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三单元 主题三 场域与对话——公共空间里的雕塑 说课稿-2021-2022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docx
-
资源ID:58612734
资源大小:184.41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教案】第三单元 主题三 场域与对话——公共空间里的雕塑 说课稿-2021-2022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docx
场域与对话公共空间里的雕塑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雕塑艺术,第五课时场域与对话公共空间里的雕塑。相比传统教学本课我采用逆向设计,评价先行,体现教学评一体化。“逆向设计”是学习目标设定后,设计用于证明目标达成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设计先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并嵌入教学活动中去。我将从“教学分析:教什么,学什么?教学评价:学的如何?教学实施:怎么教,怎么学?以及教学反思:本课优缺点有哪些?”这四个方面问题,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所思.所想.。一、教学分析(一)课程标准在雕塑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理解雕塑、鉴赏雕塑、创作雕塑以及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纵观全书,雕塑艺术位于全书的第 3 单元,是绘画艺术的延续升华,也是建筑艺术的教学起点,和其他单元既有联系又相互影响。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教材,确定本单元的教学定位,既照应教材整体性和延续性,又突出单元独立性。9(二)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本单元以纪念与象征、体量与力量、场域与对话,形成明线,同时紧密围绕雕塑概述、中外雕塑传统和现代雕塑三个板块形成暗线。在一明一暗的体系设置中,揭示出匠心之用-雕塑艺术,设计意图:新时代,核心素养目标让我们从课时教学设计走向大单元设计下分课时实施,确定本单元各主题的课时安排和逻辑关系。教学时我把基本问题分解成小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以及持续理解,有效地深化思维、不断探究学科大概念,从而落实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根据教材分析,我确定了以下学习重点,了解城市雕塑在公共空间中的价值与意义。设计意图:学习重点是学生应该掌握和理解的知识,是教学的关键,也是解决主要问题的着手点。(三)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的落脚点,是对“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是学习目标设定的基础。学习需要:即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减去目前的学习状况,其中的差距就是学生在能力、素质方面的不足,就是最近发展区。学生:在知识方面,初中已学过“如何欣赏雕塑作品”等课,对雕塑知识有一些了解;在能力方面,对当代雕塑艺术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心理方面,高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适合探究式学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学习重点,了解城市雕塑在公共空间中的价值与意义。设计意图:通过对学情的分析,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突破难点。(4) 教学资源开发结合课程实施需要和实际条件,充分开发身边的美术课程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校内资源、参观当地雕塑纪念馆、图书馆以及民间艺人工作坊,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5) 学习目标根据课标、教材、学情和资源的有机结合等,我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在图像识读方面,学生能能区分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和陈列性雕塑作品;在文化理解方面,能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了解城市雕塑在公共空间中的价值与意义;在审美判断方面,养成欣赏雕塑的角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念,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尊重世界多元化。设计意图:学习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目标既可测可评,又关联核心素养。二、教学评价为了检测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我设计与目标匹配的评价任务,也就是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检测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和个别差异。形成性评价,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给教师提供反馈。总结性评价,在单元教学活动结束之后,依据学习目标,检测目标达成情况, 评定学业质量水平。三、教学实施(一)教法、学法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有任务驱动、问题引领、点拨解释,对应的学法是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合作交流。设计意图:"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二)教学过程本课由情境导入、新课探究、课堂小结三部分组成。在情境导入环节用时约 3 分钟;在新课探究部分,环节一用时约 7 分钟; 环节二用于突破重难点约 15 分钟;环节三约 13 分钟;课堂小结用时约 2 分钟,教学总时长为 40 分钟。下面具体讲述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以向党一 00 周年献礼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分析、思考去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知识回顾:通过知识回顾对学生进行了诊断性评价,巩固了单元知识,并为下一步了解分析公共雕塑的特点作铺垫,创作者说的视频为学生进一步答疑解惑,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一。环节一:通过分析旗帜、五月的风,让同学们自主探究雕塑在公共空间中起到契合环境和城市象征的作用。环节二:引导学生走近雕塑,通过对雕塑的观察、分析,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锻炼美术鉴赏能力,而后由雕塑的主创者为同学揭秘。“活动一”旨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创作者的初衷与情感,再通过动态的人物描边、定位、点出人物原型,引导学生探索出城市雕塑具有人民性的特点。雕塑对人民和时代的诠释,呼应了“为人民塑像、为时代抒情”的重要意义, 而雕塑的材质汉白玉也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直观的图形转变,把雕塑所表现的历史凝重与山川壮美的象征性展现出来。再对比二种不同的创作语言,同学们了解伟业使用了现实主义造型语言。“活动二”让同学们扮演雕塑中的人物,沉浸于雕塑本身,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其中蕴含的创作奥秘,通过环节二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二。环节三:以雕塑与公众的对话为线,用动线引导的方式展示出雕塑给观众带来的感受,通过学习评价,检测目标达成情况,达成学习目标三。课程小结:呼应学习目标,突出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养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并作为后续课程的开篇起点。(三)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课程的基本框架,既是陈述也是总结。四、教学反思教学的本质是学习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一)课程特点:学生在审美判断力、文化理解力和艺术创造力等方面得到的发展,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二)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缺少适当的追问,引导学生进一步发散思维,联动思考。(三)改进方向: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再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研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不断反思,改进自己再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不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倾听。