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12-2022年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中英)-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大会-2022-108正式版.pdf

    • 资源ID:58579274       资源大小:1.90MB        全文页数:10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2-2022年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中英)-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大会-2022-108正式版.pdf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20122022年5 序言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就业等方面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中国职业教育源远流长,师徒制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有父业子承、合同式学徒制、行业学徒制等形式。19世纪中叶,中国为了“自强”“求富”,一批有识之士创建了福建船政学堂等实业学校,标志着中国 近代学校职业教育的正式诞生。职业教育始终与国家命运和家庭幸福紧密联系,承担着经世利民、求是致用的历史重任。进入新时代,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学校 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见效最快的方式,在中国开展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任,为支撑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进中国制造和服务的水平、保障民生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范式。实践表明,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产业升级,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坚持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国情,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是职业教育增强适应性的深厚土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技并修、手脑并用、终身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促进就业创业,是提高社会贡献度和认可度的根本途径。海纳百川,相倚为强。世界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各国先进特色理念和经验的相互启发、相互砥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任何一个国家的职业教育都不能独处一隅,只有交流对话才能协同并进、不6序言断超越;中国既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也愿意与各国共享经验成果,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自觉的担当,为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助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为介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成就,与国际社会分享中国职业教育创新举措、发出职业教育合作邀约,特发布本报告。目 录9目录第一篇第二篇第三篇共生发展: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职业教育 一 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13 二 推动社会协调发展.14 三 服务高质量教育体系.15 四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16固本培元: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纪实 一 确立职业教育类型定位.21 二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2 三 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24 四 打造多方协同治理体系.26 五 加大职业教育办学投入.28守正创新:中国职业教育制度模式 一 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办学.33 二 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34 三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35 四 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36 五 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37 六 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3710目录第四篇开放共享:面向世界的合作与展望 一 增进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新共识.41 二 扩大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朋友圈.42 三 合作共铸人类技能开发大体系.43 结束语.4611 共生发展: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职业教育第一篇13一 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变革,是以工业化为核心,推动经济增长、思想革命、制度创新和社会转型的发展历程。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大国的现代化,是超大人口规模的现代化,是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的全面现代化。中国职业教育与中国现代化共生发展,发挥着服务经济发展、促进民生改善、优化教育体系、增进国际交流的作用,在面向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中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一 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职业教育作为对接产业最密切、服务经济最直接的教育类型,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供给和生产力转化作用。为产业经济提供源源不断人才红利。中国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变革,紧盯产业链条、市场信号、技术前沿和民生需求,设置 1 300 余种专业和 12 余万个专业点,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近十年来,累计为各行各业培养输送 6 100 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 70%以上来自职业学校毕业生,促进中国人口红利的释放与实现,推动先进技术和设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保持强大韧性、行稳致远提供了基础性保障和有生力量。为数字经济跑出加速度提供先导力量。伴随工业信息化、智能化转型,中国职业教育紧盯数字技术前沿,加快专业升级改造,布局一批新兴专业,提升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专业,从专业名称到专业内涵全面推进数字化,使人才培养适应数字经济变14第一篇 共生发展: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职业教育革。优化和加强 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相关专业设置,重点打造互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高水平专业群,扩大数字技能人才供给。开发设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融入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华为、腾讯等数字经济头部企业联合培养培训大批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服务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生态经济提供“绿色技能”转化服务。中国正加快开展各领域低碳行动,推动全产业链生态化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参与绿色技能开发,设置绿色低碳技术、智能环保装备技术等专业,扩大绿色低碳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规模。在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中融入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将绿色技能纳入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内容,把绿色要素、绿色理念融入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全要素、全过程。中国加强与国际合作组织在绿色技能开发上的合作,通过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职业教育系统开发绿色技能”项目,将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之中。二 推动社会协调发展职业教育是提升社会流动性、防止阶层固化、保持社会活力的重要途径,在满足人的多样化发展,推进社会协调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人的多样化发展提供通道。中国树立开放包容融合的大教育观,建立适应多样化发展需要,纵向贯通、横向融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不同性格禀赋、不同兴趣特长、不同素质潜力、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机会,让更多学生就业有本领、升学有渠道、发展有通道。每年有 30 万左右的退役15三 服务高质量教育体系军人、下岗待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社会生源接受高等职业教育。连续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让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展示技能风采、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和舞台。为实现高质量就业搭建阶梯。