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点详解.doc
一、教育基础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答 解题思绪:总体性的答案,强调总体发展水平,优势与问题现状:1.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态度越来越积极,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2.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逐步提高,但经费短缺现象仍然存在。3.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渐普及,有效整合和资源建设仍然有待加强。4.教师的培训需求高,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有待改善。5.城乡学校信息化建设差距仍然存在,需要更多关注。存在问题:中国的小学教育不太抱负。教育体制限制了作为初始集体教育的学校所应当有的主权。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严重;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脱节严重; 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衔接差距大; 学校重教轻育; 媒体导向偏颇,让社会误解了学校教育的功能与能力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答 解题思绪 趋向于综合化的课程发展,重要还是借鉴了西方和欧美等一些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其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立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全人发展、回归生活、有效教学、从分科到综合、以评价促发展、民主管理。 现状:新课程改革,激活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随之而来的困惑也越来越多。新课程改革到底该如何教,是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据我了解,目前在学校的一些教学活动中,往往呈现出令人担忧的状况:一、盲目的新立异,乱套模式客观地说,一定的教学模式适应一定的教材内容。如语文新课强调“人文素养”“自主合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跨领域学习”等,其相应的教学模式应是有趣导入,整体感知、情感陶冶、品位鉴赏、拓展延伸等。这样的确能增强学生的爱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但是,我们在听课评课活动中,也发现部分教师为创新而创新,语文课如脱缰之马,教学目的不明确,基础学习任务完不成,课堂上看似轰轰烈烈,教学效果却很不抱负。有的教师一味地对学生大加赞赏、肯定,结果使学生处在奋之中,课堂活动乱而无序,致使学生收入少,基础知识不扎实,整体水平下降。二、 穿新鞋走老路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出现两种现象:教师在作公开课或评公开课时,教学活动还能以学生为中心,按设计的方案进行,即使小组讨论发言也都是选好的代表,恐怕节外生枝,把课讲砸了。但在平时讲课时,就故伎重演,关上门走自己的老路,以不变应万变,多讲死练,课后以大量作业来填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紧张课改后考试成绩下降,教学质量下滑,这是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一大困惑。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冲击是不可低估,但课必须天天上,课改也势在必行,这需要勇气、时间和实践。我们相信新课程改革通过校长和教师的艰苦奋斗,必将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就此我想谈几点拙见:1学校领导要走进课堂,统筹安排好新课程改革工作,并为教师培训提供资金保障,为师生教学提供资料、设备和场合。有人评价课改时说:“动不动在局长,行不行在校长,干好干不好在教师。”可见,学校领导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枢纽作用。2各校要切实搞好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素质,为实行课改打好基础。一方面,每一个学校都要制定出一套教学案例评价标准,要涉及各科教学,人人参与,通过编写案例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另一方面,充足运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充足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观看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作报告课或公开课,以提高教师的讲课水平;再次,坚持集体备课,共同解决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力求每一节课都要做好准备,注重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3在抓好“双基”的前提下进行创新。教师要先学好课本,充足吃透教材,挖掘教材内容,并因材施教,使学困生有进步,学优生得到发展,真正做到目的明确,当堂达标,不积累问题,减轻学生课业承担。在此基础上再有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4课堂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全员参与,特别要照顾学困生。5在新课程改革中,学习、继承优秀的传统教学法,如谈话法、发言法等。这些方法既适合传统教学,也适合新教材,但填鸭式教学、机械性反复练习等必须摈弃。发展趋势 一、建立国家课程标准,统一小学课程的质量规定 二、大力提倡课程设立综合化,适度减少分科课程,普遍用“学习领域”代替了“学科”的概念 三、调整培养目的,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 四、积极变革教学方式,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五、课程内容进一步关注学生经验,反映社会、科技最新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 六、拓展传统的教材观,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 引申理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大目的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对的价值观的过程。” 教育的主线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使人得到充足的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把儿童的充足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这意味着人才培养模式将多样化。确立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价值观、根治现行课程体系的弊端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主线任务。