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 《肺和呼吸》说课稿.docx
-
资源ID:58505740
资源大小:16.3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原创】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 《肺和呼吸》说课稿.docx
【原创】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 肺和呼吸说课稿一、实验教材背景与学情分析(一)教材背景肺和呼吸是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内容,本课时的教学主要内容有: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认识呼吸器官及其主要功能;测量肺活量;保护呼吸器官。(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学习了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后,仅仅停留在现象层面上的收集事实;而对于“我们是怎样呼吸的”等本质问题还必须深入到人体内部去找答案。比如用肺呼吸,不少学生都知道,但是到底由那些呼吸器官组成人的呼吸系统,人的呼吸运动过程学生并不清楚,认识还是比较模糊,尤其是各呼吸器官协调工作使人的呼吸运动能正常进行等内容知之甚少。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会用澄清石灰水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区别;2.结合生*验、查阅呼吸相关资料,整理出呼吸器官的功能;3.会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科学知识:1知道呼吸时吸入的是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2.认识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人体呼吸器官,了解呼吸的过程及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讨论、合作、交流,提高对呼吸器官卫生保健的认识。三、实验创新与教学过程(一)用澄清石灰水比较我们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1.教材中的原实验缺点(1)用塑料袋难以收集气体。(2)往收集好的气体中倒入澄清石灰石,袋中的气体容易溢出,外界的气体容易进入,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2.改进后的优点(1)改进了气体收集的方法,实验操作步骤简单,节约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2)实验效果明显,学生收效大,热情高。3.实验过程(1)吸气时,开阀门a,关闭阀门b,空气经A瓶吸入人体内。吸进的空气经A瓶的导管进入A瓶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没有变浑浊,说明吸进的空气二氧化碳含量低。(2)呼气时,关闭阀门a,打开阀门b,呼出的气体经B瓶排出。呼出的气体进入B瓶的澄清石灰水中,B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认识呼吸器官并了解他们的作用1.教材中的原实验缺点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没有实验只是出示人体半身图,介绍呼吸器官名称、作用。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呼吸的过程中各个呼吸器官的作用。2.改进后的优点(1)出示呼吸系统模型了解呼吸器官,模型实物使抽象变具体。(2)制作肺模型,用肺模型模拟呼吸过程,更好的理解各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3.实验过程(1)用肺模型来模拟呼吸过程。向下拉橡胶皮膜,气球变大,吸进气体。模拟膈肌向下,胸廓变大,吸气。向上推橡胶皮膜,气球变小,呼出气体。模拟膈肌向上,胸廓变小,呼气。(2)体会呼吸过程。指导学生把手放在胸部,模拟呼吸过程,思考瓶子、气球、橡胶皮膜分别模拟什么。(3)观看动画,再次体会呼吸过程。播放模拟呼吸过程的动画,让学生观察:膈肌向下,胸廓变大,吸气;膈肌向上,胸廓变小,呼气。(三)自测肺活量1.教材中的原实验缺点(1)用气球进行实验,无法准确测量。难以测量气球最宽处的周长,测量数据误差大;且无法测得具体肺活量的大小。(2)用塑料瓶进行实验,操作困难。很难拿稳装满水、倒立、悬浮在水中的测量器;通气吸管易从瓶口中掉出,影响测量结果。刻度不够精确,且不易读数。2.改进后的优点(1)解决抓不稳问题。选用有抓手柄的塑料瓶制作测量器,实验时学生才能拿的稳。(2)固定锁住通气导管。制作测量器时,先在瓶颈上钻一个小孔,小孔的大小比橡胶导管稍小一些,把橡胶管锁紧在小孔内,稳固在测量瓶上,实验时就不会担心通气导管会掉出来了。(3)精确制作刻度。往瓶中每到100ml水在水平面做一个记号,再把500ml、1000ml和1500ml等处的记号加长一些,这样制作便于读数。3.实验过程(1)把自制的肺活量测量器装满水,倒置在水槽中,打开瓶盖,一手握住抓手柄,一手拿着吹气口。(2)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往吹气口中呼出气体,水平观察刻度,读出排出的水量就是肺活量。四、教学反思与收获(一)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以学生动手进行科学实验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二)教学方法将体验式教学法、模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融入在教学过程中,使科学课堂生动有趣。(三)实验教具的创新改进创新后的实验教具,制作科学,学生操作方便,实验效果显著,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帮助更好的理解科学知识,提高课堂效率。五、所应用到的技术(在ppt中呈现)1.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16(演示文稿)2.Camtasia studio 8(录制软件)3.鸿合展示白板(展示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