职业教育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紧跟产业发展步伐,人才培养对岗位要求的适应性不断增强,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高位,中职、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超过 95%和 90%,专业对口就业率稳定在 70%以上。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岗位遍布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年收入显著高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为缩小贫富差距提供途径。中国政府大力发展面向农业农村的职业教育,构建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优质资源体系,15%的高职院校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超过 5 000 人/日,培养了大批“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致富带头人”,有效服务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职业学校 70%以上学生来自农村,有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生力军。2013 年至 2020 年年底,累计有800 多万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见效最快的方式。职业学校毕业生已经成为乡村振兴、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来源。三 服务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作为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类型教育,职业教育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和活力因素。优化教育结构的重要一翼。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16第一篇 共生发展: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职业教育不断深化,世界各国空前重视产业链全链条的协同布局,加大研发人才、工程人才、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的协同培养。近年来,中国将职业教育作为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职业教育在规模和质量上同步提升,稳居中国教育的半壁江山,动态适应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发展变化。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由之路。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职业教育作为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努力让 14 亿多人民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保障人人都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中国政府建立了职业教育免、补、助、奖、贷等助学体系,中职免学费、助学金分别覆盖超过 90%和 40%的学生,高职奖学金、助学金分别覆盖近 30%和 25%的学生。职业教育还为残障人士、生活困难者等弱势群体提供多种形式教育和技能培训,在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协调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四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中国职业教育面向世界、融通中西,在“引进来”“走出去”中不断实现“再提升”,推动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成为国际经济、技术和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助力国际产能合作。职业教育伴随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与 7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稳定联系,与19 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建成 20 家“鲁班工坊”,在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开设“中文职业教育”特色项目,培养了大批懂中文、熟悉中华传统文化、当地中资企业急需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一大批中国职业学17四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校教师涉重洋,手把手将职业技能和经验传授给当地青年,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助力合作国家工业化进程。推动技术文化交流。中国积极参与世界技能大赛,以赛会友、以赛促技。自 2010 年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组织,近五届世界技能大赛累计获得 36 枚金牌、29 枚银牌、20 枚铜牌,参赛项目和参赛规模不断扩大。面向欧洲地区,打造中欧“双元制”产教融合平台,加强与德国、法国、瑞士等欧洲国家相关行业领域优质企业职教合作,推动成立“中国 中东欧国家职业院校产教联盟”,搭建与中东欧国家校企合作平台;面向非洲地区,启动“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合作成立“中非职教合作联合会”,进一步加强与非洲国家职业学校的联系与交流;面向东南亚地区,实施“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在中国和东盟国家职业学校中已遴选 80 对特色合作项目。2022 年,主办金砖国家职业教育联盟大会,成立金砖国家职业教育联盟,举办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积极推动金砖国家加强职业教育领域交流对话。固本培元: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纪实第二篇21一 确立职业教育类型定位2012 年以来,中国政府把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类型教育,不断加大政策供给、创新制度设计,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多元办学格局和现代治理体系。中国职业教育实现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向相对独立的教育类型转变,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新阶段。一 确立职业教育类型定位2014 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明确到 2020 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启动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和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 年),全面激发职业学校办学活力,提升办学质量。2019 年,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整体搭建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四梁八柱”,集中释放了一批含金量高的政策红利。2020 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进一步确立国家宏观管理、省级统筹保障、学校自主实施的工作机制。31 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 4 562 所学校和有关单位承接任务,计划投入3 075亿元。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系统梳理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从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三个方面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22第二篇 固本培元: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纪实2022 年 5 月 1 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新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标志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入新的法治化进程,也意味着职业教育“类型”地位在法理上得到保障。十年来,中国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改革,探索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实施“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分类考试招生;规范特色培养过程,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时安排、实践教学、毕业要求等方面对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提出具体要求,为专业人才培养和质量评价提供基本依据;建立实习管理制度,明确实习的内涵和边界,重点对职业学校实习治理水平提出系列措施;将职业本科纳入现有学士学位制度体系,在学士学位授权、学位授予标准等方面强化职业教育育人特点。从顶层设计到制度标准,构建了一整套贯穿学生入口到出口、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二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落实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横向融通,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加快建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图1)。职业学校教育包括职业启蒙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阶段。职业培训包括技能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和企业职工培训等类别,依据职业技能标准,培训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培训和其他适应性培训,企业、学校、社会机构等均可开展职业培训。23二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础教育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全国有超过 4 500 所中、高职学校积极支持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和职业启蒙教育,辐射中小学近 11 万所,每年参与人次超过 1 500 万。