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文综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高三 5 月第三次模拟考试文 科 综 合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共 16 页;满分 24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 考生号、 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终止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卷(必做,共 100 分)留意事项: 1 第一卷共25 小题,每道题4 分,共 100 分;在每道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每道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2022 年 3 月 5 日,太阳猛烈活动,产生了庞大的发光现象;太阳表面仍催生了一团炽热气体,该气体以每小时322 万公里的速度向火星挺进;结合图文资料回答 1 3 题;1. 图文资料中显示的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A. 黑子和耀斑 B.黑子和太阳风 C.耀斑和太阳风 D.耀斑和日珥2. 相伴着太阳的猛烈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 造成气候的变化 B.危害人体的健康C. 转变卫星的轨道 D.干扰汽车的运行3. 在太阳猛烈活动的时期,人们可以实行的爱护措施有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转尽量削减室外的活动关闭全部的通信设施掌握大型发电设施的发电量名师归纳总结 A. B. C. D.第 1 页,共 20 页读下图并回答第4 5 题;-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4. 关于图示区域矿泉水点空间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选项A. 呈带状分布 B.不规章分布 C.与断裂分布相对应 D.与断裂分布无关5. 图示水体应属于A. 陆地水 B. 地下水 C. 大气水 D. 地表水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各类用海状况分布图,读图回答 67 题;6. 各类用海类型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三种类型依次是A. 渔业、交通运输、工矿 B.渔业、工矿、交通运输C. 交通运输、渔业、工矿 D.交通运输、工矿、渔业7. 海疆使用所产生的积极地理意义有A. 转变了海水运动系统 B. 海水环境质量下降C. 大片生态湿地丢失 D. 有助于解决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下图为某型产业演化趋势示意图;读图回答第 8 题;8. 图示产业类型为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A. 高新产业 B.资源型产业 C.加工贸易型产业 D.文化型产业9秦始皇五次出巡、颁布各种制度、订定文字、大规模移民,在荀派儒学和法家刑名之学 的思想基础上,促进了全国范畴内“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的庞大变革;这些政策反映 出秦朝的时代特点是 皇帝具有无上权威 种植业留意精耕细作 各地文化认同感增强 诸子思想渐趋合流 A B C D 10下面是反映近代时期重大大事的一组图片;它们共同表达的历史主题是北京强学会旧址武昌起义浮雕新青年A师夷长技,求强求富 B思想启蒙,救亡图存C自强独立,振兴中华 D以俄为师,武装斗争11西安事变爆发后,新闻媒体准时跟进报道;西安西京民报头版头条是张杨对蒋实行兵谏,以“ 揭竿抗日举国欢腾”为副标题;南京中心日报的头条就是张学良率部叛变!国府下令褫职严办;这说明A报纸是当时最重要的新闻传播媒介 B张杨兵谏举国震动各方反应不一C历史转折时期社会群体意识弱化 D政府疏于治理新闻传播放任自流12 1988 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开头编辑出版“ 海外中国争论丛书” ,表示“ 今日我们不仅必须放眼海外去熟悉世界,仍必需放眼海外来重新熟悉中国;不仅必需向国内读者翻译海外的西学,仍必需向他们系统地介绍海外的中学” ;这一举动直接得益于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传统 D B“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的确立C真理标准问题争论广泛绽开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全面实施13“ 整个自然界全部的行星竟会听从永恒的法就,而有一种身高 人类)竟然不顾这些法就, 完全依据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伏尔泰的这一观点明显受到哪种理论的影响5 英尺的小动物(注:指 这(岂不)是特别奇特的; ”A牛顿经典力学 B“ 因信称义” 说 C 生物进化理论 D人类理性学说14.19 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了部分法律,如 1843 年的掌握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47年的都市改善法,1855 年的有害物质去除法,l876 年的河流污染防治法;这些立法的主要背景是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A议会取得立法权 B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C责任内阁制确立 D工业革命的深化进行15. “ 巴黎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选出的城市代表组成的,这些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者是公认的工人阶级的代表;公社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政治体制方面确有创新之处;这就是(马克思法兰西内战)可见,巴黎公社在A实行直接民主 