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JGJ-T328-2014: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58109255       资源大小:5.19MB        全文页数:5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JGJ-T328-2014: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pdf

    UDCP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匪JJGJ/T328-2014备案号J1805-2014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T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l c a t i o n f o r g r e e n p r o d u c t i o n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r e a d y l i x e d c o n c r e t e2014-04-16发布2014-10-01 实 施中华人 民共和 国住房 和城 乡建设部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Te c h“c d s p e c c a 1t j c,n 允r g r e e n p r o d u c 1i i(c)】r 1即d m a n a g e m e m o f r e a d y-1m e d o c,I【c r e t eJGJ/T3z B-14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 日期:2 014年 1 0月 1 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0北 京申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Te c 顶c a l s p e c【f k a t o n f o r g r e e n p r o d u c t na n d n l a n a g e m e n t o f r e a d y m l x e d c o n c r e t eJGI/T328-201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d 匕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环球印刷(北京)有限公司印刷开本:Bs 01168毫米 1/32 印张:1%字数:蛇干字2014年9月第一版 10年9月第一次印刷定价:IO.Cl Il 元统一书号:1511223g d s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00037)本社网址:h t t p:/-.c a b p.Cm.c n网上书店:h t t p:/-.c h i n b u i l d i n g.c o m.m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 土口第382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328-2Q14,自14年10月1日起实施。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4月 16日前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2J5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2术语;3厂址选择和厂区要求;4设备设施;5控制要求;6监测控制;7绿色生产评价。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至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4 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博坤建设集团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江苏大自然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城建物资有限公司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温凝土分公司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铸本?