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规程(138页DOC).docx
-
资源ID:58454127
资源大小:381.03KB
全文页数:13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规程(138页DOC).docx
最新资料推荐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运行规程 (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 关于颁发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 检修运行规程(试行)的通知 (86)水电电生字第93号 为提高火力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检修质量和运行维护水平,我部组 织制订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运行规程(试行),现颁布试行。各单位可 根据本规程规定,结合本单位仪表、控制装置及自动化系统的具体情况,制订执 行细则。对于组件仪表等新型仪表及控制装置内容,待进一步总结使用经验后逐 步纳入本规程。各单位要注意总结在试行本规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并将意见及时 报告我部。 1986年12月 1 总则 1.1 本规程适用于火力发电厂已投产机组所采用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一般性 检修调校和日常运行维护工作;本规程不作为电厂车间(分场)或班组之间职责分工 的依据。 1.2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和调校的目的是恢复和确认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 性能与质量;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运行维护原则是确保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状态 良好和工作可靠。对于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检修调校和运行维护工作,在遵守本 规程规定的原则下,各单位可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制订规程实施细则。 1.3 机组设备完善和可控性良好,是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随机组投入运行的重要条 件。当由于机组设备问题使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无法工作时,仪表及装置不得强行 投入运行。 1.4 随机组运行的主要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其大、小修一般随机组大、小修同时 进行;非主要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检修周期,一般不应超过两年;对于在运行中 可更换而不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可采用备用仪表及控制装置 替换,进行轮换式检修。 1.5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在机组启动前的现场调校,重点是对包括该仪表及控制装 置在内的检测和控制系统进行联调,使其综合误差和可靠性符合机组安全经济运行 的要求。 1.6 不属于连锁保护系统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在运行中的就地调校,重点是检查 和确认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准确度、稳定度和灵敏度,使其工作在最佳状态。 