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专项突破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练习含解析.doc
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原则及特点1基本原则:责任政府对议会负责,不但个别之阁员需对议会负责,内阁整体亦需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对某位阁员或整体内阁不信任,个别阁员或整体内阁便需要辞职以示负责。2特点(1)国家元首是世袭君主,但没有实权,他发布的行政命令须经有关的内阁部长副署才能生效。国王必须任命议会中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组成内阁政府。(2)英国内阁权力很大,是国家行政权力的核心,领导政府工作。(3)内阁与议会互相牵制,内阁有权提出政府议案,指导议会立法;议会有倒阁权,内阁必须向议会负责,而且一般是实行集体负责,内阁阁员与首相共进退。内阁须取得议会信任,否则,内阁须集体辞职或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由新选出的议会决定内阁去向。(4)英国内阁与议会关系比较和谐。原因是内阁政府与议会多数党一致,于是有人称英国是两权分立的国家。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确立的影响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国王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地位。(2)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3)首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首脑,由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全体内阁成员对首相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4)以代议制为基础,内阁是君主立宪制的核心,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2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影响(1)政治:维护了政局的稳定。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长期以来议会与国王的斗争趋于缓和,政局渐趋稳定,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经济: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17、18世纪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拓展海外市场,保护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3)对外:加紧了殖民扩张。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加紧了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下半叶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4)文化:推动了文化的繁荣。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推动文化的繁荣,出现了雪莱、拜伦等浪漫主义文学大师,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从制度创新角度考查英国代议制的特点及趋势1特点(1)从确立方式看,以革命方式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以法律形式确立君主立宪制。如1688年的“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等。(2)从代议制的内容看,其特点是国王逐渐“统而不治”,责任内阁制逐步完善,选举权主体范围逐渐扩大,内阁日益权重。(3)从发展过程看,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逐步完善,其特点是渐进的温和变革,民众的斗争和政府的妥协相结合,尊重传统和遵循惯例等,体现了连续性、渐进性、创新性的特点。如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等。2趋势(1)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权力逐渐被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2)政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并下移到公民。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与评价1原则(1)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原则。联邦的权力是各州赋予的,但联邦的地位高于州的地位。(2)分权与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3)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并对选民负责。2评价(1)进步性: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起到了示范作用,保障了资产阶级利益,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它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标志着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中央的集权,避免了独裁的出现。(2)局限性: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留下了性别、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共和制的比较1.相同点: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政体,其核心特征是代议制民主,都是两国国情的产物,都促进了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不同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共和制国家元首国王总统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世袭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国家元首任期终身制任期制国家元首的权力“统而不治”的虚君掌握国家行政权政治首脑首相总统政府的产生议会多数党组阁而成总统经国会同意组织政府政府与议(国)会的关系以首相为首的内阁由议会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并对议会负责以总统为首的政府与国会是制约与平衡的关系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总统法国共和政体的特点及认识1特点(1)曲折性:经历了君主专制的复辟、君主立宪制、帝制,直至最终确立共和政体。