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武汉大学眼科知识点重点整理.doc
角膜病:掌握:1. 角膜病的病理过程(书本的表)及治疗原则2. 细菌性角膜炎(BK)3. 真菌性角膜炎4.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1.角膜病的病理过程(书本的表)及治疗原则原则:去除病因、控制感染、促进溃疡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抗感染:广谱抗生素,敏感抗生素 用药途径 :局部点用;结膜下注射;全身用药 扩瞳:1%阿托品眼水 ,复方托品酰胺眼水 辅助治疗:局部热敷、眼垫遮盖 皮质类固醇:除变态反映性角膜炎外,慎用、禁用皮质类固醇 手术治疗2. 细菌性角膜炎(BK) 细菌性角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导致的一种急性化脓性角膜炎,常发生在轻微的角膜擦伤或角膜异物剔除术后,角膜上皮缺损或结膜囊内的细菌黏附到角膜基质,形成局部炎症一、病因和风险因素1、细菌性角膜炎的重要致病菌目前我国重要致病菌:(1)铜绿假单胞菌;(2)表皮葡萄球菌;(3)金黄色葡萄球菌河南省眼科研究所6年中共分离细菌39个种属2044株,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蜡样芽孢菌2.细菌性角膜炎的风险因素局部:慢性泪囊炎;外伤、异物;角膜接触镜;倒睫;角膜暴露;污染的眼药制剂等全身:营养不良;长期应用免疫克制剂;糖尿病;严重烧伤;昏迷;高龄等二、临床表现症状:发病急,常在角膜感染后24 48 小时发病,表现为眼痛、畏光、流泪、视力骤降、患侧头痛等,多伴有脓性分泌物体征:眼睑水肿及痉挛、混合性充血;角膜上有黄白色浸润灶,边界模糊,周边角膜组织水肿;病灶不久形成溃疡,底部污浊,表面常有坏死组织覆盖不同致病菌感染角膜导致不同角膜病变特性 a. 革兰阳性菌感染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局灶性脓肿,伴有边界明显的灰白色基质浸润和小范围的周边上皮水肿 b. 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的匐行性角膜溃疡,溃疡基底常有坏死组织覆盖,溃疡边沿向周边和深部呈潜行性扩展,后弹力层有放射状皱褶,易伴有前房积脓及角膜后纤维素沉着,常发生角膜穿孔 c. 革兰阴性细菌所致的角膜炎,如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角膜炎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由于铜绿假单胞菌产生蛋白分解酶使角膜板层融解并迅速坏死,往往24小时波及全角膜,常伴有多量前房积脓,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导致角膜穿孔和眼内炎三、 诊断1. 根据病史,注意是否有外伤、泪道阻塞或泪囊炎、戴角膜接触镜史2. 临床症状:注意病情发展速度和症状严重限度3. 实验室诊断: 角膜病灶刮片检查 A 细菌培养加药敏实验B 4. 临床共聚焦显微镜检查 C 可以用于排除真菌或阿米巴的感染四、治疗原则1) 去除风险因素,如治疗慢性泪囊炎、解决内翻倒睫、剔除角膜异物等 2) 经验治疗,对于拟诊为细菌性角膜炎患者,开始时即按经验治疗,首选广谱抗菌药物滴眼液进行治疗,对已有细菌培养结果的,按药敏结果执行3) 手术治疗,如药物不能控制感染,病情加重者应果断手术治疗,涉及清创加结膜瓣遮盖术、板层角膜移植和穿透角膜移植术4) 辅助治疗,适当应用非甾体抗炎药、胶原酶克制剂、睫状肌松弛剂等外用抗菌滴眼液应用原则 针对致病原选用相应有效药物(公认的品种) 选用抗菌作用强,局部给药毒性低、刺激性小、不易致敏的品种 避免擅自将全身用药的品种改为局部给药 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因其致敏性及药物不稳定性,不易保存,不宜制成滴眼剂,需临时配置。