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走出目的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培养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足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功能发生了改变。新课程各科课程标准把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真正统一起来,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产生了质的奔腾。它从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为每一个人的发展提供机会。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关注一个人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准备,精选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义务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解决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足的发展。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见书本教育基础知识P109-116)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定。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见下载PPT)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见书本教育基础知识P109-116)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见书本教育基础知识第四章P44-45)9可以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二、学生指导1.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见下载word)2.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爱好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一般方法。(认知见下载WORD 书本P199-200)学习爱好 一般来说,多数儿童的学习爱好都是在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下,受对的的学习动机支配而产生的。这说明学生的学习爱好虽然有很大的自发倾向,但更重要是靠老师的教育和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爱好呢? 一方面,教师、家长应通过观测、谈话、作业、分析等方法,了解孩子喜欢学习哪些功课,不喜欢学习哪些功课。不喜欢学习某些功课的因素是什么,是否一直都不喜欢。这样,就可以进一步了解他们爱好发展的趋向,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另一方面,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确立对的的学习动机,激发求知的欲望。需要越强烈,爱好就越浓。反之,爱好越浓,需要就越强烈。而动机则是满足需要的驱动力量。所以,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学习爱好,就要激发求知欲的需要,从而产生满足求知的动机。因此,老师和家长要经常对小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使学习变成自觉、强烈的需要,树立对的的学习动机。同时,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理,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问题,进行发明性的思维活动,不断地激发他们的求知需要。对于某些内容比较枯燥无味的科目,要讲清楚学习本科的重要意义,教育他们把自己的学习同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使个人的学习爱好服从祖国的需要。 第三,针对小学生爱好的特点,设法控制他们的学习情绪,使他们的爱好逐步趋于稳定。小学生学习爱好有四特点: 一是容易激发起来,但很难维持稳定,他们的爱好容易受教师的影响。例如:某个老师讲课形象、生动,学生爱好盎然,换另一个老师讲课方法欠佳,学生的爱好会骤然下降。 二是爱好容易广泛,但难于集中。小学生往往什么都想学,样样都感爱好。他们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又喜欢那个,缺少一个中心的爱好。 三是容易产生偏科思想,小学生不容易理解学习要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很容易受一时的爱慕而偏科。 四是和教材的难度有关。在学习过程中,假如他们感到教材的内容很简朴,掌握知识不会感到困难,作业承担又不重,那么,他们就会感到没有什么知识可学,因而缺少学习爱好。反过来,假如他们觉得教材内容难于理解,作业过多过深,他们感到承担重,就会产生烦躁、焦急、畏难的情绪,甚至会产生抵触学习的行为。 小学生这些爱好特点同他们的情绪发展不稳定有关,事实上,学习爱好是学生的情绪在学习中的表现。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要让他们的学习情绪经常保持饱满、积极、稳定。这样,才干使他们爱好高涨、强烈、持久。 第四,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吸引小学生学习的爱好。具体做法: 增强学习科目的吸引力,可以举办一些学科知识的小型展览,学生优秀作业、作品及成果展览等; 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教师讲课要尽也许用儿童语言,做到生动、有趣,富于感染力,易于接受。 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并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具体指导; 给儿童讲清楚参与该项活动的意义,要让他们亲自动手,通过他们自己积极活动,看到自己活动的成果,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有效能的爱好; 组织小学生参观、访问,使他们明白自己学到的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 经常向学生介绍科学家学习爱好的故事,不断鼓励和表彰学生的好学精神等。 “爱好是最佳的老师。”但爱好不是生来就有的,要做好一切,爱好最重要。就此问题大家来谈谈自己的见解。小学生学习爱好的培养爱好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的学习爱好对学习好坏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我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一、运用有效情境激发学习爱好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故意识地将所要学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如教学认钟表一课,认读钟面上所表达的整时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在生活中虽然能结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教学伊始通过创设龟兔赛跑谁赢了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看时间的需要,并运用已有知识试认时间,在此基础上展开新授。