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河北省两学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总结.docx

    • 资源ID:58161212       资源大小:37.5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河北省两学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总结.docx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高等教育的特点。P8-9两个方面界定1)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教育中的地位;2)高等教育的性质。(1)在教育任务上。(2)在培养对象上。(3)在社会职能上。(4)在地位作用上。(5)栽培养方式上。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p10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与规律的科学。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p10(4点)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2)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3)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主题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4)高等教育心理学要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与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4、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p11(6点)1)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2)高等学校学生心理与教师心理。3)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心理。4)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心理。5)高等学校学生的德育心理。6)高等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P13-15(5点)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1)整体性。(2)层次性。(3)动态性。(4)组织适应性。3)实践性原则。4)道德性原则。5)发展性原则。6、简述一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7-27(6点)1)观察法。2)访谈法。3)问卷法。4)测量法。5)实验法。6)个案研究法。7、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P28-34(5点)1)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1)有助于高校教师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特点的认知特点。(2)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人格与社会性特点。(3)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2)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1)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学习心理。(2)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3)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的能力。3)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胜任能力。(1)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2)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强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4)有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5)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二章高等学校学生心理1、大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P36-37(1)体格发育趋于稳定。(2)性机能趋于成熟。(3)身体机能明显提高。2、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P37-41(1)自我概念的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协调。(2)情感的发展与情绪得不稳定。(3)自我意识的独特性。1)自我评价日趋完善。2)独立意识从个体性向社会性过度。(4)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仍带有主观片面性。(5)大学生性意识的发展。3、什么是个别差异p42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间在身心方面相对稳定的差异。它表现在个体的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4、个别差异的成因p43人与人之间个别差异的形成,主要受遗传、环境与教育等因素的影响。5、大学生学习的心理差异p43()(1)认知方式差异。p44-46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2)冲动型与沉思型。 3)辐合型与发散型。(2)性别差异。p46-50 1)兴趣。2)成就动机。3)智力。4)情感与意志。5)性格。6、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差异因材施教。P52-54(3点)(1)气质差异与学习。(2)性格差异与学习。(3)能力差异与学习。7、什么是人际交往。P558、人际交往的主要功能。P56-57(4点)(1)获得信息与选择交往对象的功能。(2)认识自我与表现自我的功能。(3)协调合作与促进团结内聚力的功能。(4)身心保健功能。9、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P58-59(5点)(1)认知因素。(2)能力因素。(3)人格因素(4)相似因素。(5)情绪因素。10、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P59(3)害怕人际交往、轻视人际交往、缺少交往方法。11、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P60-61()(1)同学关系。(2)师生关系。(3)同室关系(4)网络人际关系。12、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及调试。P63-64(3点)(1)羞怯心理及其调试。P63 (2)自卑心理及其调试。P64(4点)(3)嫉妒心理及其调试。嫉妒的原因1)性格缺陷。2)强烈的欲望感3)自我评价过高。嫉妒的调试1)正确评价自己。2)转移注意。3)正确比较。4)提高修养。5)降低预期。