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法.docx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法一、紧扣提示,把握重点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在这短短的一课时中,教师 要快速有效地抓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使略读课文和精读 课文形成教学合力,更好地到达训练阅读的效果。如何抓? 从哪里抓?其实每篇略读课文前的导语已为我们提供了很 好的借鉴。如五年级下册打 的提示语是这样写的: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 浏览下面这个相声,想想说的是件什么事,故事里的那个人 说话有什么特点;再说说这个相声对自己有什么启发。如果 有兴趣,可以和同学试着说一说,或者再找几个相声听一听。这段提示语简洁明了,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 了本组课文的主题,又明确提出了对这篇课文的阅读要求。 我们可以把这段提示语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读相声想想说的是什么事,故事里的那个人说话 有什么特点。这是要求我们在教学初始就引导学生整体把握 课文内容,了解相声中介绍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点,让学生 感受幽默幽默的语言是能丰富我们的生活的。其二,说说这段相声对自己有什么启发。这点那么要求我 们在学完课文的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说话办事都得言简 意赅,提高办事效率。其三,如果有兴趣,可以和学生试着说一说,或者再找 几段相声听一听。学生终归是学生,尽管对课文有所理解, 但如何表达还是受到学生本身知识和阅历的限制,往往难以 实现预期的目标,于是我让孩子们直接观看班班通课件 里的相声表演,帮助他们区别相声与课文朗读,之后再让他 们演一演,虽然不可能有演员的水平,但至少对学生有所启 发。这样对提示语进行三次解读,既有助于教师找准重点, 又能及时有效地开展略读教学。二、注重预习,培养自主在略读课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放到学生的预习中。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预先学习: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略读课文 就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要 求,在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采用抓重点句段的方法,围 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分析,再通过课堂的讨论,以取长 补短。比方在教学学会看病这篇课文时,我就让学生充分 预习文章的第二局部内容(面对生病的孩子,母亲的行为、 神情、心理等),通过自主阅读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的 练习。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而且 能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明白“爱”的表达方式是不 同的。在这些互动交流之后再读重点句:“孩子,不要埋怨 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单独面对 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想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 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让学生再一次地自读自悟母 亲的肺腑之言。这样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创新学习就会水到渠成,自学能力也会增强,久而久之将大 大缩减课堂读文时间,对于略读课的教学来说是一种良策。三、教师引导,简化教学小学语文课堂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 者和引导者J教师在略读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 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巧妙组织课堂 教学,简化教学过程,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提 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大多略读课文内容浅显,适宜学生 合作学习,笔者认为在略读课中,有效而理想的课堂教学模 式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这样既能简化教 学,又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以访谈形式出 现,语言浅显易懂,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感悟。 可采取“反复自读,了解大意一一分角色读,把握基调一一 展开讨论,交流感受”的顺序自学,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与他人交流,不仅了解人物特点,逐步加强与他人的沟通, 还获得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又如六年级下册手指一文,可按“初读课文,了解 大意一一再读课文,感悟写法一一品读课文,迁移运用”的 步骤进行,重点可以放在“感悟写法”上,也可组织学生自 学。在组织学生自学时,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个体自学; 小组合作交流;组织全班质疑问答,各抒己见;提出疑难, 全班解决。这样自主学习不但能加深学生对全文的把握,感 悟文章篇章结构及写法,而且能使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可谓一举多得。四、略中显精,学习写法新课标指出: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可 见略读只是一种与精读和浏览并列的阅读方法。略读课文作 为课文的一种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时,只是一个例子,一个 提供教师教与学生学习略读的载体。略读课文并不排斥精读, 笔者认为略读课文中可以略中显精,使学生掌握一些学习课 文的方法。(-)比拟法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拟是一切理解和思维 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拟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J因此, 运用比拟法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学习略读课文。