昆凝土工程有限公司北京金隅泪凝土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新疆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为海建材有限公司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安托山植凝土有限公司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北京天恒混混凝土有限公司天津港保税区航保商品吐供应有限公司天津市澳川混凝土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台州四强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舟山市金土木棍凝土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建工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韦庆东周永样丁戚冷发光仇心金徐亚玲吴文贵刘加平刘永奎余尧天龙宇陈旭峰王新祥孙俊朱炎宁杨根宏吴德龙梁锡武齐广华王元高金枝王利凤戴会生郭杰周岳年吴国峰杨晓华纪宪坤张磊徐莹何更新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杨再富郝挺宇闻德荣蒋勤俭f士明章尚百雨李景芳蔡亚宁施钟毅沈骥5 目次l 总则2 术语23 厂址选择和厂区要求3.1 厂址选择3.2 厂区要求.3 4 设备设施45 控制要求.6 5.1 原材料.6 5.2 生产废水和废浆.6 5.3 废弃混凝土.7 5.4 噪声.7 5.5 生产性粉尘.8 5.6 运输管理95.7 职业健康安全.10 6 监测控制.117 绿色生产评价.13 附录A绿色生产评价通用要求.15 附录B二星级及以上绿色生产评价专项要求.19 附录C三星级绿色生产评价专项要求.20 本规程用词说明.21 引用标准名录.22 附:条文说明.23 6 Co n t e n t s1 Ge n e r a l Pr o v i s i o n s 12 Te r m s 23 Fa c t o r y Io c a t i o n a n d Di s t r i c t Re q u i r e m e n t s 。33.1 Fa c t。r y Lo c a t i n 33.2 Fa c t o r y Di s t r i c t Re q 0r e m e n 1s 34 Fa c i h t i e s 45 Co n t r o l h n g Re q u i r e m e n t s 65.1 Ra w Ma t e r i a l s 65.2 In d u s t r i a l 、r a s t e Wa 1e r a n d Nu d 65.3 Wa s t e Co n c r e t e 。75,4 Ni s e 。75,5 In d u s t r i a l Du 鼓 。85.6 T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Ma n a g m e n t 95.7 Pe r s o n n c l Ie a k h a n d s。f e t y 。106 Mo n i t o r i n g a n d Co n t r o Hi n g .117 Ev a l u a t i o n f o r(r e e n Pr o d u c t l o n 13Ap p e n d i x A Ge n e r a I Re q u i r e m e n t s o f Ev a Iu a t i o n f o rGr e e n Pr o d u c u o n Ap p e n d i x B s p e。a l Re【】u i r e m e n t s f o r Tw o 忱rCl a s s a n d Th r e e s t a r Cl a s s Ap p e n d i x C s p e c i a I Re q u i r e m e n t s f o r Th r e s t a rCl a s s 2oEx p l a n a t i o n o f Wo r d i n g i n Th i s Sp e c i c a t i。n 21Ii s t o f Qu o t e d s t a n d a r d s 22Ad d i t i o n:Ex p l a n a t i o n o f Pr o v i s i On s 23191 总 贝 刂1,0.1 为规范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保证混凝土质量,满足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及评价。1.0.3 专项试验室宜具备监测噪声和生产性粉尘的能力。1.0.4 在绿色生产过程中,不得向厂界以外直接排放生产废水和废弃混凝土。1.0.5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及评价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 语2.0.1 废浆 i n d u s“d w a s t e n u d清洗混凝土搅拌设各、运输设备和搅拌站(楼)出料位置地面所形成的含有较多固体颗粒物的液体。2.0.2 生产废水处置 系统 t r e a t m e n t Ws t e m o f i n d u s t dw a s t e Wa t e r对生产废水、废浆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的设备设施的总称。2.0.3 砂石分离机 随p a r a t o r将废弃的新拌混凝土分离处理成可再利用砂、石的设备。