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策略研究.doc
本科毕业论文题 目 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策略研究院 别 体 育 学 院 专 业 社 会 体 育 班 级 2021 级 2 班 姓 名 朱 谢 林 学 号 20210842021 指导教师 张 良 平 2021年9月第 10 页目录摘要·······························································21 前言·····························································32 研究方法·························································42.1 文献资料法······················································4 2.2 数理统计法·····················································43 结果与分析·······················································43.1 国外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综述·································43.2 国内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43.3 国内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及策略分析·························64 结论····························································84.1 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必要性···································84.1 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必要性···································84.2 加强对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策略研究···························84.3 制定符合当地客观实际的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策略··················85建议 ·····························································85.1 完善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85.2 体育场馆的维护物业化············································95.3 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市场化·······································9参考文献··························································10致谢·······························································11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国外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现状与国内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现状及其模式进展了分析与研究,探索现有几种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势与弊端所在。提出我国现行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改善措施的建议:完善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体育场馆的维护物业化;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市场化。旨在开掘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潜能,促进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水平的提高,并为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 College Sports Venues Management Strategy Research ZHUxielin(Class 2 Grade 2021 PE Department Neijiang Teachers College of Neijiang Sichuan 641112)Abstract:People analyze and research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at sports venues management of foreign colleges and the management mode of the domestic venues by using literature, logic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explo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everal kinds of sports venuesmanagement pattern. Then,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about improving the current collegessports venues management in China: First, perfect the management model of collegessports venues. Second, the sports venuesmaintenance should be Property Management. Finally, the sports venuesmanagement should be marketization .To sum up, all these proposals aimed at unearthing the resources potential of university sports venues,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its management and providing theoretical basis for its management practices.Key words: college ; sports venues ; management1 前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开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加强文化建立的重要意义。