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470142011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标准中焊缝和接头概念的分析.doc
-
资源ID:58027418
资源大小:656.50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NBT470142011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标准中焊缝和接头概念的分析.doc
NB/T 47014-2019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标准中焊缝和接头概念的分析靳茂明(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210003,南京)摘要:简要介绍概念的定义和分类知识,分析焊缝和接头概念在通俗用语、其他标准体系、不同的研究领域中的使用情况,得出统一焊缝和接头为相同概念是概念协调成为可能的前提条件。分析NB/T 47014-2019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中“对接焊缝”和“角焊缝”的定义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对通俗用语中的概念和标准中的术语进行协调。关键词:焊缝;接头;概念分类;概念特征;特征类型;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概念协调Concept analysis to welds and joints in sdandard of NB/T 47014-2019Welding procedure qualifications for pressure equipmentsJin Maoming (Jiangsu Province Special Equipment Safe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Institute, Nanjing 210000, China)Abstract: Brief introduced Concept definition and grouping ways.Analyzed used conditions of welds and joints in natural language,other sdandard systems and different subject fields.Consider regarding welds and joints as same concept is required for concept harmonization. Analyzed questions of definition structure of “butt weld”and “fillet weld”in NB/T 47014-2019Welding procedure qualifications for pressure equipments. Harmonized Concept between natural language and special language.Key words: Welds;Joints;Concept group; Concept characteristic; Characteristic type; Pressure vessel; Welding procedure qualification ;Concept harmonization1. 概念的分类1.1概述一个概念按不同方面的特征进行分类,称为多维度分类。一个概念按同一特征的不同的特征类型进行的分类,称为种差分类。例如:对“焊接”这一概念可以按材料特征可分为金属焊接和非金属焊接,也可以按自动化程度的特征分为手工焊和自动焊,还可以按用途特征分为桥梁焊接、容器焊接和船舶焊接,按焊接工艺特征分为熔化焊、压力焊、钎焊,等等,这是对“焊接”进行的多维度分类。如果对“金属焊接”再分类为:钢的焊接、铜的焊接、铝的焊接等,这是对“金属焊接”进行的种差分类,钢、铜、铝等都有共同的特征-金属,金属的类型分为:钢、铜、铝等。