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电缆工程分册)2022版.docx
-
资源ID:57465175
资源大小:10.86MB
全文页数:1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电缆工程分册)2022版.docx
目录前言第 1 篇土建篇第 1 章开挖直埋电缆工程2第 2 章开挖排管工程4第 3 章非开挖电缆工程11第一节非开挖拉管施工工艺11第二节非开挖顶管工程施工13第 4 章电缆沟工程19第 5 章电缆隧道/综合管廊电力舱工程25第一节电缆隧道土钉墙支护工程施工工艺25第二节明挖电缆隧道本体工程施工工艺29第三节浅埋暗挖电缆隧道工程施工工艺40第四节土压平衡式盾构电缆隧道工程施工工艺55第五节泥水平衡式盾构电缆隧道工程施工工艺64第六节电缆隧道通风、排水、照明工程施工工艺75第七节电缆隧道消防设施工程施工工艺82第八节电缆隧道电缆支架工程施工工艺84第 2 篇电气篇第 6 章高压电缆敷设施工87第一节高压电缆直埋敷设施工87第二节高压电缆穿管敷设施工89第三节高压电缆隧道敷设施工91第四节电缆登杆(塔)/引上敷设95第五节水底电缆敷设施工97第 7 章高压电缆附件安装101第一节交联电缆预制式中间接头安装(35kV 及以下)101第二节交联电缆预制式终端安装(35kV 及以下)104第三节交联电缆预制式中间接头安装(110kV 及以上)107第四节交联电缆预制式终端安装(110kV 及以上)111第 8 章高压电缆防火、防水封堵116第一节高压电缆防火封堵116第二节高压电缆防水封堵1171土建篇 第 1 篇开挖直埋电缆工程图 1 - 0 - 4 直埋电缆沟槽施工工艺图3本章适用于直埋电缆沟槽施工。1. 工艺流程1.1 工艺流程图直埋电缆沟槽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 1 - 0 - 1。1.2 关键工序控制1.2.1 地下管线保护(1) 通过调查及走访地下管线权属单位,查阅档案馆资料并结合现场管线警示桩或走向牌等方式,了解电缆路径所经地区的地下管线或障碍物的情况。(2) 作业前联系地下管线权属单位现场核实管线情况。(3) 针对地下管线情况制订地下管线保护专项方案,并向施工人员交底。(4) 应用技术手段对电缆路径开挖区域进行实地探测,与掌握的资料一致时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若不一致,应立即通知设计进行现场勘查, 确保设计与实际一致。1.2.2 人工开挖探沟(1) 作业前应人工开挖探沟,核实地下管线情况。(2) 对于地下管线密集区域,应增加探沟数量。图 1 - 0 - 1 直埋电缆沟槽施工工艺流程图(3) 探沟深度原则上应大于电缆敷设深度的 1.3 倍,以确保敷设的电缆与其他管线满足最小净距要求。1.2.3 沟槽开挖(1) 沟槽开挖宜采用人工开挖配合小型机械的方法。机械挖土应严格控制标高,防止超挖或扰动地基,槽底设计标高以上 200300mm 应用人工修整。(2) 开挖路面时,应将路面铺设材料和泥土分别堆置。(3) 沟槽两侧宜用硬质围栏围护,设安全警示标识,夜间设照明、警示灯,并安排专人看护。(4) 雨期施工时,应尽量缩短开槽长度,逐段、逐层分期完成,并采用措施防止雨水流入沟槽。(5) 冬期施工时,沟槽挖至基底时要及时覆盖毛毡等保温材料,以防基底受冻。(6) 在山坡地带直埋电缆,直埋电缆沟槽应挖成蛇形曲线,曲线振幅为 1.5m,以减缓电缆的敷设坡度,使其最高点受拉力较小,且不易被洪水冲断。(7) 沟槽在土质松软处开挖,开挖深度达到 1.2m 以上时,应采取打桩、放坡等支护措施防止土层塌方。1.2.4 直埋电缆沟槽回填(1) 电缆敷设后覆土前,应进行电缆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2) 电缆周围应选择较好的土或黄沙填实,电缆上面应有不小于 100mm 的沙土层再覆盖盖板。盖板上方 300mm 处铺设防止外力损坏的警示带,然后再分层夯实至路面修复高度。2. 工艺标准2.1 按电缆路径开挖沟槽的要求(1) 自地面至电缆上面外皮的距离,10kV 不小于 0.7m,35kV 不小于 1m;穿越道路和农地时不小于 1m。(2) 穿越城市交通道路和铁路路轨时,应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并采取保护措施。