13、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P67-73(3点)(1)掌握人际交往原则。P67(5点)1)平等原则。2)真诚原则。3)宽容原则。4)诚信原则。5)互助互利原则。2)增强自身的人际魅力。P69-71(6点)1)注重仪表。2)重视第一印象。3)有幽默感。4)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5)加强交往,密切关系。6)寻找共同话题。(3)提高人际交往技巧。P71-73(6点)1)语言艺术。2)学会赞美别人。3)学会倾听。4)学会争吵与批评。5)富有恻隐之心。6)把握交往的度。第三章高等学校教师心理1.论述教师角色的多样化?P76教师的社会角色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与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学生、家长期待的模式与规范。在学校教育中,社会、学生、家长期待的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了教师社会角色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与复杂性。(1)知识的传授者(2)学习的指导者(3)教学的组织管理者(4)榜样与价值导向者(5)家长代理人(6)心理调节者(7)科学研究者2.简述教师角色形成的阶段?P79教师在职业角色的形成上存在时间与程度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一个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进而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一般经历角色认知阶段(指角色扮演者对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实际认识与社会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角色认同阶段(指通过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作来控制与衡量自己与行为)与角色信念阶段(指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心理需要)。3.论述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P80能国是顺利进行某种活动并确保其效率的心理特征,包括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教师能力是指教师从事教书育人活动所需的能动量或实际本领,是由多种单项能力组成的与谐统一的总体,直接影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一、了解学生的能力。二、教学能力(一)教学组织能力(二)教学认知能力(三)教学操作能力(四)教学监控能力(五)教学反思能力。三、言语表达能力。四、获出新知的能力。五、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一)善于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1.具有科学的学生观2.关爱学生3.树立威信(二)善于处理与领导、同事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六、及时发现与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七、自我更新能力。4.论述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P90(一)认识心理方面1.教师的观察要迅速准确、细致深入、全面客观。2.教师的想象要丰富、合理、新颖。3.教师的记忆要准确而迅速、系统而持久。4.教师的思维要敏捷而广阔、条理而深刻。4.教师的注意要稳定且灵活。(二)情感心理方面1.教师要具有积极情感2.教师要有移情能力3.教师要有情感调控能力。(三)人格方面教师要做到心胸豁达,对待教育事业积极的职业态度与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四)意志方面要有良好的意志品质,要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与自制性,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五)自我意识方面健全良好的自我意识是教师成熟的标志,要自知、自尊、自信与自律。5.试述教师自身如何应对职业压力?P98(一)社会层面1.社会要调整对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学生、家长与社会大众要对教师抱以宽容的态度与合理的期望2.社会应当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建立专门为教师提供咨询与服务的机构.(二)学校层面1.学校应创造宽松与谐与工作环境,营造公正、公开、公平的竞争氛围。2.高校要加大教师参与管理的力度,为教师提供更多地参与学校管理与重大决策的机会。3.高校应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避免高校教师工作压力过大。4.学校还应该不断丰富教师的生活,经常组织各种文娱活动与社会活动。(三)个人层面1.高校教师要加强自我认识,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2.高校教师要学习运用心理调适的知识与技能去应对压力。3.高校教师要增进人际沟通,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第四章学习理论1.简述人类学习的特点?P1032.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P1041.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1)学生学习的接受性(2)学生学习的建构性2.学生学习的派生特点(1)学生学习的定向性(2)学生学习的连续性(3)学生学习的意义性3.大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习主体的变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2)学习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对学习内容有较大的选择性;知识应用能力上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学习的专业性(4)学习方式的多样性(5)学习的研究探索性与创新性。3.简述桑代克提出学习律?P1151.准备律。准备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否则就感到烦恼。教学中老师要培养学习动机,学生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学生学习的积极心态。2练习律。练习律是指对于一个学会了的刺激反应,如果多次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3.效果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加强或减弱,取决于反应结果的好坏,愉快的结果加强联结,厌恶的结果削弱联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学习多奖励少批评以促进学生学习。4.简述观察学习的过程?P1231.注意过程。即一个人从显示给他的大量范例中选择什么来进行观察,以及对范例中的哪些内容进行抽取与知觉。2.保持过程。即学习者把观察到的经验转换成表象或言语符号保持在头脑中。3.动作过程。即把观察学习到的动作复制出来。4.动机过程。即观察获得的行为表现受行为结果因素的影响。5.