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自考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整理笔记.doc
-
资源ID:58258544
资源大小:145.54KB
全文页数:9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自考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整理笔记.doc
名词解释:1.英雄史诗:史前时期,东西方很多民族都发明出规模宏伟的史诗。最著名的有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古印度的摩科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这些史诗往往是由作者根据本民族发生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口头流传下来的传说、歌谣加工、整理、创作而成。它们都是长篇叙事体诗歌,主题庄严崇高,风格古朴自然,文化内蕴深广丰厚,其重要任务是被视为决定整个部落、民族或人类命运的英雄甚至近似神灵的人物,由于这类作品被后人称为“英雄史诗”,在文学史上占据着极为尊崇的地位。2.荷马史诗:是古希腊史前时期形成的英雄史诗,涉及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史诗的作者据传为盲诗人荷马,现在一般认为是古希腊长期流传的关于特洛亚战争的英雄传说的总结。荷马史诗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人们了解古代希腊的历史资料,并且被誉为欧洲史诗的典范,并为以后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3.荷马问题:古希腊英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的作者荷马,被后人称为伟大的诗人、语言学家、社会学家等,备受世人关注。从古希腊至今,人们围绕荷马有无其人、他的生平和创作以及两部史诗的形成问题,展开连续剧烈的争辩,形成了一大专门学问,即欧洲文学史上所谓的“荷马问题”。现在专家一般认为,荷马史诗是古希腊长期流传的关于特洛亚战争的英雄传说的总结,而荷马也许是史诗最初或者最佳的综合加工者。4.“俄狄浦斯情结”: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用精神分析方法来研究俄狄浦斯王一剧,并用俄狄浦斯的名字来表达男性从童年便有“恋母仇父”的性本能,即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从“范性论”出发,对俄狄浦斯王做出了完全违反意愿的解说,既不科学,也不符合文明社会人类的实际。5.“文人史诗”:这个称谓乃是与以荷马史诗为代表的“原始史诗”相相应而来的,最早指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由于荷马史诗尽管有荷马的加工、编辑、升华,但基本创作来自民间,故别具一种粗犷、自然、浑朴、有力的特质。而维吉尔的史诗虽以荷马为蓝本,但整个说来属于书房中的产品,它有着精致的构思、刻意的心理描写与性格刻画,格律更是极为讲究。埃涅阿斯纪被视为“文人史诗”的开端,同时被尊为范本。6.农事诗:指古希腊罗马文学中以农业为题材,歌咏农民、农事、农时的田园诗歌,迄今所见最早的作品是公元前8世纪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的农作与日子。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维吉尔模仿赫西俄德而作农事诗4卷长诗,广泛抒写一年四季的农村生活和丰富的农业经验,具有很高的结识价值,可谓农事诗的代表作。7.性格悲剧: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以悲剧成就为最高,其基本主题在于揭示抱负与现实不可调和的矛盾,或者说抱负的幻灭。它们以所谓“性格悲剧”著称,每出戏大抵描写某一尊贵人物陷于某一困境,此主任公性格上的某种弱点或偏见被揭示出来,导致其悲剧形成的基本契机,主人公的行动不仅关系本人的命运,也关系整个民族的命运。作家着力刻画内心世界,因此他的悲剧人物无不处在锋利斗争的中心,也无不具有巨大的道德上的勇气,既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性格,也反映出诗人的抱负。莎士比亚悲剧的结局一般是彻底毁灭,无论好人还是坏人。代表作品是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8.阴沉喜剧:莎士比亚创作的中期即悲剧时期,还写了3部独特的喜剧,这就是量罪记、终成眷属和特洛伊乐斯与克里希达。由于创作于悲剧时期,这几出戏也不免带有悲剧的气氛阴暗、内容严厉的特性,故称为“阴沉喜剧”。这些戏剧在沉郁、阴暗的气氛中,揭示社会问题的严重性以及人性的弱点,特别发人深思。9.传奇剧:莎士比亚晚期创作的几部戏一般称为传奇剧。