考虑也许带来的不便性及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已经商品化的滴眼制剂。特殊细菌感染患者再进行配置1.药物治疗(1) 抗菌药物滴眼液的经验治疗首选广谱抗菌药物氟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对病情较重患者可以考虑两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药物等同时进行角膜刮片细胞学检查和细菌培养药物敏感实验等(2) 个体化治疗l 1. 对于严重角膜炎(深层基质受累或累及面积2mm,周边广泛浸润的患者),及时应用广谱抗生素,先用冲击剂量(第1-3小时内加大用药量,每515分钟滴药1次,以后每30分钟1小时滴药1次)好转后,应当适本地减少用药频率l 2. 对淋球菌性角膜炎使用抗生素(青霉素)全身治疗 一般来说,假如初始治疗后48小时没有好转或仅仅稳定,需要调整初始治疗方案l 3.对已有细菌培养结果的,按药敏结果执行,但是实验室的结果不是绝对的,仍然需要观测临床效果以便及时调整用药l 4.对于正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的患者,假如怀疑有细菌性角膜炎时,应当减少或停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直到感染控制;当抗生素治疗明显有效,感染控制后的修复结瘢期,可加用低浓度的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用后至少12天内需裂隙灯检查患者 调整用药:细菌培养/药敏2.手术治疗羊膜移植术;结膜瓣遮盖术;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穿透角膜移植术 药物治疗无效、病变累及到内皮层或眼内、角膜穿孔、瘢痕形成,严重影响视力(视力<0.3 单眼<0.1)3. 真菌性角膜炎(FK) 真菌性角膜炎是真菌直接感染角膜引起的一种严重致盲性眼病,该病重要与农业外伤有关,是我国感染性角膜病致盲重要因素一、病因和风险因素1.我国真菌性角膜炎的重要致病菌:现已证实我国FK重要致病菌为镰刀菌属,约占感染病例的70-80%,次之为曲霉菌属,约占10%2.真菌性角膜炎的风险因素局部:植物外伤史;佩戴角膜接触镜史;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史;既往眼部手术史;局部使用抗生素史;眼表慢性疾病全身:长期应用免疫克制剂;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全身使用抗生素史、糖皮质激素史二、临床表现l 症状: 感染初期眼部刺激症状较轻,病变发展相对缓慢,常表现为异物感或刺痛、视物模糊,有少量分泌物;合并有细菌感染或滥用糖皮质激素会使病情迅速加重l 体征:真菌性角膜炎典型的角膜病变有 :菌丝苔被 、伪足、卫星灶、免疫环、内皮斑 、前房积脓 1) 菌丝苔被:表现为角膜感染处有灰白色轻度隆起,外观干燥,无光泽,有的为羊脂状,与下方炎症组织粘连紧密2) 伪足:在感染角膜病灶周边似树枝状浸润,称为伪足3) 卫星灶:位于角膜重要感染灶周边,与病灶之间没有联系的小的圆形感染灶4) 免疫环:在感染灶周边,有一混浊环形浸润环,与感染灶之间有一模糊的透明带,称为免疫环,此环的出现被认为是真菌抗原与宿主之间的免疫反映5) 内皮斑:角膜内皮面有圆形块状斑,比KP大,常见于病灶下方或周边 6) 前房积脓:有前房积脓时说明感染已达角膜深基质层,部分菌丝已穿透后弹力层进入前房。真菌培养的阳性率为47%。脓液较细菌性角膜炎粘稠,不易随头位移动三、诊断1. 病史:角膜是否有植物性、泥土等外伤史、异物史、眼部手术史或长期局部、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病史等2. 体征:角膜病灶表面较干燥,常合并菌丝苔被、伪足、卫星灶、内皮斑、粘稠的前房积脓等典型的真菌性角膜炎的特性3. 