(2)铲除专制主义、实现政治民主化,以法治取代人治,以民主取代专制是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基本特征。2认识:法国共和制政体确立过程具有反复性、曲折性,但总体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无论是共和制还是帝制,并不是封建力量与资本主义力量的斗争,它们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实质是资产阶级内部实行何种政体的争斗。德意志帝国政体的特点及成因1突出特点: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君主制被保留,帝国的军政要职被容克地主包揽。具体表现在:(1)帝国皇帝世袭,权力巨大,可以任命帝国宰相,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2)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3)两院制议会中,联邦议会权力巨大,负责法律审批;帝国议会虽有立法权,但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方能生效。2成因(1)德国是容克地主(封建地主)阶级通过王朝战争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后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和封建专制残余。(2)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依赖性强,工人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因此德国的民主制度徒有其表。英、德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同政体相同,都为君主立宪制异国家元首国王,无实权,是国家统一的象征,“统而不治”皇帝,由普鲁士国王世袭,拥有广泛的权力政府首脑与议会关系首相和政府(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宰相主持政府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议会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是国家权力的中心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无实权)是立法机关正确认识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1)背景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政治权利。思想上: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2)运作模式议会权力:议会由选举产生,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运行原则:资本主义国家一般实行权力制衡原则,民主化、法制化和制度化。政党政治:实行政党政治。政党在执政期间推行本党意志和政策。(3)影响政治上: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促进了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上:促进了思想的解放、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发展。1.1689年“国民议会”有意识地把王冠连同早已拟好的权利宣言一起呈现给威廉和玛丽。新誓词要求威廉和玛丽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而以往的誓词只要求国王宣誓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材料主要反映了英国()A下院是国家权力中心B代议制民主政治形成C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D国王权力地位的变化【答案】C【解析】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出下院是国家权力中心,故A项错误;代议制民主政治侧重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议会,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与材料中国王权力受限无关,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国王由维护先王法律到根据议会制定法规进行统治,可知国王受到法律限制是君主立宪制的体现,故C项正确;国王权力地位出现变化仅是材料表面现象,不是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2.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C内阁集体责任制成为公认的原则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英国内阁成员可以表达不同意见但对外内阁要统一口径的政治特点,并且墨尔本内阁辞职而非首相一个人辞职,故C项正确; A项说法不全面,排除; B项说法错误,排除;政党的竞选决定首相继任,但不能决定内阁政策,故D项错误。 3.美国学者洛威尔谈到,英国1688年的政变使詹姆士二世失去了王位,议会逐渐把王权纳入自己囊中,可是并没有因此严重削弱国王在法律上的权力,所以国王在法律上仍旧具有他的前辈们所具有的权力。对该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正式建立B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名无实C政变并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D英国政治变革具有渐进特征【答案】D【解析】英国确立的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故A项错误;“议会逐渐把王权纳入自己囊中”表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并非有名无实,由此可见,政变已经实现限制王权的预期目标,故B、C两项错误;“光荣革命”后国王“在法律上仍旧具有他的前辈们所具有的权力”,表明君主立宪制还不够完善,政治变革具有渐进特征,故D项正确。4.“英国光荣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将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英国“光荣革命”胜利标志着“全新政体”建立B英国“全新政体”是伏尔泰启蒙思想的实践产物C美国“首创性”是孟德斯鸠政治学说的全面运用D美国“体制设计”与英国“全新政体”原则一致【答案】D【解析】英国“全新的政体”即君主立宪制建立的标志是权利法案的颁布,故A项错误;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是在17世纪末,伏尔泰启蒙思想出现于18世纪,故B项错误;从“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将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可知美国“首创性”是贯彻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而孟德斯鸠的其他思想例如君主立宪制的主张,美国没有应用,故C项错误;美国的政治体制和英国的政治体制都强调分权原则,避免专制,故D项正确。