1.7 对随机组运行的主要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应进行现场运行质量检查,其检查 周期一般为三个月,最长周期不应超过半年。 1.8 在试验室内进行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常规性调校时,室内环境应清洁,光线 应充足,无明显震动和强磁场干扰,室温保持在20±5,相对湿度不大于85%。 1.9 在试验室内进行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校准时,其标准器基本误差的绝对值应 小于被校仪表及装置基本误差的绝对值,一般应等于或小于被校仪表及装置基本误 差绝对值的1/3;在现场进行仪表及装置比对时,其标准器的基本误差绝对值应小 于或等于被校仪表及装置基本误差绝对值。 1.10 凡主设备厂或仪表制造厂对提供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质量和运行条件有 特别规定时,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检修调校和运行维护工作应遵守其特别规定。 1.11 热工测量及自动调节、控制、保护系统中的电气仪表与继电器的检修调校和 运行维护,应按照部颁电气仪表及继电保护检修运行规程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第一篇 检 测 仪 表 2 压力检测仪表 本章压力检测仪表,是指采用弹性应变原理制做的各种单圈弹簧管(膜盒或膜 片)式压力表、真空表、压力真空表以及远传压力(真空)表。 2.1 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 在检修前,应对压力表进行检查性校准,观察仪表是否有泄漏、卡涩、指针跳 动等现象,并作好记录;压力表解体检修后,应作耐压试验,其质量要求见表 1。 2.1.1 一般性检查 2.1.1.1 压力表的表盘应平整清洁,分度线、数字以及符号等应完整、清晰。 2.1.1.2 表盘玻璃完好清洁,嵌装严密。 表 1 2.1.1.3 压力表接头螺纹无滑扣、错扣,紧固螺母无滑方现象。 2.1.1.4 压力表指针平直完好,轴向嵌装端正,与铜套铆接牢固,与表盘或玻璃面 不碰擦。 2.1.1.5 测量特殊气体的压力表,应有明显的相应标记。 2.1.2 主要机械部件的检查、清理 2.1.2.1 游丝各圈间距均匀、同心平整,其表面应无斑点和损伤。 2.1.2.2 上下夹板、中心齿轮、扇形齿轮、拉杆锁眼等各部件应清洁,无明显的磨 损。 2.1.2.3 弹性测量元件应无锈斑、变形和泄漏。 2.1.2.4 机械部分组装后,紧配合部件应无松动;可动部件应动作灵活平稳。 2.1.2.5 机械部件组装后,应向各轴孔中加少量钟表油。 2.1.3 电接点检查 2.1.3.1 电接点压力(真空)表的接点应无明显斑痕和烧损。 2.1.3.2 电接点压力表的信号端子对外壳的绝缘电阻,在正常条件下,用500V绝缘 表测试,应不小于20M。 2.1.4 电感式远传压力表电气部分检查 2.1.4.1 在正常条件下,测量电路对外壳、测量电路对电源端子的绝缘电阻,用250V 绝缘表测试,应不小于20M;电源端子对外壳的绝缘电阻,用500V绝缘表测试, 应不小于20M。 2.1.4.2 差动变压器的线圈应清洁,铁芯应平直无积灰;测量线圈电阻值应符合规 定值,其偏差应不超过规定值的±2%。 2.1.4.3 元件插板、插座和调校用插孔均应清洁,接触良好。 2.1.4.4 二次仪表(动圈毫伏表或电子电位差计)的检修校准参见本规程第3章温度检 测仪表的相应部分。 2.1.5 变阻式远传压力表电气部分检查 2.1.5.1 滑线电阻和转动电刷应清洁,电刷与滑线电阻应接触良好,转动灵活。 2.1.5.2 滑线电阻的起始电阻应不大于13,满量程电阻应为360±15。 2.1.5.3 当交流电源电压变化额定值的±10%时,稳压电源输出直流电压的变化量 应不超过额定输出值的±0.5%。 2.1.5.4 二次仪表(比率表或动圈毫伏表)的检修校准参见本规程第3章温度检测仪表 的相应部分。 2.1.6 差动式远传压力表电气部分检查 2.1.6.1 线圈和铁芯应清洁,铁芯应平直,并与线圈保持同心;在正常条件下,用 250V绝缘表测试,电气线路对外壳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M;线圈电阻值应符 合规定值,偏差应不超过规定值的±2%。 