1.2 概念本质概念的特征是概念的本质,在自然语言中(非术语层的语言)可能存在着不同的语言指称,但却表示相同的概念本质,同时也可能存在相同的语言指称,但不同的情况下却表示不同的概念本质。1.3 感性概念和理性概念感性概念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通过感性认识而形成的语言指称,感性概念具有直观性和通俗性。理性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进一步认识,对概念进行科学描述而形成的语言指称,被称为定义或术语。感性概念允许存在一定的偏差和歧义,而理性概念中有明确的概念本质,不允许存有偏差和歧义。人类的语言中感性概念和理性概念是并存的,缺一不可。没有感性概念就无法形成理性概念,没有理性概念就无法对感性概念进行规范和约束。1.3 非术语层语言和术语层语言非术语层语言是指通俗用语和未被明确定义的概念,非术语层语言中既有理性概念也有感性概念,有的时候感性概念中的偏差并不影响人们的思维,但有的时候这种偏差却干扰着人们的思维,使思维结果产生偏离、混乱、甚至错误。术语层语言包括定义和术语。术语层语言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是对概念本质的定义,对理性思维的结果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但理性思维绝不是对感性思维的简单否定。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不同认识阶段,感性思维的结果应在理性思维中得到统一和完善。定义和术语不仅要反映概念的本质,同时术语工作还要对非术语层语言中存在偏差和歧义的概念进行统一和协调。2. 焊缝概念和接头概念2.1 GB/T3375-94焊接术语中的“定义”2.1.1 接头和焊缝的定义1)接头(joint):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用焊接组合或已经焊合的接点。检验接头性能应考虑焊缝、熔合区、热影响区甚至母材等不同部位的相互影响。2)焊缝(weld):焊件经焊接后所形成的结合部分。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在GB/T3375-94中,“接头”和“焊缝”的概念都是焊接后形成的宏观上的“结果”,似乎都表示为一个“体积”概念,而“焊缝”是“接头”的一部分,“接头”还包括熔合区、热影响区。因此在GB/T3375-94中接头和焊缝并不是并列概念,它们是由包含关系形成的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焊缝”概念仅仅表示熔敷金属部分。2.1.2 接头和焊缝的分类GB/T3375-94中对接头的分类并不全在同一个的维度,其中“对接接头”和“角接头”在相同维度,分类特征是两工件表面构成的夹角的大小,而其他接头分类并没有明确的分类特征。对焊缝的分类也同样是多维度的分类,分类特征也是混乱的,从对“对接焊缝”和“角焊缝”的定义来分析,可以认为“对接焊缝”和“角焊缝”的分类特征与“截面特征”有关。根据焊缝(熔敷金属部分)的“截面特征”,将“截面特征”特征类型分为“对接”形式、“角”形式和“组合”形式,根据接头的“夹角特征”,将“夹角特征”也分为“对接”形式和“角”形式两种类型(按“夹角特征”分类的情况下,没有也不可能存在“组合形式”的概念),而这两个“对接”和“角”的概念完全是不同的概念。GB/T3375-94中对两个不同的特征类型进行分类时,采用相同的语言符号作为种差概念的语言指称,这是造成概念混乱的根本原因。在GB/T3375-94中接头概念除了按“夹角特征”分类外,还隐含着另一种分类:按焊缝的类型作为分类特征,即接头是反映焊缝类型的接头,如:对接焊缝-接头,角焊缝-接头,组合焊缝-接头,这种分类形式是符合工艺评定标准的需要的。但如果按“夹角特征”对接头再进行分类,将会出现下面的语言形式:(对接焊缝-对接接头,对接焊缝-角接头),(角焊缝-对接接头,角焊缝-角接头),(组合焊缝-对接接头,组合焊缝-角接头)。显然对接头再次分类不仅引起概念的混乱,而且评定标准中也不需要接头的这种分类。GB/T3375-94中对接头类型的定义并不关心焊接截面,而是根据两个工件的相对位置的宏观特征,按两工件夹角的大小进行定义的(仅指GB/T3375-94中角接接头和对接接头的定义),而按工件相对位置定义的接头类型对评定规则无任何意义,例如:当两个端面全焊透工件的表面夹角在135度-180度时,按GB/T3375-94被定义为对接接头,在45度-135度之间时将被定义为角接接头,而在评定规则中这种焊接形式始终属于“对接”类型。