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行政管理学难点复习.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行政治理学难点复习一单项: 1. 早期行政治理学理论的规律起点是 C A.社会人假设 B.理性人假设 C.经济人假设 D.道德人假设 2. 科学治理理论的提出者是 B A.韦伯 B.泰罗 C.法约尔 D.威尔逊3. 混合扫描决策模式的提出者是 C A.西蒙 B.林德布洛姆 C.埃佐尼 D.杜鲁门5. 最早使用“ 行政学” 一词的学者是(A )1-9 A史坦因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威尔逊 行政治理学创始人6. 与行政系统的产生与进展过程关系最为亲密、影响最为直接的行政环境类别是(B )2-31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地理环境 D国际环境7. 行为方法中最主要的方法是(B )9-273A思想训练方法 B行为勉励方法 C科学治理方法 D心理诱导方法9 西方行政治理学的创始人是( A )1-9A.威尔逊 B.史坦因 C.魏洛比 D.古德诺 10. 法国学者法约尔提出的闻名治理理论是( A )1-11 A.治理过程理论 5 大机能 B.组织行为理论 C.科学治理理论 D.官僚组织理论11. 真正使行政生态争论成为一门系统的行政学分支学科,并在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的是( B )2-34A.高斯 B.雷格斯 C.西蒙 D.泰罗12. 渐进决策模式的提出者是( C )8-236A.西蒙 B.韦伯 C.林德布洛姆 D.埃佐尼14. 霍桑试验提出了 A 1-14A.“ 社会人” 假设 B.“ 政治人” 假设 C.“ 经济人” 假设 D.“ 道德人” 假设15. 行政治理学的创始人是 C 1-9 A.泰罗 B. 古德诺 C.威尔逊 D.法约尔16. 第一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予以争论的学者是 A 2-34 A.高斯 B.泰罗 C.帕森斯 D.韦伯17 认为治理有方案、组织、指挥、和谐和掌握五大基本功能的是 C 1-12 A.威尔逊 B.古立克 C.法约尔 D.泰罗18. 财务行政理论的创始人是 A 6-167A.斯坦因 B.威尔逊 C.威洛比 D.古德诺20. 在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方面,企业家政府理论主见 C 12-363 A. 以政府为中心,环绕政府需求供应服务 C.以公众为中心,政府环绕公众需求供应服务 21. 行政进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于 C 12-365 B.以政府为中心,由政府规范公众行为 D.以企业为中心,政府环绕企业需求供应服务A.自然环境进展的需要B.行政体系自身进展的需要C.行政体系与行政环境相互适应的需要D.社会大系统与其他子系统进展的需要23. .对政府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属于行政进展的 B 12-3701 / 7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A. 结构重组 B.功能调整 C.行为变革 D.技术革新24. “ 官僚制组织理论” 的提出者是( D )1-13 A 泰罗 B 威尔逊 C 古德诺 D 韦伯25. 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行政环境可以分为( B )2-31 A宏观行政环境与微观行政环境 B 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 C 传统行政环境与现代行政环境D经济环境与文化环境26. 机构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是( A )4-116 A转变行政职能 B扩大行政职能 C精简行政机构 D裁汰行政冗员27. 我国权力机关对行政的监督形式主要是( D )8-256 A司法监督 B行政决策监督 C 纪律监督 D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二多项:2. 编制治理的主要内容是 B.C.D A.社会治理 B.职能治理 C.机构治理 D.人员编制治理 E.公共生活治理4. 20 世纪 40 岁月至 70 岁月,西方行政治理学的进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理论学派主要有(BDE )1-12 其次个阶段 经济人假设A古典学派 第一阶段 B行为科学学派 C后现代行政治理学派 D系统理论学派 E决策理论学派5. 经济体制直接影响着行政系统的(ABD )2-40 A职能范畴 B 运行方式 C组织结构 D运行手段 E 治理效能6. 法德行政进展模式的主要手段包括(BCD )12-360 A严格监控行政机构 B调整公共事业 C压缩人事开支 D转变组织机构 E改善政府工作效率7. 行政道德规范的基本功能主要有 ACD 10-302A.导向和约束功能 B. 规范与掌握功能 C.自我调剂功能 D.示范与勉励功能 E. 外在调剂功能8. 20 世纪 90 岁月以来,西方国家占主导位置的行政治理学理论有 ABC 1-12 A.新公共治理理论 B. 政府治理理论 C.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D.古典行政理论 E.科学治理理论9. 在现代社会行政权力是一种 ACE 3-60A.公共性权力 B. 私人权力 C.政治权力 D.本原性权力 E.从属性权力 10. 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系统包括一般监督(上下级,职能监督,财政对其他部门的监督,主管部门监督 如省卫生厅对市卫生局)和特地监督两个子系统,其中特地监督包括 DE 8-259 A.政党监督 外部 B. 公民监督 外部 C. 司法监督 外部 D. 行政监察 E. 