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哪些?P127(1)学习材料的意义。在客观条件下,学习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建立非人为的与实质性的联系。(2)学习者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这是指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的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加以联系的心理倾向性。(3)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6.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P133(一)知识观。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生成性、主观性而非客观性。(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1)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强调学生独特的个体经验与已有的能力。(3)强调理解的丰富性、多样性与个体性(4)强调学习的情境性。总之,建构主义与以与以往学习理论不同,实现了从注重外部输入到内部生成、从注重个体式学习到社会化、从注重知识的概括性学习到情境性学习三个重心的转移。7.简述罗杰斯教育思想中的学习观?P138(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观1.学生的学习是自发的2.学习是全脑投入的过程3.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4.学生的学习是自我评价的学习(二)教师角色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老师不应无视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师生的与谐取决于老师与学生互动时的态度特征,即真诚、关注、同感。第五章: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分类:第一种分法: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值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再活动之外。外部动机,是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不再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第二种分法: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与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积极系统的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的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产生这宗动机有三个条件,a学生与家长在感情上具有依存性b学生动家长哪力的到赞许与认可后会获得一种派生低维c享受这种派生乐趣地位的人,会有意识的是自己的行为复合长者的标准与期望。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学习动机的多元性,间接性,社会性,职业性。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一,强化论(S-R理论)强化论认为动机是某种行为受到外部强化的结果。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强化的学生将会进一步增强学习动机,相反,受不到强化的学生就会减弱其学习的动机。二,需要层次说马斯洛根据临床经验与有关研究将人类的一般需要及其层次性,将人的需要分为七种,从低到高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与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前四个需要是基本需要,满足后由此产生的动机就会消失;后三个是成长需要,越是满足,越是产生更强的需要。基本需要是人得以生存,成长需要使人获得更好!生理需要:是指维持个体生存与种族繁衍的需要。安全需要:指人对稳定安全受到保护与避免恐惧等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指个体希望获得他人的爱与爱他人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指个体追求个人价值的需要。认知与理解的需要:指满足好奇心,需求了解解释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值人都有对真善美事物的内在需求。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一个人充分发挥自己才能与潜力的需要。三,自我效能感班杜拉提出的,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构成成功的进行某一行为的主管判断,它能够将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转化为先行因素,对行为发生作用。班杜拉将影响行为的因素分为:先行因素与结果因素;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将期望分为:效能期望(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与结果期望(指人们对自己的某以行为会导致某以结果的推测)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活动中有四种功能:a 决定人们对轰动的选择及对活动的坚持性 b 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c影响新的行为的获得与习得行为的表现d影响活动时的情绪四,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物为麦克里兰与阿特金森,成就动机是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的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与趋势。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他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人们追求成功与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与避免失败的动机(人们避免失败与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五,归因理论归因论被认为最能反映认知观点的理论,也是比较完善的认知动机理论。归因论的理论指导原则与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维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与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直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点与可动性三个维度。根据控制点维度将原因分能内部与外部。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成稳定与不稳定;根据可控性维度,将原因分成可控与不可控的。