B实行普选制C实行议行合一 D实行议会制16.1955 年印尼苏加诺总统在万隆会议开幕式上致辞说:“ 各民族、各国从几个世纪的沉睡中醒来了; 用战火燃烧地球的白人旧世界正在垂死挣扎,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正在崛起;这个 世界将毁灭冷战, 建立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社会, 由于全部宏大的宗教在宽容的教义上是 一样的,有色种族将建立新的道德标准;” 这说明 A国际旧秩序已不复存在 B亚非独立国家成为新兴国际力气 C有色人种将统治新世界 D美苏冷战给人类带来严峻损害 17当某种商品价格肯定,消费者收入水平大幅增加,而其他条件不变时,原先需求线 D1 会显现的变化是 A平移到 D3 B在原位置不动 C平移到 D2 D无规律可循 18“ 挤进效应” 最早是由加拿大经济学家迈克尔· 帕金在其所著的经济学一书中提 出来的;所谓“ 挤进效应” 是指政府采纳扩张财政政策时,能够诱导民间消费和投资的 增加,从而带动产出总量或就业总量增加的效应;以下能够产生“ 挤进效应” 的举措有国家增发国债,增大财政补贴 国家增发纸币,加快货币流通降低税率,提高征税起征点 降低利率,降低居民储蓄率A B C D19十八大报告指出,实现进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需深化收入安排制度改革,实现收入安排公正;下图中组合正确选项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劳动酬劳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 用税收限制垄断行业高薪再安排更加留意公正提高国家扶贫标准 DA B C20. 2022 年 3 月 13 日 16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打算国务院总理、副总理等人选,选举中心军委主席,打算中心军委副主席、委员的人选,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成人员的人选名单;这说明表决通过其他八个全国人大特地委员会组 A 全国人大具有最高任免权 B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直接行使当家作主权益 C 全国人大具有最高打算权 D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就21. 2022 年 12 月 18 日,山钢喀什钢铁项目在疏勒县建成投产,标志着山东最大产业援疆项目南疆最大钢铁工程建成投产;至此,19 个援疆省市组织实施的 1297 个救济项目全部到位,这将为新疆经济进展注入强大活力;这些举措A便于加快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B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富强C能保证民族自治地方充共享有自治权益 D 以经济引领转变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22数据显示,中国GDP跃居世界其次,但文化产业占比仍不足3%,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10%、美国 25%的比例;这启示我们转变经济进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迫在眉睫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并对经济起重大打算性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 B C D23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强调,推动山东文化大进展大富强,加快山东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必需与山东文化资源相匹配,弘扬山东精神, 突出齐鲁文化特色;对此懂得正确选项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必需立足山东实际,不断进行文化创新 学习和吸取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是实现文化大进展大富强必由之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凸显地域文化特色, 是山东文化进展的现实挑选 弘扬山东精神, 能为山东迈向文化强省供应强大精神动力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A B. C. D.24与现在的打印技术相比,3D 打印技术是一项革命性技术,其最大的创新在于随着打印材料不同, 可以打印任何东西,包括人体器官 (原料是细胞) 、房子(原料是建筑材料)、机械(原料是金属)等,目前由于是概念初创, 3D 打印机价格昂贵,功能也有限,但人们信任, 3D打印技术会更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3D打印技术的显现说明人们对事物的熟悉受所处的社会实践水平限制 创新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进展 3D技术进展是推动实践进展的根本动力 科技进步制造了新规律A B C D25. 