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古代汉语第二册考点总结.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名词说明: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周代诗歌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类;风:15 个部分,合称15 国风;雅:大雅,小雅,共105 篇;颂:周颂,鲁颂,商颂,共40 篇;2.韵母:指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外其他音素的总和,包括韵头;韵:指主要元音和韵尾;3.韵例:关于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4.阴声韵:从母音收尾或者没有韵尾的韵母;阳声韵:从鼻音收尾的韵母;入声韵:以辅音-p,-t,-k 等为韵尾的韵母;须攻读其他音以和谐声韵,故称叶韵;叶韵: 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5.三十六字母:中国传统音韵学概念,表示中古声母系统的36 个代表字,唐末守温顺尚原定 30 字母, 宋人又增 6 个而成 36 字母; 36 字母反映的是唐宋时代共同标准的音声母系统; 三十六个字母是:见溪群疑,端透定泥,知彻澄娘,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影晓匣喻,来日;至于上古声母系统,据初步讨论共有 32 个,拿 36 个字母来比较,有的要合并一些,有的要分出一些;6.古无舌上音: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设有“ 知、彻、澄、娘” 这组舌上音声母,它们是从舌头音“ 端 t, 透t, 定d ” 这组声母中分化出平韵;7.古无轻舌音:指上古时期只有重唇音“ 帮” 母,唇音声母“ 非,敷,奉,微”;“ 谤” 母,“ 并” 母和“ 明” 母,不存在轻8.双声叠韵:指两个字的韵相同,现代的韵母包括韵头、韵腹、韵尾、声调,而这里的“ 韵”与之有别:韵中要求韵腹、韵尾相同,而不区分韵头;双声叠韵词大都用未描画声色外形,古书注解经常用貌字来说明;9.古今通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 中古的韵: 206 韵,韵腹韵尾相同,区分声调,而不区分韵头;10.注:东汉以后对经典的注解;文选注狭义;各种类型注解广义;11.疏:在注的基础上进一步作注,既说明正义也说明前人注解;12.正义:说明经传而得其正义;13.章句:离章析句,变曲支派;14.集解:选取各家注解中可取的地方,有时也会把自己的说明加进去;为原书补充材 料,或阐发原书思想;15.古书注解术语:曰,为,谓之:使用这几个术语时,被释的词总放在“ 曰”“ 为” “ 谓之” 的后面;这几个术语的作用相同,它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的 微小差别;谓:“ 谓” 和“ 谓之” 不同,使用“ 谓” 时,被释的词都放在“ 谓” 的前面;“ 谓” 这 个属于,往往在以详细抽象、或以一般释特别的情形下,才用上它;貌:“ 貌” 字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使用“ 貌” 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 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犹:使用这个术语时,释者与被释者往往就是同义或近义的关系;之言,之为言 :使用这俩个术语时,必定是“ 声讯”之间有时也是同音的关系,有时是双声叠韵的关系;读为,读曰 :这俩个术语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除了释义之外,释者与被释者读如,读如 :这俩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有时也用于说明假借字;名师归纳总结 16.衍文:“ 衍文” 简称“ 衍”,也叫“ 衍字”;这个术语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第 1 页,共 4 页17.脱文:“ 脱文” 简称“ 脱”(有时作“ 夺”),也叫“ 脱字”;这个术语专指古籍中脱落了文-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字的现象;18.