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植物病理学考试重点.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植物病理学 : 是一门讨论植物病害发生进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机制以及病害防治等的学科 植物病害 : 由于致病因子的作用,植物正常的生理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 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和组织结构上显现病理变化表现反常状态甚至死亡的现 象;病因 : 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即引致植物发生病害 的缘由称为病因 侵染性病害 : 由生物因子即病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 由非生物因子即不相宜的环境因素引起的病害 症状 : 受害植株外形上的反常表现 坏死 : 植物发病后细胞和组织的死亡,如病斑;变色 : 植物患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或发生颜色变化的现象;腐烂 : 植物细胞和组织较大面积的消解和破坏;萎蔫 : 植物由于失水而导致枝叶微垂的现象;畸形 : 受害植物因病组织或细胞生长受阻或过度生长而造成的外形反常;病征 : 植物病部的病原物或其产物;霉层、粉层、锈粉、颗粒、菌索、菌脓;植物病原原生动物 : 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养分体 : 养分生长阶段的个体称为养分体;寄生性 : 一种生物从其他生物中猎取养分的才能;致病性 : 一种生物引致植物病害的才能;无性孢子:真菌养分体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产生的孢子;有性孢子: 多数真菌由菌丝分化产生性器官即配子囊,配子结合形成的孢子;通过异性配子产生的异性真菌生活史 : 指从一种孢子的产生到再次产生同一种孢子所经受的养分生长和生 殖生长;原核生物 : 是一类简洁的单细胞生物, 无细胞核,其染色体为环状双链 DNA分子,细胞质中有一个椭圆形或近圆形的核质区或核区;线虫生活史 : 一生经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两性成虫交配后,雌虫产卵,雄 虫一般,随后死亡,卵孵化出幼虫,幼虫发育到肯定时期就蜕皮,每蜕皮一次,线虫就增加一个龄期; 线虫的幼虫一般有四个龄期, 二龄幼虫是侵入寄主的虫态;寄生性种子 : 植物从寄生植物上获得养分物质;(全寄生,半寄生)植物病害发生 : 指病原物与寄生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在其体内繁 殖和扩展,寄主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也称浸染过程;局部侵染 : 病原物侵入后扩展的范畴局限于侵入点邻近的侵染;系统侵染 : 病原物可侵入点扩展到寄主大部分或全株的侵染;潜伏侵染 : 病原物侵入后潜伏在寄主体内,不立刻引起寄主发病,但在肯定条件 下寄主可表现症状;隐症(症状隐藏) : 病原物侵染后使寄主表现症状,但在低温或高温等特定条件 下,症状可以临时隐藏,当条件相宜时又可重新显现;植物病害循环 : 使病害从寄主植物的一个生长季节开头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 度发病的过程;再侵染 : 受初侵染的植株发病后,其上病原物产生新的繁衍体经过传播对同一植 株的健康部位或其他健康植株的侵染;单循环病害 : 有些病害只有初侵染而没有再侵染,潜育期较长,多为系统病害;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多循环病害 : 既有初侵染又有再侵染,潜育期一般较短,多为局部病害;单年流行病害 : 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相宜,接种体量能不断积存并造 成流行;积年病害 : 病害从少量发生起,病原物数量需经多年积存才能造成严峻危害;植物病害流行 : 病原物经大量传播,在肯定环境条件下引致植物群体发病并造成 严峻缺失的过程和现象;植物病害猜测 : 依据植物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和流行因素的监测,结合历史资料 进行分析讨论,对将来植物病害进展趋势和流行程度作出定性或定量估量的过 程;由权威机构发布猜测结果称为预报;类型 : 超长期、长期、中期、短期;依据 : 病原物数量、气象条件、寄主抗病性、栽培措施;植物检疫 : 依据国家法规,对出入本国或本地区的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和处理,以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通过人为传播途径扩散的一种植物爱护措施;1. 