心理学家提出“ 一万小时定律” ,认为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练习的人,如莫扎特 6岁开头作曲, 但直到 21 岁才写出堪称宏大的作品,这时他已经写了 10 年,超过 1 万小时;以下选项与“ 一万小时定律” 包蕴相同哲理的是名师归纳总结 A实践是熟悉进展的动力 B冲突双方是相互依靠的第 6 页,共 20 页C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预备-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第二卷(必做 110 分+选做 30 分,共 140 分)留意事项:1第二卷共14 道题;其中2631 题为必做部分,3239 题为选做部分;2第二卷全部题目的答案,考生需用 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0 5 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3考生在选做部分的试题中须从地理、历史、思想政治三科中各挑选 1 道试题作答;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用26. (2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2B铅笔涂黑,答完题后,再次确认所选题号;【必做部分】材料一 某区域属亚热带气候 , 夏季刮偏南风 , 冬季刮偏北风 , 季风影响明显 , 年平均降雨量为 1 700 mm 左右;截止到 2006年,人口密度为 139 人/ km2 , 人口自然增长率 6 ;该区域水文地质图;材料二 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表;(1)简述图示区域的地貌类型并判定M处的地质构造且说明理由;(6分)名师归纳总结 (2)对比分析说明G乡和 F乡土地利用结构的主要差异及其影响;(6分)6分)第 7 页,共 20 页(3)假如图示区域土地利用不合理将会导致何种土地的退化现象?为什么?(4)对于图示区域如何实施可连续进展,你有何建议?(8分)-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7. (1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 中国主要农业贸易流量估算结果示意图;(1)列举两个农产品输入地(6分)(省级行政区) 并简述图中农产品输出地与输入地的分布特点;(2)分析形成图中农产品输入地的成因;(4分)28( 22 分)在中国货币演化史上,货币形状经受了从复杂到简洁、从多到少的演化;阅 读材料,回答疑题;材料一 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大中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 入 ,禁民私造;(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5 分)(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宋代使用交子的缘由;(材料二 明初,政府禁用金银交易,先是推行“ 洪武通宝” 铜钱,后又印制“ 大明宝钞”纸币,故当时的典章制度中只有“ 钞法” 、“ 钱法” ,而没有“ 银法” ;但是鉴于铜钱铸造 不易、纸币简洁贬值,白银作为货币始终在民间流通,其贮藏、交易的优势日益明显;1530年政府推行一条鞭法,把全部的地税、贡纳、赋役、人头科, 都归入田亩里面,计亩征银,名师归纳总结 白银成为唯独具有充分货币职能的货币;一条鞭法的实施, 说明明朝政府承认白银法币的合第 8 页,共 20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法位置, 扩大了白银的适用范畴,使得白银的货币位置更为巩固,白银货币化过程至此达到高峰; 据孙良玉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代货币制度演化经受的阶段,说明白银成为普遍流通型货币的原因;( 7 分)材料三 明后期从西班牙、日本和葡萄牙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额简表流出国别 流入中国的白银额(两)备注西班牙 87 750 000 依据崇祯年间梁兆阳海澄县志 卷十一记载日本 200 000 000 推算,此白银总额 , 折合西班牙比索为 439 葡萄牙 42 762 750 581 960 元即四亿元以上;总计 330 512 750 王裕巽明代白银国内开采与国外流入数额试考(3)环绕材料三所述现象,以“ 中国与世界” 为主题,写一篇简要历史论文;(10 分)要求:环绕材料中的现象绽开评述;立论精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9( 14 分)实践需要自信,自信源于自觉;阅读材料,回答疑题;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就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完全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终觉悟之最终觉悟;陈独秀吾人最终之觉悟(1)材料中,陈独秀认为近代国人的“ 觉悟”经受了哪三个阶段 .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各阶段的突出表现;(6 分)材料二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于进展道路、社会制度、指导思想表现出高度自觉和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心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讲到:我们要坚持走和平进展道路,但决不能舍弃我们的正值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中国进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 将坚决不移做和平进展的实践者、共同进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爱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加者;人民日报 (2022 年 1 月 29 日)(2)依据所学学问,概括说明近年中国提出和平进展道路的国际背景,各举一项史实说明名师归纳总结 “ 共同进展” 是鉴于世界经济进展中的哪些教训、“ 多边贸易体制” 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中第 9 页,共 20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国将如何参加“ 全球经济治理” ;(6 分)(3)针对材料一提倡的“ 觉悟” 与材料二表达的自信,谈谈你的熟悉;(2 分)30. (19 分)阅读材料,回答疑题;材料一我国财政收支情形(单位:亿元)2022 2022 2022 2022 预年 度2022 2022 算财政收入61330 68518 83101 103740 117210 127630 财政支出62592 76299 89575 108930 125712 139630 收支差额-1262 -7781 -6474 -5190 -8502 -12000 注:我国 2022 年财政预算支出仍向医疗卫生、环保节能、农林水务、科技训练、社会保证和就业等倾斜,支出比重分别占3.8%、3.0%、8.7%、9.6%、9.4%;材料二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指出,进展经济、改 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需要三大保证:一是建设创新政府;二是建设廉洁政府;三是建设法 治政府;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实现三项任务,我们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统筹兼顾;改革贵在 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1)材料一中的表格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3 分)分析说明我国 2022 年财政预算支 出的经济意义;(4 分)(2)运用政治生活学问说明如何建设“ 廉洁政府” 、“ 法治政府” ?(8 分)(3)指出“ 改革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统筹兼顾;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 子” 包蕴的哲学道理;(4 分)31. (19 分)阅读材料,回答疑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和城镇化率情形;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是一个国家名师归纳总结 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已达到80%;城镇化承接第 10 页,共 20 页材料二积极稳妥推动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中国城乡和区域差距的基本途径;-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 有争论说明:城镇化率每提高 1 个百分点,就会有 2000 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 2.7 倍到 3 倍,将拉动最终消费增长约 1.6 个百分点,可拉动 GDP增长 1.5 个百分点;(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2 分)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学问,联系材料二说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5 分)材料三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镇化质量,瑞典的克里斯蒂安斯塔德社区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它在不失自我风格的前提下走上现代化之路,那些代表本地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备受当地人的珍视; 历史遗留下来的砖质建筑和木质建筑都要重新利用,在改造的过程中既要保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城镇现代化建设的整体结构和谐一样;(2)运用“ 传统文化的继承” 的有关学问,分析克里斯蒂安斯塔德社区城镇化建设的体会;( 8 分)材料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和谐,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进展;(3)材料四主要表达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4 分)【选做部分】32. 10 分 【地理旅行地理】阅读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旅行用地空间分布示意图;(1)简述该城市主要旅行用地的空间分布特点;(4分)(2)试分析岛屿旅行景观适合进展的旅行项目;(6分)33. (10 分)【地理自然灾难与防治】阅读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我国西北某区域春玉米生长季内需水量、降水量及水分亏损指数;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试判定图示自然灾难的类型并说明理由;(4 分)(2)简述图示自然灾难发生的原理;(6 分)34. (10 分)【地理环境爱护】阅读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 EEQ表示各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简称环境指数 , > 24为质量好; 21-24 之间为质量较好; 16-21 之间为质量较差;7-16 之间为质量差;材料二:中国 1990年与 2022年环境指数( EEQ)时空变化示意图;(1)以 2022年为例,写出两个生态环境质量好的省级行政区并简述其分布特点;(4分)(2)简要分析我国 1990年至 2022年期间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的特点及缘由;(6分)35.10 分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疑题;近代都用“ 社会主义” 一词来指称王安石的新法;我们可以确定,一种社会公正和有时甚至是平均主义的抱负激励着 10-12 世纪学问分子与农夫中的某些阶层;但同样也显而易见,王安石的目的绝不在于对社会和政权的基础提出质疑;影响他的是一些自由化观念和行政官吏的那种留意实际的思想;· · · · · · 在他看来,单独负担直接赋税和徭役的小农所遭受的事实上的鄙视,乃是国家衰败的深刻缘由;他认为, 一旦改善他们的境况和在安排负担方面复原肯定程度的公正,斗争中;就有可能更有效地把他们团结在抗击北方帝国的蚕食和入侵的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依据所学学问,指出王安石“ 在安排负担方面复原肯定程度的公正” 的措施,这样做的成效如何? 