实验室诊断 角膜病灶刮片检查A 组织病理学检查B 真菌培养鉴定C 角膜病灶刮片检查10%氢氧化钾湿片法 :患者行表面麻醉后,在手术显微镜下,刮去角膜表面坏死组织,用眼科显微手术刀刮取病变明显处角膜组织,放在清洁的载玻片上,滴10%氢氧化钾1滴于标本上,覆以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测,此法快速、简便易行,阳性率可达成90%以上。4. 临床共聚焦显微镜检查C 阳性率 96.9 % 优点:快捷、无创伤、可反复 缺陷:无法对不同致病菌株做鉴别诊断 四、多元化治疗 药物治疗:初期应用抗真菌的药物 清创联合药物治疗:角膜溃疡清创联合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结膜瓣遮盖、板层角膜移植和穿透角膜移植术 辅助治疗:适当应用胶原酶克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睫状肌松弛剂等1.药物治疗(1)局部用药:在拟定致病菌种前,应采用经验治疗l 首选5%那他霉素滴眼液,或两性霉素B滴眼液30分钟1次,频繁滴眼,可联合0.3%氟康唑滴眼液,24小时后改为每2小时1次维持l 获得药敏结果后,选择其敏感药物治疗,一般联合应用2 种或2种以上药物,每12小时滴眼1次l 临床治愈后,应维持用药12 周,以防复发(2)全身用药:应用于深层感染或病变侵入前房l 伊曲康唑:200mg,qd,口服,连续用药不超过3周,注意复查肝肾功能l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初次0.4g,qd,静滴,次日起0.2g,qd,静脉滴注l 静脉滴注伏立康唑:第一个24小时,每次6mg/kg,给药2次;维持剂量,每次4mg/kg,给药2次/每日或者改为伏立康唑,200mg,口服,给 药2次/每日 2.手术治疗a. 角膜溃疡清创联合药物治疗A适应证: 角膜溃疡偏中心位置、浸润较浅,或位于中央但溃疡面积较小者,药物治疗效果较好行溃疡清创治疗40天,溃疡愈合,遗留较淡斑翳b. 结膜瓣遮盖术 A 行病灶清创联合结膜瓣遮盖2个月c. 板层角膜移植术, LKP B 适应证:对于浅中层角膜感染,特别是大面积、偏中心者 优点: 一次手术成功率达92.7% 免疫排斥反映率低于10% 复发率 1998-2023年 7.8 % (17/218) 2023-2023年 1.9 % (2/102) 非活性供体角膜易得,其远期疗效明显优于穿透角膜移植术d. 穿透角膜移植术, PKP C 适应证:全层角膜感染;角膜穿孔;LKP术后复发4.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HSK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感染性角膜病之一l 单纯疱疹病毒引起,人是HSV-1唯一的天然宿主l 密切接触传染,引起眼部感染的重要是HSV-1病毒l 男性占64.5 %,女性占35.5 % l 正常成人血清阳性率大于90 %2.发病机制:A、原发感染v HSV-1是嗜神经病毒v 绝大部分病毒被机体的特异性抗体和免疫细胞清除v 1%-6%的初次感染患者会有临床表现B、潜伏感染v 病毒经周边神经末梢逆轴浆流运送到宿主感觉神经节内三叉神经节(TG)v 6个月5岁的儿童60%有潜伏感染,成人100%有潜伏感染v 除了TG外,我国学者一方面提出角膜也是HSV-1潜伏感染和复发的源地C、复发感染v 潜伏在三叉神经节和角膜内的HSV活化增殖v 疾病的严重性和发作次数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v 与病毒株和它的毒力及宿主抵抗力有关v 复发诱因:与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二、临床表现1.原发感染:常见于幼儿v 眼部重要表现为急性滤泡性或假膜性结膜炎,角膜 点状、树枝状上皮型角膜炎,眼睑皮肤水疱和脓疱v 可同时存在唇部和头面部的皮肤感染,常有全身发热和耳前淋巴结肿痛2.