(3) 在寒冷地区施工,开挖深度还应满足电缆敷设于冻土层之下,或采取穿管、沟底砌槽填沙等特殊措施。(4) 在电缆线路路径上有可能使电缆受到机械性损伤、化学腐蚀、杂散电流腐蚀、白蚁、虫鼠等危害的地段,应采取相应的外护套或适当的保护措施。(5) 开挖路面时,应将路面铺设材料和泥土分别堆置,堆土应距坑边 1m 以外,高度不得超过 1.5m。2.2 直埋电缆沟槽回填的要求(1) 盖板上铺设防止外力损坏的警示标识后,在电缆周围按施工图要求进行回填。(2) 回填土应分层夯实。(3) 城镇电缆直埋敷设时,沿电缆路径的直线间隔 50m;城郊或空旷地带,沿电缆路径的直线间隔100m;转弯处或接头部位,应竖立明显的方位标识或标桩。3. 工艺示范探沟开挖及沟槽开挖见图 1 - 0 - 2 和图 1 - 0 - 3。图 1 - 0 - 2 探沟开挖图 1 - 0 - 3 沟槽开挖4. 设计图例直埋电缆沟槽施工工艺图见图 1 - 0 - 4。开挖排管工程本章适用于开挖排管工程施工。1. 工艺流程1.1 工艺流程图开挖排管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 2 - 0 - 1。图 2 - 0 - 1 开挖排管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1.2 关键工序控制1.2.1 排管、工作井放坡及支护(1) 基坑周围如有其他设施或障碍物,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2) 基坑支护应满足:基坑开挖深度小于 3m 的沟槽可采用横列板支护,开挖深度大于 3m 且不大于 5m 的沟槽宜采用钢板桩支护,支护方案按照设计图执行。钢板桩的施工方法及布桩型式应满足相关规程、规范及技术标准。(3) 若有地下水或流沙等不利地质条件,应按照设计图要求,采取降排水或换填等措施。(4) 沟槽边沿 1.0m 范围内严禁堆放土、设备或材料等,堆载高度不应大于 1.5m。(5) 特殊地段基坑支护时,应加强基坑监测,根据监测数据采取有效可靠的加固处理措施。1.2.2 基坑开挖(1) 施工准备。复核排管中心线走向、折向控制点位置的控制线。调查临近建筑、地下工程、周边道路及有关管线等情况,并与邻近管线产权单位复核,开挖探坑以确定地下管线情况。(2) 在场地条件、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既可放坡开挖,也可根据排管埋深及地质条件作相应调整。(3) 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修槽的方法。机械挖土应严格控制标高,防止超挖或扰动地基,分层分段开挖,设有支撑的基坑须按施工设计要求及时加撑。(4) 超深开挖部分应采取换填级配、砂砾石或铺石灌浆等适当的处理措施,保证地基承载力及稳定性。(5) 冬期施工时,基坑挖至基底时要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并用毛毡苫盖,以防基底受冻。(6) 沟槽边沿 1.0m 范围内严禁堆放土、设备或材料等,堆载高度不应大于 1.5m。(7) 做好基坑降水工作,以防止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8) 雨期施工时,应尽量缩短开槽长度,逐段、逐层分期完成,并采用措施防止雨水流入基坑。1.2.3 排管、工作井垫层垫层下的地基应稳定,表面平整,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0,厚度不小于 100mm,在垫层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无水施工。1.2.4 管材铺设(1) 保证连接的管材之间笔直连接,接口不得出现错台、弯折现象,接口处采用相应的防锈、防腐、可靠的管道密封措施。(2) 所有管材必须采用管枕铺设,管枕宜采用管材配套管枕,管枕间距不宜大于 2.0m。(3) 插接式管材之间的橡皮垫任何情况下不得取消,插入式管材连接处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密封处理。可熔接管材优先采用熔接方式进行对接。