2.1.6.2 电子差动仪的曲线板应清洁、平整、线型规整,其传动滑轮应转动灵活、 无偏斜和无明显磨损现象。 2.1.6.3 可逆电机和同步电机应清洁、转动灵活无杂音;其静子和转子绕组对外壳 的绝缘电阻,在正常条件下,用500V绝缘表测试,应不小于20M。 2.1.6.4 仪表主轴转动应灵活、不窜动;指针走动应轻便、无卡涩。 2.1.6.5 对有隔离变压器的仪表,应作隔离变压器的电源检查。当输入的交流电源 电压为220V时,其输出电压偏差应不超过额定值的±10%。 2.1.6.6 电子放大器应清洁,部件完好、无虚焊,性能指标应符合厂家规定。 2.2 调校项目与技术标准 2.2.1 弹簧管压力(真空)表 2.2.1.1 零点检查 a.有零点限止钉的仪表,其指针应紧靠在限止钉上。 b.无零点限止钉的仪表,其指针应在零点分度线宽度范围内。 2.2.1.2 仪表校准 a.校准点一般不少于5点,应包括常用点;准确度等级低于2.5级的仪表,其 校准点可以取3点,但必须包括常用点。 b.仪表的基本误差,不应超过仪表的允许误差。 c.仪表的回程误差,不应超过仪表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d.仪表的轻敲位移,不应超过仪表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2。 2.2.1.3 电接点压力表校准 a.电接点压力表的显示部分校准按照2.2.1.2项执行。 b.电接点压力表的接点动作误差应符合厂家规定值。对于厂家未规定接点动作 误差的,其动作误差不应超过仪表允许误差的绝对值的1.5倍。 2.2.2 膜盒式、膜片式压力(真空)显示仪表 膜盒式、膜片式压力(真空)显示仪表的校准按照2.2.1.2项执行。 2.2.3 远传压力(真空)表 2.2.3.1 校准点不少于5点,应包括常用点。 2.2.3.2 整套仪表的综合误差,不应超过允许综合误差;主要仪表常用点综合误差, 不应超过允许综合误差的1/2。 2.2.3.3 整套仪表的回程误差,不应超过允许综合误差的绝对值。 2.2.3.4 轻敲位移不应超过允许综合误差绝对值的1/2。 2.2.3.5 二次仪表的报警动作误差,不应超过允许综合误差的绝对值。 2.2.3.6 记录仪表的走纸误差,在额定频率与额定电压条件下,在24h内不应超过 ±7.2min,即±0.5%。 2.3 运行维护 2.3.1 仪表投入前检查 2.3.1.1 一、二次阀门、排污门及各管路接头处应严密不漏。 2.3.1.2 二次阀门和排污阀门应处于关闭状态。 2.3.1.3 对带信号装置的压力表,应检查和调整其信号装置,将设定指针调至设定 值。 2.3.1.4 对差动式远传压力表,应进行“红线”和零位检查与调整;对毫伏指示表, 应进行机械零位检查与调整;对电子电位差计,应进行阻尼调整;对比率表,应检 查“红线”。 2.3.1.5 确认二次阀门关闭和仪表输入端通“大气”情况下,无液柱修正的仪表应 显示零值;有液柱修正的仪表,应核对液柱修正值。 2.3.2 冲洗取样管 2.3.2.1 汽、水压力测量系统的取样管采用排污冲洗。 2.3.2.2 有隔离容器的压力测量系统,不许采用排污冲洗。 2.3.2.3 冲洗油压测量系统的取样管时,应有排油收集装置和防火措施。 2.3.3 仪表的投入与停用 2.3.3.1 缓慢稍开一次阀门,检查确认取样管路各接头处无泄漏后,全开一、二次 阀门,接通仪表电源,仪表即启动投入。 2.3.3.2 关闭二次阀门,断开仪表电源,仪表即停用。长期停用时,必须关闭一次 阀门。 2.3.4 维护 2.3.4.1 经常保持仪表及其附件清洁。 2.3.4.2 经常检查管路及阀门接头处有无渗漏。 2.3.4.3 定期检查仪表零点和显示值的准确性。 2.3.4.4 经常检查和消除仪表的记录故障,保持记录清晰正确。 2.3.4.5 定期检查信号报警情况,保持报警动作正确。 2.3.4.6 毫伏表、电子电位差计及比率表的维护参照本规程第3章温度检测仪表的 相应部分。 3 温度检测仪表 本章温度检测仪表,是指热电偶温度计、热电阻温度计、液体和双金属膨胀式 温度计。 3.1 感温元件的检查与校准 3.1.1 一般检查与质量要求 3.1.1.1 保护套管不应有弯曲、扭斜、压扁、堵塞、裂纹、沙眼、磨损和严重腐蚀 等缺陷。 3.1.1.2 用于高温高压介质中的套管,应具有材质检验报告,其材质的钢号应符合 规定要求。