近体诗:也称“ 今体诗”,是指在唐初形成一种以将就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近体诗在“ 永明体” 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我国诗体的正宗;19三平调:诗句中假如最终三个字全都是平声字,就叫做三平调;这是写格律诗的大忌;是决不答应显现的;但在写古体诗时,却有意多显现,以示与格律诗相区分;20.犯孤平:格律诗的一个句子中,全句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做“ 犯孤平”;有些情形(如处于一句之中的四、五、六字的位置上)是两个仄声字之间夹一平声字,前人也称为 “ 犯孤平” ;犯了孤平, 一般可以 “ 救” ,即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回某个平声字,使平,仄声字的比例复原大体上的平稳;问答题:1、墨子,名翟,战国初鲁国人,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一书是墨子的门徒依据他的遗教编纂而成的,现存 53 篇;清末有孙治让的墨子闲诂最为详审;2、庄子名周,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文章想象力强、文笔千变万化,具有深厚的浪漫主义颜色,并富有幽默讽刺意味;古人给庄子作注的有晋代的司马彪、孟氏、崔譔、向秀、郭象五家,现存的只有郭注本十卷(郭象庄子注)唐代有成玄英为郭象注作疏;清代有王先谦的庄子集解和郭庆藩的庄子集释;3、荀子名況,是性恶论者;荀子一书现存 32 篇,其中大多数是他亲自所写,小部分出于门人之手;荀子 有唐代的杨倞作注 荀子注,现在通行的是清代王先谦的荀子集解 ;今人梁启雄的荀子简释注释简要,便于初学;4、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国吕不韦的食客们共同撰写的,也称吕览;思想以儒、道为主,兼采墨、法、名、农各派的学说;分十二纪XX三书:战国策吕氏春秋淮南子、八览、六论三部分;5、韩非子现存55 篇,通行的注本是清人王先慎的韩非子集解;散文严刻峻峭,周密细致;6、介词、连词介词是一种虚词,同名词、代词、 名词性词组合成为介词结构,用作动词或者形容词的状语、补语,来表示行为的时间、处所、目的、缘由、方式、对象等;常用的有“ 以、于、为;之” ;其中“ 之” 既可以判定为介词也可判为连词;连词是连接词、词组或者句子的虚词;常见连词有“ 与、而、以、就”;7、句首语气词“ 夫”、“ 唯” 、“ 其” “ 夫” :可以用于句尾表示感叹;句首语气词,从指示代词虚化而来,作用发起谈论、引起下文(且夫、故夫、如夫、今夫;固定格式)“ 唯” (维、惟):用在句首,提示引出主语或时间,表示期望的语气;用在句中,主要 引出谓语的作用,带有提示确定语气;“ 其” :表示估计语气,加强祈使语气、加强反问语气;8、词头、词尾(一)词头、词尾不是一个词,他们只是词的构成部分,本身没有意义,只表示词性;(1)“ 有” :用于专出名词前(朝代、国家、部落);用于一般名词前;用于形容词前;(2)“ 其” :作词头时,一般用于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前(3)“ 言、于、薄”:作词头时,只能显现在动词的前面(二)词尾名师归纳总结 (1)“ 乎、焉、如、尔”:作词尾时,作用和“ 然” 字相等第 2 页,共 4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然” :一个指示代词,表示这样、那样;9.诗经:传诗四大家:齐、鲁、韩、毛;现在的诗经:毛亨所传;毛诗正义 :汉,毛亨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10、诗经的韵例:(一)从韵在句中的位置来看,句尾韵是最普遍的形式诗集传:宋 朱熹(二)从一章中所用的韵数来看,可以分为一韵究竟和换韵两类(三)从韵脚相互的距离来看:句句押韵、隔句押韵、交韵11.诗经语言的变化:1、古代押韵现代仍押韵;2、古代押韵现代不押韵;3、古代不押韵现代押韵;变化的缘由:语音随着历史的进展而进展的 12、综合各家看法,把先秦古韵分为三十部;13、楚辞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调,以后又称为“ 骚体”,以七言为主;与诗经并称为两大文学源头;现在最早的 楚辞 注本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较好的 楚辞注本是宋 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宋.