体育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集政治影响力、经济生产力、文化传播力、社会亲与力于一体,是建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1。高校体育场馆不仅仅是我国体育教学训练、全民健身以及社会体育事业的根底保障,也是传播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驿站。高校体育场馆在我国体育事业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同时,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高校体育场馆具有很多其他社会场馆没有的优势:1、在相关体育人才方面。在高校里有很多从事体育教学的专业教师队伍,他们具有更多的体育知识、教学经历以及组织体育活动工程的开展能力等,他们是我国目前高校的普遍现状与高校体育场馆存在的主要优势。2、在我国相关政策上有优势。从我国对于高校体育场馆的开展建立来看,无论是投资规划或者是器材配置都是重视的。尤其是在?体育法?强调“学校必须按标准配置场地与器材,并不得挪作他用。3、在体育信息问题上有优势。高校都配有图书馆,通过图书馆可以了解最新最完善的体育相关文献资料与档案。4、在场馆的器材物资配置上具有优势。在我国,高校拥有相对其他社会场馆更先进的体育场馆、健身设备、运动器材。5、地理位置优势。高校一般都在市区、近郊等地理位置较好的地方,校内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其周边也有较多的居民,事业单位或者其他中小学。 但是,条件优越的高校体育场馆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本身作用,造成一种体育场馆资源的浪费。加上民众对身体锻炼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其对体育场馆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这就凸显出我国现有的体育场馆资源无法满足其现实需要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现实存在的矛盾体育场馆资源缺乏与民众对体育场馆需求之间的矛盾展开研究,试图从国内外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中分析出适合国内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模式以推动经营管理水平地不断提高,并缓与体育场馆资源的供求矛盾,使体育场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且最大限度的满足民众对健身场的需求,为提升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水平做出理论依据。我国各大高校以及相关的部门应该重视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各项问题与策略,促进这些场馆维护常态化、体育场馆的健身指导人才多样化、努力改善与提高场馆的经营管理策略。2 研究方法2.1 文献资料法 采用文献数据方法利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与“中国期刊网检索了有关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研究的相关论文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背景知识,为本文的选题、研究设计及分析做准备。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电脑软件对调查数据进展统计分析,以获取本文所需的相关数据作为本课题的分析提供客观依据。3 结果与分析3.1 国外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综述目前,国外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数量多,面积,场馆分布平衡,场馆相关人才专业素质高。主要是通过向外出租,借租的职业俱乐部通过举办赛事来获取利润并保证场馆的运营与维护。英国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比拟简单,多数是政府修建,然后租给职业体育俱乐部2。职业俱乐部的运营主要是举办职业体育赛事,并通过赛事冠名权、场地出租、电视转播费、广告商赞助、门票等多种形式以创造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巴塞罗那帕劳·桑特·霍尔迪体育场运营公司总裁参谋约迪·维沃尔杜3,他在总结巴塞罗那奥运场馆赛后运营经历时说:“从1989年到2003年,我们举办了超过4100次活动,累计有以上的观众以及以上的游客。奥运场馆所有的活动工程中,38的活动是体育赛事,24是音乐会,11是家庭活动,27是其他类活动,包括展销会、产品发布会、宗教活动、公司活动以及政治活动。事实证明,场馆的运营与维护一直不需要任何市政府的补贴。 郭五一4等人在?北京高校奥运场馆赛后开发运营管理模式探析?文中阐述:“场馆利用率是场馆经营的一个标志性指标,美国的体育场馆的利用率是最高的,已经形成了比拟完善的产业模式。目前,美国体育场馆绝大多数是通过提高场馆使用率实现盈利,尤其是通过组织职业体育、商业体育比赛与其他娱乐活动,取得场租、门票、广告收入,以及停车场、餐厅效劳等收入。如美国丹佛的体育场馆每年组织职业篮球赛与冰球赛大约80100场,另外,还组织4050场音乐会、文艺演出、马术表演与学校集会等活动,年观众达1300万人次。3.2 国内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3.2.1 国内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建立体育场馆设施是指作为体育教学、训练、竞赛、锻炼与体育娱乐等活动之用的体育建筑、场地、游泳池、训练基地等的总称5。体育场馆设施是学校进展体育实践教学活动,普及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相关竞技体育水平的根底所在,也是体育场馆管理经营的关键因素。根据2005年1月11日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数量普查办公室正式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 截止2003年12月31日,我国现有体育场地一共850080个,其中标准体育场地547178个,体育场地、体育馆、游泳馆等大型体育场馆数量达5680个,室内游泳池、综合馆等体育场馆总共55678个等。而在我国教育系统中高等院校28741个, 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4%。7这表达出我国现有体育场馆数量较多。