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Ro001 2004 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NOnmetal Pressure Vessels Safety and Technical Supervision Regulat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2004 年 6 月 28 日目录第一章 总就 (1)其次章 材料 (2)第三章 设计 (3)第四章 制造和现场组装 (5)第五章 安装、使用治理与修理改造 (9)第六章 定期检验 (10)第七章 安全附件 (11)第八章 附就 (11)附件 1 非金属压力容器材料要求 (12)附件 2 压力容器产品铭牌和注册铭牌 (14)附件 3 非金属压力容器产品质量证明书 (15)附件 4 石墨粘接工艺评定 (21)附件 5 石墨浸渍工艺评定 (23)附件 6 玻璃钢制压力容器成形和粘接工艺评定 (24)附件 7 塑料制压力容器制作(焊接)工艺评定 (26)附件 8 非金属压力容器地定期检验工程和要求 (29)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一章 总 就第一条 为了保证非金属压力容器地安全运行,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地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地进展,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地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其次条 本规程适用范畴妒卞: 一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1Mpa表压,不含液体静压 ,且压力与容积地乘积大名师归纳总结 于或等于25MPa·L 地隙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等于标准沸第 1 页,共 24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点地液体地非金属压力容器,包括石墨制压力容器、纤维啕6 热固性树脂 以下简称玻璃钢 制压力容器、全塑料制压力容器、移动式非金属压力容器等; 二与上述非金属压力容器相关地安全阀、爆破片装置紧急迫断装置、安全联锁装 置、压力表、液面计、测温表等安全附件; 三非金属压力容器与外部管道或装置焊接粘接 连接地第一道环向焊粘接 缝地焊粘接坡口、法兰连接地第一个法兰密封面、专用连接件或管件连接地第一个密封面、与压力容器直接相连地吊耳、支架、裙座或其他支承结构地第一连接点及其支承结 构; 四非金属压力容器开孔部分地承压盖及其紧固件; 五非受压元件与非金属压力容器本体连接地焊接(粘接)接头 . 第三条 本规程不适用于以下非金属压力容器:0.1MPa; 一正常运行最高工作压力小于 二各类气瓶; 三国防或军事装备用途 . 第四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制造或者使用地非金属压力容器,其制造许可、产品 安全性能监督检验和使用治理应当依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以下简称国家质检 总局 公布地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治理方法和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治理办 法等安全技术规范地有关规定执行 . 第五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地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改造和修理,均应严格 执行本规程地规定 . 与非金属压力容器组合或联接地金属部件或装置仍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 规程地规定 . 第六条 当设计、制造非金属压力容器其技术要求和使用条件不符合本规程规定 时,应在学习借鉴和试验讨论地基础上,经过肯定周期地试用验证后,进行型式试验 或者技术 鉴定 评审,将所做试验地依据、条件、数据、结果和第三方地检测报告及其 他有关地技术资料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地专业机构审核或者评审,为纳入相应安全技 术规范或标准供应依据 .第七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产品设计、制造应符合相应安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行业 标准或企业标准地要求 . 直接采纳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地应当先将其转化为企业标准,并符合本规程第 六条地规定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无相应标准地,不得进行非金属压力容器产品地设计和制造 . 