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高职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docx
近几年高职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一、当前高校生就业现状据有关部门统计,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59万,比2022年增加85万,2022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破纪录的611万,预料今后三年内高校毕业生人数还将以每年50万的数量递增,还有100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高校生和社会上浩大的失业人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加之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发展不景气,据2022年2月16日新华网报道,仅广东就有7万家出口导向型企业倒闭,许多企业聘请岗位锐减,甚至起先裁员减压,给处于寒潮中的高校生就业雪上加霜。针对严峻的现状,到4月30日止,北京、上海、天津等23个省(区、市)接连出台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府文件。6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重要措施进一步加强高校生就业;各高等院校更是实行了主动有效的措施,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宣扬指导,力促学生就业。但是,各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负责人普遍反映,求职人数的激增、经济增长的放缓,使得09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不同以往的难题。1、企业进校聘请明显萎缩,签约率大幅下降。据了解,往年10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内聘请安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蒸蒸而上的景象,而09届毕业生的校内聘请在启动期便寒意阵阵。在走访调查中,校方人员介绍,2022年10-12月的校内聘请跟往年相比冷清了很多,部分往年的聘请大户和主动分子不见了身影,甚至有企业宣布取消了校内聘请安排。据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统计,截至2022年底,来校聘请的单位约有200家,需求人数不到1500人;上年同期,聘请单位有300多家,需求人数超过2022人,减幅分别为50%和33.33%。2022年4月以后,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企业进校聘请状况有所改善,加上从中心到地方都出台了很多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学校也利用各种渠道,引进企业,主动举荐本校毕业生,聘请单位比2022年1月之前要多。但是,尽管学校工作有所成效,当前高校生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截至5月上旬,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正式签约的毕业生不到40%,比往年同比下降了40多个百分点;湘潭高校、湖南工程学院正式签约率约为20%,比往年大幅下滑。本次回收的五所高校调查问卷显示,应届毕业生正式签约比例仅为10.3%,达成就业意向但未签约的比例也只有29.4%,两者合计还不到40%,虽高于中国社会调查所2022年2月公布的电话调查结果35.6%的整体就业率,但与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力争2022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0%的目标还相距甚远。2、预期薪酬明显下降。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从前的天之骄子们明显在心理上已经完成了向一般劳动者的转变。调查显示,毕业生已经走出要价过高的误区,预期薪酬回来理性。湖南科技高校江主任反映,本校应届毕业生今年的薪酬定位在1000元左右,比去年降低了整整500元;湘潭高校、湖南工程学院等高校毕业生也出现薪酬大幅下降的明显趋势。专科、高职毕业生在对薪酬的心理预期和职业层次的要求都相对要低,而且许多专科、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育目标原来就定位在好用型蓝领人才,侧重于培育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实力,许多院校实行联合办学、订单式培育等方式,使学生的就业胜利率大大提高。譬如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建设厅的下属院校,其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很大一部分能在建设系统相关单位实现就业;湘潭教化学院对全日制学生实行订单式培育,与广东、江浙等地多家用人单位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为毕业生多方供应带薪顶岗实习与就业平台。6、定位城市,不愿去西部、下基层。虽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许多高校生转变了观点,不再一窝蜂的涌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孔雀东南飞的景象也一去不复返,但是相当大比例的毕业生仍不愿去西部省份,不愿下基层工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7.2%的学生在求职时优先考虑个人发展机会,尽管有95.6%的毕业生表示赞成高校生志愿服务西部安排及政府新近出台的高校生到农村基层担当村官安排,但是只有35.3%的学生表示情愿去西部或农村寻求个人发展,有45.6%的学生认为这会限制个人将来的发展,而且有35.3%的学生对相关措施的配套实惠政策缺乏信念,湖南科技高校2022年还有5名通过了村官考试的毕业生出于种种顾虑放弃了当村官的机会。