5 分 “ 社会主义”,依据材料及所学学问作出判定并说明你的理由;(2)王安石的新法是不是5 分 36. (10 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疑题;何以不曰中华共和国,而必曰中华民国?此民字之意义,为仆争论十余年而得之者;· · · · · · 共和政体为代议制政体,世界各国隶于此旗帜之下者,· · · · · · 如美国就已有十四省树直接民权之模,而瑞士就全乎直接民权制度也;吾人今既易专制而成代议制政体,然何可固步自封,始终落于人后;故今后国民,当奋振全神于世界,发觉一光线万丈之奇彩, 俾更近而抵于直接民权之域;代议政体旗帜之下, 吾民所享者只是一种代议权耳;如底于直接民权之域,就有创制权、 废制权、 退官权; 但此种民权不宜以广漠之省境实行之,故当以县为单位,对地方财政完全由地方处置之,而分任中心之政费;其余各种实业, 就惩美国托拉斯之弊,而归诸中心;如是数年,必有一庄重辉煌之中华民国发觉于东大陆,驾诸世界共和国之上矣; 孙中山中华民国之意义(1916 年 7 月 15 日)(1)依据材料说明孙中山为什么对“ 中华民国” 的名称情有独钟;这表达了怎样的伟人风范? 4 分 (2)概括提炼材料中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这样的中华民国在近代是否真正建立起来?为什么?(6 分)37 10 分 【历史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疑题;材料一 1919 年 6 月 28 日,协约国集团签订的对德凡尔赛条约的部分内容:第八十条 德国应照将来奥国与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订之条约中规定之疆界,承认并确切敬重奥国之独立;第八十一条 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之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第八十七条 德国承认波兰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材料二 1937 年 11 月 19 日希特勒与英国枢密院长哈利法克斯谈话,希特勒提出:全部其余一切问题,归纳起来可以说是关系于大致迟早定会发生的欧洲秩序变更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是针对波兰、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而言;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现代部分名师归纳总结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这一内容表达了什么国际原就?(4 分)6 分)第 13 页,共 20 页(2)材料二中希特勒为什么重新提起“ 欧洲秩序变更的问题” ?后来他有何行动?(-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8. (10 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2022 年 3 月中国“ 两会” 召开期间,外媒赐予高度评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详细实际相结合的宏大制造,它不仅是符合中国现实的政治制度, 而且是与时俱进、 具有进展活力的政治制度,是有益于中国稳固和进展的政治制度;(1)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间的关系;(2 分)(2)为什么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具有进展活力的政治制度” ?(8 分)39. (10 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材料一最近微博上流行一个词,“ 中国式过公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过公路,和红绿灯无关;很多中国人喜爱从众,即便违法也心怀侥幸,不管红灯绿灯,只要有人过,其他人就跟着过;材料二 不少网友认为, “ 中国式过公路”与以下因素不无关系 : 一是国人对交通规章的漠视,对安全抱着侥幸的心理;二是规章意识集体淡漠,大家一起违规就不算违规;三是心态浮躁、自私观念太强,只管自己便利,不管他人安全;四是用有用主义态度对待规章,对自己利大于弊,便遵守和利用规章,反之就无视规章;名师归纳总结 (1)材料一中的行为违反了什么道德规范?(2 分)8 分)第 14 页,共 20 页(2)结合材料二说明公民如何才能防止自己成为“ 中国式过公路” 中的一员;(-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022 年淄博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地理答案1.C 2.B 3.A 4.C 5.D 6.A 7.D 8.B 26. (1)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2分)地质构造:断层 理由:同一岩层在此处发生位移 不连续分布 ;4 分 (2)主要差异: G乡林地比重大;F乡林地比重小(2分 影响:林地比重高,有利于发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爱护农田等生态效益;(4分)(3)土地退化:石漠化(2分)缘由:土层薄;流水腐蚀作用猛烈;岩石已被腐蚀等;(4分)(4)调整农业结构;适当增加林地、草地的比重;掌握工矿业规模等;(每个要点 2分,共8分;)27. (1)输入地:山东、广东、上海、浙江等;(答对一个得 1分,满分 2分)输出地多分布在中西部;输入地多分布在东部;(4分)(2)消费才能强;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产业发达等;(4分)32. (1)特点:多分布于沿海和岛屿等;(4分)(2)旅行项目:休闲度假;体育健身;景观观看;蜜月度假;生态休闲等;(一个要点 2分,满分 6分;)33. (1)旱灾( 2 分)理由:玉米生长季内,大部分时间的降水量达不到需水量;(2 分)(2)位于内陆,降水偏少;春季升温快,蒸发强;降水集中在7-8 月等;( 6 分)34. (1)浙江、广东、上海、江苏、天津、福建、安徽、山东;(答对其中两个,即可得 2分)分布特点:多位于沿海地带;(2分)(2)特点:中西部地区恶化明显;东部沿海相对稳固等;(答对其中一点即可得 