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道德经》读书笔记_2.docx

    • 资源ID:58531731       资源大小:64.65KB        全文页数:5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道德经》读书笔记_2.docx

    第 1 1页共 5858页20222022道德经读书笔记道德经读书笔记道德经读书笔记 15 篇当仔细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共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意应付就可以,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道德经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道德经读书笔记 1道德经学习笔记今日正式开篇了,以后我会以“李洛莉学习笔记”的方式,开启学习之路。道德经俗称老子,也被称为五千言,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庄子等都是国学经典,凝合了我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道德经是道家学派最具权威的经典著作,文约意丰,涵盖哲学、政治、军事等诸多学科,其中的内容涵括百家、包涵万物,被后人尊为治国、齐家、为学、修身的宝典,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第 2 2页共 5858页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论是治学修身、处世待人,还是经商置业、从政为民,无论是从商、从政、从军,都能从今书中找到自己所需的才智。道德经一书共计八十一章,上篇道经讲解并描述的是宇宙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改变的玄机,揭示了阴阳改变的微妙;下篇德经讲解并描述的是处世方略,道出了人事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视之道。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我将从为人,从政,经商等领域,让大家能够更便捷地体会和感悟这部两千多年前的哲人圣典。我安排每次一章,通过原文、译文、解析三方面,给大家详解道德经八十一章。历来道德经对三种人简单产生影响和有价值的作用,第一类是特殊聪慧的人,深知学习道家对人生的意义,所以比较自觉早悟,学习道德经就是他们的自然首选;其次类是失意的人,有才华,但又明珠暗投,因为失意者是处于逆境中的人,因为逆境中的人更须要找寻突破口,走出逆境,所以会在仔细研读道德经后受益匪浅;第三类人是年纪很大,经验过各种人生考验的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很简单通过学习所得与生命阅历相对比,获得受益。正因为仔细阅读第 3 3页共 5858页道德经可以变更人生,所以许多人将道德经视为安邦治国的方略,看作修身养性的良方,以及当做道教的经典,讲辩证法的哲学等,因此我们更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了解清晰为什么而学习道德经,应当从什么角度学习?又应当如何去学习?只有情愿晓其义,明其理,读懂原文,理解其意,才能达到真正的学习效果和获得有益的学习价值。道德经读书笔记 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盅,其用不穷。大直如屈,大巧如拙,大赢如绌。躁胜寒,静胜热,清静可以为天下正。真正大的成就反而似乎有缺陷一样,但它用起来却一点问题都没有。真正满的东西看起来似乎中空一样,它都始终用下去。笔直的大路看起来似乎曲曲折折似的,最高境界的奇妙看起来很笨拙,真正的胜利者看起来有许多不足。躁能够战胜寒冷,宁静能够战胜燥热,清静可以作为天下的规范。成,完成,成就。缺,缺陷。弊,弊病,弊害,引申为有问题。第 4 4页共 5858页悟道的领导者把国家治理得特别好,别人看起来有丰功伟绩,应当受到顶礼膜拜,但是领导者本人不要这些名誉、地位,他认为还有许多不足。这就是大成若缺。那么,这样的领导者来治理国家,管理公司,完全可以让人放心,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与缺失,这就是“其用不弊”。大成若缺,并不是有意不把事情做好,留有尾巴,留点缺憾,因为这本身不是大成。大成是前提,若缺是看起来似乎缺,其实并不缺,领导者不去追求表面的完备,不去迎合别人以获得赞誉。盈,满。盅,指酒盅,中空的;也有作“沖”,水冲出来的山谷。“大盈若盅”,其引申的意思是特殊高超的领导者,虽然任务完成得特别好,很圆满,但他始终保持低调、虚心的本色,所以能够把事情始终做下去。治理国家如此,管理企业如此,一般人的生活也是如此。