5.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可以征税、征兵、发行纸币、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总统享有行政大权,可以否决国会的立法,还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国会有权调整国际及州际贸易;最高法院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这些规定的主要意图是()A.限制地方自治 B.加强国家权力C.避免专制独裁 D.建立世界霸权【答案】B【解析】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建设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促进美国的繁荣发展,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限制地方自治与材料中“主要意图”不符,A项错误;材料中有关联邦政府等权力的规定表明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B项正确;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材料中强调加强国家权力而未涉及“分权与制衡”原则,C项错误;1787年宪法没有涉及世界霸权,D项错误。6.1865年美国通过了第14条宪法修正案,其中规定:“凡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为合众国而受其管辖的人,皆为合众国及其居住州的公民。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法律。”这一规定()A.为南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B.加强了美国州政府的权威C.加强了公民与联邦政府的联系D.消除了美国种族歧视现象【答案】C【解析】美国通过了第14条宪法修正案是在南北战争以后,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法律”得出限制州的权力,B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难看出是规范合众国与公民之间的关系,限制州对公民权利的限制,保障公民的权利,C项正确;这个法律条款中能够保障黑人的权利,但是没有消除美国的种族歧视,D项错误。7.“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的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现象()A.说明法国人宪政思想和法治理念还不如英国和美国B.是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产物C.说明浪漫主义情怀影响法国人对立法和法律的态度D.反映出法国国内、国际战争频繁影响了宪法的制定【答案】B【解析】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法国人宪政思想和法治理念不可能不如英国和美国,A项错误;材料中“含糊不清、残缺不全”“无理论说明”说明各种政治势力斗争激烈,无法达成广泛一致,从侧面反映出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浪漫主义情怀影响法国人对立法和法律的态度,C项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875年,此时法国国内、国际均无大规模战争,D项错误。8.有人抱怨说,法国1875年宪法只有两条,第一条:总统具有一切权力;第二条:总统不得内阁批准不能行使任何权力。该观点认为法国()A共和制确立历经曲折B内阁凌驾于总统之上C内阁制约总统的权力 D内阁独掌国家行政权【答案】C【解析】“法国1875年宪法只有两条”强调宪法内容,与“经历曲折”不符,故A项错误;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内阁由总统任命,故B项错误;“总统不得内阁批准不能行使任何权力”可以看出内阁对总统有制约作用,故C项正确;1875年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故D项错误。9.近代德国的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共同行使颁布法律的职权,议员通过公开的直接普选产生。帝国议会每年由德皇召集,联邦参议院只有在得到德皇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解散议会。这表明当时德国()A行政体制体现出专制性B帝国议会享有司法权C尚不具备近代社会特征 D皇帝有权解散参议院【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出行政体制中德皇拥有很大的权力,体现出专制性,故A项正确;帝国议会享有立法权,故B项错误;“议员通过公开的直接普选产生”,已经具备近代社会特征,故C项错误;参议院相当于德国的联邦议会,材料没有反映出皇帝有权解散联邦议会,故D项错误。10.1871年宪法作为德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有学者认为,作为一部“约定性的宪法”,不乏“现代民主政治”的色彩。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1871年宪法()A.赋予人民选举权 B.规定成立联邦制国家C.限制了皇帝权力 D.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不乏“现代民主政治”的色彩并结合所学可知德国的议会由选举产生,人民有一定的选举权,A项正确;联邦制国家与宪法的民主性无关,B项错误;德国的皇帝权力较大,议会并未限制皇帝的权力,C项错误;德国的内阁对皇帝负责,D项错误。1(2019·天津高考·5)“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这说明英国()A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 B普选权的推行弊端众多C专制独裁有了新的土壤 D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答案】D【解析】通过题干中“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可知英国的民主制度建设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故选D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之后,权利法案通过限制国王权力,确立了议会的权力,即国家最高权力中心在议会,排除A项;普选权是说对任何一个成年人而言,无论他的性别、年龄、种族、信仰等情况,都有参政议政的权利,但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选举,排除B项;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它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一种组织形式,不属于专制独裁范畴,排除C项。