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高中生物试验学问点(一)试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看几种细胞(必修一 P7)1是低倍镜仍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光明?为什么?低倍镜的视野大, 通过的光多, 放大的倍数小; 高倍镜视野小, 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2. 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看清晰后,把要放大观看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心,再换高倍镜观看?因 假如直接用高倍镜观看, 往往由于观看的对象不在视野范畴内而找不到;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看清晰, 并把要放大观看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心,再换高 倍镜观看;3. 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不行;用高倍镜观看,只需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转动粗准焦螺旋,简单压 坏玻片;4. 使用高倍镜观看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答:( 1)第一用低倍镜观看,找到要观看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心;(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看,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晰材 料为止;5. 总结:四个比例关系 a. 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 物镜镜头越长, 放大倍数越大, 而目镜正好与之相 反;b. 物镜头放大倍数与玻片距离:倍数越大(镜头长)距离越近;c. 放大倍数与视野亮度: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d. 放大倍数与视野范畴: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畴越小;试验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 P18)一试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 颜色反应;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可溶性仍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 成砖红色的 Cu 2O沉淀;葡萄糖 + Cu OH 2 葡萄糖酸 + Cu 2O (砖红色) + H 2O,即 Cu OH 2 被仍原成 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2脂肪可以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 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 二 试验材料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1做可溶性仍原性糖鉴定试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 苹果、梨;(由于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看;)2做脂肪的鉴定试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试验前 一般要浸泡 34 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3做蛋白质的鉴定试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三、试验留意事项1. 可溶性糖的鉴定a. 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前才将甲、乙液等 量混匀成斐林试剂;斐林试剂很不稳固,甲、乙液混合储存时,生成的 Cu OH 2 在 70900C下分解成黑色 CuO和水;b. 切勿将甲液、乙液分别加入苹果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甲、乙液分别加 入时可能会与组织样液发生反应,无 Cu OH 2 生成;2. 蛋白质的鉴定a. A 液和 B液也要分开配制,储存;鉴定时先加A液后加 B液;先加 NaOH2+ 溶液,为 Cu与蛋白质反应供应一个碱性的环境;A、B液混装或同时加入,会2+ 导致 Cu 变成 Cu OH 2沉淀,而失效;b. CuSO4溶液不能多加;否就CuSO4的蓝色会遮盖反应的真实颜色;c. 蛋清要先稀释;假如稀释不够,在试验中蛋清粘在试管壁,与双缩脲试 剂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简单完全,并且试管也不易洗洁净;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区分:的试剂液斐林试剂B)双缩脲试剂0.1g/mlNaOH 溶液0.1g/mlNaOH 溶液(双缩脲试剂A)成分0.05g/mlCuSO4 溶0.01g/mlCuSO4 溶液(双缩脲试剂混合是否混合后再滴加B 先加双缩脲试剂A 后加双缩脲试剂是否水浴加热不加热加热试验三:观看 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 P26)试验原理: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 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出现绿色,吡罗红使 RNA出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 DNA和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盐酸能够转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 的 DNA和蛋白质分别,有利于 DNA与染色剂结合;试验四: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必修一 P40)试验材料: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用这样的红细胞做试验材料就只有细胞膜一种膜结构;试验五:用高倍显微镜观看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一 P47)一 试验原理:1. 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2. 线粒体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状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 等;3.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蓝绿色二 试验材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出现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观看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取这些材料的缘由是:叶子薄而 小,叶绿体清晰,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试验的首选材料;如用菠菜叶作试验材料, 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由于表皮细胞 不含叶绿体;三 争论 1. 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这种运动能随 答:不是;呈椭球体形的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可以运动,时转变椭球体的方向,使叶绿体既能接受较多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2、叶绿体的形状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答:叶绿体的形状和分布都有利于接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 如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转变方向; 又如叶子上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下面的多,这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试验六 观看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必修一 P61“ 探究” )一 试验原理:1质壁分别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 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显现肯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别;2质壁分别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 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渐渐地复原成原先的状态,壁分别复原;二 试验材料和方法:紧贴细胞壁, 使植物细胞逐步发生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由于液泡呈紫色,易于观看;也可用水绵代替;0.3g/ml 的蔗糖溶液;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别剂对细胞无毒害作用;质壁分别的方法 引流法 :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暂时装片;然后,从盖 玻片的一侧滴入 0.3g/ml 的蔗糖溶液, 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 复几次即可;质壁分别复原的方法:改用清水试验;名师归纳总结 三争论第 4 页,共 8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 假如将上述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显现什么现象?