用到一般人的生活中,就是“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四周许多有很大成就的人,他们总是保持着恒久学习的心态,而且成就越大的人,这种心态越明显,越不耻下问。一个人的成就再大,总是还有上升空间。另外就是功夫在诗外,通过学习其他学科的学问、学问来提高、升华自己的专业。不要总想着“抄近路”,正直的道路是不行以取巧的。“大直如第 5 5页共 5858页屈”是我们真正做人应当秉持的信念,我们生活中会遇到许多挫折,许多诱惑,各种各样的波动,但是我们要坚信,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努力,给大家带来有用的学问、有用的帮助、有用的产品等等,始终做下去,你走的就是直路。而成天想着整别人、踩别人、算计别人的,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曲”,可能恒久达不到从容的人生境界。“大巧如拙”,真正高超的人,做事境界高,看上去似乎很笨的一样,可是他驾驭了精髓,这是中国古人的一种思维方式。真正的“巧”是靠下“笨功夫”得来的,做事贵在坚持。所谓匠人精神,就是扎扎实实做工作,不搞投机取巧,把工作做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也一样,真正把心静下来,一点点下笨功夫的,将来都有出息。但现在大家都不愿下笨功夫,其实许多事情都是在低水平不断的重复,重复多了以后就会上到高水平上。真刚要把工作做好有三个要素:一是这事是你喜爱的;二是对众生有益的,能帮到众生;三是坚持十年以上,下笨功夫,精益求精,你确定能够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绌,不足。越是不在意的结果最终越会有好的结果追随而来。真正的胜利者,人生大赢家,根本不在意自己的名誉、地位以及光鲜的外表,穿一般的衣服,开一般的车子,把胜利的光环全部去掉。唐朝第 6 6页共 5858页的郭子仪一生成就很大,平定安史之乱,几乎靠人一人之力保大唐天下三十年的平安。因为他功高盖主,位极人臣,手握重兵,监军鱼朝恩不断诬告,朝廷也三番五次释他的兵权,他都毫不在意,须要他带兵打仗时也不讲条件、不推脱,家里的大门放开随意别人进出,从不居功自傲,所以他不仅自己活到八十五岁高龄,而且家里几代人都身居高位,荣华富贵,是位真正的人生大赢家。从身体、生命角度讲,寒是没有生命或者生命很弱的低端状态,躁,就是动起来,脱离这种状态,运动之后可能会过热、虚热,这时候就要静下来,把虚热清掉,让身体进入一种中正、平和状态。从经济生活角度讲,寒是赤贫的状态,那么就要不断努力工作,让自己脱贫,但当财宝积累到许多的时候,就要心静,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限制自己的欲望。所以,身要动,心要静,保持中正平和,清空欲望,是提升境界的关键。道德经读书笔记 3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第 7 7页共 5858页此章历代的释意多数,而我以为皆难着边际,无以更深刻的对老子思想与道德经进行阐释。我从道家修身根本动身,得出新论如下:此章重点为“致虚极,守静笃”,全文以此而绽开,不理解“致虚极,守静笃”,后面的文字说明也只是牵强。老子是从道家修炼“返观内照”而得之境界来引申对世间常道的说明。首先“虚”与“静”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是一种状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虚”为空灵,体会为散发状;“静”为沉静,呈收敛状。“致”往之意,可从“虚其心”来体会,道家修习养身的过程,以虚其心起先,虚至四肢百骸,而四肢百骸皆空灵,无时空地域限制,无往而不至,真空无象,可以满屋、满天地、满宇宙,而今日而远古。过程或潜移或发散,以至无我无身无世界。此“极”为无极,或为八极,或为宇宙洪荒。而“静”的过程从守起先,“守”者,抱元守一,让思想沉静,从时空与外界空间收敛至自身至一点,而达到某种衡定、稳定、笃定的境界。此“笃”为笃定,为极细小,或如针尖,无缝隙如无物般恒定。于是,老子方有“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第 8 8页共 5858页的感慨。“复”与“归其根”才是此篇的点题。“虚”与“静”是道家修身中必习的两手,如“阴阳、有无”既对立又统一。虚至极为无,静到笃是有。虚为绽开,至极为空灵为“作”;静是回来,回到现在,是“复”,静到笃定属回来本原为“归根”。从养性功夫来说,“虚静”的过程如佛家心的起灭过程,虚为心起,静为心灭,有无相生,互有你我之佛道原旨。此章之后节皆为老子从修身之虚静感悟绽开对天道、人道常理的延长分析,万变不离其踪,这才是“道”的至理呵!由此,我独推崇清之宋常星说:“造其极曰致,真空无象曰虚,虚而至虚曰极。”:“专一不二曰守,寂然不动曰静,虚一浑厚,静而至静曰笃。”但,全部释意皆不够细致,皆独不能从修身的体验与角度来理解与感悟,想老子思想无欲无求,其经意当从本原动身理解,而不应当依据时代思维做论证也。道德经读书笔记 4道德经九九八十一章,从”道可道,特别道”起先,至”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为止,其中除了极个别的章节中没有出现”道”这个字眼之外,几乎全部篇目都一而再再而三地提第 9 9页共 5858页到了”道”。