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022 年下半年老师资格考试学校训练教学学问与才能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题(每道题 2 分,共 40 分)1荀子曰:“ 不闻不如闻之,闻之不如见之;” 这句话所表达的教学原就是()A启示性原就 B量力性原就 C巩固性原就 D直观性原就 2从提高同学的熟悉人手,循序渐进、以理服人地调动同学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德育原就 是()A导向性原就 B因材施教原就 C启示性原就 D疏导原就3学校生从熟悉燕子、麻雀、鸟等,概括出鸟的本质特点;这一思维方式是()A综合 B推理 C判定 D概念4由学校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爱好小组和同学帮扶课外训练活动,不属于()A教学方案之内的活动 B教学方案之外的活动 C综合活动D社会实践活动5学校数学运算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A讲解 B观看 C练习 D示范6一个新老师把自己工作的重点放在维系与领导、同事的关系上,他目前处于()阶段;A关注情境 B自我感受 C关注同学 D关注生存7在学校训练过程中,家长督促并检查孩子完成作业,其承担的角色是()A决策者 B支持者 C抱负者 D学习者8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有肯定的明白和信任,班级的组织比较健全时,班集体进展处于()阶段;A成熟 B组建 C核心形成 D自主活动9国家中长期训练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20222022 年 指出,我国训练进展的工作方针包括()优先进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正提高质量均衡进展A B C D 10老师对同学个体内部的各方面纵横比较,以判定其学习状况的评判是()A肯定评判 B相对评判 C个体内差异评判 D甄别评判 11从课程论角度来看,教室座位支配、图书角的设置属于()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12学校数学课程中“ 概率与统计” 这一部分的学问依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以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 为主并显现逐步扩展;这一教材编写方式属于()A螺旋式 B单一型 C活动型 D直线型 13学校生嬉戏时摔倒扭伤并有少量出血点,老师的正确做法是()A止血带绑在伤口上方,留意保暖 c冷毛巾敷伤口,立刻送往医院 B纸巾盖上伤口,电话通知家长 D清洁水冲洗伤口,消毒纱布包扎14基础训练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大力开展“ 阳光体育”运动, 学校生每天的锤炼时间不少于()A15 小时 B1 小时 C2 小时 D 05 小时15关注训练主体,说明训练现象,运用“ 深描” 的写作手法,以讲故事方式出现争论结果;这一训练争论方式被称为()A调查争论 B行动争论 C叙事争论 D试验争论16张老师讲授我爱家乡的杨梅时,用多媒体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为同学创设真实、详细、生动的场景;其教学方法是()A演示教学法 B现场教学 C示范教学法 D情境教学法17有的学校生为获得老师的勉励而努力学习,有的学校生为获得家长的嘉奖而努力学习,有的学校生为了让同学瞧得起而努力学习;其学习动机属于()A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B远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C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D近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18保证班主任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前提是()A教诲同学 B指导同学 C辅导同学 D争论同学名师归纳总结 1 / 8第 1 页,共 8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9少先队员自己确定活动形式并组织开展活动,表达少先队活动的()A制造性 B组织性 C自主性 D爱好性20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的课程开发模式是()A工作分析模式 B任务分析模式 C目标模式 D过程模式二、简答题(共三小题,每道题 10 分,共 30 分)21简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的条件;22简述学校德育的途径;23简述我国学校训练目的确立的依据;三、材料解析题(共两题,每道题 20 分,共 40 分)2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疑题;上课前,徐老师刚走到老师门口,冷不防从教室里飞出一个足球,正好从徐老师头上擦过,同学们一下子惊呆了,心想:这下可闯了大祸.可是大事的进展却出乎同学们的意料,徐老师并没有严格斥责踢球的同学,而是淡定地回过身,捡起足球,微笑着走上讲台,说:“ 好厉害的一脚,踢个正着,得分.不过要想练好射门功夫,仍是到操场上练吧;假如以后仍有人在教室里踢足球,我就会出示红牌,将他罚出教室 .” 听了徐老师的话,那位踢球的同学惭愧地低下了头,其他同学会意地笑了;紧急的气氛一下得到了缓和;同学们带着轻松开心的心情开头上课了;1请评析徐老师应对课堂突发大事的策略;10 分 2试说明老师处理突发大事应留意哪些方面;10 分 25请观看学校低年级戈壁滩上古长城教学片段,并按要求回答疑题;此题包含视频,对话内容如下 老师:同学们,大家听完课文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要比解决十个问题都要好;同学 1:老师,长城为什么会变矮 . .大家要去找问题;小的时候,我的老师告知我,发觉一个老师:这个问题问得好,仍有什么问题吗 . 同学 2:老师,士兵为什么没有一点笑容 . 