2.0.4 厂虏早 b o u n d a r y以法律文书确定的业主拥有使用杈或所有权的场所或建筑物的边界。2.0.5 生产性粉尘 i n d 刂t o a l d u s t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总悬浮颗粒物、可吸人颗粒物和细颗粒物的总称。2.0.6 无组织排放 u n o r g a m z e d e m i s o n未经专用排放设备进行的、无规则的大气污染物排放。2.0.7 总悬浮颗粒物 t o t a l s u s p e n d e d p a r t i c l e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不大于100u m 的颗粒物。2.0.8 可吸人颗粒物 p a r t i c u l a t e m a t t e r u n d e r 10m i c r o n s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不大于10u m 的颗粒物。2.0.9 细颗粒物 p a r t t u Ia t e m a t t e r u n d e r 2.5m i c r o n s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不大于2.5u m 的颗粒物。3 厂址选择和厂区要求3.I厂址 选 择3.1.1 搅拌站(楼)厂址应符合规划、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3.1.2 搅拌站(楼)厂址宜满是生产过程中合理利用地方资源和方便供应产品的要求。3.2厂区 要 求3.2.1 厂区内的生产区、办公区和生活区宜分区布置,可采取下列隔离措施降低生产区对生活区和办公区环境的影响:1 可设置围墙和声屏障,或种植乔木和灌木来减弱或阻止粉尘和噪声传播;2 可设置绿化带来规范引导人员和车辆流动。3.2.2 厂区内谭路应硬化,功能应满足生产和运输要求。3.2.3 厂区内未硬化的空地应进行绿化或采取其他防止扬尘措施,且应保持卫生清洁。32.4 生产区内应设置生产废弃物存放处。生产废弃物应分类存放、集中处理。3.2.5 厂区内应配各生产废水处置系统。宜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并有效利用。3.2.6 厂区门前道路和环境应符合环境卫生、绿化和社会秩序的要求。4设备 设 施4.0.1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宜选用技术先进、低噪声、低能耗、低排放的搅拌、运输和试验设备。设各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搅拌站(楼)GB/T10171、混凝土搅拌机GB/T9142和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GB/T26408等的相应规定。4.0.2 搅拌站(楼)宜采用整体封闭方式。4.0.3 搅拌站(楼)应安装除尘装置,并应保持正常使用。4.0.4 搅拌站(楼)的搅拌层和称量层宜设置水冲洗装置,冲洗产生的废水宜通过专用管道进人生产废水处置系统。4.0.5 搅拌主机卸料田应设置防喷溅设施。装料区域的地面和墙壁应保持清洁卫生。4.0.6 粉料仓应标识清晰并配各料位控制系统,料位控制系统应定期检查维护。4.0.7 骨料堆场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地面应硬化并确保排水通畅;2 粗、细骨料应分隔堆放;3 骨料堆场宜建成封闭式堆场,宜安装喷淋抑尘装置。4.0.8 配料地仓宜与骨料仓一起封闭,配料用皮带输送机宜侧面封闭且上部加盖。4.0.9 粗、细骨料装卸作业宜采用布料机。4.0.10 处理废弃新拌混凝土的设备设施宜符合下列规定:1 当废弃新拌混凝土用于成型小型预制构件时,应具有小型预制构件成型设备;2 当采用砂石分离机处置废弃新拌混凝土时,砂石分离机应状态良好且运行正常;3 可配备压滤机等处理设各;4目 厦弈新婴处理趟棰串产:绷噻水扪废浆应蠲逋专周衢逍邀杰建产瘗赤和睫浆赴置系统-箢篷慕应 霆鳖薰篓萝缝叠抻洗产生鲤 黝 鹏 繇雾|蠲 觏 棚 粞 麴5控制 要 求5.1原材料5.1.1 原材料的运输、装卸和存放应采取降低噪声和粉尘的措施。5.1.2 预拌混凝土生产用大宗粉料不宜使用袋装方式。5.1.3 当掺加纤维等特殊原材料时,应安排专人负责技术操作和环境安全。5.2 生产废水和废浆5.2.1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应配备完善的生产废水处置系统,可包括排水沟系统、多级沉淀池系统和管道系统。排水沟系统应覆盖连通搅拌站(楼)装车层、骨料堆场、砂石分离机和车辆清洗场等区域,并与多级沉淀池连接;管道系统可连通多级沉淀池和搅拌主机。5.2.2 当采用压滤机对废浆进行处理时,压滤后的废水应通过专用管道进入生产废水回收利用装置,压滤后的固体应做无害化处理。5.2.3 经沉淀或压滤处理的生产废水用作混凝土拌合用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与取代的其他混凝土拌合用水按实际生产用比例混合后,水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掺量应通过混凝土试配确定。2 生产废水应经专用管道和计量装置输入搅拌主机。