答: 表皮细胞维护原状, 由于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为什么?答:不会;由于红细胞不具细胞壁;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别?试验七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必修一 P78)一 试验原理鲜肝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和 Fe3+都能催化 H2O2分解放出O2;经运算,质量分数为 3.5%的 FeCl3 溶液和质量分数为 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 FeCl3 溶液中的 Fe3+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 25万倍;二 试验留意事项1. 不让 H2O2接触皮肤, H2O2有肯定的腐蚀性2. 不行用同一支滴管,由于酶具有高效性,如滴入的 量的过氧化氢酶,会影响试验精确性FeCl3 溶液中混有少3. 肝脏研磨液必需是新奇的, 由于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 放置过久, 可受细菌作用而分解,使肝脏组织中酶分子数削减,活性降低4. 肝脏研磨要充分, 研磨可破坏肝细胞结构, 使细胞内的酶释放出来, 增加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试验八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必修一 P83)试验原理: 1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2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注:市售 a- 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 600C 试验九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必修一 P91)试验原理:1.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 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争论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方程式(略)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依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育 CO2的产生情形;3.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留意事项:增加水中氧气的方法:用橡皮球或气泵通入空气,并用 NaOH溶液除去空气中的 CO2 试验十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别(必修一 P97)一 试验原理与方法1色素的提取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提取方法: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2色素分别的原理: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分别方法: 纸层析法; 用毛细吸管在滤纸条的下端沿铅笔线划一条滤液细线, 待滤液干后再划一两次, 然后将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 (滤液细线不能接触层析液);分别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显现四条色素带:橙黄色(最窄,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最宽,叶绿素 a)、黄绿色(叶绿素 b);胡萝卜素与叶黄素之间距离最大,叶绿素 最小;二 试验留意事项1. 加 SiO2 为了研磨得更充分;a 与叶绿素 b 之间距离2. 加 CaCO3防止研磨时叶绿素受到破坏; 由于叶绿素含镁, 可被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产生的氢代替,形成去镁叶绿素,防止叶绿体被破坏;CaCO3可中和液泡破坏释放的有机酸,3. 加无水乙醇是由于叶绿体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三 试验争论: 1 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答: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如触及层析液,析液中,试验就会失败;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就会溶解在层2提取和分别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什么?答: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 叶片要新奇、 浓绿;研磨要快速、 充分;滤液收集后, 要准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免滤液挥发; 分别叶绿体色素的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关键是:一是滤液细线要细且直, 而且要重复划几次; 二是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线;试验十一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必修一P104)试验原理: 1.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光照强度, 二氧化碳浓度 , 温度 , 水分, 矿质元素等等 , 测光合作用强度可以通过测氧气生成速率来进行间接的测 量. 2. 利用真空渗入法排出叶片细胞间隙中的空气. 并使其沉入水中 ,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 , 植物吸取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 产生氧气的多少与光合作用强度亲密相关 , 由于氧气在水中溶解度很小 , 因此氧气会在细胞间隙中积存 , 从而使下沉的叶片上浮 . 依据叶片上浮的情形可推知叶片光合作用强度, 可以用叶片上浮所需的平均时间或者肯定时间内上浮的叶片数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 . 试验十二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必修一 P110)一试验原理:用琼脂块模拟细胞;琼脂块中含有酚酞,与 NaOH相遇,呈紫红色,可显示物质( NaOH)在琼脂块中的扩散速度;方法:用含酚酞的琼脂块模拟细胞; 2、现象: 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二结论: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试验方法总结1模型方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熟悉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等;以事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熟悉对象的特点,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就是物理模型;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如“J” 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t 年后种群数量为 Nt=N0 t ;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观看争论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依据试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试验或观看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取样的原就:随机取样;取样的方法:名师归纳总结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运算方法:第 7 页,共 8 页以全部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量值;-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畴大的动物;另外,活动范畴小的动物(如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可用样方法;土壤小动物可用捕获器取样法;趋光性昆虫可用灯光诱捕法;抽样检测法,适用于微生物(如酵母菌); 3 、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通过追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 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具体过程;这种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此方法用于: 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途径: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外;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 DNA半保留复制试验;4、孟德尔的试验方法(胜利缘由):正确地选用试验材料;先争论一对相对性状的的遗传, 再争论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假说演绎法:先提出问题,然后提出说明问题的假说,依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 再通过试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假如试验结果与预期结论5、类比推理法;萨顿依据类比推理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6、排除法;达尔文运用排除法争论植物表现向光性的缘由;7、人工异花传粉的方法:去雄,套袋;传粉,套袋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