复发感染:典型的角膜损害分型:根据病变累及深度分为 -上皮型(点状、树枝状、地图状角膜炎) -基质型(浅中基质型、深基质型角膜炎、深基质型又涉及基质坏死型和盘状角膜炎) -内皮型(线状、弥漫型内皮炎)分期:根据病程变化分为-活动期 -稳定期 -晚变期三、诊断 反复发作的病史 A 典型的临床表现 A 辅助检查:印迹细胞学检查 C 免疫病理学 C四、治疗原则1.药物治疗2.手术治疗:a. 羊膜移植术: 适应证: 角膜上皮连续性缺损或基质坏死型b. 结膜瓣遮盖术: 适应证:不能通过羊膜移植治愈的偏位角膜溃疡、角膜小穿孔c. 板层角膜移植术: 适应证:反复发作的深基质型;稳定期的角膜瘢痕,但内皮功能良好 手术方法: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 穿透角膜移植术 适应证:角膜穿孔、角膜全层感染、全层瘢痕,视力 < 0.1上皮型HSK:初期应用有效的抗病毒滴眼液频繁点眼;禁用糖皮质激素,以防病变扩散基质型及内皮型HSK:全身和局部抗病毒治疗,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1.抗病毒治疗l 局部首选:阿昔洛韦(ACV)滴眼液、更昔洛韦(GVC)滴眼液 联合更昔洛韦(GVC)眼膏l 重症患者全身静脉应用: 乳酸林格氏液 500ml ACV 0.25g ivdrop q8h 共用57天l 全身静脉应用57天后改为阿昔洛韦口服,需连续13个月 2.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原则有效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同时,联合糖皮质激素的应用HSK上皮型严禁使用HSK基质型HSK内皮型3.人工泪液l 辅助用药l 缓解眼部干涩症状l HSK反复发作致泪液中某些成分缺失l 长期局部用药毒性作用4. 抗复发治疗l 阿昔洛韦口服l 转移因子、中医中药的应用结膜病掌握:1.结膜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2.细菌性结膜炎3.衣原体性结膜炎4.病毒性结膜炎熟悉:1.免疫性结膜炎炎2.变性性结膜病 了解:结膜肿瘤掌握:1. 结膜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临床表现:l 自觉症状:(1)异物感、灼热、刺痛感、痒(2)自觉雾视、看不清,但视力检查一般正常(3)少部分有畏光流泪(角膜上三叉神经末稍受累所致)l 体征:(1)特有的分泌物 泡沫状分泌物: 浆液状分泌物: 粘液性分泌物:粘稠,灰黄色,丝状物 。 脓性分泌物:它以多形核白细胞和细菌组成。 纤维素性分泌物 (2)结膜充血水肿:结膜充血、水肿是结膜炎的最基本病变;充血有以下几个特点:结膜充血为鲜红色。充血多表面性,玻璃棒推动球结膜(指推)充血血管可随之移动。 愈近穹窿部,充血愈重,近角膜缘反而不明显。滴入1肾上腺素充血可消失。 (3)乳头增生: 炎症时,结膜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和多形核细胞浸润形成,称为乳头增生(新生的小血管位于乳头中轴为其特点) (4)滤泡的形成: 睑结膜下的腺样组织受刺激(致病微生物、理化因素等)而引起淋巴增生,是上皮下淋巴细胞局限性聚集半球状的隆起物。中央有一个胚心,血管在滤泡周边绕行为其特点。 (5)结膜下出血 (6)瘢痕形成: 剧烈而顽固的结膜炎由于组织破坏导致结缔组织增生而形成瘢痕,见于沙眼后期。(或化学烧伤等) (7)眼睑的改变: 眼睑肿胀,严重者睑肿如桃。 (8)角膜改变: 少数角膜有浅层点状混浊浸润,重者形成溃疡。 (9)耳前淋巴结肿大。 常见病毒性结膜炎,并有压痛。 诊断: 结膜炎的重要特点:结膜充血,分泌物多,视力无明显下降。 有时需进一步进一步作细胞学及细菌学检查,即作分泌物涂片、细菌培养和结膜刮片检查。治疗原则:1、保持结膜囊的清洁,经常冲洗结膜囊内分泌物。2、局部点用刺激小、广谱的抗生素药物。3、全身配合用药,注意休息,饮食清淡。4、严禁包扎。2.细菌性结膜炎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以明显的结膜充血及粘液脓性分泌物为重要特性的炎性眼病。