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怀化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2003—2021).docx
-
资源ID:57566794
资源大小:21.3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湖南怀化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2003—2021).docx
湖南怀化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2003(20032021 年)【甲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乙诗】 桂源铺 杨万里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注释)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21 .这两首诗都用到的修辞手法是。(甲诗)后两句用“放” “拦” 这两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富有情趣。(乙诗)前两句用 “” "”这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溪水奋力前行的画面。22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是哲理诗,通过某一现象揭示一定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发。8. (甲诗)前两句是描摹,后两句是议论,诗人借助一系列的景物描写,通过写山区行 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C.(甲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实写翻山越岭,虚写人生中的困难一个接着一个。D.(乙诗)蕴含的哲理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只有不畏艰难、奋勇向前,才能战胜困难, 取得胜利。【参考答案】21. 拟人 奔 喧22. B【分析】21 .根据“赚得”“不许”这些人性化词语,可知两首诗均采用了 “拟人”的修辞。乙 诗前两句说“万山阻拦溪水向前奔,溪水在山间不停穿梭喧闹”,故描绘溪水奋力前行的词 语的“奔” “喧”。22 .B项“前两句是描摹,后两句是议论”的论断错误,应该是:前两句是议论,后两 句是描摹。故选Bo(2021湖南怀化)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注金陵,古城名,即今江苏南京。簪缨: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古代贵 族的帽饰。缨,帽带。倩(qing):请人代自己做。扬州:今江苏扬州,当时为南宋抗 击金兵的前线。10、下列对本词的理解或常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词的韵脚字为:楼、秋、流、收、州,押的是“u”韵。B.这首词上片写景,写了夕阳、大地、长江等景物,视野宽广,气魄宏大。下片转为 抒情,流露出作者浓烈的爱国情怀。C.朱敦儒早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词风豪迈苍凉。因国破家亡导致后来的词风变得 柔美婉约了,如本词就是这种风格。D.本词下片通过一个“乱”字,概括了中原沦丧的残酷现实;一句“儿时收”,表现 出词人对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心。11、结合全词内容,请你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对“中原乱,簪缨散”的场景进行描 述。(3分)【参考答案】10、B11、金人侵占中原,中原大地一片大乱,河山破碎,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北宋统治 者苟且偷安,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2020湖南怀化)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睛。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11 .下面对这首司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是宋代词人陈与义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 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B.这首词的上片写词人在往昔岁月中沉湎于午桥宴饮,流连于洛城繁华,昼夜游乐,豪 情不再。C.下片中“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一句表现了词人对世事沧桑的感喟:经历 国破家亡的流离之苦,看破尔虞我诈的宦海沉浮D.“古今多少事,渔唱起更”一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将沉 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12.这首词的上下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分别是 和,全词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3分)【参考答案】【解析】D.此诗作者在最后表达的是消极和无奈,旷达和解脱没有。记叙和议论(抒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2019湖南怀化)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0.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B.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C. “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D. “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崇山峻岭。11.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参考答案】10 . B【解析】“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寒冷,生活很艰苦。11 .答案:上片侧重描写(1分);下片侧重抒情(1分)。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 难成(壮志难酬)的哀伤,有凄清悲凉之感,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 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之情。(“思念家乡”、“功业难成”、“凄凉悲苦”、“愤懑不平”,答对两 点给3分)(2018湖南怀化)望月有感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 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邦弟妹。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注释】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羁旅:指漂泊。寥落:冷落。干戈:本是 两种兵器,这里指战争。千里雁:离群孤雁。 九秋蓬:深秋时节随风飘转的蓬草。 n、“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4分)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参考答案】11、【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弟兄比作“雁”、“蓬”,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 和弟兄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解析丁吊影伤情好像离群孤雁,漂泊无踪如断根的秋蓬”。诗人以“雁”、“蓬”作比: 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 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 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 乱的零落之苦。【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2、【答案】此诗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达了兄弟姐妹间的思念之情。【解析】望月有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七律名篇之一。此诗描写了动乱时期田园荒 芜、骨肉分离的情景,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抒发了兄弟姐妹间的思念之情。全诗 句句扣紧主题,言辞清丽,不加雕饰,淡而有致,意蕴精深,情韵动人。【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017湖南怀化)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伙,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禅娟。15 .下列对本词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有一段词前小序,其作用是交待写作缘由。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首句陡然发问,这是诗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 所产生的遐思。C.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低”表示夜已深,而词人无眠,照应了小序说 “欢饮达旦”。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国? ”这一句旨在表达词人时圆月满腹怨恨之意。16 .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 “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 间的喜爱。B.下阕写词人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词人最终领悟到月圆人团圆 是一种自然常理。C.词人的问天、问月,归根结底是问人生。D,全篇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人生态 度。(2012湖南怀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 怀旧空吟闻笛赋, 沉舟侧畔千帆过, 今日听君歌一曲,刘禹锡二十三年弃置身。 到乡翻似烂柯人。 病树前头万木春。 暂凭杯酒长精神。14 .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 “弃置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15 .试从表现手法及诗人的思想感情两个角度,说一说你对颔联的理解。(2010湖南怀化)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17 .“数声风笛离亭晚”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离别场景? (2分)18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参考答案】19 .傍晚时分,在驿站离亭中,两位朋友在沉沉暮霭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远处传来 凄清哀怨的(折杨柳)笛曲。(意合即可,2分)20 .表达了我与友人南北异途的无限愁绪和深长思念以及别后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 (2分)(2009湖南怀化)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 分)答:22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答:【参考答案】19 .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无形的愁苦比作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具体 形象。(修辞手法1分,作用1分,共2分,意合即可)20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痛失家国的无限愁绪。(2分,意合即可)(2008湖南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