可见”道”的概念在道家哲学中的核心地位。而这个最核心的概念就包含了相当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道家哲学典籍中”道”这个概念包含的意思,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宇宙。即指天地万物的总和或宇宙的本原。二是规律。即大自然、人类社会及思维运行的必定性。三是方法。即完成某件事情比如治理一个国家或教化一国人民的方法。这三层意思中无不包含着朴实的唯物主义观点。道家诸子莫不承认宇宙万物的客观存在性,并相识到全部的客观存在的运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道家崇尚“无为之治”。道家先哲们认为一国之君应当遵循万物运行的规律,即道,并根据道的要求去治理国家;千万不能妄动,不能逆道而行;这样才能政治稳固,人民安康。道家提倡“清心寡欲”。个人修身养性也必需遵循自然规律,以道养生则可以长生。“无为”不是让你什么事都不作,而是劝诫人们不要违反规律胡作非为;“清心寡欲”乃是让人们不要好高骛远,去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否则只能是白白地耗费并摧残了生命。换用今日的话来说,不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和“一切从实际动身”么?道德经第一章的结句:“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家经常第 1010页共 5858页与“玄学”并提。清华的一门公共课的名字就是道家与玄学。许多时候,道给人的感觉就是“玄”。什么是玄呢?玄就是改变。因为改变,所以玄妙、深邃。老子对宇宙的说明是,宇宙最初是虚空的,即“无”;道的力气使得宇宙渐渐形成,但混沌一片,即所谓“道生一”;然后混沌之气渐渐化解为阴阳二气,此二气又交互对流运动渐渐滋生许多存在物,即“一生二,二生三”,再到后来,各种存在组合而成天地万物,即“三生万物”。总括起来一句话:“无中生有”。怎么一个无中生有呢?那是通过种种困难的运动、改变才得以形成的。运动的观念始终是道家哲学一个永恒的话题,贯穿于其全部的理论当中。道德经其次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很早就深刻地相识到全部事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而且事物的对立面之间总是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这不是冲突论的原型吗?这是相当难得的。假如你想得到一件东西,这件东西许多人都想得到,怎么才能使它最终落在你的手里呢?智者的选择是“不争”。因为不争,所以别人不会把你当作竞争对手,不会打你压你。这时候,你反而最有机会第 1111页共 5858页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你想名垂千古吗?智者的回答是不想。假如一个人并不在乎名利,只是用心做他该做的一些时事,他反而能做的相当精彩,自然而然地得到别人的敬重甚至流芳百世。柔可以克刚,不争者得。道家思想中隐藏着深刻的辨证思维,假如你不懂得用辩证的思维去考虑,你是很难理解道家思想的。“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行得而亲,不行得而疏,不行得而利,不行得而害,不行得而贵,不行得而贱。故为天下贵。”道德经读书笔记 5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亡者寿也。了解别人是一种才智,了解自己,叫做明达。战胜别人的是因为有实力,战胜自己的才是真正的强大。知道满意的,心灵富有。努力前行者有志向。不轻易离开你所处位置的人,你的生活会许久的。到死也不傲慢的人,长寿。第 1212页共 5858页了解别人并不简单,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别人的表面而并不了解其内心真实的想法,所以了解别人须要才智。而知道自己其实更难,所谓自知之明,做到更不简单。人,往往会高估自己,有的甚至严峻高估自己,很多错误的决策往往都是因为决策人对自己不了解。人生不能仅仅把眼光放在超越别人上面。在乎超越别人的人,全部优势都在比较中产生,但这种比较的结果是不稳定的,这样的人总是在担忧自己被超越。另外,这种比较虽然可能产生进取的动力,其实比较的过程中也不断积累起负能量,也可能损害四周的人,也可能损害到自己。战胜自己,可以战胜昨天的自己。战胜自己的内容许多,譬如人的动物性、懒散、享乐的想法。其实,人最须要的是战胜自己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进步。欲望无穷无尽,不知足者无法感受富有,所以对于自己要求知足。而强行者,是为他人做事,为大众获得华蜜。所,你所处的位置,或者居所,借指根基、平台。这里强调一个平台、根基的重要性。