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归纳-20-第四章-注意与记忆.doc
-
资源ID:57396869
资源大小:637.44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归纳-20-第四章-注意与记忆.doc
第四章-注意与记忆第二节 注意与记忆 一、注意(一)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它与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密切联系,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注意要点: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范围、稳定性、注意的转移以及注意的分配)(二)注意的分类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三种。1.无意注意(1)无意注意的概念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2)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第一,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与背景的差异。强度大的、对比鲜明的、突然出现的、变化运动的、新颖的刺激的东西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第二,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包括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积极的情感态度,个人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个人的心境、主观期待。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觉得有价值的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无意注意因为无需意志努力,所以在工作、学习中可以减少脑力的消耗,避免身心过度疲劳。但这种注意是自发产生的,人们不可能通过它获得系统的知识和完成艰巨的工作任务。2.有意注意(1)有意注意的概念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这种注意显示了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2)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发挥意志努力与干扰和困难作斗争;培养对事物的间接兴趣;保持稳定的情绪;建立稳定的工作习惯;智力活动与外部活动的结合。(3)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注意,但实际工作却离不开这两种注意。如果只有有意注意,长时间工作会使人疲劳,注意就容易分散,工作也难以进行下去;如果只有无意注意,稍遇困难或干扰,注意就容易分散,同样也不能做好工作。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常常交替发生,一些简单的不重要的活动只需要无意注意,而对于复杂的重要的活动则必须要有意注意参与。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来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注意。这种注意既不同于一般的无意注意,即它仍然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又不同于一般的有意注意,即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或不需要明显的意志努力)。(三) 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重点)(广度、稳定性、分配、转移)(1)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集中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的持续时间。注意维持的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3)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转移是根据任务的要求,是主动进行的,分散则离开了当前的任务。(4)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的活动。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有两个方面: 一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二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例-辨析题】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网校答案:错误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而注意的分散是由于个体劳累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注意力无法集中的现象,是被动而消极的。【例-单选题】小明看书时可以“一目十行”,而小华则“一目行”。这反映了他们在哪种注意品质上存在差异?( )。A.注意广度B.注意分配C.注意稳定D.注意转移网校答案:A网校解析:一目十行属于注意力的广度。二、记忆(一)记忆的概念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二)记忆的分类1.记忆按其内容可分为(1)形象记忆:对感知过的事物具体形象的记忆;(2)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3)逻辑记忆:以对概念、公式、规律等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记忆;(4)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2.记忆按保持时间可分为(1)瞬时记忆:也叫感觉记忆,是极为短暂的记忆。瞬时记忆的特点A.时间极短:一般是0.25-1秒,最长不会超过4-5秒。(视觉后像)如此短暂的信息,若不加以注意,很快就会消失,若得以加工,就转入短时记忆。 B.容量较大:一般来说,凡是进入感觉通道的信息都能被登记,其记忆容量很大,以图像记忆为例,记忆容量为9-20个比特。 C.形象鲜明:感觉记忆储存的信息是未经任何处理,以感觉痕迹的形式存在,完全按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编码,并按感知的先后顺序被登记,所以形象鲜明。 D.信息原始,记忆痕迹容易衰退。瞬时记忆的编码主要依赖于信息的物理特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编码方式:图像记忆(形象特征、视觉器官的编码)和声像记忆(听觉器官的编码)。(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储存的时间比瞬时记忆长一些,但一般不会超过1分钟。一般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7±2个组块。短时记忆的特点:时间很短:不会超过1分钟,一般是30秒左右。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平均值为7。操作性强:有人把短时记忆称作工作记忆。(3)长时记忆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超过1分钟以上,直至几天、几周或数年,甚至终身不忘。长时记忆的特点:容量无限;保存时间长久。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不同,可以分为:陈述性记忆(事实和事件)程序性记忆(运动技能)(三)记忆的过程在记忆过程中,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与遗忘、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完整统一的过程。(1)遗忘的概念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再认或回忆发生错误就叫遗忘。(2)遗忘的理论解释痕迹衰退说这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按照这种理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衰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它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干扰说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这种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所谓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一个学习材料的两端的项目学得快、记得牢一些,而中间部分的项目总是学得慢、记得差一些。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之所以较差,可能是由于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双重干扰的结果;而最前部与最后部的记忆效果之所以较好,可能是由于仅受到倒摄抑制或前摄抑制造成的。同化说奥苏伯尔认为,在真正的有意义学习中,前后相继的学习不是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的,因为有意义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后面的学习则是前面的学习的加深和扩充。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当我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以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遗忘,从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动机说动机性遗忘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的形象。这一理论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他在给精神病人施行催眠术时发现,许多人能回忆起早年生活的许多琐事,而这些事情平时是回忆不起来的。它们大多与罪恶感、羞耻感相联系,因而不能为自我所接纳,故不能回忆。也就是说,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故这种理论也叫压抑理论。提取失败说图尔文认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之所以无法回忆,是因为个体在提取时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如果有恰当的线索提示,个体就能够很快将信息提取出来。(3)遗忘规律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这条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发生,而且遗忘的进程是不均匀的,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到一定程度不再遗忘。(4)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学习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记忆任务的意义与重要性;识记的方法;时间因素;情绪和动机。(四)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人们在获得信息时对它进行深度加工,那么这些信息的保持效果就可得到提高,并有利于信息的提取和回忆。所谓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例-辨析题】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就会持久保存。网校解析:此观点错误。工作记忆也称之为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储存的时间要比瞬时记忆长些,但般不会超过分钟。而且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而信息只有进入到长时记忆时才能持久的保持,保存时间可以到达几天、几年甚至终身难忘。因此这个观点是错误的。2.有效运用记忆术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3.进行组块化编码所谓组块,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组块可以是一个字母、一个数字、一个单词、一个词组,甚至是一个句子。组块的方式主要依赖于人过去的知识经验。例如,“认知心理学”5个字对于根本不懂心理学的人来说,是5个组块;对稍懂心理学的人来说,是2个组块(认知、心理学);而对心理学家来说,则只是1个组块。 4.适当过度学习所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如读一首短诗,某人学习10分钟就刚好能背诵,在能够背诵之后增加的学习(如再读5分钟或再读5遍)便是过度学习。当然,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5.合理进行复习(1)及时复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新学习的材料一定要注意及时复习,至少要在当天加以复习,以减缓遗忘的进程。(2)分散复习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因为分散复习可以降低疲劳感,可以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分散复习,不要等到考前集中算“总账”。(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研究表明,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的效果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单纯重复阅读的记忆效果之所以不如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主要在于前者不利于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因而在重复学习时有一定的盲目性;而后者则可以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从而在重复学习时,便于集中注意,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点的学习。【例-简答题】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网校答案:(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人们需要的、感兴趣的东西遗忘得较慢,而人们不需要的、不感兴趣的东西遗忘得较快。(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形象性的材料、有意义的语义材料,特别是诗歌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材料的数量越大,刚识记后遗忘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