老师:这个问题也很好 ,1请结合教学片段,谈谈你对“ 教学即对话” 的懂得;16 分 2谈谈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10 分 四、教学设计(说明:真卷为题目二选一,分数为 40 分;)26请仔细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漂亮的小兴安岭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 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解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 满了春水;小鹿在溪边漫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观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夏天,树木长得葱葱郁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拦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 树梢,照耀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漂亮的大花坛;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青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飘舞;这时候,森林向人 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仍有人参等珍贵药材;冬天,雪花在空中飘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经常没过膝盖;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关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松鼠靠秋天保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候仍到枝头散漫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迷人,是一座漂亮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庞大的宝库;名师归纳总结 2 / 8第 2 页,共 8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请分析文本景物描写的特点;10 分 2如指导中年级学校生学习本文,试拟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8 分 3环绕教学重、难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2 分 27请仔细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1试分析“ 异分母加、减法” 的原理及算法;10 分 名师归纳总结 2如指导高年级学校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8 分 第 3 页,共 8 页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新授部分的教学活动;22 分3 / 8-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答案解析单项挑选题1D【解析】题干的描述是对直观性原就的典型阐释;【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直观性原就的懂得;【错因分析】基础学问记忆不精确;2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疏导原就的内涵;【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疏导原就把握;【错因分析】此题易误选 A 项;考生需精确把握各个德育原就的内涵;3B【解析】归纳推理是从很多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就或结论,即从特别到一般;学校生 总结燕子、麻雀、乌鸦等的特点,从而概括出“ 鸟” 的本质特点,这种从特别到一般的思维模式属于推 理的思维模式;【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推理的懂得;【错因分析】基础学问懂得不精确;4A【解析】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学校有目的、有方案地组织同学参与的各种有训练意义的 活动,是同学课余生活的良好形式;【命题立意】考查课外活动的内涵;【错因分析】易误选 B 项;考生需精确懂得课外活动的内涵,并留意仔细审题;5C【解析】练习是学校数学运算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命题立意】考查学校数学运算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错因分析】略;6D【解析】题干的描述表达了该老师处于关注生存阶段;【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老师成长历程的把握;【错因分析】此题难度不大,考生需精确把握老师成长不同阶段的表现;7B【解析】略;【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家长作用的懂得;【错因分析】基础学问懂得不精确;8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班集体处于核心形成阶段的特点;【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班集体进展各个阶段的特点的把握;【错因分析】混淆班集体各个阶段的特点;9B【解析】略;【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中长期规划工作方针的把握;【错因分析】记忆不精确;10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个体内差异评判的内涵;【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个体内差异评判的把握;【错因分析】基本概念记忆不精确;1 1C【解析】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出现的课程,如 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隐性课程的懂得;【错因分析】此题有肯定难度,考生需仔细审题,精确把握几种不同课程类型的内涵;12A【解析】题干的描述表达了螺旋式的内涵;【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材编写方式的懂得;【错因分析】基础学问记忆不精确;13D【解析】学校生非有意损害以跌倒、碰撞情形居多,嬉戏过程中的膝盖擦伤和小范畴的出血点属于 稍微伤,老师立刻用清洁水清洗伤口,绑上消炎纱布即可;名师归纳总结 4 / 8第 4 页,共 8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命题立意】考查学校生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因分析】略;14B【解析】阳光体育运用应保证学校生每天的锤炼时间不少于 