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辨析.docx
一、12种修辞方法修辞手法主要有: 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大、引用、反问、设问、互文、通感、反语、反复、顶真、比照等。 1比喻: 概念: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讲解,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与借喻:类别 特点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似、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似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出现那又浓又翠的风光,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 概念: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大: 概念: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成心地夸大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衬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 特点 例句 扩大夸大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似也要晒化 缩小夸大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大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概念:把构造一样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与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与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与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与宽广。 5对偶 概念:字数相等,构造形式一样,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 概念: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与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作用: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好似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 7设问: 概念: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成心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答复。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根底。 8反问: 概念: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认,用否认形式反问表肯定。作用: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概念: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两种。 作用:引用一些名人名句,主要为了突出主题,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同时也能展示作者的读书功底与阅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10借代 概念: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局部代全体、整体代局部。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11反语 概念: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作用: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挖苦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比照 概念:比照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拟的一种辞格。 作用: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拟,让读者在比拟中分清好坏、区分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与感染力。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二、 表达方式1、 记叙概念:继续也叫表达,表达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待人物、事件、环境及其开展演变过程的表达方法。答复“是什么的问题。作用:表达的作用是: 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待人物的关系; 交待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开展过程;概括事实事例,为文章的议论提供依据;联系故事情节、过滤转换上下文的意思。表达方法:表达的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顺叙,是按照事件的开展过程或人物经历的自然顺序进展表达的方法。它符合人们一般的认识习惯、条理清楚、脉络清楚,易于将人与事表达完整。倒叙、又叫倒插笔。是把事件人物的结局或开展过程中精彩、感人的片断提到前边表达,然后按顺叙的方法进展表达的方法。倒叙有三种情况。一是把结局提前、二是把某个片断提前、三是用回想回忆的方式进展,将作者的感受用表达在文章前边表达出来。用倒叙的优点在于:可以造成悬念、使文章构造富于变化。插叙,就是在表达进展中插进另外一段表达。插叙能充实文章内容、丰富故事情节。插叙也有三种情况:一是插进来的内容是与所表达的内容有关的以先发生的事情。这种插叙又叫追叙.二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对所表达内容的补充,注释。这种插叙习惯上又叫补叙。再一种情况是插进来的内容在表达顺序上与原表达的顺序相反,这种情况又叫逆叙。2、 描写概念: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局等具体地描绘出来。它答复的是“怎么样的问题。具体、形象、生动地再现客观事物,给人以亲临其境的真实感。作用:展现自然风光的风貌;展现人物的形态、举止、言谈及内心世界,展现人物活动的背景或具体环境。唤起人们的审美情绪,影响人们的感情,加深人们对客观事物美的感受,使作品具有吸引人的魅力。分类:1人物描写,肖像描写。即对人物的音容笑貌、衣着服饰、神情姿态等外部特征写。肖像描写的方法很多,从描写的角度上说:有通过作品中人物介绍进展描写,有通过不同人物比照进展描写,有侧面衬托的描写;从描写的手法上说,有一次完成的描写,有静态的描写与动态的描写;从运用笔墨的程度上说,有精雕细刻的工笔描写,也有轻描淡写的白描。肖像描写的要求是:一要以形传神,抓住外表上富有代表性的特征;二要独特、新巧、切忌因袭雷同。行动描写。即对于人的具体行动的描写。行动描写的要求是:要具体、生动展示出人物行动的方式方法与步骤,圆满地答复人物“怎么样做的问题。语言描写。即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描写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独白。作品中人物自言自语,一是对话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互问互答。搞好语言描写,首先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处境、思想与性格特征,使人看后相信这个人只能这样说话:其次,语言要准确、简洁、传神。心理描写。即直接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内心活动的方法。它是对人物的思想感情、理智、整个精神世界的直接透视,能较好地把人物内心最隐蔽的东西暴露出来。(2) 环境描写,指的是对那些与作品中的人物或与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发生直接关系的客观外界条件的描写它包括自然景物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显示作品背景、点明时间、地点及社会背景;衬托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推进情节开展,增加故事的真实感;突出文章主题,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思想感情,袒露作者胸怀。(3) 场面描写,是指对人物之间在一定时间与环境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而构成的生活画面的描写。或可以说是人物描写的综合形式。场面描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鸟瞰式,即从整体着眼、较全面地、概括地写出场面的总的景象与总的气氛。这种方法,不求点上的细微,而求面上的广度,关键是写出一个完整的艺术画面。另一种是特写式。即把场面中具有代表性、特征性的典型情景、集中、细致地突现出来。