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由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实施,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社会人员,以 3 年制为主。2021 年,全国设置中等职业学校 7 294 所(不含技工学校),招生488.99 万人,在校生 1 311.81 万人,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 35.08%、33.49%。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可以继续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初 中小 学幼儿园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实施主体:高等职业学校实施主体: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职业启蒙学前教育级 别类 别实施主体职业培训企业高级初级中级学校社会机构企业职工培训再就业培训劳动预备制度培训技能培训图 1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4第二篇 固本培元: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纪实高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包括专科、本科及以上教育层次,主要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以及同等学力社会人员,专科为 3 年制、本科为 4 年制。2021 年,全国设置高等职业学校 1 518 所(含 32所职业本科学校),招生 556.72 万人,在校生 1 603.03 万人。职业本专科招生人数和在校生总数分别占全国本专科高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总数的 55.60%、45.85%。2019 年,中国启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截至 2021 年,共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5 000 余万人次。从 2019 年起,中国政府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 1 000 亿元,设立专项账户,统筹用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目前,全国 1 万余所职业学校每年开展各类培训上亿人次,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服务的高职院校中,141 所学校年培训量超过 5 000 人/日,86 所学校年培训量超过 10 000 人/日。三 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中国职业教育逐步从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机制完善为主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在标准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双主体育人、数字信息化实践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建设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体系。建立专业、教学、课程、实习、实训条件“五位一体”的国家标准体系。融合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要求,编制了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教育一体化专业目录;先后发布了 230 个中职专业和 347 个高职专业教学标准、51 个职业学校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136 个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以及 9 个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制定了 497 个职业(工种)技能鉴定标准,625三 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万余项行业培训标准和 42 大类企业培训标准。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国家示范引领、省级统筹实施、市县联动保障、校本特色研究”的四级培训体系。2012 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 53 亿元,带动省级财政投入 43 亿元,超过 110 万名职业学校教师参加国家级及省级培训。2019 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公布 102 家企业为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已通过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发布两批共计 537 项教师实践项目,服务职业学校包含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教师数量超过 2万人。2019 年,启动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分两批建设 364 个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带动建立省级创新团队 500 余个、校级创新团队 1 600 余个,教师分工协作模块化教学的模式逐步建立,团队能力素质全面加强。20122021 年,职业学校专任教师规模从 111万人增至 129 万人,增幅 17%,“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超过50%。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近十年来,中国政府各类政策均把校企合作作为重要内容,支持职业学校与企业开展订单班、现代学徒制、产业学院、集团化办学等多种合作。截至 2021 年,全国组建约 1 500个职教集团,吸引 3 万多家企业参与,覆盖近 70%的职业学校。培育3 000 多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建设 21 个产教融合型城市,给予产教融合型企业金融、财政、土地等支持,享受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减免及其他税费优惠。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2.49 万个,年均增长8.6%。“十三五”期间,分三批在全国布局了558个现代学徒制试点,覆盖职业学校 501 所,1 000 多个专业点,惠及 10 万余名学生;先后在22 个省启动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试点企业 158 家,培养新型学徒制企业职工近 2 万人,其中转岗职工超过 3 670 人。26第二篇 固本培元: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纪实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人员技术培训和管理系统应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数字生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90%以上的职业学校建成了运行流畅、功能齐全的校园网;85%以上的职业学校按标准建成数字校园。建设了一批在线课程平台,建成了 203 个职业教育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了涵盖文理工农医等 12 个学科门类的 992 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 2 886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22 年,中国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线运行,汇聚了 1 200 个专业资源库、6 600 余门在线精品课、2 000 余门视频公开课,用户覆盖全国各省份,并惠及 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疫情期间通过数字技术支持教育复甦,实现了“停课不停学”。四 打造多方协同治理体系中国政府确立了“管办评分离”教育治理原则,厘清政府、学校和社会三者的权责关系,优化职业教育生态,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形成了职能边界清晰、多元主体充分发挥作用的新局面。加强政府统筹管理作用。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教育“统管”转变为教育“督导”。2012 年,发布教育督导条例,明确教育督导的职能定位。2016 年,发布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暂行办法和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并分别于 2016 年、2018 年、2020 年开展了三轮职业学校评估。2017 年,发布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27四 打造多方协同治理体系为评估内容,并于 2018 年起,每年开展对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职责评价工作。2020 年,发布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建立教育督导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多方参与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强化行业自律和主动参与。积极发挥行业指导和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行产业规划和人才需求发布制度,引导学校紧贴市场和就业形势,动态调整专业目录。2010 年,启动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行指委)建设,经过五次调整、换届,现设置57 个行指委,各行指委共编发 60 个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44 个行指委牵头制订了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近五年来,在行指委的指导下,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8 000 多门、编写教材 6 000多本,行业企业提供实训设备设施总值超过 1 500 亿元、投入建设经费超过 60 亿元,8 万多名企业人员到职业学校兼职,23 万多名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提升办学主体自治能力。持续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积极推进以章程为引领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激发办学活力和自主性。