因此,在评定标准中本应禁止使用按GB/T3375-94定义的“对接接头”和“角接接头”或“角接头”概念,但这种禁止并不能改变通俗用语以及其他体系中对“对接接头”和“角接头”这种语言符号的继续使用,这也是引起混乱的重要原因(在其他体系中“对接接头”和“角接头”或许并非是GB/T3375-94中的概念)。GB/T3375-94中对“接头”概念和“焊缝”概念其实都是感性认识阶段的概念,而分类形式“对接”和“角”才是理性认识的概念。对于接头概念和焊缝概念的分类,严格地说并不属于术语学意义上的分类,因为它们的分类总体上并不构成层级关系,既不构成明确的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也不形成并列概念,仅仅是“概念的集合”,这种“集合”不能满足评定规则的需要。2.2 通俗用语中的接头和焊缝概念从概念认识过程来看,很难说清楚是先有焊缝概念还是先有接头概念,因而在非术语层上焊缝和接头更多的时候表示为相同概念,在通俗用语以及其他体系中,接头和焊缝的概念并没有明确区分,如:对焊缝进行检验或对接头进行检验、焊缝的截面或接头的截面、接头的热影响区或焊缝的热影响区、D类接头或D类焊缝、对接头进行工艺评定或对焊缝进行工艺评定等等。即使是对角焊缝和角接头的概念,只要不涉及到工艺评定中试件类型的覆盖问题,它们也完全可以相互替代而不产生任何歧义。这似乎在表明一个问题,在人们对焊接的认识过程中,焊缝或接头中总有有一个概念是“多”出来的,是一个无实质意义的概念,例如:可以用“熔敷金属”来代替“焊缝”概念,只保留“接头”概念,或将“焊缝”概念替代“接头”概念,只保留“焊缝”概念。在通俗语言中实际上已经忽略了“接头”和“焊缝”这两个概念在GB/T3375-94中的区别,将“焊缝”概念不自觉地替代了“接头”概念,相当于对焊接“结果”这一概念使用了两种不同的语言符号,或者是对焊接“结果”进行了不同“维度”的分类,此时“接头”和“焊缝”既不是种属关系下的并列概念关系,也不是包含关系下的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关系,但都表示为对焊接“结果”宏观上的某种认知。 而在另一方面“接头”在设计领域又承担着另一个不同的概念(此处的接头概念已经上升为理性概念),即:焊缝或接头的“截面特征”,我们习惯于称之为接头类型(在英文语境中称为joint),并分类为:对接接头、角接头、组合接头,此处的接头类型以及对接接头、角接头与GB/T3375-94中的“接头类型”或“接头分类”以及“对接接头”和“角接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和概念分类。但通俗语言中对接接头、角接头、组合接头的概念却与GB/T3375-94中“对接焊缝、角焊缝、组合焊缝”的分类特征却是完全一致的,都是按“截面特征”进行的分类,且特征类型在语言指称上(“对接”、“角”、“组合”)是一致的,但概念本质却不一样,“对接接头、角接头、组合接头”中的接头为“面积”概念,是对“截面特征”的分类,GB/T3375-94中“对接焊缝、角焊缝、组合焊缝”中的“焊缝”为“体积”概念,是根据“截面特征”对焊接“结果”(或熔敷金属形态)的分类。2.3其他体系中接头和焊缝的概念在国内其他标准体系中,接头和焊缝的概念无明确区分,根据不同的语境可以相互代替,这表明GB/T3375-94中接头和焊缝的分类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在国外标准中我们把joint翻译为接头,把weld翻译为焊缝。ISO 15614-1-2019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规范和鉴定 第1部分 钢的电弧焊和气焊与镍及镍合金的电弧焊中焊接类型分为“Butt joint”、“fillet weld”和“T-joint”,在ASME 第IX卷中分为“groove weld”和“fillet weld”。所以在国外标准中评定的对象有的是对“接头”,有的是对“焊缝”。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标准,在进行焊接设计时(指坡口类型简图),焊缝和接头的概念是有区别的,焊缝表示宏观上的“体积”概念,与GB/T3375-94中“接头”为本质相同的概念;而接头概念(对接接头、角接头、组合接头)表示“截面”的“面积”概念,与GB/T3375-94中“焊缝”分类的特征类型(对接形式、角形式、组合形式)为本质相同的概念(都是按“截面特征”进行的分类)。