7、考研、考公热持续升温。在找工作难,找好工作更是难上加难的状况下,许多高校生将目光锁定在考探讨生、考公务员(或是参与选调生考试)上,于是出现了熙熙攘攘的考研大军和蔚为壮丽的考公务员一族。湖南科技高校今年有500多人参与探讨生考试,是去年考研人数的近5倍。湘潭高校今年有847人参与了选调生考试。从大范围来看,今年全国各地有77.5万人涌向国家公务员考场,争夺1.35万个职位;今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也出现了12.7万人竞争4000岗位的状况;全国有124.6万考生奔赴探讨生考试考场。湘潭市2022年、2022年公务员招考职位数分别为195、77,报考人数分别为3528人、 3306人,考试录用率分别为5.53%和2.33%,竞争激烈程度逐年加剧。浩浩荡荡的考试大军中有相当大比例的人为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往年未就业或是就业不稳定的高校生。8、就业难引发了明显的社会问题。一些学生遭受多次求职受挫之后,简单引发焦虑、自卑、失落、怀疑等消极心情,甚至出现了媒体上报道的就业不成而厌世轻生的惨案。调查问卷显示,在求职受挫后有8.8%的学生个人生活看法比较消极,有16.9%的学生怀疑自己的实力,5.1%的人怀疑政府的实力。湘潭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介绍,许多贫困生败尽家业举债读高校,一毕业就失业,心理落差很大,校方担忧因学生们找不到工作,无法正常离校而带来一系列担心定因素。由于就业难,高考弃考现象严峻。据统计,2022年高考报名人数约为1020万名,比去年约削减40万,约84万应届中学毕业生没报名参与今年的高考,这一方面是由于高校费用昂贵,另一方面是毕业生就业困难,新的读书无用论悄然泛起,在这种状况下,重庆万名贫困中学生自动放弃高考也就在情理之中。二、导致高校生就业难的缘由分析高校生就业难已成为一种严峻的社会综合症,其形成缘由是相当困难的,既有深层次的经济结构带来的隐患,又有浅表性的就业市场供需冲突;既有高校教化的痼疾,也有学生素养的缺失;既有用人选材的偏见,更有择业求职的误区。1、外贸依存过高的隐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连年保持高速增长,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made in china遍布全球,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曾透露,全世界每人每年要穿一双中国制造的鞋、买两米中国产的布,穿的衣服中有3件来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经济已全盘进入国际分工体系,中国现在的经济体制,是一个高度对外依靠的加工型经济,对外贸易依存达到惊人的程度。据统计,19802022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从12.5%上升到66.2%,大大高于美、日20%左右的水平,2022年由于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我国外贸依存度才下降了约6个百分点。众所周知,任何一个经济体系,都由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因素组成。而每一个因素,都有大量的事务和就业需求。假如是一个自食其力、自主性很高的经济体系(譬如76年时的中国工业体系),那么在这个体系中,因为资金、技术、服务等因素都以自食其力为主,所以完成这些方面的各种任务和途径,也以自身消化为主。因而,就产生了对内的大量人才须要,且对人才的需求呈现橄榄型特征。大头集中在高校生这一中间层,而中学教化和探讨生教化则位于两端,对高校生起补充作用。作为一个对外依靠程度过高的经济体系,资金、技术、服务等因素主要以对外依靠为主。资金主要由外部注入,技术服务由外部供应。本国所供应的,主要集中在资源、加工用劳动力以及空间等基础层面。对人才的须要,主要集中在初级的一般劳动者以及少数高级尖端好用型的管理人才,即所谓的社会精英,而对理论学问和实践阅历协调统一的中高层人才的需求量则因为这方面的需求主要由外部输入而大大缩减,从而呈现沙漏型而非橄榄型模型的人才需求。高校生工作难找,但初中生、中学生却能轻松的找到工作,专科、高职毕业生也比本科生就业率高,就是因为对外依靠型的经济体系,对基层劳动者有巨大的甚至是无限的需求。从另一个方面看,因为我国经济对外贸依存过高,也使我国国际分工地位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虽然我国经济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同时也造成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严峻失衡。详细表现在,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过快,而服务业(尤其是学问性服务业)则相对落后。这种失衡反映在劳动力的需求结构上,就是学问型服务业岗位(基本上属于我们所谓的白领岗位)需求相对不足,而对蓝领型甚至技术含量很低的纯操作型岗位却出现了异样火爆需求,因此社会上才会出现了大量高校生工资不如中专生甚至不如农夫工的新脑体倒挂现象。经济学家郎咸平曾说过:高校生毕业找不到工作,错不在家长,错在中国的产业链定位。在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找不到工作是正常的。除了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自主产权意识薄弱,热衷于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线和生产技术,而忽视自主学问产权的研发,核心技术缺失。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的技术开发和创新产业实质上已经被放弃了,因此高端就业岗位越来越少,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量都严峻不足。