这些作品艺术上炉火纯青,充满抱负和幻想,主题表现为高度纯粹的基督教博爱主义,实质上也就是道德抱负主义,艺术上带有童话幻想色彩。辛柏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均可视为典范的代表之作。其中暴风雨有莎士比亚“诗的遗嘱”之誉。10.新古典主义:特制17世纪法国形成后流传于整个欧洲的文学思潮,也称古典主义。它继承了文艺复兴的崇古传统,而又成为歌功颂德的宫廷文艺。古典主义严格挑选题材,讲究典雅和规范化,形成政治上拥护王权、思想上崇尚理性、艺术上模仿古人的基本特性。代表人物有理论家瓦罗,戏剧家高乃伊、拉辛、莫里哀等。11.三一律:是西方戏剧艺术的重要理论规则之一,乃是由17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罗在诗的艺术中完整阐述的。指在一出戏中,要包含一个完整的情节动作即事件;其发生与发展要在一段连续的时间里,譬如24小时内;并且整个事件的演变过程必须处在同一地点,比如某个城市。三一律强调师法古典范例,据称是从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总结出来的规范,这其实是古典主义者对亚里士多德的故意歪曲。在三一律的约束下,虽然产生了一些天才的作品,但同时也严重羁绊着剧作家的创作自由。12.散文滑稽诗:是菲尔丁忠实于自己“严格模仿自然”的原则,以较宽的生活面和广大的普通人为表现对象,同时以讽刺的手法,将严厉的思想和轻松的形式完美融合在一起的一种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小说叙事形式。13.帕美拉: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理查先生的重要作品之一,1740年发表。描写出身贫苦的农家少女帕美拉到某贵族家当侍女,笃信宗教、温顺善良、坚守贞操,终至感动了先是引诱、后欲强暴之的主人正式娶了她作夫人。小说非常成功,轰动一时,但大作家菲尔丁认为主人公欲擒故纵、充满虚伪,由此以戏拟的方式写成小说约瑟夫.安德鲁传以讽刺之。14.百科全书派:是指18世纪法国的启蒙学派。因围绕百科全书的编纂,许多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作家结合为一个松散的文化学派而得名。代表人物是狄德罗、伏尔泰、卢梭等。百科全书派运用涉及文学在内的各种形式宣传启蒙主张,在西方思想史上作出了巨大的奉献。15.卢梭主义:卢梭关于文化、文明和社会政治的思想被称为“卢梭主义”,集中体现于理论著作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以及小说爱弥儿、新爱洛伊丝等作品中。论科学与艺术是文化批判,通过对封建文明的批判发现了人的“异化”、“自然”与“文明”的对立,“返归自然”、寻求自我的卢梭主义开始形成;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社会历史批判,探寻了“文明社会”劫难的根源;社会契约论探索建立如何的国家才干保证人类的自由与幸福。爱弥儿、新爱洛伊丝则塑造了一系列新人形象,表达了发明自然和谐、平等自由的新世界的抱负,是卢梭主义的感性体现。16.狂飙突进:18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发生的第一次全国规模 文学运动,赫尔德、歌德、希勒成为该运动的中坚和旗帜。他们在思想上和创作上反对封建割据,主张德国统一,建立统一的民族文学;接受卢梭“返归自然”的标语,认为封建社会的“文明”为假文明,要建立合乎“自然人性”的抱负社会,歌颂没有受封建“文明”污染的大自然、儿童和淳朴的人民;反对封建枷锁,崇尚个性、自我和天才;受英国感伤主义和卢梭的影响,虽不反对理性,但更强调感性的价值;他们不满意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重视中古流传下来的民歌、民谣等民间文学,特别热心向莎士比亚学习。17.魏玛古典时期:从1794年起,歌德和希勒关系密切,二人发现在一系列观点上有“意想不到的一致”。于是在此后的十年他们合办刊物,合写总名为警句的短诗,进行歌谣创作的友谊比赛,又各自完毕了他们的许多著名作品,德国民族文学由此得到空前的提高,德国启蒙文学达成了最为光辉的时期。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德国文学的“古典时期”。该时期德国文学同德国古典哲学、古典音乐一起,形成了德国古典文化的一个灿烂时代,跃居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歌德和希勒这一时期的著作,特别是文学创作,不仅是德国文学的,并且是世界文学的珍品。18.湖畔诗人:只是译成汉语后的习惯叫法而已,其实仅指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三人都曾在位于英格兰西北部的昆士兰“湖区”居住,加上他们的思想和创作颇多相似之处均喜寄情山水、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农村生活、歌颂大自然,于是就有了“湖畔派”诗人之谓。在史诗上,“湖畔派”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起点。