第八条 进口非金属压力容器或国内生产企业引进国外技术、标准制造,在国内使 用地非金属压力容器,其技术要求和使用条件不符合本规程规定时,依据本规程第六 条 办理 . 第九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监督本规程地执行 . 其次章材料 第十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用材料地质量及规格应符合相应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 规定 .材料制造单位应按相应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地规定向用户供应质量证明书 原 件,并在材料 或材料地包装 上地明显部位作出清楚、坚固地,至少包括材料制造地 .材料质量证 标准代号、材料牌号及规格、批号、材料生产单位名称及检验印鉴地标志 明书地内容必需齐全、清楚,并加盖材料制造单位地质量检验章 .第十一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对所获得地非金属压力容器用材料及材料质量 证明书地真实性与一样性负责 .非金属压力容器制造单位从非金属材料制造单位购买非金属压力容器用材料时,应 同时取得材料质量证明书原件或加盖供材单位检查公章和经办人章地有效复印件 .应 当通过对材料进行复验或者对材料供应单位进行考察、评审、追踪等方法,确保所用地非金属压力容器材料符合相应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在投用前应当检查有效地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并且核对本规程第十条规定地材料有效标志,是否与质量证明书完全一致,不一样地不得使用 .第十二条 用于制造非金属压力容器地受压元件材料有以下情形之一地,应当进行 复验: 一设计图样要求复验地; 二用户要求复验地;三材料质量证明书中有缺项地; 四制造单位不能确定材料真实性或对材料地性能和成分有怀疑地 . 第十三条 用于制造非金属压力容器地材料应当符合相应安全技术规范、标准,满 足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使用要求,具体地要求见附件 1. 制造单位自制受压元件材料或自行配制材料 合本规程地要求,并对材料质量负责 . 如改性树脂、粘接剂等 地,也必需符第十四条 选用国外非金属压力容器用材料时,第一应选用国外非金属压力容器规 范答应使用且国外已有使用实例地材料,其使用范畴应符合材料生产国相应规范和标 准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地规定,并有该材料地质量证明书,技术要求一般不得低于本规程和国内相应标准地 技 术指标 . 第十五条 对于非金属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采纳新研制地材料 包括国外没有应 用实例地进口材料 ,材料地研制生产单位应将试验验证材料和第三方地检测报告提交 国家质检总局认可地机构进行评审,并获得该机构出具地准许试用地证明文件 应注明 试用条件 ,并按本规程第六条规定办理批准手续 . 第十六条 用于制造受压元件地材料在下料 造过程中具有可追溯性 . 或加工 前,应当进行标记移植,在制第十七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对主要受压元件地材料代用,应当事先取得原设计单位地批准,并由原设计单位出具设计更换批准文件.批准文件应归档备查,并在竣工图上标明 .具有设计资格地制造单位对主要受压元件材料地代用,应有使用体会,且在证明代用材料性能优于被代用材料时,方可批准代用并承担相应责任 . 第三章设计 第十八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地设计单位应当取得设计许可,并在所批准地类别和品种范畴内进行设计,对设计质量负责.设计类别和品种范畴地划分应当按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地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许可与治理规章地规定执行 .非金属压力容器设计单位不得在外单位设计地图样上加盖非金属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印章 经非金属压力容器设计单位批准机构指定地图样除外 . 第十九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地设计总图蓝图上,必需加盖非金属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印章 复印章无效 .设计资格失效地图样和已加盖竣工图章地图样不得用于制造压 力容器 . 其次十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地设计总图上,至少应注明以下内容: 一非金属压力容器技术特性表; 二设计、校核、审核 定人员地签字; 三技术负责人或其授权人签字 . 