(4) 管道疏通器应具有长度和硬度的要求,长度根据管材内径多种规格,长度不小于 600mm,硬度不小于 35HBa(巴氏硬度)。1.2.5 排管、工作井支模及钢筋绑扎(1) 保护层厚度严格按照施工图执行。(2) 建议使用钢模或足够强度的木模,严禁使用土模,模板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防止胀模,保证模板拼缝严密。(3) 工作井浇筑伸缩缝或竖向施工缝前,应凿除结合部的松动混凝土或石子,清除钢筋表面锈蚀部分。(4) 工作井水平伸缩缝处宜采用 3mm×400mm 的钢板止水带,垂直伸缩缝处宜采用带钢边的橡胶止水带。1.2.6 混凝土浇筑及养护(1) 浇筑前应检查埋管端口是否封堵严实,必要时按照图纸要求增加密封措施,防止混凝土进入管道。(2) 检查模板、管枕、管材等有无移位,为防止漂管,严禁混凝土直接倾倒于管内,而应在下灰口处铺薄铁板,混凝土倾倒于铁板上,通过混凝土自身流动性流入管间空隙,或人工导入管间空隙。(3) 在采用插入式振捣时,应注意振捣器的有效振捣深度,振捣时必须仔细,防止管道移位。(4)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加强养护。171.2.7 回填(1) 对回填的土、黄沙或其他材料进行检查。回填料中不应含有建筑垃圾、树根、冻块、黏土或其他有腐蚀作用的物质。(2) 回填前,在排管本体上部铺设防止外力损坏的警示带后再按设计要求压实度回填至地面修复高度,同时要求两侧均匀回填,并根据回填深度考虑增加回填厚度,防止下沉。2. 工艺标准2.1 基坑开挖工艺标准(1) 排管的中心线及走向偏差不大于 20mm。(2) 排管基坑槽底开挖宽度为 D+(a+b+c)×2(D 为管道外径之和;a 为作业面宽度,常规作业面为 500mm;b 为有支撑要求时需相应增加的支撑厚度;c 为现场浇筑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管渠一侧模板的厚度)。槽底需设排水沟时,a 应适当增加;采用机械回填管道侧面时,a 需满足机械作业的宽度要求。2.2 排管及工作井工艺标准(1) 浇筑以后不能有孔洞、蜂窝麻面、露筋等质量缺陷。(2) 排管两端端口,需要采用设计图防水要求进行封堵,防止排管中的水流入工作井内。(3) 管材必须铺设顺直,分层铺设,管材的水平及竖向间距应满足管材铺设、混凝土振捣等相关要求。根据管材直径的不同,一般水平间距为 230280mm,竖向间距为 240280mm。(4) 管道孔位之间的允许偏差为:同排孔间距不大于 5mm,排距不大于 20mm。(5) 管材铺设完毕后,应采用管道疏通器对管道进行检查,根据管材材料、设计要求进行通棒试通试验。(6) 工作井内支架有效接地,满足设计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 10。2.3 回填土工艺标准(1) 应采用自然土、黄沙或其他满足要求的回填料,回填料中不应含有建筑垃圾,或其他对混凝土有破坏或腐蚀作用的物质。(2) 回填时应夯实,回填料的夯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2.4 井盖安装工艺标准(1) 井盖顶面标高与路面标高一致,保持平整且安装牢固、严密。(2) 井盖的强度应满足使用环境中可能出现的最大荷载要求,且应满足防水、防振、防跳、耐老化、耐磨、耐极端气温等使用要求。3. 工艺示范基坑开挖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及围护、排管回填前、排管垫层等成品分别见图 2 - 0 - 2图 2 - 0 - 14。图 2 - 0 - 2 基坑开挖测量放样图 2 - 0 - 3 基坑开挖及围护图 2 - 0 - 4 排管回填前图 2 - 0 - 5 排管垫层图 2 - 0 - 6 排管本体模板及底面钢筋绑扎图 2 - 0 - 7 排管模板及顶面钢筋绑扎图 2 - 0 - 8 混凝土浇筑图 2 - 0 - 9 混凝土养护图 2 - 0 - 10 排管工作井垫层图 2 - 0 - 11 工作井支模图 2 - 0 - 12 工作井钢筋绑扎图 2 - 0 - 13 工作井混凝土浇筑图 2 - 0 - 14 井盖安装4. 设计图例电缆排管横断面图、直线形工井平面图、R 形工井平面图、十字形工井平面图、工井接地图、电缆排管纵断面图见图 2 - 0 - 15图 2 - 0 - 20。