稻瘟病和稻纹枯病的病程及侵染循环有何特点 . 稻瘟病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 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中心病株; 病部形成稻纹枯病 :病菌主要以 菌核 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在田间杂 草等其它寄主上越冬; 翌春春灌时菌核飘浮于水面与其它杂物混在一起,插秧后菌核粘附于稻株近水面的 丝又侵染邻近植株;叶鞘上,条件相宜生出 菌丝侵入叶鞘组织为害, 气生菌2. 水稻生长中后期病害如何进行综合防治;一、水稻纹枯病 药剂防治:在水稻分蘖期和破口期各喷一次药进行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 20%氟酰胺可湿性粉剂每亩100-125 克,加水 75 公斤喷雾;5%田安每亩 200 克,加水 100 公斤喷雾或加水 400 公斤浇泼或每亩 500 克拌细 土 20 公斤撒施; 5%井岗霉素每亩 100 毫升,加水 50 公斤喷雾或加水 400 公 斤泼浇;留意:稻株喷雾时重点喷在水稻基部;二、稻瘟病 药剂防治:对于生长嫩绿,叶瘟发生普遍而又感病的品种,分别在 破口和齐穗期各治一次;叶瘟发生轻,生长较差的,或抽穗期气候干旱的,一般 20%三环唑可湿性 可不治,但如天阴多雨可在破口期防治一次;防治药剂有: 粉剂 1000 倍液;需把握在病菌侵染前施用,可兼治穗枯病; 40%稻瘟灵(富 士一号)乳油 1000 倍液;需在发病前施用,能兼治小球菌核病、小黑菌核病和云形病;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窄条斑病;1000 倍液;可兼治纹枯病、小球菌核病和稻3.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症状如何区分. 病斑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浸状小斑, 很快在 叶脉 间扩展为暗绿至黄褐色的细条斑,两端呈浸润型绿色; 病斑上常溢出大量串珠状黄色菌脓,干后呈胶状小粒; 白叶名师归纳总结 枯病斑上菌溢不多不常见到,而细菌性条斑上就常布满小珠状细菌液;发病严第 2 页,共 4 页重时条斑融合成不规章黄褐至枯白大斑,与白叶枯类似, 但对光看可见很多半透明条斑;病情严峻时叶片卷曲,田间出现一片黄白色;14.简述小麦白粉病的流行因素和条件;-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病原;冬麦区春季发病菌源主要来自当地;春麦区,除来自当地菌源外,仍来自邻近发病早的地区;气候;该病发生适温1520,低于 10发病缓慢;相对湿度大于70%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少雨地区当年雨多就病重,多雨地区假如雨日、雨量过多,病害反而减缓,因连续降雨冲刷掉表面分生孢子;治理;施氮过多,造成植株贪青、发病重;治理不当、水肥不足、土地干旱、植株生长衰弱、抗病力低、也易发生该病;此外密度大发病重;5. 简述小麦赤霉病化学防治措施和主要药剂、使用适期;首次施药的正确时期是抽穗扬花期,应与扬花期 10%50%施药,如遇高温应提前至齐穗期施药; 施药应在雨前进行, 如施药关键时期遇雨, 应与雨停间隙喷施,药液干后 1H 淋雨药效一般不减; 如遇细雨可照常喷施, 但药剂浓度应提高 10%;一般情形下,只需在关键时期喷施一次即可,在以下情形下,应于 57d 后再喷一次, 1 品种严峻感病; 2 首次施药后连续的高温高湿天气;3 生育期不齐,扬花期连续 7d 以上;有效药剂有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6. 简述小麦白粉病的典型症状;初发病时, 叶面显现 12mm 的白色霉点, 后逐步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 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刻飞散; 这些粉状物就是该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 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小黑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7. 1 2 3调用棉种和引用抗病棉种时,应做哪些工作并说明其理由 精选饱满的优质棉籽,再进行种子消毒,以提高出苗率和出苗势;建立无病良种繁育基地,禁止从病区调运棉种;使用抗病良种时,应留意品种的提纯复壮和当地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做到 自选自繁自育防治种性退化;植物检疫;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通过人为传播途径扩散;检查是否可以抗当地的两种流行病害;每个地区的流行病害不同,引用抗病 植株要至少抗当地的两种流行病害,否就可能被其他病害侵染,造成大量减 产;8. 