其次十一条非金属压力容器地设计文件,主要包括设计图样、主要部件图、技术条件和强度运算书,必要时编制使用说明书 .其次十二条非金属压力容器地设计压力不得低于最高工作压力 .装有安全泄放装置地压力容器,其设计压力不得低于安全阀地开启压力或爆破片地爆破压力 . 其次十三条装设安全阀、爆破片装置地非金属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应向使用单位名师归纳总结 供应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泄放量、安全阀排量和爆破片泄放面积地运算书.无法运算第 4 页,共 24 页时,应征求使用单位看法,协商选用安全泄放装置.-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其次十四条设计非金属压力容器时,设计单位应当依据非金属压国和容器所盛装地介质、使用地区地历年来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地极限值及使用工况等条件,在设计图样上注明工作温度及最低使用温度和最高使用温度 分.混合介质应注明主要介质地成其次十五条石墨制压力容器安全系数地选取应当符合表 1 地要求:表 1 浸渍石墨材料强度分级及安全系数级别抗拉强度 /Mpa 抗压强度 /Mpa 抗弯强度 Mpa 安全系数A 级21 63 31.5 7 B 级14 60 27 9 其次十六条玻璃钢制压力容器地设计主要包括筒体强度运算、二次粘接、开孔及补强运算、接管及其他部件地连接结构、螺栓连接、鞍座及支撑结构形式和安全附件 等.(一)玻璃钢制压力容器地设计可以采纳以下两种方法:1、模型容器验证法;2、强度设计和验证明验法 . (二)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设计载荷主要包括内外压力、冲击载荷、非金属压力容器自重和介持重量、人 员动载荷、风载和地震载荷、雪和冰载荷、热膨胀和温差变化引起地载荷,因支撑吊耳、环、鞍座或其他支撑作用而引起地载荷等;2、设计限制;3、降解考虑;4、制作方法;5、组合单元;6、复合材料地各向异性特性 . (三)玻璃钢制压力容器最低设计温度不应超过 121或树脂热变形温度减去 19,两者取其中较低值 .-54最高设计温度不应超过(四)玻璃钢制压力容器地铺层设计应当证明以下内容:1、纤维及制品类型;2、树脂体系及配比;3、铺层地次序、方向和层数;4、成型工艺(含固化工艺);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5、树脂及不溶份地含量(质量比). 其次十七条全塑料制压力容器设计、制造、检验及验收应符合本规程和 HG20640塑料设备地规定 . 其次十八条塑料材料地使用极限温度依据HG20640塑料设备中相关规定,以及相关材料标准中规定地极限使用工作温度进行确定 .其次十九条制造单位对原设计地修改,应取得原设计单位同意修改地书面证明文 件,并对改动部位做具体地记载 . 第四章制造和现场组装 第一节一般要求 第三十条非金属压力容器制造(含现场组装,下同)单位应当建立非金属压力容 器质量治理体系,制定质量治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治理手册、治理制度或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通用工艺及特别方法标准等)压力容器安全性能全面负责 .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对制造地非金属第三十一条非金属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当取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地 A4 级压力容器 范畴地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以下简称非金属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并按批准地范 围制造 .第三十二条制造单位制造地非金属压力容器产品,其安全性能应当符合国家法 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地要求,并在非金属压力容器明显地部位 设置产品铭牌和注册铭牌(见附件 2)第三十三条非金属压力容器出厂时,制造单位应向用户供应以下技术文件:(一)竣工图,竣工图样上应有设计单位资格印章(复印章无效),与实际产品 情形一样,并加盖竣工图章,竣工图章上应有制造单位名称、制造许可证编号;(二)质量证明书(见附件3)及产品铭牌地拓印件;(三)非金属压力容器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书;(四)安装、使用说明书 . 第三十四条非金属压力容器受压部件和元件地制造单位,应当向非金属压力容器用户供应合格证书或质量证明书 . 第三十五条 从事非金属压力容器制造地作业人员,应当经过国家质检总局确定地机构考试,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已经取得证地作业人员,连续 6 个月未从事作业工作,或者不能完成一个正常作业工作时,应当重新考试.作业人员应当依据相应地名师归纳总结 非金属压力容器制造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 进行作业 .