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整理.doc
-
资源ID:58603330
资源大小:31.04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整理.doc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整理第四单元 分清是非 第11课 心中要有杆“秤” 1.公平的含义:公平是人类不懈追求。指解决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2.追求公平的意义? 对社会而言,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社会成员,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对个人而言,公正.平等地对待周边的人才干赢得别人的信赖与尊重; 3.追求公平要注意什么? (1)对的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 公平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一方面要努力追求公平,为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而尽我们所能。另一方面要学会接受,学会宽容,学会泰然处之。 (2)公平是互相的,我们在规定别人对我们公平的同时,我们也要公平地对待别人。 4.正义的基本规定:一不要侵犯别人的基本权利;二是面对不良现象,要勇敢的加以制止。 5.为什么要维护正义? 人们只有维护正义,才也许驱除内心的贪婪.自私和恐惊,敢于同不良的社会现象作坚决的斗争。人们只有维护正义,才干使邪恶无处藏身。维护正义就是维护社会的规则和秩序,是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义务。 6.如何维护正义? 维护正义就是维护社会的规则和秩序,是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义务。要有一颗同情心,心怀正义。要敢于同不良的社会现象作斗争。作为未成年人在维护正义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好自己,既做到见义勇为,又做到见义智为。如:拨打110.在安全的时候大声呼救.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等。不能侵犯别人的基本权利。明辨是非,为人正直 7.是非不分的危害? (个人)影响着学校的学风和形象,妨碍着自身的健康成长,发展下去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社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破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秩序。 8.如何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1)辨别是非的依据:法律和道德的规定 (2)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情况下,要分清是非不难,难的是能不能在“随大流”的时候,保持一份清醒和独立;在面对“权势”的时候,可以不委曲求全;在有利益冲突的时候,敢于主持公道,维护正义。 9.正直的人具有如何的优秀品质? (1)一个为人正直的人,也是诚实的人;(2)一个正直的人不会由于一己之利而丢掉做人的尊严;(3)一个正直的人可以以国家.民族的大义为重。 10.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 追求公平 维护正义 明辨是非。 第12课 面对诱惑 学会说“不” 1.从众心理的影响? 在现实社会中,从众心理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和发展。一方面,从众心理有助于学习别人的智慧和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等缺陷;另一方面,从众心理又也许克制我们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发明力,使人变得缺少主见。 2.如何对的对待从众心理? (1)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不固步自封;(2)又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不迷信.不盲从。 3.如何克服盲目从众心理?(P15知识链接) 4.好奇心的影响? 当好奇心指向美好事物时,使人对感爱好的新生事物充满探索的欲望,激励人们去接触新事物,研究新问题,是学习.科研不断前进的动力; 当好奇心指向丑恶事物时:它也许诱使我们走向深渊,甚至陷入死亡的沼泽,也也许把我们引上歧途。 5.如何对待好奇心? 一方面,我们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范围内积极探究,发挥其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要克制那些超越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好奇心,防止其悲观影响。 6. 吸烟.酗酒.网络成瘾等不良嗜好的危害? 7.网络对我们中学生的影响: (1)对的使用网络,网络对青少年的发展有利也有弊 (2)网络对我们的积极影响: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对中学生的成长.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 (3)网络成瘾的影响:影响身心健康导致学习退步影响家庭和睦诱发不良行为,引发违法犯罪。 8. 吸毒.赌博.邪教的危害?(可从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危害社会等角度回答) 9.如何杜绝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诱惑? 树立抱负,追求远大目的;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独立思考,克服盲目从众心理和过度的好奇心;提高自控能力;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第13课 多一点情趣 多一点高雅 1. 休闲的功效:解除体力上的疲劳,恢复生理上的平衡;获得精神上的慰藉;使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 2.休闲原则:学会休闲,要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高雅.健康.有益的休闲方式。学会休闲,要做到科学.合理.有度。这不仅有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助于维护和发展良好的社会风气。 3. 低俗.过度的休闲活动的影响:不利于消除疲劳.缓解压力,还会使人染上一些不良习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高雅的生活情趣作用? 使我们因学习而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疲劳得以解除。使我们充足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使我们在即使比较艰苦的环境中也能让生活充满欢乐。 6.高雅的生活情趣的来源:个人积极的爱好爱好;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和美的积极感受。 7.有教养的人的表现和品质?(如何成为有教养的人?) 懂礼节,有礼貌;有宽广的胸怀.不盲目自大;懂得尊重别人;注意生活细节;可以将人类的各种优秀品质,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品质;教养不是天生的,要通过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在品质与外在形象。 第五单元 与法同行 第14课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的基本特性)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行(法律最重要特性) 2.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具体表现 (1)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 在国家权力管辖的范围内,人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都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国家不允许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3) 任何人不管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违犯国家法律,就要负法律责任。3. 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 4.道德和法律的区别 表现形式不同:道德存在与人们结识和舆论中,不成文;法律是表现为明确.严格.具体的规范性文献。实现方式不同:道德重要依靠社会舆论的约束和教育的力量,依靠人们的自觉遵守;法律也依靠人们的自觉维护和自觉遵守,但重要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行。调整对象和范围不同:道德调整人们的一切思想和言行;而法律只调整人们的行为。 5. 道德和法律的联系:都是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两者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一方面,法律的强制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另一方面,道德水准提高,人们不仅会自觉守法,并且敢于同违法现象作斗争;两者互相补充,特别是道德填补法律的局限性。 6.为什么我国要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方略? 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有着密切联系,互相促进.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法治需要德治的支持和配合,德治是法治的基础和补充,必须把法治和德治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主线目的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7.