所以在设计领域,接头和焊缝的概念与GB/T3375-94中的概念正好完全相反。在热处理研究中和对焊接件进行力学性能试验时,接头的概念既表示为“体积”概念,又表示为“截面”概念,焊缝的概念为部分“截面”概念。从上面分析的情况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标准体系、不同的语言体系、不同的研究领域,接头和焊缝的概念以及概念与概念特征之间始终是一种“混乱”状态,但人们并没有因为这种“混乱”影响人们的思维,这是因为人类的思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会根据相应的知识体系以及相应的“经验”不自觉的对概念的本质进行纠正,从而获得正确的思维结果。如果一个语言符号贯穿于多个概念体系,并承载着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时,如果把这个概念上升为术语层概念,试图在所有的概念体系中进行统一,这是不现实的,至少是非常困难的,强行规定只会造成真正的混乱,成为影响思维的障碍。GB/T3375-94中对焊缝和接头的定义以及分类方法本身就存在欠缺,如果将GB/T3375-94的“术语”体系强行引入评定标准体系,即使在评定标准体系中得到了统一,但也无法再在设计体系、制造体系中得到统一。为了在所有的体系中使接头和焊缝概念得到协调,必须还原“接头”和“焊缝”为非术语层概念,对其之间存在的偏差让思维自己通过“基本认识”和“基本经验”来进行协调和纠正。2.4接头和焊缝概念在ISO系列标准中的翻译和相关等效标准中的翻译ISO系列标准中同时出现joint和weld,我们无法确定这两个词在英语语境中是否存在差异,但butt joint和butt weld却是相同概念,可以互换使用。而在我国GB/T3375-94术语体系中“对接接头”和“对接焊缝”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这将造成在翻译上和制定等效采用ISO的标准时,在语言表达上遇到十分尴尬的问题。GB/T 19869.1-2019钢镍及镍合金的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是等同采用ISO 15614-1-2019第1部分,标准结构和内容完全一致,但在对原文中的“butt joint”和“butt weld”翻译时却显得无能为力,无可避免地出现严重混乱(见表1)。表1ISO 15614-1-2019(英文原文)ISO 15614-1-2019(中文版)GB/T 19869.1-2019从表中的的情况可以看出,只要GB/T3375-94的术语体系在起作用,就无法对ISO 15614-1-2019进行正常翻译,而在GB/T 19869.1-2019标准中已经不自觉地将“对接焊缝”和“对接接头”混为一体。有些概念一旦形成,很难在术语层上对它纠正,强制纠正只会造成更大的混乱。术语工作除了对概念进行规范外,概念之间的协调也是也是一种规范。在评定标准体系不应采用GB/T3375-94中的“对接接头”和“角接头”概念,并在评定标准体系中规定“对接接头”和“对接焊缝”以及“角接头”和“角焊缝”为相同概念,这才有可能在不同的标准体系间对接头和焊缝的概念进行协调。2.5 焊接工艺评定中需要的分类特征焊接工艺评定是对焊接“结果”的质量评价,准确地说在GB/T3375-94的概念体系中应该是对“接头”概念的评定,而非对“焊缝”概念的评定(因为评价内容还包括熔合区、热影响区和母材),而评价方法是对不同焊缝类型的“接头”进行的评价,但不是按“夹角特征”类型进行分类的“接头”。如果看作是对焊缝的评定,也不会影响对焊接工艺评定概念的理解,只不过此时的焊缝概念已经不是GB/T3375-94中的“焊缝”,而是代替了“接头”概念而已。无论是对接头还是对焊缝,无论是对接头的分类还是对焊缝的分类,这都不是工艺评定需要的分类。工艺评定并不关注对象是谁,也不关注对象的语言指称是什么,关注的是对象按“截面特征”进行分类后的特征类型,无论是接头的截面特征还是焊缝的截面特征,其表达的特征概念是一样的。因此只要对“截面特征”进行准确定义和分类,评定标准中完全可以包容所有的“焊缝”和“接头”的概念理解以及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分类。