(4) 细节描写,即对人、事、景、物的富有典型意义的细微末节的刻划与描绘。 细节描写的作用很大:可以促成情节的曲折与复杂;可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可以展现环境景物的独有特征;可以增强主题的表现力。 3、 抒情概念:抒情,即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主观感受与思想感情。作用:以情动人、增强文章感染力;开拓意境,表现与深化主题思想;渲染气氛,显示行文风格,贯穿文章意脉。抒情方法: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意,即作者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即事抒情,又叫表达抒情,是作者因事而动情,将感情融人叙事之中的一种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又叫寓情于景或描写抒情,即作者把感情寄托在景物描写之中,以景物的形状、色彩浓度、风格表达感情。议论抒情,又叫寓情于理。即把感情寓于道理之中,借助说理表达思想感情。4、 议论概念:即分析评论客观事物,表现自己的观点与态度。作用:增强文章表达效果,提高战斗性;明确文章主题,提醒蕴含的思想意义;贯穿文脉紧凑篇章构造。 议论方法:常见的议论方法有:夹叙夹议。即一边表达一边议论。可先叙而后议,亦可先议而后叙。要把议与叙严密联系,使议出自叙,言简意赅、灵活、自然。寓理于情,即把议论融入抒情之中,借抒情阐发道理。借端生议,就是由所描绘的事物联想发挥而进展议论。这种议论必须与所描述的事物 有内在联系,同时又要联想开去不拘泥于 描述对象的本身。 寓议论于篇外。即,在文章开篇或结尾之处,加上一种既有独立性,又与篇章内容有某种联系的议论文字。除此之外,还有引证代议,发问提议等。5、 说明概念:说明即用言简意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讲解清楚;把人物的经历特点表述明白。作用:在议论文中用它交待论据;在记叙文中用它起注释作用;在新闻中,用它介绍背景材料,加强内容表达;在科学报告或教科书中,用它表述科学知识或事物。说明的种类:比拟说明、即把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形,不同问题或不同方面进展比拟,从而使各自的本质,特征显示得更为突出。比拟有横的比拟与纵的比拟。横的比拟是指不同事物或不同问题间的比拟;纵的比拟那么是指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形或同一问题在不同情况下的比拟.分类说明。即把被说明的对象按同一标准分成不同类别,逐类加以说明;比喻说明,即找出与被说明对象具有一样或相似之点的事物、事理,用以说明对象。诠释说明、即以下定义的方式说明事物或事理。用简洁而明确的语言,指出被说明对象的性质特点,使它与那些易混淆的对象区别开。此外,还有举例说明,引用说明、问答说明、描述说明、图表说明、数字说明等。三、表现手法 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A、借景抒情: 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B、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C、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D、用典:有用事与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与态度、个人的意绪与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照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A、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根底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构造特点前后照应、结尾点题、比照、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 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与观念根底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饱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2、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它可以显示情节开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与关注。3、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与感情。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4、比照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拟。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5、衬托衬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与反衬两种。作用是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 6、抑扬:把要贬抑否认的方面与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到达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与先抑后扬之分。作用:前后比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7、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答复。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构造显得紧凑、严谨。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8、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展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作用:直接与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9、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作用是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突出主旨。 10、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根底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与想象的空间。 11、直抒胸臆:即景抒怀,直接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情感与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12、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13、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14、衬托或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事物的特点,营造气氛。 15、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16、以静衬动:突出了事物的动态热闹、灵活、敏捷等特征。17、以动衬静:突出环境静谧、安静、寂静的特点。 18、用典:用典有用事与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与态度、个人的意绪与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19、白描:不用华美的辞藻,用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鲜明生动的形象。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20、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直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21、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个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二者结合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与特殊意义。 22、以小见大:抓住最能表达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与生活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23、悬念:在情节开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开展或人物命运的心理活动,引人入胜。 24、伏笔: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在不大引人注意的地方预先作出暗示或提示,到适合的实际给予照应,以收到前后连贯、构造严谨的效果。第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