5.2.4 废浆用于预拌混凝土生产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取废浆静置沉淀24h 后的澄清水与取代的其他混凝土拌合用水按实际生产用比例混合后,水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混6凝土用水标准J 63的规定;2 在混凝土用水中可掺人适 当比例的废浆,配合比设计时可将废浆中的水计人混凝土用水量,固体颗粒量计人胶凝材料用量,废浆用量应通过混凝土试配确定;3 掺用废浆前,应采用均化装置将废浆 中固体颗粒分散均匀;4 每生产班检测废浆中固体颗粒含量不应少于1次;5 废浆应经专用管道和计量装置输人搅拌主机。5.2.5 生产废水、废浆不宜用于制备预应力混凝土、装饰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和暴露于腐蚀环境的混凝土;不得用于制备使用碱活性或潜在碱活性骨料的混凝土。5.2.6 经沉淀或压滤处理的生产废水也可用于硬化地面降尘和生产设备冲洗。5.3 废弃混凝土5.3.1 废弃新拌混凝土可用于成型小型预制构件,也可采用砂石分离机进行处置。分离后的砂石应及时清理、分类使用。5.3.2 废弃硬化混凝土可生产再生骨料和粉料由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 消纳利用,也可 由其他 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机构消纳利用。5.4 噪尸54.1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和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扭8的规定以及规划,确定厂界和厂区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制定噪声区域控制方案和绘制噪声区划图,建立环境噪声监测网络与制度,评价和控制声环境质量。5.4.2 搅拌站(楼)的厂界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划分和环境噪声最大限值应符合表5.4.2的规定。声环境功能区域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义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I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业噪声对月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怏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时段昼 间夜 间铁路干线两侧区域,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田环境产生严重影咱的区域表5.4.2 搅拌站(楼)的厂界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划分和环境噪声最大限值(d B(A)注:环境噪声限值是指等效声级。5.4.3 对产生噪声的主要设各设施应进行降噪处理。5.4.4 搅拌站(楼)临近居 民区时,应在对应厂界安装 隔声装置。5.5 生产性粉尘5.5。1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95和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的规定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确定厂界和厂区内环境空气功能区类别,制定厂区生产性粉尘监测点平面图,建立环境空气监聊网络与制度,评价和控制厂区和厂界的环境空气质量。5.5.2 搅拌站(楼)厂界环境空气功能区类别划分和环境空气污染物中的总悬浮颗粒物、可吸人颗粒物和细颗粒物的浓度控制要求应符合表5.5.2的规定。厂界平均浓度差值应符合下列规定:8I 厂界平均浓度差值应是在厂界处测试1h 颗粒物平均浓度与当地发布的当日24h 颗粒物平均浓度的差值。2 当地不发布或发布值不符合混凝土站(楼)所处实际环境时,厂界平均浓度差值应采用在厂界处测试1h 颗粒物平均浓度与参照点当日24h 颗粒物平均浓度的差值。表5.5.2 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的浓度控制要求5.5.3 厂区内生产时段无组织排放总悬浮颗粒物的l h 平均浓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混凝 土 搅 拌 站(楼)的计 量 层 和搅 拌 层 不 应 大 于1000u g/m 3;2 骨料堆场不应大于SO0u g/m 3;3 搅拌 站(楼)的操 作 间、办公 区和生 活 区不 应 大 于400u g/n f。5.5.4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宜采取下列防尘技术措施:1 对产生粉尘排放的设备设施或场所进行封闭处理或安装除尘装置;2 采用低粉尘排放量的生产、运输和检测设备;3 利用喷淋装置对砂石进行预湿处理。5.6运输 管 理5.6.1 运输车应达到当地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并应定期保养。