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提纲--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docx
-
资源ID:57611837
资源大小:52.7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提纲--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docx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1、战国:国家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2、秦朝: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 3、汉朝:编户齐民(1)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2)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成为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3)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也会定期进行人口调查。(4)东汉末年:户籍散乱;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4、晋朝:(1)西晋:统一后重建户籍,称为“黄籍”(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2)东晋:黄籍和白籍黄籍:南方土著居民;白籍: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5、东晋后期和南朝:土断(1)内容: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2)目的:增加赋役;(3)影响:增加了政府收入;缓和了社会矛盾;打击了豪强士族势力;巩固了统治6、隋朝: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7、唐朝: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8、宋朝:户籍分主户与客户。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9、元朝:诸色户计(按职业划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10、明朝: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11、清朝:(1)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户籍管理相对松弛;(2)到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后,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3)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中国古代户籍制度1、演变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人身依附关系的不断松弛;农耕文明和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变化2、特点:历史悠久,随时代变迁不断发展完善;户籍制度与赋役、行政管理、社会治安相结合;对人口流动控制严格;带有宗法伦理色彩;等级特权色彩浓厚;具有地域性、世袭性和社会治安职能3、主要功能:征发赋役;限制人口流动;维护社会治安;控制职业,固定身份;维护等级特权4、根本目的:征发赋役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一)基层组织(任务:征发赋役和维护稳定)1、秦汉时期:乡里制度(后代沿袭,稍有变化)县下设乡和里。乡设三老,掌教化;设啬夫,掌狱讼、赋税;设游徼,掌捕盗。里设里正。乡、里之外有亭,设亭长,负责传递政令和维护治安。2、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 3、明朝: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首、里长。 (二)社会治理:历代政府注重建立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1、秦汉时期: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2、唐朝: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北宋王安石实施的保甲制即源于此。3、明朝: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时推行十家牌法,十家总编为一牌,开列各户姓名,由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4、清朝: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从城市到乡村,以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至此,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1、 特点: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地方自治色彩鲜明;宗法关系扮演了重要角色;官员治理与士绅管理相结合2、作用:保证了赋役征发,稳定了基层社会秩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基层经济的发展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一)社会救济1、原因: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缺少保障,需要国家和社会提供必要的、及时的救助2、影响:为民众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保证了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客观上有利于维护统治3、主体:政府(掌握大量资源),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1)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2)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3)隋文帝置仓积谷,预防荒年,还鼓励民间自置义仓,令各州百姓在收获时按贫富分三等出粮,于当地造仓积蓄。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后世社仓、义仓的设置较为普遍。4、宋朝以后: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北宋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影响深远。宗族通过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5、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6、特点: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或直接实施赈济,或鼓励各地余粮向灾区流通,同时还会疏导和安置流民,鼓励民间富户救济灾民。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如收养弃婴和孤儿、接济贫民、资助贫困人口的教育、安葬无人埋葬的骸骨等。(二)优抚政策:中国古代一直有优抚老弱贫苦等弱势群体的传统,尊敬与赡养老人,保障鳏寡孤独的生活。(1)皇帝赏赐: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鸠杖,以示尊重。(2)朝廷优抚:明初朝廷令各地有司优抚高年平民,八十岁以上月给米五斗、酒三斗、肉五斤。(3)设置机构:从唐朝开始,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如唐朝的养病坊、宋朝的福田院、元朝的众济院、明清的养济院中国古代社会保障1、原因:政治:统治者缓和社会会矛盾,巩固统治的需要;经济:农耕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文化:儒家的民本、仁爱思想的影响;自然灾害频繁2、特点:形成时间早,政府介入程度深;以政府为主导,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措施大多属于社会救济范畴,社会保障的层次较低;发挥的作用不够稳定;具有鲜明的伦理特色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一)古希腊时期: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村社实行自治,全体成年男性出席的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处理与村社有关的事务,包括登记公民、抽签选举议事会议员等(二)西欧封建社会(中世纪):515C基层自治是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1、主要基层单位:庄园(自给自足);管理者:庄园主或管家,负责组织生产,征收地租,并主持庄园法庭的审判,裁决纠纷2、城市:(1)兴起时间:1011世纪。城市从国王或领主那里获得特许状,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2)城市居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组成行会或商会,规范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3)城市自治:A.方式: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B.影响: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形成并分化、发展为早期资产阶级;促使城市与王权相结合,王权强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统一事业;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促使大学兴起,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创造了条件3、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三)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基层治理1、背景: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国继承地方自治传统2、表现:国家时 期概 况英国1835年颁布法律,规定自治市的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3、社区组织形成(1)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各种社会问题使传统的社会救济方式遭遇瓶颈,各国不得不探索社会救济的新方法(2)措施: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4、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的基层自治:进一步发展(1)主要方式:社区(2)原因:各国政府都认识到,要提高生活品质,改善人民生活,不能单靠政府,必须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3)概况:实行居民我管理,不仅提供生活服务、教育、休闲娱乐、福利、卫生保健等,还参与相关的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的决策(4)作用: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5、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1)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2)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3)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使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建立:(1)英国:17世纪初,颁布济贫法。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济贫制度。(2)德国:19世纪80年代,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3)美国: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罗斯福新政2、发展:二战后(1)英国率先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2)此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3、评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原因: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及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贫富差距悬殊;解决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的需要4、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覆盖面广,内容广泛(1)1951年2月政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2)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日趋成熟,在满足人民的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住房需求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3)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全民医保基本实现(4)意义:减轻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