审计监督 11. 运用经济方法应遵循的原就主要有 ABE 9-270 A.适度原就 B.与法治相结合的原就 C.精简原就 D.坚持具体指导原就 E.与思想训练相结合的原就 12. 与传统行政权力相比,现代行政权力有很多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BCD )3-65 A.行政权力日益弱化B.作用范畴日益广泛C.内部功能日趋分化 D.行政权力的自主性增强E.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 13. 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实行的主要形式有( BCE ) 4-110 A.政府直接生产与供应公共产品 B.政府业务合同出租 C.建立公私合作的伙伴关系 D.企业供应个人消费产品 E.政府授权或勉励社区进展多种公共事业 14. 宏观经济调控主要包括( ACE )6-179 A.结构调控 B.效益调控 C.总量调控 D.数量调控 E.规范性调控 15. 行政系统的文化环境因素可以划分为 BC 2-52 A.行政规范文化 B.行政价值文化 C.行政功能文化 D.行政运行文化 E.行政公共关系文化16. 影响行政机构改革的外部因素主要有 ABCD 5-146 2 / 7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A.经济体制转变B.政治制度转变C.社会进展程度D.国际环境转变E.行政人员冗余过多17. 运用行政方法应遵循的原就主要有 ACD 9-267 D.思想政治工作领先的原就E.法治与心治相结合的原A. 调查争论在先原就B.适度原就C.坚持具体指导原就就18. 新公共治理理论的基本主见有 BCE 1-16A. 强调集权治理 B.将企业治理方法引入政府治理C.在行政治理中引入竞争机制 D.强调政府的回应性 E.在公共服务中坚持顾客导向19. 行政方法的主要特点有 ABCDE 9-265A. 权威性 B.强制性 C.具体性 D.层次性 E.无偿性20. 内源式行政进展模式的特点主要有 ABCD 12-361A. 政府始终把自身的改革同自身的生存结合起来,危机意识比较强B.强调公共部门的民营化C.注意将传统行政文化与现代文官制度有机结合D.行政改革与进展大多是在一党执政的情形下进行E.行政改革忽视本国国情,主要借用其他国家的模式 21. 在行政治理学中,系统学派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 AE )1-16 D官僚制理论 E 权变理论A行政生态理论 B渐进决策理论 C 有限理性决策理论三简答: 1. .简述有限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进展趋势;第一 ,通过非国有化 ,削减政府对企业的微观治理;其次 ,政府放松规制 ,更好地发挥巿场机制的作用;第三 ,推动公共服务职能部门的社会化、巿场化; 2. 简述完善我国行政决策程序的措施;第一,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其次,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询问工作;第三,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加;第四,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 3. 简述行政绩效评估的程序;第一,制定方案;其次,初步调查;第三,治理掌握评估;第四,具体评估;第五,撰写评估报告; 4. 简述当代行政组织的变革趋势;答:行政组织结构的变革可以从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两个部分来争论:一、在横向结构上:1、职能部门之间的位置由不平稳走向平稳;2、随着政府职能的调整,相应的部门有减有增;二、在纵向层级上,行政组织结构有从尖塔型结构向扁平型结构进展的趋势; 5. 联系实际谈谈在行政治理过程中如何正确地运用授权艺术;授权是指由行政领导者授予直接被领导者肯定的权力,使其在领导的指导监督下,享有本职范畴内的处理事 务的自主权;授权之后,授权者对被授权者保持指挥、监督、检查的权力,被授权者负有完成任务、进行报 告的责任和义务;行政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授权应当是全面的、系统的,包括人、财、物各方面,但是,关 系全局目标、政策方针的制定等自身主要的权力不能全部授予,必需保留对下级的监督权、检查权和订正 权;在授权过程中,必需遵循以下授权原就:权责统一原就;视能授权原就;信任与监督相统一的原就;单一隶 属原就;一般说来,授权有以下几种方式:充分授权,不充分授权;弹性授权;制约授权; 6. .联系实际,分析我国行政改革的内容与原就;答:一般来说,行政改革的基本内容有三大方面:功能调整;结构重组和行为变革;行政改革的原就:1 综合配套、整体推动;2 坚持依法行政改革;3注意专家询问与改革方案的论证;3 / 7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7. 行政审批制度在行政治理中的作用何在 . 1. 行政审批制度是行政许可制度的一种形式,是政府干预巿场、治理社会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当今当世界各国 较为普遍采纳的一种行政治理方式或制度之一;2国务院为什么要主动舍弃这些审批权力 .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方案经济体制严峻影响了中国经济的进展;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开头逐步放松对 经济的具体治理体制,开头朝着有限型政府的方向迈进,实践已经证明,这样做有利于经济和社会进展;国务院部门之所以舍弃审批权也是由于以往审批权过多,已经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进展;3国务院这种做法的意义是什么 . 