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廉价劳动力便成为企业唯一可以利用的资源,于是走上了加工贸易的依附性道路,大量的低技术操作工便成为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大量依附型企业没有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社会对高校生的需求数量。2、就业市场供需的冲突。高校扩招增加了就业压力。我国从1999年起先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高校教化由精英教化向大众教化转变,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2022年全国一般高校毕业生已达到115万人,而到2022年高校毕业生将猛增到611万人,8年增幅高达431.3%,预料今后三年内毕业生数量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由于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等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仍旧很重,新成长的劳动力也已进入高峰期,特殊是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猛增,就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金融危机紧缩了就业需求。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扩散,首先是跨国公司业务萎缩,削减了用人数量;其次是国内为国外多种产业供应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的制造业、出口型企业也受到影响;再次是影响到能源工业。我国金融、地产、外贸类企业以及位于珠三角、长三角的加工制造类企业的聘请岗位锐减,保险、汽车、航空、旅游、广告等行业也遭受寒流,用人需求明显削减。受金融危机一方面使失业人员数量大大增加,一方面使企业聘请岗位削减甚至取消,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传统渠道降低了吸纳实力。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长期以来是接收高校毕业生的主渠道。但近年来,政府机构大幅度精简,因此不行能大量汲取毕业生;同时,从中心到地方的历次机构调整中,分流人员基本上是在事业单位任职,且事业单位由于经费惊慌等缘由本身也面临着精简问题。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由于企业改制和产业结构调整,本身须要分流出大量下岗人员,聘请岗位也是逐年递减,吸纳高校生数量有限。北大教化经济系副主任岳昌君教授在2022年接受采访时指出,从近年来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看,吸纳就业人员实力最强的是中小企业和三资企业。2022年的数据显示,中小企业新增的就业岗位有400多万,三资企业是100多万,即使全部供应给高校生也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中小企业的保障机制还不是非常健全,收入也偏低,对高校生就业的吸引力有限。3、用人单位选材的误区。过分看重阅历。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语录:诸葛亮出山前也没带过兵,你们凭啥要求我有工作阅历!,引起了许多高校生的共鸣,被奉为经典,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用人单位在聘请时过于看重工作阅历。随意拿一份报纸看聘请广告,随处可见就业单位提出数年工作阅历这样不合理的要求。一个常识是,一个理工科毕业的高校生,要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须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接着学习,才能完成这一转变。但是现在由于高校生供求关系发生改变,高校生在择业方面的谈判地位急剧下降,很多用人单位有条件拒绝担当高校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并提出不担当高校生社会保障费用、随意延长试用期、不签订规范的就业合同等不合理要求,严峻阻碍了高校生就业。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实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奢侈。有些单位聘请计算机探讨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洁文字处理,有些中小学聘请老师也要求探讨生学历,事实上,假如不是专业性很强的理论探讨工作,不少本科生或是大专学生的职业水平并不比探讨生的职业水平低。存在性别卑视。由于女性的生理特征,使得单位在聘用女职员时要付出更高的劳动成本,造成许多用人单位卑视女高校生:第一,从劳动时间来说,女性有一个男性所没有的断裂带,即生育哺乳期,而这一阶段的工资、福利仍需单位负担;其次,从退休金的负担来看,女性要比男性早52022年,而且由于期望寿命的性别差异,女性雇员一般会比男性雇员领取更多更长的退休金。由于用人机构的性别观念,一般来说,女高校生就业机会比男生客观上要少,而且许多单位在相貌上对女生的要求更为苛刻,许多单位在聘请时注明应聘女性的身高、体重、年龄,只录用年轻貌美的女性,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性别卑视。生源地域卑视。许多民营中小企业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状况与当地联系紧密,希望聘请的高校生熟识当地方言及风俗习惯,甚至有肯定的人际关系网,只选用本地人才。有些单位和部门从自身利益动身,在社会上毕业生需求日益下降的状况下,明令只接收本地区生源,对外地生源严格限制;有的行业(尤其是效益好的行业,如信用合作社、铁路等)也只接收本系统、本行业院校的毕业生以及属于本系统职工子女的毕业生,把外系统的毕业生,尤其是一般院校的毕业生拒之门外。有些事业单位甚至是一些地方政府聘请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卑视,实行地区爱护主义,不利于高校生公允竞争和就业。