2(2019·海南高考·16)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3条宪法修正案,禁止各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合众国的所有合法居住者都是美国公民,各州不得剥夺公民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这些修正案()A取消了各州的立法权力 B赋予了国会修改联邦宪法的权力C破坏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D反映出1787年宪法存在缺陷【答案】D【解析】据材料“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3条宪法修正案”说明1787宪法存在局限性,故选D项;据材料“禁止各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说明不是禁止立法,排除A项;国会掌握立法权,1787宪法赋予立法权,而不是修正案,排除 B项;国会掌握立法权是三权分立的体现,不是破坏三权分立原则,排除C项。3(2018·海南高考·18)1874年美国选举之后,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总统格兰特的许多内阁成员因此被迫辞职。由此可知,当时美国()A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B两党秉持不同阶级立场C议会开始成为权力的中心D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答案】D【解析】据材料“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可得出内阁成员是因为腐败而被迫辞职,与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无关,故A项错误;两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秉持相同的阶级立场,故B项错误;当时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议会并非权力的中心,故C项错误;据材料“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可得出当时美国民主党利用控制的众议院制衡共和党,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故D项正确。4(2017·海南高考·16)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天赋人权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权力制衡【答案】C【解析】材料中这一事件没有反映出人民的权力的来源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没有体现出天赋人权,故A项错误;材料中这一事件保留了世袭的君主,而民主共和下国家元首是选举产生的,故B项错误;材料“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表明世袭的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体现君主立宪的政治理念,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出约会、法律对王权的单向限制,不符合双向的权力制衡,故D项错误。5(2017.4·浙江高考·27)【加试题】1866年,清朝官员斌椿奉命考察欧洲,所著乘槎笔记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亲历欧洲的记述。下列项中,不可能在其笔记中出现的是()A在伦敦,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高峻宏敞”。B到曼彻斯特,观纺织工厂“皆用火轮法,总轮有四百匹马力。”C在巴黎,见“电机寄信法,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D到柏林,访帝国议会,见“会议厅甚大旁有皇座,备德皇降临之用焉。” 【答案】D【解析】1866年,英国已经有了议会,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66年,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有了纺织工厂,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66年,无线电报已经产生,在法国可以看到,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71年德意志帝国才成立,设立帝国议会,因此1866年不可能存在帝国议会,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6.(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4)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答案】C【解析】材料涉及的是联邦政府内部总统和内阁成员之间的矛盾斗争,与加强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1787年宪法,总统和内阁有明确的权限划分且总统有权任免内阁成员,故B项错误;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总统作为政府首脑有权任免内阁成员,因此材料中的事件只是总统行使职权的表现,故C项正确;材料中美国总统亚当斯和内阁成员都属于联邦党人,两者政见不同是属于联邦党派内部的斗争,故D项错误。7(2017.4·浙江高考·27)【加试题】1866年,清朝官员斌椿奉命考察欧洲,所著乘槎笔记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亲历欧洲的记述。下列项中,不可能在其笔记中出现的是()A在伦敦,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高峻宏敞”。B到曼彻斯特,观纺织工厂“皆用火轮法,总轮有四百匹马力。”C在巴黎,见“电机寄信法,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D到柏林,访帝国议会,见“会议厅甚大旁有皇座,备德皇降临之用焉。” 【答案】D【解析】1866年,英国已经有了议会,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66年,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有了纺织工厂,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66年,无线电报已经产生,在法国可以看到,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71年德意志帝国才成立,设立帝国议会,因此1866年不可能存在帝国议会,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8(2017·海南高考·17)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C政府官员纪律松弛 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答案】D【解析】材料中德国老鞋匠借助皇帝的权威欺骗,这一个别事件不能反映社会全貌,不能体现出德国社会秩序的混乱,故A项错误;1906年德国已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虽然具有专制色彩,但是并不同于专制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述老鞋匠假扮军官骗取钱财的事,没有涉及政府官员对这一事件的处理态度,不能反映出政府官员纪律松弛,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出皇帝和军队在德国社会的至高无上地位,反映出德国社会军国主义的盛行和弥漫,故D项正确。