为什么 N 肥过多,会加重稻瘟病发生;施用氮肥过多,植株生长过嫩,抗病性差易发病;9.为什么说稻叶瘟的四种类型病斑是病原物相互作用及环境影响的综合效应 把握它有何实际意义;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病原物会产生不同的症状,以明白到病害情形,并依据这个对症下药;形成不同的病斑; 依据病斑就可10. 气象条件是怎样影响穗腐赤霉病发生进展的;春季气温 7以上,土壤含水量大于 50%形成子囊壳, 气温高于 12形成子囊孢子;在降雨或空气潮湿的情形下,子囊孢子成熟并散落在花药上,经花丝侵染小穗发病;11. 为什么防治稻纹枯要采纳“ 水控” 和“ 药冶” 并举;水稻纹枯病:空气湿度大,排水不良的田块,易发病;偏施氮肥,氮肥过多或过 迟,易发病;共同掌握才能将病株率降低到最低;12. 比较小麦散黑穗病、腥黑穗病和秆黑粉病菌的侵入途径和传播;名师归纳总结 1小麦散黑穗病:带菌种子是病害传播的唯独途径;病菌以菌丝潜伏在种子胚第 3 页,共 4 页内,外表不显症;当带菌种子萌发时,潜伏的菌丝也开头萌发,随小麦生长-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发育经生长点向上进展,侵入穗原基;孕穗时,菌丝体快速进展,使麦穗变 为黑粉;厚垣孢子随风落在扬花期的健穗上,落在潮湿的柱头上萌发产生先 菌丝,侵入子房,在珠被未硬化前进入胚珠,潜伏其中,种子成熟时,在其 中休眠,当年不表现症状,次年发病,并侵入其次年的种子潜伏,完成侵染 循环;没有越冬 或越夏 的可能性;2小麦腥黑穗病:病菌以厚垣孢子附在种子外表或混入粪肥、土壤中越冬或越 夏;当种子发芽时,厚垣孢子也立刻萌发,厚垣孢子先产生先菌丝,后以菌丝体外形随小麦而发育,到孕穗期,侵入子房,破坏花器,抽穗时在麦粒内 形成菌瘿即病原菌的厚垣孢子 小麦秆黑粉病: 病菌以冬孢子团散落在土壤中或以冬孢子粘附在种子表面及 肥料中越冬或越夏,成为该病初侵染源;冬孢子萌发后从芽鞘侵入而至生长 点,是幼苗系统性侵染病害,没有再侵染;13. 简述玉米瘤黑粉的侵染循环;病菌在土壤、粪肥或病株上越冬, 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种子带菌进行远距离传播;春季气温回升, 在病残体上越冬的厚垣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随风雨、 昆虫等传 播,引致苗期和成株期发病形成肿瘤,肿瘤破裂后厚垣孢子仍可进行再侵染;该 病在玉米抽穗开花期发病最快,直至玉米老熟后才停止侵害;14. 为什么台风暴雨后稻白叶枯病易流行?雨水多、湿度大,特殊是台风暴雨造成稻叶大量伤口并给病菌扩散供应极为有利 的条件;台风暴后,温度上升,湿度大,并且给稻叶留下大量伤口;15. 比较小麦三种锈病的症状特点;1小麦条锈病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叶鞘、茎秆和穗部也可发病;初期在病部 显现褪绿斑点, 以后形成鲜黄色的粉疱, 即夏孢子堆; 夏孢子堆较小, 长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条状;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潜伏于表皮下的条状疱斑,即 冬孢子堆;2小麦叶锈病发病初期显现褪绿斑,以后显现红褐色粉疱(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 橙褐色, 在叶片上不规章散生; 后期在叶背面和茎秆上长出黑色阔椭 圆形至长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其有依麦秆纵向排列的趋向;3小麦秆锈病 为害部位以茎秆和叶鞘为主, 也为害叶片和穗部; 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至狭长形,红褐色,不规章散生,常全成大斑,孢子椎四周表皮撒裂翻 起,夏孢子可穿透叶片;后期病部长出黑色椭圆形至狭长形、散生、突破表皮、呈粉疱状的冬孢子堆;三种锈病症状可依据其夏孢子堆和各孢子堆的外形、大小、颜色着生部位和排列来区分;群众形象的区分 3 种锈病说:“ 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成个大红斑; ”16. 小麦赤霉病的猜测预报主要抓哪些环节?气温,土壤含水量,空气湿度,氮肥量17. 试述小麦锈病的防治方针及其依据;铲除杂草,施足底肥;药剂拌种;病害发生后可以使用三唑酮进行喷施18. 如何抓好麦类赤霉病的药剂防治;首次施药的正确时期是抽穗扬花期,应与扬花期10%50%施药,如遇高温应提前至齐穗期施药;施药应在雨前进行, ,如施药关键时期遇雨,应与雨停间隙喷 施,药液干后 1H 淋雨药效一般不减;如遇细雨可照常喷施,但药剂浓度应提高 10%;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