4、高校教化潜在的问题。专业课程设置错位。在高校生就业已经市场化的状况下,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非常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由于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刚好调整课程设置,以及专业设置的盲目性,造成供求结构失衡。不少院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改变;一些高职、专科教化专业缺乏特色,培育出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有些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不是以市场为导向,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等,造成学校无特色、学生无特长,结构性冲突更突出。教学学问更新缓慢。学问经济时代,学问生产率已经逐步代替了劳动生产率,学问的时效性也在快速缩短,据统计,50年头高校生学问能用30年,90年头高校生学问能用2022年,2022年,高校生所学学问能用3年,我国入世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调查中,许多学生反映,学校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许多老师的学问结构也特别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在校学习的学问比较陈旧,想要驾驭本专业的前沿学问,还得通过自己上网、买书、进图书馆、听讲座来补充。社会实践重视不够。我国高校在扩招后为节约成本,设置的专业大多不强调动手实力,很少考虑到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所须要的实际操作实力。由于高校没有投入成本购买设备,为学生供应实际操作机会,并且高校和企业联系也不紧密,数量最多的工科毕业生事实上去企业实习的也很少,因此现阶段我国高校培育的高校生都驾驭了肯定的理论,但是实践相对缺乏。大量理论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技能的提升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实力的高校生只是纸上谈兵的高手。譬如金融专业毕业生不懂金融租赁、担保的详细流程,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不知道怎么跟单、怎么报关,学生毕业后,不能干脆接手工作。但现实是企业尤其是吸纳力强的民营中小型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实体,须要的人是能够给企业带来业绩的人,而擅长理论的高校生并不能立刻给企业带来效益,并须要老员工的辅导,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因而许多企业明确拒绝没有实践阅历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存在硬伤。在调查中,有13.2%的毕业生将学校就业指导不够(包括就业信息不足)列为在求职过程中最困扰你的问题,有63.2%的学生认为学校供应的就业指导对自己的就业帮助不大或者没有帮助。由于我国高校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与社会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肯定的差距,因此效果很不志向。详细表现在:缺乏针对性。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经常限定于介绍就业形式,传授求职技巧、面试技巧、联系用人单位和举荐学生,以及完成就业率指标。由于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支配,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在对高校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推断和选择实力的培育以及职业道德教化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改变多端的就业形势。许多高校的高校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应付上级检查,指导内容空洞、肤浅、缺乏针对性的状况,指导效用差。缺乏专业性。一方面,我国的高校生就业指导机构专业人员配备不足,专职指导人员数量较少,不少指导人员自身分管高校的其他学生工作。由于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养参差不齐。另一方面,缺乏相应的专业机构。尽管目前我国的高校组织体制中,分设了管理毕业生工作的机构,但是这些机构很难代替就业指导的职能。在实际生活中,由于高校毕业生工作机构忙于应付大量与毕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无论是在学问储备方面,还是在信息占有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的效果。在调查中,我们发觉,许多学生甚至是毕业生不清晰本校的就业指导机构的职能和办公地点,从中可以看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缺失。面对一个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劳动力市场,与市场不相匹配的非专业化指导的效果可想而知。缺乏系统性。就业指导工作应当是一个系统化的职业指导、培训、询问与信息反馈的一体化流程,但是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没有与公共就业机构建立必要的信息沟通制度,高校和不同地区聘请会的组织机构也未能建立起紧密联系。另外,高校也未能建立起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学生求职材料证明机制,在肯定程度上引发了信任危机。