所以“对焊缝评定还是对接头评定”是个无意义的问题,对分类特征的评定才是反应评定对象的本质,这个本质是“截面特征”。假如47014-2019是参照ISO 15614-1-2019标准,那么评定的对象是接头,而且“Butt joint”只能翻译为“对接接头”,这将跟GB/T3375-94的术语体系直接产生冲突,这进一步说明不能把GB/T3375-94的概念体系引入评定标准,也证明了对基础概念“接头”和“焊缝”还原非术语层概念的意义(即在一般认识上接头和焊缝为相同概念)。在评定标准中评定试件的焊接类型按截面特征分类只有三种类型,因此需要将所有的产品焊接类型统一划分为这三种类型。根据“截面特征”,可分为:1)在通俗语言可分类为:对接接头-焊缝、角接头-焊缝、组合接头-焊缝(对接接头、角接头、组合接头为“面积”概念,焊缝为“体积”概念);2)在GB/T3375-94应分类为:对接焊缝-接头、角焊缝-接头、组合焊缝-接头(对接焊缝、角焊缝、组合焊缝为“面积”概念,接头为“体积”概念);3)如果使用符号语言进行分类则不会产生任何语言上的混乱:型焊接类型、型焊接类型、型焊接类型,并对型、型、型进行定义。(此时将“面积”概念和“体积”概念进行统一性地认识)4)在47014-2019中分类为:对接焊缝,角焊缝,组合焊缝(无法对其中的“面积”概念和“体积”概念进行准确地分析,如果把焊缝看作“面积”概念,则在这个分类中是省略了“体积”概念的,其完整描述跟GB/T3375-94中的分类在语言符号上是完全一致的;如果把焊缝看作“体积”概念,则“面积”概念中只有特征类型“对接”、“角”、“组合”,而缺少分类特征的语言指称。而这个“对接”、“角”、“组合”似乎可以认为是通俗语言中对接接头、角接头、组合接头省略分类特征的语言指称后的简称,此时跟通俗语言的分类似乎相似;如果把对接焊缝,角焊缝,组合焊缝看作是对“面积”概念和“体积”概念的统一认识,则“对接焊缝”、“角焊缝”、“组合焊缝”仅仅表示为一个符号外,其中的语言符号将不再有任何概念上的意义。)通过上面分析,可以认为47014-2019中分类的语言形式上存在缺陷,没有对“截面”概念的特征赋予合理的语言指称-即没有对“截面特征”进行抽象而形成概念。从概念分析上看,47014-2019中的分类必须回归到完整的概念形式才可能减少混乱,可采用前三种分类的任何一种形式。2.6 术语和定义的语言指称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也是从感性概念到理性概念。感性概念具有普遍性和通俗性,尽管存在不准确或是不全面,但它的确又是客观存在的,例如:“部分焊透角焊缝”、“全焊透角焊缝”这些概念的形成是人们长期社会实践的结果,不能因为与ASME标准或与我们所定义的“术语”概念不一致就否定它的存在价值(更何况这是术语和定义本身存在的缺陷才引出的混乱)。不强制改变那些使用频率高、范围广的已经成俗约定的“语言”(即使存在一定的偏差或混乱也不需要去强制纠正),这是“术语方法”的基本原则,不能为了定义术语而去强制改变已经形成的概念(事实上有些基本概念并不会因为术语层上的禁止而消失),标准要做的是让已经形成的概念在术语层上得到统一和完善,并形成术语学意义上的分类,并在不同概念体系之间对术语做出最科学的协调。如果我们每天都用到的工作语言和规定术语不一致,那么需要纠正的可能应该是术语,因为术语使用了感性认识阶段形成的语言符号,特别是存在概念偏差的语言符号。如果无法避免的使用,那么应该在术语和通俗用语之间进行概念协调,如只需规定:“部分焊透角焊缝”、“全焊透角焊缝”都属于术语层中的“型焊接类型”即可。标准的描述语言不可能全部采用术语语言,只要不产生严重的理解偏差,没有必要去一定要分清是焊缝还是接头,将两者理解为本质相同的概念是最好的统一,而“焊缝”和“接头”只不过代表相同概念的两个不同的符号而已,而这个本质相同的概念既可以是对焊接“结果”的宏观的感性认知(体积概念),也可以是对“焊接截面”特征上的理性认知(面积概念)。如果术语的语言指称中存在可能引起偏差的概念,对术语同时赋予符号定义是解决理解偏差的一种方法,同时使概念的协调变得简单。如按47014-2019的分类:对接焊缝(型)、角焊缝(型)、组合焊缝(型)。如果对通俗语言的“角焊缝”(指无坡口角焊缝和有坡口角焊缝)进行协调时,我们可以说:这个角焊缝是型的或者这个角焊缝是型的,但如果说:这个“角焊缝”是角焊缝,则协调上将出现语言障碍。