污染物项 口测试时闷厂界平均浓度差值最大限值(u g/m 3)自然保护l、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I业区和农村地区总悬浮颗粒物可吸人颗粒物150细颗粒物5.6.2 原材料和产品运输过程应保持清洁卫生,符合环境卫生要求。5.6.3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应制定运输管理制度,并应合理指挥调度车辆,且宜采用定位系统监控车辆运行。5.6.4 冲洗运输车辆宜使用循环水,冲洗运输车产生的废水可进人废水回收利用设施。5.7 职业健康安全5.7.1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 GB/T28001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小组和专业安全工作人员,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每年度组织不少于一次的全员安全培训;2 在生产区内噪声、粉尘污染较重的场所,工作人员应佩戴相应的防护器具;3 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5.7.2 生产区的危险设备和地段应设置醒 目安全标识,安全标识的设定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的规定。】o6监测 控 制6.0.1 绿色生产监测控制对象应包括生产性粉尘和噪声。当生产废水和废浆用于制备混凝土时,监测控制对象尚应包括生产废水和废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应编制监测控制方案,并针对监测控制对象定期组织第三方监测和 自我监测。废浆、生产废水、噪声和生产性粉尘的监测时间应选择满负荷生产时段,监测频率最小限值应符合表6.0。l 的规定,检测结果应符合本规程第5章的规定。表6。0.1 废浆、生产废水、生产性粉尘和噪声的监测频率最小限值6.0.2 生产废水的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混凝土用水标准J臼63的规定。废浆的固体颗粒含童检测方法可按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8077的规定执行。6.0.3 环境噪声的测点分布和监测方法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和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监测厂界环境噪声时,应在厂界均匀设置四个以上监控点,并应包括受被测声源影响大的位置;2 当监测厂区内环境噪声时,应在厂区的骨料堆场、搅拌监测对象监测频率(次/年)第=方监测自我监测总 卜废浆lL生产废水ll噪声123生产性粉尘l2站(楼)控制室、食堂、办公室和宿舍等区域设置监控点,并应包括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受噪声影响方向;3 各监控点应分别监测昼间和夜间环境噪声,并应单独评价。6.0.4 生产性粉尘排放的测点分布和监测方法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GB/T15432和 环境空气 PM1。和PM5的测定 重量法HJ618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监测厂界生产性粉尘排放时,应在厂界外m 处、下风口方向均匀设置二个以上监控点,并应包括受被测粉尘源影响大的位置,各监控点应分别监测1h 平均值,并应单独评价;2 当监测厂区内生产性粉尘排放时,当日24h 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值不应大于75u g/m 39应在厂 区的骨料堆场、搅拌站(楼)的搅拌层、称量层、办公和生活等区域设置监控点,各监控点应分别监测1h 平均值,并应单独评价;3 当监测参照点大气污染物浓度时,应在上风 口方 向且距离厂界s Om 位置均匀设置二个以上参照点,各参照点应分别监测h 平均值,取算术平均值作为参照点当日24h 颗粒物平均浓度。6.。5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应定期检查和维护除尘、降噪和废水处理等环保设施,并应记录运行情况。】27 绿色生产评价7.0.1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可由厂址选择和厂区要求、设备设施、控制要求和监测控制四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应包括控制项和一般项。当控制项不合格时,绿色生产评价结果应为不通过。7.0.2 绿色生产评价等级应划分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二星级。绿色生产评价 等级、总分和评价指标要求应符 合表7.0.2的规定。表7。0.2 绿色生产评价等级、总分和评价指标要求7.0.3 一星级绿色生产评价应按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进行评价。当评价总分不低于s O分时,评价结果应为通过。