l 小时;【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熟悉;【错因分析】略;15C【解析】题干的描述表达了叙事争论法的特点;【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叙事争论法的懂得;,【错因分析】基础学问懂得不精确;16D【解析】题干的描述表达了情境教学法;【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学方法的懂得;【错因分析】此题易误选 A 项;演示法是指老师通过展现实物、教具和示范性的试验来说明、印证某一 事物和现象,使同学把握新学问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旨在使同学直观感知学问;而情境教学法旨在引起 同学的情感体验,为了这个目的,老师采纳多媒体为同学创设场景;考生需留意区分演示教学法与情境 教学法的内涵;17C【解析】略;【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的懂得;【错因分析】基础学问把握不精确;18D【解析】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明白和争论同学;【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班主任工作的懂得;【错因分析】略;19C【解析】题干的描述表达了少先队活动的自主性特点;【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少先队活动特点的把握;【错因分析】基础学问记忆不精确;20C【解析】略;【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目标模式的把握;【错因分析】基础学问把握不牢;简洁题211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需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即具有规律意义;2学习者必需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需具有适当的学问,以便与新学问进行联系;4学习者必需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学问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学问发生相互作用;【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有意义学习条件的把握;22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主任工作;【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学校德育途径的把握;23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人的身心进展特点和需要; 3人们的训练抱负;4我国确立训练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进展学说;【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训练目的确立依据的把握;名师归纳总结 5 / 8第 5 页,共 8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材料解析题241 材料中的课堂突发大事是由于外界影响造成的,徐老师对于此突发大事实行了幽默调侃和褒中掺贬的处 理策略;徐老师没有对踢球的同学提出严格批判,而是实行了幽默的调侃方式,夸奖球踢得不错,并且 提出了“ 夸奖” 式的批判:教室里不准踢球;徐老师用幽默式的“ 夸奖” 批判了同学,充分敬重了同学 的自尊心,并且几句话就化解了这场突发大事,没有影响教学氛围,也没有影响课堂教学时间,反而调 动了课堂气氛,这是一种机灵聪慧的处理策略;2冷静冷静地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老师应保持一种大将风度,做处处乱不惊,淡定不迫;在不影响其他同学正常学习活动的情形下,准时高效、奇妙坚决地将突发大事转化为有益的训练 因素,使全体同学从中受到启示和训练;用宽容的心态、赏识的眼光、聪慧的举措来看待同学的所作所为,奇妙处理课堂突发大事;储备广博的学问;老师要有较为全面的学问,不仅能教给同学学科方面的学问,更应当引导他们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奇妙机灵地因势利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251传统的语文教学是“ 独白” 式的教学,强调老师的“ 教”,而往往忽视同学的“ 学”;改革后的教学要求老师在与同学的公平对话、沟通中给同学以聪慧和情感的启发;而且,相互作用的对话本身就是 优秀教学的标志;该教学片段中,老师并没有站在一个权威的角度直接给出教学要点,而是一步步地引导同学提出问题, 主动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这是教学即对话的生动表达;谈话法要求对话的民主性、公平性和互动性,而且对话内容应具有建构意义;2老师在教学谈话中的角色第一是引导者,在课堂中引导同学发挥积极性,主动探究教学内容;老师是公平对话者, 只有在充分敬重同学公平位置的前提下,同学才会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组织者,课堂必需具有组织性,老师的组织者身份是不行替代的;老师是激发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教学 学问和课程学问准时提出正确的决策;老师仍应是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仅是教授者,仍要 通过反思,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设计261作者依据一年四季的次序描画了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抓住了不同季节景物独有的特点,春天生气勃 勃,夏天葱郁繁盛,秋天硕果累累,冬天寂静宁谧,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赞扬、宠爱之情;2【教学目标】熟悉本课生字词,会写“ 