亡,可能是妄,错字,意为傲慢;也有作忘的,第 1313页共 5858页意为遗忘。到死都不妄作妄为的,知道自己的份量,管理好自己的健康,这样才会长寿。譬如长期汹酒,就是对身体妄作妄为的行为,将严峻损害自己的身体,造成不良的后果。作者:高风清扬道德经读书笔记 6(山顶洞人,自幼孤僻、倔强,喜好斗争。曾致力于财色名利的追求,为达目的挖空心思,甚至不择手段,结果碰得头破血流。在无路可走的状况下,他起先接触佛道,却为了追求神通而屡屡被邪师所骗。但正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五毒俱全的他猛然醒悟,于是悬崖勒马,弃恶从善,精进修行,同时发愿解出道德经,因为这一念善心,最终获得上天的垂青)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山顶洞人佛道一如道德经解析:中国有一句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译文为:能了解、相识别人叫做第 1414页共 5858页才智,能相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慧。这样翻译从文字上来说似乎没什么问题,但从内容上来说是完全错误的。老子最反对的是“智”,这种“智”也就是现代社会大家都具有的世智辩聪,说白了就是小聪慧,我们被自己的小聪慧害惨了。老子高瞻远瞩,早就知道我们要被“智”所害,所以反复提示,缺憾的是我们看不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正确翻译应当是:能了解、相识别人叫做聪慧,能相识、了解自己才算大才智。有句话叫做相识一个人难,相识自己更难,还有几分靠谱。就我们的人体而言,经络、穴位究竟是怎么回事?科学发展到如今,只是承认了有,还是说明不了。我们究竟有没有灵魂?现在的科学不敢完全否认了,甚至有科学家起先偷偷探讨,但依旧模棱两可。为什么同样是人,性格、命运会相差那么悬殊?我们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还特别少。然而,佛陀、老子早已经把这些问题洞穿了,惋惜我们学不懂!我们对法界有多无知,对自己就有多无知,反过来,假如能够完全彻底地把自己搞明白,也就明白了十法界。明白自己才是大才智!“自知者明”的“明”就是破除“无明”之后的“明”,就是开悟!不开第 1515页共 5858页悟的人哪怕拥有世界上最聪慧的脑袋,依旧只是小聪慧而已。不过,有些人的确很“自知”,觉得自己悟性不够,要开悟唯恐很难。再说极乐世界又那么好,于是退而求其次,追求极乐世界去了。又不要读经,又不要打坐,只要凭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去极乐世界,何乐而不为呢?这种想法实在是把我们世俗人的小聪慧体现得淋漓尽致。现实中别说做买卖,哪怕交友,我们都考虑投入产出比,而现在竟然将这一招用到出世间来了。我们怎么不想一想,要是这样能去极乐世界,那极乐世界岂不个个都是人精!那既然大家都是人精,各种争斗岂不是更厉害?“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译文为: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毅。译文从文字上看很清晰,但想想还是模糊。这句话的真实义就是,要战胜别人并不是难事,要战胜自己就太难了。俗语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我们用钱、用权势、用武力就能够让别人臣服,但是要真正看清自己的真面目,变更自己的命运就太难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被自己的因果业力捆绑着,不管我们表面上多牛,我们的都是业力捆绑下的囚徒!再大的权势、再多的金钱也第 1616页共 5858页解脱不了!而要挣断这根绳索,除了行善、修行,别无他法。有人说,我有钱有势还要变更什么命运?请问,生老病死哪一个我们能用金钱和权势解决得了?所谓家大业大,金钱和权势假如不擅长应用,只是造业的工具而已,还有什么值得称道的?阎王那一关我们是想凭本领闯过去呢?还是凭金钱买通过去呢?或许有人会说这是迷信,随意,到那时不信也得信。人都有懦弱的时候,或贫困,或疾病,这时候,谁都渴望得到特殊的帮助,但能得偿所愿的实在少之又少!从表面上看,这些弱者实在值得怜悯,但假如谁能看到他们的过去世,或许会发觉他们过去世其实是很风光的,而且落到今生这个样子也是有缘由的。那我们再反推,现在市面上的风光人物下辈子会怎么样呢?所以,风光也好,困苦也好,都只是短暂的假象,我们只有不跳出轮回,就只能恒久在苦乐间摇摆。当我们乐的时候,往往以为自己多了不得,谁要告知我们将来要受苦,基本上是不会信的,而当果报现前的时候,谁又救得了?所以,我们的苦是自己造成的,自己选择的。假如不觉悟自心,即使谁能救得我们眼下一时之苦,接下去无尽轮回之苦谁来救?观音难救世间苦,就是这个道理。第 1717页共 5858页“知足者富”。这个“富”不是世间财宝的“富”,是精神上的欢乐安详。我们的华蜜指数是与欲望成反比的,不在乎我们拥有多少,而在乎我们感觉够不够。哪怕我们有十个亿,假如我们觉得在千亿富翁面前抬不起头,就依旧是穷人。