19.序曲:是华兹华斯的一部宏大的长诗,具有史诗的规模。诗人曾计划写一题名隐士的哲理巨著,表达他“关于人、自然和社会”的思考,但整个计划未能完毕。便是那个庞大计划的序诗部分,1798年动笔,182023夏完毕,此后不时修改,直至1850年诗人去世后才得以出版。这是一部精神成长的艺术记录,共14章,叙述了从童年到成熟的内心里程,涉及人类天性的隐秘角落。由于它是心灵的又是哲理的,故不太容易理解,特别对年轻人更是如此。20.“东方故事诗”:是拜伦于1813182023间创作的一组传奇作品,涉及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之围、巴里西纳六部。它们题材新奇,充满浪漫情调。中心人物不是流放者就是流浪汉,有海盗、异教徒等,他们无不具有愤世嫉俗的思想、叱咤风云的勇气和各种狂热而又浪漫的冒险经历。这些形象具有典型的“拜伦式英雄”特点,是孤独的个人、反抗的叛逆者。21.世界悲哀:是指拜伦作品曼弗雷德、黑暗等阴郁绝望的思想基调。由于拜伦的政治态度和反叛精神激怒了英国上流社会,他遭到疯狂的诽谤,不得不于182023离开祖国。流亡生涯加强了诗人的孤独与空虚,以致思想濒临危机,忧郁、悲观乃至绝望的情绪笼罩了这时期的作品中,形成了所谓“世界悲哀”主题。该主题同时也反映了欧洲革命处在低潮的时代氛围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然而拜伦并未就此放弃和减弱他为自由引吭高歌的抱负风骨,这些作品中,悲观与反叛的表现是同步达成顶点的。22.历史小说:一般指以历史事件或人物为题材的小说作品。它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揭示历史发展趋势。其题材无论巨细,既涉及国家大事,又涉及个人私事,主人公既可以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也可以是虚构的人物,但是他们的命运都与真实的历史事件息息相关。它往往以忠实于历史事实和逼真的细节描写等手段,艺术地再现历史风俗和社会概况。23.勃朗特三姐妹:指19世纪英国三姐妹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她们出生于贫苦牧师家庭,幼年丧母,生活凄苦,为生活所迫,都曾先后离家当家庭教师。1848年,夏绿蒂的简·爱、艾米莉的咆哮山庄、安妮的阿格尼斯·格雷几乎同时问世,由此一举成名,成就英国文学史上一段佳话。夏绿蒂的其他作品尚有:含自传成分的维耶特、专家等。艾米莉的咆哮山庄被公认为英国小说史上最奇特、最具有震撼力的作品之一。姐妹三人涉及弟弟布兰威尔都具有非凡的文学才干,可惜生活坎坷,英年早逝,令后人唏嘘感慨。24.“为艺术而艺术”:19世纪后期英国唯美派代表作家王尔德唯心主义的文学主张的核心,“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观涉及以下几点:一、真正的艺术和现存的社会制度主线抵触,生活已毫无希望,人类已毫无出路,唯有艺术最真实;二、艺术的发展一般不依赖生活,特别不受道德的约束,艺术不带有任何功利的目的。三、反对艺术中的现实主义,断言不是艺术反映生活,而是生活应追随艺术。四、艺术家的创作要绝对自由,不能受到任何压抑。25.唯美主义运动:是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的一种风潮,以王尔德为代表人物。19世纪60年代法国巴那斯诗派首倡,一些英国作家积极响应,还影响到德、俄等国。唯美派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标语,他们声称艺术自身就是目的,否认文学的倾向性、思想性和功利性,否认理性结识对文艺的作用。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官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26.草叶集:19世纪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集,收录了近四百首诗歌。记录着诗人一生的思想和探索历程,也反映出他的时代和国家的面貌。诗集内容丰富,热情歌颂美国与美国人民,赞颂生命力、发明力,提倡和平、民主、平等和自由,充满了时代感与乐观的“新大陆精神”。诗人打破传统诗歌的韵律形式,发明了自由体式。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其影响遍及世界。27.亚当之歌:惠特曼在草叶集中描绘了一个正在成长的年轻国家:有广阔雄奇的自然风光,有勤劳勇敢的开拓者,尚有不断崛起的城市新貌。正如圣经故事中的伊甸园,充满生活热情的人民就是生活在乐园中的“亚当”,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发明和改变着自己的家园。其中十几首直接取用于圣经典故,以亚当的身份发言,用亚当的眼光打量这个新的乐园。成千上万新大陆的开拓者便是亚当的子孙,他们的开拓精神和饱满的生命力成为贯穿全诗的灵魂。从某种意义上说,草叶集就是一篇“亚当之歌”。28.美丑对照原则:是雨果艺术理论的核心。