制造单位应当建立非金属压力容第 6 页,共 24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器作业人员技术档案 .第三十六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地钢制部件受压时,钢制部件地焊接工艺评定和焊工地要求应当符合 JB4708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和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治理规章 .第三十七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地耐压试验场地应当有牢靠地安全防护设施,并经单位技术负责人和安全部门检查认可 . 第三十八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地检查人员应当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检查人员应当对实际地操作工艺参数和制造质量进行检查,做好检查记录或者出具检查报告,对检查结论地正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并监督作业人员做好各种施工记录 . 其次节 石墨制压力容器第三十九条 石墨制压力容器受压元件地粘接和浸渍工艺应当分别按石墨粘接工艺评定 见附件 4和石墨浸渍工艺评定合相应要求 . 见附件 5地要求进行评定验证,并应符第四十条 石墨制压力容器地粘接工艺规程和浸渍工艺规程及材料修补工艺规程应当依据已评定合格地工艺编制.石墨制压力容器粘接浸渍工艺规程应当由单位技术人员编制、责任工程师审核后执行 .第四十一条 材料进行修补应当有具体记录,其内容至少包括粘接型式、粘接部位尺寸、材料牌号、生产厂商、粘接工艺参数 接头间隙、表面质量、凝固温度和时间等 、粘接操作人员及修补时间等 .第四十二条 受压石墨元件存在粘接接头时,应当同时制作粘接接头试件 . 第四十三条 粘接接头试件与试样应当符合以下地要求: 一试件地材料应与容器用材料同牌号同厂家; 二试件、试样地尺寸及其加工、试验、评定按 强度试验方法地规定;HGT2378石墨粘接剂粘接抗拉 三试件地粘接应当由粘接该台非金属压力容器地人员完成,并采纳与其粘接相同 地条件与工艺 . 第四十四条 受压钢制壳体地检验,应当满意 GBl50 钢制压力容器或 GBl51管壳式换热器地相关要求,仍应满意图样上技术条件地要求 .第四十五条 石墨零部件地外观检查应符合图样尺寸要求,其内外表面应光滑、无气 泡、砂眼、凹坑和裂纹,不得有突变地尖锐划痕等缺陷 .第四十六条 石墨管在组装前应逐根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地压力值应不低于设计 压力值地 2 倍,保压 10min,不渗漏为合格 .名师归纳总结 第四十七条块孔式换热器地石墨块件在组装前应当单件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地第 7 页,共 24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压力为设计压力地 15 倍,保压 10min,不渗漏为合格 .第四十八条 制造单位检查员应对受压元件地材料标识进行确认,保证其可追踪性 . 第四十九条 石墨制压力容器应按设计压力地 125 倍或按图样规定进行耐压试验 液压试验 ,或者按规定或图样规定增加气密性试验.耐压试验前,石墨制压力容器各连接部位地紧固螺栓必需装配齐全,紧固妥当 .压力试验必需用两个量程地并经过校正地压力表 .试验用压力表地精度不低于16 级,压力表表盘刻度极限值应当为最高试验压力地 2 倍左右,但不应低于 15 倍和高于 4 倍,压力表应安装在试验容器顶部便于观看位置置 .第五十条 石墨制压力容器耐压试验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耐压试验一般采纳清洁水; 二容器中应布满液体,滞留在容器内地气体必需排净.容器外表面应保持干燥.当容器壁温与液体温度接近时,才能缓慢升压; 三圆筒石墨容器和列管式换热容器每上升01MPa 保压 23min,达到试验压力后保压 30min,然后缓慢降至设计压力,保压足够时间进行检查; 四块孔式换热容器其升压速度应极缓慢,一般每23min 上升 01MPa,达到实验压力后保压 30min.然后缓慢降至设计压力,保证足够时间进行检查; 五保压检查期间其压力应保持不变,不得用连续加压来维护压力不变 .石墨制压力 容器液压试验过程中不得紧固螺栓或向受压元件施加外力; 六石墨换热器液压试验程序按GBl51管壳式换热器地相关规定执行; 七石墨制压力容器液压试验完毕后,应将试验介质排尽 . 第五十一条 石墨制压力容器气密性试验压力值为容器地设计压力值 . 第五十二条 石墨制压力容器气密性试验地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或设计上不答应有微量泄漏地石墨制压力容器,必需进行气密性试验; 二气密性试验必需在液压试验合格后进行; 三碳素钢和合金钢壳体地非金属压力容器其试验温度应不低于 5,其他材料制容器壳体按图样规定;四气密性试验所用气体应为干燥清洁地压缩空气、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 五石墨制压力容器进行气密性试验时,一般应将安全附件装配齐全 .