2.7 对焊接类型的定义2.7.1 概念的定义方法概念的定义方法有内涵定义和外延定义,建立在属种关系下的分类概念一般采用内涵定义的方法,其定义形式为:种差+属概念,其中:种差=特征类型+分类特征。但有的情况下“分类特征”和“特征类型”却很难用语言进行抽象,或许需要借助于图形和辅助定义来理解,这是概念的复杂性、抽象性的表现。在对焊接类型的定义中,“分类特征”可以理解为“工件和熔敷金属在垂直于焊接方向上的截面特征”-简称“截面特征”,“特征类型”可以理解为“与坡口方式、零件的端面、表面等因素有关的,对焊接后形成的截面特征的改变-简称“截面类型”。对概念定义的研究应在以下三个层次上进行统一和对应:1)在概念研究层上的定义形式(元语言):特征类型 - 分类特征 - 属概念2)在抽象层上的定义形式(自然语言):截面类型 - 截面特征 - 焊接结果假设对“截面类型”抽象后形成的概念是“对接”、“角”、“组合”,对“截面特征”抽象后形成的概念是“M”,对焊接结果抽象后形成的概念是“焊缝”,则:3)在概念层上的定义形式(符号语言,即术语层语言)是:“对接”、“角”、“组合”- M 焊缝对M赋予什么样的术语层语言指称成为分类是否合理的关键。2.7.2 “截面特征”的语言指称GB/T3375-94中定义的对接焊缝、角焊缝、组合焊缝的概念本质和我们通常焊接设计用的“对接接头”、“角接头”、 “组合接头”的概念本质是完全一致的,都是按“截面特征”进行定义和分类的,所以GB/T3375-94中对接焊缝、角焊缝、组合焊缝的概念完全满足评定标准的要求,可以将“焊缝”用于M的语言指称,但定义形式将是:“对接”、“角”、“组合” 焊缝 焊缝,这里的“焊缝”既是面积概念又是体积概念,概念本质和语言指称出现矛盾。而另一方面无论是设计领域还是制造领域,“接头”的概念却是挥之不去的,因为人们对焊接的研究并没有在GB/T3375-94的术语层上进行,而是按另一个维度的“接头类型”概念上进行的研究。这个已经被普遍认可的“对接接头”、“角接头”、“组合接头”中,“对接”、“角”、“组合”是“截面类型”,“接头”是“截面特征”,定义形式是:“对接”、“角”、“组合” 接头 焊缝,这与之前分析的概念层中的定义形式在概念本质和语言指称上可以有效对应。另外GB/T3375-94中定义的角焊缝、对接焊缝、组合焊缝存在着两种认识上的不确定:1)“对接”、“角”、“组合”是“截面类型”,“焊缝”是“截面特征”的语言指称,“焊接结果”缺少语言指称。2)“对接”、“角”、“组合”是“截面类型”,“截面特征”缺少语言指称,“焊缝”是“焊接结果”的语言指称。这两种认识都不能和已经形成的普遍认识保持形式上的一致,也不能满足概念分析上的要求,但其实所表达的概念本质却是一样的,仅仅是语言指称的不同或省略而已,这里也再次证明了接头概念和焊缝概念之间的可替代性。在上面的两种认识中,假如“焊缝”是“面积”概念,则“接头”概念必然是“焊接结果”的语言指称,则评定和分类对象是接头;假如“焊缝”仍然保持为“体积概念”,那么“接头”概念必然是“截面特征”的语言指称,则和普遍认识是相一致的,只是省略了“截面特征”-接头,所以47014-2019中的“对接焊缝”、“角焊缝”的概念已经不是GB/T3375-94中的对接焊缝和角焊缝,而是“对接(接头)- 焊缝”和“角(接头)- 焊缝”。2.7.3 国外标准中“截面特征”的语言指称:1)ASME第IX卷中,“坡口”是“截面特征”的语言指称,“有”和“无”为“截面类型”。ASME中“有”和“无”的概念是隐含的,有坡口被简化为坡口,无坡口被二次定义为fillet weld,我们无法体会在英语语境中fillet weld是否和通俗语言产生冲突,但翻译成汉语的“角焊缝”则在汉语体系中是有缺陷的,不仅将一个复合概念翻译成了单一概念,而且没有考虑与通俗语言中角焊缝概念的冲突。2)ISO 15614-1-2019中,“joint”、“weld”、“welding”则是根据语言习惯完全混用的,但都是“截面特征”的语言指称,“butt”、“T”、“fillet”为“截面类型”的语言指称。(见图1)图1我们本可以完全参照ASME的定义形式进行翻译,把“对接焊缝”定义为“有-坡口-焊缝”,把“角焊缝”定义为“T型无-坡口-焊缝”,把“组合焊缝”定义为“T型有-坡口-焊缝”。但这样定义并不能和普遍认可的“接头”概念进行有效关联,也不能在术语层上和其他相关的标准体系进行无协调兼容,因为在我国相关的产品设计和制造标准中没有“坡口”和“T型”这种术语层上的定义。假如定义为“有坡口焊缝”和“无坡口焊缝”,或者“对接焊缝”和“非对接焊缝”,那么所有的混乱都将消失,无论是在术语层还是非术语层,无论是焊缝和接头以及它们的各种分类概念,都将得到统一。