做耐1.25倍于工作压力的严密性试验时,5min内应无泄漏。套管内不 应有杂质。 3.1.1.3 感温件绝缘瓷套管的内孔应光滑,接线盒、盖板、螺丝等应完整,铭牌标 志应清楚,各部分装配应牢固可靠。 3.1.1.4 热电偶的热接点应焊接牢固,表面光滑,无气孔等缺陷。 3.1.1.5 铂铑-铂等贵金属热电偶电极,不应有任何可见损伤,清洗后不应有色斑或 发黑现象。 3.1.1.6 镍铬-镍硅等廉金属热电偶电极,不应有严重的腐蚀或机械损伤等缺陷。 3.1.1.7 热电阻的骨架不得破裂,不得有显著的弯曲现象;热电阻不得短路或 断路。 3.1.1.8 当周围空气温度为535,相对湿度不大于85%时,热电阻感温元件与 保护套管之间以及双支感温元件之间的绝缘电阻用250V绝缘表测量,应不小于 20M。 3.1.2 热电偶校准与技术标准 3.1.2.1 热电偶校准点见表 2规定。 表 2 注:1)测量低于600温度的热电偶的校准点。 2)测量高于600温度的热电偶的校准点。 3)校准点应包括正常使用点。 3.1.2.2 300以上各点的校准,是在管形电炉中与标准热电偶比较进行的。 3.1.2.3 热电偶校准方法一般采用双极法。校准读数时,炉温对校准点温度的偏离 不得超过±10。 3.1.2.4 当炉温恒定在校准点附近时,从标准热电偶开始依次读取各热电偶的热电 势,再按相反顺序进行读数。如此正反顺序读取全部热电偶的热电势后,炉温变化 应不超过±1。 3.1.2.5 被校准的热电偶,其热电势(冷端温度为0)对分度表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3的规定。 表 3 注: t为热电偶工作端温度。 3.1.3 热电阻校准与技术标准 3.1.3.1 热电阻的校准,只测定0和100时的电阻值R0、R100,并计算电阻比 W100×W100=R100 R0。 3.1.3.2 校准热电阻时,可用电位差计,也可用电桥测电阻。测定时通过热电阻的 电流应不大于1mA。 3.1.3.3 热电阻在0时的电阻值(R0)的误差和电阻比W100的误差应不大于表4规 定。 表 4 注: t为热电阻温度。 3.2 工业玻璃液体温度计的检查与校准 3.2.1 一般检查与质量要求 3.2.1.1 温度计表面应光滑,不应有裂痕,在标尺范围内不应有影响读数的缺陷。 3.2.1.2 温度计的分度线、数字和其他标志应清晰。 3.2.1.3 毛细管不应有显见的弯曲现象,其孔径应均匀。 3.2.1.4 液柱不应中断,上升时不应有显见的停滞或跳跃现象;下降时不应在管壁 上留有液滴或挂色。 3.2.2 校准与技术标准 3.2.2.1 温度计的校准点如表 5所示。 表 5 对于使用中的温度计,也可以只对使用点进行校准。 3.2.2.2 温度计示值误差应符合表 6的规定。 表 6 3.3 双金属温度计的检查与校准 3.3.1 一般检查与质量要求 3.3.1.1 温度计表盘上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应保持透明,不得有妨碍正确读数的 缺陷。零部件的保护层应牢固、均匀和光洁,不得有锈蚀和脱层。 3.3.1.2 温度计表盘上的刻度线、数字和其他标志应清晰准确。 3.3.2 校准项目与技术标准 3.3.2.1 基本误差和回程误差校准 温度计的校准点不得少于4点。有0刻度的温度计校准点应包括0。温度 计的基本误差应不大于表7中的规定。 回程误差应不大于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3.3.2.2 指针移动平稳性检查 在校准过程中,温度计指针应平稳移动,不应有显见的跳动和停滞现象。 表 7 3.4 动圈式温度指示表的检修与校准 3.4.1 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 3.4.1.1 检修前,应进行检查性校准,并作好记录。 3.4.1.2 仪表不应有能引起较大测量误差和使内部零件易受损害的缺陷,否则应进 行检修。 3.4.1.3 检修可动部分时,拆卸要小心。组装时游丝应平整,各圈同心;上下轴尖(或 上下张丝)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动圈与铁芯间的距离各处应相等;动圈转动应灵活 平稳。 3.4.1.4 调零器应能使指针自起始点分度线向左偏移不小于标尺全长的2%。对于配 热电阻的仪表,向右偏移不小于10%;对于配热电偶的仪表向右偏移不小于50 分度线。 