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礼仪课程论文格式.doc
服务礼仪课程论文姓 名 段 泰 强 班 级 旅游管理102班 学 号 2019217075 课程名称 服务礼仪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系制二0一一年十二月论文题目中文(不超过20字)浅谈我国乡村旅游业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英文Discusses our country village tourism shallowly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摘要中文(200-300字)乡村旅游作为现代旅游产业发展最快的一个部门,它是一种新型产业,也是农村经济多样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乡村旅游因其客源市场与供给市场迅速增加的双向需求,近年呈现出十分兴旺的增长势头。但是由于目标不明确、缺乏专业性的规划与指导等,可持续发展面临较为严重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可以从经济、生态、社会与文化等方面进行解决。英文The village traveling takes a modern travel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quickest department, it is one new industry, is also one of rural economy diversification development important ways, because our country village traveling its source of tourists market and the supplies market increase rapidly the bidirectional demand, recent years presented the very prosperous rising momentum. But because the goal is not clear about, the deficient specialized plan and the instruction and so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aced with the comparatively serious issue, facing these questions may from aspects and so on economy, ecology, society and culture carries on the solution.关键词中文(3-5个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措施英文village traveling、sustainable 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 measure浅谈我国乡村旅游业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一、乡村旅游的起源及其在我国的发展乡村旅游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发生在乡村区域的旅游”。但这种定义并不涵盖乡村旅游活动的复杂性、不同的旅游形式以及不同国家关于乡村旅游的理解。广义地讲,乡村旅游包括一系列旅游活动以及与此相关的旅游服务,它们由乡村农民或乡村居民提供以吸引游客的到来,从而为他们的经营提供额外的收入。可见,乡村旅游不仅包括观光农业,同时还包括乡村度假、村野风光观赏、农家旅游、乡村民俗风情旅游、户外娱乐、手工艺品与农产品的制作与购买等乡村旅游既是一种古老的现象,也是一种新的现象。乡村旅游起源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中叶,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外大规模发展,乡村旅游的较快发展主要是在战后两种趋势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一是战后农产品价格与成本相互交替贴近以及农产品过剩的危机,迫使农民通过农业生产本身以及非农产业的多样化发展来增加收入;其二是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与休闲时间的增多,休闲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此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从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来看,主要是城镇人口由于日益发展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压力,渴望经历乡村氛围以及对乡村的向往这样一种愿望。因此,乡村旅游就成为一种农业产业经营多样化的必然选择,并且这种方式既符合逻辑又在经济上比较适宜。乡村旅游发展到今天,已于过去大不相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乡村旅游无论是在发展规模上还是在经济总量上已经显著增加;其二是旅游在各种类型的乡村中均得到发展,而不仅仅局限在一些自然景色格外奇特、美丽的区域。在我国,“乡村旅游”的概念虽然提出较晚,但其形式及实质早在先秦时代就出现。以陶渊明为首的田园派诗人就主张并进行归隐山林、领略恬淡淳朴、悠然自在的乡野田园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古人向往乡村悠闲生活的写照。“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古代众多诗人笔下风光秀丽、民风淳朴、天然去雕饰的乡村美景早就成为众多游人向往的场所。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幅员辽阔,农村资源众多,乡村田园风光千姿百态,大江南北农耕、渔牧、茶果、林木应有尽有,风情各异。50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我国富厚底蕴的中华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文化,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结构的变化,城市居民在享受工业文明带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同时,不得不承受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活环境日益恶化的痛苦。