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第5章-2居住小区景观要素设计-硬质环境(定).pdf
-
资源ID:57971188
资源大小:10.73MB
全文页数:7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5.2)--第5章-2居住小区景观要素设计-硬质环境(定).pdf
住宅小区规划 第第三三章章 居居住住小小区区景景观观要要素素设设计计02第二节 硬质景观的设计Part Two第三章第三章 居住小区景观要素设计居住小区景观要素设计一.地形u地形是构成景观的基本骨架。包括山地、丘陵、平原,也包括河流、湖泊。u地形要素的利用与改造,将影响到景观的形式、建筑的布局、植物配置、景观效果、给排水工程、小气候等因素。一.地形(一)地形的主要功能作用1.骨架作用u地形是构成园林景观的基本骨架。建筑、植物、落水等景观常常都以地形作为依托。一.地形(一)地形的主要功能作用2.空间作用u地形具有构成不同形状、不同特点景观空间的作用。地形能影响人们对户外空间范围和气氛的感受。u1)凸地形视线开阔,具有延伸性,空间呈发散状。u 可组织成为观景之地;u 地形高处的景物往往突出、明显,又可组织成为造景之地;u 当高处的景物达到一定体量时还能产生一种控制感。u2)凹地形u中国古代称做“坞”。凹面地形是一个具有内向性、不受外界干扰的空间。通常给人一种封闭感和私密感。一.地形(一)地形的主要功能作用2.空间作用u1)凸地形视线开阔,具有延伸性,空间呈发散状。u2)凹地形具有内向性,给人一种封闭感和私密感。地形高处的景物往往突出明显,又可组织成为造景之地。当高处的景物达到一定体量时还能产生一种控制感。当高处的景物达到一定体量时还能产生一种控制感。成都活水公园凹地形:理想的表演舞台,一般露天剧场都修建在有斜坡的地面上。一.地形(一)地形的主要功能作用3.造景作用u山地、坡地、平原与水面等地形类别,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易于识别的特征。峰峦具有浑厚雄伟的壮丽景观,而湖池则具有淡泊清远的平和景观。一.地形(一)地形的主要功能作用4.工程作用u地形因素在居住区规划的给排水工程、绿化工程、环境生态工程和建筑工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地形(一)地形的主要功能作用5.背景作用u作为背景的各种地形要素,能够截留视线,衬托并凸现前景和主景,使前景或主景得到最突出的表现,使景观效果达到更加生动、鲜明。园林中的湖面,也可以作为湖边或岛上建筑物、风景树的背景。一.地形(一)地形的主要功能作用6.观景作用u好的的居住区地形设计,还可以很好地为居民提供最佳的观景位置,或者能创造良好的观赏条件。站在坡地上或山顶上,登高望远,去观赏辽阔无边、景致迷人的绿地。在湖边或岛屿的凸形地段范围内,能够观赏湖面、岛屿的大部分景观,其观景效果良好。二.硬质铺装(一)铺地1.概念:指用各种材料进行的地面铺砌装饰。2.功能特性:交通功能、承载功能、景观功能、其他功能。二.硬质铺装(一)铺地3.铺地种类u(1)现浇混凝土路面u特点:路面整体性好,耐压强度高,养护简单,便于清洁。二.硬质铺装(一)铺地3.铺地种类u(2)沥青混凝土路面u特点:具有表面无接缝、易于清洁、行车时路面尘土较少、振动小等优点。二.硬质铺装(一)铺地3.铺地种类u(3)砖铺地u特点:耐磨性差,且容易吸水,所以不可用于排水不良以及冰冻严重之处。二.硬质铺装(一)铺地3.铺地种类u(4)天然石材铺地u天然石材包括常用于环境景观中的花岗岩石材、砂岩石材、千层石、虎皮石及天然鹅卵石等。二.硬质铺装(一)铺地3.铺地种类u(5)木料铺地二.硬质铺装(一)铺地3.铺地种类u(6)其他和混合材质铺地二.硬质铺装(一)铺地3.铺地种类u(7)生态排水系统传统小区雨水排水系统二.