俗称为“红眼病”。是一种最常见的传染性眼病,多见于夏秋两季。病因:常见致病菌(1)肺炎双球菌(2)葡萄球菌(金黄色)(3)柯一魏氏杆菌(Koch-weeks氏杆菌) (4)流行性感冒杆菌、摩阿氏杆菌少见临床表现:(1)异物感,灼热感,视物不清(2)眼红:睑球结膜充血(+)(3)分泌 物多,开始为粘液性,继而转为粘液脓性(4)少数角膜受累诊断要点:1、结膜充血2、分泌物多3、视力一般无影响治疗:1、结膜囊冲洗2、抗生素眼药水局部点用3、必要时(重者) 全身用药4、严禁包扎淋菌性结膜炎(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由淋病双球菌或脑膜炎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结膜炎。以高度的眼睑水肿充血、大量的脓性分泌物、易侵犯角膜发生溃疡穿孔为其特点。病因:淋病双球菌 、脑膜炎球菌 成人:多因自身或别人的尿道分泌物为传染源,新生儿因母体阴道分泌物感染引起; 脑膜炎球菌性结膜炎,最常见为血源性播散感染,儿童多见。临床表现特点:1、初期或浸润期球结膜充血及高度水肿,可高出角膜缘甚至突出于睑裂外。2、分泌物由病初浆液性血水样 变成黄色脓液,量多,不断从睑裂流出。故又称脓漏眼。部份病人有膜形成。(图示15、16)3、多并发角膜溃疡 、穿孔和 全眼球炎。少数可并发关节炎,脑膜炎、肺炎、败血症等。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特性(2)分泌物涂片及结膜刮片查多核白细胞,淋球菌或脑膜炎球菌。治疗:1、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 2、应在病原体诊断取材后(或确诊),立即迅速大量的局部和全身同时用药,控制病情发展。 3、严格消毒隔离,防止播散给别人(眼)。防止:1、病人要隔离治疗2、对一眼病人,保护健眼3、治疗原发病4、注意母婴传播3. 衣原体性结膜炎 沙眼(trachoma) 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角膜炎,病变以结膜、角膜上皮开始,继而侵犯上皮下组织、睑板、泪器,最后以瘢痕形成、角膜血管翳(上方角膜缘小凹)为其特点。病因 沙眼是沙眼衣原体抗原体中A、B、C型或B型引起。临床表现 沙眼衣原体感染后,衣原体在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导致:其毒素刺激引起结膜炎症反映,血管充血和淋巴细胞浸润,乳头增生及滤泡形状等炎症活动期改变后期病损处有结缔组织增生体征:1、炎症进行期表现:(1)结膜炎性浸润:上睑内外眦部及上穹窿部结膜充血(2)乳头增生: 结膜上皮细胞增生,睑结膜表面粗糙不平,呈红色天鹅绒状外观(3)滤泡形成:上穹窿部结膜,角膜上缘、上睑缘可见灰黄色或粉红色、大小不等的泡状隆起 (4)沙眼性角膜血管翳:角膜血管翳可分为四级2、炎症退行期-瘢痕形成(结膜、角膜改变): 滤泡坏死,破坏的组织被结缔组织取代,而形成瘢痕。 一方面灰白色线条,继而连接呈网状或星状,最后完全被瘢 痕取代,结膜表面呈现平滑色白的瘢痕。 临床分期期进行期(见图示20、21) 即活动期;乳头与滤泡并存、上睑结膜充血厚肥,上穹窿结膜组织模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形成期退行期:有活动性病变,同时出现瘢痕(见图22、23)期完全结瘢期 仅有瘢痕而无活动性病变,无传染性诊断:1、上穹窿部加上睑结膜充血,血管模糊,乳头增生或滤泡形成,或者两者兼有2、裂隙灯下可见角膜血管翳3、上睑结膜或上穹窿部结膜出现瘢痕4、结膜刮片查见沙眼包涵体(衣原体)在第1项基础上,若有其它二项中1项均可诊断为沙眼,没有血管翳和瘢痕,只能疑为沙眼沙眼的鉴别诊断 