推动了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削减政府对巿场和社会的不必要干预,既提高了行政审批的效率,又削减了行 政审批中的腐败现象;8. 简述行政权力的公共性;3-71/72 答:行政权力的公共性主要表达在:第一,行政权力的 主体 只能是公共机构,而不是个人或私人组织;其次,行政权力 活动的领域 是公共事务,不是私人领域;第三,行政权力的 目的 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是为私人利益服务; 9. 简述我国政府职能关系转变的主要内容;4-119/123 答:我国行政职能关系转变的主要内容有:一、理顺中心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地方政府与下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二、理顺政企关系三、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四、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五、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10. 简述我国行政治理机构改革的基本体会;5-157/158 答:总结我国多次行政治理机构改革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其次,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就,第三,坚持 积极稳妥的方针,第四,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妥当支配分流人 员,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第五,根据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11. .简述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的关系;3-79 答: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之间存在着的这种亲密关系,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就行政责任的性质而言,由于行政权力的公共性,打算了行政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2)就行政责任的产生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基于行政职权关系而产生的责任;(3)就行政责任的大小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与行政权力相对等的责任;4-105 12. 简述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方式;答: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方式更加复杂多样,包括:(1)广泛使用法律手段;(2)使用方案手段;(3)制定产业政策;(4)实行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经济手段;( 5)实行直接的行动手段;13. 简述我国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的主要问题;8-240 答:我国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决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存在着信息不全和信息失真的问题;(2)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着“ 粗而不细” 和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3)决策方案的评估存在着“ 论而不证” 的问题;(4)决策方案的挑选存在着民主化程度低的问题;14. 联系实际,谈谈在我国当前条件下行政信息公开化的含义及其作用;7-227 答:行政信息公开,就是指政府将凡不属保密范畴的行政信息依法向社会公开发布以使行政信息为社会所广泛4 / 7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知晓并得到充分利用的行政沟通行为,它属于单向沟通的一种形式,也是政府向社会进行信息沟通的一种形式;行政信息公开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促进民主行政的进展;(3)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腐败;(2)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和工作;4)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5)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我国政府更好地适应 WTO 的要求;15. 试述当代中国行政进展的主要特点;12-373 答:我国行政进展主要有以下几项特点:(1)始终坚持以进展经济为中心(2)正确处理改革、进展和稳固的关系;(3)借鉴国外行政改革体会与吸取我国传统行政精华并举(4)坚持渐进式改革;(5)立足于中国国情;16. 简述行政权力的具体来源;3-68/70答:行政权力的具体来源有:(1)强制力;(2)诱导力;( 3)组织制度;(4)信息;( 5)个人因素;17. 简述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5-151/153答:( 1)从“ 大政府” 向“ 小政府” 转变(2)行政机构内部的决策与执行职能及机构的分别(3)行政治理机构的分权化( 4)强化综合协凋行政治理机构及其职能(18. 