雨果谴责古典主义违反自然和真实,剧烈抨击其清规戒律,同古典主义艺术的单一化和排斥滑稽丑恶相对立,他认为,既然自然中“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那么作品中也应当美丑共存。雨果强调的是两种不同因素的对比或对照,反复说明“美只是一种典型,丑却千变万化”,“滑稽丑怪在文学中比崇高与优美更占优势”。这是在为艺术中的审丑争取地位,乃美学发展史上之创见。29.欧那尼之战:围绕雨果喜剧欧那尼的表演引起的浪漫派与古典派的剧烈斗争,在法国文学史上称“欧那尼之战”。1830年“七月革命”前夕,文学领域浪漫主义革新派同古典主义守旧派矛盾锋利,一触即发。雨果按其克伦威尔序中阐述的艺术原则写出欧那尼,上演时古典主义保守派纠集遗老遗少在剧院捣乱,试图破坏阻止。革新派也不甘示弱,为保证顺利表演,组成“铁军”与之对峙。首场表演时导致双方大打出手,剧场一片大乱。但终以古典派的失败、欧那尼连演40多场而告结束。30.分类整理法:是巴尔扎克结构小说集人间喜剧的方法之一,即把所有小说分为风俗、哲学、分析三种“研究”,其中风俗研究又分为巴黎、外省、私人、政治、军事、乡村六个“场景”,以便把这多卷本的巨著组合为一个整体。此外,还通过“人物再现法”把作品和作品之间也连接起来。31.人物再现法:是巴尔扎克结构小说集人间喜剧的方法之一,即指同一人物也许出现在好多部小说之中,每一部反映他性格发展过程的某一个阶段,这样一来整个小说集里的作品就不再是孤立的,而像一个大戏里的幕和场,人物必须受制和服从于一出大戏的基本主题与总体结构的需要与安排。32.“审丑论”:波德莱尔主张以丑为美,化丑为美。他不认为丑恶的事物就是绝对的丑,而是认为丑中有美。他指出“自然是丑恶的”,自然事物是“可厌恶的”、“平庸的”;自然景色是丑的、“邪恶的”;罪恶“天生是自然的”,“相反,美德是人为的、超自然的。”由此出发,他主张应当写丑,“发掘恶中之美。”“恶中掘美”的主张,当然不是从道德的角度认为恶就是美,而是从美学角度认为“恶”的东西可以成为艺术上的美。波德莱尔曾经指出:“丑恶通过艺术的表现而化为美,带有韵律和节奏的痛苦使精神充满了一种安静的快乐,这是艺术的奇妙的特权之一。”这种美学观点是20世纪现代派文学遵循的原则之一。33.“非功利论”:波德莱尔认为,诗歌除了自身之外,并无其他目的,也不也许有其他目的。“艺术愈是想在哲学上清楚,就愈是倒退,退到幼稚的象形阶段;相反,艺术愈是远离教导,就愈是朝着纯粹的、无私的美上升。”波德莱尔指出:“真正的艺术品不需要指控,作品的逻辑是以表达道德的规定,得出结论是读者的事。”“假如诗人追求一种道德目的,他就减弱了诗的力量。”波德莱尔反对在创作中进行政治、宗教、道德等功利主义的说教,力主“为艺术而艺术”。34.自然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流派之一。它继古典主义、启蒙文学、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之后,在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兴起,80年代达成全盛,随后,自然主义越出法国,到20世纪已传至世界各地。它是在龚古尔兄弟、莫泊桑、左拉等自然主义作家的提倡与推动下展开的一场文学运动,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的影响下,由遗传学、生理学、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孔德的实证主义文学在各个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性,它上承现实主义文学,下启现代主义文学,成为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的中介,于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35.历史小说“三部曲”:显克微支的历史小说“三部曲”是指火与剑、洪流和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这三部作品是波兰现实主义作家显克微支在19世纪80年代以17世纪波兰真实历史事件为题材创作完毕的,第一部描写的是16491654年间波兰骑士打击哥萨克人暴动的故事,第二部写的是波兰人民反抗瑞典侵略者的故事,最后一部则是描写波兰抵抗土耳其鞑靼人侵犯的战争。三部曲热情歌颂波兰人民同仇敌忾、顽强奋战以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英雄精神,展现了广阔的历史背景,塑造了众多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典型人物,在波兰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36.“激情主义小说”:茨威格喜欢始终高潮不衰、一口气读到底的作品,因而他写东西便追求紧凑集中,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给人一种始终的紧张感。作者着眼于人物激情化的精神世界的刻画,着眼于进一步透彻的心理分析与对灵魂深幽角落的细致挖掘。故茨威格小说可以称之为“激情主义小说”,其魅力得之于独具火一般的激情性格之美。37.象棋的故事:是20世纪奥地利现实主义小说家茨威格的一片中篇小说,也是作家自杀前最后的一部作品。