目前国内的体育场馆设施建立主要凸显出面积大,科技水平含量越来越高,大型体育场馆趋于智能化,体育场馆分布合理,各项指标相对合理的特征。场馆内部的运动器材质量好,更新速度快,场馆效劳质量高,这不但为群众健身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气氛与物质根底,而且为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奠定了必要的条件。3.2.2 国内高校体育场馆的专业性人才高校体育场馆内的专业性人才是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良性开展的强劲支持,也是为健身群体提供优质效劳与指导的保障。这些专业性人才涉及人力资源管理、健身教练、器材管理、效劳行业等多方面人才。国内局部高校通常利用社会以及校内优秀的专业性人才对场馆内参加娱乐健身活动、体育竞技的学生或社会群体进展指导与辅助完成。这些专业性人才的引进开发对提高国内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水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3.2.3 国内政府及高校管理层对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重视政府以及高校管理层对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的重视程度,是确保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变革与水平提高具有实质性的前提。在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政府与学校有一定的重视,但是还需加大重视力度并给予切实的支持与帮助。3.2.4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的开放程度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数量在全国体育场数量占有重要比例。但是其场馆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社会开放程度低。我国高校的体育场馆大局部只是对在校学生以及教职工开放。社会开放程度低的主要原因是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将导致体育场馆的管理运营本钱提高。例如:人力资源管理本钱、场馆维护本钱等。3.2.5 我国针对体育场馆资源的政策导向自我国建国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对体育事业十分重视,为了加强其管理与运营政府公布了很对相关文件与法律。如:我国全国总工会于1955年公布的?关于开展体育运动暂行方法纲要?中就对我国体育场地、设备的修建、保管与利用做出了相关规定。1986年3月27日,国家体委公布的?关于公共体育场所应进一步加强与改善经营管理积极向群众开放的通知?指出:“目前我国大多数体育场馆的使用率还偏低,未能将有限的场地充分地利用起来影响了体育活动的开展 但是总体来说,在我国有关场馆政策法规中,虽然对场馆的建立、使用与管理都做了规定,但这些规定还过于局限, 这在实际操作中难免执行不力,导致我国大局部体育场馆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其运营管理水平总体较低。3.3 国内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及策略分析我国国内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应该做到自主开展经营,渠道保持维护。这样不仅能够做到更好的管理与运营而且能够起到“以馆养馆作用。与此同时,高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也是我国高校体制改革的需要,是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与管理实行市场化是必要的。而这里的所谓市场化并不是单纯的完全脱离学校政府管理开放于社会,而是将市场化的经营管理理念运用到实际管理操作中,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体育场馆获取更多的利益,满足更多的群众群体对体育场馆的需求。3.3.1 目标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理论中,目标管理模式是指:企业根据自生产能力、管理水平、职工状况,确定自己近期与远期的奋斗目标,把企业的全部生产过程都纳入这个总的目标之中,再把目标分解, 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完成的期限、手段与措施,使之落实到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最终落实到每个岗位,甚至每个个人,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强化经营管理。在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过程中,有局部高校采取了类似的模式6。目标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优势:对部门工作进程的管控较为全面;有利于体育场馆的良好维护与充分利用;有利于体育场馆效劳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人力物力财力的综合效用增强。但其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主要表达在这种机制的改良过程缓慢;管理执行过于程序化可能导致出现管理刻板问题。3.3.2 分散权利管理模式分散权利管理就是将组织或者企业的各项管理权力真诚地授权于下属各级部门组织。其主要的特点是:管理分权化、管理外部化、管理再生化、管理组织网络化。而在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这种思想与理念。高校的管理部门往往将对体育场馆的管理分成不同的模块或工程,再分配到下属各级部门,给下属各部门以较大的发挥空间。与此同时各下属部门之间不存在上下级的关系。这种分散权利管理模式,不仅仅利于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特长,而且有利于提高效劳质量,鼓励下级部门的参与积极性,使人财物的利用更加有效。但是这种管理模式缺乏统筹管理性, 可能造成对下级部门行为的制约力度缺乏。3.3.3 承包模式体育场馆管理中的承包模式,通俗的讲就是在体育场管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别离的原那么下通过承包合同的形式确定责任与权力的关系,使单位或企业走向一种自负盈亏的经营方法。体育场馆管理中的承包模式的主要变现形式有:校内承包模式与校外承包模式。 这种模式下,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与管理主要是通过承包单位或企业来实现的,场馆的自身以及场馆内的是被更新与维护都将由承包单位或企业来实现的。而体育场馆的盈利问题那么由承包方自己解决,通常是自负盈亏。