另一方面,课中注旨在大情境中创设不同的小的问题情境:蓝猫参与森林运动会看到的龟兔赛跑、小猪参与森林运动会的时间、帮蓝猫修钟表,使学生对探索新知保持浓厚的爱好,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发生碰撞,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对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也能积极思考、积极讨论、积极交流。二、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习爱好。 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爱好。因此,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采用品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爱好。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象粉笔,2象鸭子,3象耳朵,4象小旗,5象钩子,6象口哨,7象锄头,8象葫芦,9象蝌蚪。”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爱好。三、 运用学具操作激发学习爱好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活动是结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经常需要借助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过程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学生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建立丰富的表象,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满足了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当作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提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提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四、 运用数学游戏激发学习爱好好动也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游戏恰恰符合学生这一特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恰当引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索和应用知识。使学生在数学游戏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游戏中品尝获得成功的乐趣。产生浓厚的学习爱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启发了学生的发明力,为他们学数学,爱数学发明了条件。如学习观测物体时,我先让学生学生做玩积木的游戏,一个学生说口令,一个学生摆积木,通过多次的游戏,让学生不久学会在不同的方位观测物体的表面是不相同的. 在教学中,通过做有趣的数学游戏,让他们数学游戏在玩中学,能把学生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口算练习时,常用的有视算、听算、对口令、开火车等,再增长“打手势”、“悄悄算”、小组竞赛、“森林医生”、“口算大王”、“优秀邮递员”等,气氛会更加热烈。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爱好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为重要形式,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爱好,由于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的印象深刻,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上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尚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填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局限性。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化难为易。如: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我通过制作幻灯片植树,让学生知道36人植树,每3人一个组,可以提成几组?让学生很直观的就看出:用36除以3来解决问题.学生爱好浓厚,掌握较好.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激发爱好。低年级学生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在教学中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方法进行教学,给学生以新异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爱好。如:通过讲故事、设问或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教具、数学游戏、课堂提问、练习形式多样化等方法,使学生不会产生厌烦感,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学习爱好,并保证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总之,爱好是最佳的老师,他能驱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追求对新事物的结识,克服重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事实证明,激发爱好,是学好数学的主线保证。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加强对学生学习爱好的培养.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明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以下介绍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供同学们参考: 1积极学习的习惯 别人不督促能积极学习,一学习就规定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运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故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2及时完毕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 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毕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提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规定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毕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毕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快乐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 3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 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规定中学生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这就规定中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快乐趣。