小说深刻揭露和控诉法西斯对人的精神的野蛮摧残和戕害,同时也反映出作家内心的痛苦不安以及绝望的情绪。38.“非个人化”:是由英国著名现代诗人艾略特提出的诗歌理论。所谓“”,即反对诗歌的主观自我表现,主张现代诗人要对诗人的个性(情感)做最少的规定,对诗人的艺术(技巧)做最大的规定。这种以“非个人化”为核心的诗论,是对前期象征主义“强调暗示和联想”的发展,对纠正前期象征主义诗歌晦涩朦胧具有重要作用,它大大加强了诗歌艺术技巧的创新,为后来英美新批评派的理论奠定了基础。39.荒原:是英国著名现代诗人艾略特的代表作,也是迄今为止20世纪西方诗坛上最重要的作品。诗人用“荒原”意象准确而逼真地刻画了20世纪初叶西方的精神危机,导致形成一个波澜壮阔的“荒原文学”意象。全诗433行,分五章:死者葬仪、火诫、水里的死亡、雷霆的话。它实行了艾略特的“”理论。作家遵循“思想感性化”原则,寻找、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客观相应物”,充足运用并大大丰富和发展了象征主义诗歌技巧,为西方诗歌带来了全新的气象。40.“孤独三部曲”:指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三部未完毕的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和城堡,它们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和厚重的审美意蕴。因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在充满敌意的世界中苦苦挣扎的小人物,且结局无一不是孤独的失败者,故有“孤独三部曲”之称。卡夫卡式:卡夫卡的小说善于通过奇妙的构思个多种艺术方法把现实与非现实、合理与悖论、常人与非人并列在一起,把虚妄的荒诞离奇现象与现实的本质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上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纯客观叙述方式,构成了别人不能或难以反复甚至无法模仿的独特手法,这种具有强烈的卡式个性化特色小说艺术风格即“卡夫卡式”。41.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方式之一,2023代在欧美各国陆续出现。这类小说认为文学应重要表现人的意识活动,特别是表现潜意识活动。故极其淡化传统小说的情节因素,打破准时空顺序为逻辑的叙事结构,采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自由联想手法和内心独白手法,还取消了传统小说中全知全能的叙述者。相反,意识流小说史叙述者必须跟着人物走,通过人物的视角去观测和感受周边的一切,多层次立体化地体验人物所经历的某个时刻的状况,因此时间颠倒、空间重叠便成了常有的情形。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有法国的普鲁斯特、爱尔兰的乔伊斯和美国的福克纳。42.“反英雄”布卢姆:布卢姆是乔伊斯尤利西斯的中心主人公,他身上既有崇高的一面,又有低劣的一面,是一个多面的、立体的“反英雄”典型。就低劣的一面讲,他过于忍让,对妻子不忠,充满低档趣味,且意志消沉,逆来顺受;因爱子的夭折、家庭生活的不和谐还经常想到死。但他不是一个坏人,有教养、有礼貌、有丰富的知识和艺术修养,通情达理,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敢于自省。其仁慈宽厚和懦弱忍让经常是分不开的,一方面想到死,一方面不乏远大的抱负。总之,这是个真实的世俗生活中的凡夫俗子形象,而非传统文学中高大全的抱负英雄人物。43.存在主义文学:是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之一,是指由存在主义哲学家创作的、以表现存在主义观点为宗旨的文学,产生于30年代末期的法国,二战后流行于欧美。它重要揭示世界的荒诞和无秩序、人生的痛苦和无意义,以及人的失落、异化、孤独、焦急等情绪,同时又以“自由”和“自我选择”来激励面对现实的重压而奋起斗争。代表作家有法国的萨特、加缪等。44.“别人即是地狱”:这是萨特剧作禁闭中的一句话,已成为概括存在主义的名言。这句话经常被人误解,其意思并非是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总是恶化的、是地狱,而是说,假如一个人和别人的关系恶化了,弄糟了,那么,别人就是地狱。这里有一个前提,即对的对待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假如不能对的对待,那么,别人就是地狱。“别人就是地狱”包含三层意思:1.假如你不能对的对待别人,别人就是地狱;2.假如你不能对的对待让人对你的判断,那么别人的判断就是你的地狱;3.假如你不能对的地对待自己,那么你也是自己的地狱。45.荒诞派戏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它兴起法国,20世纪50年代在巴黎上演了尤内斯库、贝克特、阿达莫夫、热内等剧作家的剧作。