2013 年,探索“知识+技能”考试招生制度,完善高考考试招生、单独考试招生、综合评价招生、技能考试招生、中高职贯通招生、免试招生等考试招生方式,逐步形成省级政府为主统筹管理、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多元录取、社会有效监督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实行高职专业设置备案制,高职院校可自主设置指导性专业目录内所有专业。2015 年起,在职业学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强化落实职业学校的第一质量主体责任。构建社会监督体系。发挥利益相关方评价作用,引导职业教育良性发展。借助第三方评价,定期跟踪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监测28第二篇 固本培元: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纪实评价、预测预警功能,提升教育发展动态监测能力;鼓励各地充分依托大数据技术,探索构建区域教育综合评价体系,进一步做好教学质量监测,注重质量分析和结果反馈,全方位精准诊断职业学校办学中的优势与问题。2012 年起,每年发布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 年起,每年发布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报告内容体系逐年完善,职业学校质量意识显著提高。五 加大职业教育办学投入中国加大各级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完善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和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全国各级财政部门把职业教育作为投入重点,坚持把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十三五”期间,中国职业教育经费累计投入 2.4 万亿元,年均增长 7.8,其中,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达 1.84 万亿元,年均增长 8.6,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在全部职业教育经费中占比逐年增长。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持续完善,中国各省份均已建立中职和高职生均拨款制度。“十三五”末期,全国中高职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达约 1.6 万元,国家助学金政策资助中高职院校学生超过 580 万名,财政资金投入接近 119 亿元,重点帮扶了 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学生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和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推动国有企业、民营资本成为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全国国有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机构共 435 个,其中中央企业 197 个、地方国有企业 238 个;民办高职学校 337 所,在校生 323 万人;民办中职学校在校生 249 万人。29五 加大职业教育办学投入中国积极探索实施职业教育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如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发布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指导意见(试行),明确办学形式、设立要求及办学管理,全省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职业学校达到 47 家,拉动社会资本投入超百亿元。实施示范性项目建设。2006 年以来,中国政府累计投入资金超 5 000 亿元,先后实施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实训基地建设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达标工程等重大项目,支持建设了199 所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学校,1 000 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197 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学校,3 000 多个实训基地,大幅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引领中国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守正创新:中国职业教育制度模式第三篇33一 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办学中国把职业教育定位于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发展经济与服务民生相结合、教育与产业相结合,构建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体系,形成了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国模式,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注入了强劲的职教力量。一 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办学中国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职业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位置,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用好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在政府强力推动下,形成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强化政府主导。中国政府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责任,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促进就业创业和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技术优化升级等整体部署统筹实施,财政资金优先保障职业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国家制定发展规划、方针政策和基本标准,推出了一批引领发展的示范性项目。国家层面建立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等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全国职业教育工作,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其他有关部门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职业教育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央地协同、地方为主的管理机制日趋优化,在强调国家宏观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基层首创,全方位推动职业教育发展。鼓励多元办学。国家实行统一的准入制度,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平等参与职业教育,鼓励社会力量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34第三篇 守正创新:中国职业教育制度模式与职业教育,各类主体兴办的职业学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企业独立办学、集团化办学、混合所有制办学成为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形式。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工会和中华职业教育社等群团组织、行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等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参与、支持或者开展职业教育。多元办学丰富了职业教育资源,释放了市场活力,增强了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二 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中国职业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把育人和育才相统一,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强调育人和育才相统一。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修为,认为“德者,才之帅”,重视人的品德塑造。职业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崇德的传统,关注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推动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驾齐驱,理论与实践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保证职业教育学习者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强调职业精神与技术技能培养相融合。国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着眼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以及社会和企业对职业人的素质要求,在课程开发、教学标准制定、职业能力规范之中融入职业精神培养要求,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自豪感,使每一个学生掌握技术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养成爱国敬业、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敢于创新等道德素养和工匠精神。35三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国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重要的产业政策与教育政策,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职业教育人才开发全过程。以产教融合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路径。各级政府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将教育优先、人才先行融入各项政策。