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1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doc

    • 资源ID:57399628       资源大小:68.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doc

    2013年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题库 专题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1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A“仁政”的主张B爱惜民力的主张C“克己复礼”的主张 D“仁义”和“王道”的主张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即恢复周礼以维护旧的统治秩序,而鲁国大夫违背礼制,用天子专用的八佾舞,对此,孔子极力反对。2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苏渊雷)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范文澜)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解析:选B。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而A项中的“崇功利,尚干涉”,C项中的“同情公室”,D项中的“深信政府万能”都体现的是“人为”,B项则体现了“无为”思想。3某校高二的一位学生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说了一句台词:“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位学生扮演的是()A孟子 B荀子C韩非 D墨子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析比较能力。台词中的信息反映了法家韩非的观点,他主张以法治国,以法为教。4“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由材料中的“贤者为官长;不肖者为徒役”可知是墨家的“尚贤”思想。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2: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材料3: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有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4: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请回答:(1)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概括四则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2)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为什么?(3)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第(1)问要对各个材料加以概括回答。第(2)问要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回答,因为法家主张有利于当时的争霸战争和建立中央集权,因而更受各国统治者的重视。第(3)问强调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应是儒家思想,结合第(1)问,可判断出哪一主张对后世影响最大。答案:(1)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材料1主张“德”“礼”;材料2主张尚贤;材料3主张无为;材料4主张重罚。(2)材料4的主张。因为它有利于当时的争霸战争和建立中央集权。(3)材料1的主张。一、选择题1近来,一场特殊的学术研讨活动“合作·交流·发展多国高校孔子学院论坛”在韩国大邱启明大学举行(见右图)。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兴建孔子学院。对以上这一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儒家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B人类社会的文化逐渐走向一致C孔子的思想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推崇D儒学中的某些思想具有跨越时空的恒久意义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A、C、D都是对题干所述现象的正确表述,B项说法错误,人类社会的文化不可能逐渐走向一致。2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仁”学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把孔子的“仁”具体化进一步明确了君与民的关系指出了得民心的重要性主张“尚贤”“非攻”ABC D解析:选A。本题实际上考查了考生比较分析历史人物思想特点的能力,为墨家思想。排除含的选项,故选A项。3早期儒学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主要主张有()“仁者,爱人”“有教无类”贵贱有“序”“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A BC D解析:选B。“有教无类”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贵贱有“序”旨在维护统治秩序,故排除含或的选项;“仁者,爱人”有利于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有利于缓和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故B项符合题意。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荀子强调用礼乐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二人所讲的礼()A都约束人的行为 B都强调教化C都隐含“法”的成分 D都强调制裁解析:选A。B项指孔子所讲的“礼”,C、D两项指荀子所讲的礼,都非二人所讲的“礼”的共同点。只有A项正确。5右图是福建泉州清源山宋代石刻老君岩。老子之所以受人崇敬,是因为()A老子的像反映出其符合古代美男子的标准B老子做官时,造福八方,被人们感激、供奉C老子为统治阶级提出了合理的统治思想D老子道德高深,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解析:选D。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再认再现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判断,可知A项在历史上无根据;B项不符合实际;C项老子的思想,并非是合理的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6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够成为“显学”而备受统治者推崇,是因为()适应了当时社会改革的需要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 BC D解析:选C。从法家思想主张来看,的说法都是正确的。7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C墨子 D孟子解析:选C。此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墨家思想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材料中的表述符合这一主旨。故答案为C。8(2012·西安高二检测)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解析:选A。本题可从时间上选择答题的突破口,“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在东方的中国出现了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其意义影响深远。在此时期内出现的独尊儒术是文化政策,此时的儒学由于宣扬“君权神授”而不是一种理性主义理论,C项错误。B项表述明显错误。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与题目时间不符,并且崇儒尚佛也是文化政策而不是理性主义思论,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以下一组材料是我国古代思想关于“君”、“臣”关系的言论汇编:“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民为君之本。”(谷梁传·桓公十四年)“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君之爱民,当如心之爱身也。”(唐甄潜书·明鉴)“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无危者也。”(荀子·哀公)“民乏财用,不亡何待?”(国语·楚语上)“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孟子·梁惠王下)(执政者须)“言必信,行必果。”(论语)“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材料2:(唐太宗对大臣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怨,民怨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资治通鉴卷一九八)请回答:(1)材料1反映了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悠久历史传统中的哪种理念?根据材料1简述该理念的内容。(不得摘抄原文)(2)材料2中唐太宗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3)材料1、2对你有何启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和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的“理念”可由材料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民”字概括得出,内容根据材料中的民本;中的爱民如身;中的民困而亡;中的国人皆曰贤者;中的“民无信不立”等关键信息概括即可。第(2)问由材料2中的不良结果去推理即可。第(3)问主要从材料1、2中的信息进行说明。答案:(1)“以民为本”(或答“民本”思想)。它包含的主要内容有:重民(认识民众是立国的根本);爱民(关心民众的劳苦);养民(不要过度掠夺民众);从民(根据民意任用贤人);信民(取信于民)。(2)为君者不可好大喜功,加重百姓负担,以致国危君亡。(3)要以民为本;要以诚信为本;要从实际出发办事。3

    注意事项

    本文(2021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doc)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