3.4.1.5 在环境温度为535、相对湿度不大于85%的条件下,用500V绝缘表 测量仪表绝缘电阻,其阻值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测量电路对外壳20M 电源电路对测量电路和外壳10M 输出接点对外壳、测量电路和电源电路10M 3.4.1.6 表壳密封良好。 3.4.2 调校项目与技术要求 3.4.2.1 机械零位校准 对轴尖轴承支撑指针的仪表,机械零位偏移应不超过标尺弧长的0.5%;对张 丝支撑指针的仪表,应不超过标尺弧长的0.3%。 指针在移动过程中应平稳,无卡针、摇晃、迟滞等现象。 3.4.2.2 仪表基本误差和回程误差标准 校准点一般不少于5点,其中包括常用点。 仪表的基本误差不应超过仪表的允许误差。 仪表的回程误差,对轴尖轴承支撑指针的仪表,不应超过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对张丝支撑指针的仪表,不应超过允许误差绝对值的一半。 3.4.2.3 仪表倾斜影响校准 仪表自正常工作位置向任何方向倾斜下列角度时,其示值的改变不应超过仪表 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轴尖轴承支撑指针的仪表 10° 张丝支撑指针的仪表 5° 3.4.2.4 接点动作误差、不灵敏区的校准 仪表接点动作误差,不应超过仪表电量程的±1.0%。 仪表接点动作的不灵敏区,对轴尖轴承支撑指针的仪表,应不超过仪表电量程 的1.0%;对张丝支撑指针的仪表,则应不超过电量程的0.5%。 3.4.2.5 越限检查 在不产生二次振荡的条件下,指针超越给定指针的距离(以弧长表示)不应小于 5.5mm。 3.4.2.6 断偶保护检查 具有断偶保护装置的仪表,当仪表输入端开路时,接通交流电源,指针应超越 标尺终点分度线,允许有轻微抖动。 3.4.2.7 用校准电阻校准 对配热电阻的轴尖轴承支撑指针的仪表,接入校准电阻时,指针应对准标尺几 何中心处的红线或规定的分度线,其偏差不应超过允许误差的1/2。 3.4.2.8 阻尼时间检查 仪表的阻尼时间应不超过下列数值: 轴尖轴承支撑指针的仪表 7s 张丝支撑指针的仪表 5s 3.4.3 运行维护 3.4.3.1 仪表投入前的检查 a.仪表安装应牢固、平正,接线应正确。 b.仪表锁针器应打开,短路线应拆除。 c.仪表的指针应指在机械零位。对配热电偶的仪表,其机械零位应为冷端温度 补偿器平衡点温度或冷端恒温器的恒定温度。 d.多点测量仪表的切换开关应置于“0”位置。 3.4.3.2 仪表的投入与停用 a.接通仪表(包括测量系统中的补偿器等)电源,仪表即投入运行。 b.切断仪表电源,仪表即停止运行。 c.需拆卸的仪表,应将仪表指针锁住或将输入端接上短路线。 3.4.3.3 维护 a.经常检查仪表运行情况。 b.定期现场校准仪表的指示值。 c.定期做清洁工作。 3.5 力矩电机式温度指示调节仪表的检修与校准 3.5.1 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 3.5.1.1 检修前,应进行检查性校准,并作好记录。 3.5.1.2 仪表不应有能引起较大测量误差和使内部零件易受损害的缺陷,否则应进 行检修。 3.5.1.3 拆卸力矩电机后,回装时,应使指针滑臂中心孔位置、力矩电机转子轴心 位置同拆卸前保持一致,指针与力矩电机转子轴心线必须垂直(轴顶端有记号)。 3.5.1.4 信号装置应动作灵活,接点完好。 3.5.1.5 在环境温度为535、相对湿度不大于85%的条件下,用250V或500V 绝缘表测量仪表的绝缘电阻,其阻值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测量电路对外壳20M 电源电路对测量电路和外壳10M 输出接点对外壳、测量电路和电源电路10M 3.5.1.6 表壳应密封良好。 3.5.2 调校项目与技术要求 3.5.2.1 阻尼特性检查 在测量范围的10%、50%、90%相应的电势值(或电阻值)下进行阻尼特性检 查。仪表指针指示到校准点的摆动,不应超过3个“半周期”。 3.5.2.2 电气零点检查 接通电源,对配热电偶的仪表,指针应指示室温;对配热电阻的仪表,应指示 在刻度始点。 3.5.2.3 仪表基本误差和回程误差校准 校准点一般不得小于5点,其中应包括常用点。 仪表的基本误差以毫伏值或电阻值表示。其最大误差不应超过仪表的允许误 差。 