硬质铺装(一)铺地3.铺地种类u(7)生态排水系统“海绵城市”二.硬质铺装(一)铺地3.铺地种类u(7)生态排水系统“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二.硬质铺装(一)铺地3.铺地种类u(7)生态排水系统二.硬质铺装(一)铺地3.铺地种类u(7)生态排水系统可持续发展设计观二.硬质铺装(一)铺地3.铺地种类u(7)生态排水系统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空间渗水铺装排水管道住宅区中的“海绵体”元素二.硬质铺装(一)铺地3.铺地种类u(7)生态排水系统景观池/湖住宅中的海绵体元素景观植物地下蓄水系统生态护坡生态小区雨水利用植草沟泳池蓄水下沉式空间渗水铺装渗水铺装雨水花园二.硬质铺装(二)树池1.概念u树池指环境景观中树木生长所需要的最基本空间,树高、胸径、根系大小决定所需要树池的大小。树高树池尺寸(m)树池箅尺寸(直径)(m)直径深度3m左右0.60.50.754-5m0.80.61.26m左右1.20.91.57m左右1.51.01.88-10m1.81.22.0二.硬质铺装(二)树池1.概念u树池箅指树木根部的保护装置,它既可以保护树木根部免受践踏,又便于雨水的渗透和行人的安全。二.硬质铺装(二)树池2.树池铺设的作用u(1)它能明确划分出一个保护区,防止主根部位的土壤被压实。u(2)护树面层所填充的铺面材料可以是疏松的砾石、疏松的方石、多孔的砌块以及美丽的鹅卵石等,它们都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和树根的扩散。二.硬质铺装(二)树池3.树池种类:u平树池二.硬质铺装(二)树池3.树池种类u高树池:把种植池的池壁做成高出地面的树池。二.硬质铺装(二)树池3.树池种类u可坐人树池二.硬质铺装(二)树池树池案例赏析二.硬质铺装(二)树池树池案例赏析二.硬质铺装(三)阶梯1.阶梯的作用u(1)阶梯是建筑与周边环境的主要联系物。u(2)阶梯使景观两点间的距离缩短,而免迂回之苦。u(3)阶梯可令人有步步高升的感觉,虽费力较多,但其乐趣足以补偿。u(4)阶梯可以使环境景观产生立体感,有利于环境景观的布置美观,并使环境有宽广的感觉。u(5)由于阶梯产生规律性运动的意味和阴影的效果,从而使环境景观呈现出音乐与色彩的韵律。二.硬质铺装(三)阶梯2.阶梯的设计要点u(1)台阶的踏步高度以l5cm-25cm之间为宜,一般室外踏步高度设计为12cm16cm,踏步宽度为30cm-35cm。二.硬质铺装(三)阶梯2.阶梯的设计要点u(2)如果某段台阶特别长,最好每隔10-20个踏面设置一个休息平台,以便登梯者在体力和精神上有一个休息。二.硬质铺装(三)阶梯2.阶梯的设计要点u(3)每一个踏步的踏面都应该有1%的向外倾斜坡度的高差,为了避免不再踏面形成积水;同时要考虑阶梯的防滑设计。二.硬质铺装(三)阶梯2.阶梯的设计要点u(4)如果设计施工的台阶主要是为老年人或残疾人服务的,或者如果台阶踏面一侧的垂直高度超过60cm时,应设计扶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在小区的阶梯处考虑为残疾人设计无障碍通道和扶手。二.硬质铺装(三)阶梯3.阶梯与坡道的关系u(1.1)相互脱离完全脱离式u台阶与坡道完全脱离,它们之间一般是绿化,也可能是水或其他。台阶与坡道的第一种关系是相互脱离,一般是因为两个高差之间不能直接直线放无障碍坡道,而把坡道设置在台阶旁边斜线放坡,或者之字形放坡。这种模式通常是基于该高差区域有比较宽敞的空间来设置无障碍通道。二.硬质铺装(三)阶梯3.阶梯与坡道的关系u(1.2)相互脱离通过为主的之字交接u台阶与坡道之字形交接,并作为通过性无障碍通道为主,必要时仅在转折处设置简单座凳。二.硬质铺装(三)阶梯3.