该派因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斯林的荒诞派戏剧一书而得名。荒诞派戏剧在存在主义哲学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它提倡纯粹戏剧性,通过直喻把握世界,而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对话、混乱不堪的思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荒诞派戏剧的基本意旨就在于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荒诞。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代表作品有秃头歌女、等待戈多等。46.美国犹太作家:美国文坛上一个特有的群体,它是按照地区而不是按照一致的思想和艺术特性划分的,涉及贝娄、辛格和马拉默德等犹太裔作家。他们有的在浓重的犹太文化背景下展示小说主题,关心“犹太人的经验”;有的持批判态度,把“犹太传统”置于美国社会之中;有的并不带犹太文化特性去表现美国社会。在思想主题、审美观念、文学技巧诸方面,犹太作家显示出独特的文化优势且表现出突出的整合精神。代表作品有辛格的长篇小说卢布林的魔术师和贝娄的赫索格等。47.反思文学:指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逝世后,处在重大历史转折时期的苏联文坛出现的反思历史的文学现象。日瓦戈医生是反思文学的先驱和代表,它以知识分子日瓦戈重要在十月革命前后和国内战争时期的人生悲剧,对苏共领导下的伟大社会变革进行了深刻思考,特别着重于对其“失误”和“挫折”作历史哲学的洞察,表现出深沉的人道主义情怀。48.回归文学:指20世纪80年代苏联文坛的一种文学现象。当时社会政治生活提倡“公开性”或“民主化”,于是在讽刺、暴露、批判、争论的自由喧闹中,出现了所谓的“回归文学”。回归是个较为笼统的称呼,大体指历史上那些重要由于政治因素被封存、搁置或出版于国外的作品现在它们得以面世或者返回故国,进到读者手中。它事实上出现了前后两个浪潮,20世纪5060年代为第一个,8090年代为第二个。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是回归浪潮中的重要作品。1992年回归之风基本结束。简答题:1.简谈设立“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这门课程的宗旨与目的。答:其宗旨与目的,一是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学习者的外国文学知识,使之更系统、更进一步、更有侧重地了解与掌握西方文学发生史;二是学会从不同方位与观照、理解、分析外国文学作品,即不仅从社会历史的角度,还要考虑到其他例如哲学、文化等的影响,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三是强化对在世界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家与作品的掌握限度,以培养和提高对外国文学经典的审美感受力与理论透析力。2.简述荷马史诗的形成过程:现在人们一般认为,荷马史诗是古希腊长期流传的关于特洛亚战争的英雄传说的总结。约在公元前12世纪发生了特洛亚战争,此后就流传着关于这次战争的歌谣。通过长期的传唱,内容逐渐丰富,故事渐成系统,至公元前9世界到公元前8世纪,逐步形成了这两部史诗,荷马也许是史诗最初或最佳的综合加工者。此后史诗通过许多改动,据说传到公元前6世纪,经希腊学者的删改编订,正式形诸文字。公元前2世纪,亚历山大学者又做了最后编订,将两部史诗各分为24卷,形成后人看到的最古的定本。3.简述荷马史诗的历史背景。荷马史诗产生的历史背景,涉及从公元前12世纪到前8世纪的所谓“英雄时代”。这一时期是希腊人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虽然还存留着氏族社会的特点,但又产生了部落内部贫富矛盾以及贵族同平民、同家奴之间的矛盾;此外,部落之间的剧烈斗争,人类与自然灾害的矛盾,仍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希腊各部落与特洛亚的战争,事实上就是双方互相掠夺财富、奴隶和占据商业要道引起的。同时,生产力的发展,激发了人们与自然斗争的信心和英雄气概。希腊人把对异族或其他部落的战斗同对自然的斗争同样看待,都当做最光荣的业绩进行讴歌。这就是荷马史诗产生的大体历史背景。4.简述荷马史诗的基本主题:史诗以巨大的艺术力量,深刻表现出童年时期希腊人向异族和向自然战斗的英雄精神。伊利亚特的基本主题是歌颂与异族进行战斗的英雄。这些英雄个个渴望在战场获得殊荣。如阿喀琉斯明知自己上战场会死于非命,但还是选择了战死沙场;赫克托耳的英雄主义更富于悲剧色彩和社会责任感,面对城邦将被攻破的败局和妻子的苦苦恳求,他仍然誓死战斗,选择与城邦共存亡。 奥德修纪的基本主题是歌颂人对自然的斗争。奥德修的海上遭遇是以神话方式反映出来的自然威力和古代人对自然相比虽然渺小,但人可以依靠勇敢和智慧战胜它们,同时史诗还歌颂了奥德修为维护私有财产和一夫一妻制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所作的斗争。