再说许多人虽然富有,但内心无时不被苦痛、苦恼、担心困扰着,生活过得很惊慌、很劳碌,这些钱对我们究竟是一种束缚,还是一种欢乐呢?这样的“富”有意义吗?所以,真正的富有是内心的安详、自由、欢乐,即所谓知足常乐。“强行者有志”的“强行”是什么意思?不是努力读书,舍命搞事业就算“强行”,更不是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叫“强行”。所谓“强行”就是我们把世俗的人物看明白了,觉得这样无止境的轮回没意思,扔掉不玩了,摆脱业力的束缚,以至于最终与道合一。这可是大丈夫的行为,也只有这样才算“强行”。“不失其所”就是不迷失我们的依止处,知道生从哪里来,死往哪里去。也就是了悟了生死大事,这时候的轻安、自由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拟的。“不失其所者久”的“久”就是跟十法界溶为一体,不生不灭了。这时候,我们的肉身反而是个累赘,还要他干什么呢?第 1818页共 5858页扔掉这个肉壳子,剩下真正的“我”,这个“我”就是“道”,就是“佛”,就是“上帝”,所以说“死而不亡者寿”。当然,世俗人扔掉肉壳子后,也同样有个“我”,只是这个“我”还债务缠身,还是一个带着枷锁的奴隶,还在服劳役。这一点谁都可以不信,但再不信也没法阻挡他去亲身体验。佛祖在法华经里把我们比方成火宅中疯玩的孩子!有些人还沾沾自喜,以为他不在火宅中,他学佛了,是个佛子,殊不知他学的是愚痴佛。若问,佛还有愚智之别吗?有啊!愚痴佛满世界都是,才智佛只有向自己的内心去悟。这个世界很惊奇,大凡能进监狱的,许多都是有本领的人,甚至是大人物。同样,大凡能下地狱的,许多都是学佛修道的人,甚至是大师!曲焕章白药-诞生于 1902 曲焕章白药创始人曲焕章道德经读书笔记 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毅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强大居下,柔弱居上。第 1919页共 5858页详解: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白话:心气柔软,慈善为怀,谦卑处下,圆融处事,懂得变通,如此为人就能拥有无限的朝气与活力,就会强壮成长,日渐强大;心气执拗,意坚志强,处事强势,盛气凌人,如此行事就会到处碰壁,步入穷途、走上末路,直到衰亡。阐述:生与死,是一对相反的概念。人之生,指的是生存、生活,主动进取,健康向上,强壮成长,日渐强大;人之死,指的是日薄西山、山穷水尽,日益衰弱,直到死亡。柔与坚、弱与强,也是一组相反的概念。不过,老子说的“柔弱”、“坚毅”,指的是一种人生看法和处世方法,并非实指其本身。其中“柔”与“坚”,强调的是心气之柔与心气之坚,“弱”与“强”,强调的是姿态之弱与姿态之强。“柔”,指的是心气柔软,慈善为怀;气血活络,有朝气、有活力;能变通,处事圆融;“坚”,指的是心气坚硬,执意、执拗,不活络,缺乏生气与活力,一根筋,不懂变通,心硬,甚至于心死。比如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其中的“至柔”与“至坚”,指的都是人的心气。人之心气,可以是天下至柔之物,第 2020页共 5858页也可以是天下至坚之物,但至柔可以溶化至坚,所以有一句话叫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弱”,并非指弱小,而是指姿态低,谦卑处下,懂得“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而新、少则得、多则惑”,能够做到“匍匐前进”;“强”,并非指强大,而是指姿态傲岸、强势,盛气凌人,目空一切,宁折不弯。“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这是倒装句,换过来是:“柔、弱,人之生也;坚、强,其死也。”意思是说,心态柔软,慈善为怀,谦卑处下,能变通,处事圆融,低调做人,这样,人生于天地之间,就会拥有无限的朝气与活力,就能强壮成长,日渐强大;相反,心思执拗,心坚如石,冥顽不化,为人处事强势、高调,盛气凌人,宁折不弯,就会泄掉元气,流失朝气,丢失活力,就会到处碰壁,日益衰弱,而步入穷途走上末路,直到衰亡。老子一向认为“柔”是有生气,充溢朝气的表现。比如说小孩子,心思单纯,心气柔软,所以老子说“抟气至柔,能婴儿乎”,小孩子身体也柔呀,到处都是软的,生命力旺盛;人老了,心气就硬,就坚,观念根深蒂固,执念多,不再活泛了,身子也浑身硬邦邦的了,这都是朝气消逝,活力丢失的表现。又好比说春天,万物萌生,那些新发第 2121页共 5858页的嫩芽,老子叫它“毫末”,柔啊,却拥有无限的朝气和活力。所以说,为道进入柔软之境,充溢和和之气,而无一丝戾气,就能包涵万物,就能溶化一切,所以老子会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也喜爱“弱”,如“弱者道之用”、“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老子认为“守弱”才是真正的强者,“柔弱胜刚毅”,意思是说,用“柔”与“弱”这种为人处事之心态、这种行为做事的看法,远胜于“刚毅”,远胜于刚烈、强势、盛气凌人。