能力,努力,任务,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均可在三个维度上进行划分。维纳对成功与失败归因的讨论,可得出以下的基本结论:a,个人将成功归因于内不得,稳定的,可动的印度,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从而增强学习动机;将成功归因于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时,产生的满意干就是减少,学习动机也不会增加。b,个人将失败归因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会产生内疚与羞愧,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如果将失败归因与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时,产生的羞愧与内疚就会减少。c将结果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无论成功与失败都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1什么是学习动机?它对学习活动有什么作用。见第一节总结学习动机的含义: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心里动因。学习动机的心里机制:需要的基础作用过程;情绪的放大作用过程;兴趣的促进作用过程;因的引发作用过程,人的学习行为很复杂,是以上各系统的整合。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由推动学习,二者相互关联。动机关系到学习行为的激发定向与维持,它调节学习行为,而学习关系到信息与行为的获得与矫正。一般来说,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表现在:首先学习动机是学习这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指导努力的方向;其次学习动机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并持之以恒的寻求有关的信息。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并不直接卷入认知过程,而是间接的增强与促进学习效果,因而动机与学习的结果并不总是一致。总之学习动机能推动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2 学习动机的心里机制是什么;答:需要的基础作用过程:需要是一种刺激,学生有了学习的需要才能产生学习的动机,进而推动学习活动。情绪的放大作用过程:需要是一种原始信息,质押偶在情绪的作用下放大财经激起行为。兴趣的促进作用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符合它有活动动机产生的认识倾向就可以产生学习积极性。诱因的引发作用过程:诱因使个体的活动指向具体目标,从而引发个体的活动,是引发动机的外部条件。学习行为由需要推动,需要由情绪放大,情绪由于内在的兴趣指向使然,再由外部的诱因是个体活动指向具体的目标,从而引发个体的活动,总之人的学习行为很复杂,是以上各作用过程的整合。3 谈谈学习动机理论对于当今教育的启迪。答 强化理论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强化的学生将会进一步增强学习动机,相反收不到强化学生就会减弱其学习动机,因此叫教育中要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分别予以学习动机的强化,有针对性进行强化。 根据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教育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使学生由明确的结果期望,再次要能够使学生产生较高的效能期望,使其对自己有信心能后完成某项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教学的安排上讲究目标明确,深入浅出。成就动机理论要求在教育实践中对高成就动机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由一定难度的任务,创设竞争的情景,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及其其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景,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与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是要稍稍放宽,避免在公众场合职责其错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能力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成就水平,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4 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哪些?内部条件大学生自身的学习需要:主要受社会化及家长教师的影响,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产物。性格差异:主要有好胜因素(涉及学习动机与态度)与沉稳因素(涉及情感与一致品质)抱负水平:理性水平高,动机就强。抱负高低决定于:成就动机与成败经验对自己能力估计年龄特征:大学生追求实现自己的价值与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焦虑程度,焦虑水平过高与过低都不利于任务的完成,中等水平的焦虑对学习有益。二 外部条件,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教师的榜样作用,人际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不确定因素。5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是使学生把社会与教育向他们提出的客观要求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是学习需要产生的过程学习动机的激发:是靶人们已经形成的潜在学习充分调动起来的过程。培养与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方式有:一 进行学习目的教育:首先从实际出发,对大学生提出合理的能接受的发展目标,提高其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其次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二 培养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a 创设问题情景,指导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b 提供内容新颖新异的学习材料c让大学生参与到利索能级的学习活动中。d 采用研究性教学,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三 引导大学生合理归因:a 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为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b 第二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对大学生的行为予以及时的反馈 c 对大学生进行归因技能训练,方法有三团体训练法强化矫正法观摩训练法四 教给大学生学习的方法五 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效感能;途径有以下:a 行为的成败经验 b 替代经验 c 语言说服 d 情绪唤醒 六 恰当的批评与表扬:注意下几点:a 要多表扬,少批评b评价要客观公正及时 c注意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d要考虑其受表扬与批评的历史 e 师生间要融洽互遵,有利于批评表扬效果。