统筹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规模、结构和层次,面向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布局,加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强化政策引导,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建设了一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打造了一批引领产教融合的标杆行业,培育了一批行业领先的产教融合型企业,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以校企合作为办学的基本方式。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质量评价、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相关行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与职业学校等建立了合作机制。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各行业组织参与制定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和相关职业教育标准,开展人才需求预测、职业生涯发展研究及信息咨询,促进人才培养信息对称、供需对接。36第三篇 守正创新:中国职业教育制度模式四 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实践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显著特征。中国职业教育遵循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坚持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创新教学模式,培养造就支撑发展的高素质劳动大军。以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中国职业教育实施以实践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综合实训课程体系,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的 50%以上。推广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学中做、做中学,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建立“学历证书+能力证书”的双证书制度。中国实施劳动者在就业前或者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实行学历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学历证书全面反映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促进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对接。鼓励职业学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类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中国特色学徒制基于学校、企业深度合作,以师带徒为主要教育关系、以工作场所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是校企协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模式。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实施学徒制,通过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实现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校企供需匹配、学生在岗成才。37五 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 六 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五 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中国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结构与布局,升级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市场需求。中国强化就业市场对人才供给的有效调节,职业学校专业发展与产业发展动态对接、同频共振。职业教育专业实行整体规划、动态调整、自主设置。专业目录五年一大修、每年动态更新,除本科专业和国控专业外,职业学校依据区域发展和市场需求自主开设目录内专业,并可申请开设目录外专业。培养内容紧密对接就业岗位。职业学校对接新经济、新业态、新职业,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准确定位人才培养规格,科学制定、严格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职业学校在开展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中,将培训内容与就业岗位无缝衔接,推动培养对象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六 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职业教育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在服务学生就业创业、社会技能提升、终身发展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向适龄青年和各类群体提供多样化服务。职业教育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不同学生提供公平、适合的选择,努力使不同性格禀赋、不同兴趣特长、不同素质潜力的学生都接受符合自己成长需要38第三篇 守正创新:中国职业教育制度模式的教育。面向社会大众打开学校大门,除了适龄学生外,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新生代农民工、退役军人、在职员工、失业人员等各类群体,都可接受灵活多样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营造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社会环境。2019 年以来,高职教育连续三年扩大招生规模,共扩招 413 万多人,社会生源占在校生比例达 28%左右。促进各种类型教育的学习成果融通、互认。基于国家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统筹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正规学习与非正规学习、成人教育与职业培训等在内的各种类型的教育与培训,制定各类学习成果认定标准、学分标准、学分积累办法,为学习者提供能够记录、存储学习经历和成果的个人学习账户,实现各种成果相互可比、可衔接、可携带,保障技能学习的社会价值。39六 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开放共享:面向世界的合作与展望第四篇41一 增进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新共识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与世界共享中国职业教育改革成果是我们的美好愿景。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以国际视野兼容并蓄,以国际胸怀开放合作,深度融入世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潮流,积极构建国际化交流平台,致力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全球教育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教育力量。一 增进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新共识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创新共享开放理念,加快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绿色人才培养和技能供给,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凝聚数字职教共识,践行数字职教理念,加快数字化转型。将数字化视为本国促进社会公平、就业公正的优先战略领域,加大优质数字技能开发应用,助力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数字化能力建设。推动数字职教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制定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标准,开发数字化职业教育课程,共享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数字化技术应用和普及,加大数字技能供给,将数字素养纳入职业教育核心能力加以培养。顺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要,探索数字产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响应绿色经济发展需要,扩大绿色技能人才供给。将职业教育绿色转型发展视为优先事项。把职业教育绿色发展列入国家规划、地方政府政策和职业教育机构业务范围,谋划职业教育绿色发展实施路径,并将其纳入课程、教材、教学、考核、评价的各个环节。持续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规划、培养模式、人才规格等,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开展实施职业教育绿色技能开发国际协作项目,构42第四篇 开放共享:面向世界的合作与展望建碳达峰、碳中和绿色技能开发国际协作平台。面向人人,服务人人,提高职业教育开放共享水平。及时响应全体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劳动、融入社会生活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加大对女性人员、失业人员、青年未就业人员、残疾人员等弱势群体改善生活处境的支持,增进社会公正和社会团结,增强社会发展韧性。关注个体终身学习和生涯发展的需求,平衡职业教育的可迁移技能、软技能和专业技能,优化政策和机制供给,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新的贡献。二 扩大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朋友圈鹿鸣得食而相呼,伐木同声而求友。中国将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开展多方务实交流对话,促进各国

    注意事项

    本文(2012-2022年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中英)-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大会-2022-108正式版.pdf)为本站会员(阿***)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