9(2016·浙江高考·21)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各国效仿的理由是英国的国王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的政治传统,推动英国从落后农业国家变成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故A项正确;材料中主要提及英国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没有提到殖民主义和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的相关内容,故B项错误;“光荣革命”由于革命没有流血而被各国所推崇,其为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基础,只能说宣告了英国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但不能说宣告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故C项错误;材料讲的是英国的传统的政治制度推动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没有涉及到英国启蒙思想及其影响的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10(2016·上海高考·11)有史学家写道:在危机中,新教和其他力量站在法律和议会一边,而君主则把政治命运押在罗马天主教身上,最后制定法律的议会战胜了国王。他描述的是()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C法国大革命 D德意志王朝战争【答案】A【解析】英国“光荣革命”后,议会通过颁布权利法案等法律文件,确立了议会主权,王在法下的原则,“议会战胜了国王”,故A项正确;美国独立战争是通过武装斗争摆脱英国国王统治的,没有战胜国王,故B项错误;法国大革命是通过暴力革命推翻国王路易十六统治的,故C项错误;德意志王朝战争后,确立君主立宪制,但议会权力在国王之下,没有战胜国王,故D项错误。11(2016·海南高考·1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这些规定体现了()A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 B各州根据人口分享联邦权力C联邦制与共和制的原则 D众议院主导联邦的立法权力【答案】C【解析】参议院代表由各州两名代表组成,在国内中代表各州的利益,不是少数人利益,故A项错误;众议院代表根据各州人口分配名额,与参议院相互制约,并不是分享联邦权力,故B项错误;参议院的代表由每州各派两名代表组成,充分尊重了各州的权利,使每个州在政府有充分的话语权体现了联邦制原则,而国家权利机关由民主选举产生,体现了共和制原则,故C项正确;美国参众两院主导立法权并相互制约,不只是众议院主导,故D项错误。12(2016·北京高考·22)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国务卿杰斐逊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内政外交等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他们的追随者之间随之发生冲突。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这是美国一个重要制度的起源。这一制度是()A邦联制 B两党制C议会制 D共和制【答案】B【解析】邦联制是独立之初的美国国家结构形式,出现在第一届联邦政府之前,故A项错误;虽然都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但是分属于不同的利益集团,为了实现彼此利益的平衡与牵制,他们组成不同的政党去争夺、共享美国的国家利益,后来形成了两党制,故B项正确;议会制起源于英国,美国在独立前受其宗主国影响,已经运行议会制了,故C项错误;共和制突出的是一个国家的宏观整体,国家权力掌握在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这与材料强调统治阶级内部分歧的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13(2016·上海高考·15)“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此言论应出自()A俾斯麦 B林肯 C亚历山大二世 D明治天皇【答案】B【解析】“分裂之家”“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反映出该国在制度上对立分裂。俾斯麦领导德意志的统一,与“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无关,故A项错误;当时美国南北在奴隶制存废问题上严重对立,有可能导致国家分裂,林肯领导内战胜利,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结束了“一半奴役”,故B项正确;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不存在国家的分裂,故C项错误;明治天皇时期不存在国家的分裂,故D项错误。14(2016·海南高考·12)德国19世纪中期仍处于分裂状态,促成德国实现统一的人物是()A马丁·路德 B俾斯麦 C加尔文 D歌德【答案】B【解析】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人物,促成的天主教的分裂,与德国统一不符,故A项错误;德国统一的关键人物是“铁血宰相”俾斯麦,故B项正确;加尔文是宗教改革的重要人物,主要活动在瑞士、法国,与德国无关,故C项错误;歌德是现实主义文学家,一生致力于文学艺术创作,与德国统一要求不符,故D项错误。15(2016·上海高考·32)根据右侧德意志帝国宪法摘录,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德意志帝国特点的是()A德意志帝国是一个松散的联盟 B德意志帝国是君主立宪的联邦国家C德意志帝国实现了普选制 D普鲁士邦在帝国中占据主导地位【答案】B项3分,C、D项1分,A项0分【解析】“帝国法律高于各邦法律”,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实行联邦制,不是“松散的联盟”,故A项错误;德意志有选举产生的议会行使立法权,保留世袭的君主,实现君主立宪制,因此德意志帝国是君主立宪的联邦国家,最能反映其特点,故B项是最佳选项;德意志帝国实现了普选制,但还存在秘密选举,不够全面,故C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反映出普鲁士邦在帝国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没有反映出议会的产生方式及地位,故D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一、选择题1.1649年,当英国人民看到查理一世身首异处时,数以万计的观众齐声发出痛苦的呻吟;1660年,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受到民众夹道欢迎;1689年,威廉和玛丽在英国登陆时也是如此。这反映了英国()A.历史上并没有民主的形式和传统B.社会一直有制约王权的巨大力量C.广大民众有尊重传统的社会心理D.