简述行政执行的主要环节;8-245/249 答:( 1)方案( 2)动员( 3)指挥( 4)和谐5)行政治理机构设置的弹性化19. 简述成本收益评估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11-341/344 答:一、估量成本和收益 二、成本和收益折现 三、得出最终结论20. 联系实际,分析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4-114/116 答:第一,转变行政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定要求;其次,转变行政职能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第三,转变行政职能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进展的需要;第四,转变行政职能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第五,行政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21. 试论述我国加入 WTO后行政进展的趋势;12-379/381 答:( 1)加快从全能行政向有限行政转变的步伐(2)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3)由权力行政向规章行政的行 政理念转变( 4)从暗箱行政向透亮行政转变 22. 简述我国现行行政文化环境的基本特点;2-56 答:我国现行行政文化环境的基本特点有:(1)管制型行政总体价值观向服务型行政总体价值观的转变;(2)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向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的转变;(3)自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向法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的转变;(4)依附听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向自主参加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的转变;23. 简述中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主要弊端;4-112 答: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主要弊端有:(1)造成政府机构膨胀;(2)资源配置效率低下;(3)企业和社会缺乏动力机制;(4)简单产生腐败;24. 简述行政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7-199 答:行政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包括:(1)行政组织的目标、职能与环境;(2)行政组织的技术特点;(3)行政组织目标、职能与环境和行政组织技术特点的匹配性;25. 联系实际分析重构我国中心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基本思路;3-89 答:改革中心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具体内容包括:(1)以宪法形式明确规定中心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范畴;(2)实现中心与地方利益安排的合理化;(3)实行5 / 7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地方分权和基层自治;(4)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权力的监督;26. 试述当前条件下提高我国行政绩效的基本途径;11-351 答:克服行政绩效制约因素的途径有:一、改革和创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强化法治政府的行政理念,为提高行政绩效制造一个良好的行政环境;二、不断改革行政体制,进行政府的运行机制创新,做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和谐,以提高行政绩效;三、提高行政绩效,必需建设高素养的公务员队伍;四、建立和健全良好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完善行政绩效治理制度,提高行政绩效水平;27. 简述改革开放后我国行政职能重心与行政职能方式的转变;4-117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转变政府职能重点和职能范畴的同时,也转变了政府职能方式,主要表达在以下三 个方面:(1)用行政手段为主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并将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结合起来;(2)微观治理、直接治理为主,转向宏观治理、间接治理为主;(3)方案、排斥市场转向以市场为主,方案与市场相结合;28. 试从行政监督系统的角度,分析如何提高我国行政监督水平;8-255 答:提高我国行政监督水平,需要强化外部监督系统和完善内部监督系统;一、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系统包括:1、权力机关的监督;2、政党的监督; 3、司法机关的监督;4、公民及社会团体的监督;5、新闻舆论的监督;二、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系统包括:1、一般监督( 1、上下级监督2、职能监督3、主管监督); 2、特地监督(行政监察2、审计监督);29. 