四年级上册 母鸡一课,笔者通过文中第一次比照提问:“母鸡前后 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文章前半局部写了 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 后半局部那么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祥、勇敢和辛苦,塑造了 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接着笔者通过引导学生找出第二次“作者感情的比照”, 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经过这两次比照学习,学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也实现本课 的学习目标。(二)质疑法学贵有疑。质疑法既是教法,又是学法,师生通过质疑、 思疑、辨疑的方法,拓展思路,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略 读课中值得一用。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果园机器人一文, 笔者首先出示课题,然后让学生对这个课题提出疑问。学生 对机器人本身就充满了好奇心理,看到课题马上就产生质疑: 果园机器人长什么样?有什么特点?果园机器人能干什么? 这是本文的重点,而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自主地展开阅读, 相信这节课很快就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学得轻松,教师也 教得轻松。(三)交流法阅读的过程,就是鉴赏评价的过程,教师在略读教学中 通过讨论、交流等活动形式让学生畅谈感受,引导学生把生 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唤起他们的心理体验,不失为一 个明智之举。例如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笔者让学生先 概括文章内容,然后针对“乌塔这样做好不好”这个话题, 再次展开阅读,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培养学生有自己的 阅读见解,而且要有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四)迁移法L学科知识的迁移。在教学小桥流水人家一文后, 笔者要求有兴趣的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内容、插图和对课文的 理解画一幅山水画。学生纷纷提起画,低头构思起来,不一 会儿一幅幅美丽的江南山水画跃然纸上。虽然大同小异,但 都能看出是江南水乡图,而且很有创意。2.写作方法的巩固迁移。读为写服务,读能促进写,所 以略读教学应挖掘其自身的语言特色,为习作打下扎实的基 础。比方人教版四(下)麦哨一课的第3小节关于夏季 农作物颜色、形态的描写颇具特色:选用典型的夏季农作物, 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方法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这种写法和这些语言是值得学生巩固和迁移的。又如四 (下)第七单元中略读课文全神贯注和父亲的菜园 在刻画人物性格时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非常细致,学 生以读学写,在进行单元习作我最敬佩的一个人时就能 到达巩固和掌握写作方法的目的。五、内外结合,拓展延伸叶圣陶说:“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 既熟悉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 籍。先读相关文章J这种书籍,这种文章,主要是指课外 读物,换句话说,课外书该作为一种教材,一种略读教材, 因此,我们在教学略读课文时,可趁热打铁,内外结合,进 行阅读的拓展延伸。(一)阅读拓展在每篇略读课文学完之后,教师可结合单元重点,向学 生推荐阅读课外读物,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年级的“神话故事” 单元后,笔者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让其了 解到更多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年级“快 乐的童年生活”一组课文后,笔者推荐学生阅读城南旧事 呼兰河传等名家名篇;在教学第五组课文“名著之旅” 后,笔者建议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像 这样结合略读课文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既能帮助学生构筑 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拓宽学生 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二)积累拓展大局部略读课文语言优美,其中不乏名家之作,如果学 生积累起来,用于写作是很好的。如陆定一写的金色的鱼 钩这课的开头:“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 于是笔者顺势点拨:这个开头有什么特点?学生说:“开门 见山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笔者及时 点评:“对,这是写事的文章常用的一种写法学生经笔者 这么一说,纷纷在写作时争相模仿。另外,从三年级起,笔者就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好词 佳句”,组织学生每周摘录课外读物中的好词佳句,并经常 检查、催促学生,以促使学生养成好习惯,让略读课上练就 的本领能够持久地帮助学生汲取多方面的营养。(三)实践延伸学完了课文,积累了语言后,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可 以自行设计一些小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教学小苗与 大树的对话后,笔者就让学生学着就某个问题采访周围的 同学,比方改变班级的卫生状况,你有什么好点子?, 以采访稿的形式记录下来;教学难忘的一课后,让学生 写写自己平时学习生活中难忘的一课,把人物的活动和内心 都细细描述下来,促进读与写的有效迁移。另外,如半截蜡烛打 等特殊的语言表现形 式,笔者就组织学生演一演;教学彩色的非洲那么让学生 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介绍(江山镇是一个风景名胜区), 当一回小导游;教学用心灵去倾听后,那么组织学生讲述 自己亲身经历的真情故事。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享 受略读课文带来的乐趣,提高语文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