图 2 - 0 - 15 电缆排管横断面图 -/图 2 - 0 - 16 直线形工井平面图图 2 - 0 - 17 R 形工井平面图图 2 - 0 - 18 十字形工井平面图图 2 - 0 - 19 工井接地图图 2 - 0 - 20 电缆排管纵断面图非开挖电缆工程第一节非开挖拉管施工工艺本节适用于拉管施工。1. 工艺流程1.1 工艺流程图非开挖拉管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 3 - 1 - 1。图 3 - 1 - 1 非开挖拉管施工工艺流程图1.2 关键工序控制1.2.1 钻导向孔(1) 复核管道拟穿越地段的土层结构和分布特征、工程地质性质、管线情况及地震设防烈度等。(2) 对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采取防治措施。(3) 入、出土点与拟穿越的第一个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如道路、沟渠等),宜为 3 根钻杆长度。(4) 为避免由于泥浆流量太大,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施工中要设置泥浆池并及时清理泥浆。(5) 探头装入探头盒后,标定、校准后再把导向钻头连接到钻杆上,转动钻杆测试探头发射信号是否正常,回转钻进 2m 后方可开始按照设计轨迹进行穿越。(6) 导向孔钻至交叉管线前应慢速钻进并复核导向孔轨迹,测算与交叉管线的距离,确认符合钻进轨迹提供的技术数据后,再恢复正常钻进。(7) 导向孔轨迹的弯曲半径应满足电缆弯曲半径及施工机械设备的钻进条件。(8) 电力管道之间,以及电力管道与各类地下管道、地下构筑物、道路、铁路、通信、树木等之间应保证运行规范要求的净空距离。(9) 导向孔钻进施工时,每 23m 应进行一次测量,宜采用测控软件进行钻孔轨迹控制,其出土点的误差应在 500mm 范围内。1.2.2 扩孔施工及管线回拖(1) 成孔机械在施工前应做好可靠的地基处理,防止机械倾斜而影响成孔质量。(2) 按施工措施确定的钻进轨迹面设置标识,对地下管线交叉的地方应在地面设置明显标识。(3) 根据设计要求开挖工作坑,如不需要工作坑时,应平整场地,用地锚固定钻机,保证在钻进过程中不发生移动。(4) 钻杆后面依次连接扩孔器、分动器、管线拉头,各部位应保证可靠连接。(5) 为防止管道之间的缠绕,每孔拖管最多 9 孔。每孔非开挖拉管应在全线连接后一次性铺管,管材应采取防绕措施。(6) 管线回拖时应由一人总体指挥,使回拖中各部位行动一致。钻机操作要时刻注意钻机仪表的拉力、扭矩并控制管线回拖速度,增大泥浆排量,降低泥浆压力,从而保护孔壁,保证孔内有充足的泥浆, 有利于管线回拖。(7) 管材铺设完毕后,应做好管材的疏通及封口工作,回拖施工完成后,进行注浆填充地下孔洞空隙,注浆时将注浆管孔一端封堵,注浆时间在拖管完成后 4h 内进行。(8) 回拖管材除电缆套管外,穿越道路段每组增加 3 根f 50mm 注浆花管(PVC 管,沿纵向间隔500mm 开f10mm 的孔)。拉管结束后,为防止地面塌陷、下沉需进行土层注浆加固,利用注浆泵从注浆花管内注入水泥砂浆及粉煤灰充填地下孔洞空隙,在完成的拉管施工段采用 240mm 厚砌砖封堵,施工时的水泥,采用早强水泥,并在较高一端的上方留置排气孔。(9) 当注浆液体到达排气孔后,封闭排气孔,继续注浆,注浆水灰比为 1:0.5,粉煤灰量现场确定, 注浆压力控制在 0.150.25MPa,注浆时先注低一侧,然后注高一侧。(10) 管材在施工前应注意保护,避免阳光暴晒,管材焊接应满足要求。(11) 拉管接进工作井时应确保角度满足 2.5°,且孔位排序一致无缠绕。2. 工艺标准(1) 查明管道拟穿越地段的土层结构和分布特征、工程地质性质及地震设防烈度等,提供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2) 查明管道拟穿越地段的建筑基础、地下障碍物及各类管线的平面位置和走向、类型名称、埋设深度、材料和尺寸等,其中,包括已建和市政规划要求。组织相关产权单位现场核实确认,确保拉管深度范围内不得有任何管线。(3) 地面始钻式,入、出土角一般为 6°20°;坑内始钻式,入、出土角一般为 0°,为保证预扩孔及回拖工作的顺利进行,钻导向孔时要求每根钻杆的角度改变量最大不应超过 2°,连续 4 根钻杆的累计角度改变量应控制在 8°以内,钻杆每节 3m。