我们青少年既要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守法护法,宣传法律,与违法行为作斗争;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做个好公民。 8.法律是人们的保护伞和守护神(法律的作用)表现在: 法律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相关法律) 法律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定义.重要性) 法律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注意相关法律和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则) 法律打击和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9.违法行为的含义: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严禁的行为。 违法行为的分类:根据行为所违反的法律类别,分为:违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根据情节的轻重,分为:一般违法.犯罪。 10. 犯罪的三特性: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依法应受刑罚处罚。 11.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三个机关职权 公安机关 掌管社会治安和国家安全保护工作的专门机关 人民检察院 行使检察权的法律监督机关,行使检察权 人民法院 审判机关,行使审判权 公.检.法通过行使国家权力,打击违法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15课 神圣的宪法 1.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主线大法?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主线问题;(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具有国家最高的法律效力;(详见课本,着重理解 “宪法和普通法的联系”.“违宪”和“主线活动准则”三个关键词)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程序最为严格 2.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主线目的是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3.青少年如何对待宪法? (1)认真学习宪法,应增强宪法观念;(2)自觉遵守宪法;(3)积极宣传宪法;(4)敢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坚决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4.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取得补偿的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教育的权利;婚姻.家庭.妇女.老人.儿童受国家保护的权利;保护华侨和归侨及侨眷的权利;社会经济权利等等。(课本拓展) (人身自由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5. 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与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和辅助父母的义务 6.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2)两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3)“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7.我们应树立对的行使权利? 我们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其他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要遵守宪法和法律。 第16课: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1.消费者享有的合法权益的内容(P67 知识链接) (1)安全权 (2)知情权 (3)自主选择权 (4)公平交易权 (5)求偿权 (6)人格尊严和民俗习惯受尊重权利。 生产劣质食品侵犯了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 2.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效方法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有关行政部门申诉;(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6)向新闻媒体投诉,批评和揭露。 3.如何有效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1) 消费者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维权;(2) 生产者和经营者诚信经营,依法规范生产和经营行为;(3) 国家完善相关法律,严格依法打击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等。 4.做个成熟和理智的消费者 (1) 消费前:消费者应当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2) 消费中:消费者要尽量到正规的商店购物,少购买流动摊点的物品;消费者要善于辨认各种陷阱,提防上当被骗。(3)进行消费后,消费者应积极索要发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要依法维权。 第十七课 尊重别人隐私 维护合法权益 1.个人隐私权的含义及国家保护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1)隐私权是指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严禁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这既是一个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的人权理念和准则,也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2.学会尊重别人隐私 (1)尊重别人隐私,一方面表现在不蓄意打听和刺探别人的秘密。 (2)尊重别人隐私还表现在当你无意中听到或看到别人的隐私,应当为别人保守秘密。不经本人允许,不得散布别人的隐私。 (3)老师和家长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隐私权。 (4)尊重别人隐私不等于可以隐瞒和包庇犯罪。当一个人的隐私涉及到危害别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时,我们应当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社会和别人的合法权益。 3.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 (1)保护个人隐私,要提高防范意识,不要容易泄露个人信息。 (2)有效保护自己的隐私,需要在平常生活中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和适度的情感距离。 (3)保管好具有隐私的物品。 (4)隐私权受侵犯后,可规定侵权人或规定法院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甚至规定精神补偿和经济补偿。 第十八课:民族情 民族魂 1.了解相关民族国情和民族政策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族人民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格局; 我国各民族不管大小,一律平等; 我国解决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的基本原则; 我国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 2.为什么要自觉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从历史上来看:我国各民族团结和谐的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从法律.道德上来看: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是公民的义务,也是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 从现实角度来看:加强民族团结,有助于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3.为什么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有助于了解民族概况和民族政策,增强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 有助于学生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有助于学生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民族精神 有助于巩固平等.团结和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4.为什么可以民族团结? 我国自古以来上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民族团结和谐的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我国各民族之间建立了平等的关系,有着共同的主线利益。 党的对的领导。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我国各民族团结的文化基础是对各民族文化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