留意,老子说的“柔弱”不是指弱小,且与之风牛马不相及。有人将道德经读死了,误以为老子的意思是柔弱可以战胜刚毅,这是哪跟哪呀,稀里糊涂。并不是说,以弱胜强的例子没有,但老子说的不是这个。老子讲的“柔弱”,指的是为人处世的心态、看法和方法,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柔弱。老子所讲的“坚毅”,也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坚毅,意思相去甚远,指的也是为人处世的心态、看法和方法。我留意到,有相当多的人将“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说明为:“人活着的时候,身子比较松软,死了之后,身子变得僵硬。”着实令人惊异!粗看,合理且贴切,细究起来却是漏洞百出。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生病的时候,浑身无力,身子骨特殊软,第 2222页共 5858页你能说这是“人之生也柔弱”?还有,人在喝醉酒的时候,尤其是烂醉如泥,更是绵软得很,你能说这是“人之生也柔弱”?就说人死吧,也是在断气之后,血液停止流淌,随着气息体温消逝,身子才渐渐僵硬。我们也常说,“这人都死好几天了,尸体都僵硬了。”老子是何等之睿智,对这些,岂能不知。2、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白话:草木枝叶松软、脆嫩,昭示着草木朝气盎然,充溢勃勃朝气,正是蒸蒸而上;草木枝叶枯萎,树冠光秃,枝条枯竭,说明草木快要枯死了,或已经枯死了。阐述:老子生怕世人不理解或误会“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所以弄了一事一例,即举草木之例加以说明:松软、脆嫩,昭示着草木朝气盎然、勃勃朝气,预示着蒸蒸而上。老子用“柔、脆”来形容草木之生,而不用“柔、弱”,因为“柔”之和气,草木与人皆有,而“弱”,是特指人的谦卑、处下、退让、不争等的为人处事的姿态和方法,或者说是人效法“弱者道之用”。换成柔脆,则恰如其分,妥当了。枯,指古木、百年老树也,引申为生命消逝而枯竭。槁,指树冠光秃,引申为形容憔悴、干瘦。枯槁,也常用来形容人的第 2323页共 5858页形体憔悴,心如死灰。“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也是个倒装句,顺过来是:“柔、脆,草木之生也;枯、槁,其死也。”意思是说,草木松软、脆嫩,象征着草木拥有强大的朝气,正是强壮成长之时、蒸蒸而上之际;而枝叶枯萎,树冠光秃,枝条枯竭,这是一种肃杀之气,说明生命消逝,快要枯死了,或已经枯死了。3、故坚毅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白话:所以说一身戾气,只知生猛、刚烈、逞强,是自寻死路、自取灭亡之类的人。一身柔软之气,擅长退让,懂得谦卑为下,是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之类的人。阐述:老子以大自然草木之枯荣,深化浅出,来警示、教化世人。一草一木生于天地之间,尚且知道松软与脆嫩是生存之道:风来了,知道迎风而摆,而不心坚意强挺立不动,才不至于伤其躯杆。雨来了,知道用枝叶密密抵抗,而不至于让脚下的泥土被水冲走,以护其根;季节更替,草木知道应时而生,感时而变,春夏长于外,秋冬敛于内。唯有枯了,生命走到终点,惟有槁了,柔脆不再,才渐渐走向死亡。草木尚知柔脆可生,坚毅必死,直至枯槁,油尽灯枯,才肯罢休,何况人乎。从万物万象来看,生死之义理,皆然。凡坚而不柔,强而不第 2424页共 5858页弱者,其气易散,其刚而易折,皆是死之徒也。凡柔而能和,弱而能中者,其气不散,久而不坏,皆是生之徒也。人能悟此,当自致其柔,用其弱,又何致坚逞强而自蹈于死之徒?“故坚毅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所以心志坚硬,到处要强、逞强的,是自取灭亡,自寻死路一类的;心态柔软,谦卑处下,处事圆融的,是长生久视之道,是自聚生气与朝气一类的。4、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白话:所以,从以上的分析可知,以兵强天下者必不胜。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合抱之木、参天大树,必将成为大匠之首选,而难逃被砍伐的命运。阐述:前面讲为人处世,宜柔软、要守弱,禁心坚、忌意强。这里讲用兵之事,切忌用强。前一个“兵”,指用兵、军事。强,指以兵强天下,耀武扬威、穷兵黩武。“是以兵强则不胜”,意思说,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凭借兵力,靠军事力气来耀武扬威,折服天下,最终是要失败的。老子在第三十章就说了“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在第三十一章又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第 2525页共 5858页人者,则不行以得志于天下矣。”