但同样的问题是仍然无法和已经形成的通俗认识保持一致,同时使英文“joint”在汉语体系中无法准确翻译甚至排斥。3. 对评定标准中的有关概念和术语的重新定义和分类3.1对产品焊缝类型的分类标准中对受压焊缝和非受压焊缝的评定规则是不一样的,这应该是对焊缝类型最基本的分类,但标准中却没有明确的分类定义,可做如下定义:焊缝类型:分为受压焊缝(或承压焊缝)、受力焊缝、一般焊缝,或受压接头(或承压接头)、受力接头、一般接头。这种分类是从另一个维度进行分类,为受压焊缝和非受压焊缝之间的评定提供术语层的支持。这里的焊缝概念包括按其他分类方法分类的焊缝,但实际应用时只限于承压设备生产中涉及到的焊缝或接头。1)受压焊缝或承压焊缝:承受工作压力作用(包括承受外压)而产生应力的焊缝。2)受力焊缝:主要受设备重力作用而产生应力的焊缝。如:各类支座(吊耳)与设备连接的焊缝。(注:这是所有评定标准中没有的分类,对不开坡口的受力角焊缝的评定强制采用对接接头试件进行评定并无不妥之处,让这类焊缝的焊接质量能在标准中得到有效保证。)3)普通焊缝:除受压焊缝和受力焊缝之外的焊缝。如:内件及辅助连接件与设备连接的焊缝。3.2 焊缝接头类型的分类3.2.1 端面的定义端面:元件上平行于厚度方向上的表面,当一个元件中存在多个厚度概念时,按较小的厚度。3.2.2 焊缝接头类型的定义焊缝的接头类型:本文中的接头类型是指工件和熔敷金属在垂直于焊接方向上的截面特征,分为三种:对接接头、角接头(或角接接头、角焊接头)、组合接头。(注:本标准禁止使用GB/T3375-94焊接术语中的对接接头和角接头概念。)1)对接接头(型):在一元件端面与另一元件端面或表面焊接,至少熔化一元件端面而形成的焊缝接头形式。(注:包括所有开坡口焊接,也可能是无坡口焊接,如:I型坡口因焊接工艺而熔透端面的接头。两元件的相对位置可以为任何角度,但不包括超出设计上允许的情况。这样定义后端接接头和搭接接头就不是角接头,而是当作对接接头。按这个定义,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出现GB/T3375-94焊接术语中的角焊缝,如:4708-2000标准释义中的“对接接头-角焊缝”类型,但这并不影响对受压焊缝的评定,无论是当作对接接头还是角接头,都只能用对接接头试件进行评定,而对普通焊缝,在这种极端情况下按对接接头进行评定也不能说是一种错误。) 受压和受力搭接焊缝的接头,无论是否开坡口都定义为对接接头。(如:封头与筒体以搭接形式连接的焊缝,对这种在GB/T3375-94焊接术语中的角焊缝,强制使用对接接头试件进行评定,对实际应用将有更积极的意义。)2)角接头(或角接接头、角焊接头)(型):只在两个元件表面之间焊接,不开坡口且不熔化元件端面,其焊缝的横向截面通常表现为近似三角形的焊缝接头形式。(注:仅指无坡口焊接。两元件的表面夹角可以为任何角度,但不包括超出设计上允许的情况。)无坡口的普通搭接焊缝的接头定义为角接接头。(注:如不开坡口的垫板与受压元件连接的焊接。)3)组合接头(型):一个焊缝中同时包含对接接头和角接接头的焊缝接头形式。(注:如开坡口的角焊缝,包括全焊透角焊缝和部分焊透角焊缝。不开坡口也可能因焊接工艺而熔透端面形成对接接头。)有坡口的普通搭接焊缝的接头定义为组合接头。3.2.2 评定规则1)评定受压焊缝和受力焊缝应采用对接接头试件进行焊接工艺评定。2)评定普通对接接头焊缝时,应采用对接接头试件进行焊接工艺评定。3)评定普通角接头焊缝时,可根据焊缝的受力状况和应力水平,可采用对接接头试件或角接头试件进行焊接工艺评定。(注:对普通焊缝给予一定的灵活性,当普通角接头焊缝在设计上仍然承受较大应力时,该规定倾向于使用对接接头试件进行评定。)4)评定组合接头焊缝时,按对接接头焊缝和角接头焊缝分别评定。以上定义和分类,在对焊接“结果”的认识上保持非术语层语言,根据不同的语境,既可以用“焊缝”也可以用“接头”;对“截面特征”定义为“接头”,并作为术语层概念,同时赋予相应的符号定义型、型、型。这样的定义和分类形式可以最大层度地统一和协调在通俗用语、设计体系、制造体系以及国外标准体系之间,对焊缝和接头概念理解上的差异。4. 