仪表的回程误差,不应超过仪表的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3.5.2.4 接点动作误差校准 信号装置的接点动作误差,不应超过仪表电量程的±1.5%。 3.5.2.5 断偶保护检查 当仪表输入端开路时,指针应超越标尺终点分度线,允许指针有轻微抖动。 3.5.3 运行维护 3.5.3.1 仪表投入前的检查 a.仪表安装应牢固、平正,接线应正确。 b.仪表的指针应指在机械零位。 3.5.3.2 仪表的投入与停用 a.接通仪表电源,预热15min,调整仪表灵敏度后,即投入运行。 b.切断电源,即停止运行。 3.5.3.3 维护 a.经常检查仪表运行情况,检查力矩电机是否漏油。 b.定期做清洁工作。 c.定期现场校准仪表的指示值。 d.定期用干纱布擦净电阻丝。 3.6 电子自动电位差计和电子自动平衡电桥的检修与校准 3.6.1 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 3.6.1.1 外观检查 a.仪表表盘上的分度线、文字、数字与符号应完整、清晰。 b.仪表零部件应整洁,接线整齐正确。 c.所有引线孔、表门及玻璃的密封圈应良好严密。 d.指针、记录笔架、打印机构应无松动脱落及偏斜现象。 e.仪表指针在分度标尺的始端、终端应有调节裕量。 3.6.1.2 机械部分检修 a.拆卸、清洗仪表的主要机械部分。 b.仪表经修理、组装、调整后,应向各转动部件加注适量润滑油。 c.表内各转动部分的齿轮啮合良好,转动应灵活无杂音。 3.6.1.3 变流器性能检查 a.变流器输出特性的不对称度应不超过5%。 b.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输出波形不应有间断现象,波形边缘的毛刺长度不应大 于方波半周宽度的5%。 c.在环境温度535、相对湿度不大于85%的条件下,触点组对外壳、激 磁绕组对外壳的绝缘电阻,用250V绝缘表测量,应不低于100M。 3.6.1.4 输入变压器性能检查 a.变压器初级和次级绕组不应有匝间短路现象。 b.变压器的初级、次级绕组与外壳、隔离层之间,初级与次级之间的绝缘电阻, 用250V绝缘表测量,均不应小于100M。 3.6.1.5 JF-12型放大器性能检查 a.放大器输入端的不平衡电压不应超过15V。 b.放大器的不灵敏区及其调节范围应符合制造厂产品技术规范要求。 c.在平衡状态下,放大器输出端的总干扰电压不应超过1.5V。 d.放大器经过预热后,零点漂移不应超过5V,其不平衡电压仍不应超过15 V。 以下的测试必要时选做: e.测试温度在055范围内时,不平衡电压的变化和不灵敏区的变化每10 不应超过3V。 f.电源电压在220V±10%时,不平衡电压和不灵敏区的变化不应超过3V。 g.信号源内阻在01000范围内时,不灵敏区的变化不应超过4V。 3.6.1.6 可逆电动机的性能检查 a.电动机开始转动的最小控制电压不应大于0.4V(指加在功率放大级栅极的电 压)。 b.仪表全行程时间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c.电动机应运转平稳,无抖动及卡住现象,转动时除有轻微的电磁声及转动齿 轮均匀的嘶嘶声外,不允许有尖叫声及杂音。 d.电动机各部分的绝缘性能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3.6.1.7 同步电动机的性能检查 a.电动机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下空载运行而不带散热板时,绕组温升不应超 过45。 b.绕组之间、绕组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用500V绝缘表测量,应不低于100M 。 3.6.1.8 稳压电源性能检查 a.环境温度变化10时,稳压电源输出电流变化不应大于0.03%。 b.供电电压变化量为额定值的±10%时,输出电流变化不大于0.05%。 3.6.2 调校项目与技术标准 3.6.2.1 仪表示值基本误差和回程误差校准 a.仪表校准应在整分度线上进行,校准点不少于5点。 b.仪表指示值的基本误差,以电量程的百分数表示,应不超过下列规定: 0.5级表 允许误差±0.5% 1.0级表 允许误差±1.0% c.仪表指示值的回程误差,以电量程的百分数表示,对于电子自动电位差计, 应不超过表表8规定;对于电子自动平衡电桥,应不超过表9规定。 