(4) 入土段和出土段钻孔应是直线的,不应有垂直弯曲和水平弯曲,这两段直线钻孔的长度不宜小于 10m。(5) 穿越地下土层的最小覆盖深度应大于钻孔的最终回扩直径的 6 倍。(6) 回拖扩孔的孔径一般是拟铺管道直径的 1.21.5 倍。(7) 拉管两端各留 10m 左右接进工作井。3. 工艺示范施工现场探物、管道连接、非开挖拉管见图 3 - 1 - 2图 3 - 1 - 4。图 3 - 1 - 2 施工现场探物图 3 - 1 - 3 管道连接图 3 - 1 - 4 非开挖拉管4. 设计图例拉管示意图见图 3 - 1 - 5。图 3 - 1 - 5 拉管示意图第二节非开挖顶管工程施工本节适用于顶管工程施工。1 工艺流程1.1 工艺流程图顶管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 3 - 2 - 1。图 3 - 2 - 1 顶管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1.2 关键工序控制1.2.1 地下管线排查进场前,应对照图纸全面排查顶进段的地下管线,组织相关产权单位现场核实确认,确保顶进深度范围内不得有任何管线阻碍。1.2.2 破除支护洞口及设备安装工作坑内设备布置图见图 3 - 2 - 2。图 3-2-2 工作坑内设备布置图(1) 导轨及后背墙布置应牢固,导轨应与后背墙垂直,见表 3 - 2 - 1 和表 3 - 2 - 2。表 3 - 2 - 1导轨安装检查内容及要求检验内容检验方法允许偏差(mm)轴线位置利用全站仪检验3顶面高程利用水准仪检验0+3两轨内距利用钢尺进行检验±2表 3 - 2 - 2工作坑及装配式后座墙的施工允许偏差项目检验方法允许偏差工作坑每侧宽度钢尺测量10mm长度装配式后座墙垂直度吊锤及水平尺0.1%H水平扭转度全站仪测量0.1%L注 H 为装配式后座墙的高度,m。L 为装配式后座墙的长度,m。(2) 进洞洞口破除时,不得损伤工作坑止水帷幕。(3) 穿墙止水装置安装前应将洞口的杂物全部剔除,止水装置上的特制防水胶圈应与管材的外径结合,以阻止地下水或泥砂流倒进井内。(4) 管材应对照设计要求进行 100% 进场检查。1.2.3 顶管机进洞(1) 通过降水井观测水位,检查洞口周边的降水效果是否达到要求,顶管机进出洞前,始发井和接收井的最高水位应控制在井底 2m 以下。洞口止水装置与机头外壳的环形间隙应保持均匀、密封良好、无泥浆流入。(2) 止水装置封门拆除后应立即将顶管机切入土层,避免前方土体松动和坍塌。(3) 顶管机进洞时,机头与洞口中心点应保持同心,偏差不得超过 20mm,避免水圈失去止水作用。1.2.4 管材顶进施工(1) 顶进作业开始后,中途不能长时间停顿,原则上不得超过 30min。顶进开始时,应缓慢进行, 根据土质条件宜在 1020mm/min,待各接触部位密合后,再按正常顶进速度顶进。(2) 为预防机头上浮或下沉,应加强机头与机头后节管之间的联结,在管材与机头间加装紧固件, 保证顶管机水平顶进。(3) 根据管径及承插口特点,环形顶铁应与管材配套使用,放置在千斤顶及管材之间,使管材均匀受力,保护管材接口不受顶力破坏。(4) 抽出的泥浆应经沉淀后将沉淀物用抽泥车抽走,泥水经循环管路继续送至机头前方。由于部分泥浆会流失到土体中,应在顶进过程中应按需补充泥浆。顶管机顶进示意图见图 3 - 2 - 3。图 3 - 2 - 3 顶管机顶进示意图(5) 吊放管材至导轨上时,管外壁与导轨之间不得有空隙。管材吊放要注意插口朝向顶进方向。管材稳定好后,安装胶圈。胶圈应均匀压缩,不得扭曲、翻转,缝隙用沥青麻线抹平。顶进结束后,管节接口处用水泥砂浆将缝隙抹平。(6) 安装后的顶铁轴线应与管道轴线平行、对称,顶铁与导轨和顶铁之间的接触面不得有泥土、油污。顶铁宜采用铸钢整体浇铸或采用型钢焊接成型,当采用焊接成型时,焊缝不得高出表面,且不得脱焊。(7) 混凝土管承受的最大顶力不得超过管道设计顶力的 80%。(8) 测量采用激光经纬仪和水准仪配合进行,随时观测管头是否偏离中心线。正常顶进时每顶进 1m时测 1 次。严禁机头大幅度纠偏造成顶进困难、管材碎裂。测量仪器选用标准可参考表 3 - 2 - 3。表 3 - 2 - 3测 量仪器选 用标 准测量项目顶管长度(m)采用仪器方向测量300经纬仪3001000激光经纬仪1000设置测站采用经纬仪导线法水准测量200水准仪200水位连通器(9) 顶进过程中允许滚动偏差小于等于 1°,当超过 1°时顶管机遥控操作者应通过切换刀盘旋转方向,进行反转纠偏。