在第六十九章也提到“用兵者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所以说“兵强则不胜”,想凭借强大的兵力,以武力、暴力的手段折服世界,最终势必引起天下公愤,导致天下群起而攻之,故必不得胜。武力能折服的,只是人的躯体,折服不了人的心。中国古代有“画地为牢”,在地面画一个圈,就可囚禁一个人,为何能如此?因为这囚禁的是心,不是身。现在的监狱,高墙、铁丝网,外加一层电网,都囚禁不住犯人,为何?因为囚禁的是身而不是心。英国曾号称“日不落帝国”,最终不是一样土崩瓦解,烟消云散,因为靠武力折服而得来的,是守不住的。现在,美国又独霸全球,不过美国学聪慧了,胡萝卜加大棒,军事、经济一起上,但能坚持多久,可以拭目以待。“木强则兵”,这又是老子举例,一事一例,以增加劝服力。木强,指树在林中鹤立鸡群,一枝独秀,名声大噪。“兵”,指遭受刀斧而被砍伐。意思是说,一棵树,假如太惹眼了,太招摇了,声名远扬,天下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即使天不收它,也难逃被工匠砍掉的命运。老子以“木强”作喻,说明以兵强天下,此法不行取也,因为“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以兵强天下者,势第 2626页共 5858页必引起天怒人怨。所以老子说,“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有道者不处”,更何况是以兵强天下,岂有不败之理。5、强大居下,柔弱居上。白话:真正强大者,擅长居下,而将“柔弱”之道奉为上上之策,会让它的朝气与活力发挥到极致。阐述:“强大居下,柔弱居上。”这句话,感觉老子就是当着我们的面指着一棵树说:你看看,强大居下,柔弱居上。是呀,深邃的道理,就这么简洁的,就是这么直白的,被老子指出来了。或许,这就所谓的点石成金。强大居下,柔弱居上,这就是自然的鬼斧神工,这就是大自然的造化,这就是神奇莫测的天道。它告知我们,真正的强大者,要擅长居下,作为天子、三公以及诸侯人等,要自处下位,谦和为要,礼贤下士,切忌高高在上、刚愎自用、自以为是,要将“柔弱”之道奉为上上之策,而善待之,敬重之,摆在上位,让“柔”之朝气与活力迸发,让“弱”这一大道之用的源泉涌流。强大居下,柔弱居上,验之于木,是自然之理也。验之于兵,验之于人,无一不然。老子在第六十一章就说“大者宜为下。”强大处于,符合自然之理,因为“重为轻根”,强大处下才会稳;因为“静为躁君”,强大处下第 2727页共 5858页才能让躁安静。否则“头重脚轻”则倾覆。强大处下,这叫根深才能叶茂。但是,世人喜好坚毅而恶柔弱,所以更要让“柔弱”居上,要心心念念,记在心上,落实在在治人事天。综述:上一章,老子谈“俭养”,提出了“无以生为,是贤于贵生”的观点。老子直面“民之饥”“民之难治”“民之轻死”这三个烫手问题,用三个“以其上”,毫不掩饰,毫不忌讳,干脆点名,说是上位者“食税之多”,是上位者之“有为”,是上位者“求生之厚”造成的。直言不讳,一语道破。又干脆利落用三个“是以”,“是以饥”“是以难治”“是以轻死”,进一步确定和强调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最终提出“夫惟无以生为者”,即不追求“食税之多”“有为”“生生之厚”,一切顺其自然,是最为聪慧的“贵生”之法。意思是养生达到忘我之境,才是天生天养。不纵外物,“无以生为”,抱一守真,笃厚内养,则至尊之天爵,至富之天禄,至贵之天德,无时不厚我之生。是以天地与我同根,万物共我一体,大道养我,我养大道,故能长生久视。此乃俭养之道也。这一章,老子谈“处下”。首先从人之生死,确定“柔”,提倡第 2828页共 5858页“弱”,否定“坚”,批判“强”,并以草木之生死,加以印证,用草木之”柔脆”对应“柔弱”之道,以草木之“枯槁”对应“坚毅”。接着,顺理成章导出“故坚毅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然后从人之生死,谈到用兵之道,“是以兵强则不胜”。可见,老子是特别反对并憎恶大国以兵强天下的做法。又举一例“木强则兵”加以说明。木强则兵,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其道理更是通俗易懂。最终,提出“强大居下,柔弱居上”,其意在劝诫天子、三公以及诸侯人等,要自居下位,谦和为要,礼贤下士,切忌高高在上、刚愎自用、自以为是,要将“柔弱”之道奉为上上之策。本章,老子试图通过揭示天道之奥妙,而对人道加以示意和指引,同时对前面章节的内容作进一步归纳提炼,如在“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的基础上,现在又提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提出“坚毅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提出“兵强则不胜”,提出“强大居下,柔弱居上”。并通过一事一例的方式,昭示上位者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本章再次重申“强大居下,柔弱居上”,以劝诫上位者好自为之。