有些职业学校在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供需基地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所欠缺,没能很好的发挥作用。5、学生自身求职的差距。如前所述,当前高校生的就业理念仍存在一些偏差,如宁要东部一张床,不要西部一套房、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等。在调查采访中,市人事局负责人介绍,近几年还涌现出许多考公务员的专业户,即毕业后不主动就业,而是一心一意以考上公务员为目标,一年失败来年再考,不抛弃不放弃,认为考上公务员才有出路。当然,就学生个体而言,影响高校生顺当就业的因素主要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就业实力不强。这里所说的就业实力包括高校生进入人才市场的社会实践实力、自我表达实力、求职技巧等。在调查中,60.3%的高校生将缺乏工作阅历视为求职过程中最大的困扰。针对用人单位的访谈也表明,缺乏工作阅历是高校生与其他就业群体相比一个明显的劣势。高校生对自身劣势的相识与用人单位的评价契合,也反映了高校生的自我相识越来越理性、客观。此外,认为个人实力不足和缺乏求职技巧是最大的困扰的人也分别占29.4%和19.1%。在回答求职过程中遇到的与自身实力相关的主要问题时,答案分别有专业实力(43.4%)、自我表达实力(44.9%)、外语实力(24.3%)、人际交往实力(33.8%)、环境适应实力(15.4%)。人际关系不畅。中国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际关系在就业过程中往往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尽管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影响了社会用人环境的公正、公允,但就个体而言,它仍不失为进入就业市场、找寻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调查中,32.4%的高校生表示缺乏社会关系是求职过程中最大的困扰,有57.4%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但是,有家庭关系背景的学生终归是少数,而大多数学生在高校期间也不注意人脉关系的拓展,从而在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方面处于不利地位。求职途径单调。目前高校生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举荐、熟人介绍、校内和社会的聘请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等。但是,学校举荐一般是干部或是成果突出者才有机会,比例很小;而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地域、特长、工作阅历,甚至是是否为党员等等限制,更为严峻的是,随着报考大军的日益壮大,公务员考试已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考试之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聘请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但远不能满意毕业生的需求。不少高校生参与各种各样的人才沟通会广泛撒网,但是没有针对自己的实际优势推销自己,没有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状况提高就业率。职业规划缺乏。许多高校生在校期间对于以后的就业只有模糊的准备,甚至有一部分人没有任何准备,真正有明确规划的人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单位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等,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以后将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只有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没有目标。家庭压力影响。现在高校生上学的成本很高,高校生平均一年的总支出超过10000元。很多父母将毕生积蓄投入到子女的教化之中,希望子女能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好点的工作。特殊是许多贫困地区的农家子弟,举家借贷供出一个高校生,这些高校生往往被视为村庄年轻一代的榜样,跳出农门的典范,不但有浩大的债务须要其将来偿还,在感情上也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在家庭为之做出了很大牺牲的状况下,高校生就业条件假如不如没有接受高等教化的同龄人,甚至只能跟农夫工抢饭碗,不但在经济上高校生及其家人难以承受,在感情上对他们也是一个巨大的损害。因此,在没有适合的工作时,部分学生宁愿选择在家待业。三、高校生就业方向探讨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现实面前,如何实现个人的志向理想,如何顺当就业是每个高校生应当英勇面对、理性思索、明确选择的问题。我们认为,高校生们应当切实转变求职择业的观念,实现就业目标、就业方向的转移:1、从传统制造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高等教化就业人员规模最大的行业是制造业。1995年、2022年和2022年制造业中的高等教化就业人员分别为356.9万、508.5万和593.4万,在全部高等教化就业人员中占比分别为18.2%、15.5%和12.5%,但制造业中高等教化就业人员相对规模呈明显下降趋势。另一方面,1995、2022和2022年第三产业中接受过高等教化的从业人员分别达到1339.3、2034.7和3731.4万人,呈快速增长势头。同期第三产业中高等教化就业人口比重分别为14.3%、20.1%和23.8%。2022年78.6%的高等教化就业人口在从事第三产业,比2022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其中,高等教化就业人员增幅最大的行业是房地产产业,2022年的高等教化就业人数是1995年的3.7倍。