汇、挡、献、刮”,初步领悟左右结构生字宽窄布局的迎让规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宠爱之情;尝试记忆背诵宠爱的段落;探究并发觉写春夏秋冬四段的组段规律,学习和积存精确、生动的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宠爱的段落;练习写家乡的一处景物,尝试运用积存的语言;【教学重点】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明白小兴安岭的丰富的物产,产生宠爱之情;精确懂得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精确性;学习作者抓景物的特点,详细描述的方法,并且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3【教学环节】导评谈话 目的:激发同学学习爱好;教学手段:老师表达;步骤、方法:板书课题、读题,引出谈话;名师归纳总结 内容: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漂亮的小兴安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在语文课第 6 页,共 8 页6 / 8-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上,我们曾经观看景色秀丽的五彩池,游玩过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今日,我们再一起到小兴安岭观赏 那里一年四季漂亮的风光;初读全文 目的:让同学初步明白本文内容;教学手段:师生合读;步骤、方法:先读课文,然后说说你对小兴安岭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争论明确:小兴安岭很漂亮,有许很多多宝贝;查找四季景色特别的关 目的:知道小兴安岭的美是有季节特色的;教学方法:以“ 春天美” 为例,教给同学审美方法;然后,同学自学、争论,读懂其他三个季节的美;教学手段:采纳放录像、投影片,让同学争论的方法;步骤:第一步:看录像春天美;其次步:默读画批春天什么景物美.分析这些景物怎么美,是通过哪些词语表达的.摸索景物美与树木美有什么联系. 第三步:引导同学读讲义,相机引导;第四步:小结审美学法,用投影片出示什么美标划景物 ;怎么美 分析语句 ;整体美 联系树木 ;第五步:运用以上学法自学“ 夏、秋、冬” 几节,先看有关录像,再学习、争论相关季节景色描写;第六步:全班沟通学习体会;第七步:小结四季美景的特点;教学总结 目的:使同学知道关也是不断进展、充实的,美是有强大生命力的;教学手段:同学朗读感受,老师总结升华;步骤、方法:全班齐读开头与结尾,四人分读“ 春、夏、秋、冬”布置作业:用学到的词语和描写方法描写家乡的景色;,四人合读其次小节;结语:小兴安岭这个宝库仍有待于我们连续开发利用它,并且不断地建设,充实它,使这个大花园随着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更加漂亮;271我们知道自然数以“1” 为标准,逐次加 l 而组成自然数序列,例如“5” 是由 5 个“l” 组成的,所以任意两个自然数是可以相加减的,2+5 表示 2 个“l” 和 5 个“l” 相加,结果为 7,就是 7 个“l” ;但是分数不同,分数没有固定的单位,不同分数有不同的分数单位,例如:“ 47” 表示 4 个“l7” 相加,“ 3 5” 表示 3 个“15” 相加,但是 47 与 35 不能直接相加,由于两个分数的单位不同;简洁来说,5 米加 3 米等于 8 米;但是 5 米不能直接和3 厘米相加,需要统一换算成米或者厘米才能相加减;同理,异分母相加减的时候也要统一单位,也就是将分母进行统一;2【教学目标】通过观看、归纳等活动,懂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运算;运用类比方法探究新知,培育推理才能和概括才能;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学问的探干脆;【教学重点】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体会转化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重要意义;3【教学环节】谈话导入 两周前,老师布置了一项调查、收集资料的作业:调查自己生活的社区主要有哪些生活垃圾 .每种垃圾大 约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 教学实施 第一,沟通调查情形,并提出问题;请同学将课前调查的情形进行沟通,触发联想,让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融入环境训练中;名师归纳总结 7 / 8第 7 页,共 8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老师:我们知道纸张和废金属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呢 .其次,请同学 列出算式: 3l0 十 14;第一步:探讨 310+14 的算法;老师巡察,然后将同学中的几种不同算法列举在黑板上;其次步:集体评判;让同学分别对上述几种运算方法进行评判;达成共识:先找 10 和 4 的最小公倍数,通分后再相加,单位不同的两个分数是不能直接相加的;第三步: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在集体评判的基础上,老师说明:由于 l0 和 4 的最小公倍数 是 20,所以把圆平均分成 20 份,这样 310 变成 6 20,1 4 变成 520,所以 3 10+14 变成 620+520;在同学归纳的基础上,老师请同学打开教材,让同学将自己表述的语言和教材上的文字语言进行对比,学会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最终,设置练习题,同学利用已有体会验算,同学完成后,集体讲评;然后请同学表达运算的过程;在同学说算法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归纳: 异分母分数相减, 也是先通分再相减;接着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再让同学完成其他两道小题;让同学自己归纳,然后在全班沟通,最终老师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是先通分,然后按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进行运算;思维训练 设计新的练习题,增加难度;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争论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一般情形下,运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先通 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进行运算;留意在通分时,为了运算简便,应挑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名师归纳总结 8 / 8第 8 页,共 8 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