对不喜欢的学科或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可以适当减少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初期目的、中期目的、远期目的,然后规定自己去完毕。这是克服偏科现象的有效方法。 4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醒、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5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中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积极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6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 中学生应当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积极,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 7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 中学生应当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里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积极,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 8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习要严厉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绪、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别人询问,这样才干提高自己。并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发明,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容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应当养成向别人请教的习惯。 9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朴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白: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10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或提纲环节式知识结构。积极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11及时完毕作业的习惯 准时完毕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重要特性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 12阶段复习的习惯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单元、章节知识结构,在大脑中勾画图式。这是使知识系统化,牢固掌握知识,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一环。 13自觉培养发明性思维能力的习惯 发明性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高度发展的表现,是创新能力的内核,是实现未来发展的关键。中学生应当随时注意运用如下环节培养发明性思维能力:(1)界定自己所面临的问题。(2)搜集相关问题的所有信息。(3)打破原有模式,从八个方面尝试各种新的组合。涉及改变方向,改变角度,改变起点,改变顺序,改变数量,改变范围,改变条件,改变环境等等。(4)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5)让大脑放松,让思维掠过尽也许多得领域,以引发灵感。(6)检查新成果。以上六步是解决作业难题的有效方法。 学无止境,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也要善于借鉴他们比较好的学习经验为己所用。聪明的你一定能找出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乘风破浪,早日达成胜利的彼岸!3.了解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德育基本规律见书本教育基础知识第七章P90-91)特点(四点P201-202)注意: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性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晶德迅速发展,处在伦理形成时 期。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道德关系的概括。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抱负, 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和道德抱负形成、并以此指导行动的时期。中学生逐渐掌握伦理道德,并服从它,表现为独立、自觉地依据道德信念、价值标准等去行动,使学生的道德行为更有原则性,自觉性。 2自我意识增强 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 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中学生的道德结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互相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并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从总体上看,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依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在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限度的具体经验特点;道德情感表现丰富、强烈,但又好冲动;道德行为有一定的目的性。渴望独立自主行动,但愿望与行动经常有距离。 初中阶段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的两极分化的时期。品德不良、违法犯罪多发生在这个时期。根据研究,初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入了以自律为重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表现在能自觉地应用一定的道德观点、信念来调节行为,并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 区别:小学生思想品德的特点: 1.幼稚性与可塑性 2.模仿性与易变性3.自我中心性与缺少自律性 区别德育特点:阶级性、历史性、民族性、继承性4.了解小学生医疗、保健、传染病防止和意外伤害事故的相关知识。5.