如需使用前在现场装配安全附件,应在石墨制压力容器质量证明书地气密性试验报告中注明装配安全附件后需再次进行现场气密性试验;六气密性试验时应缓慢升压达到试验压力,保压 第三节 玻璃钢制压力容器30rain,经检查无泄漏为合格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第五十三条 玻璃钢制压力容器受压元件地成形和粘接工艺应当按玻璃钢压力容器成形和粘接工艺评定 见附件 6地要求进行评定验证,并应符合相应要求 .第五十四条 玻璃钢制压力容器地成形和粘接工艺规程应当依据已评定合格地工艺编制.石墨制压力容器粘接浸渍工艺规程应当由单位技术人员编制、责任工程师审核后执行.第五十五条 玻璃钢制压力容器,每一个粘接剂配制批次应制备一块粘接试件,并按HG2151塑料粘接材料剪切强度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 第五十六条 制作模具地材料应当满意以下要求: 一应具有足够地尺寸稳固性; 二能受成形和固 b 时所产生地压力载荷; 三能抗击树脂胶涠地浸蚀 . 第五十七条 制造单位应对实际地粘接情形进行检查,并符合以下要求: 一粘接地粘接剂其性能不应低于内衬层树脂地性能; 二接管和筒体地粘接处应当依据设计规定进行补强; 三固化时间和温度应符合工艺要求; 四采纳纤维缠绕时,应当使内衬具备工艺规定地厚蜘硬度,以保证缠绕角度和缠绕张力; 五内衬层必需能完全延长到压力容器全部开孔处(插入式金属接管除外 ; 六粘接试验用层合板应当取自容器或平层合板; 七平层合板材料应当与容器相同; 八采纳金属材料和工程塑料制作内衬时,应当对粘接面进行机械或化学处理,保证粘接质量 . 第五十八条 制造单位应当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填写好相应地检测报告,并由检查责任人确认:主要检查工程及合格指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玻璃钢制压力容器内、外表面应当光滑平整,不应有杂质、纤维外露、裂纹、明显划痕、疵点、白化和严峻色泽不均现象; 二在任意 300mmx300mm 面积内,最大直径为三总质量不小于设计值地 95; 四巴氏硬度值不得低于 40;3mm 地气泡不得超过 2 个; 五形状尺寸、法兰平面与接管轴线地垂直度以及法兰接管地方位偏差及角度偏差 应当符合设计图样要求 . 名师归纳总结 第五十九条耐压试验一般采纳液压试验,试验介质应为水或其他合适液体.对于不适第 9 页,共 24 页合液压试验地玻璃钢压力容器,可采纳气压试验.-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第六十条 与玻璃钢压力容器相连接地低压管线和不应承担试验压力地附件,应当 用阀门或其他方式断开 . 第六十一条 环境温度下进行水压渗透性能试验时,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地 15 倍,且保持时间不少于 2 田 in.环境温度下采纳气压试验时,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地 125 倍,且保压时间不少于 2min.第四节 塑料衬里制压力容器 第六十二条 塑料制压力容器地制造工艺应当按塑料制压力容器制作 焊接工艺评 定 见附件 7地要求进行评定验证,并应符合相应要求 .第六十三条 塑料制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当针对不同昀殳计和材料,依据已评定合格地制作 焊接 工艺编制相关地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 .塑料制压力容器地制造工艺规程应当由单位技术人员编制、责任工程师审核后执行 . 第六十四条 塑料制压力容器返修地要求如下: 一应分析缺陷产生地缘由,提出相应地返修方案; 二应编制具体地返修工艺,经责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 第六十五条 塑料制压力容器地焊缝检查、耐压试验 ,按 HC20640塑料设备地规定执行 . 第六十六条 全塑料庖力容器凡是受压元件焊接存在对接接头地产品,必需与产品同时焊接完成焊接试件 .同材质、同工艺地对接接头可以批代台,每半年应带 1 副试板 .第五章 安装、使用治理与修理改造第六十七条 从事非金属压力容器安装地单位必需是取得相应地压力容器制造或者安装资格地单位,并对其制造或者安装地非金属压力容器地安全性能负责 .第六十八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在安装前,安装单位应当按规定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告知 . 第六十九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当购买具有相应非金属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资格单位地产品 .使用单位应当对非金属压力容器地使用和治理负责 .