7.0.4 二星级绿色生产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按本规程附录A和附录B分别评价,并累计评价总分;2 按本规程附录A进行评价,评价总分不应低于85分,且设备设施评价应得满分;按本规程附录B进行评价,评价总分不应低于 分;3 当累计评价总分不低于110分时,评价结果应为通过。7.0.5 二星级绿色生产评价宜符合下列规定:等级凶心厂l 要求设备设施控制要求监测控制控制项一般项分值控制项_般项分值控制项一般项分值控制项一般项分值lbz7I3 l120查13l013卫3且 龉录A”腧录:和附录C分,l l 漯价o 并累讦潇价总分,2 撮杏堋翟附录A遇偈评愉、澌铈总分不虚低手 分,且雠备殴拖评价应得晡分疒按本觏稠附录B选肴评价,评淅崽分荞麈帻乖绱、翕和按本规瀣附录C遨行评价谢偷掬玢不应低寻 于三铷|瑜9丿彐 曜 纩 删腐 氮 萤 另 刁F们乐 票 幂l d l 0召齐 舀 巾”走 变。I皙附录A 绿色生产评价通用要求表A 绿色生产评价通用要求评价指标指标类型分 值分项评价内容分项分值评价耍素厂区要求控制项四道路硬 化及质量4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得2分;硬化道路质 量 良好、无 明显破 损,得2分一般项功能分区l厂区内的生产区、办公区和生活区采用分区布置,得l 分未硬化空地的绿化l厂区内未硬化空地 的绿化率达到BO%以上,得1分绿化面积l厂区整体绿化面积达10%以,得1分生产废弃物存放处的设置l生产区内设置生产废弃物存放处,得0.5分;生产废弃物分类存放、集中处理,得0.5分整体清洁卫生2厂区门前道路、环境按门前三包要求进行管理,并符合要求,得l 分;厂区内保持卫生清洁,得1分备施设设控制项14除尘装置7粉料筒仓顶部、粉料贮料斗、搅拌机迸料口或骨料贮料斗的进料口均安装除尘装置,除尘装置状态和功能完好,运转正常,得7分生产废水、废浆处置系统7生产废水、废浆处置系统包括排水沟系统、多级沉淀池系统和管道系统且正常运转,得4分;排水沟系统覆盖连通装车层、骨料堆场和废弃新袢混凝土处置设备设施。并与多级沉淀池连接,得1分。当生产废水和废浆用作混凝土拌合用水时,管道系统连通多级沉淀池和搅拌主机.得l 分,沉淀池设有均化装置,得1分;当经沉淀或压滤处理的生产废水用于硬化地面降尘、生产设备和运输车辆冲洗时,得2分5续表A评价指标指标类型/,j 氢分项评价内容分项分值评价要素设各设施一般项监测设备3拥有经校准合格的噪声测试仪.得l分;拥有经校准合格的粉尘检测仪.得2分清洗装置1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配备运输车清洗装置,得 2分;搅拌站(楼)的搅拌层和称量层设置水冲洗装置,冲洗废水通过专用管道进人生产废水处置系统,得2分防喷溅设施2搅拌主机卸料口设下料软管等防喷溅设施,得2分配料地仓、皮带输送机6配料地仓与骨料仓一起封闭.得2分:当采用高塔式骨料仓时,配料地仓单独封闭得2分。骨料用皮带输送机侧面封闭且上部加盖,得4分废弃新拌混凝土处置设备设施刂采用砂石分离机时,砂石分离机的状态和功能良好,运行正常.得吐分:利用废弃新拌混凝土成劐小型顶制构件时,小型预制构件成型设备的状态和功能 良好,运行正常,得4分;采用其他先进设备设施处理废弃新拌混凝土并实现砂、石和水的循环利用时,得4分粉料仓标识和料位控制系统3水泥、粉煤灰矿粉等粉料仓标识清晰,得1分;粉料仓均配备料位控制系统,得2分雨水收集系统2设有雨水收集系统并有效利用,得2分骨料堆场或高塔式骨料仓5当采用高塔式骨料仓时,得 5分。当采 用 骨 料 堆 场 时:地面 硬 化 率100%,并排水通畅,得l 分;采用有顶盖无围墙的简易封闭骨料堆场,得2分,噪声和生产性粉尘排放满足本规程5,4节 和5.5节要求,得2分;采用有三面以上围墙的封闭式堆场,得3分,噪声和生产性粉尘排放满足本规程 5.4节 和5.5节 要求,得1分;采用有三面以上围墙且安装喷淋抑尘装置的封闭式堆场,得4分6续表A评价指标指标类型分值分项评价内容分项分值评价要素设备设施一般项整体封闭的搅拌站(楼)b当搅拌站(楼)四周封闭时,得刂 分,噪声和生产性粉尘排放满足本规程5.4节 和5.5节要求,得l 分;当搅拌站楼)四周及顶部同时封 闭时,得5分;当搅拌站不封闭并满足本规程第5,吐节和第5.5节 要求时,得5分隔声装置2搅拌站(楼临近居民区时,在厂界安装 隔 声 装 置:得 2分;搅拌 站(楼)厂界与居民区最近距离大 于50m时、不安装隔声装置,得2分制求控要控制项b废弃物排放不向厂区以外直接排放生产废水、废浆和废弃混凝土,得5分般项环境噪声控制第三方监测的厂界声环境噪声限值符合本规程表5.4,2的 规定,得5分生产性 粉 尘控制7第三方监测的厂界环境空气污染物中的总悬浮颗粒物、可吸人颗粒 物和细颗粒物 的浓度符合本规程表55,2中浓度限值的规定,得 4分;厂区无组织排放总悬浮颗粒物的1h 平均浓度限值符合本规程第5.5.3条规定,得3分生产废水利用3沉淀或压滤处理的生产废水用作混凝土拌合用水并符合本规程第5.2.3条的规定,得3分;沉淀或压滤处理的生产废水完全循环用于硬化地面降尘、生产设备和运输车辆冲洗时,得3分废 浆处 置 和利用2利用压滤机处置废浆并做无害化处理,且有应用证明,得 2分;或者废浆直接用于预拌混凝土生产并符合本规程第5.2.