掌握指导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思绪:把科目细化分阶段学习,基础-难题-突破,具体安排复习的时间。(一定要结合练习,不耻下问,但要讲究效率)给自己设计一个方案玩就要玩好,但学习的时候就要认真良好的学习习惯概括为六个字:善思、好问、勤记。学习方法指导的范围非常广泛。在这里,我们就方法论方法,并结合小学生学习的现状来说明学习方法指导的具体内容,重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假如想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订立学习计划。计划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成败。教师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明白计划对于学习的意义。计划的内容涉及目的与任务、完毕目的的具体措施、时间安排与力量分派等。在学习上,既要有长期规划,又要有近期安排。长期规划是从整体上根据主客观情况拟定阶段学习的目的和重点,一般以一个学期为宜。近期安排要具体到每周每日的学习,这一周要完毕什么任务,学习多少小时,以什么为重点,都要有具体明确的安排。天天晚上睡觉前要对当天所做的事情作一个简要的回顾,看是否完毕了既定的目的;同时对第二天要做的事作好细致的安排,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复习什么科目、看什么等。假如天天花十分钟做这项工作,长期坚持下去,定会获益非浅。有的学生知道计划的重要性,计划也订得很多,但总是执行不了,因此对学习的帮助不大,反而弄得自己丧失信心。为什么呢?重要在于计划制订不合理,或目的模糊,或脱离实际,或没有弹性、无法调整等。如何制订合理的计划呢?应当让学生明确以下几点:(1)要明确具体。计划越具体,指导性越强。因此,在设立目的时,在安排时间时,都要力求具体化。例如有个同学在计划中规定:“本学期重点抓数学和作文。作业独立完毕后,天天做五道数学课外题,争取期中、期末考试都在95分以上。天天看一篇作文,记五个好词好句,争取每次作文在75分以上。”应当说,这样的任务和目的还是比较明确和具体的。(2)要切合实际。要避免对自己提出过于苛刻的规定。有的学生急于求成,总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目的定得太高,时间安排太紧,使计划成为一纸空文,不仅不能指导行动,反而挫伤了自己学习的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因此,教育学生一定要注意切合实际,循序渐进。(3)要留有余地。由于学习、生活中存在一些不可控因素,会影响到计划的执行,因此,好的计划总是留有余地、富有弹性的。在时间安排上不可过于死板,这样才干保证计划的顺利执行。当然,留有余地也不能太多,太多会使自己执行计划时松松垮垮,缺少紧迫感。(4)要及时调整。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调整是必要的。假如实践表白计划不现实,或者近期有特别的任务要完毕,计划就得修改。应让学生明白:学习计划是自己制订的,应当让它适合自己。但调整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而不是为偷懒提供方便。(二)、指导学生科学运筹时间。时间有限,而学海无涯。如何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去?除了合理制订计划外,还要学会科学运筹时间。这是学习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学生认为:天天上课、做作业、睡觉,规定得死死的,无所谓运筹不运筹了。其实不然。面对相同的时间,善于运用的人,会有更多的收获。指导学生运筹时间应注意几下几点: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善于抓住学习的最佳时机。也就是说,要把时间和心境、生理变化等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同样的时间,由于心理状态不同,学习效果也不同样。心境平和的时候,学习效率高;情绪波动时,学习效率低。此外,在一天的周期内,人体的生理机制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并相应地影响人的各种能力。我们假如按这种规律合理安排学习生活,就可以高效率地运用时间。如上午用于背诵外语,下午学习轻松一点的科目,晚上用来攻克难题,都往往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此外,每个人的生物节律不同,要把握自己的生物节律,充足加以运用。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充足运用间隙时间。中小学阶段的学习是非常繁忙的,整天有背不完的书、做不完的习题,许多学生会觉得时间不够用。但时间就像海绵中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挤时间的秘诀就是尽量把时间单位缩小到最小,充足运用间隙时间学习。有人做过这样的计算,假如天天能运用的零星时间有半个小时,那一年就可有180多个小时。假如每小时能读上10页,那一年就可以读完1800页书。何况我们天天浪费的零星时间远远不只半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个时间登记表,天天把做各项事情的时间一一加以记录。学生就会惊异地发现:有许多时间不知不觉消耗在无所事事之中,既没有学习,也没有娱乐,甚至没有休息。这些间隙时间成为生命的空白点。如何运用间隙时间呢?方法多种多样。如在口袋中放一些英语单词卡片,有空就拿出来读一读;与同学边走路边讨论问题;等人等车的时间,回忆一下今天所学的知识等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间隙时间运用得好,也能派上大用场。(三)、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因此,较多时间是与书本打交道。阅读是获得书本知识的基本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特别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方法指导:(1)指导学生制定好阅读计划,明确阅读目的、规定、范围、时间、环节、方法等。(2)指导学生根据阅读计划规定选择阅读书目。学生时间有限,应帮助他们合理选择书目。古代学者提出读书有“四别”,即“目治之书(只看一遍即可),口治之书(不仅看并且要背),心治之书(不仅要背并且要认真思考),手治之书(不仅要看、背并且要摘其要点写下来)”。所以,阅读应分清轻重缓急。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教科书应是“手治之书”,重要的参考书是“心治之书”,消遣性读物是“目治之书”。不同的书目有不同的阅读方法。(3)指导学生做好阅读批注。在书中批注是爱书的表现,并不是糟蹋书。批注不仅可以使头脑保持清醒,并且有助于思维和记忆。批注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在重要观点和重要内容部分划线;在关键词下圈点;在空白处写上各种评注、疑问、答案、要点的归纳等等。在批注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做读书笔记。(4)帮助学生控制阅读中的心理状态,保持必要的学习内推力,调节自己学习的情绪。(5)提供一些阅读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合理地运用。(四)、指导学生学会观测。科学的观测方法是人们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它是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官或借助相应的仪器去感知观测对象。学生通过观测,有助于增长感性结识,获得直接经验。指导学生应用观测法,应注意以下几点:(1)观测要有目的有计划。所观测的事物纷繁复杂,不是说随便观测,就能获得知识,要根据学习的规定,有计划、有环节地进行观测。(2)选择观测对象要注意典型性。这样花费较少的精力,就可获得确切的资料。