七 适当展开学习竞赛第六章 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策略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一 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与效率,有意识,有目的的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学习策略的本质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行动与动作。对学习策略的理解表现在:1.学习策略是为达到学习目标,有针对性的积极主动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或有效学习所必需的。3.学习策略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二 学习策略的类型(1)主策略与辅策略:主策略:对信息进行具体的直接操作或加工的方法,技能,它包括:理解保持策略、检索应用策略。辅策略:是指作用于各体,用来帮助学习者维持内在的心里轰动,以保证主策略有效的发挥作用的策略,它包括:目标定向与时间策划、注意的维持与分配、唤起与维持学习情绪的策略。(2)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包括:a 复述策略:重复阅读或背诵,运用记忆术,抄写,一字不落的做记录划线等b 精细加工策略:想象,口述,总结,做笔记,类比,总结,答疑,将材料教给他人c 组织策略:组块,选择要点,分类,归类,确定等级与层次,列提纲,画图.元认知策略:a 计划策略:设置目标,浏览,设疑等b 监控策略:自我调查,集中注意,监视领会c 调节策略:调整阅读速度,重新阅读,复查,使用应试策略.资源管理策略:a 时间管理:简历时间表,设置目标时间b 学习环境管理:寻找固定地点,安静的地方等c 努力管理:归因于努力,调整心境,自我谈话,坚持不屑等d 其他人的支持: 寻求教师与同伴等的帮助,小组学习,获得个别指导等。三 学习策略与自我调控(1)学习策略与信息加工: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习就是获取信息。(2)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学习:学习策略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而自我调节学习是积极使用学习策略的能力与过程。第二节 常用的学习策略一、认知策略(1)复述策略:a 及时复习 b排除干扰c避免前摄抑制与到摄抑制。d尝试背诵 e多度学习 e 分散学习与集中复习 f 部分复习与整体复习,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有干扰作用。到摄抑制:是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会产生干扰作用。(2) 精细加工策略:a 位置记忆法:靶学习者自己所熟悉的场景,与要记住的事物联系起来,回忆时可以靶自己熟悉的场景与地点作为线索来提取已经记住的内容。b 首字母连词法:是指利用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形成一个缩写的词。c 谐音法;就是把一些枯燥无意义联系的材料采用谐音的方法使之变得有意义,便于记忆。d缩减法e划线法f 5R笔记法 g RQRST读书法(3)组织策略:使之发现知识的部分之间的类别关系,层次关系或其他关系使之系统化,便于加强对学习材料进行记忆,理解与表述的策略。二、元认知策略(1)元认知的结构:元认知:是指人们对认知的认知,关于个体认知过程的知识与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调控两部分。a 元认知的知识:是指个体对于影响认知活动的过程,结果的因素的认识以及对它们之间如何发生相互作用等问题的认识。包括:关于个人的知识关于学习任务方面的知识关于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知识。b 元认知调控:是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管理与控制,及主体把自己正进行的认知活动进程及状况作为意识对象,进行积极主动的监视调节与控制。(2)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指元认知对自身认识活动进行调控时所用的方法与技术,它可以间接影响个体的信息加工活动。元认知策略分为三部分:a 计划策略:是在学前对学习目标,学习步骤与奖励用的学习方法,时间进行统筹安排的元认知策略。b 监控策略:指学习者根据学习目标对学习进程、采用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监视的元认知策略。c 调节策略:是在监控的基础上针对面临的问题所采用的修正方法与技术。三 时间管理策略(1)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a不要花时间去做毫无意义的事。b 轰动安排要从易到难。c 善于分配时间,学会同时做两件事,三件事的方法。(2)高效的利用时间:要按照认得体力,情绪,智力的活动周期合理高效利用时间。第三节 策略性学习与学习策略的教学一 策略性学习策略性学习:是指在对有关学习策略、自我、任务、内容与背景等方面认知的基础上,学习者积极主动的选择有效学习策略并对不良的学习方式进行调整,保证学习成功的学习。(1)策略性学应具备的特征A 具有保证学习成功的技能 B具有积极主动的使用这些技能,方法的意愿与动机C具备自我调节的学习能力。(2)策略性学习者应具备的相关知识A 自我方面的知识 B任务方面的知识C策略方面的知识D 内容方面的知识E背景方面的知识。二 学习策略的教学学习策略的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靶学习策略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以一定的形式让学生加以掌握与利用的教学活动。进行学习策略教学前教师应弄清:(1)影响学习策略使用的因素(2)学习策略的教学原则:a 特定性原则:是学习策略一定要适合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与学生的类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 生成性原则:实施在学习策略教学中要引导大学生利用学习策略对所学习的材料进行重新加工,产生新的东西。c 有效控制原则:是在学习中,不仅应该教给大学生某以学习策略是什么,应该怎么做,还要告诉大学生具体学习策略的适用条件。d 个体差异的原则: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年纪不同,给予相应的指导。e 注意自我效能感的原则: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3)学习策略的教学进行学习策略的教学,高效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 帮助大学生获得策略性学习者应具备的五种基本知识:包括:a 帮助大学生了解有关自我方面的知识教学,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体系有个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发现不足,另外还要让大学生学会对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b 有关学习任务方面的教学,要给大学生讲解在教学中教学任务分类目标的真正含义。