紧张、拥挤、繁杂、喧嚣、多污染的城市生活使得回归自然的传统、纯朴的乡村旅游大受青睐。乡村拥有的辽阔草原、森林、湖泊,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农村中山青水秀、野花烂漫、果园飘香、荷塘蛙鸣,鱼跃禽飞的自然美景必然成为城市居民“绿色”观光的好去处;农村是一个普及生物及农作物知识的大课堂。农村中的扶梨耕作、采茶摘果、种菜收瓜、放牛挤奶、饲鸡喂羊等农事生产活动则是游人体验生活、参与劳动、锻炼意志、扩大视野、增长知识的教科书;农村中古朴的民间手工艺、民俗节目、婚俗禁忌、趣事传说等绚丽多姿的民间文化则构成对城市居民具有极大诱惑力的乡村旅游文化;农村中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种艰辛、收获喜悦、人际关系和谐亲密的简单、朴素生活方式诱惑着生活快节奏、人际关系冷漠、身心疲惫的城里人到农村来放松心情、调整心态、休闲度假。河北的野三坡,杭州的龙井村、广东四会市的观光农业园等众多乡村旅游地的兴起与发展足以说明我国乡村旅游市场的广阔。二、乡村旅游的特点与农村发展乡村旅游所具有的、与其它旅游类型有明显差异的特点是乡村旅游地农村经济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动力。乡村旅游特点与农村发展的联动关系至少有以下几点:(一)乡村旅游集第一、第三产业于一体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在充分利用乡村农业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合理规划与设计,把农事生产操作、农作物与农业科技展示、农产品系列加工与旅游者的活动融为一体,并向旅游者充分展示农业艺术及良好生态环境的新型旅游的形式。做为一个乡村旅游地,它首先应该是一个进行科学化农事生产的基地,是第一产业的像征。同时,它又是一个集食、宿、行、娱、购、游等旅游六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属第三产业的范畴。它既要满足服务性企业的需要又要体现和突出农业生产性的特点,它把农业生产与旅游服务进行有机的交融和联系,从而达到农业生产为旅游服务,旅游服务促进农业生产之目的。(二)乡村旅游重游率高,生命周期长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游客大多只停留在静止的,浮光掠影式的游览,且重游率低,回头客少。乡村旅游却不然。乡村是一个集农事知识、生物知识、农作物知识、高新科学知识为一体的大课堂,诸多乡村文化沉淀形成的乡村旅游文化亮丽多彩,田园风光随季变化,四季特色明显,农事生产品种各异,内容繁多。这一些都不断的刺激和吸引游客旧地重游,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观赏田园风光的千姿百态,参与不同的农事活动。乡村旅游所具有的强的生命力和较长的生命周期必然为乡村旅游目的地农村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催化剂,促进和带动农村的发展并成为农村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三)乡村旅游集多种活动为一体,并具有较大的产品差异性从旅游活动方式看,乡村旅游集观光型旅游、体验参与型旅游、休闲型旅游、康体保健型旅游为一体,旅游活动类型多,差异性大,可较大口径地满足各种旅游者的需求。我国广阔乡村在各自特定地域上所形成的“真、土、始、古”的特征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从新疆的天山到内蒙古的大草原,从东北的原始森林到江南的水乡,各地所形成的旅游产品迥然不同。从传统的田园观光到立体、科学的农业大观园,从森林旅游到牧场观光,从民俗风情体验到水乡休闲,从渔村捕捞到果园摘果,各种不同风格、特点的旅游活动项目不仅可以使旅游者感受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森林垠阔、草原无际、海阔天空、荷塘万里、鱼跃禽鸣、果园花开、凉亭茶香的乡村气息,还可以通过诸如瓜果采摘、采荷垂钓、溝火野炊、园艺习作等乡野特色的参与性活动项目,提高旅游的情趣,陶冶情操、锻炼意志、丰富旅游内涵。乡村旅游集多种旅游活动为一体,具有较大产品差异的特点不仅为我国旅游产品的转型开拓了一个新的途径,而且由于乡村旅游地农业生产的特点和祟尚自然的传统较其它类型的旅游产品更能让旅游者全方位地贴近自然、融合自然而吸引大量旅游者进入。旅游者的大量进入必然要求乡村旅游地要改变原有的粮食生产的单一结构,向农、林、牧、渔等多元化、立体形结构转化而带动乡村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三、乡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旅游产业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也是最大的产业部门。旅游产业必须以一种不损害自然与社会文化环境的方式发展与管理,这是世界旅游产业的基本责任。乡村旅游通常被认为具有内在可持续发展的特性,因为它所接待的游客具有规模较小的优点,也不需要大规模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游客通常对当地的文化与传统感兴趣。乡村度假的主要吸引力之一是游客与当地居民的相互交流。因此游客与主人能够共同分享知识与理念,旅游作为相互理解的工具,最终可以实现它作为“和平产业”的作用。然而,如果在更深层次上分析乡村旅游的发展,就会对其内在可持续性产生怀疑。(一)从经济可持续性看乡村旅游所获得的经济收益水平与旅游活动为当地引发的不便相比,应该能够足以为当地社区提供适宜的收入,并且应覆盖满足游客需要而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成本。因此。经济可持续性的前提就是景区具有较强的吸引能力与游客供给的高质量,如果在旅游产品市场上没有一个具有竞争性的位置,任何景区均不会在经济上可持续。在当前旅游需求与供给双向需求较强的情况下,许多业内人士错误地认为乡村旅游是一种极易产生收入与增加就业机会的新产业,殊不知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乡村旅游产品的利用率较低,而建设或改善旅游服务设施所要求的投资相对较高。因此,对多数乡村旅游目的地而言,旅游作为收入的唯一来源是不可能的,只能作为农业产业的附加,成为收入的来源之一。(二)从生态可持续性看乡村旅游开发对景区生态系统不应造成任何不可逆转的变化,这是为大家普遍接受的一个原则。