奥德修返乡后恢复家产并残酷报复了求婚者,清楚地显示了这一倾向。5.简述古希腊戏剧的艺术成就:古希腊戏剧是世界戏剧史上最先成熟并且成就辉煌的戏剧。较之东方各文明古国,古希腊戏剧在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4世纪初,即古典时代已率先达成成熟和繁荣。雅典可容纳万人的露天大剧场,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戏剧表演和比赛,获胜的剧作家享有很高的荣誉,演员的地位也很高。彪炳文学史册的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以及大喜剧家阿里斯托芬都是生活和创作于这个时代的。6.简述索福克勒斯对悲剧艺术的奉献。一方面,索福克勒斯第一个为希腊戏剧增长了第三个演员,并加强了演员的动作和对话,使合唱队真正成为剧中角色,有助于刻画人物,使剧情更为复杂、和谐统一;另一方面,作者放弃三联剧形式,使每一剧本的矛盾更为集中,剧情更为完整,人物性格更为丰满鲜明。这就是索福克勒斯对悲剧艺术的改革和奉献,将希腊悲剧艺术推动到完美的境地。7.简要谈谈俄狄浦斯王一剧的思想内涵:一方面,俄狄浦斯王具有很高的结识价值和伦理道德意义。人类在原始社会,乱伦现象普遍存在,并无伦理道德的问题。当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一夫一妻制形成并有了相应的新伦理观念,弑父娶母便成为逆伦大罪。本剧写出了古希腊人从野蛮跨入文明的痛苦回忆,将这种文明进步曲折反映出来。另一方面,该剧还歌颂了人的独立意志和人同命运的斗争。索福克勒斯虽然也崇敬神明、相信命运,有他的局限性,但在客观则是全力歌颂人的独立自主意志同命运的搏斗,而不是听任命运摆布,放弃斗争;该剧显示给观众,具有独立自主意识的人是崇高的,神给人规定的命运却是邪恶的。8.埃涅阿斯纪中的埃涅阿斯是个如何的形象?埃涅阿斯是维吉尔中的主人公,在罗马神话传说中他是罗马帝国的创建者,维吉尔把他塑导致奴隶制国家形成时期一个开国君主的高大形象,赋予他对神虔诚、热爱祖国和家人、勇敢刚毅、坚忍、处事公平等诸多为罗马人所称扬的优秀品质,但更突出的是他听从天意、要克服一切内在和外在的困难、建立一个新国家的使命感。眼看亡国惨象,他有几次想冲出战斗,以求一死,但终于控制自己,按照天神的旨意,背负将子,杀出一条出路,奔向不可知的海洋。在航海途中许多同伴死去,他却冲破风神的打击,从这个岛屿挣扎到另一个岛屿。在迦太基他享受爱情的甜蜜,但天神警告使他又义无反顾地放弃狄多,奔赴艰难的路程。在战胜了海上风暴、瘟疫、水妖、死亡等种种劫难,登上意大利的土地后,他又联合和谐种族同诸土著族进行了殊死搏斗。在意大利战斗时,他反复申明不是要征服意大利,而只是创建新的城邦。向最后与之搏斗的图尔努斯保证,自己不追求什么王位,他所希望的是两个民族建立永恒的同盟,平等相待。这显示出他作为开国君主所具有的仁慈和博大胸怀。埃涅阿斯形象的塑造旨在歌颂罗马帝国的丰功伟绩,激发罗马人民的爱国热情。9.为什么罗马大诗人贺拉斯说:罗马征服了希腊,在另一种意义上,希腊征服了罗马?罗马征服了希腊,是说在军事上,公元前4世纪,罗马向外扩张,公元前2世纪中叶吞并了希腊,昔日强盛的古希腊成为罗马的一部分,由于此时古罗马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将领,以及古罗马人尚武的天性和高度的集体责任感,使他们在公元前1世纪末开始形成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奴隶制国家。在向外扩张的过程中,罗马人接触到先进的希腊文化,于是被兼收并蓄,多采用希腊文学的各种形式甚至运用口头的或文字的作品进行改编,例如神话,罗马神话几乎是照搬希腊神话,并与本民族神话相融合,把希腊神名改为拉丁神名,如宙斯改名为朱庇特,赫拉改名为朱诺,爱与美女神阿芙洛狄 成为维纳斯等。甚至太阳神阿波罗连名字也未改就请进了罗马神殿,在罗马从共和向帝国过渡时期和帝国时期,又出现了三大诗人维吉尔、贺拉斯和奥维德,他们的创作构成了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其中大多是模仿希腊诗人的著作而成的,如牧歌是维吉尔模仿希腊牧歌诗人 奥克里托斯所写。所以,在另一种意义上来说,希腊征服了罗马。10.埃涅阿斯纪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其基本主题就是歌颂罗马民族光荣伟大和创业艰难的历史,赞美罗马帝国的创建者屋大维等罗马领袖的功勋和伟大使命,鼓舞罗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为罗马帝国的大一统服务。随着罗马的崛起和罗马同希腊的争战,罗马需要一个能与历史悠久的希腊人对抗的伟大领袖,以增强民族凝聚力,鼓舞民族自豪感。这样罗马人便把关于埃涅阿斯的神话传说同罗马的历史传统结合起来,使之到意大利拉丁姆地方建国,成为罗马人的祖先,维吉尔便是以种种神话为基础创建了埃涅阿斯纪,其基本主题就是歌颂罗马民族光荣伟大和创业艰难的历史,赞美罗马帝国的创建者屋大维等罗马帝国领袖的功勋和伟大使命,鼓舞罗马民族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为罗马帝国的大一统目的服务。