c 有关学习内容的教学,要让学生明白它们记住对自己有意义,重要的事情。d 有关学习背景方面的教学,要引导大学生对影响自己学习效率与效果的背景进行分析与总结。e 有关学习策略方面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尽可能的想出多的学习策略,并进行有反馈的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某一策略的自我效能感。2 提高大学生自我调控学习的教学: 是将学习策略有效的整合的能力与素质。自我调控的学习模式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过程:a自我评价与监督b 目标设置与策略计划c策略执行与监控d策略结果的监控。课后习题均可在内容概要中找到答案:1 简述学习策略的概念及种类2 场合用的学习策略有哪些?3 简述元认知与元认知策略。4 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哪些?5 请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及教学时间谈谈如进行学习策略的教学。第七章 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迁移本章提要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从不同维度可对学习迁移分类。根据学习迁移的内容可分为知识的迁移、动作技能的迁移、态度与情感的迁移、能力的迁移、世界观的迁移。根据学习迁移的方向可以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根据学习迁移效果的不同可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根据学习迁移发声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特殊迁移与一般迁移。学习迁移理论对学习迁移的产生机制进行了解释。主要有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说、关系转换说、认知结构说等。影响学习迁移的客观因素有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教师的指导;朱光亚是有学生的智力水平及年龄、学生认知结构的数量与质量、学生学习的定势等。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材与教学内容,加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心态,开展预见性学习等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第一节 学习迁移的概述一、学习迁移的概念及种类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此,学习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学习者获得的知识、学习策略、动作技能、习惯、态度、情感、世界观等所有方面的提高与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任何先后进行的学习之间,均存在着这种相互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影响,也可以是消极的影响。学习迁移是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根据学习迁移的分类,可以进一步说明学习迁移的普遍性。1、根据学习迁移的内容,学习迁移可分为:知识的迁移(如平面几何的学习影响着立体几何的学习)、动作技能的迁移(学会弹钢琴,有利于学习手风琴)、态度与情感的迁移、能力的迁移(数学中培养起来的较强逻辑的思维能力,可以在任何活动中得以展现)、世界观的迁移(具有“不能窃取他人的财物”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之后,有利于形成“不能窃取他人的信息与盗用他人的知识产权”的伦理观念)等。2、根据学习迁移的方向,可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如学会骑自行车后,再学骑三轮就会感到困难;学会开汽车,再学开拖拉机就很容易;学会说英语,再学法语就很容易。掌握了汉语语法的学生,在初学英语语法时,总会因汉语语法习惯而影响英语语法的学习等。逆向迁移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如刚学会骑三轮车了,马上去骑自行车就感觉很别扭。3、根据学习迁移的层次,可分为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横向迁移又称为水平迁移,指在内容与程度上相似的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如:学生运用数学上学习的三角定理、公式的知识,可以帮助解决物理课上计算斜面上下滑动物体的加速度。账务了物理概念的“平衡”,再学习理解化学平衡、生态平衡与经济平衡就比较容易。纵向迁移又称为垂直迁移,指在难度与概括程度不同的两种学习间的迁移。一般学习时,我们总是从简单的学起,有利于对后面的复杂的、较难的知识的学习。此外,刚开始学习的知识觉得没有理解,如果继续学习下去,过一段时间回过头来再看看前面学习过的内容,就感觉非常简单,马上就明白了,这也是垂直迁移。纵向学习迁移中有自上而下的迁移与自下而上的迁移。4、根据学习迁移效果的不同,可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即促进了另一种学习的进行。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即阻碍了另一种学习的进行。上述学习迁移类型中都存在着正迁移与负迁移的现象。在教学中,应该以促进学生的正迁移、防止负迁移为目的。5、根据学习迁移发声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特殊迁移与一般迁移。特殊迁移指某种学习内容指向特定学习内容的迁移。这种迁移发烧的范围非常狭窄,只在相同或相关的领域中产生迁移,动作技能的迁移大都属于特殊迁移。一般迁移又称为非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能够对范围比较广的学习产生迁移作业。一般认为,基本概念原理、态度、能力、学习方法与策略等学习产生的迁移属于一般迁移。一般迁移具有非常广泛的可迁移性。因此,在悠闲地教学活动中,要促进一般迁移的产生。在教育实践中,人们非常注重基本知识的迁移,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积极情感、态度及学习能力与方法等一般迁移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技法与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动机,不利于适应学习化社会对人的要求,最终不利于学生今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目前,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教学中存在的巨大缺陷,从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把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目标放在了比较突出的位置。二、学习迁移的实践价值学习迁移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同时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理论,它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重要的实践价值。