纠偏角度应保持在 1020。(10) 在穿越河道时,应放慢顶速,并严格控制注浆压力,防止贯通河床。(11) 泥浆的压浆量原则上为管节外理论空隙体积的 23 倍,注浆压力值依据采用浆液的黏度和管路长度确定,压浆站的压力应控制在 3050kPa。(12) 顶进过程中突遇顶力增大应降低机头转速,控制顶进速度,必要时可短时间暂停顶进,但不得超过 30min。(13) 顶进至顶管机出洞前的 3 倍管径时,应减慢顶进速度,以减少管道正面阻力对接收井外壁的挤压,导致破坏止水帷幕和降低支护强度。管道出洞后应及时封闭接收孔,防止水土流失,造成塌陷。(14) 出洞后接收顶管机时,为防止其在达到接收坑时产生“叩头”现象,可在接收坑内下部填上一些硬黏土,或者用低标号混凝土在洞内下部浇筑一块托板,把顶管机托起。(15) 顶管施工完成后,为减少地面沉降,应采用二次注浆对泥浆层进行置换固化,填充管外侧超挖、塌落等原因造成的空隙。利用现有压注触变泥浆的系统及管路进行置换固化时,顶管二次注浆水泥砂浆宜采用 1:1 配比(质量比)。(16) 顶管设备全部拆除后,应立即使用硬质材料将洞口封闭,特别是在雨季,应避免雨水从工作坑倒灌入管内。(17) 后续工序施工中应注意成品保护,不得损坏顶管出入洞口的防水装置。2. 工艺标准(1) 导轨表面应平直光滑无毛刺,轨道高出坑底 2030cm,固定在工作井底板上的导轨在管道顶进时不可产生位移,其整体刚度和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2) 装配式后背墙的底端应在工作坑底以下,不宜小于 50cm。必须满足设计强度和刚度,材质要均匀。(3) 将千斤顶构架与底板钢筋用地脚螺栓焊牢,空隙采用混凝土浇捣填实,千斤顶构架定位安装尺寸误差应控制在 2mm 以内。(4) 止水墙洞口尺寸按图纸要求施工,厚度应大于 20cm,预留孔洞比顶管机直径大 5cm,保证后续顶进时顺畅通过。(5) 千斤顶安装时固定在支架上,并与管道中心的垂线对称,其合力的作用点在管道中的中心以下D/10D/8 的垂线上(D 为管道直径)。千斤顶最大顶力不宜大于 4500kN。(6) 顶进管道偏移量不得超出允许范围,允许偏差见表 3 - 2 - 4。表 3 - 2 - 4顶进管道偏移量允许范围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频率轴线位置高程+40、 - 50每管节 1 点平面±50每管节 1 点相邻管间错口水平±2每管节 1 点竖直±2每管节 1 点(7) 顶进过程中地面沉降不得超出控制范围,控制范围见表 3 - 2 - 5。表 3 - 2 - 5地 面沉降控 制范 围项 目允许变化范围(mm)地面隆起的最大极限+10地面沉降的最大极限- 303. 工艺示范顶管机就位、顶管机入洞、管材连接、管材顶进见图 3 - 2 - 4图 3 - 2 - 7。图 3 - 2 - 4 顶管机就位图 3 - 2 - 5 顶管机入洞图 3 - 2 - 6 管材连接图 3 - 2 - 7 管材顶进4. 设计图例接缝处做法见图 3 - 2 - 8,顶管横断面配筋图见图 3 - 2 - 9,止水圈安装见图 3 - 2 - 10。图 3 - 2 - 8 接缝处做法道. . .a, . . . . .,· ;管3 l 、-土厂 令图 3 - 2 - 9 顶管横断面配筋图止水1矗·'.'.矗 噜 七4 图 3 - 2 - 10 止水圈安装混18电缆沟工程本章适用于电缆沟工程施工。1. 工艺流程371.1 工艺流程图电缆沟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 4 - 0 - 1。1.2 关键工序控制1.2.1 基坑开挖(1) 复核电缆沟中心线和电缆路径转折点位置的控制线。调查临近建筑、地下工程、周边道路及有关管线等情况,并要与邻近管线产权单位复核后开挖探坑,以确定地下管线情况。(2) 在场地条件、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既可放坡开挖,也可根据电缆沟埋深及地质条件作相应调整。(3) 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修槽的方法。机械挖土应严格控制标高,防止超挖或扰动地基。分层分段开挖,设有支撑的基坑须按施工设计要求及时加撑,槽底设计标高以上 200300mm 应用人工修整。