应当准时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送非金属压力容器数量和安全状况地变化情形,负责非金属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方案地落实,制定相应地岗位责任制,妥当保管非金属压力容器产品出厂资料和使用登记资料,制定紧急情形时地预警方案 . 第七十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地使用单位必需建立非金属压力容器技术档案,并由设备治理部门统一保管 .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非金属压力容器档案卡; 二规定地设计、制造、安装技术文件;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三定期检验报告及有关地检验技术文件; 四改造、修理方案,质量检验报告和改造、修理情形记录; 五安全附件校验、修理和更换记录; 六有关事故地记录资料和处理报告 . 第七十一条 使用单位在将非金属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前,应当依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地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治理方法地要求,向相关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使 用登记手续 . 第七十二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作业人员应当经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考核合格 后,持证上岗 . 第七十三条非金属压力容器内部有压力时,不得进行任何修理.对于特别地生产工艺过程,需要带温、带压紧固螺栓时,或显现紧急泄漏需进行带压堵漏时,使用单位必需按设计规定有效地操作要求和防护措施,作业人员应经专业培训并持证操作,并经使用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 .在实际操作时使用单位安全部门应进行现场监督 . 第七十四条 从事非金属压力容器改造或者修理地单位应当取得相应地改造或者修理 资格 .非金属压力容器地重大改造或者修理方案应当经使用单位、具备相应设计或者制造资格单位地审核,并出具审核报告.改造或者修理单位应当按审核报告要求进行修理或改造 .修理或改造后,应当由具备相应资格地检验机构进行内、外部检验并出具监督 检验报告 .改造或者修理单位应当向使用单位供应修理或改造后地图样、施工质量证明文件等技术资料,并对修理或改造质量负责 地,应当重新办理使用证 . .改造或者修理后,符合本规程和相关标准第七十五条使用单位转变移动式非金属压力容器地使用条件介质、温度、压力、用途等 时,应当交由有关技术机构进行安全评审,需要改造地,按第七十四条要求进行改造 .第六章 定期检验第七十六条 在用非金属压力容器应当进行定期检验 .检验内容包括外部检查、内外部检验和耐压试验,具体内容和要求见附件 8. 第七十七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地使用单位,应当按规定准时向检验机构申请非金属压力容器地定期检验 . 从事非金属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工作地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应按规定取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核准证和检验检测人员证,严格依据核准地检验范畴从事检验工作,并接受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地监督.检验机构及检验人员应对非金属压力容器定期检验结论地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正确性负责 . 第七十八条非金属压力容器投用后首次内外部检验周期为1 年.当定期检验发觉有缺陷需要监控使用时,下次内外部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依据内外部检验情形与使用单 位协商确定后报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 .第七十九条 检验或修理人员在进入非金属压力容器进行检验或修理前,使用单位 应当按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章地要求,做好预备和清理工作,达不到要求地,严 禁人员进入 .第七章 安全附件 第八十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使用地安全阀、爆破片装置、紧急迫断装置、压力表、液面计、测温外表等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140 条地规定 .第八十一条非金属压力容器应当依据设计要求装设安全泄放装置安全阀或爆破片装置 .压力源来自压力容器外部,且得到牢靠掌握时,安全泄放装置可以不直接安装在非金属压力容器上 . 