如下:1、促使学习者“为迁移而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首现,懂得学习迁移的原理之后,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当学生认识到在学校获得的学习态度、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等素质,会影响自己以后的人生发展的时,能促进他们认真的对待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其次,懂得学习迁移的原理之后,学生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与活动。如学完一种知识技能后,再学一种与之相似并具有共同的高度概括的原理的内容。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使得学生学会了学习。2、促使教育者为“促进迁移而教”,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教育到底应该教什么,怎样教?随着对学习迁移的深入认识,“为迁移而教”成为当今教育界流行的口号。“为迁移而教”是指教学活动要以促进学习迁移为目的,教学效果的好坏要以是否有利于迁移来衡量,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方式的选取等要以促进学习迁移为依据。学习迁移对教师的作用表现在:首现,有利于教师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促进现代教育观念的形成;其次、促使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充分运用促进学习迁移的条件,来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选取教学方法。最后,对学校其他有关的教学工作有指导作用。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理论一、形式训练说:对学习迁移现象最早的系统解释是形式训练说。其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它认为人多心里是由一系列的官能组成的,各个官能是各自分开的实体,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各种官能可以像训练肌肉一样通过练习增加力量。同时,心理又是由种种官能组成的整体,一种官能的改进,会增强其他所有的官能。二、相同要素说:19-20世纪,桑代克等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学习迁移只能发生在两个具有相同成分或因素之间的学习之间,而且两者学习之间的相同成分相同因素越大,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三、概括说:它是心理学家贾德经过试验提出来的,强调原理、原则的概括对学习迁移的作用。它认为两者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分,这仅仅是产生学习迁移的外在影响因素,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学习迁移的真正关键是,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种学习之间的共同原理。因此,贾德的学习迁移理论被称为概括说或概括化理论。四、关系转换说:是格式塔心理学家心理学家提出的迁移理论,他们认为,学习迁移是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从这个角度上讲,关系转换说是对概括说的进一步研究。五、认知结构说:与其他学说相比,该学说更加注重认知结构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较著名的有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与奥苏伯尔。六、元认知与迁移:弗莱维尔(1979)认为,元认知是认知过程与认知过程的认识;具有元认知能力的学习者,能自动地掌握、控制与监控自己的认知过程。第三节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及教学一、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一)客观因素1、学习材料的相似性;2、学习情境的相似性;3、教师的指导。(二)主观因素:1、学生的智力水平及年龄;2、学生的认知结构的数量与质量;3、学生学习的定势。二、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1、合理安排教材与教学的内容。2、加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教学。3、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4、教会学生学习。5、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心态。6、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习迁移。第八章 高等学校教学心理本章提要现代认知心理学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与作用,一般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三类。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人脑将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支配各题的行为。人脑将编码后的信息储存在记忆中,实际上就是学习的过程。问题解决是个体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按一定的目标,将原有的概念与知识加以综合及运用,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创造性是指个体具有敢于创造且善于创造的心理特性,是解决问题能力的最高表现。第一节 知识的概述一、知识的含义。狭义的知识是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广义的知识则是指主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既包括主体从自身及人类社火生活实践中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即狭义的知识),也包括主体在获得与使用这些信息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技能与能力。二、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三类。陈述性知识:即狭义的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麽样的问题的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知识,用于解决做什么、怎么做,是一种动态的知识。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与如何思维的知识,是关于如何使用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性方法与技巧。程序性知识是完成某种任务时具体的操作步骤,而策略性知识则是学习主体用来调控学习与认知活动的,其目的是使活动更为有效。三、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注意事项

    本文(河北省两学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叶***)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