沙眼结膜滤泡症慢性滤泡性结膜炎慢性卡他性结膜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病原沙眼衣原体也许为病毒细菌、病毒、不良理化刺激细菌、不良理化刺激过敏病变好发部位上穹窿和上睑结膜下穹隆上下穹隆及上睑结膜睑结膜睑结膜病变特点乳头、滤泡,滤泡为胶状,不透明,排列不规则,可融合滤泡为大小一致、透明或半透明,散在或规则排成行滤泡小,灰红色、混浊、密集乳头增生,小绒毛状,少有滤泡乳头大,扁平,乳白色,硬,形状不规则,铺路石样排列周边组织充血,组织水肿,血管模糊无充血,血管清楚充血,血管清楚充血,血管清楚充血,血管清楚角膜血管翳垂帘状无无无无分泌物少,白色无少少,白色少,黏丝状转归慢性,有瘢痕,多有并发症自愈,无瘢痕无瘢痕慢性,无瘢痕复发、无瘢痕后遗症与并发症 1、睑内翻和倒睫 2、角膜溃疡3、慢性泪囊炎4、睑球粘连 5、沙眼性眼干燥症6、沙眼性上睑下垂治疗1、常用药眼药水,眼药膏2、药膜置于结膜囊内3、手术疗法滤泡多,用压榨法 血管翳多而肥厚:环切或切除术,角膜移植术 内翻倒睫:矫正术,电解倒睫术,睑球粘连者可作粘膜移植术 4. 病毒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眼病,由多种病毒引起。临床上归纳为二组:1、以急性滤泡性结膜炎为重要表现; 流行性角结膜炎,流行性结膜炎,咽结膜热,单疱病毒性结膜炎;2、表现为亚急性及慢性结膜炎 传染性软疣性结膜炎,水痘带状疱疹角结膜炎,麻疹性角结膜炎 流行性角结膜炎病因:由腺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腺病毒8型,19型,37型,29型(人类腺病毒D亚组) 临床表现:1、自觉有异物感、流泪眼痛、畏光及水样分泌物2、眼睑水肿、结膜水肿,充血严重者结膜水肿高出角膜 (见图示27、28)3、发病第三天,下睑结膜及下穹窿大量滤泡形成,偶见结膜下出血4、起病后5-6天,急性结膜炎症状渐退,开始出现点状上皮层型角膜炎,在上皮层下浅基层点片状浸润,多呈园形边界模糊,因而视力受到影响,但不发生溃疡.少数出现耳前淋巴结肿大。特点1、发病急,刺激症状重,有角膜浅层园形损害2、分泌物多为水样或浆液纤维素性,具有大量的大单核细胞。以上特点可作重要诊断依据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1、抗病毒眼药水2、因不常合并细菌感染,一般不用抗生素。3.全身用抗病毒药于重症病人。 注意:炎症急性期一般不要用皮质类固醇类药。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暴发流行的自限性眼部传染病,又称为 “阿波罗11号”结膜炎病因 病原体为70型肠道病毒,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命名为肠道病毒70型 传播途径是患眼的分泌物污染的水、物、手传给健眼或别人,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临床表现1、有剧烈的异物感、眼痛、畏光流泪(因初期侵犯角膜)2、眼睑红肿(球结膜高度充血水肿)睑结膜滤泡明显增长3、球结膜高度出血水肿,广泛出血4、角膜上皮有点状脱落5、分泌物多为水样6、部分患者可出现耳前淋巴结肿大,发热不适,全身肌痛轻型:病程约一周,无角膜损害中型:病程约1-2周,角膜少许点状散在着色重型:病程在2周以上,症状重,角膜损害广泛而顽固,易复发诊断1、结膜下出血2、角膜上皮点状脱落3、分泌物水样几种常见结膜炎的鉴别诊断:流行性角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角结膜炎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淋菌性结膜炎病原腺病毒8、19、29、37型引起70型肠道病毒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KW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球菌及脑膜炎球菌潜伏期5-10天1天1-2天2-3天症状异物感,烧灼戌,怕光流泪异物感,烧灼戌,怕光流泪异物感,烧灼感眼睑高度红肿,畏光流泪视力减退可轻度减退正常或雾视减退结膜充血,睑结膜滤泡形成充血,水肿,结膜下出血,睑结膜滤泡形成充血,结膜下出血,睑结膜乳头增生充血,结膜下出血,睑结膜乳头增生角膜结膜炎后1-2周上皮下点状浸润荧光素钠点状着染一般正常角膜炎溃疡穿孔分泌物水样水样多量粘液脓性大量黄色脓性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肿大压痛(+)无肿大,压痛时有肿大结膜刮片单核细胞为主单核细胞为主荧光素钠点状着染多核白细胞1.