简述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相互联系;10-315 答: 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是两种不同的行政治理原就与治理模式,有着不同的内容与特点,它们既相互区分又 相互联系;一、依法行政与以德行动政之间的区分:1、形成的理论依据不同;2、运行的手段与内容不同;3、运行机制的不同; 4、运行后果的表现形式及成效不同;二、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相互联系:1、对行政权力以及行政行为的规范性或约束性作用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共同精髓所在;2、实现责任行政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共同目标;3、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功能; 4、依法行政是行政治理的基石,以德行政是依法行政的补充;30. 试论述外源式行政进展模式的基本特点;12-361 答:外源式行政进展模式的基本特点有:(1)行政改革与行政进展是以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的,所以起点比较低;(2)行政改革是在外力强迫下的“ 自我手术” ,缺乏改革与进展的内源性和自发性;(3)政府权力高度集中,严峻缺乏社会中介组织或中介组织发育不良;(4)动荡担心的社会局面造成了行政改革与行政进展的极大障碍,导致政府缺乏权威,体制不健全,机构涣散,效率低下;31. 简述政党影响行政系统的主要途径;2-47答: (1)通过自身的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功能,为行政系统供应有关社会民众的政治要求等方面较为专业、系统的信息,为行政系统的决策与治理活动供应依据;(2)运用自身所具有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起一座重要的桥梁,准时地把行政系统的有关政策信息反馈给政策制定者与政策对象双方,这日益成为当代行政系统得以有效运行、改善政民关系的重要保证;( 3)通过成为执政党,从而能够通过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来实现自身的政治主见;32. 简述西方发达国家地方分权化改革的主要缘由;3-866 / 7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答:( 1)地方分权是 为了提高行政效率;( 2)地方分权是 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的进展;(3)地方分权是为 了适应政治民主化的需要;33. .简述行政治理机构设置的基本程序;5-140答:( 1)提出行政治理机构设置 的理由,并设计出初步方案;( 2)对行政治理机构设置 方案的评估和论证;(3)对行政治理机构设置 方案的批准 ;( 4)对行政治理机构设置方案 的落实与实施;34. .简述我国行政机关实行的行政首长负责制的特点;7-202答:( 1)在体制设计上,行政首长不仅有权召集和主持本级行政组织的常务会议以及全体会议,而且在对有关问题做出打算时,是在充分绽开集体争论的基础上,最终由行政首长集中大家的正确看法,形成行政组织的决定;( 2)行政首长负责制在运行程序上第一是民主,然后才是集中,所以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质上是民主集中制的一种表现形式;35. 简述行政进展的内部动力;12-366答:( 1)行政组织的演化(2)组织分工的细化(3)政府内部改革人士的推动36. 试述行政绩效评估的功能和作用;11-326答:( 1)行政绩效评估 的责任落实作用(2)行政绩效评估 的对比作用 (3)绩效评估的 方案帮助作用(4)绩效评估 的监控支持作用(5)绩效评估的 民主和训练作用 (6)绩效评估 在吸引政治资源方面的作用37. 行政权力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3-70答:( 1)公共性( 2)执行性( 3)有限性38. 简述行政权力的有限性;3-74(2)行政权力 行使的方式是有限的;( 3)行政权力是 受监督和制约答: (1)行政权力 作用范畴是有限的;的;39. 简述行政治理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就;5-137答: (1)适应性原就;(2)和谐性原就;(3)权责相称原就;(4)精干高效原就;(5)法制性原就;40. 简述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8-238 答: (1)信息的收集和处理;(2)决策方案的设计;(3)决策方案的分析、论证与挑选;(4)决策方案的实施;41. 简述行政法律规范的主要特点;10-2923)效力上的权威性、强制性与普遍适用性;(4)答: (1)制定主体的特定性;(2)调整对象的特定性;(行政法律规范类型的多样性与效力等级上的层级性;(42. 简述行政绩效评估的信息收集方法;11-338 5)行政法律规范的相对稳固性;答: (1)利用官方记录的方法;(2)培训观测者的方法;(3)公众中意看法调查方法;(4)特殊的资料收集方法;43. 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当前行政进展的阻力;12-367答: 一、行政进展的外部阻力:1、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2、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改革的不配套;二、行政进展的内部阻力:1、来自既有行政制度惯性的阻力;2、来自公务员的阻力;3、来自行政文化的制约;7 / 7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