条的规定,得2分I7续表A价标评指指标类型分 值分项评价内容分项分值评价要素制求控要一般项废 弃 混 凝 土利用2利用废弃新拌混凝土成型小型预制构件且利用率不低于90%,得1分;或者废弃新拌混凝土经砂石分离机分离生产砂石且砂石利用率不低于90%,得1分;当循环利用硬化混凝土时:由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机构消纳利用并有相关证明材料,得1分;由混凝土生产商自己生产再生骨料和粉料消纳利用,得1分运输管理采用定位系统监控车辆运行,得1分;运输车达到当地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并定期保养,得2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每年度组织不少于一次的全员安仝培训,得l 分;在生产区内噪声、粉尘污染较重的场所i 工作人员佩戴相应的防护器具,得1分;I作人员定期进行体检,得1分测制监控控制项5监测资料5具有第二方监测结果报告,得2分,具有生产废水和废浆处置或循环利用记录,得l 分;具有除尘、降噪和废水处理等环保设施检查或维护记录,得 1分;具有料位控制系统定期检查记录,得1分一般项5生产性粉尘的监测生产性粉尘的监测符合本规程第6.0.4条 的规定,监测频率符合本规程表 6.0.1的规定,具有监测结果报告,得2分生产废水和废浆的监测2生产废水和废浆用于制备混凝土时,监测符合本规程第6.0.2条的规定,监测频率符合本规程表6.0,1的 规定,具有监测结果报告,得2分;生产废水完全循环用于硬化地面降尘、生产设备和运输车辆冲洗时,不需要监测,得2分环 境 噪 声 的监测1环境噪声的监测符合本规程第6.0.3条的规定,监测频 率符合 本规 程表6.01的规定,具有监测结果报告,得l分8附录B 二星级及以上绿色生产评价专项要求表B 二星级及以上绿色生产评价专项要求评价指标指标类型分值分项评价内容分项分值评价要素控制技术控制项生产废水控制4全年的生产废水消纳利用率或循环利用率达到100%,并有相关证明材料厂界生产性粉尘控制5厂区位于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l x、工 业 区和农村地 区时,总悬浮颗粒物、可吸人颗粒物和细颗粒物的厂界浓度差值最大限值分别为250u g/m n、120u g/m 3和55 g/m 3厂界噪声控制3比本规程第5.刂节规定的所属声环境昼间噪声限值低5d B(A)以上,或最大噪声限值55d B(A)一般项废浆和废弃混凝土控制刂 废浆和废弃混凝土的回收利用率或集中消纳利用率均达到%以上厂区内生产性粉尘控制4厂区内无组织排放总悬浮颗粒物的1h 平均浓度限值符合下列规定:混凝土搅拌站(楼)的计量层和搅拌层不应大于800卩g/m J;骨料堆场不应大于600阝g/m 3厂 区 内 噪 声控制3厂区内嗓声敏感建筑物的环境噪声最大限值(d B(A)符合下列规定:昼间生活区55,办公区60;夜间生活区45,办公区50环境管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 及使用指南GB/T24001规定质量管埋3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GB/T19001规定9附录C 三星级绿色生产评价专项要求表C 三星级绿色生产评价专项要求评价指标指标类型分 值分项评价内容分项分值评价要素控制技术控制项生产废弃物6全年的生产废弃物的消纳利用率或循环利用率达到100%,达到零排放厂界生产性粉尘控制厂区位子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 区和农村地 区时,总悬浮颗粒物、可吸人颗粒物和细颗粒物的厂界浓度差值最大限偾分别为200u g/n 1,、80u g/m 3和35f g/m 3厂界噪声控制6比本规程第5,4节规定的所属声环境昼间噪声限值低10d B(A)以上,或最大噪声限值55d B(A)一般项厂区内生产性粉尘控制0厂区内无组织排放总悬浮颗粒物的1h 平均浓度限值符合下列规定:混凝土搅拌站(楼)的计量层和搅拌层不应大于600u g/m s;骨料堆场不应大于400 g/m s厂 区 内噪声控制5厂区内噪声敏感建筑物的环境噪声最大限值(d B(A)符合下列规定:昼间办公区55;夜间办公区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GB/T28001规定20本规程用词说明1 为 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 有选 择,在一定 条件 下 可 以这样 做 的,采用“可。2 条 文 中指 明应 按其 他 有 关标 准 执行 的写 法 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2引用标准名录1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3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4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5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80776 混凝土搅拌机GB/Tg 1427 混凝土搅拌站(楼)GB/T10171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9 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GT1543210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GB/T1900111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12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GB/T264081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GB/T龆O0114 混凝土用水标准J631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16 环境空气 PMl。