有关标准中的术语协调关系(见表2)表2序号焊接类型(全焊透)(无坡口)(有坡口部分焊透)(有坡口全焊透)1ISO 15614-1:2019butt joint或butt weld中文翻译:对接接头或对接焊缝fillet weld中文翻译:角焊缝T-jointpartial penetration butt weld + fillet weld中文翻译:T-接头部分焊透的对接焊缝+角焊缝T-jointfull penetration butt weld + fillet weld中文翻译:T-接头全焊透的对接焊缝+角焊缝2ASME第IX卷groove weld中文翻译:坡口焊缝(有坡口-焊缝)fillet weld中文翻译:角焊缝(无坡口-焊缝)partial penetration groove weld + fillet weld中文翻译:部分焊透坡口焊缝 + 角焊缝full penetration groove weld + fillet weld中文翻译:全焊透坡口焊缝 + 角焊缝3NB/T 47014-2019对接焊缝角焊缝/JB4708-2000释义对接焊缝角焊缝组合焊缝(对接焊缝 + 角焊缝)组合焊缝(对接焊缝 + 角焊缝)4设计图纸上的表示方法(焊接截面图)国外图纸:joint、joint type、joint detail、joint sketch、groove type、bevel type国内图纸:接头类型、接头形式、接头简图、坡口类型 等5GB/T3375-94对接焊缝对接接头角焊缝角接头(T型接头)对接焊缝 + 角焊缝角接头(T型接头)对接焊缝 + 角焊缝角接头(T型接头)6本文中的定义对接接头-焊缝角接头-焊缝组合接头-焊缝(对接接头 + 角接头)组合接头-焊缝(对接接头 + 角接头)7汉语中的通俗用语对接焊缝、对接接头角焊缝、角接头、无坡口角焊缝或角接头、T型焊缝、T型接头、无坡口T型焊缝或T型接头角焊缝、角接头、部分焊透角焊缝或角接头、T型焊缝、T型接头、部分焊透T型焊缝或T型接头角焊缝、角接头、全焊透角焊缝或角接头、T型焊缝、T型接头、全焊透T型焊缝或T型接头8通俗用语和术语层的协调(GB/T3375-94中的“接头”概念不适用于所有的评定标准体系)无须协调1)搭接形成的受压和受力焊缝,无论是否开坡口都为“对接接头焊缝”。2)搭接形成的普通焊缝,不开坡口为“角接头焊缝”,开坡口为“组合接头焊缝”3)无坡口角焊缝或角接头或T型焊缝或T型接头为“角接头焊缝”4)开坡口角焊缝或角接头或T型焊缝或T型接头,无论是否焊透,都为“组合接头焊缝”5. 总结通过对接头和焊缝概念的分析,证明在非术语层中以及在ISO标准体系中,这两个概念似乎并不存在本质区别,假如没有GB/T3375-94焊接术语中按“夹角特征”分类的“对接接头”和“角接头”,那么完全可以认为对接焊缝形成的接头是对接接头,角焊缝形成的接头是角接头,或者对接接头形成的焊缝是对接焊缝,角接头形成的焊缝是角焊缝,这本是无可争议的自然思维形式,正如搭接接头形成搭接焊缝或搭接焊缝形成搭接接头一样。错就错在GB/T3375-94不该把按“夹角特征”分类的接头再用“对接”和“角”作为分类形式,假如重新定义GB/T3375-94中的“对接接头”概念为“平行接头”,定义“角接头”概念为“垂直接头”,那么一切混乱都将不复存在,也无须再去分析谁是“面积概念”,谁是“体积概念”,也不必再去研究谁是“分类特征”,谁是“分类对象”,而对概念所进行的复杂而深邃的理论分析的结果,都将在自然思维形式中得到统一的认识。参 考 文 献1 GB/T 20001.1-2019标准编写规则 第2部分:术语S2 GB/T 10112-2019术语工作 原则与方法S3 GB/T 16785-2019术语工作 概念与术语的协调S4 GB/T 15237.1-2000 术语工作 词汇 第1部分:理论与应用S5 GB/T3375-1994焊接术语S6 ISO 15614-1-2019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规范和鉴定 第1部分 钢的电弧焊和气焊与镍及镍合金的电弧焊(中文版/英文版) S7 GB/T 19869.1-2019钢镍及镍合金的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等同采用ISO 15614-1-2019第1部分)S8 ASME 第IX卷 焊接和钎焊评定(2019版,中文版/英文版)S9 NB/T 47014-2019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S作者简介:靳茂明,男,1968年,南京,工程师,主要从事压力容器的检验。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07号龙江大厦9楼 江苏省特检院邮编:210000电话:email:第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