其次是批发零售业和金融业,高等教化就业规模及比重均快速增长。2022年劳动力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第三产业中的多数行业高等教化就业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教化67%,科学探讨、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59.2%,金融业58.1%,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55.3%,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47.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47.2%。这表明,人力资本更多地流向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不仅是一般劳动力的蓄水池,更是大量吸纳高等教化人员就业人口的主渠道。2、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由于东西部地域差别的客观存在和开放政策效应,包括珠三角、长三角在内的东部沿海城市经济旺盛,发展机会较多,吸引了大批有志青年前去寻梦,社会上起先流行孔雀东南飞,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将东部沿海城市作为自己求职就业的首选目标,他们往往以进入珠三角、长三角的外资或合资企业当白领为荣。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当前的东部沿海城市人才已经渐渐饱和,区域性就业压力明显加剧,再加上东部地区经济的外贸依存度更高,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最大、最干脆,今年东部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明显不足。另一方面,目前国家正在实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幅员宽阔的中西部地区须要大批高素养人才,尽管中西部地区经济还不够发达,条件相对落后,但发展潜力巨大,高校生去了肯定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更能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慧才能,从而实现自己的幻想。据教化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到中西部地区的毕业生人数增加了55万人左右,预料2022年将增加更多。可见,中西部地区不仅是将来经济蓬勃发展的战略主阵地,而且是高校毕业生流向的新途径。3、从大中城市向城乡基层转移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存在,高校生就业时往往将目标锁定在大中城市,大量高校毕业生集中涌入大中城市,加剧了城市中高端人才的就业压力,许多人无法顺当就业。与之相反,广阔县及县以下基层单位虽然急需人才,但受发展机会、工资收入、流淌性等因素制约,难以吸引高校生。近几年来中心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的战略目标,着力促进8亿农夫尽快富有起来以实现全国的全面小康。因此,国家主动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地方政府也在主动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这就为大量的高素养人才扎根农村,扎根基层供应了平台和机会,而且各级政府出台了大量促进高校生基层就业、农村就业的实惠政策。面对大中城市的就业压力以及农村、基层的广袤舞台,广阔高校毕业生已经转变观念,勇于担当历史重任,自觉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投身农村、服务基层,在那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化部资料显示,2022年到基层就业的人数达到58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16.6%,人数稳步增长。可见,乡村就业、基层就业是高校生就业的一个新亮点。4、从白领阶层向蓝领阶层转移。在传统观念里,高校生一直以天之骄子自居,毕业后大多倾向于进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国有大中型企业,并把自己定位于白领阶层。然而现实是残酷的,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如今的高校教化早已由精英教化进入大众教化阶段,高校生也不再属于物以稀为贵的社会精英了。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所能吸纳的中高端人才终归有限,而且在现行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下,无法为社会供应足够多的白领岗位,相反民营三资企业对蓝领型技术人才需求比较旺盛。据教化部发布的资料显示,2022年到民营三资企业工作的毕业生有143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40.7%。依据我们到市人事局和劳动局调研了解到的状况,尽管目前经济大环境不好,但劳动局的劳动力市场仍比较活跃,常常有民营中小企业主动到劳动局摆摊设点,聘请肯定数量的技术蓝领;与之相反,人事局的人才市场相对冷清,很少有单位前来聘请高级白领人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生应当主动降低身价,把自己定位于蓝领,主动到民营中小企业就业,踏踏实实从底层职位做起。四、破解高校生就业难的对策建议1、政府:注意加强宏观调控。加大高等教化投入。中国须要人才,人才须要教化,虽然现阶段我国高校毕业生出现就业困难局面,但是高校生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8%,大大低于世界中低收入国家24%和发达国家35%的水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战略的高度看,国家仍需大力发展高等教化,提高国民教化水平,为社会发展积蓄人才力气。