2分)缘由:人口基数大;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严峻;粗放型的进展模式等;(答对其中二点即可得 4分)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2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022 年淄博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历史答案 9D 10 C 11 B 12 D 13 A 14 D 15 C 16 B 28( 1)缘由:传统货币携带不便;四川富商推动;宋代商品经济进展;造纸术印刷术;政府设置特地机构;(5 分)(2)阶段:铜钱、宝钞、白银( 3 分)缘由:铜钱铸造困难,纸币易贬值,自身具有缺陷;白银便于贮存交易,得到民间广泛认 可;明代商品经济进展,货币需要量增大;政府税制改革(一条鞭法)的推动;(4 分)(3)要点提示:现象明后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2 分)缘由新航路开创;掠夺美洲白银; 与亚洲建立直接商业联系;中国农耕经济富强;农副产品、 手工业品出口等; (3分)影响促进中国商品经济进展;农产品商品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展等;(3 分)熟悉中国与世界需要同步进展;(2 分)评分标准:一等(108 分):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规律严密,表述清晰;二等( 75 分):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晰;三等(4O分):偏离评论对象, 观点不明确; 未引用史实; 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晰;范文:材料说明,明后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白银成为联系中国与世界的桥梁;(2 分)新航路开创后,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进行殖民活动,掠夺大量金银,并建立了与亚洲的直接商业联系;此时中国农耕经济富强,中国传统手工业产品如陶瓷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以及丝茶等农副产品大量出口;西班牙等国正是大量经销中国的丝茶瓷器等商品,将大量货币投进中国;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位置,导致白银的大量流入;(3 分)白银流入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的进展,白银成为明清时期的主要货币,国际市场的大量需求,推动了私营手工业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组织,从而显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白银流入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展;(3 分)白银连起了中国与世界,中国就是这一时期世界经济中心,对西方有较大的吸引力;(2分)名师归纳总结 29. (1)阶段:学术觉悟;政治觉悟;伦理觉悟;(3 分), 学习西方科技尤第 16 页,共 20 页表现:学术觉悟林就徐、洋务派“ 师夷长技” 或答“ 洋务运动”-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其是军事科技; 政治觉悟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 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伦理觉悟新文化运动,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位置,促进思想解放和民族觉醒;(3 分)( 2)国际背景:两极格局终止,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进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加速进展, 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加强;第三次科技革命广进绽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3 分)教训: 明清时期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脱离世界潮流,走向衰落;西方国家通过殖民掠夺,自身完成工业化,但造成亚非拉地区落后;壑转嫁危机;(1 分)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以邻为建立: 1947 年一些国家缔结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95 年成立世界贸易组织;(1 分)参加: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加入WTO;在联合国有关机构的活动;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事务;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1 分)(3)熟悉:材料一的觉悟是外国文明影响的结果,材料二的自信就建立在改革开放带来的庞大成就基础上, 都说明自强不息是中国人的不懈追求;顺应世界潮流是一个国家民族进展的重要条件; 中国的先进分子具有关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传统和情怀;对自身进展道路的熟悉关乎国家进展的方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绝不能停止对历史和将来的合理摸索;(2 分)35.1 措施: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经济措施;(3 分)成效: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改善农夫生活境况;在肯定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