道德经读书笔记 8第 2929页共 5858页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德畜之。长之,遂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道孕育了世间万物,德滋养着世间万物,天地让万物具有不同的形态,而世间的各种力气相互作用之下,万物又有了各种功用。所以,世间万物尊崇“道”,也认为“德”特殊珍贵。道受到尊崇,德被看重,没有人给它尊贵的爵位,然而它自己却始终这样做。道孕育万物,德畜养万物,让万物生长,让万物成就,让万物哺育,让万物丰厚,让万物生养,让万物有爱护。道产生万物却不去拥有万物,有作为却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带领大家却不说自己是主宰,这就是深远的德行。这一章是老子关于道、德与万物的关系的理论,是关于天之道特征的论述,以便用于提示圣人之道。第 3030页共 5858页心中明白了道,要有德行来畜养,做到知行合一,在详细的事务中给予“道”以形态,用“物”和“器”来涵养“道”。物,指物体的本身,实物。器,物体的功用、用途。老子的世界观是这样的:道,也就是天之道,是无名无形,不行捉摸的。而它落到这个世界上来,就有详细的形态了,一种混沌的状态,不分阴阳、混沌一体,这就是道在这个世界上的物质基础,起先出名有形,这个时候叫“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这个“一”。因此,“道”与“一”不是一回事,“一”是道在这个世界里的详细表现、实物存在。根据河上公的讲法,这“一”就是德,德起先畜养“道”所生成的混沌状态,不断让它增大,畜养它,然后起先分出阴阳,阴阳合一再变成一个新物质,是阴阳合一的物质。然后再生成了许很多多新详细的物质。“三生万物”,也就是“物形之”。物体有了形态之后,便有了各种功用,成为有用的各种详细的“器”,称为“器成之”。“道”是世界运行规律,无名无形,我们捉摸不到,而“德”是道在这个世界上的外在表现。我们也可以理解为:“道”是里面的内涵,而“德”则是外边行为体现的品德。我们明白了“道”之后,光第 3131页共 5858页懂还不行,假如不在详细的德行上体现出来的话,明白也是白搭。因此,悟道之人必需践行“道”,明白之后要说,让更多的人明白,更重要的是要做,要有详细的行动。那么践行的“德”越多,“道”就越巩固,这就是用“德”反过来畜养“道”。因为万物由道生之、德畜之,所以万物敬重道与德。而这种敬重、尊贵并不是别人加封的,是自然形成的。“爵”最早时候当一种鼎,这种“鼎”代表身份、地位。也就是说当年只是有肯定身份地位的人才配拥有这种鼎,这叫“爵”。后来引申为爵位,也就是说一个人崇高的地位。道德为什么这么尊贵?是因为即使不给他尊贵的待遇与名位,人家也始终这样做,所以万物更加“尊道而贵德”。这个道理很有意思,对我们生活中的指导太有意义了。现实生活中有两种人:一种是我尽可能地做工作,不在意回报;另一种人是我就要这个爵,每做一点事我要这个回报,给我好的评价,给我点赞。假如你是领导,你会喜爱哪一种人?假如你是群众,你会喜爱哪一种人?唐朝名将郭子仪大家都把他当做一个武将,其实他肯定是悟道之人,他的境界很高,他就是“莫之爵而恒自然也”。每次平叛以后,第 3232页共 5858页朝廷里的宦官就在皇帝面前说他坏话,不断地整他,结果释去兵权,让你回家了。别人会觉得不公允,生气的不得了,所以当时还有一个名将叫仆固怀恩,他也跟郭子仪一样能征善战,但是因为不公允待遇,他就觉得气不过,最终也反叛了,最终他整个人生一败涂地。而郭子仪被释去兵权以后,他根本就不在意,而下次平叛的时候还须要他出来,结果一而再再而三,这样的人真的就会吃大亏吗?就在当年,郭子仪就成为大家的偶像了,全天下的老百姓看不在眼里吗?佩服他,敬重他,这就是“道”的原则。没给我地位,但是我照旧这么做,始终这么做,很自然,这种境界的人是我们真正须要的领导。所以郭子仪人生圆满,活了八十多岁,子孙满堂,家里边孩子都成才了,皆为国家栋梁,到哪去大家都敬重他。长,就是让万物去生长。遂,就是成的意思。亭,指路边给人休息的建筑物,这里是哺育的意思。毒,这里不作“毒害”讲,是哺育、厚的意思,使它变得更加丰富。覆,就像母鸡爱护小鸡一样,爱护的意思,爱护它、覆盖它,让它存活。“长之,遂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讲的都是天之道对万物是怎么爱护的,它对万物不断地哺育、爱护,让它生长得很好,这是“天之道”对万物的所作所为。所第 3333页共 5858页以老子讲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作为之后隐身于背后,不自恃功劳,这叫“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就是他带领大家往前走,他是这个首长,但是他不说我是主宰,我才是你们的主子,你们全靠我,而是尽量爱护大家,让大家活得好。“玄德”,很深远的德行,“玄”是高远、深远的意思。这是老子对领导者的要求,也就是说领导者有这种符合天之道的看法以后,您做

    注意事项

    本文(2022《道德经》读书笔记_2.docx)为本站会员(飞****)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