在史诗里罗马人的血统渊源被追溯到最高的“神”,所以罗马历代领袖,直到屋大维都是“神”的后代,并且罗马建都等都是神的意志。通过埃涅阿斯遵从神命到罗马建国的神话故事,具体叙述罗马先人创业的光荣和艰难,歌颂罗马人的威武堂皇,宣传罗马人的历史使命,表达帝国的基本信念和价值观。11.在神曲中,但丁通过象征和寓意手法的运用,体现了如何的思想主题:神曲通过梦幻形式描写但丁在古罗马大诗人维吉尔和自己的恋人稗德丽采的带领下幻游地狱、净界和天堂三界的故事,借此给人类指出一条从黑暗走向光明的途径:在黑暗、迷信和暴行还很猖獗的时代,个人和人类如何从迷惘的牢狱中通过苦难,找到和接近真理,臻于完美与至善。象征和寓意通贯全篇。黑暗的森林象征意大利的现实,三头野兽象征阻碍社会前进的邪恶势力,但丁迷路象征人类的迷惘,地狱则是残酷黑暗现实的写照。作品反映了中世纪中后期意大利广阔的社会生活,并且充溢着强烈的政治倾向性和爱国精神,诗人大胆地揭露了意大利痛苦的社会现实,诸如国家民族的分裂、党派的纷争、统治者的暴虐、贪官污吏和高利贷者的罪行甚至市民的贪财好利等,特别无情地揭发了教会的腐化、贪婪,甚至主教、教皇等高级僧侣的伪善欺诈与残暴。他旗帜鲜明、毫不模糊、嫉恶如仇、痛下针砭,显示了一个伟大诗人和爱国者的胆略与气魄。12.简述神曲的重要艺术特点:一是,构思精确、结构宏伟、严谨工整。作者严格按照三、九、十数字布局,如同一座结构匀称、规模宏大的三棱体建筑。分为三部分:地狱、净界、天堂,每部分33歌加上序曲合100歌,而100则具有“完全中之完全”的意味;三界结构:地狱九层,炼狱七级,加上山门和地上乐园共九级,天堂九重,若分别加上地狱的走廊、炼狱的外面和天堂的天府都是十。二是,人物塑造丰富多姿、性格鲜明。作品中有名有姓的人多达数百人,作者或通过细节对话叙述故事,或借助场面环境的渲染和烘托突出人物,具体生动。三是,鲜明的民族特色。但丁是第一个成功地运用意大利民族语言进行创作的大诗人,神曲的语言准确生动具有民族色彩,诗句精警有力、变化有致,也有哲理化玄学气息和飘渺神秘色彩。但丁成为意大利的第一位民族诗人。四是,极富特色的描写艺术。神曲在艺术上非常完美,最突出的特点是充足发挥了中古常见的梦幻文学形式所独有的长处,使所有内容和细节充满五彩缤纷的寓意和象征。作者借幻游三界,寓指人类从苦难迷惘的现实走向抱负境界的道路。但丁象征人类的迷惘,维吉尔象征理性和哲学,稗德丽采象征信仰和神学。通过梦幻形式,冲破历史时空限制,与古希腊以来的历史人物进行对话。而采用经院哲学的辩论方式,则广泛阐述了当时神学、哲学、科学上的重要理论或问题。13.简述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分期、各期特点及代表作:莎士比亚的创作一般分为三个时期:前期以写诗歌、史剧和喜剧为主,仅创作了少数几部悲剧,是所谓“史剧与喜剧时期”。史剧贯穿着这样的主题,即谴责封建割据,批判血腥战争,鞭笞暴君暴政,也就是国家必须统一的思想。重要代表作亨利四世上下篇、理查三世等。在莎士比亚喜剧中,讽刺并不占重要地位,重要的乃是肯定生活的原则,或者说“歌颂性喜剧”构成了莎翁喜剧的显著特色。喜剧代表作有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温莎的风流娘们儿、爱的徒劳等。中期以写悲剧为主,仅创作了少数几部喜剧,故为“悲剧时期”。莎士比亚悲剧的主题在于揭示抱负与现实不可调和的矛盾,或者说抱负的幻灭。它们以所谓“性格悲剧”著称,代表作是“四大悲剧”,即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该时期还创作了三部所谓的“阴沉喜剧”,气氛阴暗严厉,揭示社会问题,以喜剧收尾,又称“悲喜剧”,即量罪记终成眷属特洛伊勒斯与克里希达。后期以写传奇剧为主,另写有一部史剧,是所谓“传奇剧时期”。其艺术上炉火纯青,充满抱负和幻想,主题表现为高度纯粹的基督教博爱主义,实质上也就是道德抱负主义。辛柏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均可视为典范的代表之作。14.简要说明莎士比亚喜剧对传统喜剧的创新之处:莎士比亚喜剧与传统喜剧不同,有自己的显著特点。具体表现为:继承性,从喜剧的发展史来看,希腊旧喜剧的特点是政治讽刺,而新喜剧和罗马喜剧的特点则是世态讽刺。莎士比亚喜剧继承了古典喜剧的讽刺传统,表现为嘲笑一切低贱、庸俗、恶劣、陈腐以及行将灭亡的事物,揭露生活中的错误与不合理现象。创新性,莎士比亚喜剧在讽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人文主义的生活抱负,对顺应潮流的新事物、新性格加以肯定。讽刺在其喜剧中并不占重要地位,重要的是肯定生活的原则,“歌颂性喜剧”构成其喜剧的显著特性。这种歌颂性喜剧的主题,是以人文主义道德原则为基础的爱情与婚姻关系以及友谊、崇高的品质等,其体现者几乎是清一色年轻美丽的男女主人公。15.简析莎士比亚历史剧创作的基本主题:莎士比亚历史剧的基本主题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爱国主义是莎翁史剧创作的基本主题。剧作家关注民族命运,系统探索了祖国过去300数年的历史,认为秩序和统治是从忠诚国家发展而来的。在大师看来,爱国不仅是普通百姓的义务,更是君主美德的最高标志。另一方面,人文主义是其历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