和PMz 5的测定 重量法HJ61822申华人吒共和国行业标准预拌混凝土绿色堇产及譬聪技术觌程 Jm/室l a z g 亠 a t l Io条 文 说 明制 订 说 明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J/T328z O14,经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14年 4月16日 以第382号公告批准、发布。本规程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而深人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通过试验和监测取得了绿色生产的相关重要技术参数。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程的条文说明,供使用者参考。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程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程规定的参考。2亻目次1,总贝.26 2 术语273 厂址选择和厂区要求.29 3.1 厂址选择.29 3.2 厂区要求.29 4 设备设施315 控制要求.33 5.1 原材料.33 5.2 生产废水利废浆335.3 废弃棍凝土.31 5.4 噪声.345.5 生产性粉尘.35 5.6 运输管理.36 5.7 职业健康安全.37 6 监测控制.387 绿色生产评价.39 附录A绿色生产评价通用要求.41 附录B二星级及以上绿色生产评价专项要求.42 附录C三星级绿色生产评价专项要求.43 25 1总J1刂1.0.1 我国预拌混凝土通常在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楼)、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及施工现场搅拌楼进行集中搅拌生产。采用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保证混凝土质量并满足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和保护环境,对于我国混凝土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0.2 本条规定了本规程的适用范围。1.0.3 实施绿色生产时,必须严格控制粉尘和噪声排放并实现动态管理,并须具备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绿色生产过程中除第三方检测外,专项试验室尚需要 自身具各检测噪声和生产性粉尘的能力,以加强过程监控力度,特别是二星级及以上绿色生产必须具各噪声和粉尘检测设备。1。0.4 预拌混凝土生产废水含有较多的固体,直接排放到厂界外面的河道或市政管道会造成河床污染或管道堵塞,并对环境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直接排放废弃混凝土不仅给环境带来压力,也造成材料浪费。废弃混凝土应按本规程第5章的规定循环利用,以达到节材 目标。1.0.5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和评价涉及不同标准和管理制度规定内容,在使用中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62术语2.0.1 本条文明确了废浆的主要来源及组分。含泥量较高的废浆不宜回收利用。2.0.2 本条文定义的生产废水处置系统包括用于回收 目的的收集管道系统和用于沉淀的多级沉淀池系统。当生产废水和废浆用于制备混凝土时,还应包括用于循环利用的计量和均匀搅拌系统,应当注意,使用萘系外加剂生产混凝土形成的生产废水不得和使用聚羧酸系外加剂生产混凝土形成的生产废水相混合使用。当生产废水完全用于循环冲洗或除尘,生产废水处置系统则不包括搅拌系统。2.0.3 砂石分离机通常包括进料槽、搅拌分离机、供水系统和筛分系统,有滚筒式分离机和螺旋式分离机等产品类型。其工作原理是废弃新拌混凝土在水流冲击下通过进料槽进人搅拌分离机,利用离心原理和筛分系统,分离并生产出砂石,伴随产生生产废水。分离出的砂石可部分替代生产用骨料用于生产混凝土。2.0.4 厂界是由法律文书确定的业主所拥有使用权或所有权的场所或建筑物的边界。现行国家标准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规定了“厂界”术语,本规程基本等同采用。2.0.5 根据现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

    注意事项

    本文(JGJ-T328-2014: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蓝****)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