因此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状况主要取决于承包方。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节省体育场馆管理部门的管理本钱,而且收入稳定。其劣势在于过分地强调经济利益而出现费用过高,体育管理部门对场馆的调控能力降低等。目前国内高校对这种模式的采用率较低。3.3.4 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就是指在高校体育场经营管理理念中引入各种形式的俱乐部的经营管理模式。例如:可以通过开办各类健身运动或舞蹈的培训班,发放季度会员卡等,而且可以分别对社会人员与校内教职工及学生采取恰当的收费标准。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划分时间段来实行无偿开放制度。这种经营模式可以采取校内体育协会与学校共同对体育场馆进展管理,既充分地利用了优秀的人力资源又加强了对场馆的经营管理。3.3.5 综合经营管理策略综合经营管理模式是指引用现有各个模式的优势,加以混合整理而形成一套具有综合性的经营管理模式。例如,在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人力配置方面,以少数专业教师形成主导人力构成,相关专业优秀学生构成人力下属部门。这样的配置可以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减少人力经费本钱。在活动开展方面,由学生构成的下属部门执行由教师构成的主导部门制定的相关方案,以俱乐部的形式组织开展。在体育场馆经营策略中的经费管理中,可以通过引进校外企业单位在本校开展体育娱乐活动以及场馆场地赞助,从而吸纳社会资金作为场馆经费的组成局部。4 结论4.1 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开展我国国民的健身意识不断加强,民众进展体育锻炼以及对更多体育场馆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使得我国体育场馆资源显得匮乏,也更加凸显我国对高校体育场馆有效经营管理的必要性。4.2 加强对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策略研究我国高校应该客观面对我国现有体育场馆资源缺乏与民众对体育场馆需求的这一矛盾的实质存在,加大对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策略的探索力度,逐步完善相关的管理策略、措施,开展有特色的场馆经营模式。4.3 制定符合当地客观实际的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策略我国各高校应该仔细整合现有的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策略。从而做到充分利用高校的体育场馆资源,最大限度的满足民众对体育场馆资源的需求。5 建议5.1 完善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完善的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使体育场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可以为学校带来实际效益以促进学校体育场馆的各种硬件设施的更新。各个高校应该根据学校自身环境与特点选择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并且不断地加以研究与完善,从而使高校的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更适合当地的体育健身环境,也使民众有充足的体育场馆资源进展身体锻炼。5.2 体育场馆的维护物业化体育场馆的维护物业化是指在体育场馆的维护方面使物业管理与体育部门相互配合共同进展管理的模式,前后两者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物业管理体系主要负责对场馆的设施维护、清洁卫生、场馆效劳等实施具体的管理。在此过程中物业管理系统要依法履行物业管理的职责,制定体育场馆的管理条例,制定具体的岗位设置方案,公布场馆效劳承诺等工作。5.3 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市场化在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再提供优质的效劳过程中,适当地促进场馆利润以作为场馆的日常维护以及物业管理费用。在引入市场化的同时要吸纳“产品与效劳多样化的精华,尽可能包含各种体育效劳。例如:体育竞赛类、体育休闲类、体育培训类等的相关产品或效劳。参考文献1童健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现状与管理开发J三峡大学学报,2021,32(8):2162172约迪·维沃尔杜巴塞罗那奥运场馆赛后运营模式z北京:奥运场馆建立运营国际论坛,2005,(4).3汪秋俊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探索J市场透视,2021,503(44):10114刘继志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探索J市场透视,2021,512(1):18195朱康奉主编体育产业化运营与管理实用手册银声音像出版社,2005,46顾亮.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探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75.7王淑清, 江心企业管理模式综观J . 经济管理学报,1995(6) : 23-27.8黄滨, 俞剑龙, 骆红斌对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997(2):64-66.9韩海军,徐玖平.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比拟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 53-56.10雷厉. 对北京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1(3): 298-301.致谢感谢内江师院学院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以及体育学院每一位教师的细心教育。本文是在张良平教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的,在论文的完成过程中,得到了体育系及教研室的各位教师与同学的帮助。在此,特别感谢我的论文指导教师张良平教师,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张良平教师在给了我大量的指导与帮助的同时也为我指引了研究的领域与方向。向张良平教师致以诚挚的谢意!感谢我的班主任罗冬丽教师在大学四年对我的细心指导与无私帮助及帮助过我的教师与同学们。其次,非常感谢在座的教师们能抽出时间来指导的论文辩论!祝各位教师工作顺利,身体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