中心应当加大教化投入,限制教化成本,让每一个中学生都有上高校的选择权,让每一个家庭都能支付得起子女上高校的费用。要进一步加大对家庭贫困学生的帮扶力度,建立完善对贫困高校生的救济制度,譬如完善助学贷款政策,简化助学贷款申办手续,在高校生就业困难的状况下延长还贷期限等等。合理调控外贸政策。中国须要世界,世界也须要中国,我国应在接着深化对外开放的基础上,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外贸,理性调控外贸依存度过高带来的产业结构失衡,从根源上解决我国高校生就业难的问题。目前我国外贸增长存在依*廉价劳动力资源、以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为依托、以高耗能、高污染为特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等问题,许多行业和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粗放、低端、落后,很大程度上使我国沦为世界的打工仔,虽然外贸额逐年增长,但是利益微薄,甚至弊大于利,得不偿失。中资企业的出口,应根据市场经济公允竞争和wto国民待遇的原则,逐步取消各种税收实惠(所得税减免、出口退税等)和银行贷款实惠,以改善中国出口商品的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档次和价格,增加企业的利润,变更大量出口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商品的旧格局。应制定科学评判外贸政策和政策实施效果的质量指标体系,将以质取胜确立为整个外贸政策的核心,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和能源资源运用的最小化,以利于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外贸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通过大幅提升我国外贸产品在世界市场的档次,切实增加其科技含量,吸引一大批高素养人才,从而彻底变更我国劳动力市场向底端劳动力严峻倾斜的局面,大大改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高校生就业的主渠道在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广袤。当下,政府应在政策引导方面大力扶持第三产业,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政策,激励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信息询问、计算机软件、科研教化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打破行业垄断,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促进行业的良性竞争,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为高校生就业谋出路。同时,我国应开放服务业市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是现代经济中最具增长潜力的领域。从世界上开放型经济大国经济发展的轨迹分析,服务贸易的整体增长既优化了一国的产业结构,扩展了gdp的经济规模,也降低了外贸依存度,同时服务贸易产品的出口又提升了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要加强政策协调和指导,加快服务贸易国际化进程,支持国内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特殊是激励中国有优势的服务贸易出口,在更高层次上参加国际分工和竞争。另外,政府要出台配套措施激励和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在政策上为高新技术产业供应绿色通道,提高产业水平,以此曾加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实力,使高校的人才培育和社会的人才运用连接好。主动创建就业环境。创建良好的宏观环境。各级政府要在大力推动经济发展,供应就业机会的基础上,接着重视和推动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的流淌性。针对不少地方和部门存在的地方爱护主义,按市场化的要求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促进高校生自主流淌;相关部门要加强管制,肃穆查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的不规范行为。建立完善高校生就业市场信息系统。建立公信度高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为毕业生供应就业信息。应出台配套措施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方面赐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激励企业聘请应届毕业生。针对用人单位普遍存在聘请有工作阅历的员工的现象,政府可以通过政策调整改善这种现象,譬如对聘请应届毕业生达到肯定比例的企业给以相应的税收实惠或是费用减免等,激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激励高校生到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通过助学贷款代偿、考研考公务员加分、发放生活补贴等实惠政策激励毕业生去基层、西部就业,解决好就业人员户籍档案、职称评定、社会保险等实际问题,使西部、基层真正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广袤天地。高校毕业生不应当仅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岗位,更应当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创建就业机会。