表 8 表 9 3.6.2.2 记录值基本误差和回程误差校准 a.仪表记录值的基本误差,以电量程的百分数表示,应不超过下列规定值: 0.5级表 记录值允许误差±1.0% 1.0级表 记录值允许误差±1.5% b.对于画线记录表,其画线回程误差,应不超过表9的规定值。 c.画线记录仪表的记录值基本误差校准,应在任意走纸速度下进行。 d.打点记录仪表的记录值基本误差校准,应在最慢和最快两种走纸速度下进 行。 3.6.2.3 信号动作误差校准 对带有信号装置的仪表,信号动作误差不应超过电量程的±1.5%。 3.6.2.4 阻尼特性检查 对指示及多点打印的记录仪表,指针不应超过3个“半周期”摆动。对画线的 记录仪表,指针不应超过2个“半周期”摆动。 3.6.2.5 绝缘电阻测定 当环境温度为535,相对湿度不大于85%时,仪表测量电路与外壳、电 源电路与外壳、测量电路与电源电路之间的绝缘电阻,用500V绝缘表测量,不应小 于20M。 3.6.2.6 行程时间测定 仪表指针走过正反全行程的时间,不应超过制造厂规定的额定行程时间。 3.6.2.7 运行试验 检修、校准后的仪表,应进行24h时间的运行试验,并复验指示、记录值的基 本误差和回程误差,仍应符合技术标准。 3.6.3 运行维护 3.6.3.1 仪表投入前的检查 a.检查仪表测量系统接线是否正确。 b.检查电源电压是否符合规定,仪表电源相线、零线是否接对。 3.6.3.2 仪表的投入与停用 a.投入信号电源,校准高低信号值。 b.待被测温度达到仪表测量下限时,合上仪表电源开关和记录部分电源开关。 c.对好记录纸和记录笔。 d.运行0.5h后,将仪表灵敏度调整合适,仪表即投入运行。 e.切断仪表内电源开关,并将仪表指针停在刻度标尺始端。 3.6.3.3 维护 a.日常维护:保持仪表清洁,记录应清晰、连续,电机和变压器温升不超过规 定值,减速系统工作正常。 b.定期维护:检查仪表的灵敏度、零位和输入高低信号时动作的正确性;检查 滑动接点,如表面出现不平或沟槽时,应予更换;对各传动部件加钟表油;清洗表 内多点切换开关。 3.7 数字式温度仪表的检修与校准 3.7.1 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 3.7.1.1 外观检查 a.仪表外部应完整无缺,各种铭牌标志齐全。 b.表面清洁,各种零部件齐全,装配牢固。 c.引线无折痕、伤痕和绝缘损坏等情形。 3.7.1.2 仪表性能检查 a.每一位数码管应能按照该仪表所设定的编码顺序作连续的变化,无叠字、不 亮等现象。 b.仪表零点和满量程刻度处,在1h内的指示值变化不应超过±1个字。 c.电源电压变化10%时,指示值的变化不应超过仪表的允许误差。 d.仪表的报警系统工作正常。 3.7.2 校准和技术标准 3.7.2.1 单点数字温度表 a.仪表示值误差校准:最大示值误差应不超过仪表允许误差。 b.报警动作误差校准:当仪表有报警装置时,整定好报警值,并反复改变仪表 输入信号的大小,每次报警动作值的误差不应超过示值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3.7.2.2 巡测仪(SXB-40型) a.准确度自检校准:当把38、39点定为A组时,38点应显示72,39点 应显示77;当把38、39点定为B组时,38点应显示129(或130),39点 应显示136。 b.返零检查:按下“返零”按键后,仪表应从“00”开始巡测。 c.手动选点检查:按下手动选点按键后,应显示出相应的测点序号及该点温度 值,并应与巡测时的示值相同。 d.试验档检查:当工作选择开关置于“试验”位置时,报警灯应以1/3s速度逐 点发光,第二周期时,报警灯先灭再亮,温度应显示“000”。 e.示值误差校准:应分组(10以下不计准确度)逐点进行校准,其示值误差不 应超过±1个字。 f.报警功能检查:按下报警限值按键,给仪表输入相应信号,报警误差不应超 过±1个字。每当首次越限时,巡测停步,发出音响报警,持续8s,越限点报警记 忆灯亮,直至越限点恢复正常。在下一个周期检测到原越限点时,如仍越限,则只是 熄灭报警灯后再点亮,不再停步,也无音响。 3.7.3 运行维护3.7.3.1 仪表投运前的检查 a.仪表接线应正确。 b.仪表供电电源应符合规定。 c.仪表防干扰措施应完好。 3.7.3.2 现场校准及维护 a.应经常保持仪表内外清洁。 b.定期自检仪表准确度。 c.检查分组和报警限值按键位置是否合适,报警记忆和巡测速度是否正常。 