朱熹的楚辞集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指哪四书:高校章句、中庸章句 、论语章句 、孟子集注14、古书注解:萌芽时期是战国,古书注解的工作开头于汉代;魏晋南北朝:何晏论语集解、王弼周易注 老子注、郭象庄子注 、韦昭国语注、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裴骃史记集解唐代:孔颖传五经正义、杨倞荀子注 、成玄英庄子疏 、颜师古汉书注张守节史记正义 、司马贞史记素隐 、李善文选注宋代:邢 .为论语 孝经尔雅作疏、孙奭为孟子作疏、朱熹:诗集传周易本义论语集注 孟子集注楚辞集注等清朝:首次加注: 墨子毕阮、 韩非子李瓒、 韩非子集解王先慎重新作注: 十三经注疏 老子庄子楚词汉书等15、古书注解主要内容有:说明字词,串讲文意,校勘文献,说明句读,说明修辞手段,叙述典章制度,注明字音;常见情形有 4 种:第一,释词;其次,串讲,即把一句或几句连串起来讲解;第三,释词并串解,这是头两种方式的同时使用;第四,通释全章大意;16、古代作家一般喜爱应经据典,所以注明出典就成了注解家的首要任务;李善的文选注就是如此;有时,李善的不是注明典故的来源,而是指出某些词语的出处;有些古书的注解,除了注明出典之外,并能划分段落,诠释大意,从而帮忙读者分析和鉴赏作品;关于注音,也有新的进展;早期的注解一般是用直音法或“ 读如”“ 读如” 等术语注音,后来反切逐步被注解家用来注音了;17、除了为古书做注解和考证之外,清代学者仍作了很多古籍校勘的工作;阮元为 十三经注疏所作的校勘记就是一例;校勘学上有些特地术语,其代表术语有:衍文,脱文;18、近体诗格律要素:讲究句数固定, 平仄, 押韵, 对仗; 其中押韵分切韵、广韵、 平水韵;平水韵由今人王文郁总结为106 个;一般用韵合于平水韵,隔句押韵;其中,律诗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19、诗的四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0、人称代词;(1)第一人称; “ 吾,我,予(余) ,朕” ,可做主、谓、定;(2)其次人称; “ 女(汝),尔,如” ,可做主谓定; “ 而,乃” 也可作其次人称代词;(3)第三人称; “ 彼” ,含指示性蔑性; “ 之” ,只做宾语; “ 其” ,只做定语;【“ 他” 在上古名师归纳总结 先秦时指其他,别的;到唐代才成为第三人称代词;】第 3 页,共 4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4)人称的复数表示法 :用单数人称表示人数称复数在人称代词后面加“ 侪、属、曹、辈” 等表示人称复数;(5)谦称与尊称;都是名词,尊称有“ 子,君,先生,足下,大王” 等,谦称有“ 寡人,臣妾,仆,愚” 等;21、指示代词;(1)近指示代词与远指示代词;近指示代词有“ 此,是,斯,兹” 等表“ 这”,远指示代词有“ 彼,夫” 等表“ 那; ”(2)泛指与特指代词: “ 之” ,既可以译为“ 这”,也可以译为“ 那”,是泛指代词;“ 其” ,指代特定的人或事物,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 那个”,是特指代词;(3)特别的指示代词:“ 如” ,作定语; “ 然,尔” 作指示代词, 特点是作谓语; “ 焉”指示代词 +语气词;“ 诸” 在句中释为“ 之于”,在句尾释为“ 之乎”;22、疑问代词;(1)指人的疑问代词,如“ 孰”;(2)指事物的疑问代词,如“ 何,故,曷,奚”;(3)表 示处所的疑问代词,如“ 安,焉,恶”;23、无定代词;(1)确定性无定代词: “ 或” ,有人,有的人;只能做主语,一般之人;“ 或劳心,或劳人”;(2)否定性无定代词: “ 莫” ,汉代以后表达没有谁,没有人,没有什么的事物;24、帮助性代词;(1)“ 者,所” ,可译为“ 的”,“ 的人” ,“ 的东西”;其中“ 者” 是主动行为者,“ 所” 是行为的受事者;(2)“ 所 者” 指代的是行为的受事者,等于“ 所” 字结构;名师归纳总结 (3)“ 所以” 有2 种情形,一种表示“ 的工具” 或“ 的人”;一种表示“ 的方第 4 页,共 4 页法” 或“ 的缘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