阶梯与坡道的关系u(1.3)相互脱离阶梯广场式之字交接u如果场地本身面向有价值的景观资源,或者同时作为某一景观节点空间,可依据高差细分设计足够的休闲设施,将台阶和坡道设计成阶梯广场。二.硬质铺装(三)阶梯3.阶梯与坡道的关系u(2.1)相邻并列直接相邻式u是台阶与坡道侧面直接交接碰触的方式,如果斜线与角点对齐的比较好也能成为一个简单直接的解决办法,甚至成为趣味游戏场所。不过由于不够优雅一般不会在住宅或商业空间用这种方式。台阶与坡道交接的第二种关系是相邻并列,这种模式一般台阶踏面会比较宽,而坡道满足或勉强符合步行坡度要求。对其处理的主要不同在与两者相邻的边界处的不同设计。二.硬质铺装(三)阶梯3.阶梯与坡道的关系u(2.2)相邻并列拐角斜切式u是直接相邻方式的变形,可以看作是两边放的坡道斜切了台阶,台阶剩余部分可以成为看台、跌水或者草台。滨水、公园空间中经常用到。二.硬质铺装(三)阶梯3.阶梯与坡道的关系u(2.3)相邻并列斜面交错式u这种方式是在坡道侧面拉出一个斜面,刚好与踢踏面的对角线重合,是一种稍显优雅的处理方式。二.硬质铺装(三)阶梯3.阶梯与坡道的关系u(2.4)相邻并列元素分隔式 u另一种处理方式是加入一个新元素成为两者的过渡,这种过渡一般是矮墙,也可以是绿化、栏杆或其他。二.硬质铺装(三)阶梯3.阶梯与坡道的关系u(2.5)相邻并列 相互侵蚀式u有别于前面几种都是台阶向坡道的侧面交接,这种方式则是台阶收到坡面上,形成相互侵蚀的效果,常常出现在有坡度的城市道路与相邻广场的高差过渡中。二.硬质铺装(三)阶梯3.阶梯与坡道的关系u(3.1)包含模式台阶进退,端头同面u台阶端头处用单独模块以斜面与坡道同面。第三种关系是坡道包含于台阶区域之中,通过对台阶的切割、变形或推拉得到“衍生的坡道”,在高差比较大而周边有没有足够单独设立无障碍坡道的情况下常常采用这种方式。要在台阶上做坡道,最简单的方式是将台阶在坡道设置点做进退处理,形成的错缝就成为了无障碍坡道。二.硬质铺装(三)阶梯3.阶梯与坡道的关系u(3.2)包含模式台阶进退,端头不同面u台阶端头处直接延伸出来形成渐退的台阶,这种收头可以看作坡道边界的强调,但坡道要足够宽否则容易绊倒。二.硬质铺装(三)阶梯3.阶梯与坡道的关系u(3.3)包含模式 台阶进退,取消端头u这种方式是弱化台阶的端头,坡道则以相同规格的模块倾斜错开铺设,或两者用相同材料,是一种融合度很高的方式。二.硬质铺装(三)阶梯3.阶梯与坡道的关系u(3.4)包含模式 台阶进退,强调坡道u这种方式是拉直坡道两条边,并以三角形石材收掉交接处的锯齿空间。二.硬质铺装(三)阶梯3.阶梯与坡道的关系u(3.5)包含模式 完整台阶的斜线切割 u这种方式能保持台阶的完整性,不作进退处理,斜坡直接切割台阶。二.硬质铺装(三)阶梯3.阶梯与坡道的关系u(3.6)包含模式踏面单向拉斜面 u直接在台阶台面上拉连续斜面形成坡道,但这种方式的坡道连续性较差。二.硬质铺装(三)阶梯3.阶梯与坡道的关系u(3.7)包含模式 踏面双向拉斜面 u在踏面上向两边拉斜面,可以变换斜面的长短、疏密形成富于变化的造型。二.硬质铺装(三)阶梯阶梯景观赏析三.山石造景(一)山石造景的概念山石造景假山置石是以造景游览为主要目的,充分地结合其他多方面的功能作用,以土、石等为材料,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并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夸张,用人工再造的山水景物的通称。是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而不具备完整的山形。三.山石造景(二)山石造景主要手法 1.孤景赏石u景观中常选古朴秀丽、形神兼备的石材置于庭院主要位置,供人观赏。三.山石造景(二)山石造景主要手法 2.峭壁景石 u常用石材配以植物、浮雕、流水。三.山石造景(二)山石造景主要手法 3.