d.进行仪表现场校准时,应采用标准信号校准。 e.对工作选择波段开关和选点按键,应缓慢操作,禁止猛力转动或乱按。 3.8 温度测量系统的检查与校准 3.8.1 测温系统的检查与质量要求 3.8.1.1 感温件 a.在一般管道中安装感温件时,保护套管端部,应能达到管道中心处。对于高 温高压大容量机组的主蒸汽管道,感温件的插入深度应在70100mm之间,或采 用热套式感温件。 b.在其他容器中安装感温件时,其插入深度,应能较准确反映被测介质的实际 温度。 c.感温件保护套管的垫圈应按表10用。 d.为保护煤粉管道上的感温件保护套管,应在套管附近来煤方向上安装保护 罩。 e.在直径小于76mm的管道上安装感温件时,应加装扩大管或选用小型感温 件。 f.感温件插座材质应与主管道相同,对于高温高压管道上的插座,应具有材质 检定报告。 g.保温管道及设备上感温件的外露部分应保温良好。 表 10 h.感温件应具有正确、明显的标志牌;接线盒完整、接线牢固。 i.测量金属表面温度的热电偶,应与被测表面接触良好,靠热端的热电极应沿 被测表面敷设至少50倍热电极直径的长度,并应很好地保温,两热电极之间也应 很好地绝缘。 j.测量过热器管壁温度的感温件,应装在高温水泥保温层与联箱之间的中部附 近,即安装在顶棚管以上50mm的保温层内。 3.8.1.2 补偿导线 a.补偿导线的截面积采用0.5、1、1.5mm2。 b.对于新敷设的补偿导线,或在使用中有问题的补偿导线,均应进行校准。 c.补偿导线的校准方法与热电偶相同。补偿导线的校准点应不少于3点。 d.在0100范围内补偿导线热电势的误差,不应超过表11中的规定。 e.补偿导线型号应与热电偶分度号相配。 f.补偿导线敷设时,应穿在金属管或金属软管中,导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 其敷设走向应避开较高温度的地方。当环境温度超过60时,应采用耐高温补偿 导线。 g.补偿导线端头应有+、-号标志。 h.补偿导线对地绝缘电阻和极间绝缘电阻,用250V绝缘表测量,应不低于2M 。 i.补偿导线和热电偶连接点处的温度应低于70,极性连接应正确。 表 11 注: 1)补偿导线正负极绝缘表皮的颜色。 2)99.4%Cu,0.6%Ni。 3)60%Cu,40%Ni。 4)56%Cu,44%Ni。 3.8.1.3 补偿盒 a.补偿盒外壳应标有热电偶分度号、平衡点温度、供电电压等。补偿盒内的电 阻和接线应完整无缺。 b.补偿盒的校准随主设备大修在实验室进行。校准点在常用温度范围内选取, 应不少于3点(一般在平衡点温度上下选取)。校准误差不应超过表12中规定的允许 误差。 表 12 注: 表中t为偏离20的温度绝对值。 WBC-01、02、03型带有使交流220V变为直流4V的直流稳压装置。 c.补偿盒在运行中应定期作电源电压和补偿误差检查。对于主要温度表中的补 偿盒,应每季度检查一次,误差应不超过±2。 d.补偿盒应装在端子箱内。 3.8.1.4 端子箱 a.端子箱周围环境温度应不高于50。 b.端子箱的位置到各测点的距离应适中,端子箱至最远测点的敷线长度不应大 于25m。 c.端子箱应密封,所有进出线应有标志头。端子箱表面应有编号、名称和用途 标志。 3.8.1.5 切换开关 a.解体清洗各零部件。 b.固定接点和铜刷整磨后应清洗干净。开关盖的轴套间隙应适中。 c.铜刷应接触良好,弹性合适。开关在切换时,铜刷应在固定接点的中间。开 关盖应用胶垫密封,点序数字清晰。 d.干簧管切换开关的永久磁铁与干簧管之间的距离应为23mm。 e.开关的焊线应牢固。用接插件连接的开关,其插头、插座应清洗干净并接触 良好。 f.检修完毕后的切换开关,其接触电阻应小于0.05。 3.8.1.6 线路电阻 a.显示仪表的外接线路电阻的误差要求为:对于热电偶测温系统不超过±0.1 ,对于热电阻不超过±0.05。 b.对于热电偶测温系统,线路电阻包括热电偶电阻、补偿导线电阻、冷端温度 补偿电桥等效电阻、连接导线电阻以及外接线路调整电阻。 c.对于测量推力瓦或支持瓦温度的电阻温度计测温系统,线路电阻应包括瓦本 体内、外的引线电阻。 d.外接线路调整电阻用锰铜电阻丝双绕制作。 3.8.2 测温系统的校准与技术标准 3.8.2.1 温度测量系统在大小修后应作系统校准,校准点不少于5点,其中应包括 常用点。 3.8.2.2 测温系统的综合误差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