(3)观测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掺杂个人的偏见,这样观测得来的资料才真实可靠。(4)要掌握相应的观测方法和技术。在观测之前要订出具体的观测提纲,制定观测的标准,登记表格和速记符号。对观测对象在不同时空活动领域中的各种状态都要做好记录。(5)对观测得来的资料要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本质化。不要满足于一些零星数据或片断实事,要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得到较全面、较本质的结识。(五)、指导学生学会记忆。学生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道德观念只有靠记忆才干在头脑中得到巩固、保持。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记忆,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提高识记的自觉性,积极地进行故意识记。明确识记目的和任务有助于提高识记的速度和对的性。要自觉积极地给自己提出学习和记忆的任务,而不是临阵磨枪,考前搞突击。(2)对的使用记忆方法。科学的记忆方法,可以增强记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使用机械反复的方法获取知识,重视对知识的领略、理解,掌握符合记忆规律的记忆方法。如形象记忆法、图解记忆法、歌诀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比较记忆法等。(3)掌握记忆遗忘的规律,科学地进行复习。我们许多同学对自己结识局限性,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没有客观、清醒的结识,对自己的个性特性也结识不清。也可以说,不了解自己,就无法改变你的学习态度、增强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动你思维的发明力。关于你的大脑和智力的基本信息,可以用数字来描述。这些数字可以展示你的大脑潜能。你知道吗?你有数以万亿计的脑细胞,有一千亿个神经元,神经元之间有两亿个也许的连接,你有七种 “智力”,你三合一的大脑里有三种基本的学习模式。根据科学家的发现,我们一般只用了大脑潜能的210,假如将90以上的潜能都开发出来,其结果将不可想象。就像我们的左脑、右脑总是有一侧在起主导作用同样,总有一种学习模式更适合我们。最佳学习模式可以简朴分为视觉学习、听觉学习和动觉学习三种。视觉学习者擅长通过看图画、书面文字或是实际演示进行学习,听觉学习者擅长通过“听”进行学习,而动觉学习者则擅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习。研究表白,每个人天生就擅长某一种学习模式,然而三种学习模式各有利弊,假如能把这三种学习模式结合起来,你的学习效率会让你自己都无法相信。三种学习模式结合起来,你的七种智力就能得到更充足的发挥。这七种智力是:语言写作智力、数学逻辑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运动知觉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剖析自我反省的内在智力。所有的人都拥有这七种智力。事实证明,假如在学习中可以同时运用这七种智力,我们就会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所学的知识将会更多地转化为长期记忆,不仅考试时你能回忆起更多的内容,你还会发现这些东西几年后还是记忆犹新。总之,小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学习,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学会学习的人。才干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动力,只有在快乐中学习,我们才干学得更聪明。6.掌握小学生德育、美育和心理辅导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小学生德育基本策略和方法(第七章P93-94)方法:a.说理教育法 b.楷模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e.品德修养指导法 f.品德评价法小学生美育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方法:1平等的谈话式的辅导方法谈话教育是一门艺术。掌握好这门技巧,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与学生谈话,发现学生的心理障碍,从而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每次找学生谈话前,先把握好学生当时的实际心理,是揣测的、防御的、恐惊的、沮丧的、或对立的,针对学生的实际心理活动,采用相应的对策,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放松学生的情绪。热情地对待谈话的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可以从学生专长、爱好,拉家常引出主题,慢慢地引入正题,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使谈话自然、和谐进来。随时调整自己的思维,以适应学生心理的伸缩变化,随机应变,恰当解决,使学生从不平衡到平衡,从不协调到协调。巧妙启发学生开口谈话,表述自己的见解。教师不能单纯地讲理、训诫、批评,从而剥夺学生的说话机会,使学生反感,失掉辅导作用。向学生提供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的模仿认同。善于选择场合。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场合,能产生最佳的效果。2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卫生讲座式的辅导方法运用班会进行集体教育。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开展适当的讲座。3联合式心理辅导方法家庭是学生的又一重要课堂,家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合,只有家庭、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形成一致的教育声音,才会取得教育的最大效果。开家长会,应当向家长渗透有关心理的调节、转化的措施,让他们弄清相关的心理学原理,掌握配合教育的有效办法,并邀请那些观测细致、教育措施得力、教育效果显著的家长走上讲台现身说法,激励其他家长一齐配合班级,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教育。4学生心理自我调节式的辅导方法心理障碍的克服,是一个渐进、转化的过程,不是立竿见影的。通过教师、班主任采用以上诸多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心理进行自我调节,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学生学会运专心理自我调节策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当然这一环节离不开教师的各项辅导。避开、转移:把一些不快乐的念头、感情和冲动置于一边,或把悲观情绪转移到故意义的方面去,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保持心境的宁静。合理解释:搜集合乎自己内心需要的理由,减轻心中的烦恼和困扰。这种心理又称为“酸葡萄”心理。克制情绪,理智解决:在感情冲动不能冷静时,要及时反思,理智地处事,避免过激的举动或做后悔的事。如在进入初中以后,对异性初恋的解决。宣泄、松弛:将心中积压的悲观情绪进行适当的释放,以松弛紧张的肌肉,缓和焦急情绪。过度伤心时,不妨大笑一场;郁闷时,不妨找个亲人或好友倾诉。模仿学习,加入集体行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