散点景石u用石材三五成群散置于路旁、林下、台阶边缘、建筑物角隅等地。它的布置要点在于有聚有散、有断有续、主次分明、高低曲折、顾盼响应、疏密有致、层次丰富。可将六七块或更多的山石成群布置,作为一个群体来表现。三.山石造景(二)山石造景主要手法 4.护岸景石u石材沿水面或沿地形高差变化堆叠,高低错落,前后变化,起驳岸及装饰的作用。三.山石造景(二)山石造景主要手法 5.假石瀑布u以环境地形为依据,堆石掇山,引水由上而下,形成瀑布跌水。四.景观建筑小品(一)亭1.亭的用途u园冶中所说:“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可见亭是供人们休息、观景之用。u点景的作用。四.景观建筑小品(一)亭2.亭的设计要点u位置的选择u亭的体量与造型的选择u亭子的材料和色彩(二)花架1.花架的功能u休息赏景u组织和划分空间u展示花卉和点缀环境u框景、障景u增加景深、层次四.景观建筑小品四.景观建筑小品(二)花架2.花架的形式u廊式花架:最常见的形式,片版支承于左右梁柱上,游人可入内休息。四.景观建筑小品(二)花架2.花架的形式u片式花架:片版嵌固于单向梁柱上,两边或一面悬挑,形体轻盈活泼。四.景观建筑小品(二)花架2.花架的形式u独立式花架:以各种材料作空格,构成墙垣、花瓶、伞亭等形状,用藤本植物缠绕成型,供观赏用。四.景观建筑小品(二)花架3.花架的体量设计u花架的高度:一般控制在2.5-2.8米,有亲切感,大多使用2.3米、2.5米、2.7米,最高不超过3米。u花架的开间(柱间距)和进深:一般在3-4米之间,太大了构件就显得笨拙,进深跨度常用2.7米、3米、3.3米。u花架的枋间距:以0.3-0.4米为好,最窄处不能小于0.2米,最宽处不超过0.45米,这是由花架的特性和攀缘植物的生长习性所决定的,枋间距太小,不利于阳光的透入,太大则植物的枝叶容易掉落。u其它部分体量尺寸:大多数花架还附有座椅、靠背、台阶等设施,由于与人的使用有关,再设计中有各自的尺寸大小,如座椅一般宽45厘米,高40-50厘米;台阶高12-19厘米,宽大于30厘米;靠背高90厘米左右都是宜人尺度。四.景观建筑小品(二)花架3.花架的体量设计u花架的高度:一般2.5-2.8米,多使用2.3米、2.5米、2.7米。u花架的开间(柱间距)和进深:一般3-4米,进深跨度常用2.7米、3米、3.3米。u花架的枋间距:以0.3-0.4米为好,最窄处不能小于0.2米,最宽处不超过0.45米。四.景观建筑小品(二)花架4.花架与植物的搭配设计u花架要配合植株的大小、高低、轻重、与枝干来选择。常见的有紫藤、蔷薇、络石、常春藤、凌霄、木香、葡萄等。四.景观建筑小品(三)景观雕塑u概念:主要指带观赏性的小品雕塑,还有一些纪念性雕塑和主题性雕塑。u布置:广场、花坛、林荫道上,一般点缀在坡地、草地、池畔或水中。四.景观建筑小品(四)景桥1.概念u景桥是跨越水面及山涧的园路。2.作用u联系道路;u形成水面景观效果,点缀水景;u分隔水面空间。四.景观建筑小品(四)景桥3.形式u 根据建筑形式可分为:平桥、拱桥、廊桥、亭桥、曲桥。四.景观建筑小品(四)景桥4.设计要点u体量适宜,形式恰当:环境景观水面的形状、大小、水量等都影响或决定着桥的布局及造型。u考虑全面,选址合理:窄处通桥 u造型优美,衔接自然:桥的造型与桥身、桥栏以及铺地关系密切。u注意安全,合理配置:栏杆应与桥体的大小、轻重相协调,栏杆高度要符合安全要求,又要符合桥的造型要求。四.景观建筑小品(五)墙垣1.概念u环境景观中常见的墙垣有围墙、景墙、挡土墙等。四.景观建筑小品(五)墙垣2.墙垣的设计要点u(1)位置选择:考虑其不同功能,与游赏路线、视线、景物之间的关系。u(2)造型与环境:造型要完整,构图要统一,形象应与环境协调一致。u(3)坚固与安全u(4)材料选择:就地取材,体现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