(4) 超深开挖部分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要求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保证地基承载力及稳定性。图 4 - 0 - 1 电缆沟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5) 沟槽边沿 1.0m 范围内严禁堆放土、设备或材料等,1.0m 以外的堆载高度不应大于 1.5m。(6) 做好基坑降水工作,以防止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7) 雨期施工时,应尽量缩短开槽长度,逐段、逐层分期完成,并采用措施防止雨水流入基坑。(8) 冬期施工时,基坑挖至基底时要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并用毛毡苫盖,以防基底受冻。1.2.2 放坡及支护(1) 基坑周围如有其他设施或障碍物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2) 基坑支护应满足以下要求,基坑开挖深度小于 3m 的沟槽可采用横列板支护,开挖深度大于 3m 且不大于 5m 的沟槽宜采用钢板桩支护,支护方案按照设计图执行。钢板桩的施工方法及布桩形式应满足相关规程、规范及技术标准。必要时,应进行深基坑的支护,确定支护桩的深度及横向支撑的大小及间距。(3) 若有地下水或流沙等不利地质条件,应按照设计图要求,根据施工实际确定采取降水处理或者换填素土。(4) 特殊地段基坑支护时,应加强基坑监测根据监测数据采取有效可靠的加固处理措施。1.2.3 垫层垫层下的地基应稳定,表面平整,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0,厚度不小于 100mm,在垫层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无水施工。1.2.4 支模及钢筋绑扎(1) 保护层厚度严格按照施工图执行。(2) 建议使用钢模或足够强度的木模,严禁使用土模,模板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防止胀模,保证模板拼缝严密。(3) 电缆沟浇筑伸缩缝或竖向施工缝前,应凿除结合部的松动混凝土或石子,清除钢筋表面锈蚀部分。(4) 电缆沟水平伸缩缝处宜采用 3mm×400mm 的钢板止水带,垂直伸缩缝处宜采用带钢边的橡胶止水带。1.2.5 混凝土浇筑及养护(1) 检查模板有无移位,严禁混凝土直接倾倒于电缆沟内,而应在下灰口处铺薄铁板,混凝土倾倒于铁板上,通过混凝土自身流动性流入电缆沟内,或人工导入电缆沟。(2) 在采用插入式振捣时,应注意振捣器的有效振捣深度。(3)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加强养护。(4) 电缆沟内必要时还应设置排水沟道或泄水槽。1.2.6 电缆沟盖板制作(1) 预埋的护口件宜采用热镀锌角钢。(2) 电缆沟盖板下应设置橡胶垫片。1.2.7 支架安装(1) 支架安装前应划线定位,保证排列整齐,横平竖直。(2) 构件之间的焊缝应满焊,并且焊缝高度应满足 t - 1 的要求,t 为构件厚度,单位 mm。(3) 相关构件在焊接和安装后,应进行相应的防腐处理。(4) 支架、吊架必须用接地扁钢环通。(5) 支架安装完毕后,尖角应采取钝化处理。1.2.8 回填(1) 对回填的土、黄沙或其他材料进行检查。回填料中不应含有建筑垃圾、树根、冻块、黏土或其他有腐蚀作用的物质。(2) 回填前,在排管本体上部铺设防止外力损坏的警示带后再按设计要求压实度回填至地面修复高度,同时要求两侧均匀回填,并根据回填深度考虑增加回填厚度,防止下沉。2. 工艺标准2.1 基坑开挖工艺标准(1) 电缆沟的中心线及走向偏差15mm。(2) 电缆沟基坑槽底开挖宽度为 D+(a+b+c)×2(D 为电缆沟外延宽度;a 为作业面宽度,常规作业面为 500mm;b 为有支撑要求时需相应增加的支撑厚度;c 为现场浇筑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管渠侧模板的厚度)。槽底需设排水沟时,a 应适当增加;采用机械回填管道侧面时,a 需满足机械作业的宽度要求。