简述泪膜的性质、结构及其生理功能2.房水的循环途径及生理功能3.重要有哪些结构参与眼的调节功能?眼的调节方式重要有几种?4.分别叙述看远物时、看近物时晶状体的调节5.讲述正视眼及非正视眼?6.分别叙述视网膜上两种细胞的功能?7.分别叙述视力?视野?暗适应及明适应?眼睑疾病1. 睑腺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临床表现 : 起病急,红、肿、热、痛 局部硬结、压痛 结膜充血,可反映性水肿 可有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 形成脓点,硬结软化,脓点溃破 感染扩散可发展为眼睑蜂窝织炎、海绵窦脓毒血栓或败血症,全身中毒症状治疗原则:l 脓肿形成前 局部热敷 局部、全身使用抗生素l 脓肿形成时 切开排脓 外睑腺炎的切口在皮肤面,与睑缘平行内睑腺炎的切口在结膜面,与睑缘垂直 局部、全身使用抗生素l 脓肿尚未形成时切忌挤压内睑腺炎 外睑腺炎1.睑板腺 1.睫毛毛囊及附属腺体2.疼痛剧烈 2.红肿明显,疼痛较轻3.睑板面见脓点 3.皮肤面见脓点4.切排在睑结膜面 4.切排在皮肤面5.方向与睑缘垂直 5.方向与睑缘平行 2. 睑内翻的病因及分类病因及分类先天性睑内翻瘢痕性睑内翻痉挛性(老年性)睑内翻3. 上睑下垂的病因及分类先天性:动眼N核或提上 睑肌发育不良获得性 动眼N麻痹 提上睑肌损伤重症肌无力机械性开睑障碍鳞屑性睑缘炎 溃疡性睑缘炎 眦部睑缘炎 病因 睑缘皮脂溢出 睫毛毛囊及附属腺体感染 莫-阿双杆菌感染 病原菌 卵圆皮屑芽孢菌 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莫-阿双杆菌发病部位 睑缘 睑缘 外眦多见睑缘表现 溢出皮脂集于睫毛根部,无溃疡脓点 睫毛根部散布小脓疱 外眦睑缘充血、肿胀及糜烂 睫毛 易脱落,但可再生 脱落后不能再生,秃睫 一般不影响 并发症 泪点肿胀外翻,泪溢 睫毛乱生、角膜炎、泪溢 邻近结膜慢性炎症 治疗 清洁睑缘,局部抗生素 清洁睑缘,局部抗生素 0.250.5%硫酸锌滴眼、VitB2 泪器疾病小结 1.泪器 分泌系统、排出系统(泪道)2.泪道的构成: 上下泪小点、上下泪小管、泪总管、泪囊、鼻泪管 3.泪道冲洗的判断(1)冲洗无阻力 泪道通畅(2)冲洗有阻力,部分自泪点返回,部分流入鼻腔 泪道狭窄 (3)下冲上返 泪总管阻塞 (4)冲洗液原路返回 泪小管阻塞(5)冲洗有粘液脓性分泌物溢出 慢性泪囊炎病例分析病例1:患者女性,66岁,左眼流泪、内眼角流脓2年PE: 左眼泪囊区皮肤潮红、糜烂,按压泪囊区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泪道冲洗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溢出,余(-)。1.初步诊断? 慢性泪囊炎2.如何解决? 抗炎,泪囊鼻腔吻合术,泪道插管术,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思考题:1.在结构和功能上,泪器可以分为:?系统 和 ?系统2.泪道由以下哪几个部分组成(多选):a. 鼻泪管b. 上下泪小管c. 泪小点d. 泪囊e. 泪总管3.泪道冲洗的判断:A.泪道通畅 B.泪总管阻塞 C.泪小管阻塞 D.慢性泪囊炎 E.泪道狭窄 (1)冲洗无阻力 : ( ) (2)冲洗有阻力,部分自泪点返回,部分流入鼻腔: ( ) (3)下冲上返: ( ) (4)冲洗液原路返回: ( ) (5)冲洗有粘液脓性分泌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