第八十二条 凡串联在组合结构中地爆破片,在动作时不答应有碎片飞出 . 第八十三条 安全附件地设计、制造,应符合相应国家或行业标准地规定 . 第八十四条 安全附件地选用、安装、质量、调试、校验等要求,参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地规定执行 . 第八章 附就第八十五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发生事故时,事故单位应当依据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事故处理规定报告和处理 .第八十六条 本规程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说明 . 第八十七条 本规程自 2004年 9 月 28日起执行 . 附件 1 非金属压力容器材料要求一、石墨制压力容器材料石墨制压力容器受压元件地材料包括石墨材料和金属材料,其中炭石墨材料(简称石墨材料)包括浸渍石墨材料、压型石墨材料、复合炭 应当符合以下要求:-石墨材料和复合石墨材料,(一)石墨材料质量应当符合本规程和相关标准地要求,配套地承压金属材料质 量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相关标准要求;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二)浸渍石墨材料中地基体材料,以最终成型地温度区分,分为炭质材料、石 墨质材料和半石墨质材料,在其材料产品说明中,应明确注明基体材料地供货状态;(三)不同供货状态地浸渍石墨材料其力学性能应符合相应标准地要求,用于制 造换热元件地石墨材料未经设计和使用单位地同意,不得使用炭质材料或半石墨质材 料;(四)压型石墨材料包括挤压、模压、等静压和振动成型石墨材料,用于换热管 时,因成型工艺和后处理温度不同而被分为不同有级别,其力学性能应符合相应标准 地要求;(五)用于换热器受压元件地石墨材料,必要时应增加复验热导率、电阻率、膨 胀系数和渗透性等项性能;(六)非金属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储存所使用地浸渍剂和粘接剂地有关文件,作 为质量掌握地一部分,主要包括合格证、标记、生产批次、生产日期和储存期 .二、玻璃钢制压力容器材料(一)用于玻璃钢压力容器地主体纤维材料应采纳以下材料:1、玻璃纤维及其制品;2、碳纤维或石墨纤维及制品;3、聚酰胺纤维;4、基他纤维和制品 . (二)用于玻璃钢压力容器地树脂应采纳以下材料,并应符合相应地产品标准:1、不饱和聚脂树脂;2、环氧树脂;3、呋喃或酚醛树脂;4、其他树脂 . (四)非金属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储存所使用地树脂和固化剂地有关文件,主要 包括合格证、标记、生产批次、生产日期和储存期 .(五)用制造玻璃钢压力容器地树脂,应增加复验热变形温度 . 三、塑料制压力容器材料(一)全塑料压力容器材料可采纳以下材料:1、硬聚氯乙烯;2、改性聚丙烯;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2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聚烯烃 . (二)全塑料压力容器材料应符合 效地材料质量证明文件 . HG 20640塑料设备中相关规定,并供应有(三)全塑料压力容器所用硬质聚氯乙烯层压板须选用 GB/T 4454硬质聚氯乙烯 层压板材中 A 类板材 .(四)材料使用前,有如下情形之一,应按相应材料标准重新检验,合格后方能 使用,并储存相应地试验记录和报告;1、存放时间不清地材料;2、发觉因贮存不当造成材料性能变化地材料 . 非金属压力容器 产品质量证明书 产品名称 产品编号 设备代码 质量保证工程师(签章)单位法定代表人(签章)质量检验专用(公章)产品合格证 制 造 单 位 制造许可证编号 产 品 名 称 设计单位设计批准书编号图号订 货 单 位年月日产品编号制造 编 号制造完成日期本压力容器产品经质量检验符合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设计图 样和技术条件地要求 . 质量总检验员验字年年月月日日质量检验专用(公章)附件 3(2)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2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产品技术特性产品编号:技 设计压力:壳程(壳体) Mpa 管程(夹套) Mpa 术 设计温度:壳程(壳体)管程(夹套)参 工作介质:壳程(壳体)管程(夹套)数 工作压力:壳程(壳体) Mpa 管程(夹套) Mpa 结构型式: 单程 多程换热面积 m 2容积 m 3质量 kg 规格:内径 mm 壁厚 mm 总长 总高 mm压 耐压试验:壳程(壳体) Mpa 管程(夹套) Mpa 力 气密性试验:壳程(壳体)Mpa 管程(夹套) Mpa 试 补强圈焊缝密封试验压力 Mpa 验施 设计标准工 制造标准依(现场组焊标准)据 无损检测标准附件 3(5)压力试验检验报告 水压 气压 气密性产品编号:名师归纳总结 试压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