进行大小的比较。让学生观察格子大小不一样,比出来的面积一样吗?4.如果不一样我们该怎么统一呢?通过讨论的结果,教师统一结果得出:用正方形做标准,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5.让小组合作,制作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并观察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1平方厘米。6.通过让小组自己操作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实物。各小组提出在测量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引导,测量大的物体我们该怎么办?。7.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8.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并形成常用面积实际大小的观念。 小组为单位,讨论,合作下面的问题。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同桌两人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站几个人?再实际站上去。1.那么今天我们认识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以前学过的厘米、分米、米有什么不同?2.(拿起1平方分米的纸卡),谁来说说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区别在哪里?3.这是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今后使用时要特别区分清楚。1、填上适当的面积单位。(1)做风筝的纸大约有860( ) (2)老师办公室的地面大( ) (3)一张小博士报的面积约2( ) 2、比比谁的眼睛亮。 大林的日记:今天晚餐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坐在1平方分米大的饭桌前吃饭,妈妈做了一道好吃的糖醋排骨,放在1平方厘米大的碟子里。我大口大口的吃,不小心咬到一粒表面1平方米的小骨头,差点把我那1平方分米大的门牙给磕掉,真是乐极生悲呀!师:请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1.学生看屏幕上的图。比一比:从图中两张纸有什么不一样?2.观察物体,比较面的大小。3.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将讨论结果写在每一小组的小黑板上。4.小组讨论,汇报结果1.小组合作,讨论得出方法2.学生动手操作,思考,小组讨论,得出比较的方法3.学生思考,讨论4.动手剪1平方厘米的 正方形。讨论生活中的实物。5小组分工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身边的实物。讨论提出问题6.每个小组自学后,讨论将自己知道的面积单位的知识,写在小组黑板上。7小组合作,讨论,汇报结果8.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1.厘米、分米、米是长度单位,表示物体长短时候用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是面积单位,表示物体面积大小时候用。2.(上台比划)纸卡的边长度是1分米,纸卡的面是1平方分米。七、教学评价开课引入时,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知,为理解面积的定义做铺垫。 在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身边熟悉的物体的面,直观体会和发现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揭示面积的部分定义。并在比较面大小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常用的比较方法。 在面积单位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通过小组探究比较大小活动,让学生想办法比较面积大小,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无法准确比较出面积的大小,使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比较面积方法的强烈愿望,从而引导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摆一摆、量一量,亲身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自学了解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如:估计一个桌面的面积、估计黑板的面积等实物,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以及1平方米的表象,并会选择适当的面积单位描述面积的大小。最后通过小结的方式来深刻理解所学的内容。 参考文献:1 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 粟铃.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93黄浦全,曾文捷.小学教育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4梁宁建.基础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5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6郭黎岩.小学心理健康与辅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