但是,与其他传统产业(农林牧)相比,乡村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在那些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由于其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得完整而对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这类地区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为基础的乡村旅游业,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同时可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大大改善当地人口的生存条件。但这类地区对任何人类活动的干扰均很敏感,必须对旅游接待容量进行科学规划与严格控制,加强其环境管理。另外一些文献与促销资料中记载的那些传统的乡村景观形象对游客吸引力也很强,但由于其乡村景观保护与管理的需要,对游客活动限制较多,因而并不总能够满足游客的期望,这需要通过加强对游客的环境教育而予以解决。总之,乡村旅游需要大量的投资被用来进行环境管理,尤其是脆弱自然环境的保护与管理,以便促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三)从社会可持续性看乡村旅游的发展在社区吸收、接纳旅游产业以及游客活动的同时,应该不造成任何与当地社会发展不协调的事物出现。只有当旅游带给当地社会的效益大于成本时,旅游经营活动才会被当地政府和居民所接受。这样游客才能感受到当地社会的支持和当地居民的友好态度,游客才能获得真正美好的旅游经历。现行国内外许多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确实不经意地损害着当地居民的发展机会,投资商、旅游操作者、员工雇佣多来自景区外部。因此,国家应在地方旅游发展政策与规划目标、产权法律制订、旅游培训、发证与登记管理制度、经营规则乃至基础设施发展等方面,进行政策干预,使之在就业、项目开发等方面向有利于当地社会和居民发展的方向转化,注重最终利益分配格局的均衡性管理。(四)从文化可持续性看乡村社区在面对所谓的“游客文化”与游客“残余文化”的压力下应能够保留自身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特征,或者自身文化应能够适应这种外来文化的压力而不改变。接待地居民则“有权自由使用他们自己的旅游资源,通过他们的方式和行动增强对自然资源和文化环境的尊重”。因此,通过政府的调控以及教育游客对接待地文化与风俗习惯的尊重,特别是通过接待地居民对所在社区和地方传统文化的自尊、自爱和自豪感,乡村旅游的文化可持续性就可得到保证。因此,必须坚持“越是自然的才越是人类的,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这一旅游开发指导原则。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一)、科学、合理地开展可持续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国家应组织相关专家队伍及时研究、出台“可持续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纲要”,在此基础上按照“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迅速及时地开展可持续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规划重点应放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潜力的评价、村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维持以及营销策略的研究上。在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上,应通过规划重点突出旅游产品的乡村特色,尤其是乡村接待建筑设施及其相关基础设施设计风格,应充分体现地方民族文化特色与乡村特色。<br>(二)、研究建立乡村旅游接待的安全、卫生标准条例由于餐饮、住宿两项目前是我国乡村旅游的主要收入来源,其比重占到游客化费的8090%,因此应通过对经营农户的宣传教育、培训,增加这方面的投资,大力改善卫生环境条件。地方政府应制订、颁布乡村旅游接待的安全、卫生标准条例,严格规范、管理乡村旅游经营农户的安全与卫生条件。(三)、研究、制定乡村旅游相关的政策体系<br>由于目前对乡村旅游的重要性及其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认识不足,对农户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及面临的各种问题研究不够,政府在信贷、税收、营销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均未到位,这也是限制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此,要加强乡村旅游相关的政策体系的研究与制定,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的信贷、税收管理方面,应根据乡村旅游的特点与经济功能,积极研究相应的对策,并借鉴国际经验,制订相应的政策与管理手段,出台振兴当地乡村旅游经济的有效方案,并及早实施并使乡村旅游相关的政策体系尽早到位。 总 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农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旅游资源,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乡野田园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产业,也是农村经济多样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乡村旅游因其客源市场与供给市场迅速增加的双向需求,近年呈现出十分兴旺的增长势头它的兴起既迎合了新千年的“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巨大潮流,也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参考文献1、杜 江,向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旅游学刊,2019,12、姚素英,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旅游管理,2019,3、百度网站(注意参考文献的写作标准)服务礼仪课程论文评分表评分项目分值评分参考标准评分总分优良中及格差专业符合度2017-2013-169-125-81-4观点明确创新2017-2013-169-125-81-4内容详实真实2521-2516-2011-156-101-5语言准确简洁1513-1510-127-94-61-3层次清楚重点突出2017-2013-169-125-81-4第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