2.2 电缆沟工艺标准(1) 浇筑以后不能有孔洞,蜂窝麻面,露筋等质量缺陷。(2) 电缆沟支架有效接地,满足设计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 10。2.3 电缆沟盖板工艺标准(1) 盖板为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其尺寸应严格配合电缆沟尺寸。(2) 表面应平整,四周宜设置预埋的护口件。(3) 一定数量的盖板上应设置供搬运、安装用的拉环。(4) 拉环宜能伸缩。(5) 电缆沟盖板间的缝隙应在 5mm 左右。2.4 支架工艺标准电缆支架层间允许最小距离应符合表 4 - 0 - 1 要求。表 4 - 0 - 1电缆支架层间允许最小距离电缆类型距离(mm)控制电缆20035kV 单芯电缆30035kV 三芯电缆,110kV 及以上每层多于 1 根350110kV 及以上,每层 1 根3002.5 回填(1) 应采用自然土、黄沙或其他满足要求的回填料,回填料中不应含有建筑垃圾或其他对混凝土有破坏或腐蚀作用的物质。(2) 回填时应夯实,回填料的夯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3. 工艺示范电缆沟基坑开挖、电缆沟素混凝土垫层、电缆沟墙体钢筋绑扎、滑槽运送混凝土、电缆沟混凝土浇捣、施工缝设置及防水处理、电缆沟盖板框架及配筋、电缆沟盖板成品、支架安装见图 4 - 0 - 2图 4 - 0 - 12。图 4 - 0 - 2 电缆沟基坑开挖图 4 - 0 - 3 电缆沟素混凝土垫层图 4 - 0 - 4 电缆沟墙体钢筋绑扎(一)图 4 - 0 - 5 电缆沟墙体钢筋绑扎(二)图 4 - 0 - 6 滑槽运送混凝土图 4 - 0 - 7 电缆沟混凝土浇捣图 4 - 0 - 8 施工缝设置及防水处理图 4 - 0 - 9 电缆沟盖板框架及配筋图 4 - 0 - 10 电缆沟盖板成品图 4 - 0 - 11 支架安装(一)图 4 - 0 - 12 支架安装(二)4. 设计图例电缆沟工程施工工艺见图 4 - 0 - 13图 4 - 0 - 15。图 4 - 0 - 13 电缆沟工程施工工艺(一)(a)直线现浇缆沟平面图;(b)1-1 现浇缆沟断面图;(c)现浇沟槽配筋图;(d)2-2 剖面图;(e)B1 配筋图图 4 - 0 - 14 电缆沟工程施工工艺(二)(a)直线现浇缆沟平面图;(b)A-A 剖面图;(c)沟槽配筋图;(d)B1 沟盖板配筋图;(e)1-1 剖面图图 4 - 0 - 15 电缆沟工程施工工艺(三)电缆隧道/综合管廊电力舱工程第一节电缆隧道土钉墙支护工程施工工艺本节适用于施工线路周围外协相对简单的新建、改建、扩建明挖电缆隧道土钉墙支护工程的施工。1. 工艺流程1.1 工艺流程图电缆隧道土钉墙支护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 5 - 1 - 1。1.2 关键工序控制1.2.1 施工准备(1) 认真做好实地踏勘工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控制好周边道路的车辆流量,清理场内障碍物,进行车辆的现场调配。(2) 施工前,根据建设方提供地下障碍物及地下管线图进行现场核查,并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向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文件交底,必要时可组织各管线管理单位参与交底会。(3) 应进行边坡稳定性计算确定坡度和土钉墙支护参数。深度一般不得超过 12m,地下水丰富或冬期施工不宜采取土钉墙支护方法。(4) 施工项目部进行有效组织管理,集结施工力量、组织劳动力进场,做好施工人员入场教育等工作。(5) 根据相关的设计图和施工预算,编制材料、机械设备需求量计划;签订材料供应合同;确定材料运输方案和计划;组织材料的进场和保管。1.2.2 土方开挖(1) 开挖深度根据施工及设计规范进行确定。(2) 机械挖土作业时,边壁严禁超挖或造成边壁土体松动。及时设置土钉或喷射混凝土,基坑在水平方向的开挖也应分段进行,一般每段长 1020m。图 5 - 1 - 1 电缆隧道土钉墙支护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