政府应出台激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高校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高校生供应专业指导、法律询问、市场分析服务、创业失败生活保障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高校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方面予以特别实惠。组建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为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培训和实践机会,提高其工作技能和对实际工作的适应实力,同时降低用人单位开发和培育人才的成本,增加用人单位接收高校毕业生的主动性,可以由政府部门牵头组建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见习期一般设定为6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月工资可按目前高校毕业生试用期工资标准设定为每月8001000元。为调动见习单位的主动性,可以由政府给与企业适当补助,并依据其接收毕业生的人数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的给与相应的政策扶持。2、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科学调整专业设置。虽然高等教化本身在教化目标上与职业教化有所不同,侧重于对象全面素养的提升,但是就目前来说,只有胜利就业,才能保障个体生存,学校一味灌输学院派学问,使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甚至空学一身屠龙之技,是行不通的。学校应当建立高校生源报考录用比预警系统、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系统,通过实际考察后依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在完成资料收集、通过理论论证的基础上适量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限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于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削减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同时学校应当应对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需求,对现有专业进行大胆的调整、改革。以英语专业为例,全部的学校都开设了英语专业,使得本专业毕业生泛滥。可是,英语高端人才仍旧稀缺(比犹如声翻译,比如专业性英语人才),于是出现了一边是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一边是企业招不到外语精英的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怪现象。加大社会实践力度。高校毕业生缺乏实践阅历,已成为社会共识,在主动引导、充分发展校内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高校要主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实践,实现教化教学、课外活动、岗位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切实突破专业培育方案和学生实践课程各自为阵,甚至忽视实践的传统格局。针对当代高校生渴望在社会上兼职,学校应予以支持,并重视实习制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供需伙伴关系。例如,湖南科技高校涉煤专业先后与天府煤业集团等5家煤炭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开展订单式培育,学生到煤矿主体专业学习,毕业后定向到煤炭企业工作;机电学院与湘电集团共建人才培育创新基地,学生在读书期间干脆参与项目攻关,毕业后依据须要可留在湘电集团工作;管理学院在一批旅游企业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建立了教学、科研、实习、就业四位一体的培育新模式,顺当实现了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双赢局面,值得其他高校借鉴。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面对专业化日益加强的劳动力市场,高校也必需跟上时代的步伐,使自己的就业服务体系也专业化起来。首先,学校要做好企业和毕业生之间的就业信息供应和传递工作。尽管高校学生可以通过人才沟通会、网络等途径获得各种就业信息,但涉世未深的高校生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信息缺乏甄别实力,上当受骗的新闻屡见不鲜,所以,对个人而言,学校依旧是供应用人单位和举荐学生的重要渠道。其次,学校应当着力解决高校生求职技巧的培训。刚走出校门的学生除了动手实力弱,表达沟通实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养教化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养培训与实习有效结合,弥合学校教化与市场需求的断层。此外,学校要充当好就业协议达成过程中的桥梁作用,既包括沟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各种交往供应服务(如组织各种聘请会和供需见面会等),也包括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信任关系(如学历学位的证明、就业协议的签署等)。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1页 共31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