王权与议会的矛盾斗争非常激烈【答案】C【解析】据“当查理一世在断头台上身首分离时,数以千计的观众发出痛苦的呻吟”说明英国国王在民众心中地位高,“1660年,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受到民众夹道欢迎;1689年,威廉和玛丽在英国登陆时也是如此”,因此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方面继承了悠久的传统即保留国王,照顾了人民的心理承受力,故C项正确;早在13世纪英国就出现议会,并有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的传统,故A项错误;17世纪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实行独裁统治,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王权与议会的矛盾斗争非常激烈,故D项错误。2.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写到:“尽管1832年改革是相当保守的,但这次改革毕竟是向着贵族寡头借以垄断国家政治大权堡垒旧的议会选举制度打响了第一炮。”这是因为改革()A.改变了贵族把持英国政治的局面B.防止了英国走向垄断帝国C.使议会重回国家政治的权力中心D.使议会席位分配趋于合理【答案】D【解析】据材料“改革是相当保守的,但这次改革毕竟是向着贵族寡头借以垄断国家政治大权堡垒旧的议会选举制度打响了第一炮”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制定新的议会选举规则,使议会席位分配趋于合理,故D项正确;没有改变贵族把持英国政治的局面,故A项错误;垄断帝国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可知1832年还未出现垄断帝国,故B项错误;1689年光荣革命后,议会已成为国家政治的权力中心,直至19世纪70年代以后,议会的权力和地位开始缩小,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故C项错误。3.有历史学家认为:“英国光荣革命后逐步建立起来的议会内阁制,以及由两个政党竞争执政的两党制,成为以后出现的民主国家普遍效法的基本政治制度。可是从真正的民主意义来考察,当时的英国还不能称为民主国家。”这么说的依据是当时英国()A.人民的选举权受到严格限制B.国王依然有强大的政治权力C.内阁向议会负责,缺乏实权D.两党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答案】A【解析】当时英国的议会及内阁主要是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而人民的权力受到财产、地区等限制,因此材料中“当时的英国还不能称为民主国家”的说法主要是指人民并未真正行使权力,故A项正确;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故B项错误;1721年确立责任内阁制,内阁掌握行政权,故C项错误;两党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与材料所述无关,故D项错误。4.“1785年,为了统一货币,美国国会采用了美元,但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大西洋各州定为7先令6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士等。”这实质上说明()A.国家核心权力体制未形成B.美国尚未完成国家的统一C.美元对英镑有重大依赖性D.美国深受民主共和思想影响【答案】A【解析】按照材料意思,当时的美国形式上规定了统一的货币,但是地方各州各行其是,这意味着中央政权松散无力,故A项正确;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建立了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美国地方各州的货币价值不同,不是强调美元对英镑的依附,故C项错误;1787年宪法颁布以后才确立起民主共和制,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5.有观点认为:英国革命突出了自由而忽略了平等,法国革命突出了平等却忽略了自由,而美国的经验,则显示了把这两个价值中和、结合起来的重要性。这主要体现在()A.实行代议制民主B.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的并重C.主权在民的原则D.两党“和平竞争、轮流坐庄”【答案】B【解析】据材料“英国革命美国的经验,则显示了把这两个价值中和、结合起来的重要性”能够得出观点美国政治兼具自由与平等,美国民主共和制是代议制的一种形式,不能体现自由与平等的原则,故A项错误;原则民主体现了民主政治下人们享有权力的自由,而程序民主则在民主执行过程中公平的特点,故C项正确;主权在民体现的是人们的权力,能得出自由的特点,不能体现平等的特点,故C项错误;两党“和平竞争、轮流坐庄”体现了美国政党政治,故D项错误。6.在1787年宪法制定中,一次华盛顿与杰斐逊共进早餐,杰斐逊问,为什么要设参议院?华盛顿反问道,你为什么把咖啡倒进浅碟里?杰斐逊说是为了使咖啡凉下来。华盛顿说,既然如此,我们也可以把法案放入参议院的浅碟里降降温嘛。这则小故事表明美国设立参议院是为了()A.限制民主 B.防止谬误C.强化中央集权 D.保障国会权力【答案】B【解析】“我们也可以把法案放入参议院的浅碟里降降温嘛”其寓意是参议院可以对法案进行进一步的审核,从而避免失误,故B项正确。71876年12月法国新任命的内阁总理茹尔·西蒙在两院亮相,当他站在众议院的讲坛上时,他先是大声标榜:“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继而又小声补充道:“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当他站在参议院的讲坛上,他先是低声说道:“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然后又立即拉直嗓门表白:“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西蒙的这种做法折射出当时法国()A总理与皇帝共同执掌行政权力B保守派与共和派斗争十分激烈C共和派在两院占据压倒性优势 D议会两院的政治立场趋向相同【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此情景出现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后,在1875年法国以一票求得共和,说明除共和派以外的立宪派的势力也很强大,在1876年新任内阁总理在两院亮相场景中可以体现,在众议院他大声宣布是共和派,是为了在共和派占多数的众议院赢得支持,而在参议院大声宣布是保守派,是为了在保守派占多数的参议院赢得支持,这也说明了两派都很有势力,总理要讨好他们,两派斗争激烈,故B项正确。8.1885年镇南关大败的消息传到法国国内后,法国总理茹费理在众议院要求通过一项200亿法郎的追加军费预算,以加强对中国和越南的侵略,遭到反对党群起抨击。最终,预算案在众议院以149票对306票告败,茹费理当即率内阁各部部长集体前往总统府递交辞呈。茹费理内阁的集体辞职()A符合责任内阁制的一般运行机制 B与法国1875年宪法的规定相悖C说明法国奉行的是总统制共和制D旨在抗议众议院反对通过预算案【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茹费理内阁向总统府递交辞呈,符合责任内阁制的一般运行机制,故A项正确;宪法的规定有总统负责内阁组成,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法国奉行的是总统制共和制,故C项错误;茹费理内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